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教育学》第一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学》第一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学》第一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
《学校教育学》第一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发展

第一节现代学校及其教育功能

目录

一、教育的本质规定性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与科学

(四)教育与教育学、学校教育学

二、现代学校的产生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

(二)近代的学校教育

(三)现代的学校教育

三、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

(一)文化功能

(二)经济功能和现代化功能

(三)政治功能

(四)个体发展功能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

2、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

3、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

四、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途径

五、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

根本任务:培养国家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年轻一代人的知识、技能和品德

主要任务:教学

基本任务:坚持前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适应学生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日益迫切需要

1、广义的教育

指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形式。

2、狭义的教育

指学校教育。主要有这样几个基本特点:

一是学校教育是具有制度化和专门化的特点;

二是学校教育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三是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

四是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的本质规定性

指教育本身固有的特性或特殊本质,是教育现象之间必然的、普遍的、内在的、稳定的联系。

4、教育的本质: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6、教育活动具有内隐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本质性特点。

7、康德曾说,教育是“人最应尽力的最大而最难的问题。”

8、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

9、教育学

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既吸收自然科学的定量方法,探索总结揭示教育规律;

同时又具有非实证性的科学特点,揭示教育现象、教育事实中的定性规律。

它是近现代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有时称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名称,有时称为教育科学的总称。

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一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初步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奠定了近代教育的科学体系。

10、学校教育学

学校不开设以“教育学”命名的课程,而是分社教育学科的若干主要分支课程。

学校教育学就是一门教育学分支,一门研究现代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学科。

11、学校作为正式的机构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

12、在我国古代很早有了类似教育的机构“庠”。

13、中国的学校正式产生于夏商周时期。

14、夏代的专门学校机构除了“庠”之外还有“序”,“序”是具有军事性的教育机构。

15、商代出现了“学”这样的传授礼乐、造就士子的学校。

16、西周以后并有“国学”和“乡学”之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和“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炼体格,品格修养。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文学。

数——算法,即今数学。

17、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更是建立了十分完备的学校教育官学和私学体系,

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选士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

18、欧洲中世纪以前的教育主要是政教合一的宫廷教育、教会学校、骑士学校。

19、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阶级性、等级性、伦理性、专制性、保守性。

20、近代的学校教育,从知识型、学问型的教育体系向培养技能型劳动者转变。

21、近代学校教育所具有的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②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③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度;

④教育内容结构日益丰富,大量增加了自然科学、工业技术方面的课程内容;

⑤教育的阶级性依然存在。

22、德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义务教育法。

23、我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法。

24、班级授课制首行于16世纪的欧洲,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

我国最早在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实行了这种制度。

25、现代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26、现代的学校教育“一般具有制度化、系统化、多元性、强制性四个特征”。

27、现代的学校教育在近代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重视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并行,且互相渗透;

④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元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教育向终身化发展;

⑥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28、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13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29、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

①文化功能;

②经济功能和现代化功能;

③政治功能;

④个体发展功能。

30、现代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进程;

②加速个体发展的社会化进程;

③发展人的主体性、个性化功能。

31、人的身心发展是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个人主观努力、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影响作用的产物。

32、个体的身心发展主要包括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

33、社会化是指个体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

也就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及“知识人”的过程。

3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35、学校教育内容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课程或学科。

36、按照教育界的习惯,一般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

37、中小学教育途径一般包括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方面。

38、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适应学生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日益迫切需要。

39、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教学。

40、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国家最重要的社会资源——年轻一代人的知识、技能和品德。

第二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目录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生理发育提前变化的特点

(二)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个性发展的特点

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生理发展的特点

(二)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个性发展的特点

三、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一)身体生理发展的特点

(二)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学习的特点

(四)身心发展的时代差异

1、身心发展是指个体在广泛背景下发生的社会和心理过程,其含义主要有:

① 个体身心发展是持续一生的,是指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② 发展是多维度的,包括生物、认知、社会三个维度;

③ 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心理各个层次和方面的发展速率和进程是不同的;

④ 个体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而年龄仅是其中的一种影响因素。

2、个体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在身心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 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②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3、

4、人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发展。

其中,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核心。

5、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6、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身体生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

6、7 ——12、13岁年龄阶段 上小学的 儿童青少年 中学生

12、13——17、18岁年龄阶段 上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 青少年 大学生

17、18——22、23岁年龄阶段 上大学的 青年

小学生身体生理发展的特点

身体生理发育提前变化

中学生身体生理发展的特点

在身体成长方面,人从出生到成熟,生理发育时快时慢,

但有两个阶段处于增长速度的高峰期:

一个是出生后的第一年,一个是青少年时期。

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既不同于儿童,又不同于成人,

其最大的特点是生理上蓬勃的成长和急剧变化。

中学生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总体上来讲,可以概括为三大变化:

“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发育的成熟”。

这些变化会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身体生理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的生理各指标基本达到成熟,个体开始进入成年期。

7、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方面,能够从缺乏系统性的、模糊笼统的知觉观察,向有目的的、精确的观察转变。

记忆力方面,机械记忆仍占主要地位,意义记忆开始发展。

思维力方面,小学四年级前,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小学四年级之后,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但在这个过程中,仍存在不平衡性,缺乏批判性。

因此,小学儿童的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小学高年级阶段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到了优势地位。

想象力方面,想象力富于现实性。年级越高,有意想象和想象创造的成分越多。

注意力方面,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较差,注意的范围小,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强。

8、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转折时期、成熟时期。在该阶段,儿童认知发展潜力很大。

观察力方面,观察力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持久性、概括性上都有了明显发展;记忆力方面,有意记忆占主要地位,识记内容以理解记忆为主要方法,抽象记忆也发展起来并逐步占主要地位;

思维力方面,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关键时期是十三四岁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需要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科学型)转变,

这种转化大多数人在高中二年级阶段得到初步完成;

最主要的特点是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能够运用假设、逻辑推理、逻辑法则来思考、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明显增强。

但他们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矛盾性、片面性、自我中心性,容易偏激、表面化。

这种现象均是正常的,是人的思维品质发展中矛盾交错发现,呈现出的正常问题,

或者说是小鸟长大到一定阶段,准备振翅待飞的前奏。

认知结构上,认知结构模式基本形成,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知、情、意得到协调发展;

9、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观察力方面,观察力增强;

记忆力方面,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占主要地位。记忆容量大。逻辑记忆能力迅速发展;

思维力方面,辩证的、实用性的、相对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

大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

在这一阶段,自我意识转移到个体内部,自我统一性进一步完善。

10、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强,表现为:

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逐步减弱,社会因素的比重、性格中的独立成分越来越多。

但仍然还缺乏适当的自控能力。

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从具体的、片面的向抽象的、较为全面的认识过渡。

随着小学儿童心理的发展,与父母、教师的关系:

从依赖走向自主,从信任权威到开始表现出具有批判性的思考。

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小学生也多能够建立更加平等的同伴关系。

11、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与初中生相比,

高中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意识都有了稳定发展,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价值观。

开始尝试探索走向独立的生活道路。

进入青春期后,高中生的情感世界常常变化很大,

他们情感丰富,充满活力,社会性需求增多,社会性动机增强。

逆反心理的出现是中学生常见的一个问题。

在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往往会表现出容易顶撞老师或家长的现象。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随时加以引导、启发、教育活动;

一方面要对他们的缺点给予宽容、说服和积极引导。

采取斥责或者放任不管,认为年龄大一点就会好起来的想法做法也是不正确的。

11、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

②具有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包括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学习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

③学习途径的多样性,课余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加大

④已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探索性质

⑤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年级、性别、学校专业类型差异。

12、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时代差异

20世纪80年代初震动反思与自我追求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价值多元与自我徘徊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实用倾向与自我凸现

大学校园盛行的“讲实际、求实惠、不听虚、不玩空”风气,

这种“价值取向自我化”和“价值标准多元化”,似乎成了新生代大学生心态的某种真实写照。

这无疑对当前大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节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

目录

一、家庭因素

(一)家庭物质因素试管婴儿

(二)家庭教养行为方式

(三)家庭精神文化因素

二、文化因素

(一)文化因素对身体发展的影响

(二)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文盲与受教育者

(三)文化因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三、个性差异

1、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家庭因素、文化因素、个性差异三方面。

2、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家庭因素可以分为:家庭物质因素、家庭教养行为方式、家庭精神文化因素。

3、家庭物质因素是指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收入、住房、家庭生活方式等,是家庭成员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如试管婴儿长大后是否正常

4、家庭教养行为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三种类型。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在儿童的人格发展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儿童对父母的行为,首先是模仿,其次是内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

家庭教养行为方式是指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父母在家庭中的威信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以及家庭成员间待人接物的方式。

5、家庭精神文化因素是指家庭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修养,包括家庭成员的思想境界、观点、信仰、

价值观、文化修养,具有不随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具有全方位性、稳定性、长期性,伴随儿童成长,影响持久。

6、文化因素具有多元性与多形态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三者密切联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了一个社会文化环境。

对个体而言,社会文化是一种既成的东西,

每个人身处某一社会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包围、熏陶、感染,

并在已有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

学生身心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定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

7、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化因素可以分为:

文化因素对身体发展的影响、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文化因素对社会性发展影响。

8、文化因素对身体发展的影响: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非遗传因素中,社会经济条件、环境压力、营养状况

明显地影响着年轻一代人的身体发育水平。

9、文化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文化因素能够促使人的心理成熟发展进程,其中语言这一文化要素对人的认知发展影响作用最为突出。

美国学者帕伦特对文盲和受过教育的人这两种被试的脑组织进行了神经影像学研究,

发现这两组人之间并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在智力测验成绩方面差异十分显著。

他的研究结论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在智力测验方面之所以优于文盲被试,

是由于受过教育的人在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论证能力较强,这基本上属于元语言的能力”。

生动的和社会性的刺激,有益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

与成人的频繁交往,有利于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如果早期失去丰富的社会生活,则会造成严重的智力障碍,如狼孩、猪孩等。

10、社会性发展,主要是指那些由于成功地通过各个发展阶段而取得的发展,

“通过符号取得和传达的外露和内涵的行为方式,构成了人类集团各不相同的成就”。

11、文化因素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由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客观存在,便产生了不同的社会心理或群体行为差异。

学生身心差异所具有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背景或社会生态学因素的影响。

各种文化中受重视的倾向是有差异的。

12、个性差异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每个班级里,学生在许多方面各不相同,

这些差异或不同容易影响其学习的好坏。

在个性差异问题上,最为重要的是

确定哪些个性差异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估计差异程度、对个性差异的优缺点如何干预。

教师认识和理解学生的个性,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名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老师,

不仅要关心班集体的整体水平,

而且要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四节学校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目录

一、小学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帮助小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二)针对小学生的过渡性思维特点及时促成其思维能力的飞跃

(三)通过道德教育,培养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个性

二、中学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在身体发展方面,要加强身体保健和青春期教育

(二)在认知和学习方面,要加强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教育

三、大学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在身体发展方面,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

(二)在学习和认知发展方面,通过综合训练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智力和思维水平

(三)在情感和个性方面,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在专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方面,现代大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使命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而言,是一种包含着特殊个体与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因素。

这种环境的特殊性在于,学校教育是经过精心组织和特殊加工的,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使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如入学时很有潜力的孩子必须教育得法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潜能。

其次,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进程

第三,学校教育使心理发展显示出特定的、具体的形式和个别差异。

∴科学的、积极的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相反则会限制他们的发展。

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和“最近发展区”思想。

3、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可能发展水平(未来的发展水平)。

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区域即是“最近发展区”。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4、道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行为规范的养成而实现的。

5、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

①充分利用班集体的激励作用

②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

6、欧洲最古老的大学诞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

我国近代大学是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现代大学教育一般设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育。

7、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教育的中心也经常在调整。近现代国际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革和演进。

第一个时期一元职能——培养人才(教学)“象牙塔”

第二个时期二元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

第三个时期三元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8、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的成立,被公认为是现代意义大学产生标志。

1848年威斯康星模式出现后,大学被赋予三元职能。

9、建构主义教育学家斯皮罗曾指出:

小学阶段的知识学习重点是对于那些“结构良好或完整的知识技能”的学习,

他们的学习多以语词、概念、动作等为基础,需要通过学生大量的记忆、练习反馈来实现,

多属于初级阶段的知识技能形成。

中学阶段的知识学习重点是对于那些“结构不良或不完整的知识技能”的学习,

需要通过对知识意义的理解、相互联系、认知灵活性、活动经验为基础才能逐渐掌握。

属于对高级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形成阶段。

大学阶段的教育和学习是一种“专家型知识技能结构”,即具有精细化、模式化的思维特点,

要高效率地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只能通过长期师徒式学习、随机通达、创造性等途径才能加以实现。

10、新的时代又赋予了大学“改造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职能。

我国高等教育要摆脱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方面的长期困境,必须以新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寻求出路,即从“家养的教育文化培养模式”向“野生的教育文化培养模式”转变,

也就是必须实现由大学专业教育“自身的就业率”向提高“社会的就业率”转型,

而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唯一出路。

第五节学校德育与学生品德修养

目录

一、学校德育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德育与思想品德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

二、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二)中学生的品德发展

(三)大学生的品德发展

三、学校德育的原则、模式及方法

(一)学校德育的原则

1、客观真实性原则

2、整体系统性原则

3、辩证发展性原则

4、正面教育性原则

5、知行一致原则

6、尊重平等原则

(二)品德教育的模式及方法

1、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模式

2、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模式

3、促进道德社会化的模式

4、生态德育的模式

1、智育不好是次品

德育不好是危险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

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

2、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3、在传统的道德教育中,

人们提出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原则,

其中便涵盖了知情意行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为道德认识。

特别是反映为尊重原则和社会公正感这样两个方面。

5、品德的心理结构与身心发展的关系:

品德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个体发展意义。

品德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德的结构也存在于个性结构之中,

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中,

当评价一个人时,

经常强调能力和品德这两个因素。

二者的关系正如史学家司马光所说的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不论什么时代,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均是教育、社会的基本选择。

近年来西方出现了一种声势浩大的“价值澄清”活动,

这种教育“指立足于完整的、社会的人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的道德文化教育”,提倡化智慧为德性,

重视发展个体的智慧与创造性,

其核心是提高年轻一代人的道德质量。

6、小学生的品德发展

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

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是指学生的某种品德心理品质、品德结构功能、品德行为习惯,出现转折或飞跃的时期,

或者说是良好的品德特质最容易形成和培养的时期,容易收到最好的效果。

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介于7——9岁之间。

道德认知上,形象性特点。

道德情感上,以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主要形式。

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具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形象支持,

具有较大的情境性、主观性、任意性,

不完全按照道德原则、道德信念的支持。

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上,协调性有了很大的发展。

知与行、行与情、言与行等方面协调,反应主观愿望与外部要求一致性,

呈现出由具体形象向抽象的过渡,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的发展趋势。

由于他们的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学校德育的主要职能是:

①指导学生养成种种必须的社会习惯

②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7、中学生的品德发展

中等教育阶段是伦理性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中等教育阶段是社会公民品德的初步成熟期。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独立性。

(中学生的品德发展,虽有矛盾性、冲突性的一面,

但他们的品德结构的心理成分,也表现出逐步完善和初步稳定的特点。

同思维品质的发展相似的是,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道德品质也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自主性和自律性比较强。

(有了比较明显的道德动机,道德的整体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面临社会道德问题时的道德判断推理和道德决策能力,还不够成熟。

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这是中学生品德心理过渡期发展的集中反映。)

8、大学生的品德发展

道德认识上,道德思维水平、社会化水平比较高,普遍形成了比较自律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和信念。

具有更为突出的独立性和现实性,不易受他人或社会因素的影响,

道德认识也比较全面,越来越向现实方面发展。

道德情感上,理智性特点。社会交往情感体验比较深刻而复杂。

道德行为上,具有较强的自觉性、稳定性。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

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健康、正确的道德行为还是占主流地位。

9、学校德育的原则

⑴客观真实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效,力戒空谈

⑵整体系统性原则————品德心理结构彼此相互联系、影响、渗透

⑶辩证发展性原则————不以静止固定模式看待学生的暂时修养欠缺问题

⑷正面教育性原则————选择研究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⑸知行一致原则————促进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⑹尊重平等原则————①尊重其兴趣爱好

②尊重其情绪情感

③尊重其个体差异

④尊重其抱负志向

⑤尊重其选择判断

⑥尊重其个人意愿

⑦尊重全体受教育者一视同仁

10、品德教育的模式及方法

⑴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模式价值观辨析

⑵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模式①尊重和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增加情感投入

②恰当引导学生,注意教育的艺术。

通过学科教学、实践活动、移情训练法、作品深化、作品评价

等多种方法,开展生动活泼的德育情感活动。

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的关键性要素,

是人们的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表现在:亲近感、信任感、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等方面。

⑶促进道德社会化的模式服从—认同—内化

⑷生态德育的模式突破传统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

树立理性生态人的思想信念,倡导绿色消费,

开设活动生态德育课程,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生态德育,

以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小学低年级重感性:室外游玩、观图片、看录像

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重知性:调查、讨论生态问题,理解生态规律

大学生重生态理性的积淀:①生态与生态道德文化、生态伦理思想史、

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道德观等多方面渗透。

②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现实体验,

增强其生态道德责任感,

提高主体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2019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杜木桥小学2019年健康促进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校2019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现制定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并带动家长、社会整体健康意识提高为目标,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形成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通过持续不懈的健康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广大师生、家长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改变不健康行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目标1、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l00%,考试及格率达90%以上。 2、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不低于90%,学生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及格率达到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85%以上。 健康教育评价综合得分85分以上。 3、学生常见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 4、教职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5%。 三、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基本要求依据市教育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健康教育从以下11个方面的要求:l、副校长主管健康教育工作。 由接受过卫生知识培训的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 -2-2、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师资、有教材、有教具一览表、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案、有学生的课堂笔记、有测试考核记录,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等相关要求,每周至少安排0.5-1节健康教育课。 3、以培养学生良好卫生和行为习惯、预防意外伤害为主要内容,采取儿歌、游戏、训练、辅导、授课等形式进行。 定期对保育人员进行培训。 4、征订有卫生科普报刊或杂志,校园网站要办好健康教育专栏、专题,定期登载健康教育知识。 5、根据学生年龄、季节特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知识竞赛、多媒体、自办小报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向学生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 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标。 6、认真执行《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积极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每学年至少1次。 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资料、图片、活动记录收集齐全、管理规范。 7、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设立卫生室和心理咨询室。 校园内环境整洁优美,卫生设施齐全。 8、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控烟工作成效显著。 9、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开展适龄儿童蛔虫感染率监测工作,确保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控制在35%以内。

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

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化、科学化。现对我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小学位于xxxx号,xx省道经过门前,交通方便。学校创办于xx 年,原名xxxx,由于行政管辖的变迁,80年代更名为xxxx,2007年更名为xxxx。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三幢,教学宿舍楼一幢,学校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学校拥有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文化长廊等设施,三区分配合理,井然有序,环境优雅,是莘莘学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教学设备齐全,现有16个教学班级,体育室、音舞室、多媒体功能室、科学实验室、电脑室等共有12个功能室。学校拥有多媒体校园网,各个教学班级均安装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办公手提电脑40台,“三通两平台”工程逐步完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轻松活跃。学校现有学生一千多人,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100%。教师4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的有16人,大专学历24人。近年来,学校在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全体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锐意进取,乐于奉献。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1、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100%,巩固率为100% 。 2、学校共有16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数1004人。平均班级人数62人。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近五年均参加过继续教育,合格率为100%。 (2)本学年专任教师4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部、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信息技术、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校舍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现学校有三幢教学楼和一幢教师宿舍楼,构成了校园主建筑群。体育活动用地达平方米,有足够的师生活动场地和体育设施,标准篮球场一个,200米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教学楼和校门、运动场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心理学与我》 苏格拉底说:“人类最大任务就是——认识自己!”我觉得认识自己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心理开始,要了解自己想什么,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自己为什么会那么想而不这么想。在我求索中,我发现学心理学可以帮我认识自己的心理.。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生活中,我会因为和老朋友见面而兴奋,会因为和舍友吵架而郁闷,会因为没人理解而孤独……这是为什么呢?在心理学上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心理是由刺激引起的,是刺激引起的电脉冲在神经系统上传播的结果,是生物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播所引起而产生的,是刺激在细胞膜上引起的电流在神经系统中传导所引起的,是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因此,神经系统是心理产生的工厂。 其次,刺激通过感觉被编码成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场,从而影

响人体的体态变化。人的感觉是非常有限的,就种类而言,只有五种感官。就感受幅度而言,只能感受一定强度范围的刺激。 其三,通过感觉而“搜集起来”的几种物质特性被知觉综合起来进行的反映,表象则是对物质过去到现在的整体认识的总结,想象是在过去表象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可能形态进行的预测。 其四:思维对事物特征的“加工”。由此可见,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记忆把事物的特性“录入”大脑的过程;录入的内容有的建立了与其他原有内容的联系。意识和潜意识是经过记忆过程的事物特征的“存贮库”。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暂存在意识中的内容,不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是存放在潜意识的内容。 其五:语言与行为都是人的一种“体态”,只不过是高度组织化了。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调控人的外在肌肉就形成了“体态”。人们主要通过体态变化来推测和探知人的心理变化和作用,他是心理运动的外观。 其六:能力将心理功能在行为结果上反映,智力将心理功能在思维成果上反映。气质将心理状态在人的体态上反映。需求将生物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心理上反映。有了需求就有了动机,动机驱使我们达到我们的需求。当新认知与已有知识碰撞时,我就会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像前面提到的兴奋、郁闷、孤独等。在有了这样那样的情绪之后,我们会将它固定下来,这就产生了情感。一感觉到该事物就会主动认为该事物好或坏。

小学生在学校究竟该做些什么

小学生在学校究竟该做些什么 在学校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学生,学校经常教育学生要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遵守学校校记校规,然而作为一名学生,是否除了按学生老师上讲的原则以外,其他的就不能做了呢在学校,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但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不能放松,学生思想端正了,心里深刻意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那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就会让大脑有急无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我们学校、班级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这一目标贯穿一个人生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学生除了学习,遵守学校纪律以外还要学习怎样打扫好卫生,怎样学会尊敬他人,怎样和同学相处,怎样和老师相处,怎样和同学玩耍,怎样对待父母亲,怎样和家人友人打招呼,所有这些,学校和家庭是一脉相承的,互不分离,相辅相成,良好的家风,能促进学生的文明礼仪,为人处事,良好的学风更能带动学生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点滴成长,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使孩子在边学边玩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提高,走向成功。 因此,我们学生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好,行为好,待人好,卫生好、身体好,每天按时到校,及时打扫教室、清洁区卫生,劳动工具摆放整齐有序,时刻保持学校卫生干净整洁,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练习,下课和同学玩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跳筋、跳绳、踢键子、打沙包、打篮球、跑步等,大课间活动与同学老师一

块活动锻炼,课间上厕所、大小便入池,用后冲水,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往厕所池扔垃圾、杂物、发现水管、管道有问题及时报告老师、学校,杜绝安全隐患。不小心误伤了同学,要说对不起,严重的要及时记报老师,活动期间不以大欺小,不恃强凌弱,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保护公共设施,确保大家在校学习、活动的安全、创造和和谐、和睦。健康有序有礼貌的活动氛围。 除了在学校要做好这些外,在家里,除了按时完成当天作业,还要帮父母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生活。比如:扫地、拖地、洗碗、整理房间,培植花草,有条件的话自己洗衣服、做饭,不能认为学生除了学习,就要玩耍,我们还有许多有益要做,再比如父母捶背、擦肩、洗脸、洗脚,说一些父母辛苦了,感谢父母的话,有时虽然一句简单的礼貌语,感谢语,都能给家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乐趣,也更能加深父母亲与子女间的感情。 综上所述,我们要搞好学习的同时,一定要语言美、讲卫生、勤锻炼,常家务,友相处,共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学兼优,各方面都有所发展的好学生,才能在以后成长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 方勤 学校健康教育 学校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校长、教师、家长和学校所在社区领导的广泛合作,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积极经验和知识结构,包括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创造安全的学校环境,提供合适的健康服务及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规划,让家庭和更广泛的社区参与,以促进学生健康。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有责任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目标可通过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实现,能把所有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因素进行有机地组织和联系。 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是:我国中小学在校学生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儿童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命准备时期,做好儿童青少年这一代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从小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乃至成人病,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影响终身健康。青少年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也是形成各种行为模式的时期。这种行为模式一经形成,就不容易改变。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范围 学校健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课程,还可通过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向儿童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渗透。从学校政策、安全、营养、环境、控烟、个人卫生习惯、心理健康、卫生设施和社区参与等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卫生教学健康教育应是整个学校系统教育的一部分。 1 )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训练可在幼儿时期或更早年龄阶段就开始,但系统医学科学知识及保健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他们获得此类知识的主要途径。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接受能力及思维方式均不同,因此在设置健康教育课程时,目的要求、教育内容、形式、教学模具及教材选编等均要符合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因人施教。应尽量使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产生兴趣,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设置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知晓有关健康知识、信息,掌握自我保健的技能。因此培训称职教师是十分必要的,应不断地对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知识不断更新。 2 )健康行为指导健康行为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把学到的卫生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主要通过卫生保健信念的改变和正确信念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一旦形成不易更改并可影响全部生活。习惯的好坏可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学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许多优势。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学校既是有计划的教育机构,也是培养健康公民的场所,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权威性。所以在学校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是最适当也是最有效的。 健康行为指导的方式一般有 2 种:集体活动和个别咨询。前者是针对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行为问题;后者是对出现特殊卫生保健问题的学生逐个进行帮助。 行为指导对学生卫生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为达到满意的效果,学校尚需与家庭之间保持经常联系。 2.学校卫生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状况的活动,是整个学校卫生规划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学生生长发育监测、健康检查、牙齿检查、视听检查、免疫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常见病预防和身体缺陷纠正、突发性疾病紧急服务、意外事故应急措施、心理咨询以及为伤残学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等。 3.学校卫生环境学校卫生环境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的外部环境,包括人际、事物和物质环境。

教育教学案例 (1)--中小学学校教育篇

问题: 请问各位老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崽今年读一年级,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说他班有一同学打他,前段时间我有跟他班主任说过这事,可班主任当时当着我崽的面就问是不是同学跟他玩,推了他一下让我崽认为是打了他,她总往这方面去引导我崽认同她的这种说法。可都过去二三个星期了,我崽现在回来还跟我说他同学打他,请问我是该去跟她班主任说呢,还是该去找那个同学的家长?谢谢! 回答:孩子是未来,我们血脉的延续,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会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吉林省桦甸市职业教育中心李艳菊 【摘要】 本文论述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家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育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精神医学等学科为理论和技术,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加强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一生中最早接受

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美德是孩子的财富,家长的个性、自身形象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在学生形成不健康心理的诸因素中,来自家庭的因素,远远超过来自学校的因素。且不论父母感情不合的因素,父母离异的因素,父母去世的因素,父母双双在外务工的因素,只论家庭比较健全的情况。 首先,中学生与家庭的矛盾高于师生矛盾。据调查统计,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与父母有矛盾;82%的中学生认为家中有一个人最哕嗦;认为在家得不到尊重,父母经常不与自己交流的中学生有%,认为与教师有矛盾的%. 因此,家庭教育,特别要注重家长与孩子的沟通。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而子女则要理解父母的苦心,即使父母在某些方面令自己反感,也不要出言不逊,激化矛盾,双方可用心设计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加强沟通。

其次,家长普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据调查统计表明,有76%的中学生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以下不良影响: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特别不注意孩子情绪、情感变化。二是父母对孩子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干涉较多,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三是家长对孩子过分关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从而引发亲子矛盾。四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干涉,比如限制外出和活动,家长害怕孩子学坏了,但孩子认为自己要出去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五是把父母与孩子的双向沟通变为父母的单项训斥。 综上所述,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但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而且学校有责任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指导,更好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一)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明确学校与家庭沟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及

学校教育与发展

学校的产生 摘要:学校特色是丰富多采的,它的形成过程也是纷繁复杂、艰难曲折的。人并不为需要来到人世间,但来到了人世间就会有需要。要生存、要发展,这是人来到人世间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出发点。科学研究考察证明,在动物的行为中,本能因素虽然起着主导作用,但也包含着经验及经验的传递。教育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而生存本身便是生物的本能规定,所以学校的产生是必然的,是一种历史需要。 关键词:学校起源;产生条件;早期学校机构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如果从幼儿园开始算的话,我已经在学校呆了16个年头了,到目前为止,人生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但直到选了学校教育发展这门课,我才发现我虽然在学校里长大,却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想过“什么是学校”这个问题。 学校一词的英文义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而在我国,清代末年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当时称为“学堂”。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改称“学校”。以上只是辞书上的文字概念,细细追寻起来,“学校”一词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在拉丁文中原意是“闲暇”。正所谓“闲暇出智慧”,我想原先“学校”就是师生共度一段优雅、悠闲时光的地方。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一直以为学校是在孔子那个年代产生的,或者就认为是孔子创办的,这其实都是我们没有去好好了解过历史而造成的误区。真实情况是,学校早已存在,而且就世界范围来说,学校究竟最初产生在何年何处,至今尚无定论。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其一是说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青年之家”,是社会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前苏联教育史家沙巴也娃曾依据人类学、考古学的材料,推断在菲得利岛上的原始居民中,未成年的男孩住在单独的房舍里;一些部落的少年达到一定年龄(通常为7-9岁)就与成年人分开居住。人们称此机构为“青年之家”。随着原始社会末期分裂为对立的阶级,“青年之家”也分化为两种:一种是为普通人设立的;另一种是为特权者设立的。后者成为学校的萌芽,发展为阶级社会的学校。 其二是说公元前3500年两河域马里城的学校遗址是人类最早的学校。根据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的发掘,人们推断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的幼发拉底河流域,距巴比伦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了学校。当时发现在公元前2100年以前建立的马里城中存在着伊丝达女神的庙宇和有大量楔形文字公文档案的宫殿的遗址。法国考古学家帕拉发现,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138个房间里有两座大厅,其中一座有长凳六排,每排可坐1-4人。在这里,他们还发现有粘土制作的墨水瓶和刻上楔形文字的小粘土板。在邻近几间较小的房间里,还发现有三排长凳和火烧了的天花板木梁的遗迹。从种种迹象看来,可以知道这是当时马里城一个教授楔形文字的学校。 其三是为学界大多数人们公认的,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宫廷学校可能是人类最初的学校。因为埃及考古发现的“纸草”文书,证明当时已有了学校教育。 为什么会出现学校?首先这跟生产力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奴隶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社会的分工又进一步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达到一定条件,导致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分离。然后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阶级,借助于国家机器对被统治的奴隶阶级进行管理,镇压他们的反抗,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其经济基础和社会秩序,而要做到这一切,需要有自己的各种国家机关和力量,如政府、军队、监狱等等,也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同时,也就需要论证这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合

学校学生健康专题教育教案

学校学生健康专题教育教案

并发其他疾病。 冬季,。不少同学习惯一边学习一边吃糖,觉得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专家提醒: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吃糖最好不多于40克。 冬季应加强营养。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但在吃的数量上还应讲究科学。鸡蛋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吃鸡蛋过多,会使胆固醇的摄入量大大增加,同时多吃鸡蛋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造成体内营养素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健康。为了既保证平衡膳食又满足机体需要,同时还又不会导致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从事脑力劳动的学生,每天吃2个鸡蛋比较合适。 四、结束语: 冬季同学们倾向于食用肉类食品,但膳食纤维的补充仍不容忽视。膳食纤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它虽然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其人体具有特殊的功能。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人体消化和防止便秘。每日膳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仅可以补足人体对膳食纤维的需求,而且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专题教育教案

能,在发现周围亲属、朋友出现传染病症状后,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我们同学起码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寝室里度过,因此,讲究寝室卫生,对促进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注意空气卫生:改善寝室空气卫生质量,要注意通风换气,早上起床后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晚上睡觉时窗户也要留个通风口。2、做好每天的室内卫生:应做到床上平整、衣柜整洁、盆内无脏裤袜,鞋子及时换洗;地面无垃圾、洗漱台清洁、便池无异味等。3、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床上用品应该定期清洗和晾晒。4、不要随便在床上坐卧:从外面回到寝室,不要随便在床上坐,更不要就这样睡在床上,以免身上和衣物上的灰尘污染床上用品,影响身体健康。 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⑴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⑵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⑶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2、具体措施: ⑴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⑶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休闲。⑷常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⑸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宿舍、电脑室、教室等。⑹合理安排好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⑺不食、不加工不清洁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⑻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⑼出现发热或其他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规划

朱王堡明德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理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文化特色校园。结合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及省、州、县教育发展要求,根据学校办学现状,特拟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树特色、创品牌为核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切入点,坚持以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新建,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学校设施建设,用文化和环境育人,力争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优秀,教学质量优良,学生习惯良好,学生品质高尚”的先进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增加设施、设备,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创建“园林化校园”,创建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作为德育内容、德育活动的方向。充分整合社区、家庭、学校三者的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4)科研强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走主课题统摄下的小课题研究的道路,重点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各级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创建,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 (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

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其实,喜怒哀乐也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的,是“一种由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相互做用而产生的包含体验、生理和表情的整合性心理过程”[1]。由于是与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的心理活动,因此,若需要得到满足,那么则会有兴奋、愉快、满意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正面情绪;反之,需要得不到满足,则会出现沮丧、愤怒、悲伤等主观体验,这些被称为负面情绪。 大学生一直在学校这个相对比较单纯的世界里生活,他们的交往对象比较固定,交往范围较窄,生活经验比较少,他们“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心理调节机制不完善,缺乏对心理活动调节和支配的意志和能力,因此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不平衡”[2],因此,一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强烈,情绪表达会很直接,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掩饰,情绪表达一般会真实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情绪具有冲动性、直接性的特点。同时,与之前相比,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去考虑自己的感情、学业、人际关系以及就业等,在这一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也逐渐的学着调适自己的情绪,情绪及其表达开始逐渐趋于成熟。 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消极 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故学会情绪管理对情绪稳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生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学校教育的关系

小学生家庭教育与小学生学校教育的关系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 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点,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 (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 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 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 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教育的特性 家庭教育是针对自己孩子个性的“特殊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 形式有其独特的性质。 1、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性 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父母,是不可选择的,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 对孩子的性。家庭中各个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等”构成 了家庭的主要形式,会形成一种家庭特殊的环境及氛围,就是家风。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家风对孩子会产生各种熏陶、影 响和教导,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 2、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早期性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人文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这里,孩子第一次学会说话,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很 多的第一次都是在这个小小的家庭里面完成的,这是孩子人生学 习的第一个课堂,而家长也在这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在幼时,也是孩子语言 启蒙的关键,如果家长不注意发音,那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终其一生的。

3、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连续性 孩子从出生以后,几乎有2/3的时间都是与父母度过的,从早到晚,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庭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实行的,甚至有时候家长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对孩子实施了教育,但不管是家长对孩子何时或是以何种方式实施了教育,这种教育在生活习惯、道德品行以及谈吐举止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熏陶与引导都是长远的,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也非常大。 4、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感染性 何为家庭?就是因为人们血缘关系、抚养关系以及情感关系建立起来的。正是有了这些血缘、抚养以及情感关系的存有才使得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依赖感和亲密感,而孩子也很容易的感受到父母的喜怒哀乐,从而对孩子产生感染作用。在小朋友的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孩子很容易的就脱口而出:“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

大学生心理学与生活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对一系列显示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措施 健康的心里状态和良好的心里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也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前提。在各类校园刊物上诸多学者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提出了很多卓著的见解,但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发现,大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其心里健康状态密不可分,只有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有可能健全他们的人格。然而,当前由于社会转型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道德规范体系尚未健全,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康和人格的扭曲。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已成为一个高度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也十分敏感,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清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心理

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根据问卷调查的二十道问题进行分类,分别是学习问题,人际问题,情感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方面,通过对这120份问卷调查问题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上面的数据比例,其中大学生的情感方面存在问题比例最高36.5%,其他方面的问题是恋爱、友情、亲情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不仅面对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习惯的巨大改变,而且还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重新评估。

学校教育与学生健康作业2

作业二答案 一、儿童少年的营养有哪些特点?(2分) 答: 儿童少年的营养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各种营养素需要量(以公斤体重计)高于成人;②生长发育高峰期各种营养素需求量更大;③个体差异较大;④年龄越小,体内代谢旺盛,对营养的需要相对较高,营养缺乏并发病率越高,营养特点也就越明显。 二、简述传统教室与开放式教室。(3分) 答: 传统教室中,教师的讲台放在前面,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学生在统一时间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这种座位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便于教师控制课堂,比较适合于低年级学生与一些教师讲授的课程。其不足为容易造成整节课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们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听,限制了学生之间自由交流和沟通,也限制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座位安排往往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性的充分发挥。 相比于传统教室,开放式教室具有一些自身的优势。开放式教室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能减少学生的疲倦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增加与学生的接触,同时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和作用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区域进行学习,不必拘泥于统一的教学进程;可以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索一个喜欢的课题或者就一个问题展开自由讨论。教师在教室内穿插不同组合的学生之中,给与必要的指导或点拨,或者仅仅表示关注即可。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组织不当,学生们把更多时间花费在无目的活动中和“准备得到”教师的各种任务,实际花费在学习与真正操作的时间较少。同时,由于学生之间交流的增加,教室里可能更加吵闹,而且学生更加分心。 (三)为什么说学校是健康教育最适合的场所?(2分)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

附件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框架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构架

以上五大体系的构建,在目标设计、组织保障、监控措施、反馈调控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内部的协调和外部的沟通,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在现有的办学条件下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通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必须保证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要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过程的监控,深入调研、周密论证,从源头上保证

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培养方案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实际,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整体教学改革方案,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院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 (三)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特点,注重教学内容更新和知识的全面系统,科学制订各专业课程标准,按照标准开展教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 (四)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院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与效益;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五)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本科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规范教师聘任,鼓励高职称,骨干教师多授课,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六)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根据《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上课规范》督促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根据大纲和进度计划在课前认真备课并精心设计教案;上课预备铃响前到达教室或上课地点候课,准时上课;上课开始和下课结束请学生起

心理学与生活 期末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论文 数学科学学院 1090500031 孟凡艳 fanying.450@https://www.doczj.com/doc/ed10856784.html, 一:自我状况 没有上课以前,我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式的,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新奇过后,就只剩下了,平淡与无味。仿佛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这样的从我手间匆匆流过,没有一丝痕迹。我有一些不甘,却也是安于现状。苦恼,但却不知如何解决。上课后,我最大的改变是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即看到我身边的环境变化,我能自发的运用我在生活教育课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并且积极主动的去接触生活。看到了生活中有一些新的东西。以前的我,感觉离现实的生活太远,并没有自发的思考过我身边的生活,但是在上完这门生活教育课后,我发现我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再者,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 在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健康的六个因素,智力激发,情感健康,身体健康,称心的生活角色,社交效力,心灵之旅。在学完这门课后,我也经常从这六个角度看自己。这就好比是给了我六个渠道,让我对自身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我会想,我是如何对待班上的学生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我的,我和同辈的人相处是否融洽。和其他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有一种说法是人的一生的知己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数的完,那么我也会思考我是否有属于我自己的亲密的朋友。并且当我自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能否做到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自尊,能够接受个人局限性,并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支持。此外,在大学学习方面,以前的我也只是机械的去学,没有注意到一些必要的延伸,并没有考虑太多在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以及如何去用的问题。那么通过这次课我了解到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我应该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且学习有效处理新挑战。此外,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应该有无限的好奇心,并且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应对更多的挑战。我学会了更加乐观的去生活和学习,找准自己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工具,努力做一个成熟的,理智的处理问题的人。 二:友谊 以前的我没有对友谊没有更多的想法,认为那只是顺其自然的事,全凭缘分。例如在一起上课,例如是一个宿舍的舍友等等。没有更多的对友谊的维护

2018年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2018年小学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20xx年学年度工作即将结束了。本学期认真落实了镇小学中心校的工作目标和本校的教育教学,继续突出抓好教学这一中心工作,重心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校的四配套工程的实施工作。全体教师同心同德,与时俱进,较好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本学期我校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德为冠,全面落实德育工作。 本学期我们校组织全体教师重温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理论及胡 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会议讲话,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学习时间周周得到落实,我校采取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每周坚持集中学习2小时,其余时间自学,边学习边写,每人本学期不少于18次。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了教师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主人翁意识和育人意识。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为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做顶天立地的好少年,突出抓好《小学生手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具体的做法是: 1、十九大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育,并将规范的内容进行细化考核。

2、严格升降国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社会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3、充分利用班会、校会,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校在10月28日开展了一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座。11月初我校举行了感恩活动演讲比赛。 4、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行了跳绳、踢毽子、拔河、冬季长跑等比赛。让学生参加一次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受到一次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体能。 5、安全工作常抓不懈,20xx年9月5日,我们校开展了一次法制安全讲座,教育学生平时要自我保护,提高了学生安全自我防范能力,特别是家长不在的时候,学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同时又利用板报、班会、校会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加强常规管理,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我校的四配套工程的实施工作。 1、抓好教育管理。本学期对教师业务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将新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实处,教师要不断主动的充电,研究教学新方法,走自己的路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本学期我校有2名同志在读大专,2名教师读本科,1名同志参加了铜山县英语教师的脱产培训,这样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