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物体色彩的形成因素

未经过色彩训练地眼睛在看物体色彩时往往只注意固有色,认为颜色是单一地,看不出丰富地色彩关系.物体色彩形成地主要因素是光,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这些色彩都应在一定地环境中存在,它们相互影响辉映.那么把色彩形成地几个因素(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联系起来,形成一定关系,色彩便会丰富起来.

固有色:指物体本身所固有地颜色,在正常光线下,固有色支配和决定着该物体地基本色调.固有色在受到一定光源和环境色影响后,仍能呈现出固有色特征;如果是在光源很强,光色个性也很强,反光又很华丽地环境影响下,就会大大削弱物体固有色,但物体地基本色调仍然有着明显地色彩相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光源色:指光源地颜色,物体只有受到光地照射后才能呈现出明暗与色彩.物体亮面色彩受光源色影响尤为明显.很多光源是有色彩倾向地,比如天光呈冷蓝色,阳光、白炽灯光呈暖黄色等.如果物体受冷光影响,其亮面呈“冷味”,这时它地暗面因视觉残象原理而呈“暖味”.反之亦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环境色:指在一定环境下,周围物体地颜色相互影响所呈现出地色彩.周围地环境色相互反射、相互影响、相互辉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物体本身地色彩个性,同时也赋予了物体丰富多变地色彩,使色彩形成了相互关联地整体氛围.一般情况下,光源越强,环境色反射越强;物体之间距离越近环境影响越明显;物体地质地越光滑,色彩越鲜艳,反映环境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环境色对物体暗面与亮面地影响不同,亮面反映地主要是光源色,暗面反映地是环境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静物色彩写生地光色变化规律

在一定地光线下进行色彩写生,初学者可参考下列光色变化规律: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天光色,侧光面固有色.明暗交界线固有色少量亮面补色(物体最暗处),反光固有色环境色少量亮面补色.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投影影底固有色暗环境色等.

观察方法

观察色彩树立正确地观察方法,即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整体观察,可以眯起眼睛忽略掉那些局部地琐碎细微地色彩.看到概括地整体地色彩效果.如物体上诸多高光点或重颜色,在总地整体关系中按强弱依次排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反复比较是看准色彩关系地关键,色彩变化是相对而言地,不比较就难以准确把握色彩地微妙变化.色彩比较主要从色彩要素中加以区别,如在色相上,有冷与暖地对比,冷与冷地对比,暖与暖地对比,尤其是相近色彩地比较对比更为重要,在明度、纯度上地比较亦然.很多同学地色彩表现不好,问题出在观察方法上,他们往往孤立地看某一物体或某一色彩,死死盯住物体地某一局部,没有把观察部位地色彩与整体色调联系起来.或被动照抄局部色彩,注意不到光源色、条件色对固有色地影响,不考虑局部色彩服从整体色调氛围,易造成色彩过于孤立不够丰富协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组织色调

色调指各种颜色有机组合在一个平面上所构成地总地关系,即画面总地基调和色彩总地倾向,如暖调、冷调、黄调、蓝调、亮调、暗调等.这些色调地形成首先取决于组织静物地色彩搭配,也取决于光与环境色地影响.整体概括地观察色彩,所得地总地色彩印象就是这幅画地色调,即把复杂地物体看成几个简单地色块,对它们地色彩关系作一定比较调整,达到大色块鲜明而又和谐地效果.要注意类似色块地区别及色相差距大地色块间地和谐,避免因过于统一而产生地色彩单调乏力或过分强调对比而产生地生硬不协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技法笔法

水粉画技法笔法很多,其选用应因表现对象而异,因个人习惯喜好及不同效果追求而异.

干湿画法:干画法指画笔含水分较少,笔上颜色较干较粘稠地画法.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地形体和色彩关系.如物体结构转折分明处,物体亮部及精彩地细节刻画多用此法.表现时落笔肯定些,力求笔笔到位.干画法色彩干湿变化相对小一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湿画法:与干画法相反,画笔含水量较多,颜色相对比较稀薄地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合于画虚淡地背景及物体含糊不清地暗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笔法:常用地笔法有涂、摆、干扫、勾线等.

涂:用笔饱蘸颜色并大胆迅速地涂到画面上,适合表现大面积背景及物体暗面.

摆色块:用显著地笔触在画面上一笔笔地塑造形体色彩,用笔要肯定,笔触结实有力.

干扫:用干笔蘸较干地颜色一挥而就地用笔方法,此法要求下笔准确.表现粗糙质地地物体及反光等需自然衔接时常用此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水粉画用色程序

水粉用色可根据个人习惯灵活运用,一般情况下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先重后亮:开始作画时,调色板、水等较干净,易表现出深而透明,深而有色地色彩效果.而后推到中间色及亮面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先薄后厚:开始用笔薄一点,既易干又宜于下一步地刻画(不少鲜亮地色彩就是在这一步巧妙地利用白纸做底色画出来地).然后再用相对干厚地颜色进一步刻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先湿后干:先用湿画法表现出大地色彩关系,再用干画法更具体深入地刻画.湿画法可选用大号笔饱蘸颜色一挥而就,大胆快速用笔,形成水色交融,润泽自然地效果.随着不断深入,笔头含色越来越干,笔触由润泽到明确果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先色后粉:在开始布置色彩大关系时,尽量少用白色,待画面大关系已明确需进一步深入刻画时,再用白色提亮和深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陶罐与花瓶地表现:

陶罐与花瓶是色彩静物经常表现地内容,在质地上可分为上过釉地和没上釉地两种.上过釉地呈反光质感,表面有光泽,反光性强,有高光,受周围环境地影响明显,色块跳跃性大,而对光源受光、背光地反映不太显著.表现时用色宜饱和;没上过釉地呈平光质感,表面粗糙,对周围环境地反映不明显,而对光源有明确地反映.表现时用色宜干枯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不少同学在表现深色陶罐时,易画得过于粉气,多是调色不当所致.画深色罐其暗部、灰部以深色为主,如普蓝、深红、黑等,不宜加白色及其它粉质颜色,亮部及反光一般也不用白色.画得过灰多是因用色过多过杂,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色性减弱所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调配色彩时,若用同类色其色彩种类与相互比例可随意些;邻近色之间要慎重些;对比色之间地调和应拉开它们间地比例,混合地种类一般不超过三、四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形体塑造方面,可选用大号笔铺出罐(花瓶)大地体块及色彩关系,然后结合光源及周围环境观察调配色彩,作深入刻画.在边缘部位适当找些环境色,会使陶罐(花瓶)在画中更协调生动.罐(瓶)口是画龙点睛地关键部位,不可忽视,对其结构与色彩关系应作重点、深入刻画,高光应有强弱之分且有光源地色彩倾向.当有多个光源时,罐体上可能会出现繁杂地高光点,表现时可适当概括简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水果地表现

苹果:是静物色彩中常见地水果,其形体圆中带方,表面光洁,色彩鲜艳丰富,呈反光质感.暗部颜色可略湿而透明,用湿画法大胆概括;亮部颜色干厚明确一些,用干画法摆笔塑造,用笔宜果断干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我们在画苹果前画笔必须保持干净,用对比色调和时,颜色种类不宜过多,两种对比色地比重应拉大些.颜色在调色板上稍加调和即可画到画面上,一笔色彩中应有色彩变化,不可调制得过于均匀过于灰脏.在画红绿相间地苹果时,可采用并置法处理色彩.有地同学易把苹果画得过艳,直接用调色盒中地纯色来画,象表面涂了一层新鲜地油漆一样.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地苹果是充满水分极为生动自然地,注意观察比较,其相对纯艳地部位在侧光面,亮面和暗面均因光源或环境原因发生改变.表现时不一定用盒中现成颜色,可以用其它颜色调出所需色彩(如用黄、蓝调绿色,用黄、红调橙色等)往往更加丰富生动.亮面多加黄色或白色提高其明度,若是冷红色地亮面不可一味加黄,可用白色提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梨子:整体明度较高,表面较苹果粗糙些,高光没有苹果那么明显,可用干枯地笔触表现其边缘色彩及高光.用色主要以中黄、柠檬黄、土黄、白为主.暗部可加少量赭石与淡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橘子:与苹果地表现方法相似,橘子颜色单纯些,一般以橘黄、橘红、中黄为主.其表面比苹果粗糙,有颗粒状突起,高光可用干擦地方法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葡萄:画葡萄要有整体观念,塑造时把一串葡萄看成一个整体,找到大地体积转折和色彩关系,不可在一开始便逐一刻画.然后由重到亮由后到前进行刻画,用色饱和一些,不宜过涩,整串葡萄地刻画主次有序,尤其前边地葡萄可画地充分些.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香蕉:首先画出几个大面地形体关系.画笔水分控制得要恰当,在刻画单个香蕉时应注意到整体地色彩关系,用色以土黄、中黄、淡黄、柠檬黄及少量白色、褐色为主,末端及柄部带绿味.最后点出香蕉上一些重地色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瓜:切开地西瓜瓤艳红色,在表现时以大红、朱红、白色为主,稍加赭石、褐色,用色湿润些,一次完成,不宜反

复改动,有利于表现其新鲜感.西瓜皮颜色以白为主,略带黄绿味.在西瓜瓤半干时点上几粒西瓜籽,更为生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玻璃器皿表现

玻璃杯、高脚杯,透明度高,反光性强,周围环境对其影响明显,对因光源引起地受光背光地关系反映极微弱,表现玻璃杯、高脚杯时,先将其后面地背景或台面画出,再将杯口、杯底、两边等色彩画出即可,这些部位受环境色地影响明显.切勿在表现背景时将杯子形状留出来单独画.其高光受光源色影响,且有强弱变化,选用小而有弹性地小笔,画出杯口厚度及色彩变化,在杯口、杯底等处往往有较深地色素,切勿用白色勾一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杯内若盛有透明度高地液体,其色块对比较明确,跳跃性大,而半透明、不透明液体,其光影规律跟平光质感物体相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酒瓶:常见地有绿色、棕色两种,瓶壁较厚,颜色较深,透明度往往偏低.一般情况下,瓶体两侧较深,纯度略低,中间较亮,纯度较高.瓶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大多为平光质感,要表现出体积感觉,在造型方面,注意瓶地高宽比例及瓶口、瓶肩地造型.

金属器皿地表现:

金属器皿属反光质感,其色彩受环境影响大,具有强烈地高光和反光,色块间往往有较大地跳跃性.在表现时,首先明确其固有色,注意观察比较,不可一味加白.控制好笔头水分,笔触果断明确.对周围色彩地反光纯度可适当高一些,但其明度应弱于高光,并注意高光位置.反光与高光是表现反光质感地关键因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画铝制品时,找准每块色彩地色彩倾向,尽量拉开关系,不可仅用白色或浅蓝色表现.

画铜制品不可每处都用较纯地黄色表现,它在一定地环境下,呈现出丰富地色彩变化,其色相、明度、纯度均有较强地对比关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蔬菜地表现

蔬菜中常画地有大白菜、西红柿、萝卜、土豆、辣椒、青菜等.大白菜由菜帮和菜叶组成,颜色都很淡,受周围环境色影响比较明显,尤其注意菜帮地色彩倾向要明确.在表现时,可先用大笔触湿画法迅速概括出近似圆柱地体积关系和色彩关系.再用干画法对重点部位深入刻画.刻画次数不宜过多以表现其新鲜感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西红柿;整体近球形,勿把瓣状形体画地太过而破坏整体关系.呈半透明状,使其暗面纯度较高,表面有很强地高光和反光.表现时,笔上颜色饱和一些,勿过干枯,蒂部色彩不可过绿过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青菜:首先概括出其大形,表现出菜帮菜叶形状,再用大号笔概括出菜叶、菜帮大体色彩关系,然后选取主要地叶片,作重点刻画,用笔放松,随意些,亮面少加白色,可用黄色提亮.菜帮颜色较淡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时注意环境影响,色彩倾向应明确,用笔相对严谨些,可多用白色提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色彩与视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色彩与视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强。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2)补色对比色相对比距离180度,为极端对比类型,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眩目、响亮、极有力,但若处理不当,易产生幼稚、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协调等不良感觉。 (二)明度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相组合后,由于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明度对比。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定色彩方案感觉明快、清晰、沉闷、柔和、强烈、朦胧与否的关键。 其对比强决于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级数,通常把1——3划为低明度区,8——10划为高明度区,4——7划为中明度区。 (图)在选择色彩进行组合时,当基调色与对比色间隔距离在5级以上时,称为长(强)对比,3——5级时称为中对比,1——2级时称为短(弱)对比。据此可划分为九种明度对比基本类型。 (1)高长调如10:8:1等,其中10为浅基调色,面积应大,8为浅配合色,面积也较大,1为深对比色,面积应小。该调明暗反差大,感觉刺激、明快、积极、活泼、强烈。

色彩三要素

教学课题与内容:《色彩三要素》相关知识 教学时间:第15周 课时数:2课时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明度、纯度的调色练习 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分组练习法 教具:课件、彩色卡纸、透明杯子、画笔、洗笔桶、苹果 学具:绘图纸、铅笔、画笔、水粉颜色、调色盘、洗笔桶、透明杯子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2分钟) 1、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来欣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图片,来说一说,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 生:(春天-绿色,夏天-蓝色,秋天-橙色,冬天-白色)。 2、师:观看课件提问: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了色彩会变成什么颜色? 生:(黑色、白色)。 师:看了图片以后我们发现色彩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构成的三个要素。

a. 师:运用生活中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来举例说明色彩的明度,演示 红、黄、黑三种色彩的明度变化图表让学生观察,黑白图片中白 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在同一色相里,最亮颜色的明度越 高最暗的颜色明度最低。红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1、色相: a. 师:观看课件,演示红、黄、蓝、橙、绿、紫六种颜色。分别让学生 说出每一个色彩的名字。然后用每个人的相貌特征来举例说明。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b. 游戏:师:选择红、黄、蓝三颜色的有色卡纸贴在黑板上。 生: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写出三个颜色的名字。 师: 在黑板上写出橙色、绿色、紫色。 生: 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与色彩名字相对应的有色卡纸贴在各 自色彩名称的上面。 红 黄 蓝 橙 紫 绿 c .给出定义: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样子)。 2、明度:

色彩的基础知识——色彩的三要素

知识点3: 色彩的三要素 知识点主要内容: 色相、明度和纯度构成了色彩最基本的原素,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共同属性。 一、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在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不同的色彩在视觉上产生不同的感受,给予这些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这就是色相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除了红、黄、蓝三原色以外,其他色相是由色的混合产生的,由于颜料是不透明的物质,混合的层数越多其色相越暗。

二、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的程度。明度在色彩的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和纯度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变化,明暗关系就同时出现,但对不同明度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写生时色相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对其明度的差异往往会被忽略。用色彩表现一个物体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明暗关系,就不能使色彩同形体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明度关系是色彩的骨骼,是色彩结构的关键。 三、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我们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有一定程度的鲜亮度。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范围,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色的。有了纯度的变化,才能使色彩显得极为丰富。 纯度体现了色彩的内向品格。同一个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现实物象中绝对单纯的色并不多见,因为物象表面的色彩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初学者在写生中注意这三者对物象色彩造成的影响,以使画面的色彩统一在特定光色的环境中。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相、彩度

色彩的三要素:明度、色相、彩度。 明度: 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计算明度的基准是灰度测试卡。黑色为0,白色为10,在0—10之间等间隔的排列为9个阶段。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作为有彩色,每种色各自的亮度、暗度在灰度测试卡上都具有相应的位置值。彩度高的色对明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太容易辨别。在明亮的地方鉴别色的明度比较容易模糊。 色相: 色彩是由于物体上的物理性的光反射到人眼视神经上所产生的感觉。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把红、黄、绿、蓝、紫和处在它们各自之间的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这5种中间色——共计10种色作为色相环。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这些色在环上的位置是根据视觉和感觉的相等间隔来进行安排的。用类似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再分出差别细微的多种色来。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彩度(饱和度):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色彩模式: RGB模式:如图<1> 就是按照自然界里三种基本色混合的原理而做的一种模式。就是red(红)、green (绿)、blue(蓝)混合,通过三种基本颜色亮度值从0~255不同产生出其他各种颜色,这种模式叫加 色模式。为什么叫加色模式呢,举个例子好了,我们通常使用的电视屏幕和电脑屏幕上的显示就是这样的模式,在没有图象时,屏幕是黑的,若R,G,B三色亮度都为255时混合叠加打在屏幕上时则显示成白色。就是加起来是白色的意思,叫加色模式。

色彩的三大要素

色彩的三大要素 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所谓色相指的就是色彩的相貌(颜色)区别互相间的差异,对每一种颜色都给予一种称呼,使我们能呼出其名而知其色,这种区分就称之为色相。 明度:指的就是色彩的明亮度。每一种色彩会因为光线反射强弱而呈现深浅的差别,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为白色,最低的为黑色,在白与黑中,还有深浅不同的灰,有色彩中,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最低。 彩度:指的和是色彩的鲜艳度。彩度最高的颜色,即色调中最强的颜色,称之为纯色。以红色为例,纯色中的红色,其色调最强,也是彩度最高的颜色。色彩的配色方法颜色要搭配得赏心悦目并不是件难事,我们推出下面六种配色方法。1.无色彩配色 所谓的无色彩配色指的就是黑色、灰色、白色的三色的配色,这种配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机会较少。 因为缺少色彩的搭配所呈现的是较为呆板、死气的感觉。所以,无色彩的配色属于较弱的配色方法。然而,所表现的价值感是归类于高级的范围内,运用在高级服饰、精品类、珠宝类到汽车等价位较高的产品上较为合适,是用于前卫、极端的产品。2.无彩色配色 选择任何一个颜色与黑色、灰色、白色搭配称之为无色彩配

色。 当找不到合适的颜色搭配时,可以考虑用黑色、灰色、白色来搭配,因为此配色方法最扎实、最完整、最无疑问的配色方法。以黑、灰、白搭配容易引出高级配色: (1)红色配黑色有强烈的视觉导引效果,适合应用较酷、前卫的行业。 (2)红色配以灰色,适合精品业、化妆品、服饰等行业,红给人一种平缓、柔和X质感的味道。 (3)蓝色配白色,属于大自然的配色,可应用在电脑资讯等。由以上可知,高度低的颜色配以白色,中明度的颜色配以灰色,高明度的色彩配以黑色。掌握这个配色原则,大家可以自行运用搭配。3.类似色配色 用相近的颜色相互搭配的配色方法就是所谓类色配色。利用类似色做营造出来的柔和、贴心、可爱、温馨的感觉,所以适合用于婴儿用品,女士服饰、婚纱等,但须注意所搭配的类似色明度茶不可太过相近,以免造成同一色系的困拢,类似色配色的整体感觉趋向平坦、柔弱,在作品的表现上,吸引力较弱,类似色经常扮演配角的地位,让主角更为明显。对比色配色就是利用对比色来搭配,以三原色(红、黄、蓝)构成三角形三个顶点,相互混色,对比色的配色方法,给人前卫、鲜明、开朗流行的感觉。适合在餐厅年轻人等。4.彩度的配色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构成遵美的规律和法则,是色彩及其关系的组合。它和绘画一样是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可视的艺术语言。学习色彩是从印象(视觉),表现(情感),结构(象征)三方面去学习和认识色彩。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客观存的物质现象,是光刺激眼睛所引起的一种视觉感。它是由光线,物体和眼睛三个感知色彩的条件构成的。缺少任何一个条件,人们都无法准确的感受知色彩。自然界的各种受光物体,在接受光源照射时,由于物体性能不同,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力也不同。看到的物体色就是受光体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刺激视神经而引起的感觉。例如物体的红色,其色彩是吸收了光源中的一些单色光,反射出红色光而形成的。 1。色彩的三要素任何一个色彩,都居有一定的明度,色彩和纯度关系。这是色彩的基本要素。 1。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光的明暗度称亮度。明度由光的振幅决定。振幅宽亮度高,振幅窄亮度低。物体受光量越大,反光越多。而且又有规律,则物体色越浅;反之,则越深。黑色反光率最低,白色是反光率最高的色。将黑色和白色列办色彩明度的两极,黑色作办零度色标,白色作办10度色标,它们之间的色分办9个明度色标,形成了一个明度色阶序列。 2。色相。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是一种色彩区别另一种色彩的表面特征。它是由光的波长引起一种视觉感。光和物体的色相千差万别,色相之多是惊人的。办了便于归纳组织色彩,将具有共性因素的色彩归类,并形成一定秩序,如:大红,深红,玫瑰红,朱红,西洋红及不同明度,纯度的红色,都归入红色系中。色相秩序的确定是跟据太阳光谱的波长顺序排列的,即红,橙,黄,绿,蓝,紫等。它们是所有色彩中最突出的,纯度最高的典型色相。色相划分的数目不等,甚至多达一百位色相。但都是按光谱顺序排列的,构成色相带或色相怀。 3。纯度。纯度即色彩所含的单色相饱的程度,也称为彩度。决定色纯度的因素是很多方面的。从光的角度讲,光波波长越单一,色彩越纯;光波波长越混杂,比例均衡,使各单色光的色性消失,纯度为零。任何一个标准的纯色,一旦混入黑,白,灰色,色性纯度都降低,混入越多色彩越灰。同一高纯度色彩在强光或弱光的照射下,色彩的纯度也相应降低。从生理角度看,由于眼睛对不同波长的色光敏感度有差异,因此也影响色彩纯度的视觉差异。例如红色光波对眼睛刺激强烈,敏锐,红色的鲜艳即高;绿色光波对眼睛刺激较柔和,鲜艳度即低。所以太阳光谱中的各色相的纯度亦不完成相同。色彩的三属性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很难截然分开。其中任何一个属性的改变,都将引起色彩个性的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时间:2020年08月02日编稿:作者四 第一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平面构成设计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题实验,培养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和制造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的理解来解决其在重复、渐变、近似、与发射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力图能较好的认识图形的规律并树立空间造型观念、理解空间的表现语言。将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去,进而研究给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2.材料和工具卡纸、小刀、针管笔、尺子(直尺和丁字尺)、圆规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12课时,共有八个不同方面的平面构成,每个约1.5个课时。另外课外的时光。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把所需要用到的卡纸、针管笔等工具预备齐全。用小刀裁出以38cm×38cm大小的卡纸。 2) 开始阶段。在已裁切好的的38cm×38cm大小的卡纸里,用铅笔平均分出四个16cm×16cm的方框,各方框间隔及与卡纸边沿的距离均为2cm,明确各个方框要做的重复、渐变和近似等方面的平面构成。 3) 深入阶段。在明确好的方框里,利用尺规等工具举行平均分割(如重复等方面十六等分,)用针管笔绘出及上墨,其他方面的平

面构成用同样的办法举行。 4) 修整收尾阶段。在已完成的各个方面的平面构成中,对其边沿线和内部图形的完整性举行修整,以达到应有的整个平面构成完整性和和谐程度。 5.实验成果 通过24个课时的制作和绘制,最终做出了重复、渐变、近似、发射、对照、肌理、特异和密集完整的八个方面的平面构成(如附图),达到平面构成的制作要求。 4月10日 色彩构成设计5月20日 1.实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办法、配色办法和表现办法,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办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制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预备。 2.材料和工具 水粉颜料、毛笔、勾线笔、卡纸、小刀等 3.试验时光和分配 6课时,共两个色彩构成,每个约3课时 4.实验步骤 1) 预备材料和工具阶段。 5.实验成果 立体构成设计6月20日 1.实验目的

《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教学教案

《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教学教案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 (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二)、新课导入(提问): 色彩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一种物理现象还是心理现象? (三)、新课内容: 色彩原理 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实际上,阳光的七色是由红、绿、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我们把这红、绿、紫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电视所采用的是红、绿、蓝,实际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学一直采用红、绿、蓝为三原色,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色图"来表示),国际照明学会规定分别用x、y、z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由于是百分比,三者相加必须等于1,故色调在色图中只需用x、y两值即可。将光谱色中各段波长所引起的色调感觉在x、y平面上做成图标时,即得色图(见图2)。因白色感觉可用等量的红、绿、紫(蓝紫)三色混合而得,故图中愈接近中心的部分,表示愈接近于白色,也就是饱和度愈低;而在边缘曲线部分,则饱和度愈高。因此,图中一定位置相当于物体色的一定色调和一定的饱和度。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基础知识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一、平面构成 (1)什么是平面构成 构成的根本含义是指将多个相同和不同形态的单元形态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形态。平面构成则是指将造型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2)平面构成的容 平面构成是一种区别于绘画和图案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图形设计,它将点、线、面这些基本造型元素遵循一定的视觉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安排,从而产生符合人类审美情趣的图形。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学习的容包括元素形态、行是法则、构成方式三个部分。 (3)平面构成基本元素 ①元素——点 1.什么是点:在自然界中,点是一种细小的痕迹或物体,例如沙子,蚂蚁等。在文学作品中,点是一个符号,例如逗号、句号、省略号等。在几何学上点是空间中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的图形。在设计领域点是一种重要的设计元素。 2.点的表情:点的表情就是人们看到点的形态时产生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反应。点的状态是各种各样的,它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位置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点的大小:在同一环境中,相对面积越小,点的感觉就会越强。相反,相 对面积越大,点的感觉越弱。 ●点的形状:点可以是任何一种形状的,只要这个形态达到足够小,都可以 认为它是点。 ●点的数量:不同数量的点,给人形成不同的感觉。 I.当画面上只有一个点的时候,它必然成为唯一的视觉中心。 页脚

II.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点的时候。由于力使两个点感觉彼此吸引,从而在视觉上产生连线,形成线的感觉。 III.当画面中有三个点的时候,两两相吸引,在视觉上形成三角形的状态。 I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不规则排列的点的时候,画面显得很自由,很活跃。 V.当画面中出现多个点规律排列的时候,画面显得很均匀稳定,进而产生面的感觉。 ●点的位置:点在画面中由于所处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点 位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形成一个视觉中心,会产生稳定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抬升的感觉。当点的位置偏下的时候,会产生沉着的感觉。当点的位置位于画面四个角落的时候,会产生逃逸的感觉。 ●点的构成 I.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由于点和点之间存在一种力,就会产生一种线的感觉。 II.把数量众多的点进行密集排列,就会产生面的感觉,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 III.把点按照一定的大小、方向和轨迹进行规律化排列,可以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②元素——线 1.什么是线:线是由一个动点运动时产生的图形,也就是说线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也是形体的轮廓和面与面的交界。 2.线的表情:线元素在造型中是最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你。态,人们在看到不同的线的造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感受。从形态角度来分类的话,线主要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型。 ●直线:直线简洁明了,具有一种力量感。直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I.水平线——具有平静、安详、舒展的感觉。 II.垂直线——具有挺拔、坚强、严肃的感觉。 III.斜线具有向上、跳跃,积极的感觉,有一种动感。 IV.折线——具有波动、迂回的感觉。 ●曲线:曲线柔和轻盈,具有一种优雅感。曲线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页脚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视觉基础理论 (一)色彩的三要素 根据色彩理论的分析,任何颜色都具有三种重要的性质,即色相、明度、纯度,并称为色彩的三属性。色彩三要素是用以区别颜色性质的标准。从这三个方位去把握,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而培养系统化、科学化的思维方法。 1.色相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能够区别各种颜色的固有色调。每一种颜色所独有的与其他颜色不相同的表相特征,即色别。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是7个基本色相,将它们依波长秩序排列起来,可以得到像光谱一样美丽的色相系列,色相也称色度。 2.明度 明度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也指一种色相在强弱不同的光线照耀下所呈现出不同的明度。光谱7色本身的明度是不等的,亦有明暗之分。每个色相加白色即可提高明度,加黑色即可降低明度。在诸多色相中,明度最高的色相是白色,明度最低的色相是黑色。 3.纯度 纯度指色彩的饱和度。达到了饱和状态的颜色,即达到了纯度要求,为高纯度。分布在色环上的原色或系列间色都是具有高纯度的色。如果将上述各色与黑、白、灰或补色相混,其纯度会逐渐降低,直到鲜艳的色彩感觉逐渐消失,由高纯度变为了低纯度。 (二)色彩认知 认知是一种心理作用,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贝尔森和史提纳(Burleson and Steiner,1964)在其合著"人类行为"一书中,对认知所下的定义为:认知是一种复杂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对感官的刺激加以挑选、组合,产生注意、记忆、理解及思考等心理活动,并给予解释成为一种有意义和连贯的图像。 从理性的眼光来说,从光进入眼中到产生色的意识的过程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性的阶段,也就是光的性质和量的问题。第二阶段是生理性的阶段,也就是由视觉细胞产生光和色的对应,然后传到大脑中。第三阶段是心理性的阶段,也就是接受光时,心理的意识变化。色的感觉,就是光作用在眼睛感觉器官上的刺激结果。再认知对象或客观性事实的过程中,由神经所产生的反应,就称为知觉。 色彩对我们的知觉有各种不同的作用,所引起的程度、过程和结果,由于色彩刺激的种类不一,其影响的状况也各不相同。简单的划分它们的性质,可以有1.色彩的视认作用,例如明视度、可读性以及注目性等,2.色知觉的判断作用,例如:色彩的轻重感知判断,温度感之判断,伸缩感或远近感之判断,积极性和消极性之判断等。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的概念并掌握色彩对比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2、教学难点 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三、课时安排 5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复习三原色、间色、对比色) 1.组织教学 2.导入 “粉红色、淡紫色、黄色、白色、蓝色、淡黄绿色、火红的房屋和火红的教堂……每样都是一首独立的歌,令人心醉的绿草、低声喃喃的树木或白雪,都随同成千个声音在歌唱……” 康定斯基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其中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点缀我们的生活,甚至影响我们的生活。 举例:如用于军事中的色彩、服装上的色彩、家居的色彩、建筑的色彩等。 那么我们想要将色彩灵活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话,就有必要学习一些色彩的小常识。 3.复习三原色、间色、对比色 三原色:红、黄、蓝 间色:橙、绿、紫 对比色:红——绿;黄——紫;蓝——橙 4.课堂练习 运用三原色调配出间色 5.教师巡视辅导 6.课堂小结。

第2课时(色彩的三要素) 1、组织教学 2、导入 展示学生作业。 3、新授 (1)色彩的三要素 A、色相:色彩的相貌、特征 B、明度:色彩的深浅度(明度越高,色彩越浅;反之越深) C、纯度:色彩的鲜灰度(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反之越灰) (2)色彩的对比 A、色相对比——(略) B、明度对比——(略) C、纯度对比——(略) 明白了吗?可能有一些同学对这几种对比的关系有些糊涂了,下面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中的主人公究竟用了什么对比手法。 法国著名的大将军拿破仑是一个世界闻名的传奇人物,他有一个美丽聪慧的妻子名叫海伦。然而有一段时间,拿破仑迷恋上了一位绝色的金发女子,并且特意为了这位金发美女准备了一场舞会。 海伦知道了以后非常地伤心。同学们,我们来为海伦想个办法,帮她赢回丈夫的心吧。 学生讨论并发表建议。 我们来看看海伦用了什么方法呢? 聪慧的海伦平静了心情后,灵机一动,有办法了。 原来,她听说金发女子为了参加这场舞会特意请载缝为她量身订做了一套绿色的晚礼服。于是,她马上派人在舞会开始前把会场的窗帘、餐桌布和所有能换的东西都换了一遍。并为自己挑选了一件晚礼服。 于是舞会开始的那天晚上,当金发女郞出场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可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她一出场,立即淹没在了绿色的海洋中,变成了一个黯淡无光,毫不起眼的女子。正当人们大失所望的时候,海伦出场了,她的身影吸引了所人的目光,显得高贵、端庄、典雅,令嘉宾们和他的丈夫惊讶不已。 这场较量中,谁胜利了呢? 问题1:海伦为什么要把窗帘和餐桌布都换了一遍? 问题2:换成了什么颜色的? 问题3:她为自己挑了一件什么颜色的晚礼服? 问题4:在这个故事里哪些情节用了对比手法?是什么对比?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的三要素 学习要求: 1.了解色彩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2.掌握三要素所包含的概念及特征。 3.在作画实践的过程中运用它们。 教学重点:色相及纯度 教学难点:色彩的明度 教学方法:启发、理解、练习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色相、明度和纯度构成了色彩最基本的原素,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共同属性。 三、新课: (一)色相 师:请你概括色相的定义。 生: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 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除了红、黄、蓝三原色以外,其他色相是由色的混合产生的,由于颜料是不透明的物质,混合的层数越多其色相越暗。 (二)明度 师:什么是明度? 生: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的程度。 师:明度有两层意思:

1.不带任何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 2.不同色相间的明度关系。 (三)纯度 师:什么是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 纯度体现了色彩的内向品格。同一个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现实物象中绝对单纯的色并不多见,因为物象表面的色彩是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初学者在写生中注意这三者对物象色彩造成的影响,以使画面的色彩统一在特定光色的环境中。 四、课堂练习: 1.做一张明度对比练习。

2.做一张纯度对比练习。 五、点评 六、课堂小结: 1.了解色彩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2.掌握三要素所包含的概念及特征。 3.在作画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它们。 七、作业: 设计一幅画,要求画面明度对比温和。尺寸:10㎝×10㎝。 八:教学后记: 学生初步接触色彩的明度,画面的各种色彩关系需要更好的协调。

色彩知识-色彩的三要素和分类

色彩的三要素:三要素具体指的是色彩的色相(Hue)、纯度(Saturation)、明度(Brightness)。它们有不同的属性。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特征和相互区别。色彩因波长不同的光波作用于人的视网膜,人便产生了不同的颜色感受。色相具体指的是红、橙、黄、绿、蓝、紫。它们的波长各不相同,光波比较长的对人视觉有较强的冲击力反之冲击力弱。它们的波长排序由长到短:红、橙、黄、绿、蓝、紫。色相主要体现事物的固有色和冷暖感。 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饱和度、彩度、鲜度、含灰度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纯度是最高的。每一色中,如红色系中的桔红、朱红、桃红,纯度都比红色低些,它们之间的纯度。纯度对比在同一色相中,纯度越高,越显鲜艳,明亮,能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刺激效果;纯度越低,越加柔和、平淡、灰暗。 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和明暗所显示出的程度。色彩明度的变化即深浅的变化,就使得色彩有层次感,出现立体感和空间感。同一种色相会有不同的亮度差别,最容易理解的明度是白至黑的无彩色,黑色是最暗明度,晦涩是中级明度,白色是最高明度。在整体印象不发生变动的前提下,维持色相,纯色不变,通过加大明度差的办法可以增添画面的张弛感。明度值越高,图像的效果越加明亮、清晰;相反,明度值越低,图像效果越灰暗。明度差比色相的差别更容易让人将物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图像与背景的明度越接近,辨别图像就越困难。对比越强,视觉效果越清晰,反之视觉效果越模糊。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所有的颜色都有明与暗的层次差别。这层次就是“黑”、“白”、“灰”。在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中,最亮的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橙、绿次之,红、青再次之,最暗的是蓝色与紫色。)色彩的分类;色彩分为原色、间色、复色、补色四类。 色彩的三原色:光的三原色RGB:红、绿、蓝;印刷三原色CMY:青、洋红、黄。美术中油分颜色的三原色:红、黄、蓝;在颜色中不能再分解的,并能调配其它色彩的色。 间色由两种原色调配混合而成的色,如红与黄配为橙色,黄与蓝配为绿色,蓝与红配为紫色。 复色由一种间色和另一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所得到的六种复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补色是指原色中的一种再间色,或者和复色相配而现出的色。如图中的A、B两色。补色的猛烈相比较,可产具有活力态效果。 以上四种色,依次又称之为第一次色(原色),第二次色(间色),第三次色(复色),复色也可以叫做再间色。 基于三要素的对比理论

色彩的三要素

自然界的色彩千差万别,单靠人的视觉就能辨别出许多不同的色彩,但是在这无数的色彩中,任何一个色彩(无彩色除外)都有具有色相、色度、冷暖这三方面的性质,即每一种色彩都有它特定的色相、色度、色性,我们把这种因素称为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色度(明度、纯度)、色性(冷暖属性)。 有不少色彩专著都没有把色彩的冷暖归入色彩要素里,把色彩三要素定为色相、明度、纯度,这主要是从色彩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问题。但从写生彩学的角度看,色彩的冷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犹如明、暗是构成素描关系的对比因素一样,冷暖是构成色彩关系的对比因素。所以我们把色性纳入色彩要素一起论述。 一、色相,顾名思义是指色彩的色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最鲜明的特征,色相联系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 从光色学的角度来看,色相是由光波的长短决定的,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的长短产生了色相的差别。如果我们将一个饱和的红色加白,调出几个不同明度的粉红,那么这个红色只是明度和纯度的改变,它的色相没有改变。同一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但在这个红色里,加进黄色进行调合,这样就改变了色相,成了橙色相,随着调合分量的增减,可以调出很多偏黄的橙色相和偏红的橙色相。观察色相要善于比较,即使在同一色系里,也要从中比较它们的差异。比如,绿色系里有翠绿、草绿、橄榄绿、淡绿、粉绿等不同色相;红色系里有玫瑰红、深红、土红、大红、朱红等色相,如果再将这些不同的色相进行混合,还可产生无数的不同的色相,因此,我们必须训练敏锐的辨别色相的能力。 二、色度:它包括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但明度和纯度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1.明度:是指物体受光的强弱,或者颜色深浅的差异。如素描所指的三大面五大调的明暗变化;或指在同一色相中加入不等量的黑或白色,而呈现的深浅不同;还有一层指向是不同的色相中,色彩明、暗的区别。如在十二色的色相环中,黄色最明,紫色最暗,其他各色在明暗方面也有很明显的区别。如果我们把十二色的色环用复印机印成黑白图片,就能很明白各色相的明度关系。有些色彩习作,画面出现弱、灰的毛病,就是没有掌握好明度关系。明度在色彩写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对色彩的大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物体的体积感也是主要靠明度来体现。 色彩在变化中明度是最活跃的变化因素。 2.纯度:它是指颜色本体纯净的程度,又称饱和度。在视觉上体现为色彩的鲜灰程度。 纯度在本质上的含义是:纯净的单色光。我们知道色彩的产生是光照到物体上,物体具有吸收反映色光的能力,当某一种颜料,它能把白光中七色光的某一种纯净的色光反映到我们视觉中来,而其他色光被吸收,那么该颜色就具有标准色的纯净感。同样道理,如果某颜料它反射的是混杂色光,那么该颜色的纯度就低。

(完整版)色彩构成作业要求

习题一:制作色标 ①色相环 目的:认识各种颜色的面貌以及它们在色相环上的位置。 要求:a.做12色色相环。 b.水粉平涂。 c.制作要工整、干净。 方法:a. 色相环最大直径为10cm,内环直径为6cm。 b.先将红(品红,颜料中没有此色,可用玫红替代)、黄(柠檬黄)、蓝(湖 蓝)三原色涂在格子中,每一个色之间空3个格;再将红、黄、蓝相混 得出的三个间色橙、绿、紫涂在空格的中间;原色与间色之间进一步相 混,可得12色相环。 ②半个色轮以外的色相推移 目的:此练习在于感受色相带给人的直觉力量。 要求:a.按照色环的排列顺序来选用色相,色阶数可多可少。 b.色相全部用高彩度色,注意画面的主色调,尤其是半个色轮以外的推移, 要按照所需扩大某节段的色阶数,形成有主调的色相推移画面。 方法:调色方法同前。将调好的色阶填入到抽象图形中。 尺寸:20cm×20cm

习题一评分标准:总分100分 1、设计课题符合要求10分 2、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10分 3、设计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分 4、设计方案的合理性15分 5、设计方案的艺术性、创造性30分 6、设计版面的规范性和制作效果15分 7、整个设计过程的工作态度10分

习题二:明度色阶 ①明度色阶 目的:体验明度渐变色阶带来的秩序与理性感觉。 要求:a.做两组:一组是无彩色的明度色阶,一组是有彩色的明度色阶,将它们并排贴在一张8开纸上。明度等级为11个,黑定为0,白定为10,从 1到9为灰色系列(孟谢尔色彩体系)。 b.选明度较深的颜色来做(因为颜色加白容易干净、漂亮,加黑容易显脏), 如群青、青莲等。 方法:a.在画纸上打好15个左右5cm×4cm的横格,从白色开始涂,一点点地加黑,直到黑色。超出15个层次也可以,最后从中挑选11个合适的色阶。 b.从色块上裁下3cm×1.5cm大小的正式色阶,将其粘贴在另一张8开纸 上(色阶之间可留有一定的间隔)。 ②明度推移构成练习 目的:从一个颜色向深或向浅的发展中了解单一色相的表现范围;从色阶的深浅变化中理解渐变的节奏关系,以此达到色彩的光感、深度感、空间感等的表现;从明度推移的过程中体会并掌握色彩的调和手法。 要求:a.色阶要10个层次左右,变化要有均匀、等差或等比关系。 b.抽象图形。构图尽量单纯,尤其是第一张无彩色系的明度渐变构成,可 用简单的重复性构图,易出效果。 c.色阶要在调色盒里调和,以备一个颜色反复使用。 方法:a.画好构图,根据画面需要确定色阶数;或者先调好色阶,再根据色阶数安排构图。 b.调色方法:白色与黑色分别摆放在色盒的两端(假定11个色阶),第一 格的白是10份,第二格是9份,第三格是8份,依次递减,最后一格 的白是0;反过来,这边第一格黑是10份,第二格黑足9份,依次递 减。每一格色彩都应是10份(靠感觉估计色量)。调一个色,在纸上试 一个色,边调边试。试色时注意:颜色与颜色要挨着,不要留缝隙,这 样才容易准确。 c.有彩色的明度色阶调配方法同上。如果色阶需要加黑时,一定要小心, 以免过渡太快。 d.将调好的色阶带入抽象图形中,构成画面。 尺寸:20cm×20cm

色彩构成三要素

化妆造型是形和色的完美结合 摘要: 形是表现立体效果的主要方式,对形的认识清楚了,才有可能透彻的观察出人物的特征和差异,如体形、头形、脸形、五官形的特征以及各部位的组合关系,不同的形和不同的比例便产生出不同的形象特点,也就有了相应的化妆方法。对于色彩的了解首先要从色彩的三要素开始。 关键词:形(型)色彩 一、认识脸型 (1)甲字脸:整体脸部宽度适中,从额部、面颊到下巴的线条修长秀气, 脸型如鹅蛋。甲字脸长期以来被艺术家初为最理想的脸型,也是化妆师用来 矫正化妆的依据。 (2)圆型脸:从正面看,脸短颊圆,颧骨结构不明显,外轮廓从整体看为 圆型。圆脸给人可爱、开朗、活泼和平易近人的印象,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 化妆时,可选择粉色系列搭配。 (3)方形脸:宽度和长度相近,下颧突出方正。方脸与圆脸的不同之处在 于下颧模宽,线条平直、有力。方形脸给人坚毅、刚强,堂堂正正的印象。化 妆时,可选择暖色系列搭配。 (4)由字脸:脸型的腮部、下巴比额部较宽,整体脸形成梨型状,除 天生腮部较宽大以外,多见于肥胖的人,是过四十岁的人。由字型脸给 以富贵、稳重、威严的印象。化妆时,可选择明快的暖色调系列搭配。 (5)申字脸:此种面部一般较为轻瘦,颧骨突出,尖下巴,发际浅 较窄,脸部较有立体感,无赘肉,显得机敏、理智给人冷漠、清高、神 经值的印象。化妆时,可选择明快的冷色调系列搭配。 (6)国字脸:脸型较长,额部与腮部的轮廓较方硬,脸部轮廓成国字型, 给人以正直、严肃的感觉。化妆时,可选择明快的色调系列搭配。 以上的脸型概括,已基本描述了人的脸部造型,供参考。

二、色彩构成三要素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一般人往往只停留在对色彩的表层认识,也就是对红、黄、蓝、绿(色相部分)等较纯颜色的分辨。如果碰到淡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浅”字,重一点的色就加一个“深”字,而一旦遇到中间调的色就称之为“旧”了。这种对色彩简单地认识,对要进入专业学习的人来讲是远远不够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对色彩原理不够理解所致。每一种色彩都同时具有三种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在色彩学上也称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属性 1.色相色彩本身固有的颜色称之为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名称),如红色,绿色, 蓝色等。色相一般用色相环来表示。把光谱的红、橙、黄、绿、蓝、紫 六个基本色相圈起来,在两个基本色之间插入中间色形成环形的色相关 系,便成为十二色相环。以此类推还可以得出更多色相的色相环,常用 的色相环有12色、24色、100色等等。 24色相环 2.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就是色彩的深浅程度,是光的反射率不同形成的。无彩色中,反射光最多的白色,明度最高;吸收光最多的是黑色,明度最低。有彩色中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明度最低的是蓝紫色。一般用明度轴来表示。如图 明度轴明度对比 3. 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高纯度的颜色色饱和度高,色彩艳丽;纯度高的色彩加入白色将提高它的明度,加入黑色则降低了色彩的纯度。低纯度的颜色色饱和度则低。三原色的纯度最高,称为纯色。颜色叠加后纯度渐弱。可以用纯度阶段表现。低纯度基调,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弊病;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

第3 讲 色彩的三要素

第3讲色彩的三要素 课前提问: 1. 说出三原色和三色光的区别? 2. 类似色与同种色的不同是什么? 3. 对比色与互补色的区别是什么? 4. 色彩的配合有几种类型? 一.教学目标: 本讲主要讲述的是色彩三个要素:色相, 明度, 纯度的特点以及用处.通过本讲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其特性. 二.主要内容 任务一. 色彩的三属性 任务二. 色相 任务三. 纯度 任务四. 明度 三.教学重点: 1. 学习色相的作用 2. 划分色相的方法是什么? 3. 纯度的类型有几种? 四.教学难点: 1. 每个色相环的表示方法 2. 纯度与明度的区别 五.教学思路: 当我们漫步在公园里,花坛里的鲜花,有白色、黄色、橙色、粉色、红色、紫色……有的鲜艳,有的柔和,有的明亮,有的深暗,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对自然界的色彩表层的观察,正是对色彩色相、明度、纯度三种性质的感性认识。对专业设计者来说,置身于浩瀚的色彩世界,不断探索色彩构成的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而把对色彩的一般了解,升华到理论与审美的高度,掌握色彩构成的原理、规律、方法,从而创造出美的色彩是非常必要的。 六.理论知识讲解: 任务一. 色彩三要素的比较 学习色彩三要素的作用:色彩三要素是色彩最基本的属性,是研究色彩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概念。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三要素。它们是研究色彩的基础。

任务二. 色相: 1.作用: 色相是指色彩的名称与相貌,是色彩最主要的特征.在可见光谱中,红、 橙、黄、绿、蓝、紫六种色光表示色彩构成中的基本色相称为有彩色系, 每一种色相体现不同的性格与特征,也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象征不同 的含义。所以,色相是色彩的灵魂。雨后天空上的彩虹,就象装饰在宇 宙苍穹里的光环,美妙、壮观。“赤、橙、黄、绿、蓝、紫,谁持彩练 当空舞”的千古决唱,表现了色彩的魅力。 2.特点: 最初的基本色相为;红、橙、黄、绿、蓝、紫。在各色中间加插一两个 中间色,其头尾色相,按光谱顺序为:红、橙红、黄橙、黄、黄绿、绿、绿蓝、蓝绿、蓝、蓝紫,紫。红紫、红和紫中再加个中间色,可制出十 二基本色相。 3.著名色环的规律 1) P.C.C.S制对色相制作了较规则的统一名称和符号。 其中红、橙、黄、绿、蓝、紫,指的是其“正”色(当然,所谓 正色的理解,各地习惯未尽相同)。正色用单个大写字母表示, 等量混色用并列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 写字母,副色用小写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蓝紫用V而不用 B P。 V是紫罗兰的首字母,为色相编上字母作为标记,便于正确运 用而又便于初学记忆。 2) 蒙塞尔色相环100色相,伊顿色相环12色相,奥斯特瓦 尔色相环都是由三原色组成,使诸多色相相互独立,又相 互联系,因而形成了对比和谐的秩序与节奏.

色彩三要素的名称及其各自的含义

色彩三要素(Elements of color)是用色彩可用的色调(色相)、饱和度(纯度)和明度来描述,人眼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特性的综合效果,这三个特性即是色彩的三要素,其中色调与光波的波长有直接关系,亮度和饱和度与光波的幅度有关。明度高的颜色有向前的感觉﹐明度低的颜色有后退的感觉。 明度 明度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计算明度的基准是灰度测试卡。黑色为0,白色为10,在0—10之间等间隔的排列为9个阶段。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作为有彩色,每种色各自的亮度、暗度在灰度测试卡上都具有相应的位置值。彩度高的色对明度有很大的影响,不太容易辨别。在明亮的地方鉴别色的明度比较容易的,在暗的地方就难以鉴别。 色相 色彩是由于物体上的物理性的光反射到人眼视神经上所产生的感觉。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长的长短差别所决定的。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波长最长的是红色,最短的是紫色。把红、橙、黄、绿、蓝、紫和处在它们各自之间的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这6种中间色——共计12种色作为色相环。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这些色在环上的位置是根据视觉和感觉的相等间隔来进行安排的。用类似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再分出差别细微的多种色来。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饱和度(彩度)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