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秦皇岛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秦皇岛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秦皇岛市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南京模拟) 阅读下面两组关于“文化”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他享有极高的学术,其著作所显示的深厚的和扎实的功力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好评。他对民族文化抱有坚定的信念,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是一个的国粹主义者。他主张文化发展要有所超越,认为内在超越是中国传统价值系统的基本特征,而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并不是的,中国人基本上不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划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他还认为,中国人的生死观仍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观念的延伸。。中国思想的最可贵之处则是能够不依赖灵魂不朽而积极地肯定人生。

(二)

据“百度百科”词条解释,亚文化是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如粉丝文化、嘻哈文化、网络文学等等。近期,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庆余年》为什么能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方力出新意,老戏骨演技在线,小鲜肉颜值担当。电视剧讲述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范闲,穿越到一个架空的世界“庆国”后,利用“金手指”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的故事。而另一个穿越者范闲的母亲叶轻眉,给庆国带来了现代技术和自由公正的理念,却惨遭暗杀。揭开笑料百出的故事表层,我们发现这是一场具有古希腊悲剧意味的英雄之殇。而这正是原作中深刻人文主题的体现。

(1)在第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声望素养墨守成规截然不同

B . 威望学养墨守成规泾渭分明

C . 声望学养抱残守缺泾渭分明

D . 威望素养抱残守缺截然不同

(2)在第二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宇宙和人类是一个生生不已的过程

②张载强调“生”是“气之聚”,“死”是“气之散”

③更无所谓死亡

④自然不必为死亡而惶恐不安

⑤既然是“聚亦吾体,散亦吾体”

⑥庄子用“气”的聚、散说生死

A . ①④②⑥⑤③

B . ⑥②⑤④①③

C . ⑥⑤④②③①

D . ①③④⑤⑥②

(3)对第三段中加点网络词汇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百度”典出“众里寻他千百度”,巧化词句百般寻找之意,突出了引擎的搜索功能。

B . “粉丝”作为外来词“fans”的音译,加“S”的复数形式表现出明星的崇拜者人数众多。

C . “老戏骨”“小鲜肉”用借代的手法,分别指演技高超的老演员和清新帅气的男明星。

D . “金手指”在文段中喻指普通人范闲穿越过后拥有走向人生巅峰的特殊本领。

(4)下列诗句蕴含的哲理,最符合下图文化发展关系的一项是()

A .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 .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D .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三下·新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出校园后,公众大多从媒介渠道继续获取科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大量的读者、听众和观众来说,这些渠道是无所不在的,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信息呈指数式增加。越是这样,越需要科学家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

可以说,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只不过不同历史时期或者在不同文化情境下,撰写这些科学新闻的人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在科学定制化和科学家职业化前后,很多科学家还十分愿意同媒体进行交流,他们或接受采访,或撰写文章,并且他们欣然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故事。

但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出了自己的专业语言,人才培养机制、成果传播渠道和平台、同公众进行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也被称为科学传播的铁三角,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我们常说:科学家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发现者、生产者、创建者。因为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在其所属的领域里游刃有余,所以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但是他们与媒体交流的频率却不是很高,更不要说他们会主动联系媒体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了。那么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在媒体面前会保持缄默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科学家与媒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和考察。

和其他所有的新闻内容一样,科学新闻在本质上倾向于片段性叙述。记者们更愿意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写一些短文,而不是长篇累牍的主题式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特别是在当前媒体内容生产实时更新的情况下,新闻生产周期无法等待长达数月之久的科学过程的完成。而且科学记者也不可能全景式报道科学新闻。首先是因为没多少普通读者关注和自己无关的内容。其次还要考虑传播分层的问题,记者在写文章时已经在心里描摹了一个读者群,所以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报道。此外,记者们往往只针对科研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片段撰写稿件,并且希望读者们能够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勾勒出全景,并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这样就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播带来一些片面性,也会导致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进而让科学家对记者产生误解。

比如我们开展的一项调查就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科学家认为媒体报道往往夸大其辞或者断章取义,许多复杂的科学研究结果被记者过度简化,使科学家不敢再发言,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专业主义缺失。

此外,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我们处于一个流量社会中,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党”成为了获取公众关注的敲门砖,而且“标题党”这个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似乎不“标题党”无“爆款”俨然成为了准规则。那个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即便当事人对这种做法也是哭笑不得,还有施一公《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转眼就变成了《施一公:我的认知再度崩场了,世界可能根本就不存在》!可以说这种做法无意或有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有不好的经历,那么他们可能会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长此以往,科学或者说科普会被“玩坏了”,甚至是“搞丢魂了”,最终让公众越来越不理解科学,这无疑脱离了科普的本质和精神。

当然,我们也需要承认,科学家其实不太了解媒体的工作机制,这可能也是造成科学家误解媒体的一个原因,毕竟科学新闻的生产有系统性的流程,从选题、采编、成文、编舞,到最终出现在读者面前,会有很多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了解。与此同时,科学记者的角色从宣传者转向批评和评论者,在如何看待科学研究和科研结果方面,科学家和记者有着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因而有必要理顺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打通科学传播的链条。

(搞自《知识分子》2018.3.31,有删节)

(1)下面对“科学家与媒体”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大多科学家十分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可以通过媒体渠道和公众分享自己的科学探索故事。

B . 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媒体平台交流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因而科学家、记者和公众形成了铁三角关系,使得科学记者逐渐成为了衔接科学家与公众的纽带。

C . 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科学家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正确性。

D .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2)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由于大多数媒体生产过程的快节奏,记者不能做到全景式报道,他们更愿意让科学家们就某个议题的具体事件而写一些短文。

B . 记者们撰写稿件往往要考虑自己心里描摹的读者群是否对该科学研究感兴趣,难免会给很多科研成果的传

播带来一些片面性。

C . “标题党”潮流似乎愈演愈烈,一些媒体为了获取公众关注,追求“爆款”效应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某些科学家,让他们对媒体产生了不好的印象。

D . 绝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科学传播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更需要他们积极地发声,澄清事实,破解谣言。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闻媒体自有其工作机制和系统性流程,科学新闻从选题到出版的一系列环节,科学家不可能全部都了解。

B . 科学新闻出现在大众媒体中的历史和大众媒体渠道存在的历史一样悠久,可见科学传播的链条早已打通,科学家和媒体的关系也一直是非常密切的。

C . 要想获得科学家的信任,媒体记者应该不断提高科学素养,遵循专业报道规范,做好前期功课,做出高质量的科学新闻报道来。

D . 科学家应该通过媒体发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通过与媒体建立积极和谐的关系,改善科学传播的质量和品味。

3. (9分) (2019高三上·鄂尔多斯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

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时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 . 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C . 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D . 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 . 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C . 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D . 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 . 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

C . 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D . 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4. (12分) (2016高二上·南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头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自顾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地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砖,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的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的红火。

人前人后,他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么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了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得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儿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儿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案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萋萋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啊飘,飘啊飘……

(选自《百花园》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头1-4自然段写“他”受梦的蛊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开始了“他”的发财梦,也开启了“他”的人生悲剧。

B . 小说语言生动形象,很有表现力。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比拟的手法,把“他”

赔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C . 本文的对话描写耐人寻味,其中“他”与“爹”的对话是重点,有两处,前一处着重写“他”的要求和“爹”的信任,后一处着重写“他”的执迷不悟和“爹”的怀疑、挽救。

D . “他”一开始做的就不是正经生意,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他的命运反映了农村青年想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愿望,值得同情。

E . 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了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2)小说中的“爹”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文以风语为标题有何作用?

(4)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通过对“他”的刻画揭露了人性的弱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二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拓跋仪,秦明王翰之子。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

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

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

先是,上谷侯岌、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逐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B .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C .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D . 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祖,作为帝王谥号使用,常见于开国皇帝,因创立基业,功劳甚大,故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 . 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C .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本义是台阶,其两侧是古时帝王卫士的戒备之地,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D . 庶人,周代称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拓跋仪有勇有谋,深受太祖赏识。他容貌俊美,身材魁伟,武艺高强,超出常人,有谋略,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屡立战功。

B . 拓跋仪睿智果敢,维护国家利益。他出使后燕,面对君主的问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洞察敌国国情,谋划可图之计。

C . 拓跋仪善待士人,拥有雄才大略。他尊重善待来拜访他的名士,并一起谈论当代事务,见解高明,当时有人就愿意依附他。

D . 拓跋仪恃宠而骄,谋反出逃被赐死。他富有才气和声望,深受太祖重视,然而因贪婪野心而密谋反叛,后

因恐惧出逃被抓后赐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则未可图,垂年已暮,衅将内起,是可计之。

②崇子遂留伏士中,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下·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

①挼:ruó,揉搓。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李清照在词中把个人身世与梅花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梅花上寄托了遭际与情思,构思甚巧而寄托甚深。

B . “无好意”:心情不好。上片三四句透露了词人生活坎坷,屡处忧患,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

C . “看取”二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应包含深层语义。

D .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属于中调。

(2)这首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闾阎扑地,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5分) (2020高二下·钦州期中) 最近流感肆虐,下面是某幼儿园给家长的一则通知的初稿,其中有五

处表达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最近流感盛行,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脑袋疼、四肢无力。早上来园前,请做好晨检。如有以上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并上报老师。注意平时勤开窗,多通风;让孩子多饮水;确保孩子多睡觉,防止过度疲劳。祝孩子们身体倍儿棒!

9. (1分) (2019高二上·宁波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谈到纪律与自由的关系,一些人会认为,自由应当是无拘无束、随心所欲,①________,二者不可兼得;

②________,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的约束。事实上,③________,无限制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任性与放纵。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放眼今日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完美对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纯正中国基因“非洲天路”通车,“海斗”号无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万米,……在发展的路上,我们绝不害怕,以非凡的勇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奇迹。在这些奇迹面前,我们也越来越变得不害怕自然,不害怕正义,不害头怕良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1-4、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