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实验题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实验题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实验题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实验题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部实验题

1、实验名称: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

实验研究的问题: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名称:自制的雨量器、小喷壶、抹布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手拿雨量器等器材来到室外,在选定的地方,放好雨量器,用喷壶模拟降雨。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2.把雨量器带回教室,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读出数据。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和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时读取雨量器上的刻度数;

3.对照降水量等级表,确定降雨的等级。

实验结论:能正确确定降雨的等级。

2、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研究的问题:过滤食盐、沙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名称:

铁架台、漏斗、2张滤纸、搅拌棒、4个烧杯、食盐与水的混合物、沙与水的混合物、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折叠滤纸;

2. 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 分别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实验结论:食盐不能被过滤;沙子能被过滤。

3、实验名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研究的问题: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实验器材名称:2个烧杯、一根搅拌棒、20克食盐、20克小苏打。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各一份把它们平均分成8小份;在两个烧杯中各盛放约50毫升的水。

2.取一份食盐,加入到盛水的杯中,让搅拌棒充分搅拌。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食盐再溶解后再加入第三份食盐……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3.按照同样的方法,同时将小苏打一份一份的加入到另外一个盛水的杯中,充分搅拌。当小苏打不能溶解时,记录下小苏打的份数。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

4、实验名称:怎样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搅拌)

实验研究的问题: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否与搅拌有关。

实验器材名称:2份大约10克的食盐,两杯大约30毫升的温水、搅拌棒。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取两个杯子,每个杯子中盛大约30毫升的水;

2.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一杯水。

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5、实验名称:怎样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温度)

实验研究的问题:

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否与温度有关。

实验器材名称:2份大约10克的食盐,2个烧杯、冷水、热水、搅拌棒。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取大约30毫升的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并同时搅拌同样的次数;

2.观察比较哪一杯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论:

温度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6、实验名称: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搅拌)

实验研究的问题:水果糖的溶解是否与搅拌有关

实验器材名称:2块水果糖、2个烧杯、搅拌棒。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猜测水果糖的溶解是否搅拌有关;

2.取两个烧杯,每个烧杯中盛大约30毫升的水,把2块水果糖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个烧杯,观察比较哪一杯的水果糖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7、实验名称: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温度)

实验研究的问题:

水果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否与温度有关。

实验器材名称:2块水果糖,2个烧杯、冷水、热水、搅拌棒。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猜测水果糖的溶解是否与温度有关;

2.取大约30毫升的热水(60℃)和冷水各一杯,将两块水果糖同时放入水中,并同时搅拌同样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一杯的水果糖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论:

温度能加快水果糖的溶解。

8、实验名称:加快水果糖溶解的研究(颗粒)

实验研究的问题:

水果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否与颗粒大小有关。

实验器材名称:2块水果糖(其中一块被碾成颗粒状),2个烧杯、搅拌棒。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猜测水果糖的溶解是否与颗粒大小有关;

2.取大约30毫升冷水各一杯,将两块水果糖同时放入水中、并同时搅拌相同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一杯的水果糖溶解的更快一些。

实验结论:

颗粒小的水果糖溶解的快。

9、实验名称: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研究的问题: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器材名称:烧杯、清水、搅拌棒、药匙、天平、记录表、食盐。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用烧杯量取100毫升的水;

2.用天平把40克的食盐分成2克一份,总共分为20份;

3.为了节省时间,第一次先取10份食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直到完全溶解为止;

4.第二次加1份食盐,充分搅拌,直到完全溶解为止;

5.再加第三次、第四次……一直到不能再溶解为止;

6.算出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称取食盐的方法有多种,合理即可)

实验结论:

100毫升水里大约溶解36克食盐。。

10、实验名称: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实验研究的问题:

用加热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器材名称:清水、烧杯、食盐、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放大镜。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取一只盛水的烧杯,慢慢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饱和(杯底出现食盐颗粒);

2. 在蒸发皿中倒入10毫升浓盐水。放在三角架上,并用酒精灯中热;

3. 停止加热(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加热);

4.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实验结论:食盐能够溶解与水,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11、实验名称: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研究的问题:

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名称:大小两个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固定在纸制的鸡蛋盒上或悬挂起来)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先用同样的力量分别敲击大音叉和小音叉,并描述听到的声音;

2.选取一个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大音叉产生的音调低,小音叉产生的音调高。敲击同一个音叉,轻轻击打产生的声音弱,重一点敲击产生的声音强。

12、实验名称: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实验研究的问题: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实验器材名称: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在水槽里盛约2/3的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3、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实验研究的问题: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名称:1把钢尺或塑料尺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

2.再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

3.重复做上面的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是什么关系,并能准确地进行描述。

实验结论: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14、实验名称: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研究的问题: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器材名称:4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对敲击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时声音的高低进行预测;

2.按照从1号杯到4号杯的顺序,或从4号杯到1号杯的顺序反复敲击杯口,比较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再与小组的预测进行比较。

3.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橡皮筋振动快慢的变化呢?

实验结论:

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15、实验名称: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研究的问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发出声音的音高有什么变化

实验器材名称:1把钢尺、1本厚的硬皮书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预测当尺子分别伸出桌面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时,音高(高、较高、较低、低)和对应的尺子发声时振动的快慢(快、较快、较慢、慢);

2.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并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的变化和观察到尺子振动频率的变化;

实验结论: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16、实验名称: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实验研究的问题: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

实验器材名称: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气球皮、1根橡皮筋、1个音叉、少量的盐或细沙。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在一个杯子口上覆盖一块绷紧的气球皮,并用皮筋绑紧,来制成一个“鼓膜模型”。为了便于观察气球皮的振动,可以在气球皮上撒上少量的盐、细沙或纸屑。

2. 音叉与“鼓膜”的距离保持不变,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鼓膜”的振动,反复几次;

3.在距离“鼓膜”远近不同的地方,用同样的力敲击音叉,观察“鼓膜”的振动,反复几次;

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17、实验名称:控制物体发声

实验研究的问题:控制物体发声的方法

实验器材名称:一个塑料罐或空易拉罐、几粒黄豆、棉花、毛巾、废报纸等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在塑料罐或易拉罐里放入几粒黄豆,做成一个“发声罐”。摇晃“发声罐”感受发出的声音。

2.先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然后通过操作检验自己的想法。

实验结论:

利用装满物品(豆子、报纸、棉花)的方法能控制声音,利用外面包毛巾等方法也能控制声音。

18、实验名称: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研究的问题:体验心脏的工作

实验器材名称:水槽、洗耳球、塑料管、水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将塑料管一端与洗耳球套紧,另一端放入水槽的水中。

2.数出用手挤压洗耳球反复将水吸进又挤出在一分钟内的次数。

3.详细猜测用手挤压洗耳球和实验材料各代表什么。

4.用手挤压洗耳球反复将水吸进又挤出几分钟。

实验结论:心脏无时无刻的工作,也会疲劳。

19、实验名称:摸拟胃消化食物

实验研究的问题:摸拟胃消化食物

实验器材名称:塑料袋、水、小块熟蔬菜和馒头、线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在塑料袋里装上水、小块熟蔬菜和馒头并扎紧。

2.猜测这些材料模拟的对象是什么。

3.观察揉挤前蔬菜和馒头的样子。

4.反复揉挤这个袋子,观察食物的变化。

实验结论:胃不断蠕动对食物有磨碎作用。

20、实验名称:模拟食道输送食物

实验研究的问题:模拟食道输送食物

实验器材名称:塑料软管(透明)、熟米饭粒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

1.在透明塑料软管中,装上几粒熟米饭。

2.猜测这些材料模拟的对象是什么。

3.动手让管子蠕动使米饭向前移动。

4.观察“食道(管子)”的形态特点。

实验结论:

蠕动推进食物前进。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

《科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 2.风 3.温度 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育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 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 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6、降水量的等级表 日降水量指的是 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29、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天气”知识要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 数据。 3、(天气日历) 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 (风向和风速) 。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 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 2 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 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 学家把风速记为( 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 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 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 (层云)、(卷 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 ,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 1 )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 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 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 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 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 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 1 根、小刀 1 把、剪子 1 把、硬纸板 1 块、大头针 1 个、带橡皮的铅笔 1 只。 制作过程: 1 、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 2、 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 固定。 3、 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 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 、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 15 厘米以上; 2、 以毫米为单位, 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 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 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 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 一个同学手持杯子, 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 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6、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7、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 羽状 云是(卷云) 。 12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 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 过 (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 、(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 ,云量超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温度与气温: 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明杯子来做雨量器。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12月15日白天雨夹雪,晚上阵雪。 ★风力等级表P10、降水量等级表P13,具体见书。 ●云的观察: ①观察云: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②不同天气的划分: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③云的种类: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气象学家(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通常把云分为(层云)(积云)和(卷云)三类。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 , 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 ,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 是天气观察的 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日期和时 间)(气温)(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或(背阴处)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 量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午后 2 点[即 14 时 ])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 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 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 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 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 100毫米是(暴雨) ,100?200毫米是(大暴雨) ,大于 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 、 (层云)、 (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 ,层云通常是(灰色) 的。层云变厚 ,就是雨层云 ,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高于层云 ,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 云叫(积云) ,(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积云发展成积雨云 ,形成雷阵雨。纤细的羽 状云是(卷云) ,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 形成。 1 2、在天气日历中 ,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 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 ,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 ,云量超 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 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 ,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 ,相反 ,如果松果的鳞 片紧闭 ,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 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 5 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 7 级;紫外线强度分为 5 级。 15、什么是天气?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 ,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6 、请你画出几种天气符号 . 17、 一天中最高气温是下午两点(即 14 时)左右 ,一天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 18、 科学家把风速分为几个等级 ,我们把风简化为几个等级?答: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作 13 个等级(即 0级到 12级);我们把风速简化为三个等级:无风、微风、大风。 19、 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20、测量风速的仪器是风速仪。 21 、雨量筒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2、云可以分为几种 ,云是什么?答:气象学家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种 ,云可以看 作天上的雾。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 1 根、小刀 1 把、剪子 1 把、硬纸板 1 块、大头针 1 个、带橡皮的铅笔 1 只。 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 ,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 家把风速记为( 13)个等级(即 0— 12 级)。简化的风速为 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 雨等级。 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 3 个等级(即 0— 2 级)。 9、 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 ,25? 50 毫米是(大雨) ,50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0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3、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4、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5、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声音会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教学重点 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教学难点 1、运用“高、低、强、弱”等科学词汇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各样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听声音,辨产音 1、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3、出示课题:1、听听声音 二、听声音,描述声音 1、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动物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 自然界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 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2、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这12种声音,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

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天气》 第1课时 课题《我们关心天气》课型探究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重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具课件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

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 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 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 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 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 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 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 1-1 我们关心天气 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精编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 简易风速等级: 0级:无风 1级:微风 2级:大风 常见天气符号: 晴天 多云 阴天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 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 旗、炊烟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 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8、(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 (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 11、天空中的云是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扁 平状云是(层云),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 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 把上表中记录的气温画成气温柱状图 1 2 3 4 5 6 二、溶解 1、(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 来。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1单元第1课《听听声音》(0.5-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并能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认识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 2.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3.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认识到声音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用词语描述我们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 学生准备:用记录表记录并描绘听到的声音。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 2 分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 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 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 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 样的。 将注意力集 中到声音 上。 二、聚焦3分钟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 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 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聚焦声音的 描述

第1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2.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的发现。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面鼓,一把钢尺,一根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一个阴差几个豆子或细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