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下第19章习题详解资料讲解

大学物理下第19章习题详解资料讲解

大学物理下第19章习题详解资料讲解
大学物理下第19章习题详解资料讲解

第19章习题详解

19-1波长589.3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单缝后透镜焦距为100cm ,测得第一级暗纹到中央明纹中心距离为1.0mm 。求单缝的宽度? 解:根据单缝衍射的暗纹计算式得,第一级暗纹满足 sin a θλ=

因为

a λ=,所以有sin tg θθθ≈≈可得

第一级暗纹满足

故单缝的宽度为 ..61f

5893101000a 0589mm x 1

λ-??===

19-2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nm 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1)求屏上中央明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2)将此装置浸入水中,则中央明纹半角宽度又是多少? 解:(1)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的宽度就是1±级暗纹的中心间距

故有中央明纹的宽度 .6250010mm

x 2ftg 2f 5005mm a 010mm

λ

?θ-??=≈=?=

半角宽度为 .6

3150010510rad a 010

λ

θ--?≈==?

(2)水中的波长为n n

λ

λ=

则水中的半角宽度为

..3n

1

0005

37510rad 4a

na

n

3

λ?λ

θ-'==

=

=

=? 19-3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于一单缝,若其第三条明纹位置正好和波长为6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的第二级明纹的位置一样,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 :根据单缝衍射的明纹计算式sin ()

a 2k 12

λ

θ=+ 有

第三级明纹满足 sin ()

1

3a 2312

λθ=?+

第二级明纹满足 sin ()2

2a 2212

λθ=?+

两明纹重合,则23θθ=即 127522

λλ= 1x f f

a

λ

θ=≈

得 .12556004286nm 77

λλ?=

== 19-4 一双缝间距d =0.10mm ,每个缝宽为a =0.02mm 。用波长λ=480nm 平行单色光垂直入

射双缝,在缝后放置焦距为f =50cm 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屏上干涉明条纹间距?(2)单缝衍射中央亮纹宽度?(3)单缝衍射中央明纹范围内可以看到干涉主极大的数目?

解:解 (1)干涉明条纹间隔

m

d

f d k d k f f f x k k k k 311104.2)1()

sin (sin )tan (tan -++?==

-+=-≈-=?λλλθθθθ (2)单缝衍射中央明纹宽度为

m a

f x 20104.22-?==

(3)单缝衍射第一级暗纹为

λθ=sin a

双缝干涉的第k 级明纹为

λθk d =sin

因此

5/==a d k

又k =5满足缺级条件,实际上观察不到。因此在单缝衍射中央明纹范围内可以看到干涉主极大的级次为:4,3,2,1,0±±±±,一共9条明纹。

19-5一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a=0.6mm 的单缝上,缝后会聚透镜的焦距f=40mm ,在屏上观察到离中央明纹中心1.4 mm 处的P 点为一明条纹。求:(1)入射光的波长;(2)P 点条纹的级数;(3)从P 点看狭缝处的波阵面可分为几个半波带?

解:此题用半波带法分析,P 点处为明条纹,则狭缝处的狭缝处的波阵面应分成奇数个半拨带,即 2

)

12(sin λ

?+=k a

在可见光范围内,推算能满足上式的k 值和λ值。 设屏幕上P 点距中央明纹中心为x

则 ??sin f ftg x ≈= 代入上式得 λλ)2

1(2)12(+=+=k k f x a

所以 21

1040104.1106.021233-?????=-=---λ

λf ax k 而可见光的范围为 m 1040

107600~10

4000--??=λ

求得对应k 值范围是 75.4~3.2 因为k 只能取整数,所以k=3或k=4.

当 k=3时,得60003=λ?(红光),对应从P 点看狭缝处的波阵面可分为2k+1=7

个半波带,

当k=4,得46674=λ ?(蓝光),对应从P 点看狭缝处的波阵面可分为2k+1=9个半

波带

19-6用一橙黄色(波长范围6000?~6500?)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宽度为a=0.6mm 的单缝上,在缝后放置一个焦距f=40cm 的凸透镜,则在屏幕上形成衍射条纹,若屏上离中央明条纹中心为1.40mm 的P 处为一明条纹,试求:

(1)入射光的波长 (2)中央明条纹的角宽度,线宽度 (3)第一级明纹所对应的衍射角 解: (1)由明纹条件 2)

12(sin λ

?+=k a

得 a

k a k 2)12(2)12(arcsin λ

λ?+≈+= (k =1,2,3,···) 第k 级明纹在屏上的位置

a

f k f f x k 2)12(tan λ

??+=

≈= 而 f

k ax k

)12(2+=

λ ,

设λ1=6000?, λ2=6500? 由λ1 ≤ λ ≤ λ2 即

2

1)12(2λλ≤+≤

f

k ax k

得 , 21

2

112-≤≤-λλf ax k f ax k k

代入数据 a =0.6mm , x k =1.40mm , f =400mm 和λ1,λ2

得 2.73≤ k ≤ 3 ∴ k = 3

1000.6400)132(40

.16.02)12(2 4mm

f k ax k -?=?+???=+=λ而

o

A 6000 =

(2) 第一级暗纹的衍射角即中央明纹的半角宽度 a λ

?=

1 ,

而角宽度为 rad a

002.02 21==

=?λ

?? 线宽度为

mm f x 8.0 =?=??

(3) 由明纹条件 12)12(sin =+=k k a 和λ

? 得 a

23sin λ?=

)(105.123 3rad a

-?=≈

∴λ

? 19-7一衍射光栅,每厘米有200条透光缝,每条透光缝宽为2×10-

3cm ,在光栅后放一焦距为1m 的凸透镜,现以波长为6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光栅。求(1)透光缝的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多少?(2)在该宽度内,有几个光栅衍射主极大? 解:(1)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6260010mm

x 2f 2100060mm a 210mm

λ

?--?==??=?

(2)根据光栅方程 sin d k θλ= (干涉主极大) 及 sin a k θθ'= (单缝衍射极小)

两式相比有 d k a k ='

当k 1'=时,.d

k 25a

=

= 所以,单缝衍射主极大内有0、,12±±共5级主极大。

19-8平行单色光波长为500nm ,垂直入射到每毫米200条刻痕的透射光栅上,光栅后面放置一个焦距为60cm 的透镜。求(1)中央明纹与第一级明纹的间隔?(2)当入射光与光栅法线成30o斜入射时,中央明纹中心移动多少距离? 解;(1)根据明纹公式 λθk d =sin

中央明纹与第一级明纹的间隔为 6

150010*********

x f mm d

λ

-?==

?= (2)斜入射时满足光栅方程 λθβk d =±)sin (sin

对于中央明纹有k=0, 故030d 0=±)sin (sin θο 得ο

300=θ

对应接收屏上的位移为

cm 3560030tg 30ftg x =?==ο

ο

?

19-9波长范围为400~700nm 的白光垂直照射在光栅常数为23

10-?mm 的光栅上,实验测得位于透镜后焦面的屏上的光栅衍射第一级光谱的宽度约为56.5mm,问透镜的焦距约为多少?

解:由光栅方程式可得波长范围为400~700nm 的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分别为

ο

541110

2104b a 3

4.arcsin arcsin =??=+=--λ

θ ο332210

21067b a 3

4

..arcsin arcsin =??=+'

='--λθ 第一级光谱衍射角的范围 )(...rad 1883045113322='-'=-'=θθθ? 由x f θ?≈??可的,透镜L 的焦距 )(...m 301883

05

56x f ===

θ?? 19-10 在通常亮度情况下,人眼瞳孔的直径约为3mm ,求人眼的最小分辨角?如果在黑板上画两根相距1cm 的平行直线,问在距离黑板多远处恰好能够分辨这两根直线?

解:(1)D=3mm ,在可见光中,人眼对5500?的黄绿光最敏感,将该波长值代入,得人眼最小分辨角为

rad D 43

7

min

102.210

3105.522.122.1---?=??==λθ (2)设平行线间距为l ,人到黑板距离为x ,两平行线对人眼所张角为β,x l /=β

若刚好分辨,则有min θβ

=,所以

m l x 5.4510

2.21014

2

min

=??==

--θ

19-11为了使望远镜能分辨角间距为3.00×10-7rad 的两颗星,其物镜的直径至少应多大?(可见光中心波长为550nm )

解:此题的分析思路与上题相同,根据瑞利判据有

D

22

1100037λ

θ..≥?=-

由此,可得物镜的直径应满足 m 242mm 22371000310550221D 7

6

...≈=???≥

-- 19-12一束X 射线含有0.095nm 到0.13nm 范围的各种波长,以掠射角45o入射到晶体上。已知晶格常数为0.275nm 。求该晶体对哪些波长的X 射线产生强反射? 解:根据布拉格公式 λθk d 2=sin

k

3889

0k 4527502k d 2.sin .sin =??==οθλ

通过计算可知 当k=3时 nm 1260.=λ 当k=4时 nm 0970.=λ

K 为其它值时,不能得到0.095~0.13nm 范围内的波长.故该晶体能对0.126nm,0.097nm 的两种波长的X 射线产生强反射。

19-13 λ=0.5μ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测得第三级主极大的衍射角为30°,且第一个缺级出现在第4级主极大。求:(1)光栅常数d ;(2)透光缝宽度a ;(3)对上述a 、d 屏幕上可能出现的谱线数目是多少? 解:(1)由光栅方程 d sin θ=k λ,式中θ=30°,k =3,λ=0.5μm ,代入得光栅常数m d μ3= (2)根据缺极条件,依题意,有

4'

==k k

a d ,所以缝宽 m d a μ75.04/== (3)λλθ//sin d d k ≤= 即6≤k

其中4±级缺级,6±级出现在衍射角为90°处,实际上是看不到的。因此在屏幕

上出现的谱线为5,3,2,1,0±±±±共9条。

19-14在氢和氘混合气体的发射光谱中,波长为656nm 的红色谱线是双线,其波长差为1.8?。为能在光栅的第二级光谱中分辨它们,光栅的刻线数至少需要多少? 解:对于第二级主极大 λθ2d =sin 因θ较小,则 λθ2d =,

对应的有 λ?θ?2d = 即 d

?θ?=

光栅衍射的主极大的条纹宽度均相同,它们的半角宽度为 N

d 0λ

θ=sin

即 N

d 0λ

θ≈

Nd

0λθ≈

根据瑞利判据,要将波长差为1.8?的两个光谱在第二级分辨开来,必须满足 0θθ?≥

故有

Nd

d 2λ

λ?≥

解得 182210

812106562N 7

6

=???=≥--.λ?λ 19-15 一束波长为λ=5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一个单缝上,单缝的宽度为a =0.5mm ,缝后紧挨着的薄透镜焦距为f =1m 。求:(1)中央明纹的角宽度?(2)中央明纹的线宽度?(3)第一级与第二级暗纹之间的距离?(4)如果在屏幕上离中央亮纹中心为3.5mm 处的P 点为一亮纹,试求P 处亮纹的级数?(5)从P 处看,对该光波而言,狭缝处的波阵面可分割成几个半波带? 解 (1)中央明纹的角宽度:

rad m

m a 330102105.05.022-?=??==

?μμλθ (2)中央明纹的线宽度:

mm m f x 2102300=?=?≈?-θ

(3)第一级暗纹与第二级暗纹之间的距离

mm m a

a f x 1)101102(1)2(

3321=?-??=-≈?--λ

λ (4)由明纹公式

2

)

12(sin λθ+=k a 以及明纹坐标

θθsin f ftg x ≈=

求得该条纹级次

32

1

=-=

f ax k λ (5)当k =3时,衍射光中的最大光程差为

2

72)

12(sin λλθ?=+=k a 因此,狭缝处波阵面可分成7个半波带。

19-16 白光垂直入射到每厘米有4000条缝的光栅上,问(1)用此光栅能产生多少级完整光谱?(2)可产生多少级不重叠光谱?

解 光栅常数m cm d 6

105.24000/1-?==

(1)完整光谱系指同一级次的所有波长光主极大都出现。由于紫光波长短,出现级次多,红光光波长长,出现级次少,故应以红光波长来计算完整光谱的级次。

d k d R <=λθsin

28.310

6.7105.2/7

6

=??=<--R d k λ 故可以看见3级完整的光谱。

(2)不重叠的光谱要求某级次红光的衍射角不大于高一级次紫光的衍射角。因此有

P R k k λλ)1(+≤

1.1=-≤

P

R P k λλλ

因此只能看见1级不重叠光谱。

19-17 用波长为5900?的平行单色光照射每厘米有5000条刻痕的衍射光栅。(1)当垂直入射时;(2)当入射光与光栅平面的法线方向成30°入射时。求所观察到条纹的最高级次? 解 光栅常数为

m b a 62

1025000

101)(--?=?=+

(1)当入射光垂直入射时,有

)(sin )(b a k b a +<=+λθ

39.310

9.5102)(7

6=??=+<--λb a k 因此可以看见条纹的最高级次为3级。

(2)当平行光以φ入射时,0级条纹在和入射光线平行的透镜副光轴方向,级次最大的明条纹对应的衍射光和入射光线在光栅平面法线的同侧,此时有光栅方程

λφθk b a =++)sin )(sin (

当θ=90°时,有

08.510

9.5)5.01(102)30sin 1)(()sin )(sin (7

6

=?+??=++=

++=--λ

λφθοb a b a k 此时可以看见条纹的最高级次为5。

大学物理A第九章 简谐振动

第九章 简谐振动 填空题(每空3分) 质点作简谐振动,当位移等于振幅一半时,动能与势能的比值为 ,位移等于 时,动能与势能相等。(3:1,2A ) 9-2两个谐振动方程为()120.03cos (),0.04cos 2()x t m x t m ωωπ==+则它们的合振幅为 。(0.05m ) 9-3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X 1=×10-2cos(T π2t+4 π ) (SI) , X 2=×10-2cos(T π2t -43π) (SI) ,则其合振动的表达式为______(SI).( X=×10-2cos(T π2t+4 π ) (SI)) 9-4一质点作周期为T 、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质点由平衡位置运动到2 A 处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_。( 12 T ) 9-5 有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分别为 )4 cos(1π ω+ =t A x m 、 )4 3 cos(32πω+=t A x m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 。(2 A) 9-6 已知一质点作周期为T 、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质点由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到2 A 处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_________。 ( 6 T ) 9-7有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分别为 )75.010cos(03.01π+=t x m 、)25.010cos(04.02π-=t x m ,则合振动的振幅为 。 (0.01m ) 质量0.10m kg =的物体,以振幅21.010m -?作简谐振动,其最大加速度为2 4.0m s -?,通过平衡 位置时的动能为 ;振动周期是 。(-3 2.010,10s J π?) 9-9一物体作简谐振动,当它处于正向位移一半处,且向平衡位置运动,则在该位置时的相位为 ;在该位置,势能和动能的比值为 。(3π) 9-10质量为0.1kg 的物体,以振幅21.010m -?作谐振动,其最大加速度为14.0m s -?,则通过最大位移处的势能为 。(3210J -?) 9-11一质点做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6cos(4)x t ππ=+(SI ),则其周期为 。

大学物理1(上)知识点总结

一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 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 n R R v a ω== ,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 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三、功和能 知识点: 1. 功的定义 质点在力F 的作用下有微小的位移d r (或写为ds ),则力作的功定义为力和位移的标积即 θθcos cos Fds r d F r d F dA ==?= 对质点在力作用下的有限运动,力作的功为 ? ?=b a r d F A 在直角坐标系中,此功可写为 ???++=b a z b a y b a x dz F dy F dx F A

大学物理知识点

A r r y r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r r x y ==+运动方程 ()r r t =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r x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 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大学物理知识梳理解读

大学物理(文复习资料 一、牛顿力学. 牛顿三大定律(P37 牛顿三大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定律,它是研究经典力学的基础。 1.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说明: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3.牛顿第三定律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 (4与参照系无关。 三大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定律.(p47 能量不能消失,也不能创造,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动量守恒定律.(p55 如果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且系统不受外力的作用(或合外力为零,尽管系统内各物体在内力作用下,各物 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但是系统的总动量的改变为零,即总动量不变. 3.角动量守恒定律.(p59 如果作用于质点的力矩为零,质点的角动量在运动过程中将保持恒矢量. 二、热力学

大学物理练习题1(运动学)

大学物理练习题1:“力学—运动学” 一、选择题 1、以下哪种情况不可以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 A )。 A 、地球自转; B 、地球绕太阳公转; C 、平动的物体; D 、物体的形状和线度对研究问题的性质影响很小。 2、下面对质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①质点是忽略其大小和形状,具有空间位置和整个物体质量的点;②质点可近视认为成微观粒子;③大物体可看作是由大量质点组成;④地球不能当作一个质点来处理,只能认为是有大量质点的组合;⑤在自然界中,可以找到实际的质点。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为左下图所示,下列右下图位移图线中,哪一幅正确地表示了该质点的运动规律?( D ) 4、质点沿x 轴运动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求出质点的( B )。 A 、第6秒末的速度; B 、前6秒内的速度增量; C 、第6秒末的位置; D 、前6秒内的位移。 5、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V dt dV 2-=(式中k 为常数)。当0=t 时,初速率为0V ,则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为( C )。 A 、022 1V kt V += ; B 、0221V kt V +-=; C 、021211V kt V +=; D 、021211V kt V +-=θ。

6、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t 至)(t t ?+时间内的位移为r ?,路程为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r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D )。 A 、r s r ?=?=? ; B 、r s r ?≠?≠? ,当0→?t 时有dr ds r d == ; C 、r s r ?≠?≠? ,当0→?t 时有ds dr r d ≠= ; D 、r s r ?≠?≠? ,当0→?t 时有dr ds r d ≠= 。 7、一质点在平面上作一般曲线运动,其瞬时速度为ν ,瞬时速率为ν,平均速度为ν ,平均速率为ν,它们之间必有如下关系( D )。 A 、νννν== , ; B 、νννν=≠ , ; C 、νννν≠≠ , ; D 、νννν≠= , 。 8、下面对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物体走过的路程越长,它的位移也越大; B 、质点在时刻t 和t t ?+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v ,则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为2 21v v +; C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量(即其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则它一定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D 、在质点的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总是不一致的。 9、下面正确的表述是( B )。 A 、质点作圆周运动,加速度一定与速度垂直; B 、物体作直线运动,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C 、轨道最弯处,法向加速度最大; D 、某时刻的速率为零,切向加速度必为零。 10、下列几种运动形式,哪一种运动是加速度矢量a 保持不变的运动?( C )。 A 、单摆运动; B 、匀速度圆周运动; C 、抛体运动; D 、以上三种运动都是a 保持不变的运动。 11、一个质点在做圆周运动时,有( B )。 A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也改变; B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一定改变; C 、切向加速度可能不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D 、切向加速度一定改变,法向加速度不变。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汇总 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都有哪些内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一、物体的内能 1.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3.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大学物理-质点运动学(答案)

第一章 力和运动 (质点运动学) 一. 选择题: [ B ]1、一质点沿x 轴作直线运动,其v t 曲线如图所示,如t =0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t = s 时, 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5m . (B) 2m . (C) 0. (D) 2 m . (E) 5 m. (1 2.5)22(21)122()x m =+?÷-+?÷=提示: [ C ]2、如图所示,湖中有一小船,有人用绳绕过岸上一定高度处的定滑轮拉湖 中的船向岸边运动.设该人以匀速率0v 收绳,绳不伸长、湖水静止,则小船的运动是 (A) 匀加速运动. (B) 匀减速运动. (C) 变加速运动. (D) 变减速运动. (E) 匀速直线运动. 提示:如图建坐标系,设船离岸边 x 米, 222l h x =+ 22dl dx l x dt dt = 22 dx l dl x h dl dt x dt x dt +== 0dl v dt =- 220dx h x v i v i dt x +==-r r r 2203v h dv dv dx a i dt dx dt x ==?=-r r r r [ D ]3、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1 4.5432.52-112 t (s) v (m/s) v ? x o

(A) t r d d (B) t r d d ? (C) t r d d ? (D) 2 2 d d d d ?? ? ??+??? ??t y t x 提示:22 , dx dy dx dy v i j v dt dt dt dt ??????=+ ∴=+ ? ? ???????r r v [ B ]4、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2R /T , 2R/T . (B) 0 , 2R /T (C) 0 , 0. (D) 2R /T , 0. 提示:平均速度大小:0r v t ?==?v r 平均速率:2s R v t T ?= =?π [ B ]5、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内,A 、B 二船都以2 m/s 速率匀速行驶,A 船沿x 轴正向,B 船沿y 轴正向.今在A 船上设置与静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x 、y 方向单位矢用i ?、j ? 表示),那么在A 船上的坐标系中,B 船的速度(以m/s 为单位)为 (A) 2i ?+2j ?. (B) 2i ?+2j ?. (C) -2i ?-2j ?. (D) 2i ?-2j ? . 提示:2(2)B A B A v v v j i →→→=+=+-r r r r r 地地 [ D ]6、某人骑自行车以速率v 向西行驶,今有风以相同速率从北偏东30o 方向 吹来,人感到风从哪个方向吹来 (A)北偏东30 (B)北偏西60 (C) 北偏东60 (D) 北偏西30 提示:根据v r 风对人=v r 风对地+v r 地对人,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这是个等边三角形,∴人感到风从北偏西300方向吹来。 二. 填空题 v r 风对人 v r 地对人 v r 风对地

大学物理物理知识点总结

y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 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 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r v v ,大小 r r ==v 运动方程 ()r r t =r r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 ()x x t y y t =???=??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r r r r r △,r =r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r ?、s ?的含义(?≠?≠?r 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 u u u D D = =+=+D D r r r r r V V r 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 v lim t dt ?→?== ?r r r (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 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 ds dr dt dt =r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平均加速度v a t ?=?r r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 t d d r a t dt dt υυ→?===?r r r r △ a r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 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 ????ρ ?2222+=+== 2 2222222 2 2???? ??+???? ??=? ?? ? ??+??? ??=+=dt y d dt x d dt dv dt dv a a a y x y x ? 二.抛体运动 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 012 r v t gt =+ r r r

大学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上》重要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2012.6) 一、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 x Acos( t ) 振幅 A:A x 02 (v 0 )2 角频率 :反映振动快慢,系统属性。 初相位 : 取决于初始条件 2 2 k T m 二、简谐运动物体的合外力: F kx (k 为比例系数 )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 简谐运动物体的速度: 简谐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x Acos( t ) v Asin( t ) a 2 A cos( t ) 三、旋转矢量法( 旋转矢量端点在 x 轴上投影作简谐振动) 矢量转至一、二象限,速度为负 A x o 矢量转至三、四象限,速度为正 x 四、振动动能: E k 1 mv 2 1 kA 2 sin 2 ( t ) 2 2 振动势能: E p 1 kx 2 1 k A 2 cos 2 ( t ) 2 2 振动总能量守恒: E E k E p 1 k A 2 2 五、平面简谐波波函数的几种标准形式: y Acos [ (t x ) o ] A cos [ t 2 x o ] u 0 :坐标原点处质点的初相位 x 前正负号反应波的传播方向 六、波的能量 不守恒! 任意时刻媒质中某质元的 动能 = 势能 !

a,c,e,g点:能量最大! b,d,f 点:能量最小! 七、波的相干条件: 1. 频率相同; 2. 振动方向相同; 3.相位差恒定。 八、驻波:是两列波干涉的结果 波腹点:振幅最大的点波节点:振幅最小的点 相邻波腹 (或波节 )点的距离: 2 九、电场的高斯定理 真空中:介质中:电位移: 1 q E dS S ( S内) D dS q0q0:自由电荷 S(S内) D0r E 电极化强度: P ( r 1) 0 E 十、点电荷的电场:球对称性!方向沿球面径向。 q 点电荷 q 的电场 : E( r ) 2 4 0 r 点电荷 dq 的电场:dE(r )dq 2 4 0r 十一、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两侧为匀强电场) E E E E 2 0 2 0 2 0 2 0

大学物理知识点汇总

大学物理I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2011-5-12)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参考系坐标系质点 2、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角量:角坐标角速度角加速度) 4、运动方程和轨迹方程 5、相对运动绝对=牵连+相对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常见的三种力(万有引力、弹性力、摩擦力)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动量冲量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以及动量守恒定律 2、功保守力和非保守力的功势能 常见的保守力:重力弹性力万有引力 势能:引力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4、系统的功能原理 5、机械能守恒定律 6、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第四章:刚体 1、刚体刚体的运动 2、刚体的定轴转动 3、力矩转动惯量转动定律 4、质点的角动量质点的角动量定理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5、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 6、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 7、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8、刚体定轴转动时力矩做功 9、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五章:静电场

1、点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库伦定律 2、电场强度电场叠加原理 3、电势电势叠加原理 4、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6、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之间的关系 7、求场强的三种方法: (1)已知空间电荷分布,用场强叠加原理求场强 (2)已知电荷分布,电荷分布具有高度对称性,高斯定律求场强(3)已知电势分布,可利用电势梯度来计算电场强度 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1、静电场中的导体 (1)均匀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2)根据均匀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a)导体为等势体,其表面为等势面 (b)导体表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都垂直于该处表面 (c)当带点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处处没有净电荷存在,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表面 (d)导体表面附近的电场强度大小与该处电荷的面密度成正比。即(e)孤立带电导体表面各处电荷密度的大小与该处表面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越小。 (3)静电屏蔽 在静电平衡条件下: (a)外电场不可能对空腔内部空间发生任何影响 (b)接地封闭导体腔外电场不受腔内电荷的影响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电介质的极化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2)电极化强度矢量 P (3)电位移矢量D P、D、E之间的关系 (4)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3、电容器电容 (1)电容的定义 (2)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容 4、静电能 (1)电场的能量密度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 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大学物理振动波动例题习题

精品 振动波动 一、例题 (一)振动 1.证明单摆是简谐振动,给出振动周期及圆频率。 2. 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运动,振幅为12cm ,周期为2s 。当t = 0时, 位移为6cm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 求: (1) 振动表达式; (2) t = 0.5s 时,质点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3)如果在某时刻质点位于x =-0.6cm ,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求从该位置回到平衡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3. 已知两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方程分别为: x 1= 0.05cos (10 t + 0.75π) 20.06cos(100.25)(SI)x t π=+ 求:(1)合振动的初相及振幅. (2)若有另一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x 3 = 0.07cos (10 t +? 3 ), 则当? 3为多少时 x 1 + x 3 的振幅最大?又? 3为多少时 x 2 + x 3的振幅最小? (二)波动 1. 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 cm ,频率为 50 Hz ,波速为 200 m/s 。在t = 0时,x = 0处的质点正在平衡位置向y 轴正方向运动, 求:(1)波动方程 (2)x = 4 m 处媒质质点振动的表达式及该点在t = 2 s 时的振动速度。 2. 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m/s 8.0=u 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原点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求:(1)原点的振动表达式; (2)波动表达式; (3)同一时刻相距m 1的两点之间的位相差。 3. 两相干波源S 1和S 2的振动方程分别是1cos y A t ω=和2cos(/2)y A t ωπ=+。 S 1距P 点3个波长,S 2距P 点21/4个波长。求:两波在P 点引起的合振动振幅。

1大学物理.运动学单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质点作曲线运动,→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程,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 表达式中 (1)a dt dv =;(2)v dt dr =;(3)v dt ds =;(4)t a dt v d = 。 [ D ]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2、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 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答:(B ) 3、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 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B ] (A) t R π2, t R π2 ; (B) 0,t R π2; (C) 0,0; (D) t R π2,0. 4、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D ] (A) dt dr (B) dt r d (C) dt r d (D) 22)()(dt dy dt dx + 5、根据瞬时速度矢量v 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下,其大小||v 可表示为 ( ) (A)dr dt . (B)dx dy dz dt dt dt ++. (C)||||||dx dy dz i j k dt dt dt ++. (D) 2()(dy dz + 答:(D ) 6、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a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答:(D ) 7、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 (A )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化

大学物理(上)知识点整理

第2章质点动力学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

大学物理振动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3001:把单摆摆球从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θ ,然后由静止放手任其振动,从放手时开始计时。若用余弦函数表示其运动方程,则该单摆振动的初相为 (A) π (B) π/2 (C) 0 (D) θ [ ] 2.3002: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 1 = A cos(ωt + α)。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π21cos(2++=αωt A x (B) ) π2 1cos(2- +=αωt A x (C) ) π23cos(2- +=αωt A x (D) )cos(2π++=αωt A x [ ] 3.3007: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面,振动角频率为ω。若把此弹簧分割成二等份,将物体m 挂在分割后的一根弹簧上,则振动角频率是 (A) 2 ω (B) ω2 (C) 2/ω (D) ω /2 [ ] 4.3396: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 用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相应为 (A) π/6 (B) 5π/6 (C) -5π/6 (D) -π/6 (E) -2π/3 [ ] 5.3552: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单摆(只考虑小幅度摆动),在地面上的固有振动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将它们拿到月球上去,相应的周期分别为1T '和2T '。则有 (A) 11T T >'且22T T >' (B) 11T T <'且22T T <' (C) 11T T ='且22T T =' (D) 11T T ='且22T T >' [ ] 6.5178: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31 2cos(10 42 π+ π?=-t x (SI)。 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2 c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8 1 (B) s 6 1 (C) s 4 1 (D) s 3 1 (E) s 2 1 [ ] 7.5179:一弹簧振子,重物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该振子作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当重物通过平衡位置且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方程为: (A) )21/(cos π+=t m k A x (B) )21 /cos(π-=t m k A x (C) )π21/(cos + =t k m A x (D) )21/cos(π- =t k m A x (E) t m /k A x cos = [ ] 8.531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辐A = 4 cm ,周期T = 2 s ,其平衡位置取作坐标原点。若t = 0时刻质点第一次通过x = -2 cm 处,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则质点第二次通过x = -2 cm 处的时刻为 v v 2 1

大学物理知识点归纳

大学物理 第十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一、电场强度: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也等于单位面积电 通量的大小(即电场线密度);方向与该点的受力方向(或者说电场线方向)一致。 二、电场强度的计算: a)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E E0=1 4EE0 E E3 E b)电偶极子中垂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E=?E E 4EE0E3 (E表示点到电偶极子连线的距离) c)均匀带电直棒: i.有限长度:E= E 4EE0E (EEEE2? EEEE1)E+ E 4EE0E (EEEE1? EEEE2)E ii.无限长(E1=0,E2=E): E=E E E=E 2EE0E E iii.半无限长:(E1=E 2,E2=E或者E1=0,E2=E 2 )E= E 4EE0E (?E+E)或E=E 4EE0E (E+E) 三、电通量 a)电场线:电场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E的方向一致,曲线 的疏密程度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即该点附近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单位面积 所通过的电场线条数满足:E=EΦE EE⊥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等于该处的电场线密度,即该点附近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电场线条数。 b)静电场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负电荷(或伸向无穷远),在无 电荷的地方不会中断; 2.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即静电场中每一点的电场强度只有一个方向; 3.电场线不形成闭合回路; 4.电场强处电场线密集,电场弱处电场线稀疏。 c)电通量 i.均匀电场E穿过任意平面S的电通量:ΦE=EEEEEE ii.非均匀电场E穿过曲面S的电通量:ΦE=∫E? E EEΦE= ∮E E EE

大学物理.运动学单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质点作曲线运动,→ r 表示位置矢量,s 表示路程,t 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1)a dt dv =;(2)v dt dr =;(3)v dt ds =;(4)t a dt v d =? 。 [ D ]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2、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 )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 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答:(B ) 3、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 B ] (A) t R π2, t R π2 ; (B) 0,t R π2; (C) 0,0; (D) t R π2,0. 4、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 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 [ D ] (A) dt dr (B) dt r d ? (C) dt r d ? (D) 22) ()(dt dy dt dx + 5、根据瞬时速度矢量v v 的定义,在直角坐标系下,其大小||v v 可表示为 ( ) (A)dr dt . (B)dx dy dz dt dt dt ++. (C)||||||dx dy dz i j k dt dt dt ++v v v 答:(D ) 6、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a ? 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答:(D ) 7、质点做匀速率圆周运动时,其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为 ( )

大学物理知识点整理

一、质点: 是物体的理想模型。它只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平动物体可作为质点运动来处理,或物体的形状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是也可近似为质点。 二、力: 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接触作用与场作用。在经典力学中,场作用主要为万有引力(重力),接触作用主要为弹性力与摩擦力。 1、弹性力:(为形变量) 2、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永远与相对运动方向(或趋势)相反。 固体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固体间的滑动摩擦力: 3、流体阻力:或。 4、万有引力: 特例:在地球引力场中,在地球表面附近:。 式中R为地球半径,M为地球质量。 在地球上方(较大),。 在地球内部(),。 三、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牛顿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时,。牛顿第一定律阐明了惯性与力的概念,定义了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 普遍形式:; 经典形式:(为恒量)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体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动力学基本规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四、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规律 1、惯性力: 惯性力没有施力物体,因此它也不存在反作用力。但惯性力同样能改变物体相对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这体现了惯性力就是参考系的加速度效应。 2、引入惯性力后,非惯性系中力学规律: 五、求解动力学问题的主要步骤 恒力作用下的连接体约束运动:选取研究对象,分析运动趋势,画出隔离体示力图,列出分量式的运动方程。 变力作用下的单质点运动:分析力函数,选取坐标系,列运动方程,用积分法求解。 第3章机械能和功 一、功 1、功能的定义式: 恒力的功: 变力的功: 2、保守力 若某力所作的功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与经历的路径无关,则该力称保守力。或满足下述关系的力称保守力: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8第八章振动与波动 (1)

第八章 振动与波动 本章提要 1. 简谐振动 · 物体在一定位置附近所作的周期性往复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 简谐振动运动方程 ()cos x A t ω?=+ 其中A 为振幅,ω 为角频率,(ωt+?)称为谐振动的相位,t =0时的相位? 称为初相位。 · 简谐振动速度方程 d () d sin x v A t t ωω?= =-+ · 简谐振动加速度方程 2 2 2d ()d cos x a A t t ωω?= =-+ · 简谐振动可用旋转矢量法表示。 2. 简谐振动的能量 · 若弹簧振子劲度系数为k ,振动物体质量为m ,在某一时刻m 的位移为x ,振动速度为v ,则振动物体m 动能为 2 12k E m v = · 弹簧的势能为 2 12p E kx = · 振子总能量为 P 2 2 2 2 2 211()+()22 1=2 sin cos k E E E m A t kA t kA ωω?ω?=+=++ 3. 阻尼振动

· 如果一个振动质点,除了受弹性力之外,还受到一个与速度成正比的阻尼作用,那么它将作振幅逐渐衰减的振动,也就是阻尼振动。 · 阻尼振动的动力学方程为 2 2 2d d 20d d x x x t t β ω++= 其中,γ是阻尼系数,2m γ β= 。 (1) 当22ωβ>时,振子的运动一个振幅随时间衰减的振动,称阻尼振动。 (2) 当22ωβ=时,不再出现振荡,称临界阻尼。 (3) 当22ωβ<时,不出现振荡,称过阻尼。 4. 受迫振动 · 振子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发生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周期性外力称驱动力 · 受迫振动的运动方程为 2 2 P 2d d 2d d cos x x F x t t t m β ωω++= 其中,2k m ω=,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2C m β=;F 为驱动力振幅。 · 当驱动力振动的频率p ω等于ω时,振幅出现最大值,称为共振。 5. 简谐振动的合成与分解 (1) 一维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 若任一时刻t 两个振动的位移分别为 111()cos x A t ω?=+ 222()cos x A t ω?=+ 合振动方程可表示为 ()cos x A t ω?=+ 其中,A 和? 分别为合振动的振幅与初相位 A =

大学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

《大学物理》(上) 知识点、重点及难点 质 点 运 动 学 知识点: 1. 参考系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而选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要作定量描述,还应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2. 位置矢量与运动方程 位置矢量(位矢):是从坐标原点引向质点所在的有向线段,用矢量r 表示。位矢用于确定质点在空间的位置。位矢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 k ?)t (z j ?)t (y i ?)t (x )t (r r ++== 称为运动方程。 位移矢量:是质点在时间△t 内的位置改变,即位移: )t (r )t t (r r -+=?? 轨道方程: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方程。 3. 速度与加速度 平均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即: t r v ?? = 速度,是质点位矢对时间的变化率:dt r d v = 平均速率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t s v ??= 速率,是质点路程对时间的变化率:ds dt υ= 加速度,是质点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t v d a = 4. 法向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 加速度 τ?a n ?a dt v d a t n +== 法向加速度ρ=2 n v a ,方向沿半径指向曲率中心(圆心) ,反映速度方向的变化。

切向加速度dt dv a t = ,方向沿轨道切线,反映速度大小的变化。 在圆周运动中,角量定义如下: 角速度 dt d θ= ω 角加速度 dt d ω= β 而R v ω=,22n R R v a ω==,β==R dt dv a t 5. 相对运动 对于两个相互作平动的参考系,有 'kk 'pk pk r r r +=,'kk 'pk pk v v v +=,'kk 'pk pk a a a += 重点: 1. 掌握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和运动变化的物理量,明确它们的相对性、瞬时性和矢量性。 2. 确切理解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和线量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计算问题。 3. 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能分析与平动有关的相对运动问题。 难点: 1.法向和切向加速度 2.相对运动问题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知识点: 1.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的或沿一直线作匀速运动的状态,直到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第二定律: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力所沿的直线方向上。即 dt p d F =,v m p = 当质量m 为常量时,有 a m F =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 ,x x ma F =, y y ma F =, z z ma F = 对于平面曲线运动有 ,t t ma F =,n n ma F = 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之间对 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即 2112F F -= 2. 非惯性系与惯性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