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冲量和动量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冲量和动量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冲量和动量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冲量和动量练习题及答案修订稿

冲量和动量练习题及答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一冲量和动量

1、下列关于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的动量一定大

B.质量和速率都相同的物体的动量一定相同

C.一个物体的速率改变,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D.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它的动量一定改变

2、合力F在t时间内对某物体冲量I=-2N·s的冲量作用,对于它的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的方向与冲量的方向相反 B.F的方向与冲量的方向相同C.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少 D.F的方向与选取的冲量的正方向相反3、关于冲量和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冲量是反映力的作用时间累积效果的物理量 B.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C.冲量是过程量,动量是状态量D.冲量方向与动量方向一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动量的改变,一定是速度大小的改变

B.物体动量的改变,一定是速度方向的改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D.物体速度方向的改变,其动量一定改变

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恒定推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在时间t内推力的冲量和重力的冲量大小分别为A.Ft;0 B.Ftcosθ C.Ft;mgt D.Ftcosθ;mgt

6、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那么这个物体的运动().

A、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B、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

C、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可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7、质量为5kg的小球,从距地面高为20m处水平抛出,初速度为10m/s,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重力的冲量是().

A.60N·s B.80N·s C.100N·s D.120N·s

*8、以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关于物体受到的冲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方向相反

B.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空气阻力冲量的方向相反

C.物体在下落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大于上升阶段受到重力的冲量

D.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所受各力冲量的总和方向向下

*9、将甲乙两物体自地面同时上抛,甲的质量为m,初速度为v,乙的质量为

2m,初速度为v/2。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甲比乙先到最高点 B.甲和乙在最高点的重力势能相等

C.落回地面时甲的动量的大小比乙的大 D.落回地面时甲的动能比乙的大

*10、下列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冲量一定相同

②一质点受两个力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这两个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功或者都为零,或者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③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但正负号一定相反

④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不一定相等,正负号也不一定相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四个物体A、B、C、D,依次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其中动量保持不变的物体是,动能保持不变的

是。

12、质量为1kg的小球沿着光滑水平面以5m/s的速度冲向墙壁,又以 4m/s的速度反向弹回,则球在撞墙过程中动量变化的大小是__________,动量变化的方向是__________.

13、一物体的质量为2 kg,此物体竖直落下,以10 m/s的速度碰到水泥地面上,随后又以8 m/s的速度被反弹起,若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小球与地相碰前的动量是_______,相碰后的动量是_______,相碰过程小球动量的变化是

_______.

14、一个质量2 kg的物体,以初速度10 m/s水平抛出,则抛出时动量的大小为_____kg·m/s;1 s末物体的动量大小为

_______kg·m/s,这1 s内动量的变化大小为

_______kg·m/s,方向为_______.这1 s内重力的冲量大小为_______N·s.方向为_______(g=10 m/s2)

*1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质点以速率v做匀速圆周运动,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量的变化大小.

16、有一质量为m 的物体,沿一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斜面长为

L ,则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求(1)重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2)弹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3)合外力的冲量大小和方向。

17、将质量为0.10 kg的小球从离地面4.0 m 高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0 m/s ,求:(1)小球落地时的动量;(2)小球从抛出至落地的过程动量的变化量;(3)小球从抛出至落地的过程中受到的重力的冲量.

1、CD

2、BD

3、ABC

4、CD

5、C

6、CD 7 C .8、B 、C 、D 。

9、D 10、 D11、A ;A 和B 。12、9kg·m/s,与末速度方向相同。

13:-20 kg·m/s;16 kg·m/s;36 kg·m/s

14:20;202;20;竖直向下;20;竖直向下

15:mv 216、θsin 2g L mg

,竖直向下 θθsin 2cos g L mg ,垂直斜面向上; θ

θsin 2sin g L mg ,沿斜面向下。17、规定向上为正方向 (1)P /=-1.2kgm/s (2)△P=-2kgm/s (3)I=-2Ns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的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 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 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三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 在停止抽气时,若先拔掉电源插头会有什么情况出现? 答:会出现真空泵油倒灌。 2. 能否在加热情况下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漏气对结果有何影响? 答:不能。加热过程中温度不能恒定,气-液两相不能达到平衡,压力也不恒定。 漏气会导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体系内部压力的不稳定,气-液两相无法达到平衡,从而造成所测结果不准确。 3. 压力计读数为何在不漏气时也会时常跳动? 答:因为体系未达到气-液平衡。 4. 克-克方程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答:克-克方程的适用条件:一是液体的摩尔体积V与气体的摩尔体积Vg相比可略而不计;二是忽略温度对摩尔蒸发热△vapHm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其为常数。三是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5. 本实验所测得的摩尔气化热数据是否与温度有关? 答:有关。 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是什么? 答:装置的密闭性是否良好,水本身是否含有杂质等。 实验五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1. 对于不同成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其水平段有什么不同? 答: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在其熔点处出现水平段,混合物在共熔温度时出现水平段。而平台长短也不同。 2. 作相图还有哪些方法? 答:作相图的方法还有溶解度法、沸点法等。 3. 通常认为,体系发生相变时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测得准确相图,为什么?在含Bi30%和80%的二个样品的步冷曲线中第一个转折点哪个明显?为什么? 答:因为热分析法是通过步冷曲线来绘制相图的,主要是通过步冷曲线上的拐点和水平段(斜率的改变)来判断新相的出现。如果体系发生相变的热效应很小,则用热分析法很难产生拐

化工制图思考题及答案

化工制图复习题 1.化工行业中常用的工程图样的分类。答:化工机器图、化工设备图和化工工艺图。 2.化工设备零部件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举例说明。答:① 化工机器。指主要作用部件 为运动的机械,如各种过滤机,破碎机,离心分离机、旋转窑、搅拌机、旋转干燥机以及流体输送机械等。 ②化工设备。指主要作用部件是静止的或者只有很少运动的机械,如各种容器(槽、 罐、釜等)、普通窑、塔器、反应器、换热器、普通干燥器、蒸发器,反应炉、电解槽、结晶设备、传质设备、吸附设备、流态化设备、普通分离设备以及离子交换设备等。 3.筒体(钢板卷制、无缝钢管)公称直径如何确定?(外径、内径各为多少?)答:一 般来说,直径从300mm至6000mm,筒体可由钢板卷焊而成,其工程直径为筒体的内径;当DN在1000mm以内时每增加50mm为一个直径档次,在1000~6000mm时每增加100mm为一个直径档次。直径小于500mm时,可以直接使用无缝钢管来作筒体,其工程直径为同体的外径。 4.椭圆封头公称直径如何确定?(外径、内径各为多少?)答:其长轴为短轴的2倍,J B/T4746——2002《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规定,以内径为标准椭圆形代号为EHA,以外径为标准的椭圆形封头代号为EHB。 5.筒体与封头的连接方式有哪些?答:直接焊接、法兰连接。

6.管法兰的分类?答:一 个是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的管法兰国家标准GB/T9112~9124—2000另一个是化工行业标准HG20592~20635—2009《钢制管法兰、垫片、紧固件》。 8.管法兰按其与管子的连接方式分为哪几类。答:平焊法兰、对焊法兰、螺纹法兰、承 插焊法兰、松套法兰。 9.压力容器法兰分为哪几类?密封面形式有几种?答:有甲型平焊法兰、乙型平焊法兰和 长颈对焊法兰,其密封面形式有平面型密封、凹凸面密封、榫槽面密封。 11.球形、椭圆、碟形、锥形、平板封头的特点。 12.补强圈的作用及标注方法。答:补强圈用来弥补设备因开孔过大而造成的强度损失, 其形状应与被补强部分壳体的形状相符,使之与设备壳体密切贴合,焊接后能与壳体同时受力。 13.鞍式支座的类型及标注方法。答:A型(轻型)B(重型)两种。每种又有F型(固定 式)和S型(活动式)。 14.耳式支座的类型及标注方法。答:有A 型(短臂)、B型(长臂)和C型(加长臂)。 15.支承式支座的类型及标注方法。答:有AB两种类型,A有若干块钢板焊成,B用钢 管制作而成。 16.裙座的种类。答:圆柱形裙座、圆锥形裙座。 17.各种支座的使用场合、分类。答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有机实验习题答案

有机实验习题答案 实验1 常压蒸馏 1.为什么蒸馏瓶所盛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2/3,也不少于1/3 (多于2/3,易溅出;少于1/3,相对多的蒸汽残留在烧瓶中,收率低) 2.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怎样的位置才能准确测定液体的沸点,画出示意图;水银球位置的高低对温度读数有什么影响(参见图2-2,温度计水银球处于气液平衡的位置。位置高,水银球不易充分被馏出液润湿,沸点偏低,位置低,直接感受热源的温度,结果偏高。)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 滴/秒(保持气液平衡) 4.如果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如何处理如果因故中途停止蒸馏,重新蒸馏时,应注意什么(停止加热,稍冷,再补加沸石。重新蒸馏时,一定要补加沸石,原来的沸石表面的空隙已充满液体而失效) 5.如果某液体具有恒定的沸点,能否认为该液体一定是纯净的物质你提纯得到的乙醇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可能是恒沸物;蒸馏得到的乙醇不是纯净物,是恒沸物,参见附录5) 6.在蒸馏过程中,火大小不变,为什么蒸了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读数会突然下降这意味着什么(瓶中的蒸气量不够,意味着应停止蒸馏或者某一较低沸点的组分已蒸完。) 7.蒸馏低沸点或易燃液体时,应如何防止着火(严禁用明火加热。收集瓶中的蒸气应用橡皮管引入桌下、水槽或室外。参见P50 图2-3) 实验2 水蒸气蒸馏 1.应用水蒸气蒸馏的化合物必须具有哪些条件水蒸气蒸馏适用哪些情况(参见“二) 2.指出下列各组混合物能否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分离。为什么 (1)乙二醇和水;(2)对二氯苯和水(对二氯苯和水可以用水蒸气蒸馏分开) 3.为什么水蒸气蒸馏温度总是低于100℃(因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蒸气压总和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混合物开始沸腾) 4.简述水蒸气蒸馏操作程序。(当气从T形管冲出时,先通冷凝水,再将螺旋夹G 夹紧,使水蒸气通入D,参见图2-7;结束时,先打开螺旋夹G使体系和大气相通,方可停止加热)。 5.如何判断水蒸气蒸馏可以结束(当蒸馏液澄清透明时,一般即可停止蒸馏。)6.若安全管中水位上升很高,说明什么问题,如何处理(蒸馏系统阻塞,常见于插入烧瓶中的导管被固体物质堵塞。先打开T形管螺旋夹,再停止加热。)7.水蒸气蒸馏时,烧瓶内液体的量最多为多少(烧瓶容积的1/3)

物理化学实验下思考题答案

磁化率的测定 1.本实验在测定XM做了哪些近似处理 答:(1)忽略了X反(2)X0=0(样品周围介质的体积磁化率)(3)H0=0(样品顶端磁场强度为0。近似认为样品顶端就是试管顶端) 2.为什么可以用莫尔盐来标定磁场强度 答:莫尔盐的XM仅与T有关,物质,物质稳定,组成固定,对磁场反应良好。 3.样品的填充高度和密度以及在磁场中的位置有何要求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答:样品管与磁极中心线平齐,不与磁极接触,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则样品最上端处磁场强度不为零。(样品的填充高度距样品管口处,样品要紧密均匀填实。将样品悬挂在天平上,样品底部处于磁场强度最大区域【H】管顶则位于场强最弱甚至为0的区域,若样品的填充高度不够,对样品处于磁场中的受力产生影响) 三组分体系等温相图 1. 实验为什么根据体系由清变浑的现象即可测定相界 答:各组分彼此互溶时,体系为均相,一旦体系恰好不相容,则分相达到相界。 2.如连接线不通过物系点,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1)苯水分层不彻底(2)苯、醋酸乙酸挥发(3)酚酞变色范围为碱性,通过NaOH 滴定醋酸量偏高。 3. 实验根据什么原理求出苯-乙酸-水体系连接线 答:在苯和水含量确定的前提下,互溶曲线上的点与醋酸量一一对应。 电极的制备与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1. 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如何保护及正确使用 答:(1)电位差计是按照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学测量装置,能直接给出

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值,测定时电位差计按钮按下的时间应尽量短,以防止电流通过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平衡状态。(2)标准电池是用来校准工作电流以标定补偿电阻上的电位降。(3)检流计用来检验电动势是否对消,在测量过程中,若发现检流计受到冲击,应迅速按下短路按钮,以保护检流计。检流计在搬动过程中,将分流器旋钮置于“短路”。(4)工作电池(稳压电源)电压调至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始终相一致。 2. 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 答(1)装置简单、可逆性高、制作方便、电势稳定。 (2)以标准氢电极(其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作为标准,与待测电极组成一电池,所测电池电动势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由于氢电极使用不便,常用另外一些易制备、电极电势稳定的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如:甘汞电极。 3. 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 答:(1)盐桥用来减小液体接界电势。(2)作盐桥的物质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应接近;在使用温度范围内浓度要大;不能与两端电池溶液发生反应。 4. UJ34A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随着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电极管中有气泡;电极的正负极接反;线路接触不良;工作电源电压与电位差计对电源的要求数据不一致等。在测量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时,金属电极要加以处理,以除去氧化膜。 6. 如何使E测定准确 答:(1)电极管不能漏液。(2)准电池和待测电池极化,“标准/未知选择”旋钮在“标准”或“未知”位置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短。对“待测溶液”应将读数盘预置到理论值后再将“标准/未知选择”旋钮旋到,“未知”。(3)甘汞电极不用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4对新制锌汞齐电极和新镀铜电极应及时测量,避免再度被氧化。

ZY-化工制图思考题.doc

化工制图思考题 1.化工行业中常用的工程图样的分类。. 2.化工设备零部件的种类分为哪两大类?举例说明。 3.筒体(钢板卷制、无缝钢管)公称直径如何确定?(外径、内径各为多少?) 4.椭圆封头公称直径如何确定?(外径、内径各为多少?) 5.筒体需要标注哪些尺寸? 6.管法兰需要标注哪些尺寸? 7.压力容器法兰(设备法兰、大法兰)需要标注哪些尺寸? 8.管法兰按其与管子的连接方式分为哪几类。 9.压力容器法兰法兰分为哪几类? 10.接管的公称尺寸、外径、内径如何定义的。举例说明。 11.球形、椭圆、碟形、锥形、平板封头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12.补强圈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13.鞍式支座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14.耳式支座(悬挂式支座)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15.支承式支座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16.裙座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17.各种支座的使用场合、分类。 18.反应罐中的常用零部件有哪些? 19.换热器中的常用零部件有哪些? 20.塔设备中的常用零部件有哪些? 21.写出常用接管的公称直径、外径。 22.化工设备图中常用比例有哪些? 23.化工设备图中常用的图幅尺寸是如何规定的? 24.化工设备图中局部放大图的比例的标注方法。 25.化工设备图、化工工艺流程图、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的标题栏有什么区别。 26.化工设备装配图中图纸的图号的写法。 27.化工设备装配图中图纸的名称的写法。 28.化工设备部件图中图纸的名称的写法。 29.化工设备零件图中图纸的名称的写法。 30.化工设备图中什么情况下用断开画法? 31.化工设备图中如何使用多次旋转画法? 32.化工设备图明细表中的内容的填写方法。 33.在明细表中管法兰的名称如何写? 34.在明细表中压力容器法兰的名称如何写? 35.在明细表中填料的名称、数量、重量如何写? 36.在明细表中筒体的名称如何写? 37.在明细表中椭圆封头的名称如何写? 38.在明细表中接管的名称如何写?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之一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唯一的答案填进括号内) 1. 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1. B A. ΔU=Q V B. W=nRTln(p 2/p 1)(用到了pv=nRT) C. ΔU=dT C m ,V T T 2 1? D. ΔH=ΔU+p ΔV 2. ΔH 是体系的什么 2. C A. 反应热 B. 吸收的热量 C. 焓的变化 D. 生成热 3. 2000K 时反应CO(g)+1/2O 2(g)=CO 2(g)的K p 为 6.443,则在同温度下反应为2CO 2(g)=2CO(g)+O 2(g)的K p 应为3. C A. 1/6.443 B. (6.443)1/2 C. (1/6.443)2 D. 1/(6.443)1/2 4. 固态的NH 4HS 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5. 下列各量称做化学势的是 A. i j n ,V ,S i )n ( ≠?μ? B. i j n ,V ,T i )n p (≠?? C. i j n ,p ,T i )n (≠?μ? D. i j n ,V ,S i )n U (≠?? 6. 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已知在10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汽压为133.3kPa, 纯液体B 的饱和蒸汽压为66.7 kPa, 当A 和B 的二元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A. 1 B. 0.75 C. 0.667 D. 0.5 7. 理想气体的真空自由膨胀,哪个函数不变? A. ΔS=0 B. V=0 C. ΔG=0 D. ΔH=0 7. D ( ) 8. A 、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一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0.7。现有一组成为x A =0.5的AB 液体混合物,将其精馏可得到 A. 纯A 和恒沸混合物 B. 纯B 和恒沸混合物 C. 只得恒沸混合物 D. 得纯A 和纯B 8. B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部分思考题答案

部分思考题答案: 1、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实验该如何操作才能减少产物的损失? 索氏提取器萃取充分;升华时水分除干净;样品变茶砂;升华装置不漏气;严格控制升华温度。 2、乙酸正丁酯制备实验有哪些方式可提高乙酸正丁酯的收率?对乙酸正丁酯的粗产品进行水洗和碱洗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最后蒸馏后收集得到的乙酸正丁酯混浊是何原因? 增加某一种反应物浓度,减少(某一种)生成物浓度(去除反应中形成的水,使用分水器)等方式。 (1)水洗目的是除去水溶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醇,过量碱及副产物少量的醛等。 (2)碱洗目的是除去酸性杂质,如未反应的醋酸,硫酸,亚硫酸甚至副产物丁酸。蒸馏时仪器没有完全干燥,产物中含有水分,造成乙酸正丁酯混浊。 3、为什么蒸馏时最好控制馏出液的速度为1-2D/S为宜? 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所以要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1-2D/S 为宜,否则气液达不到平衡。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数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的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为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而使温度计上读数偏低或不规则。 4、重结晶时理想溶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1)溶剂不与被提纯物发生化学反应;(2) 被提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温时溶解度小;(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大,或者很小;(4) 被提纯物在溶剂中能形成很好的结晶,并且容易分离;(5)溶剂应无毒,沸点较低,操作安全,价格合适并有利于回收利用。 5、重结晶的主要操作过程及各步骤的目的 (1)热饱和溶液的制备。溶剂充分分散产物和杂质,以利于分离提纯。 (2)脱色。吸附色素和树脂状杂质。 (3)热过滤。除去不溶物质。 (4)冷却结晶。进一步与可溶性杂质分离。 (5)过滤。晶体从留在母液中的杂质彻底分离。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 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 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 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因而可用“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即ΔS =Q R /T (或ΔS =∫δQ R /T )。不可逆过程热温 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 Q R 大于 Q Ir ,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 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逆 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 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答:(2-11)式为:ΔS A →B -∑A δQ /T ≥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 际过程只能沿 ΔS A →B -∑A δQ /T 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 ΔS A →B -∑A B δQ /T 小于零 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但不是自发过程方 向的判据.(ΔS-∑δQ /T )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 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 (1)因为ΔS =| δQ R /T ,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 >∑δQ Ir /T ,所以不可 A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 >∑δQ Ir /T ,所以体系由初态 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 B ,其熵 的变值各不相同。 B (3) 因为ΔS =|δQ R /T ,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A 因而 ΔS 是一定的。 答:(1) 熵是状态函数,ΔS =S B -S A 即体系由 A 态到 B 态其变化值 ΔS 是一定的,与 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而热温商是过程量,由A 态到B 态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则 其热温商值也不相同。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熵的状态函数性质不理解,把熵变与 B 热温商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ΔS =| δQ R /T ,只说明两个物理量值上相 A 等,并不是概念上等同。 (2) 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不论过程可逆与否,其ΔS =S B -S A ,只要始终态一定,其值一定, 其改变值与过程无关。错误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状态函数的概念。 (3) 错误在于将过程量热温商与状态函数改变量混为一谈,始终态一定,热温商可以是 许多数值。正确的说法是:只要始、终态一定,其ΔS 改变值就一定,热温商的却随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而不同,而其中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数量等于熵变ΔS 。 6.“对于绝热过程有ΔS ≥0,那末由A 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 态,这样同 一状态B 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答:绝热可逆过程中ΔS值一定等于零,因此该过程中Q R =0,体系与环境无热交换; 而绝热不可逆过程中,Q Ir =0,而ΔS一定大于零.另外,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 可逆过程与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终态是不同。现以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 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相同的压力,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向外做的功 的绝对值比绝热不可逆过程膨胀向外做的功的绝对值要大些,内能降低得也多些,故 绝热可逆过程终态温度低于绝热不可逆过程终态温度,相同的终态压力时,终态体积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乙酰苯胺的制备(苯胺5ml、冰醋酸,生成苯-NHCOCH3+、水,韦氏分馏柱、温度计蒸馏头尾接管等、布氏漏斗抽滤) 1.制备乙酰苯胺为什么选用乙酸做酰基化试剂?(乙酰氯、乙酸酐反应过于激烈。) 答:冰醋酸与苯胺反应最慢,但反应平稳、易于控制,且醋酸价格较便宜。 2.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温度在100到110之间,若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 答:主要由原料CH3COOH和生成物水的沸点所决定。控制在100到110度之间,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料CH3COOH 充分反应而不被蒸出,又可以使生成的水立即移走,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有于提高产率。 3.本实验中采用了那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 答:加入过量冰醋酸,分馏时加入少量锌粉,控制分馏时温度,不断除去生成的水。 4.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哪些?哪一种较经济?哪一种反应最好? 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酸、乙酸酐和乙酰氯。乙酸较经济。乙酰氯反应速度最快,但易吸潮水解。因此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 实验二重结晶(乙酰苯胺,加热溶解、稍冷却、加活性炭、继续加热、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 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操作步骤?各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答:重结晶一般包括:溶解、脱色、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干燥等操作步骤。各步操作的目的如下: 熔解:配制接近饱和的热溶液; 脱色:使样品中的有色杂质吸附于活炭上,便于在热过滤时将其分离;热过滤:除去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 冷却结晶:使样品结晶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中;抽滤:使样品可溶性杂质与样品分离。干燥:使样品结晶表面的溶剂挥发。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活性炭?应当怎样加活性炭? 答:样品颜色较深时,需要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为了防止爆沸,加活性炭时应将热溶液取下稍冷后再加。3.为什么热过滤时要用折叠滤纸? 答:增大过滤面积,加快过滤速度。 4.为什么利用重结晶只能提纯杂质含量低于5%的固体有机物? 答:如果样品中杂质含量大于5%,则可能在样品结晶析出时,杂质亦析出,经抽滤后仍有少量杂质混入样品,使重结晶后的样品纯度仍达不到要求。 5、某一有机化合物进行重结晶,最适合的溶剂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答:(1)与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不起化学反应。(2)因对被提纯的有机物应具有热溶,冷不溶性质。(3)杂质和被提纯物质,应是一个热溶,一个热不溶。(4)对要提纯的有机物能在其中形成较整齐的晶体。(5)溶剂的

有机课后习题答案

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含氮%、含氧%,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① 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 1:2:133.3:7.6:34.316 2 .53:17.6:121.40== 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 2O ② 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216 121260 =+?+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 2H 4O 2 2. 在C —H 、C —O 、O —H 、C —Br 、C —N 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 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 —H 键。 3. 将共价键⑴ C —H ⑵ N —H ⑶ F —H ⑷ O —H 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 ,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 F —H > O —H > N —H > C —H 4. 化合物CH 3Cl 、CH 4、CHBr 3、HCl 、CH 3OCH 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解:CH 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 —H 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 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 CH 3 OH (2) 碳碳三键,炔烃 羟基 ,酚 (1) CH 3CH 2C CH

(4) COOH 酮基 ,酮 羧基 ,羧酸 (6) CH 3CH 2CHCH 3 OH 醛基 ,醛 羟基 ,醇 (7) CH 3CH 2NH 2 氨基 ,胺 6. 甲醚(CH 3OCH 3)分子中,两个O —C 键的夹角为°。甲醚是否为极性分 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解: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因此O —C 键的偶极矩的方向是由碳原子指向氧原子。甲醚分子的偶极矩是其分子中各个共价键偶极矩的向量之和,甲醚分子中的两个O —C 键的夹角为°,显然分子是具有极性的,其偶极矩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3 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内容) 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 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而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是指反应物结构中的共价键在反应过程中发生异裂,反应物本身并非一定是离子。 (3) CH 3COCH 3(5) CH 3CH 2CHO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实验一燃烧热得测定 1、在本实验中,哪些就是系统?哪些就是环境?系统与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提示:(氧弹中得样品、燃烧丝、棉线与蒸馏水为体系,其它为环境.)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得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内桶水温与环境温差过大,内桶盖有缝隙会散热,搅拌时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使热容易向外辐射。)系统与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得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得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或(降低热损耗得方法:调节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0、5—1℃,内桶盖盖严,避免搅拌器摩擦内筒内壁,实验完毕,将内筒洗净擦干,这样保证内筒表面光亮,从而降低热损耗.)。 2、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就是如何确定得?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与苯甲酸得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得体积与内部氧得压力确定来样品得最大用量。3、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得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有哪些?本实验成功得关键因素就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与环境间得热交换就是影响本实验结果得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得关键:药品得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使用氧气钢瓶与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1、在氧弹里加10mL蒸馏水起什么作用?答:在燃烧过程中,当氧弹内存在微量空气时,N2得氧化会产生热效应。在一般得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在精确得实验中,这部分热效应应予校正,方法如下:用0、1mol·dm—3 NaOH 溶液滴定洗涤氧弹内壁得蒸馏水,每毫升0、1 mol·dm—3 NaOH溶液相当于5、983J(放热).2、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为什么内筒水温要比外筒得低?低多少合适?在环境恒温式量热计中,点火后,系统燃烧放热,内筒水温度升高1、5-2℃,如果点火前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低1℃,样品燃烧放热最终内筒水温比外筒水温高1℃,整个燃烧过程得平均温度与外筒温度基本相同,所以内筒水温要比外筒水温低0、5—1℃较合适. 实验二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就是偏高?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就是偏高?说明原因.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与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Tf偏大,由此所得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得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得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得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得相对分子质量得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加入溶剂中得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答:溶质得加入量应该根据它在溶剂中得溶解度来确定,因为凝固点降低就是稀溶液得依数性,所以应当保证溶质得量既能使溶液得凝固点降低值不就是太小,容易测定,又要保证就是稀溶液这个前提。如果加入量过多,一方面会导致凝固点下降过多,不利于溶液凝固点得测定,另一方面有可能超出了稀溶液得范围而不具有依数性。过少则会使凝固点下降不明显,也不易测定并且实验误差增大. 4、估算实验测定结果得误差,说明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答:影响测定结果得主要因素有控制过冷得程度与搅拌速度、寒剂得温度等。本实验测定凝固点需要过冷出现,过冷太甚会造成凝固点测定结果偏低,因此需要控制过冷程度,只有固液两相得接触面相当大时,固液才能达到平衡。实验过程中就就是采取突然搅拌得方式与改变搅拌速度

物理化学习题与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当系统的状态一定时,所有的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数值。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状态函数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4.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热力学能与温度确定之后,则所有的状态函数也完全确定。5.系统温度升高则一定从环境吸热,系统温度不变就不与环境换热。7.因Q P= ΔH,Q V= ΔU,所以Q P与Q V都是状态函数。8.封闭系统在压力恒定的过程中吸收的热等于该系统的焓。10.在101.325kPa下,1mol l00℃的水恒温蒸发为100℃的水蒸气。若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由于过程等温,所以该过程ΔU = 0。12.1mol水在l01.325kPa下由25℃升温至120℃,其ΔH= ∑C P,m d T。13.因焓是温度、压力的函数,即H= f(T,p),所以在恒温、恒压下发生相变时,由于d T = 0,d p = 0,故可得ΔH = 0。16.一个系统经历了一个无限小的过程,则此过程是可逆过程。18.若一个过程是可逆过程,则该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20.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因Q = 0,W = 0,所以ΔU = 0,气体温度不变。28.对于同一始态出发的理想气体的绝热变化过程,W R= ΔU= n C V,mΔT,W Ir= ΔU= n C V,mΔT,所以W R= W Ir。 1.第一句话对,第二句话错,如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ΔU = 0,ΔH= 0。4.错,理想气体的U = f(T),U与T不是独立变量。5.错,绝热压缩温度升高;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膨胀,吸热。7.错,Q V、Q p是状态变化的量、不是由状态决定的量。8.错,(1)未说明该过程的W'是否为零;(2)若W' = 0,该过程的热也只等于系统的焓变。10.错,这不是理想气体的单纯pVT 变化。12.错,在升温过程中有相变化。13.错,H = f(T,p)只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成立。16.错,无限小过程不是可逆过程的充分条件。18.对。 20.错,一般的非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不仅只是温度的函数。28.错,两个过程的ΔT不同。 二、单选题:2.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A) T,p,V,Q ; (B) m,V m,C p,?V;(C) T,p,V,n; (D) T,p,U,W。 8.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 12.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A)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 (B)热容C与途径无关; (C)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 (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 18.1 mol H2(为理气)由始态298K、p被绝热可逆地压缩5dm3,那么终态温度T2 与内能变化?U分别是:(A)562K,0 kJ ; (B)275K,-5.49 kJ ;(C)275K,5.49kJ ;(D) 562K,5.49 kJ 。 21.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1,V1,T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T)、绝热可逆压缩(i)到终态体积为V2时,环境对体系所做功的绝对值比较:(A) W T > W i;(B)W T < W i;(C) W T = W i; (D) 无确定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判断题:1.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4.绝热可逆过程的?S =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S > 0。5.为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6.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8.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15.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16.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24.指出下列各过程中,物系的?U、?H、?S、?A、?G中何者为零?⑴理想气体自由膨胀过程;⑵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⑶理想气体由(p1,T1)状态绝热可逆变化到(p2,T2)状态;⑷ H2和Cl2在刚性绝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HCl;⑸ 0℃、p 时,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⑹理想气体卡诺循环。1.对。 4 正确。5.错,系统由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过程不可能到达相同的终态。6 错,环境的熵变应加在一起考虑。 8.错。14.错。未计算环境的熵变;15.错,条件 16.错,必须在等温等压,W’= 0的条件下才有此结论。24.(1) ΔU = ΔH = 0;(2) ΔH = 0; (3) ΔS = 0; (4) ΔU = 0;(5) ΔG = 0;6) ΔU、ΔH、ΔS、ΔA、ΔG都为 0。 二、单选题: 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B)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12.2mol理想气体B,在300K时等温膨胀,W = 0时体积增加一倍,则其?S(J·K-1)为: (A) -5.76 ; (B) 331 ; (C) 5.76 ; (D) 11.52 。 13.如图,可表示理想气体卡诺循环的示意图是: (A) 图⑴; (B) 图⑵;(C)图⑶; (D) 图⑷。

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知识讲解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1、提取咖啡因时用到生石灰,它起什么作用? 答:放置生石灰可以中和茶叶中的单宁酸,此外还可以吸收水分。 2、从茶叶中提取出的粗咖啡因有绿色光泽,为什么? 答:茶叶中除了含有咖啡因,还含有棕色的黄酮类色素、叶绿素和丹宁等。带有绿色光泽是因为产品不纯,含有叶绿素。 萘的重结晶 1、重结晶的主要操作过程及各步骤的目的 (1)热饱和溶液的制备。溶剂充分分散产物和杂质,以利于分离提纯。 (2)脱色。吸附色素和树脂状杂质。 (3)热过滤。除去不溶物质。 (4)冷却结晶。进一步与可溶性杂质分离。 (5)过滤。晶体从留在母液中的杂质彻底分离。 2、加活性炭脱色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活性炭的加入量为粗产品的1—5%,活性碳要在固体物质全部溶解后加入。先加少量,视脱色情况再考虑是否增加加入量;活性炭需在热饱和溶液的制备好后稍冷时加入,防止暴沸;加入后继续加热搅拌使溶液沸腾至完全脱色。 3、如何选择重结晶溶剂? 答:溶剂的筛选: 1. 与被提纯的有机物不起化学反应。 2. 对被提纯的有机物应易溶于热溶剂中,而在冷溶剂中几乎不溶。 3. 对杂质的溶解度应很大(杂质留在母液中不随被提纯物的晶体析出,以便分离)或很小(趁热过滤除去杂质)。 4. 能得到较好的结晶。 5. 溶剂的沸点适中。 6. 价廉易得,毒性低,回收率高,操作安全。 4、如何鉴定重结晶纯化后产物的纯度? 答:测定重结晶物质的熔点,接近或相等于纯净物质的熔点,这可认为重结晶物质纯度高。 乙酸乙酯的合成 1、酯化反应有什么特点?本实验如何创造条件促使酯化反应尽量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答:酯化反应特点:属于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进行不彻底,依照反应平衡原理,要提高酯的产量,需要用从产物分离出一种成分或使反应物其中一种成分过量的方法使反应正方向进行。 2、本实验可能有哪些副反应? 答:浓H?SO? CH?CH?OH ------→CH?=CH?↑+ H?O 170℃ 浓H?SO? 2CH?CH?OH ------→CH?CH?OCH?CH?+ H?O 140℃

化工制图试题库共11页.doc

《化工制图》本科试题库试题 191. A03,B03,设备的表示方法,化工工艺流程图,2分 化工工艺流程图中的设备用画出,主要物料流程线用画出。 192.A03,B03,工艺流程图概述,化工工艺流程图,3分 管路布置图是在设备布置图基础上画出、及,用于指导管路的安装施工。 193. A02,B01,螺纹的标记,螺纹的画法及标注,2分 有一普通螺纹标记为M18,则该螺纹是指( )。 A.左旋粗牙螺纹 B.左旋细牙螺纹 C.右旋粗牙螺纹 D.右旋细牙螺纹194.A03,B01,工艺流程图概述,化工工艺流程图,2分 化工工艺流程图是一种表示( )的示意性图样,根据表达内容的详略,分为方案流程图和施工流程图。 A.化工设备 B.化工过程 C.化工工艺 D.化工生产过程 195.A02,B01,工艺流程图图例,化工工艺流程图,2分 在化工工艺流程图中,该符号代表的是( )。 A.截止阀 B.节流阀 C.闸阀 D.止回阀 196.A03,B01,工艺流程图图例,化工工艺流程图,2分 下图例中表示截止阀的是( )。 197.A02,B01,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尺寸关系,齿轮,2分 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它们的( )必须相同。 A.分度圆直径 B.齿数 C.模数和齿数 D.模数和齿形角198.A03,B01,管路连接,管路布置图,2分 关于管道连接,图例表示的是()。 A.承插连接 B.法兰连接 C.螺纹连接 D.焊接连接 199.A03,B01,管路连接,管路布置图,2分 关于管道连接,图例表示的是()。 A.承插连接 B.法兰连接 C.螺纹连接 D.焊接连接 200.A03,B03,工艺流程图概述,化工工艺流程图,3分 表达化工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图,一般包括、和三种类型。 201.A02,B03,工艺流程图表达方法,化工工艺流程图,3分 工艺流程图中,绘制工艺物料管道采用的线型为,辅助管道采用的线型为,阀门采用的线型为。

有机实验思考题

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1.从茶叶中提取出的粗咖啡因呈绿色,为什么? 答:因为茶叶中含有叶绿素而呈绿色。 2.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提取咖啡因的效率? 答:○1改变溶剂,比如氯仿和水; ○2延长实验时间,使得提取更充分; ○3增加溶剂的量,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增加乙醇的量来提高提取咖啡因的效率。 实验乙醇的分馏和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1.在分馏装置中分馏柱为什么要尽可能垂直? 答:分馏柱尽可能垂直是因为要保证气液接触面面积到达最大。 2.在分离两种沸点相近的液体时,为什么装有填料的分馏柱比 不装填料的效率高? 答:在分离两种沸点相近的液体时,装有填料的分馏柱柱在柱内填上各种惰性气体,有利于气液接触面的增大,可以提高分离的效率。 3.什么是共沸化合物?为什么不能用分馏法分馏共沸化合物?答:共沸化合物:是一种至少含有两种溶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成具有相同沸点的恒沸物。分馏法分离混合溶液利用的是溶液间的沸点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因为共沸化合物具有恒定的沸点,所以不能用分馏法分馏共沸化合物。 4.在分馏时,通常用水浴或油浴加热,它比直接用煤气灯或酒

精灯加热有什么优点? 答:水浴和油浴可以使烧杯均匀加热,可以使分馏柱有一个均匀的温度梯度;并且温度好控制,安全。 5.分馏操作时,若加热太快,分离两种液体的能力显著下降, 为什么? 答:在进行分馏操作时,若加热太快,冷凝下来的液体会受到上升气流的冲击,使其在柱内凝集,破坏平衡。 6.简述有机化合物重结晶的步骤和各步的目的。 答:○1选择合适的溶剂;○2将待纯化的固体溶解在溶剂中制成饱和溶液;○3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4冷却滤液使结晶析出;○5减压过滤分出结晶并洗涤,以除去吸附的母液;○6干燥结晶。 7.重结晶时,理想溶剂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答:○1与被提纯化合物不反应;○2被提纯化合物在冷与热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应具有显著的差别,一般在高温时溶解度高而低温时溶解度低;○3杂质的溶解度非常大或者非常小;○4溶剂的沸点不宜太高,以便容易从结晶中除去;○5待提纯物在溶剂中形成较好的结晶。 8.加热溶解重结晶粗产物时,为何先加入比计算量略少的溶剂, 然后加到恰好溶解,最后再加多少的溶剂? 答:先加入略少的的溶剂是使得溶液可以先达到饱和,最后再多加少量的溶剂是使溶液达到不饱和。 9.将溶液进行热过滤时,为什么要尽可能减少溶剂的挥发?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