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22 KB
- 文档页数:2
钣金折弯系数表之宇文皓月创作
钣金折弯系数
钣金折弯跟展平时,资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资料类型、资料厚度、资料热处理及加工的状况及折弯的角度。
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资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
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资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Y系数: 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
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在钣金设计实际中,经常使用的钣金展平计算公式是以K系数为主要依据的,范围是0~1,暗示资料在折弯时被拉伸的抵抗程度。
与Y系数的关系如下
Y系数=(π/2)×k系数。
折弯系数计算折弯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和角度。
在进行折弯加工时,我们需要计算折弯系数,以确保折弯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折弯系数是指在折弯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弯曲变形程度与折弯角度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折弯时所需的力量和工艺参数,以及预测折弯后的形状和尺寸。
计算折弯系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块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金属材料样品,并在其上标记出一系列不同角度的折弯线。
然后,将样品放置在折弯机上,通过施加力量将其折弯到指定角度。
在每个角度下,我们需要测量折弯后的形状和尺寸,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折弯角度与折弯后形状的关系曲线。
根据这条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折弯系数。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折弯角度除以折弯后形状的弯曲长度,即:折弯系数 = 折弯角度 / 弯曲长度通过计算折弯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到金属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折弯系数越大,表示金属材料的弯曲变形越大,需要施加更大的力量才能完成折弯。
相反,折弯系数越小,表示金属材料的弯曲变形越小,需要施加较小的力量即可完成折弯。
除了通过实验测量计算折弯系数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得到折弯系数的近似值。
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几何形状,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材料性质和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折弯系数的计算对于折弯工艺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准确计算折弯系数,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确保折弯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同时,折弯系数的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折弯后的形状和尺寸,为后续的加工和装配提供参考。
总之,折弯系数的计算是折弯加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测量或理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折弯系数,从而指导折弯工艺的设计和优化。
折弯系数的准确计算可以提高折弯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产品的制造和装配提供可靠的基础。
钣金折弯系数表之欧侯瑞魂创作
钣金折弯系数
钣金折弯跟展平时,资料一侧会被拉长,一侧被压缩,受到的因素影响有:资料类型、资料厚度、资料热处置及加工的状况及折弯的角度.PROE在进行钣金的折弯和展平时,会自动计算资料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L=0.5π×(R+K系数×T)×(θ/90)
L: 钣金展开长度(Developed length)
R: 折弯处的内侧半径(Inner radius)
T: 资料厚度
θ: 折弯角度
Y系数: 由折弯中线(Neurtal bend line)的位置决定的一个常数,其默认值为0.5(所谓的“折弯中线”).可在config中设定其默认值initial_bend_factor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根据折弯系数计算板材尺寸
折弯模具按折弯工艺分为标准模具和特殊折弯模具。
在标准的折弯情况下(直角和非直折弯)折弯时一般都是用标准模具,折弯一些特殊的结构件(如:段差折弯、压死边等)时采用特殊模具。
另外折弯不同厚度板料时,对折弯下模具的开口尺寸“V”形槽尺寸选择有所不同。
一般所选用“V”形槽开口尺寸为板材厚度的6-10倍
(0.5~2.6mm为6t、3~8mm为8t、9~10mm为10t、12mm以上为
12t)。
当板材较薄时选择取向于小数,板材较厚时取向于大数。
如:折弯2mm板时可选用12mmV槽即可。
折弯尺寸计算方式:
1、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35,小于45度折弯由于变形量大。
2、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35,小于45度折弯由于变形量大。
3、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18,折弯90度所以折弯系数就是0.35*2=0.7,展开L=98+98+0.7=196.7。
铁片直角折弯计算公式在金属加工领域,铁片直角折弯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
通过对铁片进行折弯,可以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金属构件,用于机械设备、建筑结构等领域。
在进行铁片直角折弯时,需要根据铁片的厚度、长度和折弯角度来计算折弯力和折弯长度,以确保最终的加工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铁片直角折弯的计算公式和相关参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加工技术。
铁片直角折弯的计算公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参数,铁片的厚度t、长度L、折弯角度θ、折弯力F和折弯长度B。
其中,铁片的厚度和长度是影响折弯力和折弯长度的主要因素,而折弯角度则决定了铁片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在进行铁片直角折弯计算时,需要根据这些参数来确定最终的加工参数,以确保折弯的准确性和质量。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铁片直角折弯的基本公式。
在进行直角折弯时,铁片的折弯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F = K × S × L。
其中,F表示折弯力,K为材料的折弯系数,S为铁片的厚度,L为铁片的长度。
折弯系数K是一个与材料性质相关的参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折弯系数。
一般来说,折弯系数K可以通过实验或者参考相关的材料手册来确定。
除了折弯力,铁片直角折弯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折弯长度。
在进行直角折弯时,铁片的折弯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B = L + π× R × (θ/180)。
其中,B表示折弯长度,L表示铁片的长度,R表示折弯的内半径,θ表示折弯角度。
在这个公式中,折弯的内半径R是一个与折弯工具和材料厚度相关的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以上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铁片直角折弯时所需的折弯力和折弯长度,从而确定最终的加工参数。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材料和设备情况来调整这些参数,以确保折弯的准确性和质量。
除了上述的基本公式,铁片直角折弯的计算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参数和因素。
例如,折弯角度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塑性和强度,以及折弯工具的限制。
折弯展开系数表折弯展开系数表是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计算金属薄板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量和展开长度,从而确保制造出的零部件符合设计要求和精度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逐步介绍折弯展开系数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折弯展开系数的计算方法折弯展开系数是指在将金属薄板沿着折弯线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其展开长度与原始长度的比值。
通俗地讲,它是一种与材料性质、板厚、折弯角度和半径等相关的系数。
计算方法如下:展开长度Lo = 折弯角度/π × 板厚× (2R + k × T)系数k的取值根据折弯角度和板材的弹性模量而定,通常在金属薄板折弯过程中取值为0.33。
R为凸模半径,T为金属板材厚度。
二、使用折弯展开系数表的步骤1、根据需要制作的零部件,确定所用的金属材料,板厚和折弯角度等参数。
2、准备一份折弯展开系数表,根据所用的金属材料和板厚,查找对应的折弯展开系数。
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折弯线轴线旋转后的展开长度。
4、制作出相应的展开图并标注尺寸,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和精度要求。
5、将薄板沿着折弯线加工成所需的零部件形状。
三、折弯展开系数表的注意事项1、不同金属材料和板厚的折弯展开系数不同,需按照实际情况查询和取用。
2、在进行折弯展开系数计算时,应准确测量金属板材厚度和凸模半径等参数。
3、在制作展开图和加工薄板时,应尽可能地减小误差,避免出现板材变形或尺寸偏差等问题。
4、在使用折弯展开系数表时,应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总之,折弯展开系数表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机械设计师和制造工程师更好地控制金属薄板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和尺寸精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各种参数的准确度和使用规范,确保制造出的零部件符合设计要求和实际应用要求。
折弯展开计算公式:90°折弯(一般折弯)展开的长度为:L=LL+LS-2t +系数a系数a的经验值如下表压死边如图11。
压死边是两层重叠在一起的折弯形状,通常用来起加强作用,因此2。
0mm以上的板很少见压死边。
它也需要用特殊折弯模具成形,而且要分为两道以上的工序才能成形,压死边折弯的展开长度计算公式为:3.压筋(1)倾斜压筋如图12此压筋为一斜面,一般H值较小,其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0.2注:A、B、C = 内尺寸,0.2=补偿值(2)直角压筋如图13压筋边为直立边,一般其C值较大,展开长的计算式为:L = A+B+C-4T+2a+0.5注:A、B = 外尺寸C = 包括两层板厚的高度a = 90°折弯的系数0.5 = 补偿值(3)平行压筋如图14,压筋最大值仅为H=2t,其展开长度的计算式为:L = A+B+H+0.2注:A、B = 内尺寸;H = 压筋高度;0.2= 补偿值。
*由于压筋高度主要靠增减压筋模具的调整片来保证,并且操作员各自的经验不尽相同,因此有时会出现折弯后虽然高度达到要求,但整体展开尺寸过大或过小的情况,这时要根据实际的偏差来调整。
折弯展开系数:折弯系数就是板材在折弯以后被拉伸的长度.材料不同,板厚不同,采用的折弯模具不同,折弯系数也不同。
折弯展开系数就是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反复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数据化的东西,后来的模具设计师可以直接套入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折弯结构的展开平板尺寸了。
基于此点,冲压折弯展开系数就是为了模具设计师计算展开尺寸而总结的,不管是哪个模具设计者都可以加以利用。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招聘(广告)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
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和掐指规则的方法,并提供途径定制具体输入内容到其计算过程中去。
SolidWorks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提供这种钣金设计能力的佼佼者。
总结起来,如今被广泛采纳的较为流行的钣金折弯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折弯补偿的算法,另一种是基于折弯扣除的算法。
SolidWorks软件在2003版之前只支持折弯补偿算法,但自2003版以后,两种算法均已支持。
为使读者在一般意义上更好地理解在钣金设计的计算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也介绍S olidWorks中的具体实现方法,本文将在以下几方面予以概括与阐述: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折弯系数折弯扣除 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折弯系数折弯扣除K因子值的计算方法招聘(广告)一、钣金的计算方法概论钣金零件的工程师和钣金材料的销售商为保证最终折弯成型后零件所期望的尺寸,会利用各种不同的算法来计算展开状态下备料的实际长度。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掐指规则”,即基于各自经验的算法。
通常这些规则要考虑到材料的类型与厚度,折弯的半径和角度,机床的类型和步进速度等等。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为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超强的分析与计算能力,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但是当计算机程序模拟钣金的折弯或展开时也需要一种计算方法以便准确地模拟该过程。
虽然仅为完成某次计算而言,每个商店都可以依据其原来的掐指规则定制出特定的程序实现,但是,如今大多数的商用CAD和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已经提供了更为通用的和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应用软件还可以兼容原有的基于经验的二、折弯补偿法为更好地理解折弯补偿,请参照图1中表示的是在一个钣金零件中的单一折弯。
图2是该零件的展开状态。
图1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
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
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LT = D1 + D2 + BA(1)图2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黄色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
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稍有难度的部分就是如何确定展平的弯曲区域的长度,即图中由BA表示的值。
很显然,BA 的值会随不同的情形如材料类型、材料厚度、折弯半径与角度等而不同。
其它可能影响BA值的因素还有加工过程、机床类型、机床速度等等。
钣金的折弯系数折弯系数C 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上面已经分析, 对于R ≥5t, 用(1) 式可以准确计算展开料的长度L , 而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大部分的零件是R < 5t, 根据展开料的内外侧尺寸计算法(3) 式、(4) 式及展开料的理论计算公式(2) 式可以看出, 折弯系数C 的大小, 一方面取决于折弯后内圆弧的半径R , 另一方面又取决于折弯后弯角处材料的厚度t0。
内圆弧半径R 的大小, 是由折弯用上模的刀尖圆弧R0 和回弹的大小决定的(即R= R0+ 回弹)。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所使用上模刀尖的圆弧半径R0,大多数情况下都小于或等于0. 5 mm , 可视为一定值, 对折弯系数的影响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在此不再加以讨论。
回弹的大小由折弯的压力P 大小有关, 而压力又取决于折弯下模的槽宽V 与材料的厚度t, 所以回弹的大小与折弯下模槽宽V 和材料厚度t 有关。
槽宽V 变大, 压力P 变小, 回弹就变大,否则相反; 料厚t 变大, 压力P 变大, 回弹变小, 否则也相反。
因此如果折弯上模刀尖圆弧半径R0 相同或圆弧半径R0 相近时, 折弯后内圆弧半径R 的大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
折弯后弯角处材料的厚度t0, 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厚度t 及折弯的压力P, 折弯的压力P 也同样取决于折弯下模的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
如果材料的厚度t 不变时, 折弯下模槽宽V 越大, 压力P 越小(即成反比关系) ; 如折弯下模槽宽V 不变时, 材料厚度t 越大, 压力P 越大(即成正比关系)。
所以折弯后弯角处材料的厚度t0 的大小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
因此, 对于普通钢板(SPCC)、折弯角度为90°的加工件, 其折弯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 及材料的厚度t。
3. 2 折弯系数C 的确定由上面分析可知, 折弯系数C 与折弯下模的槽宽V 及被加工件材料的厚度t 有关。
折弯系数最简单计算公式
钣金折弯不只是90度折弯,还有非90度的折弯呢,有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这个还真没有,准确的计算非90度折弯系数有个计算公式,就是利用中性层的概念,计算折弯那段圆弧的弧长,而最终求出折弯系数。
网络上有好多例子,前面文章也有计算方法。
这里说一个特殊的角度,可以用简单方法计算折弯系数。
当钣金折弯角度为135度时,折弯系数可以减去0.5倍的材料厚度。
比如:材料是1mm铁板,折弯角度是135度,折弯尺寸分别是100和50,那么计算展开方法是:100+50-0.5=149.5mm。
其它钣金厚度也可以同样用这个方法计算。
只适用于135度,其它角度不可用。
135度钣金折弯系数最简单算法
钣金折弯中还有个一个特殊角度折弯,就是钣金褶边,也叫压死边,可以用简单方法计算。
折弯系数等于0.4倍钣金厚度。
比如:材料是1mm铁板,折弯是压死边,折弯尺寸分别是100和10,那么计算展开方法是:100+10-0.4=109.6mm。
这样计算是经验公式,都很准确,有些钣金厂因设备不同可能也有出入。
扩展资料
运用冲压展开系数计算折弯展开尺寸
A:直边长度(两边为A1、A2) R:折弯内R大小T:材料厚度P:折弯展开系数W:内R弯曲角度π:3.1416
则:展开后展开长度为L=A1+A2+W/360*2*3.1416*R*P
说明:一般客户提供的都是DWG或DXF文档格式,也有提供PRO E文档格式的,还有提供PDF文档格式的,不管是哪种格式,都可以用软件测出A直边长度、内R大小、T材料厚度、内R弯曲角度,只有弯曲系数是由模具设计者从折弯系数表中进行选择,只要折弯展开系数确定准确,最后产品设计尺寸才会保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