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习题解析

化学选修4全书总复习提纲

绪言

1、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2、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

活化能的大小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但对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并无影响。

第一章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化合反应

3、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2NH4Cl(s)+Ba(OH)2· 8H2O(s)==BaCl2+2NH3↑+10H2O

高温高温

③C(s)+H2O(g)===CO+H2④CO2+C==2CO

4、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焓变,符号为△H ,单位是KJ/mol。

当△H 为“-”或△H <0时,为放热反应;当△H 为“+”或△H >0时,为吸热反应

5、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a、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对于 250C、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表明。

b、需要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注明△H的值及其“+”与“-”。

c、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d、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系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而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当系数不同时,△H 也不同。系数与△H成正比。

6、燃烧热:在250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是kJ/mol。

注意:①产物必须是稳定的化合物(完全燃烧产物)

②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的系数通常为1,其余物质以此为标准配平。

③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H<0

7、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

【注意】①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都是57.3KJ/mol;

完成无关。

9、盖斯定律的推论: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由某些反应相加减而得,则这个反应的热效应也可以由这些反应的热效应相加减而得。若加减过程中某方程式需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则反应热也改变相同倍数再加减,且

反应热一定要带正负号运算。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

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①C(s)+O 2(g)===CO 2(g) △H 1 C(s)+1

2

O 2(g)===CO(g) △H 2

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

2

O 2(g)===H 2O(l) △H 1 2H 2(g)+O 2(g)===2H 2O(l) △H 2

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5.已知反应:①101kPa 时,2C(s)+O 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 +

(aq)+OHˉ(aq)==H 2O(l);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 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7.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 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 == 2H 2O(1) △H =―285.8kJ /mol

B .2H 2(g)+ O 2(g) == 2H 2O(1) △H = +571.6 kJ /mol

C .2H 2(g)+O 2(g) == 2H 2O(g) △H =―571.6 kJ /mol

D .H 2(g)+1

2

O 2(g) == H 2O(1) △H =―285.8kJ /mol

8.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 2(g)+1

2O 2(g)=H 2O(l) △H =-285.8kJ/mol

CO(g)+1

2O 2(g)=CO 2(g) △H =-283.0kJ/mol

C 8H 18(l)+

O 2(g)=8CO 2(g)+9H 2O(l) △H =-5518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H =-890.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 . H 2(g) B . CO(g) C . C 8H 18(l) D . CH 4(g)

9.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 2(g)+ 1

2

O 2(g) SO 3(g) △H = ―98.32kJ /mol ,在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

1molO 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 . 196.64kJ

B . 196.64kJ /mol

C . <196.64kJ

D . >196.64kJ 10.已知热化学方程:

2KNO 3(s) = 2KNO 2(s) +O 2(g);△H = +58kJ/mol C(s) +O 2(g) = CO 2(g);△H =-94kJ/mol

为提供分解1molKNO 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A .58/94mol B .58/(94×2) mol C .(58×2)/94mol D .(94×2)/58mol 11.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Zn(s)+CuSO 4(aq)=ZnSO 4(aq)+Cu(s);△H =—216kJ/mol ,E 反应物>E 生成物

B .CaCO 3(s)=CaO(s)+CO 2(g); △H =+178.5kJ/mol ,E 反应物>E 生成物

C .HI(g) 1/2H 2(g)+ 1/2I 2(s);△H = —26.5kJ/mol ,由此可知1mol HI 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可以放出26.5kJ 的能量

D .H +(aq )+OH -(aq )=H 2O (l );△H = —57.3kJ/mol ,含1molNaOH 水溶液与含0.5mol H 2SO 4的浓硫酸

混合后放热57.3 kJ

12.强酸和强碱稀溶液的中和热可以表示为: H +(aq)+OH -(aq)=H 2O(l);△H =-57.3kJ ·mol -1

,已知:

① HCl(aq)+NH 3·H 2O(aq)=NH 4Cl(aq)+H 2O(l);△H =a kJ ·mol -1

② HNO 3(aq)+KOH(aq)=NaNO 3(aq)+H 2O(l);△H =b kJ ·mol -1

③ HCl(aq)+NaOH(s)=NaCl(aq)+H 2O(l);△H =c kJ ·mol -1

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A .a>b>c B.c>b>a C .a=b=c D.a >c> b 13.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 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 Q 1>Q 2>Q 3

B . Q 1>Q 3>Q 2

C . Q 3>Q 2>Q 1

D . Q 2>Q 1>Q 3

14.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 ,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 2,并使之生成正盐Na 2CO 3,消耗掉0.8mol /L NaOH 溶液500mL ,则燃烧1mol 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A . 0.2Q

B . 0.1Q

C . 5Q

D . 10Q

二、双项选择题

15.我国燃煤锅炉采用沸腾炉(注:通过空气流吹沸使煤粉在炉膛内呈“沸腾状”燃烧)的逐渐增多,采用沸腾炉的好处是

A .增大煤燃烧时的燃烧热并形成清洁能源

B .减少煤中杂质气体(如SO 2)的形成

C .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并减少CO 的排放

D .使燃料燃烧充分,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6.参照反应Br + H 2 HBr +H 的能量对 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 .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 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改变

C .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 加入催化剂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17 A.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ΔH =-akJ ·mol

-1

B.CH 3CH 2OH(l)+

O 2(g)

CH 3CHO(l)+H 2O(l);ΔH =-b kJ ·mol -1

C.CO(g)+

O 2(g)

CO 2(g);ΔH =-c kJ·mol -1

D.NH 3(g)+

O 2(g)

NO(g)+

H 2O(g);ΔH =-d kJ ·mol -1

18.已知反应:① 2C(s)+O 2(g)=2CO(g) ΔH =-221 kJ /mol ② 稀溶液中,H +

(aq)+OH -

(aq)=H 2O(l) ΔH =-57.3 kJ /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 /mol

B .①的反应热为221 kJ /mol

C .稀硫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 /mol

D .稀醋酸与稀NaOH 溶液反应生成1 mol 水,放出57.3 kJ 热量

三、填空与计算题

19.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 2H 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把0.4mol 液态肼和0.8mol H 2O 2

混合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7kJ 的热量(相当于25℃、101 kPa 下测得的热量)。 (1)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能量kJ/mol

反应历程

Br + H 2

HBr +H

E 1

E 2

(2)又已知H2O(l)=H2O(g) ΔH=+44kJ/mol。

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3)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20.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 2Fe(s)+3CO2(g) △H=―24.8kJ/mol

3Fe2O3(s)+ CO(g)==2Fe3O4(s)+ CO2(g) △H=―47.2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 +640.5kJ/mol

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

21.在一定条件下,1 mol某气体若被O2完全氧化放热98.0 kJ。现有2 mol该气体与1 mol O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

22.在一定条件下,CH4 和CO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H4 ( g ) + 2O2 ( g ) = 2H2O ( l ) + CO2 ( g ) △H = -890 kJ/mol

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 △H = -566 kJ/mol

一定量的CH4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262.9 kJ,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到50 g白色沉淀。求混合气体中CH4 和CO的体积比。

第二章

1、化学反应速率: V =△C/ △ t 单位:mol/( L·min) 、 mol/ ( L·s )

2、重要的速率关系:

对于化学反应aA+bB==cC+dD (A、B、C、D均不是固体或纯液体)

V(A):v(B):v(C):v(D)=a:b:c:d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生成物浓度,可以增大逆反应的速率;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可以减小逆反应的速率。(浓度一般指气体或溶液,纯液体或固体浓度是一定值,量的增减一般不影响反应速率。)

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有气体的反应来说,增大压强(减小容器体积)就是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增大容器体积)就是减小反应物浓度,因而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压强的改变,本质上是改变参与反应气体的浓度,因此,反应速率是否改变,关键看气体浓度有没有改变。)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它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均越大;温度越低,

正逆化学反应速率均越小。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的增大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4、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此时化学反应在该条件下进行到最大限度。

5、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等”:V正=V逆,这是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的根本原因。

“动”:动态平衡,V正=V逆≠0,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定”:达到化学平衡后,外界条件不变,各组分的浓度或各组分百分含量或各组分的质量或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变”: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可能被破坏。

6、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 = V逆

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不同方向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2)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

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一句话规律】变量不变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V正′≠ V逆′

当V正′>V逆′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当V正′

8、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浓度是定值,其量的改变不影响平衡。)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此结论只适用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系数和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系数和不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增大正逆反应的速率,所以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但是缩短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一句话规律】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

..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即勒夏特列原理)

9、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可逆反应:

aA(g)+ bB(g) dD(g) +eE(g)

C(D)d ·C(E)e

浓度平衡常数 K =

C(A)a ·C(B)b

K 是化学平衡常数,K.只受温度影响

......,不受浓度和压强影响。

10、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①化学平衡常数是反应的特性常数。每一个反应(除固相反应),在一个温度下,有一个K值。

②K值大,表示正反应进行的倾向大,反应完全;K值小,表示正反应进行的倾向小,反应不完全。一般K> 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就基本完全了。

③K值只说明反应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不能说明反应的快慢。

④用K可判断反应是否平衡,以及未平衡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当Q>K时,说明反应逆向移动

当Q

当Q=K时,说明反应平衡了

⑤利用K可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⑥某温度下,如果一个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K,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则K和K’的关系是:K′=1/K

11、平衡常数的书写规则:

(1)固、純液体浓度为常数,不必写出。

(2)水溶液中,水的浓度不必写出。

(3)水是气体时,水的浓度要写出。

(4) K的表达式必须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对应、配套。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 反应2A(g)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E的浓度

D. 降温

4.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5.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6.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7.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

..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 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 D.α1增大,α2减小

8.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9.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10.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个实验: (N 2O 4

2NO 2 △H > 0)

(a )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 (b )在活塞上都加2 kg 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a )甲>乙,(b )甲>乙

B .(a )甲>乙,(b )甲=乙

C .(a )甲<乙,(b )甲>乙

D .(a )甲>乙,(b )甲<乙 11.反应4A(g)+5B(g)

4C(g)+6D(g) △H =-Q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C ,同时生成1.5n mol D

B . 若升高温度,则最终能生成更多的

C 和

D C . 单位时间里有4n mol A 消耗,同时有5n mol B 生成 D . 容器里A 、B 、C 、D 的浓度比是4:5:4:6 12.反应PCl 5(g )

PCl 3(g )+Cl 2(g ) ① 2HI (g ) H 2(g )+I 2(g ) ② 2NO 2(g )

N 2O 4(g ) ③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均是a %。若保持各自的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分别再加入一定量的各自的反应物,则转化率

A .均不变

B .均增大

C .①增大,②不变,③减少

D .①减少,②不变,③增大

二、双项选择题

13. 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 后颜色变深

B .棕红色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 .H 2、I 2、HI 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14.反应:L(s)+a G(g)

b R(g) 达到平衡时,

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 1>p 2, x 轴表示温度,y 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 的体积分数。 据此可判断

A .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 .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 >b D .a <b 15.在密闭容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的转化率变小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 < c +d

三、填空题

甲 NO 2

乙 空气

y

p 1

p 2

16. (1)对于下列反应:2SO 2 + O 2 2SO 3 , 如果2min 内SO 2的浓度由6 mol/L 下降为2

mol/L ,那么,用SO 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用O 2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如果开始时SO 2浓度为4mol/L ,2min 后反应达平衡,若这段时间内v (O 2)为0.5mol/(L·min),那么2min 时SO 2的浓度为_______ ____。 (2)下图左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O 2

2SO 3 △H <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

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 b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 c 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若增大压强时,反应速度变化情况画在c ~d 处.

17.反应m A +n B p C 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①若A 、B 、C 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 、n 、p 的关系是_______。 ②若C 为气体,且m + n = p ,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_方向移动。 ③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 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 肯定不能为_ _态。

四、计算题

18.将1 mol I 2(g) 和2 mol H 2置于2L 密闭容器中,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I 2(g) + H 2(g)

2HI(g);△H <0,并达平衡,

HI 的体积分数w(HI)随时间变化如图曲线(Ⅱ)所示: (1)达平衡时,I 2(g)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若改变反应条件,在甲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Ⅰ) 所示,在乙条件下w(HI)的变化如曲线(Ⅲ) 所示。则甲条件可能是 ,则乙条件可能是 。 ①恒容条件下,升高温度; ②恒容条件下,降低温度; ③恒温条件下,缩小反应容器体积; ④恒温条件下,扩大反应容器体积; ⑤恒温恒容条件下,加入适当催化剂。

19.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 2(g )+H 2(g )

CO (g )+H 2O (g ), 其化学平衡常数K 和温度t 的关系如下表:

t ℃ 7 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容器中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 c (CO )不变 c .υ正(H 2)=υ逆(H 2O ) d .c (CO 2)=c (CO )

v

V 正 V 正 V 正 V 逆

V 逆

V 逆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 (CO 2)·c (H 2)=c (CO )·c (H 2O ),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20.某温度下SO 2的转化反应:2SO 2+O 2

2SO 3,平衡常数K =532.4

下面三个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体系 c (SO 2) mol/L c (O 2) mol/L c (SO 3) mol/L

反应方向

(1) 0.0600 0.400 2.000 (2) 0.0960 0.300 0.500 (3)

0.0862

0.263

1.020

第三章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2、 强酸:HCl 、H 2SO 4、HNO 3

2、Ca (OH )2、Ba (OH )、NaOH KOH :强碱 强电解质 绝大多数盐

3SiO 2H 、COOH 3CH 、HF 、4PO 3H 、3SO 2H 、3CO 2H :HClO 、弱酸 等

2、Cu(OH)

3、Fe(OH)3、Al(OH)O 2H ·3NH :弱碱 弱电解质 少部分盐

3、溶液导电能力: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离子浓度越大,单位体积溶液所含的电荷越多,溶液导电能力越强。

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各微粒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5、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1)强电解质电离一步完成,电离方程式用“=”连接;

(2)弱电解质电离用“ ”连接,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一级比一级难电离.。 6、电离平衡的移动:

①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②浓度:增大电解质溶液浓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减小电解质溶液浓度(即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但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增大(无限稀释可认为完全电离)。 ③同离子效应:加入具有与弱电解质相同离子的物质,能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7、电离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类似,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 K 值的意义:

①k 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②K 值大小可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K 越大,该电解质越强; ③多元弱酸分步电离,其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8、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H 2O

H ++OH -,与其它弱电解质一样,其电离程度大小受温度及酸、碱、盐等影响。 9、水的离子积——

纯水及电解质稀溶液中C(OH -)C(H +)=Kw ,Kw 只受温度影响,常温(25℃)Kw=1×10-14;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w 也增大。 10、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1)酸、碱:在水中加入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 (2)温度: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 增大。

(3)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它水溶液中。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w 就不变。

(4)如果不指明温度,一般指的是室温,Kw=1.0×10-14 11、溶液的酸碱性:

中性溶液:C(H +)=C(OH -)、酸性溶液:C(H +)>C(OH -)、碱性溶液:C(H +)

13、酸碱中和滴定操作步骤: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②蒸馏水洗涤 ③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④装液、赶气泡和调零 ⑤滴定,确定终点 ⑥读数 ⑦重复取样再次滴定

14、盐类水解: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而使溶液呈碱性(或酸性),这种作用叫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反应实际上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15、盐类水解的条件:生成弱电解质

16、盐类水解实质:促进了水的电离

17、盐类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都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

(1)弱酸弱碱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与弱碱的相对强弱,

①酸强于碱显酸性,如:(NH4)2SO3,②碱强于酸显碱性,如:NH4CN,

③酸碱相当则显中性,如:CH3COONH4

(2)弱酸酸式盐溶液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①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

②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2HPO4

(3)越弱的酸碱对应的盐水解程度越大,即越弱越水解。

如:常温下,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因为Na2CO3对应的弱酸是HCO3-,比NaHCO3对应的弱酸H2CO3弱,所以等浓度的Na2CO3溶液水解程度大于NaHCO3溶液,所以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NaHCO3溶液。

18、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浓度: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对应的离子浓度增大,但水解程度减小,;

减小盐的浓度(即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但对应的离子浓度减小,水解程度增大。

(2)温度——

温度升高,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因为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水解反应一定吸热反应。

(3)外加酸碱或外加某些盐: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19、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一般用可逆符号,不写↓和↑;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级进行。

20、盐类水解的应用:某些盐溶液(如:CuSO4、FeCl3、Na2S)配制时,要加入少量酸或碱,防止溶液混浊或产生有毒气体;铝盐、铁盐的净水原理;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玻璃筒装Al2(SO4)3、铁筒装NaHCO3);FeCl 、AlCl3、MgCl2等的溶液加热蒸干得不到盐的固体等。

3

21、几条守恒规律

以Na2CO3溶液为例:

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32-)

物料守恒:C(Na+)=2[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C(OH-)=C(H+)+C(HCO3-)+2C(H2CO3)

以NaHCO3溶液为例:

电荷守恒:C(Na+)+C(H+)=C(OH-)+C(HCO3-)+2C(CO32-)

物料守恒:C(Na+)=C(CO32-)+C(HCO3-)+C(H2CO3)

质子守恒:C(OH-)=C(H+)+C(H2CO3)-C(CO32-)

2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当沉淀与溶解的速率相等时,便达到固体难溶电解质与溶液中离子间的平衡,AgCl沉淀与溶液中的Ag+和Cl-之间的平衡表示为:

AgCl(s) Ag+(aq) + Cl-(aq)

23、一定温度下难溶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

A m D n(s) mA n+(aq) + nD m-(aq) Ksp = C m〔(A n+)〕C n〔(

B m-)〕

24、溶度积的意义:

(1)溶度积只是温度的函数,只受温度影响。(2)溶度积的数值可查表获得。

(3)在同一温度下,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

25、某难溶电解质的溶液中任一情况下有关离子浓度的乘积Qc。

当Qc Ksp时过饱和溶液。

26、沉淀反应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调节溶液pH值或加入某些沉淀剂。

(2)沉淀的溶解:

①生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或微溶气体)

a.有些难溶氢氧化物[如Al(OH)3、 Fe(OH)3、 Cu(OH)2、Mg(OH)2]可溶于酸(生成水) ;

b.有些难溶氢氧化物[如Mn(OH)2、Mg(OH)2]可溶于铵盐(生成弱碱);

c.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如CaCO3、CaC2O4、 FeS](生成弱酸或微溶气体)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指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降低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的方法。

3CuS+8H++2NO3-=3S↓+2NO↑+3Cu2++4H2O

③生成难电离的配离子

3HgS+12HCl+2HNO3=3S↓+2NO↑+3H2(HgCl4)+4H2O

(3)沉淀的转化: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沉淀剂,使其与溶液中某一离子结合成更难溶的物质,引起一种沉淀转变成另一种沉淀的现象,叫沉淀的转化。

如:CaSO4(s)+ Na2CO3 = CaCO3(s)+ Na2SO4

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含有酚酞的0.1 mol / L氨水中加入少量的 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A. 变蓝色

B. 变深

C.变浅

D. 不变

2.下列各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 +H2O H2CO3+OH-

B. +H2O+H3O+

C. +OH-+H2O

D. +H+=

3.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铵盐受热易分解

C.0.1mol / 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0.1mol / 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pH值增大

B. 纯水中c(H+)与c(OH-)的乘积一定等于1×10-14

C. 某水溶液中只要c(H+)=c(OH-),则一定是中性的

D. 电离程度大的酸一定比电离程度小的酸pH值小

5.99 mL 0.5 mol / L硫酸跟101 mL 1 mol / 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0.4

B. 2

C. 12

D. 13.6

6.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 11∶1

B. 9∶1

C. 1∶11

D. 1∶9

7.pH值为3的CH3COOH和pH为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pH为()

A. pH>7

B. pH< 7

C. pH=7

D.无法判断

8.在25℃时,pH值都等于10的KOH溶液与CH3COOK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 ( )

A. 相等

B. 前者比后者大

C. 后者比前者大

D. 两者都比纯水电离度小

9.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碱性最强的是()

A.Na2CO3B.NaNO3C.Na2SiO3D.Na2SO3

10.在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2O H++OH-,如要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并使c(H+)增大,应加入的物质是()

A.NaHSO4 B.KAl(SO4)2 C.NaHCO3 D.CH3COONa

11. 下列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 F—、Na+、K+、Cl—

B. Ca2+、K+、Cl—、NO3—

C. Fe2+、NO3—、K+、Cl—

D. Al3+、AlO2—、K+、Cl—

12.可促进HClO的电离,并使pH增大的是()

①加入HCl ②加入NaClO ③加入NaOH ④加入Zn ⑤加热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③④⑤

二、双项选择题

13.下列离子反应方程书写正确的是()

A.H2O + H2O H3O+ + OH-

B.CO32-+ 2H2O H2CO3 + 2OH-

C.Ca(OH)2 + 2H+Ca2++ 2H2O

D.2Al3++3CO32-+ 3H2O =2Al(OH)3↓+3CO2↑

1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氯化锌溶于过量盐酸中,为了除去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到4,

应加入的试剂是()

A. NaOH

B. Zn(OH)2

C.ZnO

D. ZnCl2

15. NH4Cl溶液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NH4+)>c(Cl-) >c(OH-) >c( H+)

B. c(Cl-)>c(NH4+)>c( H+)>c(OH-)

C. c(NH4+) + c( H+) = c(Cl-) + c(OH-)

D. c(NH4+) + c( NH3· H2O) = c(Cl-)+c( H+)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溶解度越大

B.可以通过沉淀反应使杂质离子完全沉淀

C.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D.一定浓度的NH 4Cl 溶液可以溶解Mg(OH)2 17.pH = 2的两酸HA 、HB 加水稀释后,溶液pH 随加水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电离平衡常数HA >HB

B.等体积等浓度的HA 和HB 与等浓度的NaOH 反应,HA 消耗的NaOH 多

C.等体积等浓度的HA 和HB 与等质量的Zn 反应,HA 反应速率大

D.若有等浓度的NaA 、NaB ,则碱性NaA >NaB

三、填空题

18.在200 mL 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1×10-3 mol 的钡离子,溶液的pH 值为______。将此溶液与pH =3的盐酸混合,使其混合溶液的pH =7,应取氢氧化钡溶液和盐酸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 19.今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

(1)在同体积,同pH 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 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体积、同浓度的三种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碳酸钠粉末,在相同条件下产生CO 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1的三种酸溶液的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0.今有分开盛放的A 、B 两种溶液,共含有较多量的H +、K +、Na +、Mg 2+、Fe 3+、Cl -、OH -、、、S 2-等10种离子,两溶液里所含上述离子各不相同。其中A 溶液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它们是__________ __;其余离子在B 溶液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已知难溶于水的盐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Ag +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可用 K SP 表示: K SP = c (Ag +) c (Cl -)=1.8×10-10

若把足量AgCl 分别放入① 100 mL 蒸馏水,② 100 mL 0.1 mol / L NaCl 溶液,③ 100 mL 0.1 mol / L AlCl 3溶液,④

100

mL

0.1

mol

/

L

MgCl 2溶液中,搅拌后,在相同温度下Ag +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用序号回答)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在0.1 mol / L AlCl 3溶液中,Ag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多为__ ___mol / L 。

第四章

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就叫原电池。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两个相连的电极。

(2)两电极都接触电解质溶液(酸、碱、盐),正极、负极、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3)在电极表面上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3、简单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和电子流向

4、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5、化学电源 (1)一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 流

是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本身不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正极(+): 是活泼金属,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负极(–): 电 子

高中化学 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1,且Δ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选修4二单元测试题.docx

选修 4第二章《方向、限度、速率》单元检测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 ( 本题包括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在 2A+ B 3C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 mol·L-1·s-1B.v(B)=mol·L-1·s-1 C.v(C)= mol·L-1·s-1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 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 2 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 气) +B( 气)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 A 和 B 都是 4mol,在前10 秒钟 A 的平均反应速度为mol·L-1·s-1,则 10 秒钟时, 容器中 B 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 mol C . mol D . mol 4.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A.氯化钠溶于水中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D.CaCO3(S) 分解为 CaO(S)和 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P1< P2=下,可逆反应2X(g)2Y(g) + Z(g)中,生成物 Z 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6.α1 和α 2 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 A 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 1增大,α 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 g)+ 5O2(g)4NO(g)+ 6H2 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 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 g) +2B2( g)2AB(g)的△ H<0,下列说法正确的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9.常温常压下,在带有相同质量活塞的容积相等的甲、乙两容器里,分别充有二氧化 氮和空气,现分别进行下列两上实验: ( N2 O42NO △H> 0 ) ( a)将两容器置于沸水中加热甲乙 (b)在活塞上都加 2 kg 的砝码 在以上两情况下,甲和乙容器的体积大小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a)甲 >乙( b)甲 >乙B.( a)甲 >乙( b)甲 =乙 C.( a)甲 <乙( b)甲 >乙D.( a)甲 >乙( b)甲 <乙 10.在 A( g)+ pB ( g) qC(g) 的反应中,经t秒后 C 的浓度增加m mol/L,则用 B 浓度的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A.pq/mt mol·L-1 s-1B. mt / pq mol·L-1s-1C.pm/qt mol·L-1s-1 D. pt/mq mol·L-1 s -1 二、选择题 11.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 12.右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 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X A.升高温度B.加大 X 的投入量 的 转 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化 b 率a 1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o 时间B.棕红色 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2020100810470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i:28 S:32 Cl:35.5 Na:23 Al:27 Cu:64 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 ) A.1 B.8 C.13 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 )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0.03 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 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 )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教学目标】二课时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反应热的要点,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 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2.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难点:能量变化实质,键能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在化学必修2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我们说化学反应中不仅是物质的转变,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这个能量就是反应热。那什么是反应热呢? 回顾:一、反应热 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的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反应热。 讲述:在化工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体系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相等,即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的。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焓变。 符号;△H 单位:kJ/mol 两者的关系:焓变与“等压”反应且“能量全部转化为热能”时的反应热相等。一般没特别指明时,两者的数值相等。 问:一个化学反应,根据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可把反应分为什么?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H(焓变)<0表示放热 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4、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燃料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最全面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二化学选修 4 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二部分理科生可能觉得学习化学知识点归纳不重要,可一到考试就不知道怎么去复习了。为了方便大家的时间, 第 1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 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 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 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 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 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 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

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H 表示。 (2)反应焓变H 与反应热Q 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 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 Qp=H=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 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H,H 的单位是Jmol-1 或kJmol-1,且H 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H 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电离,则n值是 A. 1×10-14 B. 5.56×108 C. 1×107 D. 55.6 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A. 把试纸一端浸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把试纸丢入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把试纸一端在溶液中浸一下,取出后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D.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pH试纸中部,颜色变化后,马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读出pH值 3、在一支25 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 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 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 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大于20 mL B. 小于20 mL C. 等于20 mL D. 等于5 mL 4、NH4Cl溶液的pH和稀HCl的pH值均为5,其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为a mol/L和b mol/L,则a与b的关系正确的是 A. a = b B. a < b C. a > b D. 不能确定 5、证明氨水是弱碱的事实是 A. 氨水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 B. 氨水能使紫色石蕊液变蓝 C. 0.1 mol/L的NH4Cl溶液的pH值为5.1 D. 铵盐与熟石灰反应逸出氨气 6、已知某温度下,K a(HCN)= 6.2×10-10 mol/L、K a(HF)= 6.8×10-4 mol/L、K a(CH3COOH)= 1.8×10-5 mol/L、K a(HNO2)=6.4×10-6mol/L。在pH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NaCN B. NaF C. CH3COONa D. NaNO2 7、将足量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 40 mL水 B. 10 mL 0.2 mol/L Na2CO3溶液 C. 50 mL 0.01 mol/L BaCl2溶液 D. 100 mL 0.01 mol/L盐酸 8、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Cl、②Na2CO3、③KNO3、④CH3COOH,其pH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③② 9、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 B.NH4HSO4C.CH3COONH4D.NH3·H2O 10、设某氨水的pH= x,某盐酸的pH= y,已知x + y =14,且x > 11。将上述两溶液分别取等体积充分混合,混合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c(Cl-) > c(NH4+) > c(H+) > c(OH-) B. c(NH4+) > c(Cl-) > c(H+) > c(OH-) C. c(NH4+) > c(Cl-) > c(OH-) > c(H+) D. c(Cl-) > c(NH4+) > c(OH-)> c(H+) 11、在相同温度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4种稀溶液:①Na2SO4,②H2SO3,③NaHSO3, ④Na2S,所含带电微粒的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③>② C. ①>④>③>② D. ④>①>③>② 12、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 + Na2CO3: Cu2+ + CO32—+ H2O = Cu(OH)2↓+CO2↑(主要) Cu2+ +CO32—= CuCO3↓(次要) (2)CuSO4 + Na2S: Cu2+ + S2—= CuS↓(主要) Cu2+ + S2—+ 2H2O = Cu(OH)2↓+H2S↑(次要) 则下列对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Cu(OH)2 > CuCO3 > CuS B. Cu(OH)2 < CuCO3 < CuS C. CuS > Cu(OH)2 > CuCO3 D. CuS < Cu(OH)2 < CuCO3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错选、不选得0分。) 13、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A. 溶液的pH增加 B. CH3COOH电离度变大 C. 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D. 溶液中c(OH-)增大 1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Al3+、Na+、NO3-、Cl- B. K+、Na+、Cl-、NO3- C. K+、Na+、Cl-、AlO2- D. K+、Li+、SO42-、NO3- 15、0.1 mol/L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使得c(CO32—)少于0.1 mol/L。如要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 加入少量盐酸 B. 加入少量水 C. 加入适量KOH D. 适当降温 16、常温下将一元酸HA溶液和一元碱B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呈酸性,下列有关判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专题二选做题

专题二选做题 1、(2013·唐山一中高三第一次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4 mol A 和8 mol B 加入体积为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反应至4 min 时,改变某一条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2 min 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 、4 min 时,A 的转化率为50% C 、6 min 时,B 的体积分数为25% D 、4 min 时,改变条件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2013·哈尔滨六中第四次模拟)在密闭容器中,将1.0 mol CO 与1.0 mol H 2O 混合加热到800℃,发生下列反应:CO (g )+H 2O (g )CO 2(g )+H 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 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00℃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5 B .42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9.4,则该反应的△H >0 C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CO (g ),则平衡时CO 物质的量 分数为33.3% D .800℃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1.0 mol 的H 2O (g ),则平衡时CO 转化率为66.7% 3、(2013·湖北公安县高三开学考试)某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 3A(g)+2B(g) 4C(s)+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4232()()()() c C c D k c A c B B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 .增加B ,平衡向右移动,B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4、(2013·江苏淮阴中学高三调研)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SO 2(g )和O 2(g ),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 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丁 密闭容器体积/L 2 2 2 1 起始物质的量 n (SO 2)/mol 0.4 0.8 0.8 0.4 n (O 2)/mol 0.24 0.24 0.48 0.24 SO 2的平衡转化率/% 80 α1 α2 α3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乙 B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为400 C .SO 2的平衡转化率:α1<α2=α3 D .容器中S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丙=丁>甲 5、(2013·江苏扬州中学高三开学检测)T ℃时在2 L 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 、Y 、Z 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Y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0246 c (mol/L) 2.55 t (min)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98353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2.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图像专题

(二)能量图像专题训练 1.化学反应A 2+B 2 ===2AB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时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时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 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 2和1 mol B 2 的总能量 2.已知:①N 2(g)+O 2 (g)===2NO(g) ΔH1=+180 kJ·mol -1②N 2(g)+3H 2 (g)?22NH3(g) ΔH2=-kJ·mol-1 ③2H 2(g)+O 2 (g)===2H 2 O(g) ΔH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②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2=E1-E3 B.H 2 的燃烧热为kJ·mol-1 C.由反应②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 2和3 mol H 2 ,反应后放 出的热量为Q1 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 kJ,则>Q2>2Q1 D.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 3(g)+5O 2 (g)===4NO(g)+6H 2 O(g) ΔH=+906 kJ·mol-1 3.单斜硫和正交硫转化为二氧化硫的能量变化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s,单斜)===S(s,正交) ΔH=+kJ·mol-1 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表示断裂1 mol O 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 2 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 少 kJ 4.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1) 的热化学方程式 为 A 2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