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企如何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国企如何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国企如何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国企如何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国企如何保障科学民主决策

在我国现有的企业类型中,国有企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企业。不论是中央直属国有企业还是地方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由以前的全民公有制单位改制而成,大部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少部分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这类企业的出资方往往只有国资委一家行使所谓“出资人”的职责。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形同虚设的监督体系,有可能会造成企业重大决策过程中的机制缺陷,因此通过内控制度建设和贯彻执行是国企保障科学民主决策和风险防范的基石。

一、提高依法治企意识、倡导科学民主决策理念

在企业决策过程中,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是两个基本要求。从理论上和原则上讲,这两个要求应该是统一的,但在实际决策中,有时候可以做到统一,有时候却会发生不一致甚至冲突的情况。如何处理好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关系,是决策中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决策,从过程来说,要遵循正确的决策原则和决策程序;从结果来说,决策方案要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科学决策的实质是要解决好决策的“真理性”问题。民主决策,从过程来说,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从结果来说,决策方案要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民主决策的实质是要解决好决策的“价值性”问题。决策应做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科学决策为民主决策提供理性基础,民主决策为科学决策提供价值取向。在实际决策中,情况就很复杂。在任何决策中,都存在“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关系问题,具体说,就是多数人的意见和少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利益关系问题。

民主决策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少数人的意见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少数人的利益服从多数人的利益。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少数”和“多数”的区分,能不能作为判断“正确性”、“合理性”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认为,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少数人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多数人的利益是合理的,少数人的利益是不合理

的。实际上,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在一些情况下,或者说在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这样。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能是多数人的意见不正确,少数人的意见正确;多数人的利益不合理,少数人的利益合理。从历史到现实,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而且有不少教训。因此,在实际决策中,不能简单以“多数”和“少数”作为意见和利益的取舍标准,要辩证分析、处理好这个关系。

科学决策的实质,就是决策方案要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这是一个“真理性”问题,在这一点上,不能简单以“多数”和“少数”为判断标准。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建立专家评审制度是必要的,选择合适的专家对决策方案是否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果可作为掌握决策权却不是内行的企业领导人的决策依据,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应该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理念纳入管理方针、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领导干部和员工都熟悉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干事准则。有效避免重大决策企业领导一支笔、一言堂、一人说了算的现象发生,权力过大又缺失有效监控往往会给企业发展带来灾难。

二、建立长效机制并持续改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再一次指明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要保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建章立制,首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制度,保证持续改进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建立“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和经营战略的“三重一大”事项标准,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三重一大”问题的内容、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监督等事项作出严格规定。让企业员工清晰的了解企业中哪些事情是经过何种决策过程决定的,从而使决策过程在一

定范围内做到透明并能够被监督,这是保证企业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条件。

建立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坚持企业政务公开,形成企业职能部门为主体开展决策方案制定和落实的运行规则,充分发挥企业职代会、工会组织的作用,建立企业职工代表有序参与决策的机制。将征集整理后的职工提案列为每年职代会的议事议程,坚决落实重大事项职代会表决机制,贯彻职工提案限期答复、限期落实整改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参政议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建立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绩效目标考核机制。形成企业从上到下各级领导权、责、利对等,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实现目标有措施有考核、奖罚分明的责任追究体系。从而避免领导干部上任伊始,政绩冲动强烈,只重视任期内上项目、出政绩,对事业发展缺少长远规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漠然视之,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后任留财富,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效益的现象发生。

建立企业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虽然这一制度有其滞后性,有事后论英雄的嫌疑,但这的确是一种风险防范措施。它是一道紧箍咒,时时提醒当政领导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把权力牢牢控制在国家法律和企业制度确定的范围之内,不得滥用职权做违法违纪有损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的事。尤其当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有冲突时,更要带领企业干部员工研究处理好三者关系,兼顾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对那些被认为有政绩,但实际上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决不能任其一走了之、心安理得地易地为官,必须加以认真追究。

还必须完善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法纪制约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领导干部树立和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绩效观。在领导干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生产经营、持续发展、诚信守法等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不能只凭听一、两次汇报就判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一、

- 3 -

两个“亮点”就评定一个干部绩效大小,必须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绩效的根本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通过分析干部绩效的形成过程、实际效果、长远影响,看干部德才素质的优劣,让那些扎扎实实为群众干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干部能够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成日忙于投机钻营、拉拉扯扯、上蹿下跳的“穷折腾”型干部则遭到组织和群众的唾弃。

制度建设还需遵循够用、适用、管用、少而精,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不能走形式主义只建不执行的老路。对以往不规范不科学、缺乏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和优化,在一些重要环节上、重要方面尚未形成制度,民主分散、集中无力的应及时建立健全新的制度。

三、坚持调查研究

在推进决策科学化进程中,要求企业领导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出台之前,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科学论证,及时发现和和纠正决策中的不合理因素,以争取获得社会、企业发展最大的成果,同时把代价或难以避免的损失减到最小程度。不但要听成绩,还要听缺陷,听失误,掌握全面、客观、公正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成日高坐机关,仅凭文件、会议、汇报开展工作,则往往会为会上的美文华章所陶醉,被虚假的汇报材料所欺骗,难以真正了解基层实情、知晓百姓冷暖。真诚倾听员工呼声,是为了正确把握员工的需求和愿望,明确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把员工的愿望真实反映出来。要下大力气解决事关企业全局、又与员工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把满足员工的愿望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长远性,切实保证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能否真实反映基层员工愿望,是检验我们的决策和举措是否科学、民主的“试金石”。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真实反映群众愿望、虚心吸纳群众智慧、充分

发挥群众力量的决策和举措,往往能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经验;而那些劳民伤财的“学费工程”、有始无终的“烂尾工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等,则常常是决策者闭目塞听、刚愎自用,或者为一己的政绩而歪曲民意所结出的苦果。

四、坚持规范运行

制度建立后执行则成为保障决策科学民主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各企业都会强调按制度办事,也就是所谓的贯彻执行制度,但是实际效果却各不相同。因此坚持规范的运行程序是执行的必要条件。在决策中应严把“三关”:一是严把决策范围关,二是严把决策程序关,三是严把讨论表决关,严格规范用权行为。坚持按《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企业干部及后备人才选聘制度》选拔任用干部。对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经营问题,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年度经营目标、年度收支预算、重大建设项目投资、重大生产性项目投资等,都坚持集体研究、集体把关。对于重大会议的召开、重大活动的安排、重点工作的部署、重要政策措施的出台、重大事项的处理等,都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或者在班子成员中相互通气。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研究制定宏观发展战略、对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广泛征求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其科学性。通过健全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使企业党政领导班子决策时拥有必要的“外脑”,防止“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现象的发生。

五、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与集体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密切相关。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出发提出建设培养复合型干部队伍的要求,明确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定性定量标准。一方面,严把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入口”关,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干部一律不能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培训、脱产轮训和入学深造等途径,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严格落实不称职淘汰制度,每年以不低于5%的比例对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轮岗,引入企业内部人才竞争机制,推行干部

- 5 -

岗位公开招聘,择优选拔人才,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努力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为提高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能力提供了素质保证。

企业是创造国家财富和保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单元,如果每个企业都能够科学民主决策、把企业自己的事办好、依法守信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和市场竞争,就能够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承担一定社会就业的责任。政府更应该办政府的事,更多的关注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保证经济社会均衡稳健的发展,保障企业公平竞争,建立有序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最终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浅析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 内容摘要: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是一种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在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中,班主任工作要具有透明性和示范性;要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服务,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要让学生自主参与班集体,建立班级领导机制,强化学生的民主意识。在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中,要建立管理的科学机制,制定班级目标、公约和考核制度,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新观念管理班级。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既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又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与班集体的主人。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 班级是一个“自功能性”组织,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群体。班级管理既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同时又是充满了育人的科学。班级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班级管理又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工作,实行中小学班级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体现。一个好的班级,学生在此生活学习,健康成长,乐在其中;教师上课兴趣盎然,乐在其中。优秀的班集体是教师创造性

辛勤培育的结果,渗透着教师的心血和情感,教师班级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班集体的发展,更关系到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健康成长。实现中小学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既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又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职能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班级全体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班级管理原则既有科学性,又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和反映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班级管理的原则包括全员激励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情通理达原则、平行管理原则、协调一致原则。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的内容是指根据班级管理的对象从哪些方面来管,或者说管些什么具体工作。因此,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四个方面。 班级管理的功能是: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即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

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 1211402班 121140201 付穗 决策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任何一个管理部门都把决策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决策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所谓科学决策,就是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要使决策科学化,需要大量研究、论证、分析,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再加以分析综合,的处理性的科学的认知,从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这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社会政治经济决策、重大国家国际战略方针的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封建制度持续了两千多年,尽管辛亥革命使“民主”的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并未真正深入人心,被人们所理解和践行。民主决策要求让更多的人参与决策,包括参与决策过程和决策讨论公平。民主决策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更多的人民能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使公共部门的决策真正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也使公共部门作出最佳决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依法治国是我国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和基本国策,每个人、每个组织的活动都是自由的,但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法律的意义在于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一项决策对自身再有利,如果违背了法律,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利益

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决策必然不能实行,即使实行,也会导致大多数人的利益受损,自身形象下降,日益人心背离,最后害人害己。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法律是最低要求,科学与民主是现实需要。科学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而民主则是增加参与人数集思广益,使决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们的联系在于依法决策为决策的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可能,科学决策是决策在理论上得到保障,而民主决策使决策符合民意,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三者有机结合提出的决策才能真正的使决策的实行既有效又有效率。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显示生活中的问题,科学决策缺乏研究的专家队伍、研究机构,某些领导依然按自己的意向行事;民主决策的机制不健全,民众参与意识不强,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依法决策的法律不完善等。而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封建残余势力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动,各种社会制度还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教育的普及和全面,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思想上的引导等。 总之,要真正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 中国网 | 时间: 2006-08-02 09:44:16 | 文章来源:法治政府网 作者:杨海坤李兵 内容摘要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是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当前行政决策机制改革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化对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的理论认识,并以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行政决策实践,最终建立健全保证科学民主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 关键词 行政决策科学民主法律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是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目前已经建立和正在探索过程中的行政决策机制适时总结经验,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理性思考,从理论高度深化认识,从而指导行政决策实践,使之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首先必须深化理论认识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重要、重大决定的行为。[1]在我国,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宪法、法律,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做出的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决定,具体来说,行政决策将形成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事件、特定问题所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行政决策通常具有针对性、目标性、裁量性、优化性、可实施性等特点,[2]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决定行政管理活动的成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3]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化。[4]这些高屋建瓴的意见是指导我们建立行政决策机制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落实十六大报告的重要文件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及时反映”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之一,并进而提出“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的具体任务,足以说明行政决策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历史经验教训反复昭示,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是源头上的失误,一般而言,它比执行失误具有更大的危害性。[5]行政机关由于其权力行使的

我国行政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思考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这客观上要求政府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祝玉妍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快我国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改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行政决策的现状 我国行政决策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成就主要是: 1.确定了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建国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在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上 存在着严重偏差,尤其是十年“文革”期间,错误地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各项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从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害性何后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各工作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的行政决策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党和政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决策经验、理论和方法,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政策效果的标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决策的指导方针和最终归宿。 2.行政决策体制日臻完善。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党和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决策过程中长期 存在的一些困扰,提出从决策体制上解决党政不分、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克服决策过程中主观主义的作风和行为。同时,改革和完善行政决策体制的各项体制度,初步建立了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监控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四位一体的现代决策体制和各项具体制度。各级决策机关还制定了重大决策的程序和规则,建立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制度、听证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决策的随意性。 3.建立了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我国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相继设立了专门的政 策研究室,成为党政策决策的咨询和参谋机构,为政府的决策进行调查研究、搜集信息、拟定方案和评估论证。同时,党和政府鼓励和支持体制外或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利用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各种学术团体专家的作用,为党和政府决策献计献策。近年来,各种体制外的民间政策研究组织应运而生,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政策研究队伍日益壮大。 4.逐步采用了现代化的决策方法、程序和技术。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现 代化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对许多重大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决策尝试。例如,广泛地吸收群众参与、组织专家咨询、多种方案的比较择优、进行可行性论证等等。这些有效地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避免了重大的决策失误。改革开放以后的许多重大决策,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价格体系改革、沿海地区梯次开放、三峡工程建设等,都是在集中专家意见和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的。 然而,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行政决策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决策系统存在缺陷。按照现代决策理论及政策科学的观点,现代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是信息、 参谋、决断和监督等子系统分工合作,密切配合的有机系统。然而,目前我国的行政决策系统还存在诸多缺陷。其一,行政决策各子系统之间职责及范围划分不明确,缺乏规范的制度设计,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现象仍然存在。其三,法律制度缺位,致使政治体制内的政策研究机构在组织、人事、. 经费及行政关系上受制于各级党政机关,缺乏独立性,难以发挥辅助决策的功能,客观上影响了功能的发挥。 2.决策的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尽量我国在行政决策中开始运用现代决策理论、采用现代决策程 序和方法,但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决策的目标,还存在着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首先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

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度 一、决策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坚持民主集中制,实现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开发区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保证各项工作高效运转,保证决策事项实施有效监督。 (二)科学决策原则 重大事项决策前应当调查研究,必要时可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 (三)民主决策原则 在集体决策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必要时可进行听证和公示,班子成员对议题要明确表态,表决意见和理由等情况要做会议记录。 (四)依法决策原则 重大事项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有关条例条规进行决策。 二、决策范围 1、根据上级国家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意见和工作部署。

2、讨论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3、研究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点工作、重大任务、重要目标和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相关的推进措施和重要事项。 4、研究制定新农村建设计划,研究确定拆迁、安置方案,以及研究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间题 5、讨论决定有关重要的先进评选、表彰、奖励事项。 6、讨论决定报请上级审批的重要事项 7、讨论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 8、办理上级部门交办的重要事项 9、其他需要提交研究的重要事项 三、决策程序 凡属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经过如下程序:议题的提出深入调査研究一一充分听取意见一一基本形成共识一一待庄乡三套班会议决定 (一)议题确定 重大事项决策议题由班子成员提出,党委书记确定。 (二)议题讨论 与会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表意见。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用书面形式表达意见。遇有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召开会议讨论的,经党委书记同意后,可酌情当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管理学》学习心得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及国家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 行政决策是管理决策中的一种,具有一切管理决策的共性:针对性、目标性、实施性、选择性、优化性和预测性,但行政决策是政府机关的决策,所以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决策的特性,具体表现在决策主体、决策内容、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决策依据和决策所约束的范围上。 行政决策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行政决策内容涉及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的一切公共事务;行政决策所代表的利益是整个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反映国家和人民的意志;行政决策必须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来制定;行政决策所约束的范围很广,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中的中心环节,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行政管理的成败。那么,如何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制度。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公共管理以公众的需要为其行为导向,照顾与采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与意见。公众是按照他们的意志和利益标准来评价公共管理所供给的政策、规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如果公共管理不能与公众的要求保持必要的一致,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组织,特别是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必须更加重视其产出

和结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成本与效率观念、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并为达成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而产生作用。现代政府公共决策在本质上是由政府代表民众意愿对社会发展做出正确选择和判断过程,它是政府对社会发展秩序和市场规范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减少政府决策的利益依赖。西方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工作效率大多不尽人意,其根源在于政府服务具有公共性、垄断性而缺乏竞争性。公众只能被迫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而没有别的选择,这使得政府不愿意进行把不应当管的事情也包揽起来,从而使政府包袱太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政府回应制度的本质是要政府首先把公共服务社会,从而减轻政府工作负担而专注于社会难于承担的公共事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性和提高行政效率,但是,政府从垄断的社会管理中获得更多利益,所以难以放弃既得利益进行制度改革,来完善政府回应制度。政府回应制度的建设必然要求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并且进行职能转变,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发展变化的需要。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才能使政府决策回应制度突显出来,这其中的困难与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三、加强政府公共决策法制化建设。这就要求我国对相关的公共决策的政府行为作明确的规定。一是公共决策的范围的规定,对政府公共决策权责范围进行限定,严格区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界限,政府决策不得过多干预市场,更不能侵犯民众的利益。二是对公共决

试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试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摘要:在推进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过程中,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经常发生矛盾,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衡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必须把握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深刻内涵,把群众利益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民主决策作为基础,保证决策的合法性,以科学决策作为导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 增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但现实政府行政实践常常发生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矛盾和冲突,出现决策的困境。处理好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关系,就有助于实现政府的决策目标,否则就会因决策失误造成混乱,甚至引起重大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 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内涵及其矛盾 1.决策民主化的内涵。行政决策民主化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供选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目标符合民情、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政行为。简言之,行政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保持广大公民的参与度,力求使决策的达成融入人民的力量,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政行为。 2.决策科学化的内涵。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也可称为科学决策,是指行政决策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包括决策体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决策方式的科学化。行政决策科学化的本质内涵是决策的内容必须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它是和决策的随意性、人为因素以及浪费等相对应的概念。为此要建立一整套决策的程序、体制、方法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简言之,所谓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就是指决策的正确属性,以及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契合当时的环境,强调的是决策的做出是否既考虑到了降低成本,又考虑到了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或是否很好的处理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协调了各方的利益格局。 3.两者之间的矛盾。一般情况下,行政决策的民主性并不能兼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反过来,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也不是完全能兼容其民主性,在行政决策实践中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决策民主性强调的是合民意性,而决策的科学性强调的是合规律性,有时候往往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以失去决策的科学性为代价,或者是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以失去决策的民主性为代价。 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日趋多元化,特别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一项行政决策的出台涉及的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有生态问题、发展问题等。也不仅仅是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而是在更大范围、更多的主体之间利益的整合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等。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决策便会带来巨大的成本与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新时代对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的要求便显得更为迫切。 在决策实践中,政府决策存在着草率决策、随意决策、决策的经济导向和政绩导向,出现了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归结起来,就是没有把决策的科学性与决策的民主性统一起来,把民意与科学结合起来统筹谋划,要么在某项决策偏向于科学性,要么在某项决策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法律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 中国网| 时间:2006-08-02 09:44:16 | 文章来源:法治政府网 作者:海坤兵 容摘要 建立健全科学行政决策机制是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的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应当针对当前行政决策机制改革探索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化对建立健全科学行政决策机制的理论认识,并以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行政决策实践,最终建立健全保证科学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 关键词 行政决策科学法律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行政决策机制是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的建 设法治政府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目前已经建立和正在探索过程中的行政决策机制适时总结经验,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理性思考,从理论高度深化认识,从而指导行政决策实践,使之充分体现科学化、化和法治化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科学行政决策机制首先必须深化理论认识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重要、 重大决定的行为。[1]在我国,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宪法、法律,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做出的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决定,具体来说,行政决策将形成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事件、特定问题所作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行政决策通常具有针对性、目标性、裁量性、优化性、可实施性等特点,[2]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决定行政管理活动的成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3]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化。[4]这些高屋建瓴的意见是指导我们建立行政决策机制的基本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落实十六大报告的重要文件将“科学化、化、规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及时反映”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之一,并进而提出“建立健全科学行政决策机制”的具体任务,足以说明行政决策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历史经验教训反复昭示,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是源头上的失误,一般而言,它比执行失误具有更大的危害性。[5]行政机关由于其权力行使的广泛性,使得行政决策成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为加强民主管理,规范决策程序,进一步体现决策的制度化、责任化,以达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制度如下: 一、适用范围 公司下列重大决策事项适用本意见: (一)公司经济和发展计划、经济调节和公司治理的政策措施; (二)公司预算; (三)涉及公司投资的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布局和专项计划; (四)国有资产处置的重大事项; (五)关系公司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项; (六)关系公司员工切实利益的重大事项; (七)公司出台的规范性文件; (八)公司职权范围内的其他重大决策事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决策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基本原则 总的要求是: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制度,优化决策环境,强化决策责任,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一)坚持科学决策。以科学的决策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方式,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使决策符合集团公司和国家有关规定。

(二)坚持民主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切实做到公众参与、集体决策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形成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拓宽集体参与决策的渠道,体现和反映集体的要求。 (三)坚持依法决策。实现决策权依法有据,决策行为和程序依法进行,对违法决策依法追究责任。 (四)坚持效率原则。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确定合法程序,完善内部决策规则,提高行政决策效率,防止久一步决。 三、确定决策事项 (一)公司经理可以提出拟决策事项; (二)提出的拟决策事项是否进入决策程序,由经理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确定。 四、拟制备选方案 (一)决策事项提出人或者批准人,应当明确指定承办决策事项的部门或者人员组成专门班子(以下统称承办单位)进行科学论证,收集信息,拟制方案。 (二)决策事项确定后,承办单位应当深入基层、企业和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就决策的事项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获取和掌握系统的决策信息。 (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承办单位应当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或者研究、咨询、中介机构进行论证。必要时可就决策事项成立咨询专家组。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09秋行政管理专科艾明焘 代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行政管理过程的始终,在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亡,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和命运。良好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促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1.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特征 行政决策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条件和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事务作出决定。 行政决策作为人类决策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决策活动相比具有自身所独有的特点:一是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主要是行政领导者)才是行政决策的主体;二是行政决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事务等一系列行政活动;三是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而不是决策者自身的利益,或其他特定人员和组织的利益,并把追求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四是行政决策一旦形成,即对所涉及领域的主体都具有约束力;五是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决策才是有效的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作出的,一个行政机关能作出什么决策,应该如何作出决策,法律都有相应的规定。 行政决策体制包括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和决策系统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在行政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缺一不可。行政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发现问题,明确目标;二是科学预测,拟定方案;三是评估优选,择定方案;四是试点检验,完善决策。 2.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行政决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科学的、民主的决策。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他再次强调:“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现代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对于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局实行党组班子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 一、决策的形式和规则 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主要形式是党组会议。根据会议内容或需要,党组会议可邀请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列席。 二、决策的范围和内容 1、讨论和研究中央、省、市、县和上级人事部门的指示、决议和决定贯彻落实事项。 2、讨论和决定本局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事项。 3、讨论和决定局各科室、中心负责人的配备、任免、考察、培养等事项。 4、讨论和决定本局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重大经费开支等事项。

5、讨论和决定局各科室的设置及人员配备。 6、党组认为有必要提交讨论和研究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确定决策议题的原则和程序 1、党组会议讨论的决策,必须符合上述规定的范围和内容。 2、凡须提交党组会议的讨论事项,事先向党组书记或分管领导汇报,由书记审定同意后列入议题,再提交党组会议讨论。对需决策事项事先要作充分准备,并拟定提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意见,供讨论参考。 3、未经党组书记审定同意和未作充分准备的议题,不列入党组会讨论和研究。 四、决策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召集和主持,也可委托副书记召集和主持。讨论问题时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实行民主集中制。 2、议题内容由会议主持人提出或指定专人汇报。决策议题应逐项汇报、讨论,一事一议,事事有结论。

3、在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的基础上,会议主持人应综合讨论情况,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并作出相应的决定。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慎重考虑;对问题的看法或意见差距较大时,应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或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或将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汇报,请求裁决,但必须议而有决,决而必行。 4、对重大决策应认真作好记录,并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严禁对外泄露会议讨论经过。 五、决策的实施检查 1、党组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由党组书记或会议主持人指定分管领导和有关科室进行贯彻落实,并做好检查、督办工作。 2、重大决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应及时沟通情况,并积极主动妥善处理;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党组书记或分管领导汇报,提请党组会议专题讨论。 3、凡按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工作任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应受上级领导的指导、检查和监督。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实施细则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实施细则 为健全完善单位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转变党政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根据校党委《关于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制度建设的通知》,特制定本细则。 一、科学民主决策的范围 (一) 重大事项的决策 采取党团联席会议、团务会议或专题会议等形式决定。重大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和行政决定的方案和意见; (2)单位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 (3)重大改革方案与改革措施; (4)党建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计划; (5)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规划与方案; (6)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 (7)人员的奖惩和奖酬金发放规定; (8)单位管理制度的建立与修订; (9)人事安排; (10)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事项; (11)涉及单位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 (二) 一般事项的决策 由决策承办部门或所属单位负责人提出意见,经单位负责人批准。 二、基本原则

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 坚持科学决策 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方式,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使决策符合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规律。 (二) 坚持民主决策 切实做到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主管部门决策相结合,体现和反映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三) 坚持高效决策 凡列入需要决策的事项,必须明确责任和时限。防止扯皮和拖拉。 (四) 坚持公开决策 除规定应当保密的内容外,决策的内容应进行公开,接受师生监督。 三、决策程序 需由党团联席会议、团务会议、专题会议等形式研究决策的重大工作事项, 按决策事项提出、决策准备、决策确定及决策实施四个步骤进行。 (一) 决策事项的提出 需要决策的重大事项,由各科室提出,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 (二) 决策事项的准备 由分管领导提出的决策事项,准备工作由与决策事项相关的科、教研室承办,各科室应根据工作内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决策事项的意见。决策事项涉及其它部门的,应充分协商;协商未果的,由分管领导进行协商。如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 必须如实、明确、具体地列举有关不同意见。凡未经认真研究或充分协商的问题不得上

科学决策制度

科学决策制度 为保证政协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尽可能地减小决策失误,特制定本制度。 一、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1、系统分析原则。在决策时要运用系统的观点,全面地分析决策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避免做出顾此失彼的决策。 2、信息准全原则。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比较、选择,作出科学决策。在决策时,要重视收集信息,注重调查研究,准确全面地掌握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 3、科学预测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要通过已有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对事物的未来进行科学的估计和推测。 4、切实可行原则。决策要符合经济合祘、技术合理、方案合法等要求。 5、对比选优原则。决策时要拟出两个以上不同的方案并进行分析对比,选出最佳的方案。 6、集中决策原则。充分采用行政领导集体的决策方法和发挥咨询参谋机构在决策中的作用。 7、民主决策原则。在决策过程中要发扬民主作风,以保证决策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二、决策应遵循的程序 1、明确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和确定问题。

2、确定目标。要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的环境条件,确定必须达到或希望达到的结果。 3、拟定方案。要根据目标性、可行性和独立性的原则,拟定两个以上的方案供选择。 4、选择方案。选择方案是行政决策的关键步骤,要认真组织抓好确定选择方案的标准和组织专家评选方案两项工作,使选择方案工作扎实可靠。 5、实施方案。要通过动员组织力量,加强监督检查等步骤抓好实施方案工作。 三、决策的具体方法 1、先拟出需要决策的问题和方案。 2、根据需要将拟定的决策问题和方案提交讨论,广泛听取意见。 3、根据广泛听取和收集的意见修订方案。 4、根据决策内容将正式修订方案提交讨论,以多数赞成通过,并作出正式决定。.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科学民主决策制度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只有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要加快健全以下制度:(一)依法决策制度。决策的合法性,是决策的第一要件。违法决策、越权决策,决策的合法性就无从谈起。对于重大决策,必须实施决策者资格审查制度和依法备案制度。对已经作出的重大决策,要进行复查,与现行法律法规有抵触的,要及时修正或撤销。现在,在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决策中流行的“一支笔”审批等现象,有一些明显不合法,必须加以改变。 (二)调查研究制度。调查研究是领导决策活动的前提、依据和基础性环节,贯穿于决策活动的始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不应有决策权。要把不深入调研不决策作为一条基本原则。在进行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之前,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抓住主要矛盾,作出准确判断。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制度。 (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调查研究制度的经常化、制度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主要是对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受理机构、处理方式等作出规范。这项制度有助于党政机关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群的思想动态、活动趋势。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是要把各级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作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完善提案议案制度。二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联系不同社会阶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发挥信访作为社情民意晴雨表的作用。四是发挥大众传媒表达群众意愿、交流社会信息、执行社会监督的功能。五是完善社情民意调查网络,不断整合和培养民间调查力量。 (四)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通过民主程序决定重大事项,保证决策层每一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都要经过领导集体内部充分讨论才能作出决策,有的还要经专家和研究机构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平等讨论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要特别注意倾听少数人的意见。建立投票表决制度,按表决意见形成会议决议。未经集体讨论,任何个人不得作出决策,要坚决杜绝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五)专家咨询制度。现代社会是分工社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现代社会又是信息社会,科技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决策者不可能样样精通。为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一要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作用。二要加强党政机关内部研究机构建设。三要重视培育和发展民间咨询机构。此外,在进行专家咨询过程中,要保证专家组成的全面性,尤其是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专家的作用。应改变现在一些重大决策很少经过人文社会科学论证的状况。还要保持专家咨询的独立性。杜绝领导先下结论、然后专家论证的不良现象出现。 (六)决策公开制度。决策公开的本质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保护。要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凡属重大事项,除重要机密外,属于党内的,应向党员公开;属于国家和政府的,应向社会公开。完善决策公开制度,一是决策事项要公开。凡是需要领导机关作出选择或者决定的事务,都应当向社会公开。二是决策依据要公开。决策的规定,包括有关决策权限、决策程序等规定都要公开。三是决策结果要公开。 (七)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这既是决策公开制度的要求,也是提高行政决策质量的保证。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社会公示的范围

论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论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于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完成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正确把握决策领导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关系 领导决策,科学化是目标,民主化是保证。决策的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决策就无从谈起;离开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决策就失去了意义。把握好领导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辩证关系,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1、决策科学化是决策民主化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领导决策的目标 领导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工作自身的要求。决策科学化是领导决策应达到的最终目标。民主的决策体制克服了个人集权决策体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智囊咨询系统、信息系统等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成为决策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必然要求决策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趋向,导致决策科学化。 2、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 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决定了单凭决策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可能驾驭全局,必须集中领导集团和群众的智慧,充分发挥智能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决策民主化,才能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和保证。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深刻揭示了现代决策的真髓。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保证。坚持和维护集体领导,集思广益,不仅能够防止个人专断的产生和发展,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减少决策上的失误,有利于实现决策科学化。决策者在决策中只要按照严格的程序,抓住“民主”这一核心,经过每个程序的层层选择,决策的目标就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集中;决策方案就会越来越可行,越来越可靠;领导者的愿望就会越来越接近客观现实,从而使领导决策更加正确和科学

论文: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

目录 一、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2)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2) (二)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 (2)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3) (一)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偏低 (3) (二)辅助决策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4) (三)行政决策缺乏现实意义 (4) (四)决策机构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4) (五)行政决策随意性极大,与法治化目标不相符 (5) 三、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分析探讨 (5) (一)科学决策 (5) (二)民主决策 (6) (三)依法决策 (6) 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对策 (7) (一)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7) (二)提高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8) (三)不断创新完善现代化的决策方式 (9)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9) 参考文献 (11)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探究 【内容摘要】我国在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先进国家水平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的具体状况,在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行政决策民主科学体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科学、民主决策逐渐成为我国各级决策机关的当务之急。科学和民主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好的政策会增大党和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巩固全民的政治认同;反之,坏的政策则会损害它们;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民主。如果一项政策真正反映了人民的需要,真正做到了人民的参与,那么,这样的一种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科学的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政治稳定。党和政府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水平集中反映了党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管理水平。如果政策失误过多,决策成本过高,都将直接损害决策部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决策,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对各种行动方案的研究、制定和选择。从狭义上讲,决策就是指领导决定政策、策略、方针、方案、措施以及计划等等。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所进行的决策活动。所谓决策科学化,是指决策指导思想、决策体制、决策

关于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情况的汇报

关于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情况的汇报 满洲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工作中,把工作重心放在全局性大事、要事的研究和谋划上,放在重大决策、重点部署的推进落实上,放在重要问题的解决上,有效保证了市委、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直以来,满洲里市委、市政府注重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使市委、政府的决策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统筹兼顾、高效务实的决策制度体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为切实提高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办公厅下发了《中共满洲里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厅发〔XX年〕87号),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满洲里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对市委、政府的决策事项进行了科学分工,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完善市委常委会集体领导制度,明确和落实市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建立和健全了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工作协调机制,要求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要严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凡按规定应由常委会议事决策的事项,必须由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任何个人或少数人无权做出决定。凡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涉及多个部门职能和权力的事项,必须经过充分协调会商,确保市政府决策的顺利执行。以上规章制度的制定从行政决策的范围、权限、程序、效能、反馈、评价等多个方面建立健全了我市行政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为推进我市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XX年和XX年年,市委共召开了36次常委会议,政府共召开97次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议题包括: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换届选举,完善财政体制,干部任免,“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为民办实事工程,招商引资,大额资金使用,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扎煤公司退休职工工资问题,XX年我市重点工作、国庆节期间有关工作部署,XX年年建设任务安排及城市基本建设项目、造林绿化、城市新功能区规划,XX年年中国北京—满洲里国际青年节,俄罗斯中国年筹备,工业重点项目,查干湖旅游景区项目及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建设,全市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及出口加工园区环境污染治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区XX年年弱势群体脱贫,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筹建,解决南区居民饮用水、成立满洲里市航空产业发展管理局等重大事项。在决策过程中,始终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充分保证了决策层每一个成员享有同等的发言权、决定权,体现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在重大决策的实施和召开常委会的过程中,要求人大和政协领导同志列席会议,同时,市委定期向市人大、政协通报工作、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如重大项目的实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都组织专家学者和有关研究咨询机构论证评估,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参与重大决策,推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二、实行决策责任制,落实决策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