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分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17
实用文档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完美版)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志。
照应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
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
【作用】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使作品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
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线索线索有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等。
【作用】有利于理顺内容,掌握其结构,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析】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之感。
过渡过渡,是使文章连贯、结构严谨的一种手段。
【作用】“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
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
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
高考语文古典诗词常见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2024贵州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代诗歌分类练第一类爱国忧民一、阅读古诗,完成1~2题。
(5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____________诗,《南征》押韵工整,押____________韵。
(2分)2.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3分)二、阅读张琰①的《出塞曲》,完成1~2题。
(6分)腰间插雄剑,中夜②龙虎吼。
平明登前途,万里。
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③。
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
【注释】①张琰,南宋广陵人。
②中夜:半夜。
③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
1. (创新设问)请将“首”“不”“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
(2分)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4分)三、一材多设问阅读古诗,完成1~2题。
(6分)扬子江①[南宋]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谈判被扣留,拘押北行。
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
后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1.请赏析首句中“游”字的妙处。
(3分)2.有人说诗人以“扬子江”为题过于简单,体现不出其中的爱国情怀,请你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3分)拓展设问“臣心一片磁针石”为人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对其进行赏析。
(3分)四、阅读古诗,完成1~2题。
(6分)南园(其五)[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1.请简要赏析“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取”字的妙处。
(3分)2.同为李贺诗作,请分析《南园(其五)》和《雁门太守行》在写作手法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古诗词鉴赏:分类赏析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
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陶渊明的诗歌等,还包括唐及唐代以后文人仿古的诗作,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比如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这些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特点: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
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
二、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没有对仗要求。
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
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
归纳起来,近体诗的特点有四个:①句数固定;②押韵固定;③讲究平仄;④讲究对仗。
这四点也是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
古体诗大多出现在唐朝以前,绝句与律诗是从唐朝才开始出现的。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一般为八句,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押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i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诗词的分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二、四句要押韵,第三句不能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
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记事写景抒情类古诗赏析 《望岳》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或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钟”字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答: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诗句?请你从中选出一句,作一点赏析。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的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可以吗,为什么? 答:“几处”,“谁家”体现出数量少,更能体现早春的特征。而“处处”、“家家”是一种繁闹的景象,与早春现象不符。 4.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 答: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胜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答:“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2.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全诗借写景物传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反衬 4.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歌、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作者却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 5.用夜深人静,明月相伴表达诗人宁静淡泊心境的两句诗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它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全诗借景抒情。委婉表达的强烈愿望是希望得到引荐与任用。 2.填空。 从表达方式看,诗歌先(写景)后(抒情)。最能表现洞庭湖气势的词语有(“蒸”,“”撼” ) 3.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湖中水蒸腾,笼罩着云梦沼泽湖水汹涌澎湃,使得天摇地动,好像临湖的岳阳城也被摇撼得动了起来。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写法,一“蒸”一“憾”形象地描写出洞庭湖的壮阔景象,从中也体现出诗人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主题: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京城长安早春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2.填空。诗的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议论)。 3.描绘出“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 细雨濛濛,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多么清新美丽静谧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写出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运用什么艺术手法?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 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在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不忘为国家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风险的精神。 4、赏析“雪拥蓝关马不前”。这句诗运用虚实结合写景的艺术手法。实写南行途中的艰苦情景——大雪阻路,马难前行;同时又是虚写,借景抒情,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 二、咏史怀古诗(赏析) 基本主题: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遗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喻今,或借古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主题之一:抒发昔盛今衰,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如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蜂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有所谴责。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 3.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者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和怨愤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4.“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5.曲子开头怎样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关在重峦叠嶂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作用是: ⑴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⑵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史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主题二: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道,借古讽今,或借古劝今。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③。 1.这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2.两个“笼”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开篇两个“笼”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4.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寄寓诗人怎样的情感? 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主题三:表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寂寞、苦闷情怀。 如《赤壁》《登幽台歌》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本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赏析。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以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的政治军事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代表着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也指使人成功的机遇,文中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 5.本诗为怀古咏史之作,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借史实抒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登幽州台歌》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