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舆论的新特征及相应的引导方式

网络舆论的新特征及相应的引导方式

网络舆论的新特征及相应的引导方式
网络舆论的新特征及相应的引导方式

网络舆论的新特征及相应的引导方式(1500——2000字)

网络舆论的特点和新闻舆论引导方法探析

新闻专业罗月涓指导老师:潘年英

前言:在当今新时代环境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了民众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有效传播的必不可少的载体,网络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连。同时,活跃在网络中的舆论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也越发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当前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下,网络舆论的规范和适当引导是理论界进行网络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此作为探讨的动机和出发点,也是研究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本文从研究网络舆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鲜明特点入手,挖掘出影响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深层因素,由此探讨出媒体如何趋利避害地进行舆论引导的办法,从而实现网络健康、良性的发展,也为我国和谐社会进程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网络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精神活动场所,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今天,网络信息传播内容尤其多元化,多种文化思想齐头并进,相互摩擦,又由于人们热衷于自由地表达民意,促成了网络媒体上对公共事物的积极反响,引发了网络空前盛大复杂的舆论场,此时,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稳压器”著称的网络便受会到舆论场不可低估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维护网络规范有序的环境和健康发展,我们不禁会问,网络舆论有一些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地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的特点,并进一步详细探讨了网络媒体应如何进行舆论引导,用以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并使之朝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

从定义上看,网络舆论,“简单地说,就是网络民众的议论,这些议论可以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一定影响①[1] ”。严格地说,网络舆论,是地位平等的受众,所表达的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网络环境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对的群体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1]。网络舆论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意见,在遍及全球的意见的交互过程中,不断掺杂有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了四大特点:平等、感性、情绪化、强势。

1 网络舆论的特点

1.1 平等

在网络状态下,不同层次的舆论表达主体具备平等的话语权。无论是社会精英、言论领袖,还是一般网民、平民百姓,都可以针对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自由撰写网络日志,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意见;相互之间也可以自由地展开讨论,赞同与自己相同的看法,反驳与自己相对的观点,是一种双方处于平等地位下的意见交流活动。布鲁默认为,虚拟状态下的民众,因不附带现实世界对个人的价值评定和资格审定而产生差别,这种舆论表达主体的平等性,决定了网络舆论的平等性 [2] ,即,网络个体都拥有表达自己意见看法的权利,使现实社会舆论传播中精英人士、领袖人物、权威媒体长期以来所具有的话语霸权被消解,换句话说,传者本位已让位给受者本位,真正实现了“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舆论表达的主体资格实现了下移,官本位的思想开始被颠覆。

另一方面,我们也认识到,正是由于主体资格、话语资格平等的存在,才促成了舆论准入制度的突破——泛入,各种各样的舆论得以涌现在舆论场中。这相比传统媒体是显然不同的,传统媒体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是受政府新闻检查制度制约的,政府会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新媒体审核登记,以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来规范、引导媒体舆论,而依托互联网技术平台的网络,则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大众空间,大大降低了信息准入的门槛。网友在每个空间上都可以进行自由讨论,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一对多”和“多对多”的链接,信息资源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网民匿名发表日志和评论时,传播的多个信息出口也都不受新闻出版部门的审批,没有相应的登记许可制度。由于这种网络舆论的泛入性,理论上每一个网络使用者都能够成为“新闻发布者”和“舆论传播者”,因此,对于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媒体对舆论生成阶段以及传播的控制是很难把握的,媒体不可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检查每一言论,更不可能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价,也正如此,使得网络舆论控制变得复杂和难以操作。

1.2 感性

网络舆论的感性特征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受民众的感性思维驱使,“市井舆论”比“政事舆论”更易盛行。受众喜好关注民间、市井传播的有关“软新闻”,而对涉及有关国家大事的严肃的“硬新闻”的关注则相对要弱。这是因为“硬新闻”题材严肃、通常缺乏“悦”读性,而软新闻情感味浓、写作方法诙谐、轻松幽默,一般为受众喜闻乐见,迎合了网民“感性”题材取舍的特点。[3] 其次,由于网络下理性思维的松弛,网络舆论易受暗示性信息的影响。在群体暗示和相互偏激传染的心理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就有可能立刻通过“心理传染”在具备相同心理人群中迅速蔓延开来,这也是为什么个人在群体中的智力表现常低于孤立的个人的原因。网络中,受众常将暗示性信息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因为被暗示的幻觉是被成千上万人观察到的似是而非的现象,所以似乎具备公认的特点。心理学发现“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有着同样的作用,相互影响使其力量大增。”②[2] 。再次,作为网络舆论中的个人,本能意识和期望显著增强。网络虚拟环境下相对现实生活而言,约束个人的责任感、道德感明显受到削弱,个人便敢于发泄本能的意识和期望,伴随伦理、逻辑能力明显下降,极易产生“集体无意识”现象,藉此便有媒体利用这一感性心理缺陷,事先把握住受众兴奋或恐惧的感情冲击点,用暗示性措辞灌输而使其轻易改变原有观念,为己所用。

1.3 情绪化

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到处可见各种煽情、激烈的情绪型言论,这种情绪性舆论,是由网民自身利益受到影响或受外界不良信息刺激而产生,网民轻易在网络上发表片面的、偏激的、尖锐犀利的言论,个人主义色彩浓厚,在舆论场中越传越偏离事实真相。在网络中,处处可见网民争相发言、针锋相对、激烈争论的情况,话语权的争夺在一定程度上走向“语不惊人不罢休”的极端。凯斯.桑斯坦认为:“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他进一步认为,“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③ [3] 网络群体中的个人容易情绪化,丧失个体独特性和责任感,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出的事情,如个体违规行为增加,个体羞辱感淡化,个体自控能力降低,这些都是迥异于现实生活中能适应社会生活规则的表现。

1.4 强势

在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持下,信息链接便捷迅速,网络容易短时间内形成空前迅速、强势的舆论。网络舆论依托于网络技术平台,可以进行超文本链接,从而保证了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和传播,个体在个人空间里,可以发表日志、文本、音频和视频,网友则在留言板上发表评论并自发转帖,热烈讨论对有关问题和公共事务的看法,当一定空间内的舆论发展到一定态势,自由讨论也达到一定热度,从而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力时,代表个人意见的观念流和评论,往往被转贴、流传到BBS网络论坛中去,如在网友的大力顶帖下,许多帖子被顶到了新浪首页,此时,各大门户网站一般也乐于加以转载这些头条,至此,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会相继介入,形成了“媒介组合”、“报网互动”的强势格局,极大地扩大了网络舆论影响力。这些强势的传播平台,宽敞的舆论出口,常态的互动模式,对唱响社会主旋律、关注社会焦点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2004年6月10日,中国舆论监督网主页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的文章,将山东济宁“下跪副市长”李信和举报人之间的恩怨纠葛,李信涉嫌贪污、受贿、绑架、故意伤害等多种违法违纪事实公诸于世,其满脸忏悔、神情沮丧、涕泪横流下跪的照片等一同被发布。一时间,各大网站纷纷转帖,“下跪市长”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点,李信在新闻发布46天后被查处。一位堂堂的地级市的副市长,被一个普通公民创办的网站公开违法犯罪的事实,短短46天后被扳倒。[3] 这一案例无论是在新闻界,还是在中国的反腐败历史上,都创下了记录,也因此成为当年年度十大新闻之一,这正是借助网络舆论的快速强势达到的不可低估的效果。

综上所述,可知网络舆论具备的平等、感性、情绪化、强势的鲜明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网络,应当如何进行舆论引导。以下从舆论引导对象的可预见性与非可预见性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探讨网络的舆论引导方法。

【】【】【】【】【】【】

【】【】【】【】【】【】

2 网络的舆论引导方法

2.1 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

可预见性的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一般是主流媒体组织策划的重大新闻活动,应旨在弘扬时代主旋律,打造品牌优势,起到凝聚人心的舆论“中心化”作用。

2.1.1 坚持正确导向:向前、向上、向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新闻宣传的第一要务。向前,即推动现代化进程和各项事业向前发展;向上,即舆论内容积极健康,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向心,即有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和谐统一。时政类报道的这些导向意识是比较明确的,经济类报道,偏离了正确导向同样会出现偏差,而行业类新闻往往涉及行业政策解读、行业问题分析,如果缺乏对国家宏观政治、经济政策的把握,同样也会出现偏差。当然,导向不仅体现在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是非判断等主观世界中,也体现于报道的选题、选材、标题、版面等具体采编工作中。

2.1.2 分出层次:突出重点,把好热点,抓好亮点。首先,要突出重点。按照舆论学的一般规律,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有阶段性、区域性和重复性的,在一定阶段、一定区域内,社会舆论的重点有特定的范围和主题。[4] 舆论引导务必要突出这些特定时期的重点,实践无数次证明了这个规律的威力:重点集中、突出,则新闻传播效果事半功倍;重点分散,则效果事倍功半。其次,要把好热点。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其关系社会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标志着政府引导和社会发展的走向,一直以来是媒体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引导社会舆论,体现媒体舆论引导水平的最好时机,其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再次,抓好亮点。新闻行业的“亮点”,无非是重大的新闻宣传典型、重大的新闻事件。新闻“亮点”的操作水平,实际上标志着一家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竞争力的强弱。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于新闻“亮点”的传播水平,也是所有媒体间相互竞争、比试的舞台。由此,可见把握好报道的重点、热点、亮点,对媒体舆论引导,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缺乏层次管理的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3 品牌打造与媒体舆论引导不可或缺。品牌是时代的标签,也是媒体舆论引导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前提。品牌体现了媒体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是媒体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化力量。媒体品牌与舆论引导影响力紧密联系,一方面,品牌决定了媒体舆论引导影响力。品牌决定了媒体引导能力能否发挥及发挥程度,即,媒体只有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提高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另一方面,媒体的舆论引导影响力反作用于品牌,媒体对于舆论的引导能力的不断提升促成了品牌的形成。可见,品牌打造与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相辅相成。比如,一些网站推行“绿色点击率”,杜绝媚俗和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 坚守品位,抵制低俗,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观众提供“绿色”文化空间,增强了舆论引导影响力,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打造了精品媒介、名牌栏目和频道品牌,权威性和公信力不断提高。

在媒体舆论引导的品牌打造过程中,前景性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开发是关键。

[5] 前景性信息是根据报道客体目前的存在状态及其条件,对其未来发展变化加以预测的信息。前景性信息在引导受众把握新闻事实的本质意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其它相关性信息是与报道客体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其他客体的信息,这些客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联系往往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多有互为因果的联系,有属同一类型、本质一致的联系,有相互矛盾、本质对立的联系等等,媒体充分挖掘这些信息,有利于全方位进行舆论引导,从而形成品牌优势。

2.2 非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

在非可预见性事件,即突发事件报道中,要着眼大局、讲究策略,及时有效地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

非可预见的事件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处置不当往往会成为媒体炒作的焦点。突发事件中心理群体的非理性,驱使他们急于寻找驱逐慌恐的观点,找寻依靠。在媒体看来,突发事件下受众的舆论选择具有非常态的特殊性,突发事件实质是一场涉及民间、各类媒体的舆论争夺战。在突发事件中,媒体面对的不再是单个受众,而是一个心理上极易被误导的群体,对这一共同心理群体的有效把握,是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引导舆论的关键,因为公众对舆论的选择是舆论形成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媒体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有技巧地生产出合适的意见,赢得公众的选择,占据舆论市场,从而实现引导舆论的目标。

2.2.1 媒体要实现由信息流通的“堵”到“导”的理念转换。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惯于采取“赌”的方法堵塞和封杀情况,而网络环境下难以控制的舆论泛入性,决定了不一样的引导观念——实现由“堵”到“导”的引导方式,即在充分尊重人们言论自由、允许各种不同观点和意见发表的同时进行积极的疏导。如2008.5.12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包括网络媒体在内的主流媒体,进行实时更新,与抗震一线一道进行同步报道,数据真实可靠,及时公诸于世,让社会各方面解地震的全面信息,才得以迅速有效地集结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支援力量前往赈灾,也得以形成中华民族空前凝聚、团结的舆论场。信息的及时、全面、实时公开,促成迅速、全方位的救援力量,这在全世界都受到了一致好评。

从理论上讲,对于大多数受众而言,他们不具备生产“意见与观点”的能力,他们有的只是对“意见与观点”的选择,而正是这种选择最终决定了哪种意见能成为舆论,公众对给定意见的选择过程也就是舆论的扩散过程,参与意见选择人数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舆论的强弱。[6] 因此,为实现舆论的正确引导,媒体把关人应当把疏导和引导摆在首要日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疏导信息,才能引导舆论健康发展。

2.2.2 一定要掌握信息报道的主动权。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出现“谣言满天飞”的情况,实质上是一般“社会舆论”——由民间意见扩散而成的舆论,与媒体的“新闻舆论”——由媒体或官方意见扩散而成的舆论,两者之间的一场博弈的过程。在新闻舆论未及时报道的“真空期”或权威信息“匮乏期”,两点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们体现了掌握信息报道主动权的重要性。一是“主导传媒失语”,

次级舆论就轻而易举占领市场;二是面对突发事件,受众“心理群体”形成。“心理群体”对信息极度渴望,需要急切被告知观点,在这种状况下,任何观点一旦迎合了心理群体当时的心理状态,就非常容易被选择、扩散,也非常容易取得主导舆论的地位。[7] 因此,媒体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时,应该第一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内容与频率公布信息引导舆论,安抚恐慌中的人们,同时也要澄清有关失时舆论。

如,SARS疫情出现并传播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作为“社会守望人”的媒体“失语”,未及时进行信息生产和传递,在民间关于疫情的各种传闻已散播开来——“谣言四天传遍布14个省”,“抢购风潮在各地蔓延”,此时,民间舆论明显地占据了舆论的主导位置。在北京各大主要媒体和网站中,只有北京市卫生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两条与“非典”有关的消息,负向舆论轻易占领了舆论市场。在SARS后期,我国主流媒体开始大力报道有关疫情的公报、防范措施的介绍、政府所做的努力等等,之类权威信息的及时公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终主导了舆论的走向,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相比之下,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应对措施和效果则明显不同,中央媒体机构号召把避免谣言盛行作为了工作重点,及时澄清无根无据的有害言论,从根本上杜绝了谣言的发生和传播,维护了危机事件规范的舆论场。总之,在面对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中,媒体不能减弱甚至放弃意见生产,而应掌握舆论控制权,在报道上抢占先机,以自己的可靠信息、品牌地位引导舆论走向,从而起到正面、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2.2.3 从“信息传播”到“信任传播”。在突发事件中,群体易受暗示,情绪容易传染,当信息不断被重复就有可能形成“强势意见”,这些强势观念、意见、情绪在群体中就会进入传染阶段而形成“流行意见”。人们获知了一定信息后,逐渐地就不满足于仅仅知晓的零散的信息,随之产生更高的受传需求,如此不断推动舆论的传播和流行。媒体要形成主导舆论,要做到一:“拨云”,二:“见日”。信息传播就相当于“拨云”——拨开重重迷雾,让公众知晓信息;但仅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还要让公众“见日”,看到阳光,信任传播就充当着“见日”的功能。[8] 这个传播性质的转变过程中,媒体应从公众最深层的需求入手,以个体关怀的角度切入,从人类共有的情感出发来构建信任机制。

2.2.4 讲究报道语言。第一,舆论的塑造和引导离不开报道语言的“重复”与“递进”。拿破仑说,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心理学研究显示,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人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人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时候,人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主张的作者,从而最终对它深信不移④。因此,媒介为了形成主导舆论,报道中的不断重复必不可少,但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一个“发酵”过程,重复的核心如同酵母,在其上不断地延伸、递进出其他报道。在不断的“重复” 与“递进”报道的催生下,群体的心理也逐渐发酵,受众渐渐地信赖给定的意见,这样可以更好地剔除受众心理中的不利因素。

第二,新闻语言要具有“悦”读性。新闻领域,如其它信息领域一样,影响民众想像力的,往往并不是信息所传播的事实本身,而是它们发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陈旧的修辞与表述,有时不但不能唤起关注,还会引起反感。媒体传播的艺术首先是驾驭词语的艺术,要根据传播效果不断地改变“报道措辞”,既要用词准确到位,又要尝试着用让人“悦”读的语言展开报道,让人喜闻乐见的新闻语言才是好的语言。我们要以语言去感染、影响群体,力求让经济、社会、国际、国内、文化、娱乐、体育新闻和各类生活资讯更广、更活、更贴近生活。报纸好看了才能走入大众中去,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朋友,从而具备更强的舆论引导能力。

2.2.5 建立新闻预案制度。对于不可预见的事件应尽量防患于未然,对于突发事件的防治,新闻预案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确保政府出台政策不被曲解和炒作的有效途径。2005年初夏,南京一媒体作了南京市限制瓜车进城的报道,并主观地把这件事与南京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联系起来,引发了一些媒体和网站的炒作,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这是南京市根据新的道路交通法而采取的一项正常措施。由于交管部门事先没有做好新闻预案准备,阻碍了政策的准确传达,一时间媒体的宣传对南京的城市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9] 有鉴于此,媒体应加强新闻预案制,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新政策、新规定以及工作推进中的新举措出台前,预先制定舆论引导的工作方案,以保证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舆论引导,既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又可防止引起媒体的负面炒作。

3 网络舆论引导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无论是可预见事件还是非可预见事件,网络舆论引导都应处理好三种关系:

3.1 多元与主流

网络媒体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多元化的必然反映,也正是网络新闻媒体本身所具备的特征。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在多种文化的取向中必然有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即主流的文化,是它牵引着舆论导向,并从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之加以影响。我们时代的主流文化即主旋律就是坚持正面宣传,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去抵制虚伪丑恶的社会现象。

3.2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网络新闻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离不开商业化的运作,它需要像经营一家企业那样认认真真地考虑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赢利能力和实现资产增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讲究社会效益。网络媒体与所有新闻媒体一样,都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所有文化产品都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都具有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和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双重职能。网络媒体要带头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同唯利是图,为争取网民的“眼球”增加点击率,不惜用不健康的内容去取悦网民的行为做斗争。

3.3 正面宣传与负面宣传

网络媒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在坚持核心价值观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正面典型,弘扬社会正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媒体进行负面宣传时,既要能包容问题的存在,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中谋共识,又要把握好度的原则,对于那些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极少数的杂音和噪音,则应该加以“过滤”和“屏蔽”,压缩和抑制失实、有害和破坏性的舆论,用真实、有益、建设性的舆论主导传播空间,这样才能实现正面宣传与负面宣传的有机统一。

3.4 高度开放与自身融合

互联网络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传播媒体,在开放的条件下如何做到“守土有责”呢?我们既不可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可能把已经打开的门再关上,而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冲击,变被动为主动,变防守为进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中国社会日新月异的面貌和一日千里的成就,宣传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等等,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和利用网络媒体共同建设思想文化阵地。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网络媒体的开放性有利于各种不同的甚至异质的文化互动和交流,各种文化在网上碰撞的同时,交织了文化的交汇、融和,这种文化的自身融合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防止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消极文化同化,以坚守我们的文化阵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借鉴、融合外界优良的文化思想,以此促进社会的多元整合与人类的文明进步,这也正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所要达到的目标。

综上所述可知,网络舆论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彰显了网络媒体舆论形成和发展的进步性,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难度。作为网络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有必要基于网络舆论的特点,对不同的新闻舆论事件客体,即可预见和非可预见事件,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处理好各种利害关系,尽量摒除舆论形成过程中各种弊端,实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是个复杂而难以操作的问题,这也将吸引理论界和业界进行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研究。

结论:本文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在前人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总结了网络舆论四大鲜明特点,即平等、感性、情绪化、强势,这些特点中一方面体现出网络优于传统媒体的长处所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网络问题处理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在分析网络特点的过程中,本文从更深层次上分析了网络主体即网民的心理要素,以及对舆论生成、传播过程的细致阐述,这也为后文网络进行舆论引导做必要的陈述和铺垫。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可预见性与非可预见性事件新闻事件区别对待,并同时充分运用之前分析的有关理论,趋利避害地得出具体的引导办法,最后重点指出了媒体在各种事件舆论引导过程中都应处理好的三种重要关系。本文研究和探讨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将做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建立符合网络舆论特点的引导方式

近年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网络新闻媒体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一个新兴媒体。由于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在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上的不同,两者在舆论导向的特征和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当引导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

网络舆论因网络具有自由、匿名、互动的性质,具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同时也继承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一些模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1、信息的开放性。

网络突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和职业界限,赋予每个人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具有最大的开放性,同时受众在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评论时,也不必担心会因为言论触动相关方的利益而受到威胁。

网络舆论的这一特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这正是网络媒体近年来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当然,这也会带来一些偏激或错误的信息,舆论容易被人操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的真实性。

2、信息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往往具有滞后性,电视广播与受众的互动虽然避免了滞后性,但只能是少数的受众能够参与,有时还要产生一定的费用,因此,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互动因及时、无筛选、无费用的优点,十分受到受众的喜爱。受众在看完帖子后就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任何一个传统媒体都无法比拟的。

3、信息的不稳定性。

传统媒体传递的信息往往要经过审核才能传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的及时传递,但却保证了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而网络传播由于其匿名性和自主性,也降低了自身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网络舆论的引导。

1、设置正确的议题。网络是一个全社会共同拥有的信息平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反映社会舆论的各类热门话题必将在网上交汇。在众多的热门话题中,哪些是网民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网络新闻媒体具有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这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体工作者应在新闻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发布权威报道,抢占先机,掌握信息主动权,占领舆论的主导地位。

2、注重技术手段的运用。网络新闻管理与传统新闻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特别注重技术手段的运用。网络是现代高新技术的结晶,许多管理方面的问题需要依赖技术手段来解决。在有害信息的控制方面,主要是采用过滤的办法。将有害信息源的IP地址及节点列表,编制成黑名单,在网络出口路由器上加上过滤功能,拒绝有害信息源的IP地址。或者采用专门的软件在服务器上形成一个专门的网关,通过一个词库来过滤信息

3、网络传播的法制建设。

自网络成为新一代传播媒体以来,其信息传递的自由性便迅速成为人们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看到这种自由性为信息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自由给网络管理所带来的不便。对网络管理条例与礼仪的自觉遵守,已被越来越多的网络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保证了网络信息传播的正常进行。

4、加强网络新闻伦理规范。

网络新闻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信息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媒体对象等等之间的关系。网络新闻伦理建设,就是要在这些关系中建立一些相应的原则规范,使之成为网络媒体使用者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在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形态中,自觉的道德规范的遵守应该更具普遍性、操作性。它弥补了传统法律只能惩恶,不能劝善,只规定人们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必须禁止,而没有指明什么是应该去做、什么是鼓励去做的诸多缺陷,显示出社会管理体制中的高度自觉性。(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时讯》社)

中国网络舆论引导措施建议

新形势下中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虽然面临更高的要求,但只要掌握网络传播规律,加强网络舆论传播的法律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进行监管和引导,中国网络舆论引导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效。

1.加强常规网络舆论引导

对于日常网络舆论的引导,应当从三个层面加以规范。

首先,从立法层面,应当加强对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使网络管理有法可依。对于网民,网络舆论监管应当具体界定公民的隐私范围、国家利益的范围,对滥用自由表达,随意威胁、中伤、诽谤、侮辱他人的行为及触犯国家利益的行为,应当进行严厉查处;对于网站,应明确网站的监管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督促网站加强对侵权行为、侵犯国家利益行为的治理。

其次,从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方面,应强化行业自律,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德”教育,倡导网民自律。组建政府与群众力量相结合的网络监管队伍,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增强对网络舆论的“把关”。

再次,从技术控制方面,一方面要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提高“议程设置”的作用,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公开,从源头上堵住网络流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另一方面应加快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培养,借助专业网络评论员的力量,帮助网民对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2.提高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面对突发事件,从2003年的SARS、2008年的雨雪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到前不久乌鲁木齐发生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国网络舆论的应对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对于乌鲁木齐“7·5”事件,中国政府对内和对外舆论宣传和管控及时、有力,迅速掌握了话语主导权,

不仅有助于世界了解暴乱分子造成的破坏,而且还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但从新媒体运用角度来看,我国利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西方普遍采用的传播方式的力度亟待加强。

总的来说,面对突发事件,网络引导应采取信息主动披露与通讯监管相结合的方式,掌握舆论话语主导权;可以适当考虑介入Twitter等新型社交网络,主动发布消息,积极主动贡献引导性言论,培养代表政府声音的“舆论领袖”,占领网络舆论高地。除了加强常规网络舆论引导和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中国网络舆论控制的根本在于增强政府公信力,逐步解决民众关注的贪腐、民生、贫富差距等一系列敏感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经验分享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经验分享 加大对网络民意的重视力度,保护公众参与网络政治的热情。尤其是政府网站,在网络诉求处理的环节中,必须发挥好中枢作用,对网上收集的问题进行正确判断、遴选,并积极做出反应。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经验分享 一、提升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上网氛围。 强化管理,加强沟通。2012年10月初,由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牵头组织红盾信息网、人民政府网等网站、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相关网站负责人做好对涉及较敏感问题的相关言论、帖子,认真审核把关,同时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配合工作。 二、搞好网络舆情信息监控、收集和整理工作。 根据领导的要求,认真做好履行的工作职责,搞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工作。每天安排好值班人员,负责对涉及本局的相关舆情进行监控,并在每天下班前跟分管领导汇报当日舆情信息。在重大会议、重要庆典活动、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安排专职人员做好24小时监控,并落实舆情汇报工作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1.加强网络舆情队伍建设。 我局的网络舆情队伍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着手组建好我局的“网络水军”队伍,使之覆盖到全局各个部门,是当前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侧重点之一。由各部门的网监人员每天负责监控、收集好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网络舆情信息,提高舆情监控的广度和效果。

2.建立健全要求收集、研判、处置制度。 各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档案,做好本单位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研判、上报工作,制定好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在发生网络舆情事件时,积极配合网管办搞好舆情处置工作。 3.多部门协调合作,加强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部门间舆情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有效预知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及可能的走向,提前准备好相关舆情预案,尽量减少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经验分享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应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信息调研在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在开展宣传信息调研工作中,我们深入研究,正确定位,提出了信息调研工作为加强和改善宣传思想工作,为加强党的执政潜质服务的总体思路,按照这个思想,提升了信息调研工作的地位,畅通了信息调研工作的路子,提高了做好信息调研工作的用心性,从而带动了全年的宣传信息调研工作。 二、抓强化,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1、职责分解到人,分解到单位。建立了信息工作职责分 解制度,并对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及宣传文化系统一级机构上报信息的数量、质量及资料做了具体的要求,分解到每个月,落实到每个人,并把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了督查检查。 2、突出重点。围绕重点工作,挖掘重大题材,发挥重要 作用,要求信息员务必深入基层搞调研。凡是上报中宣传部的重要信息,我们要求信息员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材料,透过切身体会,深刻明白相关活动的重大现实好处。 三、抓优化,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舆情监测、报告、 引导及处置工作方案9

舆情应对机制工作方案 为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报告、研判和处置应对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与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舆情,实现舆情分类分级管理,逐步完善声誉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舆情监督的作用,推动开发区初中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快速反应、及时回复、强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规范、有效的舆情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以开放、积极的姿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导向正确的原则做好舆情工作。把舆情工作作为人民群众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改善辖区教育服务,增强学校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主动、有效地防范声誉风险和应对声誉事件,避免负面舆情升级和损害开发区初中声誉。舆情监测要及时准确,要搜集调查传播源头和路径,掌握传播范围,对舆论态度、评论、诉求有全面充分的认识;舆情引导及处置要积极主动,正确有效,要将正面宣传、新闻调控、网评引导相结合,形成引导合力;舆情报告要报告及时、内容完整,将相关应对措施写入报告内容。舆情处置要及时有效,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消除辖内发生的有害、危害类舆情,有效控制影响面。 二、任务及职责 (一)工作任务 1.分级负责。建立开发区初中舆情监测、报告、引导及处置工作(以下简称“舆

情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办公室、网络中心统一指挥并协调指导,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机构分级负责的工作体系。学校办公室授权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行使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舆情工作职责。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主体,在遵照开发区初中相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对其所在工作范围内的学生、家长、社会的舆情工作全面承责,级部负责人为舆情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年级级部、网络中心、各处室为舆情工作的责任部门,要将任务分解落实,指定工作联络员,实行责任追究工作制。 2.合力联动。办公室、网络中心要与级部班级联动,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进行社会舆论监测与引导。负面舆情涉及的相关年级、处室要保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商议,及早对舆情走向、影响范围做出判断,按照舆情分类报告路径及应对措施及时予以处置。积极落实开发区初中新闻宣传协作机制,与监管处室和办公室、网络中心、各级部班级保持联动,及时沟通工作情况,将其制定的阶段性新闻宣传要点和舆情关注要点纳入学校辖内新闻宣传计划和舆情监测内容。建立健全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机制,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争取新闻媒体及公众对开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把握方向。针对监测到的舆情,各级农村信用社机构应有健全的机制、良好的应对能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思路,统一对外口径。 4.处置及时。各年级级部、各班级、网络中心、各处室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重大负面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有效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站、信息简报等平台,正向引导和处置舆情。 (二)工作职责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全时、无界、互动的特点。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结构,信息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民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发表言论,反映利益诉求,网络成为社会舆论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媒体舆论要引导,引导谁?引导什么?媒体舆论要引导的是公众,引导公众的实质是引导和化解公众情绪。许多突发性事件本身不是危机,只有不能及时处理好,及时引导和化解群众的情绪,才会酿成危机。 地方政府要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首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积极作为,及时、适度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综合运用政府行政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和用户自律等多种管理方式。 二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设,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功能,增强政府与群众沟通。 三、创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提高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等。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遵循“双进入”,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对公众的第一期待要亮明态度,第一处置要公正,第一时机不错失,第一情绪要化解。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打击网络犯罪。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与公民沟通互动的平台。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齐镇中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监控,提高其正面宣传功能,及时、准确的发布有关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 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教育形象, 根据眉教体发【】号文件精神,制定我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实施办法。 一、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曹茂君 成员:刘文轩汶磊田坤王震飞王华王哲宏邵军涛张利花,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哲 宏为主任。 职责: 、对学校网络舆情采取有效措施,协调和处理与相关媒体 的事宜。 、根据事情发展,确定学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言人。 、负责审定舆情处置预案,确定对外新闻发布具体事宜。 、收集、跟踪、分析、处理学校舆情并及时向校领导小组 汇报情况,采取措施,以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正面发展。 、学校网络舆情引导与监控管理监督由邵军涛、张利花 担任,主要负责网络信息安全与网络舆情监控工作。 、网络舆情监督员每天分早晨、中午、晚上上网三次收集 相关信息,主要浏览学校网站、眉县吧、校内外论坛、贴

吧、博客、群、虚拟社区等网站。对发现的有关学校的负 面舆情(失实报道、不良言论、错误信息、违法图片等),及时的进行分析、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 报告,然后根据领导小组的处理意见对舆情进行举报或者 删除处理,重大舆情实行上报县局制,坚决防止舆情升级。 、做好有害信息备份,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 供。把有害信息以文本、页面或图片等电子格式保存,并分 类编号存储。 、做好有害信息的记录情况。包括:有害信息的网址、 主题、发布时间、发现时间、上报时间、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与控制 、快速反应明确态度 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对有关本单位的舆情,要及时 关注和重视,重大舆情要迅速上报学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领 导小组,第一时间表明态度,讲清事实,不得回避、敷衍问 题。 、正面回应提高效率 对于负面舆情,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一般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组织安排监督员,及时查清掌握舆情出处,通过跟帖回复、网络投诉、书面回 复等形式,对于舆情的失实之处进行澄清,及时快速的引导 舆情正面发展。 对于重大舆情,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要第一时间报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新闻提供了互动性的传播平台、灵活丰富的传播手段与传播载体,从而对舆论引导发挥了推动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必须直面舆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舆论引导的策略做出探索,这对于提升网络新闻价值、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新媒体传播环境虽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但由于网络新闻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舆论引导方面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网络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对新闻主管部门的控制力产生了削弱作用。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对主流媒体的控制来掌握舆论引导的大方向,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网络用户都能针对网络新闻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这些包含着不同立场、不同利益的观点与看法,都有可能引发舆论风波,这种不确定因素对新闻主管部门的控制力产生了削弱作用。 其次,网络新闻媒体呈现出媚俗化倾向。相对于具有即时性特点的微博、微信而言,网络发布平台在辟谣、舆论引导等方面表现出了滞后性,为了获得更多关注,部分网络媒体出现了媚俗化倾向,难以让正面的舆论引导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新闻质量与品位的降低,甚至会导致网络舆论的大环境走向低俗化。 最后,在新媒体环境下,一些网络媒体仍旧沿用灌输引导的方法,忽略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双向性与互动性特征,这会导致网络媒体公信力与吸引力的降低。因此,选择能够有助于受众接受的舆论引导方式、培养受众的舆论判断力才是新媒体环境下提升舆论引导成效的有效路径。 提升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策略 1. 新闻主管部门引导功能的强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成效的提升,离不开主管部门的督导,更离不开主管部门做出的宏观战略。因此,网络新闻主管部门应当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通过构建民主的利益表达机制来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 首先,网络新闻主管部门应当发挥总揽全局的作用,强化对网络新闻的督导,从宏观层面制定引导战略,如如何让网络新闻在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实现群众心声与政府意识的统一,如何实现在遵循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成效等。 另外,网络新闻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议题设置、借助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提升受众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引导受众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促使网络舆论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网络新闻主管部门应当构建民主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在接受网络新闻内容的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会对新闻内容产生不同的看法,而由看法差异所引发的矛盾若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导致恶性事件的产生。为此,我国网络新闻主管部门应当构建民主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为受众提供更多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从而让受众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缓解社会矛盾。 2. 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功能的强化 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观和舆论引导原则,直接决定着舆论的导向,这决定了网络媒体需要直面自身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端正自身价值观、践行事实引导原则,强化自身的舆论引导功能。 首先,网络媒体需要端正自身的价值观,有必要站在平民视角看待问题,争取在强化新闻内容亲切感的同时被受众认可和接受,这一观点已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共识。平民化视角与舆论引导并不冲突,网络媒体要关注度、要利润,同时也需要品质、要承担自身的舆论引导责任。 平民化视角与媚俗化不能划上等号,网络新闻也绝不能是低俗新闻。因此,网络媒体从业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有理性思维,不能以利益或个人好恶为依据开展新闻报道,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与社会矛盾有关的新闻报道中,应当对不同观点保持警惕和独立判断,避免在报道中产生偏见并对网络舆

网络舆论引导

浅议新兴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媒体,无线通讯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前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也更容易形成,如何在新形势下,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发展到今天,由于它传播的平等开放性,使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今天的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大家的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畅所欲言,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对我们的政府或者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当然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削弱了网上言论发表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许多虚假信息,负面舆论肆意传播,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二、新兴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1、传播主体多元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在传统媒体统领舆论市场的时代,舆论的主体较为单一,普通民众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对此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这样说道:“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伟人的自传。”他认为,少数英雄、权力人士和名人塑造了我们的集体命运。但是这一理论因为网络而得以改变。传统媒体从上到下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今天日益公平的对话格局,取而代之的是双向互动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平等的对话模式才使的普通民众也享有了充分的话语权,今天很多舆论的声音都是自下而上来自于我们的草根网民。从杨达才到雷政富,从杭州飙车案到深圳飙车案,29岁县长到杜泽勇,等等这样的一些网络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5亿多网民每一点唾沫星,都可以是澎湃巨浪;每一声轻轻的叹息,就可以是慷慨悲歌;每一次不经意的鼠标轻击,就可以是一次空前的围观事件。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和通讯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传统媒体不再是新闻发布的唯一渠道,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网络,通过贴文、博客、播客、微博、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信息、形成舆论甚至进行动员组织。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而网络主体的广泛分布也导致了它构成的复杂性,除了普通的网民,还有在其中发挥强势导向作用的网络意见领袖,另外还包括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介组织。这些都是我们说到的网络传播主体。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 新闻学专业 13新闻班徐晓雪指导老师:张博 摘要:在新的媒体格局下,网络民众越来越成为社会主导力量,网络舆论日益丰富,所以,对于舆论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为例,对此事件发生后的网络舆论形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网络舆论的特点和形成规律,阐述舆论引导的原则和方法,希望为加强舆论引导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舆论;引导;意见领袖;东方之星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深层次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社会风险频频出现,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舆论引导工作至关重要。“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作为灾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在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立即成立救援和处置工作组开展现场指挥,各大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事故现场消息,因此谣言少,网上舆论大多是积极肯定的声音,救援行动也受到西方媒体的积极评价,沉船事件在网络上的舆论引导处理的较好,希望通过这次对沉船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的研究,对于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提供一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舆论生成 (一)事故发生与曝光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轮,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罕见强对流天气,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东方之星”号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 6月2日2时37分,央视新闻客户端进行了事故通报。快讯内容为:6月1日深夜,一辆载有400多人的客船在长江湖北段翻沉,客船名为“东方之星”,隶属重庆万州。央视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也是第一个发声,至此事件曝光。 (二)进入公众视野 6月2日7时38分,新华社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东方之星旅游客船翻沉事件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国务院派出救援组前往现场,要求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随后,各家媒体如搜狐、新浪、头条新闻等也都开始大篇幅争相报道“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从原因深入剖析,到哀悼死者安慰家属,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高度重视“网络问政”,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联系群众、沟通民意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拓宽网络民意表达和诉求渠道,重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网络民意真正落实到政府部门具体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特制定长安路街道办事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制度。 一、总体要求 通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建设系统与网民互动交流制度,深入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及时做好网络舆情回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活动,促进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平安万坪”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机构设置 成立万坪镇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向用平同志任组长,镇长陈海春、党委副书记杜江河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村(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 网络舆情管理职责:每天上网浏览“永顺县政府”网公众留言等州、县主流网站的论坛,关注网络舆论,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单位或个人身份积极参与发贴或跟贴,在线引导网络舆情。负责涉及建设系统的网上相关信息收集、编制、报送等工作。

三、办理流程 1.受理留言。网络舆情管理员对永顺政府网公众留言板、永顺论坛、永顺新闻网发现涉及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群众投诉、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下载登记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 2.批办留言。对上报的内容进行审核,确定需回复的留言信息,以《网络舆情抄告单》形式,经镇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提出办理意见并批转相单位办理落实;对需要多个单位办理的进行协调,明确牵头领办单位。 3.办理回复。相关单位收到批办的《网络舆情抄告单》后,对网民留言所涉及的具体事项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置。回复办理情况及回复意见要在3日内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党委、政府。需紧急处理的网民留言,所涉单位在接到《网络舆情抄告单》后,2天内予以明确答复。 4.跟踪督办。镇党委、政府对批转出去的留言办理件进行跟踪,对未按时办理或不按有关规定办理的承办单位进行督办,确保问题按期办结。 5.审定回复。相关单位上报的书面回复意见,经相关领导审定后,由指定的网络舆情管理员将答复内容通过网民原留言的网站进行反馈。回复的时限为网民反映事项后3日内,确需延长办理时间的不得超过5日。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普及,特别是网络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播客、聊天评论等网络平台很容易使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成为摆在宣传文化系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让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网络舆论的特性 (一)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网络媒体是一种个性化的传播工具,网民在网络上有较为宽泛的话语权,能够随意地发表观点,表达看法。高度自由的网络舆论不时地催化产生突发网络舆论事件。 (二)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和影响力。 因网络开放性强,网络舆论的扩散速度快、影响力大。可以由境内网站向境外网站扩散,还可以由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扩散。网络舆论强大的扩散性,使得一条普通的消息可能被迅速放大,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甚至引发一场舆论哗变。 (三)网络舆论的负面信息较易受人关注。

网络舆论的整体形势好的,特别是各级主流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宣扬倡导真善美和社会的进步,但受当前社会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性的影响的影响,人们对负面舆论的关注成度甚而超过了正面舆论,特别是网络权力腐败、野蛮执法、暴力案件、不法行商等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丑恶现象更易引起网民的兴趣和关注,多数情况下,网民会情绪性非理性化,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探讨往往演变为谩骂和损人,甚至是极端的人身污蔑与攻击,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当前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意表达负荷过重加大了网络舆论引导难度。 在常规渠道不能完全满足民意表达需求情况下,各方面的意见意愿表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向互联网,致使我国的网络承载了过多的民意表达、情绪宣泄功能。发达国家网民主要把网络作为实用工具,而我国网民则将网络视为重要的舆论平台。尽管西方总是攻击我国的网络管理,但事实上我国的网络舆论发达程度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在客观上给我国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大增加了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 (二)政府公信力不足及在网络的“弱势”加大了网络舆论引导难度。 网络既是虚拟的社会,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近年

天津港8·12爆炸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引导案例研究

天津港8·12爆炸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引导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中,社会内部矛盾的凸显导致各种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大量爆发,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政府对于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应对处理能力已经成为考核和评价政府行政效率的重要指标。同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工作也逐渐成为政府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的重要行政管理内容,但是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长期以来的官本位行政理念和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经验的缺乏,导致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使得在众多突发事件爆发之后的网络舆情管控中还无法达到预定的有效引导和正面舆论环境塑造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新时期我国政府行政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随着国内网络用户数量和类型的不断增加,网络舆情是否能够得到合理疏导和管控,也直接关系到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因此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探索和分析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对于提高新时期我国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研究工作以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天津港爆炸事件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整理分析,在天津港8·12爆炸事件基本情况介绍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政府的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了如下几个部分:(1)对天津港8·12爆炸事件基本情况、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引导的典型性进行整理介绍与分析,探讨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关键因素。(2)研究分析天津港8·12爆炸事件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对网络舆情的疏导与堵截机制以及政府善后工作机制的网络舆情影响等。(3)从事件政府网络舆情引导的基本原则、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网络舆情引导和流程建设、网络舆情监管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参考

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 增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意识,提高引导能力。重大突发事件大多表现为灾难性事件或危机事件,直接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对社会的破坏程度很大。如果没有正面舆论导向,容易滋生负面舆论,产生巨大的社会动荡。事件发生时,政府应重疏导而非堵截,积极引导网络媒体的报道,把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处理和社会稳定的方向上来。及时了解事件发展的最新情况,准确发布新闻,让社会和公众了解事实真相,了解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组织有针对性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做到调控有力,冷热有度,平稳有序。把正确导向与新闻价值和客观事实统一起来,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对网上重大突发事件热点问题的引导,疏导公众情绪,唱响主旋律,用正面声音压倒各种杂音噪音,使正面舆论成为网上最强音,形成有利于化解危机和战胜危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信心的网络舆论氛围。 快速反应,迅速出击。重大突发事件社会敏感度高,舆论关注度大,在网上传播快。如果网络舆论引导不及时跟进,政府在突发事件中失语,就会为失实报道、谣言的流行打开方便之门。对于重大突发事件来说,在第一时间报道,意味着先入为主,在把握和控制舆论走向上占据有利态势。为此,要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工作规律,健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协调政府与网络媒体的行动,设置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专门管理机构,由政府“主动、及时、统一”发布信息,在危机发生时准确、快速作出反应,以正确信息引导公众,以真实信息抵制虚假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件发生后,坚持快速介入,先声夺人,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先机,最短时间内向受众发布有关消息,及时公布事实,揭露真相,回应社会关切,最大限度地挤压各种谣言和负面信息的传播空间,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 核清事实,澄清疑点。重大突发事件来得突然,情况复杂,网上各说各话,可能会误导群众,激化社会矛盾,滋生恐慌气氛,诱发不稳定因素。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流言、传言,政府部门与媒体不能仅仅跟进表态,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做好调查研究,对传言的内容、背景和来源进行对比调查,核实出事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损失财产等具体细节,查实重要事件及其复杂背景,解开疑点,揭穿谣言,揭示真相,回答网上质疑。调查网上事关重大的谣言、传言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报道各种信息源的信息,平衡各种观点和意见,防止片面性,力求真实、客观、全面。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有一个过程,弄清事实的真相也有一个过程,政府部门和媒体要通过网上追踪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不断修正错误和不足之处,为社会民众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公众了解事态的真相,识破网上各种流言、谣言、传言,从而使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弄清热点,设置议题,掌握主动。重大突发事件热点话题多,聚焦程度又快又高,网络舆情一波一浪,来势汹汹。此时此刻,政府部门和媒体不要被那些不能真正反映民意的所谓“舆情”裹胁而一味地随波逐流,不能简单地跟着网络舆情亦步亦趋。主导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一个关键是设置议题,抓住议题引领网络舆情。在第一时间抓住突发事件的热点、难点、敏感点,抓住热点事件、焦点人物、关键情节,关注网民思想动态,研判事件态势,了解和吸收民意,把“政府想要公开的”与“受众想要了解的”巧妙结合起来,主动、谨慎地设置议题,积极介入热点话题,敢担当、不缺位、不失语。及时发表代表社会主流的观点和声音,理直

浅析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的措施

浅析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的措施 曹斌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用户人数的不断增长,网络舆论监督已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监督力量。但是,基于网络舆论具有自由、匿名的特点,网络舆论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敏感,言词比较尖锐。一方面,高效率的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许多恶意的、毫无道德底线的舆论言辞也让很多组织和个人避之不及。本文阐述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的现状,分析网络舆论引导和规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和监督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规范公信力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to guide and standardize the measures of public opinion Cao B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ongdong University,Qingyang 745000,Gansu,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ique and network users increasing and ,public opinion in network supervisory has developed into an important monitoring force. However, based on the network free and anonymous characteristic, the public opinion in network concerns of the more and more acute and sensitive words.One hand , the efficient supervision of the network is good for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 On the other hand, many other vicious, no moral public opinion in words make many organizations and individuals want to seek refu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s from the network of public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扶持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贯彻“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站,使之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多家齐头并管的局面,多头管理只会造成部门间互相推诿、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其次,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性意见都要通过网络媒体才能起作用,他们的态度和责任感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特别是我国未实行网络实名制,政府对人的管理要实现“从虚拟到现实”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引导网民自发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操守,特别要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管理作用,要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范,为会员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我国的互联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网络事件的处理机制 首先,健全网络舆情常态预警机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时反馈,做好预警防范。一方面,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我网络舆情中心设立了舆情信息监看与报送小组,每

网络舆情处置方案

网络舆情处置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网络舆情处置方案为了做好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医院各科室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加强舆论阵地意识,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科室主任负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责任、标准和考核。对涉及本科室舆情要及时处置,有效抑制负面新闻炒作和蔓延扩大。要完善记录,在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处置过程中,坚持“落地有声、工作有形、结果有痕”原则,建立完善工作日志、工作记录、处理意见等材料相关档案。 1.舆情监测和研判分级。 (1)制定预案。各科室要结合实际,针对各种类型的网络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预案,做到有所准备,从容应对。 (2)舆情监测。各科室要设网络舆论信息管理员开展网情监测工作,对涉及我院的负面新闻或领导干部信息,短期内可能形成网上舆论热点的,要在第一时间展开全网搜索和动态监测。对于重点信息源要每日进行排查、监测,包括:(1)中央新闻单位网络媒介。如: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人民网等;(2)省、市级、有较大影响的行业类、都市传统媒体及其网站和重点商业门户网站。如:河南传媒网、河南新闻网、豫西频道网、洛阳新闻网(3)重点论坛、微博、微信。如:新浪、腾讯、搜狐、网易、洛阳信息港、洛阳城市、等论坛或微博、微信平

台,官方认证的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媒体、记者、官员、学者、社会名人微博和影响力大的非认证微博、微信等。如:“孟津发布”、微信平台等。 (3)研判分析。一般按照舆情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速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涉事群体规模大小、矛盾冲突激烈程度等,将舆情分为一般、重大两个等级。 一般网络舆情事件:个案性负面信息、河南本地媒体的批评性报道,群众关注度不高,评论和转载量较少的;针对我院工作人员的投诉举报相关网络信息;负面信息在小型论坛、个人微博、个人微信有少量传播和扩散的。 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医患暴力冲突、涉事群体较大波及卫生行业的其他突发事件;负面信息在短时间内增长迅速,转载、转发、评论数量大,占据各大网站主要版面或重要位置,不断扩散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行连续性报道或设置专栏的卫生负面信息;我院不实负面信息,有偏激评论,且传播面广的。 2.舆情报送。 各科室网络舆论信息管理员对本单位重大会议、活动、举措及突发事件、医患纠纷、医患冲突等可能引发舆情爆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要在第一时间报院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科室监测的一般舆情必须及时上报,供研判分析,交流意见,商讨措施,应对处置。遇重大、突发网络舆情事件要在1小时

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914573287.html, 当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伍一帆 来源:《声屏世界》2017年第12期 摘要:在当前的舆论生态中,传统主流媒体是舆论的主要引领者,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网络舆论出现了不确定性、引导能力弱、价值媚俗等问题,需要网络舆论引导者建立预警机制实现精准引导,双向交流实现正面引导,多种视角实现贴近引导,遏制谣言实现及时引导,端正价值观实现理性引导。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问题对策 舆论是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①它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既可以约束个人或群体的行为,同样也可以鼓励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新闻媒体之所以在社会生态中地位重要,就因为新闻和信息传播是形成舆论的基础,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当前的媒体舆论生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主体越来越多样,舆论生态也越来越复杂。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舆论生态呈现哪些特征? 一、传统主流媒体是舆论的主要引领者。我国的传统主流媒体是指现有的党报、党台、党刊和国家通讯社等。这些媒体肩负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职责和使命,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是舆论引导的主力军。这些媒体有着成熟的舆论信息发布机制,形成了完善的舆论信息发布渠道,具备健全的舆论信息发布把关体系,能够保障正确的舆论方向,具有高度的公信力、权威性。这些媒体有专业的新闻内容生产者,他们发布的舆论信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手段多样、可信度高。职责所在、机制保障、人才聚集是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天然优势。在舆情迷雾中,能开风气之先河,在舆论纷争中,能一锤定音。如广播电视媒体有声音、有图像、有现场,其发布的信息具有不可辩驳的真实性、可证性,是舆论引导的最有力工具。 二、互联网是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是反映社会舆论、推动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现在的舆论热点多由新媒体发起,然后是传统媒体跟进,最后由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合力呈现巨大的舆论影响力。新媒体的舆论呈现出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一是传统媒体信息的汇集。早期的腾讯、新浪、百度等新媒体都是把传统媒体发布的新闻汇集在一起供用户点击,现在这些新媒体上传统媒体的内容还占有很重的分量。二是个体经历的零散表述。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微博、微信、QQ、MSN 成为个人发布信息的主体,他们发布的信息更多的只是一种个体经历的片段式、碎片化、浅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