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纲要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纲要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纲要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纲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二○○九年六月十二日

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二五”期间是昆明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城市规模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仍将继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昆明市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保障。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托,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同时,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布局密不可分,它既是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布局的约束条件之一。环保与生态建设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内容与基础。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应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紧密衔接、无缝对接、同步推进。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昆明市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鉴于时间紧,任务重,为科学、有效的组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立昆明市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组织领导全市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编制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主要职责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的安排,协调、督促、检查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编制日常工作;协调、组织编制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规划;负责与其他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对接;对工作进度及存在问题及时整理反馈。

编制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确定联络员与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联络和协调,配合、支持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

(二)成立规划专家咨询小组

为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聘请国内、省内和本市较高水平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全程参与编制咨询和研究,为规划编制提高技术咨询和指导。

二、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编制好“十二五”建设规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目前,昆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是昆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矛盾。污染物总量控制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完成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十二五”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方式、逐步迈向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昆明市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城市、打造“环境优美的湖滨山水特色的国际大都市”的重要发展期,要准确把握昆明市在“十二五”期间仍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的新要求,理清新思路,明确新任务,破解新难题,在昆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谋划,加快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昆明市一个承前启后的战略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为统领,统筹谋划“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思路。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十二五”期间昆明市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矛盾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要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把促进昆明市环境质量及人居环境全面改善作为目标,还要把着力解决“十二五”期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矛盾作为规划的主要任务。

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升宜居环境质量为规划的工作重点,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论证优选规划方案,科学规划。紧紧围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污染防治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向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转变,实现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使全市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适应昆明市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三)加强研究,夯实基础,为“十二五”规划编制创造良好条件

重点课题研究是编制好“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基础和条件。要注重前期研究,为科学编制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前期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调查研究,重视基本情况和基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充分利用以往规划和有关科研成果,提倡公众参与,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确保研究工作充分反映出昆明市实情。对前期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根据各课题研究特点,选择邀请知名专家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技术咨询,充分听取专家意见。

(四)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部门多,从资料收集到规划项目设计的全过程都与昆明市及辖区各县(市)区的环保、水利、林业、农业、城管、规划、国土、建设、滇池管理等多个部门密切相关。相关部门、县区的重视程度、配合力度是规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决定因素。因此生态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需要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参与、支持和配合,指派专门人员负责及时向规划编制单位提供规划编制所需基础资料,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及优选规划项目,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按期完成。

三、主要内容

按照“超前性思考、长远性谋划、全局性运筹”的要求,在总结、评估“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以国家“十二五”规划精神和要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环境规划及思路方法,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规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十一五”期间尚未完全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综合分析,以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方案,提出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环保政策,编制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及重点研究课题和专业规划。

鉴于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是由各环境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在规划的编制上采用“以合为主,分合结合”的方式开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和委托相结合的方式,寻找国内一流的院校或科研院所承担项目编制。中标单位全面负责承担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一)规划目标

完成《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编制规划文本。

规划结合全面达到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规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优化经济发展、保障环境安全为指导思想。建立环境质量为主导,污染物总量与环境质量相结合的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对昆明市全域进行环境功能区划,按照“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思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昆明市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战略,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主要设想

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规划目标年为2011-2015年。规划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围绕“十一五”期间尚未完全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和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综合分析,在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调整方案,提出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环保政策;研究并形成昆明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思路,构建规划基本框架,编制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各环境要素规划。研究借鉴相关领域区划和规划成

果,在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指导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昆明市环境综合功能区划,明确各区域环境保护重点,提出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环保政策。充分体现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结合,工程治理和监督管理并重。在重视污染源治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控源与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开展水资源调配、节能减排和生态修复工作。通过削减排污总量和加强环境监管等实现增强生态净化空间、增大环境容量的目标。

根据昆明市环境保护的特点,按照环境要素合理设置分项规划。规划共设11个项目:即4个重点研究课题、6个专项规划以及综合规划。

(三)重点研究课题

1.昆明市环境功能区划

分析现有各类环境功能区划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研究借鉴相关领域区划和规划成果,在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指导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昆明市环境综合功能区划,明确各区域环境保护重点,根据不同各片区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环境的要求,提出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和环保政策,提出各区宏观管理对策。

调查与评价全市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的功能区达标情况。对目前昆明市环境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进行评估,结合各类相关规划,重新划定水、气、声环境功能区划。

2.昆明市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研究

规划目标包括环境质量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在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研究各环境要素的规划目标指标,探索制定和质量相关的总量控制目标,最终形成昆明市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

3.昆明市环境与发展研究

以往的环境保护规划只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附属或补充内容,本次编制的《昆明市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应起到主动地引导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环境功能区划与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布局、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等的指导性意见。总结十一五昆明市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教训,提出推进循环经济的途径、工作重点、政策措施。

4.规划实施管理机制研究

总结我市环境保护相关规划的管理机制,借鉴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管理考核机制,研究提出全市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分解落实方案,评估考核、规划执行情况动态管理等实施机制和配套政策。

(四)专项规划

1.昆明市水污染防治规划

评价全市湖泊、水库、河流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十一五”规划的水环境相关的规划任务执行情况,重点研究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和主要污染源,探索水污染防治的新思路,研究容量控制及总量控制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提出全市水环境规划总体目标、总量控制目标、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

2.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在全市空气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研究造成人口聚集区域空气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划分重点区域,提出宏观防控战略思路,制定全市空气环境规划目标、总量控制目标,提出主要污染物控制方案、重点规划任务和对策措施。

3.昆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

调查全市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农村生产垃圾处理处置现状、存在问题,研究各类垃圾处理处置的管理思路。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制定规划重点任务及对策措施。

4.昆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调查全市生态环境基本现状,初步考虑以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滇池流域、阳宗海流域、东川生态极度退化区、重要矿区为重点调查区域。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规划目标和指标,以保护为主,结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辅以生态重建,提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宏观管理对策,提出具体措施及任务,制定规划方案。

5.昆明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围绕昆明市农村环境问题与分析,重点突出农村水环境、土壤环境的存在问题,调查全市农村环境的基本现状。总结“十一五”农村环境整治的基本经验,确定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6.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收集全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资料。以人口聚集区域为重点,按功能区划对应分析噪声功能区达标率。对噪声声源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声环境的主要问题。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结合道路规划和改造,制定交通噪声污染控制规划。根据居民居住区、文教区、商贸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对环境噪声要求不同而制定与之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控制规划。

(五)综合规划

在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昆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突出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四、进度安排

(一)前期调研阶段(2009年6月—10月底)

从今年6月开始,对“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重点领域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体时间要求:

6月底以前,完成规划的招标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总体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规划课题组,同步开展前期调研;

8月底以前,完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思路、重点研究课题和专项规划提纲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议;

10月底以前,重点研究课题、专项规划经专家咨询、评审后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规划讨论稿形成阶段(2009年11—12月底)

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年内形成规划讨论稿。

(三)规划纲要形成阶段(2010年1—6月)

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和咨询论证,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具体时间要求为:

3月底以前,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意见,对专项规划及纲要进行修改;

4月底以前,完成专家咨询和论证;

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工作。

明年下半年,集中精力做好与上级部门规划的对接工作,争取规划进上级的“本子”、项目进上级的“笼子”、资金进上级的“盘子”。

附件

昆明市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十二五”

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王道兴(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和丽川(市政府副秘书长)

周峰越(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规划局局长)

赵学农(市环保局局长)

胡炜彤(市发改委党组书记、副主任)

周兴舜(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员:余汝兴(市财政局局长)

李昆敏(市滇管局局长)

刘毓新(市建设局局长)

陈浩(市经委主任)

郭焕波(市农业局局长)

张之亮(市林业局局长)

吴泽宇(市水利局局长)

刘燕琨(市科技局局长)

左珍贵(市市政公用局局长)

徐晓青(市统计局局长)

陈春(市城管局局长)

张家仁(市园林绿化局局长)

柳伟(市滇投公司董事长)

龚询木(市节水办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学农兼任。如领导小组成员变动,则请该成员所在单位相应领导自行接任,并告

知领导小组办公室。如因机构改革原因使成员单位发生变动,则原单位承担的职责由改革后承担相应职责的机构自行接替。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以下是卫生部明确提出来的“十二五”卫生发展总体目标,这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未来五年国家还需投入最少数千亿元来实现自己对于民生的承诺,这个目标不是靠药品降价能实现的,反过来说药品降价仅仅是这个大棋局中的很小一个方面,资本市场对其的担忧过虑了。 “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在1月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提出“十二五”卫生发展目标时,用了这一组数字进行了具体的描绘。 卫生部明确“十二五”卫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更加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地区间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12%和14%,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2/10万,个人卫生支出比例降至30%以下。 “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优化规模、结构和布局,形成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功能互补、信息互通、上下互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改善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应急、职业病防治、采供血、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继续加强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职工建设周转房;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使其总体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综合改革,转变运行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转变。 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管理体制、治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医疗安全质量监管,促进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初步建立国家医学中心体系,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设置一所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继承创新中医药,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发挥传统医学在保护国民健康中的作用。 加快卫生法制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口腔保健和康复健身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医疗、预防、保健、养老、康复服务需求。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疾病经济风险分担能力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设计纲要全文

甘肃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CN人才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甘肃省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甘肃省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议通过。本报今日将为您详细解读《建议》确定的基本理念、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五大理念 《建议》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严格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不渝地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始终不渝地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不断催生新动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始终不渝地坚持协调发展。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支持力度,以区域组团联动发展为方向,构建分工协同、布局合理、优势对接、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始终不渝地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建设生态文明省为目标,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甘肃建设,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始终不渝地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我省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抢抓“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推进以向西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着力打造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平台,统筹用好内外市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八大目标 《建议》明确,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省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

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二五规划纲要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二篇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广东 第三篇优化升级建设全球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第四篇内外并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第五篇强农惠农建设美好新农村 第六篇统筹城乡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 第七篇联动融合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八篇绿色发展保护秀美山川 第九篇强化支撑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第十篇普惠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十一篇内涵提升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十二篇改革先行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第十三篇互利共赢深化粤港澳合作 第十四篇开放合作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第十五篇规划实施保障 第二节提升教育信息化和开放合作水平(教育信息化)第三节逐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电子政务)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十二五规划全文

十二五规划全文 篇一:国务院文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二篇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三篇 第九章 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 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 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 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doc

2017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2017年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坚守耕地红线 《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建议》提出: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建议》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的政策体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 《建议》提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等的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 《建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建议》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建议》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社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作者:李文君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2期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徐建国: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科学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特制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如何? 徐建国:“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基地。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体系初步形成,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2010年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如何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徐建国:国家大学科技园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地方共建产业化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地方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在集聚和培养人才方面有何成效? 徐建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人才入园兴办企业。建立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支持学生来园创业实践,形成了校区园区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认定了4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徐建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校一园、多校一园、校府共建等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园的快速成长。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十三五规划100个重大项目表(名单)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记者从5日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青岛十二五规划纲要篇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2011-4-18 8:22:55 来源:转载浏览275 次编辑:佚名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 发展目标篇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环湾型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北部新城区初具规模。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18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800万人次,青岛新机场开工建设。城市地铁顺利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化、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国际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社会事业进入新阶段。文化青岛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要素加快聚集和彰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升。 空间布局篇 城市发展布局 立足提升全市城镇化水平,优化整合全市域国土空间资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以组团布局为主要形态,形成各组团布局有机衔接、功能定位清晰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市人口规模950万,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完整版

山西“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刚刚收获“十一五”的硕果,山西人民又踏上“十二五”的征程。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上,《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为“十二五”时期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路线图”。 未来5年,山西将有哪些变化?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关乎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发展指标又将如何实现? 居民收入比肩GDP达到13% 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明显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二五”时期我省主要发展指标:山西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速目标为13%,2015年将达1700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2015年达到 36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5年达到50000亿左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5年增长 1.1%,2015年将达到9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提高到13%,2015年将达30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2015年达到9000元以上;森林覆盖率5年增长5%,到2015年达到23%。 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总体要求,调整和完善空间开发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区

际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按照“空间集聚、组群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吸引人口、产业向发展条件好的6个盆地相对集中,形成“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空间布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 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 着力打造“一轴两纵三辐射,四网五横六枢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构架,实现省会到各地级市高速公路3小时通达、相邻地级市2小时通达、地级市到本行政区各县(市、区)1小时通达和省会到省内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航空1小时通达。 公路:到2015年,“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 铁路:建成大西客运专线,规划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太原至焦作、忻州至五台山至保定等客运专线。完善晋煤外运通道建设,重点建成中南部铁路通道、准朔铁路、太兴铁路等。 航空:完善全省机场布局,将太原机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区域枢纽机场,完成大同、吕梁、五台山等机场扩建、新建工程,新增平朔机场、平遥通勤机场。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精选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全 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 目录 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发展理念 第五章发展主线 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 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 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

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 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 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 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附件: 代生物制造科技展“十二五”现发 专项规划 — 1 —

科学技术部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形势与需求 (5) (一)现代生物制造是世界各经济强国的战略重点 (5) (二)现代生物技术正在推动生物制造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6) (三)现代生物制造是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需求..7 (四)现代生物制造是提高我国生物产业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8) 二、发展思路与原则 (9) (一)基本思路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0) (一)实施目标 (10) (二)具体目标 (10) 四、重点任务 (11) (一)解决现代生物制造的重大科学问题 (11) (二)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12) (三)研究开发一批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15) (四)提升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能力 (17) 五、保障措施 (18) (一)建立现代生物制造科技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机制 (18)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19) (三)大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19) (四)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 (20) (五)加强高素质现代生物制造技术及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20) (六)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优势资源 (20) 名词解释 (22) — 2 —

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使命,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 造科技与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把生物 制造作为未来着力发展的战略高技术,2010年9月通过的《国务 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造是生物产 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纲要》和《决定》的部署,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实施,全面推进我国生物制造产业的发展,特编制《“十二五”现代生物制造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气候变化、环境危机、能源资源短缺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产 业格局的深刻变革。生物制造具有高效、绿色、低碳、可持续等 特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是突破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 制约、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的迫切需求。 (一)现代生物制造是世界各经济强国的战略重点。 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及其向工业领域的快速渗透,现代生物 制造正在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世界各主要经济强国都把生物 制造作为保障能源安全、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促进 — 3 —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规划时间: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 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十三五”规划的全 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6--2020年。关于十三五的规划还没有正式出台,要等到 十二五末才能进行规划。 十三五规划:启动规划 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宣布启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徐绍史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 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 民意愿。 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已站在新的 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徐绍史表示,中长期规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面对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重任,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规划性质和功能定位、规划编制 方法和程序、规划内容和表现形式等各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使规划更加适 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我国有望进高收入国家行列 今日上午,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十三五”规划编制新闻发布 会上表示,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我国可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作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然后以此类推,至今已到“十三五”。 针对京津冀发展规划,徐林透露,目前正在和京津冀的三地政府和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的程序之后,会按期出台。 关注25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将公开遴选 据了解,国家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今年重点抓好前期研究、起草基 本思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推动规划立法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介绍,就今年的工作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做深做实前期研究;二是起草形成基本思路;三是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四是积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文件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要(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e930698.html, 2011年03月17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目录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标 第四章政策导向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 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 马上为您解读,详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 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将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尤为重要,国家正在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自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及十 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指导思想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今年以来,中央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从3月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到5月5日国务院正式出台此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被业界认为是指导我国全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意见》通篇贯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次提及“绿色”一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推进绿色 城镇化,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等,而“绿色化”也是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

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十三五”期间,构建起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实现政策落地做好铺垫,为即将开启的“十三五”打开环保新局面。与以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同,一方面,人们愈发关注环境问题、生态保护。另一方面,“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未来一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何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方式相协调成为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