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二课时) 学案

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二课时) 学案

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二课时) 学案
人教版必修五 陈情表(第二课时) 学案

7*陈情表(课时2)学案

1.阅读课文第2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逮奉圣朝(__________。)

(2)前太守臣逵察①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②臣秀才(①__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__。)

(3)臣以供养无主①,辞②不赴命(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诏书特①下,拜②臣郎中③,寻④蒙⑤国恩,除⑥臣洗马(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③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中医医生。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5)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向上级报告;刊登在报纸上。)

(6)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

(7)诏书切峻①,责臣逋②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8)臣欲奉诏奔驰①,则②刘病日笃③【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车、马等)很快地跑。②连词,__________。③__________。】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说给人,使人知道;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

2.阅读课文第2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省略句。第2.四个“臣”后省略谓语“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急”的状语“于星火”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被动句。语意上含有被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拜臣郎中。(省略句。“臣”后省略谓语“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课文第3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含义。

(1)凡在故老①,犹蒙矜育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③(①形容词作名词,______。

②_____。③_____。)

(2)历职①郎署,本图②宦达,不矜③名节(①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__________。)

(3)至微至陋(__________。)

(4)过蒙拔擢①,宠命优渥②,岂敢盘桓③,有所希冀④(①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5)但①以刘日薄②西山(①__________。②动词,__________。)

(6)是以区区①不能废远②(①古今异义,古义是__________;今义是(数量)少或者(人或事物)不重要。②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

4.阅读课文第3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1)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仕”和“职”后省略介词“于”。“仕”和“职”的状语“(于)伪朝”“(于)郎署”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无标志词,直接用名词作谓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固定句式。“无以……”为固定句式,译为“没有……办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课文第4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1)臣之辛苦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①古今异义,古义是

__________;今义是身心劳苦。②__________。)

(2)皇天后土实所共鉴(__________)

(3)愿陛下矜悯①愚诚,听②臣微志,庶③刘侥幸,保卒④余年(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

(4)死当结草(__________)

(5)臣不胜犬马①怖惧之情,谨拜表以②闻(①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

②连词,表目的,_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第4段,翻译下面的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句。“尽节”的状语“于陛下”后置。“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

1.(1)及、至(2)①考察和推举②举荐(3)①主持、做②辞谢(4)①特地②授官③尚书省的属官④不久⑤蒙受,承受⑥授予官职(5)报答皇恩(6)使上闻,使……听到(7)①急切严厉②逃脱(8)①奔走效力②可是③病重(9)申诉(苦衷)

2.(1)从前名字叫逵的太守考察推举我做孝廉;后来益州叫荣的刺史举荐我为秀才。(2)州官登门催促,十分紧迫。

(3)我想苟且顺从私情,向朝廷申诉又不被允许。

(4)任命我为郎中。

3.(1)①指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②怜惜养育③厉害,严重(2)①做官②希望,打算③自夸(3)卑微(4)①提拔、提升②优厚③犹疑不决的样子④希望,企图(5)①只是②迫近(6)①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②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4.(1)再说,我年轻时在伪朝任职,一直做到郎官。

(2)现在我是蜀国的卑贱的俘虏。

(3)我没有祖母,不能活到今日;祖母没有我,没有办法度过剩下的日子。

5.(1)①辛酸悲苦②明明白白知道的(2)察(3)①怜恤②任,这里指准许、成全③或许④终(4)必定,一定(5)①像犬马一样②来

6.(这样看来,)我为陛下尽节效力的日子长。

1.李密上表的目的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

目的:辞不赴命,不出任官职。

原因:(1)要供养祖母。(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3)司马氏以篡权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

2.李密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身世的?有什么作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一串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最后作者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4.第三段,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

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5.在该段中,作者是如何说明“辞不赴命”的理由的?

叙述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进退两难之状。首先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再叙述多次征召的经过,段尾则以"刘病日笃"来说明自己欲仕不能,忠孝难以两全的境地。

6.体味“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这几组四字短句的表达效果。

“切”“峻”“责”“逋”“慢”,形象地刻画了晋武帝当时的恼怒情态。郡县风驰电掣地执行王命,是“逼迫”,是“催臣上道”;州司具体贯彻王命,是“临门”,是“急于星火”。这几个短句描绘了一幅雷厉风行、无可阻遏的催命图。

7.由文中第4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其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要求合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第二个原因,言辞恳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第三个原因,心诚志笃。“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下列加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险衅(xìn)夙遭(sù)祚薄(zuò)更相为命(gēng)

B.床蓐(rù)猥以贱微(wěi)陨首(yǔn)茕茕孑立(qióng)C.逋慢(bū)犹蒙矜育(jīn)盘桓(huán)宠命优渥(wò)D.侥幸(jiǎo)期功强近(qī)日笃(dǔ)除臣洗马(xiǎn)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夺取

B.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闻:使上闻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3.下列句中加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B.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D.①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②众人匹之

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九岁不行B.臣欲奉诏奔驰C.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⑥谨拜表以闻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A.②③④B.⑤⑥⑦C.①⑤⑦D.②④⑥

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今臣亡国贱俘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7.下面均是出自本课的成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传说小鸟能反哺老鸟。近义成语有“舐犊情深”等。

B.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近义成语有“孤苦伶仃”

等。

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即将灭亡。近义成语有“奄奄一息”等。

D.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近义成语有“风烛残年”

等。

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

9.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论盛孝章书①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据中华书局影印四部丛刊本《六臣注文选》)【注】①这是孔融写给曹操请求援救其友盛孝章的一封信。盛孝章汉末为吴郡太守。为人器量高雅宏伟,而又爱重士人。孙策平吴会后,因为妒忌盛孝章的名望,把他囚禁起来。孔融和盛孝章交谊深厚,写了这封论盛孝章的信给曹操,希望曹操驰书于吴,以救盛孝章。但是曹操的信还没有寄出,盛孝章已为孙权所杀。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居:停留。B.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殆:几乎。

C.宗社将绝,又能正之绝:覆灭。D.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自:自从。

2.下列各组而子中,全都表明盛孝章“孤危愁苦”的一组是

①五十之年,忽焉已至②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③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④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

⑤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⑥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接着描述了盛孝章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艰难处境。

B.第二段开头作者援引齐桓公的典故,是想以曹操比齐桓公,勉励曹操招纳贤才,匡复汉室。

C.第三段列举了许多历史典故,目的是想让曹操知道,营救盛孝章可以让天下人才归依曹操。

D.本文叙述紧凑,文字凝练,从交友之道和得贤之重来打动对方,措辞得体,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2)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3)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

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

..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

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

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

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

..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饰以.温慎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1.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这里主要考查多音多义字。D项,“期”应读jī。

2.A

【解析】夺:强迫改变。

3.C

【解析】A项,①动词,是;②动词,担任,做。B项,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C项,①②都是介词,因为。D项,①助词,的;②代词,他。

4.D

5.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③⑤⑦介词“因”,②④介词“用”,⑥连词,表目的。

6.A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文言句式的能力。A项,判断句;其他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7.A

【解析】A项,前后矛盾,“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舐犊情深”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热爱。

8.B

【解析】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B项,“功服”应为“服期”。

9.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呼告

1.D

【解析】D项,“自”的意思是“本来”。

2.D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句作者感叹时光易逝;②句表明盛孝章是作者健在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④句夸赞盛孝章才能出众。

3.B

4.(1)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单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

(2)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3)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参考译文】

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被东吴孙氏政权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危险,心情愁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公羊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没有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何况贤士们都有脚呢!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事情,本来就是您所熟悉的,而我还是要再说一下,无非是想请您对交友之道加以重视罢了。实在不能详尽地表达我的意思。

1.B

【解析】B项,“真可惜也”的“可惜”,结合语境“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可知,应该是应予爱惜。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主要考查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要注意近几年文言实词错误选项经常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

2.B

【名师点睛】高中阶段考查的主要是《考试大纲》上规定掌握的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它们需要考生平时在学习中认真识记、辨析,并能灵活运用,在文言文阅读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结合文本的上下语境进行推断。

3.C

【解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可知,“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错误。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然后将题中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题需要注意“假使”,“足下之美”“足下之教”的对称等。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先诵读这个语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

5.(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名师点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词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代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则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我和您年龄相同但是为人处世方法不同,您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心态平正,气性温和,用温和谨慎装饰自己,因此能够处事光明高尚,没有什么过错。我做京城期间,家里家外的事情,天天束缚自己,不能够活得明白,当然不敢用我们的想法期待您啊。

去年告假,从江汉回京城,才知道您由京官调任地方官的原因,勇于坚持正义,以前我猜测您的心思,果然是错误的,我内心窃喜,您果然没有辜负上天托付和我之前所期待的,这就是我窃喜的原因,幸运啊,幸运啊。我不值得说,虽然治学,但是没什么帮助,对于您的才华,实在是值得爱惜啊。以前人说性情俊逸通达坚定明确,心态平正,气性温和,用温和谨慎装饰自己的人,这样的人才应该得到珍惜啊;40岁做刺史,到左小郡,有吃有穿,没有做官的苦,这也算是爱惜了。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我常常想很久之后,不一定为不幸运,为什么呢?因为信中说得很清楚了。现在人一定会说:“假使精深微妙的旨意没有传达,就是郑玄等写注释的人的罪过。”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如果假使让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不值得学习,那要等到圣人再生,像周公、

夫子亲自教授,然后才能学。因此如果圣人不复活,一直不能学习;假使圣人复活了,就跟随学习,也是耍滑头啊。这是不学习的人,喜欢说大话,来欺骗扰乱普通人罢了。从汉降以来,那些国家兴衰成败,事情业绩的踪迹,记载很多,很清楚,证据充实的很少,都可以勾勒,考查它的原因,裁剪长短内容,十个还剩四五个了,足够应付当时的需要了。不像古人那样高入天际,追逐到无踪无极,不能有一点疏忽,这样以后才可以学习。因此说,活在百代之后,不一定不是幸运的。

孔夫子说:“三人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这是随时可以有见闻,不能丢失却一直记着。楚王问什么是萍实,回答说:“我以前听童谣所知道的。”这是以童子为师。拿它检验上古之人,再在平时的见闻中斟酌,才能称为圣人啊。诸葛孔明说:“你们读书,是想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啊。”这是大概拘泥于所见的现象,不知道适应变化,称为腐儒,也是学者的通病。

我从元和年来,一直到今日,所见到的那些名人人才的言论,掌管刑法,制定制度,讨伐平定叛乱,考查当时,参照前人,能够不忘记却还记得,也可以成就一家事业啊。但是一边看一边忘,一边听一边忘,轻视眼睛看的重视耳朵听的,这也是学者的一大通病啊。我的见识,和您的天性相差很多。我自己知道我愚妄固执,不能用心学习,假如能够用心学习,也不能有所成就,殷切想要领略您的美德,他日一定接受您的教诲,为官处事中不再有过失,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能够名垂于后世的人,希望您努力。

《陈情表》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见、夺、婴、逮、矜、听、拜、除”等重点词语的意义。 2、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背全文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知识链接: 1、解说文体: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 2、、背景资料: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 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臣以险衅.()悯( ..)臣孤弱夙遭闵.()凶终鲜.()兄弟 常在床蓐.()猥( ..)以微贱责臣逋.()慢犹蒙衿.()育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日薄.()西山 除臣洗.()马逮()奉圣朝过蒙拔擢( ..)门衰祚.()薄 2、解释加点字词: (1) 门衰祚.薄()(2) 茕茕 ..孑立()(3) 形影相吊.()(4)终鲜.兄弟()(5) 夙婴.疾病()(6) 猥.以微贱()(7)责臣逋.慢()(8) 犹蒙矜.育()(9)刘病日笃.() (10) ....寻.蒙国恩()(11) 逮.奉圣朝() (12) 日薄.西山() (13)宠命优渥 ..()(14) 不矜.名节()(15) 听.臣微志() (16)岂敢盘桓 ..(.)(17).沐浴 ..清化 3、翻译下列各句,并解释画横线的词语。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6)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二、分析课文第一段 1、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然后口译本段文字。 4、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作用: 第一、第二、 第三、第四、三、分析课文第二段 1、学生齐读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四、赏析第三段——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五、分析第四段。 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六、赏析语言 (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提示: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二)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陈情表》课后练习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 ....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 ...夕了。 D.孤苦伶仃 ....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2、.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二、.名句填空。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 母,无以至今日;,。 4、愿陛下矜悯愚诚,,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陈情表》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诵读全文,基本了解文章大意。 3、感受李密陈情的艺术。 预习内容 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文学史上对《陈情表》的高度评价: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第一课时练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险衅.()祚薄 ...立()床蓐.()拔擢.()优渥.()..()茕茕孑 猥.劣()陨.首()希冀.()逋.慢() 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释以下加点的实词。 1、臣以险衅 .. 2、夙.遭闵凶 3、慈父见背 ..抚养 .. 4、躬亲 5、终鲜.兄弟 6、门衰祚.薄 7、晚有儿息. 8、茕茕孑 ...立 9、形影相吊. 10、逮.奉圣朝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1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3、拜.臣郎中 14、寻蒙 ..国恩 15、除.臣洗马 16、臣具.以表以闻. 17、辞.不就职 18、责臣逋慢 .. 19、则刘病日笃. 解释下列加点虚词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复命 2、臣具以.表闻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 1、九岁不行 2、至于成立 3、则告诉不许 4、沐浴清化 5、臣欲奉诏奔驰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夙遭闵.凶 2、零丁 ..孤苦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4、常在床蓐 指出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 3.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 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 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 慰的两句是“-----------------,--------------------。” ●7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 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 ●9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 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 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 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12《滕王阁序》当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 水美景 ●13 《滕王阁序》中用“-----------------,--------------------。-----------------,- -------------------。”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14 《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陈情表 高中语优质比赛堂实录:陈情表 陈情表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 (此处老师声请并貌,投入朗诵,强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听老师,颇有韩军老师朗诵《大堰河》之风度) 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出师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in)悯愚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陈情表》学案(学生版) 《陈情表》学案 第二部分:基本能力自主控究 本课重点: 1.研讨篇章结构内容及作者情感. 2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比较归纳. 学习过程:一. 组内朗读课文。 二. 问题导学:请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在班内共享。 (一)阅读第一段。 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2、李密说自己“夙遭闵凶”那么他有哪些坎坷命运呢?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有人说这八个字用得好,你读 了之后,试描述一下,感觉这八个字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4、祖母刘氏为李密做过什么,李密又在为祖母做着什么?你如何理解这祖孙二人之间的感情?

5、李密在全文第一段就写了这些内容,他究竟想干什么,你觉得第一段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6、就第一段而言,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二)、阅读第二段 1、文中第二段中谈到李密被起用几次?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2、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李密对被朝庭起用的态度是坚决 推辞呢,还是哀婉陈情呢? 思考: 3、两届刺史先后举荐李密,说明什么,尝试多列出几点理由? 4、诏书一再頒下,不停升李密的官职,又是为何? 5、在李密“辞不就职”之后,“诏书切峻,责其逋慢,” 又是为何? 6、“郡县”“州司”又为何逼迫于他?李密的“狼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出现的? (三)、阅读第三段 1、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第 2 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博苑 09-26 0521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读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 3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的婉曲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 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投影显示“陈情”二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常在床蓐()猥()以微贱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 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三、分析课文(一) 1、齐读第一段。 2、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3、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陈情表》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预习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本文的文体特征 3、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字词 4、正确断句,能借助于字典翻译文章 5、把握每段大意,体味作者情感 二、预习内容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正字音 险衅()祚薄()茕茕孑立()床蓐()拔擢()优渥()猥劣()陨首()希冀()逋慢() 4、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预习思考

《陈情表》学案(学生版) 导读:《陈情表》学案 第二部分:基本能力自主控究 本课重点: 1.研讨篇章结构内容及作者情感.2.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比较归纳. 学习过程: 一.组内朗读课文。 二.问题导学:请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将讨论结果在班内共享。 (一)阅读第一段。 1、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2、李密说自己“夙遭闵凶”那么他有哪些坎坷命运呢? 3、“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有人说这八个字用得好,你读了之后,试描述一下,感觉这八个字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4、祖母刘氏为李密做过什么,李密又在为祖母做着什么?你如何理解这祖孙二人之间的感情? 5、李密在全文第一段就写了这些内容,他究竟想干什么,你觉得第一段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6、就第一段而言,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二)、阅读第二段 1、文中第二段中谈到李密被起用几次?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2、从第二段中可以看出,李密对被朝庭起用的态度是坚决推辞呢,还是哀婉陈情呢? 思考: 3、两届刺史先后举荐李密,说明什么,尝试多列出几点理由? 4、诏书一再頒下,不停升李密的官职,又是为何? 5、在李密“辞不就职”之后,“诏书切峻,责其逋慢,”又是为何? 6、“郡县”“州司”又为何逼迫于他?李密的“狼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出现的? (三)、阅读第三段 1、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

《陈情表》教学案2 必修教案 0405 08:33 :: 《陈情表》教学案 学案【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形象精粹的语言和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 4、背诵全文。 【学法建议】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 【课前预习】 1、简介: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推脱。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西晋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尽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作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

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悲苦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正音: 闵(mǐn)凶终鲜(xiǎn)兄茕茕孑立(qiòng)逋慢(bū) 险衅(xìn )祚薄(zuó )床蓐(rù )拔擢(zhuò ) 优渥(wó )猥劣(wěi )陨首(yǔn )希冀(jì) 4、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预习思考: 1通读全文,对照注释,翻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思考: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的? 3思考: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学案 【学习重点、难点】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课前准备】 1.作者简介: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3.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行()年四岁祚 ()薄() 盘桓()猥()以微贱床蓐 () 陨()首责臣逋()慢日笃 () 拔擢()宠命优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二、诵读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听朗读,明确断句和读音,把握句子的节奏。 2、读第一段,解释加点字词意思。    ①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陈情表》导学案 覃海英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巧妙的语言表达技巧。 3、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西晋王朝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倾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晋武帝立太子,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做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难免招来杀身之祸。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 《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文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 二、文学常识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脱辞。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1、行: ①行年四岁 ②九岁不行 2、矜: ①犹蒙矜育 ②不矜名节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 3、至: ①至微至陋 ②无以至今日 4、以 ①臣以险衅 ②臣以供养无主 ③谨拜表以闻④猥以微贱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⑥臣具以表闻 5、见: ①慈父见背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 6、亲: ①躬亲抚养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7、日: ①日薄西山 ②报养刘之日短 8、当: ①当侍东宫

高三语文《陈情表》复习学案 序号:9 命制人:乔云叶宫在芹 复习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能翻译重点句子。 一、文本重点词语: (一)重点字词解释: 1、逮奉圣朝() 2、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宠命优渥() 4、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门衰祚薄()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而刘夙婴疾病() 8、寻蒙国恩( ) 9、除臣洗马( ) 10、过蒙拔擢() 11、不矜名节() 1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1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14、庶刘侥幸() 15、夙遭闵凶() 16、但以刘日薄西山()()(二)一词多义: 卒保卒余年( )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卒成帝业( ) 卒然边境有急( ) 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利忘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亲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但以刘日薄西山() 谨拜表以闻() 则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古今异义词: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三、成语解释: 1、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近义成语: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形单形只。 2、茕茕孑立: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近义成语: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源出《三国志?陈思王植传》:“形影相吊,五情愧赧。”近义成语:形单影只、孤家寡人。反义成语:门庭若市。 4、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薄,迫近。源出《汉书?扬雄传上》:“恐日薄于西山。”近义成语:气息奄奄。反义成语:旭日东升。 5、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近义成语:奄奄一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苟延残喘。反义成语: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6、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源出《左传?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谋夕。” 7、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乌能反哺老乌。反义词语:老牛舐犊。 8、结草街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近义成语:感恩图报。反义成语:以怨报德、恩将仇报。 9、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左传·僖公十五年》。 10、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近义成语:气息奄奄、朝不保夕。 四、文化常识: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拜:授官。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高考《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古代散文源远流长,学习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习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2理解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对于本文情感的理解,陈情技巧的体会。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新课标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两重一轻”,“两重”是指重诵读,重积累,“一轻”是指淡化篇章的琐屑分析。因为读背是积累语言、涵养精神,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在课堂上运用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学案法,讨论点拨法解决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用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 【学生相关知识简介】(大屏幕投影)

学校:一中学科:语文编写人:郭善甫审稿人:王慧珍 《陈情表》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预习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本文的文体特征 3、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字词 4、正确断句,能借助于字典翻译文章 5、把握每段大意,体味作者情感 二、预习内容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正字音 险衅()祚薄()茕茕孑立()床蓐()拔擢()优渥()猥劣()陨首()希冀()逋慢() 4、给下列句子断句: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5、预习思考

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1、表,古代奏章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情谢贺。(见课文)(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 2、背景: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李密到洛阳任职。李密是蜀国的臣子。晋从魏曹手中取得皇权后,又灭了蜀汉政权。蜀灭亡后,李密出于一种怀古的情绪,不敢轻易为晋朝为官。由于晋是从曹魏政权手中“篡”夺过来的,羞于标谤“忠”节,因而以孝道为治国之本。李密正抓住了这一点,大做文章,以达到暂缓去晋朝做官的目的。 3、李密(224-287),又名虔,字令伯,蜀汉西晋间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及长,治《春秋左氏传》,博览多通,机警辩捷。早年曾任蜀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不就。晋武帝立太子,征诏为太子洗马。因祖母年老,须亲自奉养,遂上《陈情表》固辞不受。及祖母卒,服丧期满,以太子洗马征至洛阳。后出为温县令、汉中太守等职,为官耿直。因写诗获罪免官,卒于家。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 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 2、预习思考:

《陈情表》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背诵全文。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学法建议】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领悟朴素细腻、曲折委婉的要义。 一、作者背景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背景知识: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3、古人的评价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三、自主学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并识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床蓐.() 茕茕 ..()孑立猥.()以微贱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拔擢.()宠命优渥.()宦.()达五尺之僮.()洗.()马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以险衅 .. .. 2.夙.遭闵凶 3.门衰祚.薄 4.茕茕 ..独立 5.形影相吊. 6.逮奉 ..圣朝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版) 班别: 姓名: 学号: 15 《陈情表》导学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梁伟杏 2021年9月4日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 2、读懂文意,结合课文语句 3、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并且鉴赏手法 学习重难点:把握文章大意、体味情感、鉴赏手法教学课时: 三课时二、预习内容 (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

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解题陈:陈述。 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 (3)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第一课时 一、读:

《陈情表》学案 教师寄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背诵《陈情表》 ②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③正确评价文中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培养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要借助注释、工具书,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虚词,并结合课文语境,理解其意义和用法,然后通过课堂点拨,补充练习等反复训练,切实掌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自学能力,自觉进行基础和能力训练。 课前十分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险衅.()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 床蓐.() 期.()功强近 茕茕.()孑.()立猥.()以微贱陨.()首 逋.()慢矜.()育 提擢.() 宠命优渥.()笨拙.()攒.()钱 发愣.() 门闩.()琐.()碎 唠叼 ..()()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险衅. 祚.薄 晚有儿息. 陨.首 形影相吊. 逋慢 .. 具以表闻. 优渥. 垣墙 ..周庭 偃.仰 异爨. 不效 .. 扃牖 .. 来归.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侯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4、仿照例句,另写一组有寓意的句子,要求按下面提供的两种动物,写出

寓意与动物形象特征相统一的意思完整的句子。 例句:萤火虫:我在欲望难逐时发出一点光,却美丽了多少孩子欢乐的眼睛。驴子:别嘲笑我!蒙上眼睛,套上绳索,你拥有再活跃的头脑,也只能像我一样,绕圈圈。 (1)蛟子:喜欢听嘤嘤颂歌的,。(2)蚕:感觉到世界变小了,。 5、默写 (1)今臣亡国贱俘,, , , , . (2)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书中自有黄金屋,。 (5),把酒多言是小人。 (6),夕死可矣。 (7),非礼也。 (8)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 (9),势不能穿鲁缟。 (10)受任于败军之际,。 知识整合 一、字 1、难读字 洗.()马打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