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教学大纲

(General Entom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

先行、后续课程情况:先行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等基础课等

后续课:农业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昆虫研究法等

学分数:4.0

主讲教师:李强、陈国华、张宏瑞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理学和昆虫生态学等基础昆虫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学习农业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昆虫研究法等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普通昆虫学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三个主要教学环节。通过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普通昆虫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农业昆虫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昆虫在动物界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内容和任务;我国在昆虫学方面

的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在动物界的地位;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学内容和任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一章昆虫身体的一般结构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昆虫的体躯和体节;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体躯和体节;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体躯的构造;昆虫体躯的分节方式。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二章昆虫的头部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部的内骨骼;头部的形式和变化;头部的感觉器官;

口器;昆虫的颈部。突出感觉和取食功能的讲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头壳的构造、头部的形式和变化;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头壳的构造特点及其附肢和附器的种类,几种主要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

点,为害症状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4.实验: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及昆虫头部和附属器官的构造

5.习题课安排:

第三章昆虫的胸部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胸部的构造;胸足的构造、类型及其适应;翅的构造和类型,翅脉和脉序,飞行等。

突出运动功能的讲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胸部的构造;胸足的构造、类型及其适应;翅的构造和类型,翅脉和

脉序,飞行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胸部、翅、足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特点,绘制较通用假想脉序,翅的起源和发育

过程,翅关节与翅运动的关系。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四章昆虫的腹部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腹部的构造;外生殖器;尾须;幼虫的腹足。突出生殖功能的讲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腹部的构造;外生殖器;尾须;幼虫的腹足。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腹部的构造;外生殖器的构造;主要目的雌雄外生殖器的构造特点。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二篇昆虫的生物学

第一章昆虫的生殖方式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胎生和幼体生殖生殖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生殖类型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的生殖方式。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二章昆虫的卵和胚胎发育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卵的基本构造、类型和产卵方式;胚胎发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卵的基本构造、类型和产卵方式;胚胎发育。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卵的构造特点,胚胎发育。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三章昆虫的胚后发育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孵化;变态及其类型;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孵化;变态及其类型;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变态及其类型;幼虫期;蛹期;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四章成虫的生物学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羽化;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性成熟和生殖力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羽化;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性成熟和生殖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雌雄二型和多型现象;性成熟和生殖力。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五章昆虫的世代、年生活史、习性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休眠与滞育;昆虫的昼夜活动规律、食性、群集性、拟态

及保护色等习性。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习性。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世代和年生活史;昆虫的休眠与滞育;昆虫的习性。

4.实验:昆虫胸部和腹部基本构造及昆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三篇昆虫的内部解剖及生理

第一章昆虫内部器官的相对位置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血窦和膈膜;内部器官和生理系统的位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血窦和膈膜;内部器官和生理系统的位置。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内部器官和生理系统的位置。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二章昆虫的体壁和生理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体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表皮的形成和脱皮过程;体壁的衍生

物;昆虫的体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体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表皮的形成和脱皮过程;体壁的衍生物;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壁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表皮的形成和脱皮过程;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三章昆虫的消化系统和生理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消化作用和吸收

机制;昆虫的营养;消化系统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消化作用和吸收机制;

消化系统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消化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消化道的变异;消化作用和吸收机制;消化系统与药

剂防治的关系。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四章昆虫的排泄器官和排泄机制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马氏管的构造及其类型;马氏管的排泄作用;马氏管的排泄物

及其它机能;昆虫的其他排泄器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马氏管的构造及其类型;马氏管的排泄作用;马

氏管的排泄物及其它机能;昆虫的其他排泄器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排泄器官的种类,马氏管的排泄机制和排泄过程。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五章昆虫的循环系统和生理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循环器官的结构;血液的组成及其循环;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背血管的基本构造;心脏的搏动与血液循环;昆

虫的血液及其功能。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血液循环的特点,背血管的基本构造,血液循环的动力和途径。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六章昆虫的呼吸系统和生理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昆虫的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气体的交换;昆虫的其他呼吸

方式;昆虫的呼吸代谢;杀虫剂和环境因素对呼吸代谢的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昆虫呼吸的方式

和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杀虫剂和环境因素对呼吸代谢的影

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的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昆虫呼吸的方式和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

4.实验: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及消化系统、排泄器官、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

5.习题课安排:

第七章昆虫的神经系统和生理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昆虫的神经系统和功能;昆虫神经系统

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昆虫的神经系统和功能;

昆虫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杀虫剂对神经系统的作

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昆虫神经系统传导神经冲动的机制;杀虫剂对神

经系统的作用。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八章昆虫的感觉器官和行为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感觉器的基本构造;感觉器感受刺激的机制;感觉器官的类型;

昆虫的行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感觉器的基本构造和类型;感觉器感受刺激的机

制;昆虫的行为。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觉器官的基本构造、类型及其功能,昆虫复眼成像原理;昆虫的行为。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九章昆虫的激素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及其激素;内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变态的

调节作用;昆虫信息素;昆虫激素的应用。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及其激素;内激素对昆虫生长

发育和变态的调节作用;昆虫信息素;昆虫激素的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及其激素;内激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变态的调节作用;昆虫信息

素的种类及其应用。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十章昆虫的生殖系统和生理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昆虫雌性、雄性生殖器官的基本构造;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

昆虫的交配、受精和产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昆虫雌性、雄性生殖器官的构造特点;精子和卵

子形成过程;昆虫的交配、受精和产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昆虫雌性、雄性生殖器官的构造特点;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昆虫的交配、受精和

产卵。

4.实验:昆虫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的基本构造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四篇昆虫分类学

第一章分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了解昆虫分

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等。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分类学概念及任务、物种概念、分类体系、种下及高级分类阶

元含义、学名、优先律、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模式标本、双

项式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方法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类学及物种概念、分类体系及各分类阶元含义、动物命名法、分类检索表等。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二章六足总纲的系统发育及分类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六足总纲系统发育和分类体系,原尾纲、弹尾纲、双尾纲和昆虫纲的分类特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六足总纲系统发育和分类体系以及六足总纲中各纲的分类特

征。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六足总纲系统发育和分类体系以及各纲的分类特征。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三章昆虫纲的分类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掌握昆虫纲各目形态特征以及直翅目Orthoptera、同翅目Homoptera、缨翅目Thys

anoptera、半翅目Hemiptera、脉翅目Neuroptera、双翅目Diptera、鞘翅目Coleopte

ra、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主要科形态特征。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昆虫纲各目以及与农业关系密切的9个目主要科的形态特征。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各目和主要科的形态特征。

4.实验:六足总纲分类及昆虫纲分目;直翅目、同翅目、缨翅目、半翅目、脉翅

目、双翅目分类;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分类。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第五篇昆虫生态学

第一章生态学及其发展概述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昆虫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我国昆虫

生态学的发展及其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昆虫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目

的。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二章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温、湿度对昆

虫的综合影响;光对昆虫的影响;气流与风对昆虫的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温度对昆虫的影响;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光对昆虫的影响;气流与风对昆

虫的影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湿度和降水对昆虫的影响;温、湿度对昆虫的综合影响。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三章土壤对昆虫的影响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对昆虫的影响;

土壤有机物和昆虫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对

昆虫的影响;土壤有机物和昆虫的关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土壤温、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四章食物和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天敌对昆虫的影响。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五章生物群落及其变动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生物群落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和农业生

态系统等的基本概念。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的原则。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物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等的基本概念。农业害虫综

合防治的原则。

4.实验:

5.习题课安排:

第六章昆虫种群及其数量变动

1.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种群的概念、特征与种群结构;昆虫种群生命表;昆虫种群的

生态对策。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要求学生掌握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结构;种群的出生率和繁殖

率;种群的死亡率和存活率;种群的迁移率;种群基数;昆虫

种群生命表;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种群的概念、特征与种群结构;昆虫种群生命表;昆虫种群的生态对策。

4.实验:昆虫基础研究与系统操作

5.习题课安排:课外思考题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成绩考核

本课程考核包括理论、实验和实习三个部分,理论考核分平时课堂抽查、期中考核、期末考核和实习考核,最后总评成绩为:平时课堂抽查成绩+期中考核成绩+实习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普通昆虫学》,雷朝亮、荣秀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 《普通昆虫学》,彩万志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3. 《普通昆虫学》,牟吉元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4. 《昆虫学通论》(上下册),中国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5. 《昆虫学》(上下册),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复旦

大学主编,中国教育出版社;

6. 《昆虫分类》(上下册),郑乐怡,归鸿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张孝羲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8. 《昆虫分类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七、教学大纲编制说明

普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基础昆虫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为学习农业昆虫学、农药学、植物检疫学、昆虫研究法等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昆虫形态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理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等五大部分,概括地介绍昆虫的结构及其功能;昆虫的个体发育史、生活习性和行为;昆虫的系谱及鉴别;昆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及代谢;昆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讲授的重点是昆虫的结构与功能,行为及生物学意义,昆虫的鉴别,昆虫各组织器官的机能等内容。对昆虫的进化、生理代谢及数据分析等内容仅作一般介绍。

普通昆虫学本门课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通过挂图、幻灯、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进行系统、扼要、生动的讲解、分析与演示,对基本内容要深入理解,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专业基础与专业课间的关系,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自觉性。

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操作环节之一,是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和深化,部分课程内容完全在实验课中讲授并实践。

教学实习是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操作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生产、毕业实习奠定基础。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 A、蚜虫 B、叶蝉 C、瓢虫 D、蝗虫 2. 蓟马的口器属于( )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就是( )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 )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 A.卵 B.蛹 C.拟蛹期 D.成虫 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 A、孵化 B、脱皮 C、羽化 D、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就是( )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就是卵或就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 ) 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 2、引起昆虫滞育与重要生态因素有( ),( ),( );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就是( )。 3、雄性龙虱的前足就是( )。 4.蝶类的变态类型就是( )。 5、按照胚体分节与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 ),( )。 6.变态的类型( ) ,( ) ,( ) ,( ) ,( )。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就是:( ),( ),( )。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 ) ,( ) ,( )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就是( )与( )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就是( )( )与( )。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 ) 与( )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 13、不全变态与全变态的不同就是全变态的有( )阶段。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以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直接产生性细胞的性腺和进行交配、产卵等活动的外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也常常表现在个体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到方面。如鍬形虫科的雄虫的发达得多,有的甚至与身体等长、或分枝如鹿角。 3、开放式循环:昆虫的血液绝大部分是在体腔中流动,没有固定管道,叫开放式循环。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叫世代交替。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 (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2.轴突传导:是指一个神经元内的信息由轴突传导细胞体或由细胞体传给轴突的过程。3.授精:交尾时,雄虫将精子注入雌虫生殖腔内,并不立即与卵进行受精作用,而精子被储藏在受精囊中,这个过程叫授精。 4.胚胎发育:是指从单细胞的合子卵裂开始至发育成为内外器官俱全的胚胎个过程。5.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的阶段性变化称变态。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2010-12-14 《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总结 为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月3日-6月14日,进行了《普通昆虫学》教学实习。现将实习总结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制作 6月3日-6月8日。6月3日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在毛庄及其附近的古树苑采集,随后几天的采集在农大三区、绿茵广场、东风渠、以及森林公园进行。标本采集完之后便是标本整理、针插标本的制作、鉴定。鉴定要求鉴定到科,并且加上标签,注明所属科、采集地点、采集人采集时间。我组共采集标本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标本共计150个左右。 二、绘图 6月9日-6月11日。共绘两类图,一类是模式图,另一类是实物图。模式图绘在牛皮纸上,可印在模式标本上绘制,实物图则根据实物标本绘出!所有图要求线条柔顺,粗细分明,点样细致均匀,轻重有度! 三、小题昆虫标本的制作 6月12日-6月14日。此次制作的标本有三个:蚜虫标本、夜蛾科生殖器标本、夜蛾翅标本。(具体操作步骤略) 四、实习感想及建议: 本次实习,丰富了我在专业方面的知识,我在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习中得以巩固!我充分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捕虫、制作标本等工作中组员间的'协作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在捕虫工作中唯有不怕苦与累,积极踏实才能有所收获!在绘图工作中,我认识到自己的水平是如此不足,今后在这方面还需不断学习提高。 实习最终完满结束,美中不足的是毛庄、公园等地方昆虫稀少,实习过程中并没有采集到相应数量的标本,且标本种类单一,建议下一学年标本采集在附近或更远的山区进行。由于采集标本数量少,借用实验室标本发现其标本保存上不够妥善,以至于很多虫体出现不同程坏损,建议实验室认真妥善处理学生采集标本!以上是我的个人感想和建议,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 2010年6月16日 xxx

普通昆虫学试题与答案

一,拉汉互译 1. 同翅目H omo pt era 2. 鞘翅目C ole op ter a 3. Hem ip ter a半翅目 4. Man to dea螳螂目 5. Bl att od ea蜚蠊目 二,名词解释 1.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出幼体开始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 3.世代交替:是指一些多化性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出现两性生殖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有规律的交替进行的现象。 4.迁飞:是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 5.多型现象:是指一种昆虫的统一虫态的个体、体型和体色等外部形态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6.微气管: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支,当分支到直径为2~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组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气管为微气管。 7.世代:昆虫的新个体(卵或幼虫或稚虫或若虫)自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发育过程叫生命周期,通常称这样的一个过程为一个世代。 *8.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 *9.雌雄二型:同种的雌雄个体除生殖器官的结构差异和第二性征的不同外,在大小,颜色,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10.信息素:又称外激素,是由一种昆虫个体的分泌腺体所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具有刺激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11.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接点,神经传导的联络区。 12.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着虫体的生长,经过一段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13.迁飞:某种昆虫成群而有规律地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地现象。*14. 后生分节:在成虫体壁的骨化过程中,相当于初生分节的节间褶也骨化了,里面形成前内脊,骨前一未经骨化的窄环,称为体节的分界,这种因体壁骨化而产生的分节方式称次生分节。 15.脉序:又叫脉相,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 *16. 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17.抗生性:食物不能全面满足昆虫营养上的需求,或含有对昆虫有毒的物质.或缺少一些对昆虫特殊需要的物质,因而昆虫取食后发育不良,寿命缩短,生殖力减弱,甚至死亡;或者由于昆虫的取食刺激而受伤部位产生化学变化或组织上的变化而抗拒昆虫继续取食。 18.耐害性:有些植物在被害虫为害后具有很强的增殖和恢复能力,能显著减轻被害的损失。 19.不选择性:植物不具备昆虫产卵或刺激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食物具有拒避产卵或抗取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物理性状;或者昆虫的发育期与食物的发育期不适应而不被取食为害。 20.翅脉:是翅的两层薄膜之间纵横行走的条纹.由气管部位加厚所形成,对翅膜起着支架的作用。 三,填空题 1. 昆虫的消化道起源于外胚层的部分是前肠和后肠,起源于内胚层的部分是中肠,中肠是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普通昆虫学-在线作业-

普通昆虫学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7-05-27 11:14:30 一、单选题 1. (5分)胡蜂前翅纵折。()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2. (5分)鞘翅目中叶甲与瓢甲可以从跗节上区分,叶甲跗节为隐5节,而瓢甲跗节为隐4节。()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3. (5分)下列蝶蛹金小蜂的拉丁学名表达方式是正确的?() ? A. Pteromalus puparum(L.) ? B. pteromalus puparum(L.) ? C. pteromalus Puparum(L.) ? D. Pteromalus puparum(L.)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4. (5分)可以生物防治叶螨的有()。 ? A. 蚜茧蜂 ? B. 蜻蜓 ? C. 捕食螨 ? D. 七星瓢虫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5.

(5分)触杀剂通过气孔进入害虫体内。()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6. (5分)利用白僵菌等是害虫防治中主要生物防治措施之一。()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7. (5分)二斑叶螨属于()目。 ? A. 膜翅目 ? B. 蜱螨目 ? C. 半翅目 ? D. 鞘翅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8. (5分)小菜蛾幼虫属于咀嚼式口器。() ? A. 正确 ? B. 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展开解析 9. (5分)下面哪一个属于钻蛀类害虫()。 ? A. 蝼蛄 ? B. 桃小食心虫 ? C. 黄条跳甲 ? D. 烟粉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 蝗虫的后足是:A A.跳跃足 B.开掘足 C.游泳足 D.步行足 2.昆虫的气门多位于昆虫的腹部两侧,请问,气门属于:D A.消化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C A.2龄 B.3龄 C.4龄 D.5龄 4.蝗虫的前翅是( D ) A.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5. 蝉的口器是( B )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6. 螳螂的前足是:C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7.蜜蜂的前足是( D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8.蝼蛄的前足是( A )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9.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10. 蝶和蛾的口器是( B )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1.甲虫的前翅为( C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蝽象的前翅是:B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蜂的前后翅是( A )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4.蝇的后翅是( D )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5.属于排泄器官的是( B ) A.消化道 B.马氏管 C.背血管 D.腹神经索 16.蝗虫的变态属于( B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7. 蝶和蛾属于( D )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8. 螨是属于哪个纲( B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有爪纲 D.唇足纲 19. 家蝇的幼虫属于( D )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20. 下列哪些虫的口器着生位置是属于后口式( C ) A. 蝗虫 B.小地老虎 C. 蚜虫 D.虎甲 21.步甲的口器着生位置式属于哪种类型 ( B )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2.下列那些不是触角的组成部分( D ) A.柄节 B.梗节 C.鞭节 D.基节 23. 蜂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 24. 蝉的连锁器属于哪种类型( A ) A. 翅褶型 B.翅钩型 C. 翅轭型 D. 翅僵型 25.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26.蚜虫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孤雌生殖: ( ) A.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B.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C.周期性的孤雌生殖 D.永久性的孤雌生殖 27.中肠来源于哪个胚层?( C )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一、重点 1、体腔:昆虫的体壁包被着整个体躯,形成一个相通的腔,称体腔 2、外骨胳:防止水份过度蒸发、调节体温、表现物理性色彩以及阻止水分无机离子、 病原菌、杀虫剂等外物侵入,其内陷形成的内骨,用以附着体壁肌的肌纤维,组成 昆虫的运动机构 3、色素色:化学色,虫体一定部位存在某些化合物而产生,这些物质吸收某种光波反 射其它光而形成各种颜色。这些物质同多半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如黑色素、嘌呤色 素等 4、结构色:光学色,发生于表皮。由于昆虫表皮结构性质不同,发生光的干涉、衍射 而产生各种颜色。用沸水和漂白粉不能使其退色和消失 5、背血管:位于背中线体壁下方,纵贯于背血窦内的一条管状构造,由前段的大动脉 和后段的心脏两部分组成,心脏两侧着生有成对的翼肌 6、大动脉:背血管前段,一条简单的直管,粗细一致,没有翼肌和膈膜相 连,没有心门 7、心脏(heart):背血管后段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部分为一个心室 8、辅搏动器:心脏外的一类具有搏动性能的结构,功能是辅助心脏、促进血液在部分 血腔、附肢及其它远离心脏的附属器官内循环,保持血腔中各部位的血压平衡 9、血液(血淋巴):体腔内循环流动的淋巴样液体,浸浴着所有的内脏器官和组织 10、血液循环过程:心脏舒张,血液由心门进入心脏,心脏收缩,把血液推向前方,经 由主动脉由头部前端流出,在头的内壁形成一个反作用力,使血液向后流动,由于 背膈和腹膈的作用,血液由前向后流回心脏 11、昆虫的呼吸系统:担负自外界吸收氧并释放出虫体内二氧化碳的器官系统 12、气管系统: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网络 13、气门:气管内陷留在体壁上的开口,通常位于中胸、后胸和腹部各节的两侧;胸部 气门位于侧板上,腹部气门多位于背板两侧或侧膜上 14、气管:胚胎发育时外胚层沿体壁内陷形成的盲管。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普通昆虫学》试题库 每套试题由5种题型组成,共100分。各部分的题量与得分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85:选10个名词,共30分,每小题3分 二、单选题35: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三、多选题40:选10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四、是非判断33:选6个小题,共6分,每小题1分 五、问答题33:选3个小题,共24分,每小题8分 1.世代 2.年生 活史 3.两性 生殖 4.孤雌 生殖 5.变态 6.不全 变态 7.休眠8.滞育9.羽化10.正模 11.趋光性12.完全 变态 13.幼体 生殖 14.孵化 15.虫龄 16.龄期17.生长 脱皮 18.离蛹 19.渐变 态 20.半变 态 21.多足22.鳃叶23.具芒24.丝状25.脉序

型幼虫状触角状触角触角 26.肘状触角27.羽毛 状触角 28. 寡 足型幼 虫 29.鳞翅 30.半鞘 翅 31.膜翅32.鞘翅33.覆翅34.无足 型幼虫 35.性二 型 36.捕捉足37.跳跃 足 38.步行 足 39.携粉 足 40.围蛹 41.复变态42.多食 性 43.多型 现象 44.寡食 性 45.趋化 性 46.色素色47.物理 色 48.肠外 消化 49.翅脉 50.被蛹 51.副模52.侧背 叶学说 53.群集 54.蜕裂 线 55.迁飞 56.信息激素57.平衡 棒 58.翅脉59.血窦 60.结合 色 61.孤雌生殖62.胎生 63.胚后 发育 64.蜕皮 65.原始 假想脉序 66.突触67.滤室68.趋光 性 69.趋光 性 70.趋化 性 71.棒翅72.肠内 消化 73.种群 74.双翅 化 75.激素 76.世代交替77.代生 活史 78.寿命 79.多胚 生殖 80.单胚 生殖

普通昆虫学

普通昆虫学 概述 一、普通昆虫学考试科目包括: 普通昆虫学。 二、考试比例: 基础理论80%,昆虫学发展现状2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10分(20小题,每题0.5分,占10%) 拉丁学名10分(中、拉互换等形式,10小题,每题1分,占10%) 填空或选择题30分(30空或题,每1空或题0.5分,占30%) 编制昆虫分目或科检索表20分(20个科目,占20%) 简答题20分(4小题,每题5分,占20%) 论述题10分(1题,占10%) 四、考试时间:3小时。 五、参考教材: 1. 雷朝亮,荣秀兰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 2. 彩万志主编,《普通昆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7 一、考查目标: 普通昆虫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均较强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课。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内部解剖以及昆虫分类。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昆虫学发展前沿动态。 二、考试内容: 1绪论 (1)节肢动物门及各纲的特征; (2)昆虫纲的特征 2昆虫的外部形态 (1)昆虫身体的一般构造:体躯的基本构造;体躯的分节方式;分节的附肢 (2)昆虫的头部:头部的分节、头壳的构造、头式、头部的感觉器官、口器 (口器类型、为害特点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昆虫的胸部:胸部构造的特点、胸部的基本构造(前胸、具翅胸节)、胸足的构造及其类型、翅(构造及变化、关节、翅脉及脉序、翅室、连锁和飞行) (4)昆虫的腹部:腹部构造的特点、腹部的基本构造、腹部的附肢 (外生殖器、尾须、无翅亚纲腹部的附肢、幼虫的腹足) 3昆虫的生物学 (1)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 (2)昆虫的胚胎发育: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卵的构造 (3)昆虫的胚后发育:孵化、生长发育、变态(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不全变态、全变态)、幼虫期、蛹期、成虫的形成

普通昆虫学复习题

《普通昆虫学》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了解主要纲的主要特征。 3、我国在昆虫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蜕裂线、口器、悬骨、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纵脉、横脉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并举例。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结构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成虫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16. 昆虫翅的连锁类型,并举例。

17. 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构造。 18. 弹尾目的腹部的三对附肢分别是什么?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三、问答题 1. 结合实际,试述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昆虫内部解剖和生理 一、名词解释 皮层溶离、鞣化作用、肠外消化、排泄循环、外闭式气门、内闭式气门、神经元、神经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突触传导、反射弧、昆虫激素、信息素、受精、授精 二、简述题 ?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各层的主要功能 ?简述昆虫的脱皮过程及其脱皮的激素调控 ?简述昆虫体壁色彩的形成原因 ?简述昆虫中肠围食膜的来源和机能 ?简述昆虫循环系统的特点 ?简述昆虫马氏管的构造和机能 ?简述昆虫的气门及其开闭机制 ?简述昆虫的呼吸方式 ?简述神经元的基本构造、类型和功能 ?简述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昆虫感觉器官的构造、种类和功能 ?简述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 ?简述昆虫信息素的种类 ?简述昆虫雌、雄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 三、问答题 ?昆虫体壁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有何作用? ?昆虫表皮的通透性与杀虫剂穿透的关系如何? ?昆虫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昆虫的血液有何功能?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昆虫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附肢:胚胎分节后,每个体节上发生一对囊状突起,其中一些突起向后延伸,分节形成附肢 2、雌雄二型现象:除性器官有明显区别外,雌雄二者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的现象 3、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 4、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基本单元,包括神经细胞体及由其发出的神经纤维。 5、世代交替:昆虫两性世代与孤雌世代交替进行。 6、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 3个体段。 (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3对单眼 (3)胸部生有3对胸足和1~2对翅,是运动中心。 (4)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 (5)昆虫属于变态发育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现象

4.胚胎发育:从卵孵化后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5.变态:昆虫从幼虫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触角由3节组成,即柄节、梗节、鞭节。 2、昆虫体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3个体段。 3、昆虫的头部位于体躯的前端,着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是感觉、联络和取食的中心。 4、口器也称取食器,由属于头部体壁构造的上唇和舌以及头部的三对附肢(即上颚、下颚和下唇)组成。 6、贲门瓣的主要功能是使食物直接从前肠导入中肠腔,而不与胃盲囊接触。同时阻止中肠内食物倒流回前肠。 7、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马氏管和后肠的直肠部分共同完成。(脂肪体) 8、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昆虫的口式不包括( D) A、下口式 B、前口式 C、后口式 D、上口式 2、雄性龙虱的前足是(B) A、捕捉足 B、抱握足 C、开掘足 D、攀握足 3、从功能上分,( B)不属于神经元中的一种。 A、运动神经元 B、中枢神经元 C、感觉神经元 D、神经分泌细胞

普通昆虫学复习提纲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 绪论 一、简答题 1.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2. 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3. 简述昆虫与蜘蛛的区别。 4. 试举出5种昆虫学相关刊物或相关网站。 二、问答题 1. 昆虫在地球上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2. 昆虫纲繁荣昌盛的特点是什么? 3.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三、论述题 你认为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如何与昆虫相处? 第一篇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名词解释 初生分节、后生分节、翅展、蜕裂线、口器、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悬骨、前幕骨陷、具翅胸节、内生翅类、外生翅类、翅瓣、翅痣、翅脉、脉序、闰脉、直接翅肌、间接翅肌 二、简答题 1. 简述昆虫体躯的构造特点。 2. 简述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 3. 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有哪些,其各自功能如何? 4. 昆虫的触角有哪些类型,各类型举出 1-2 种代表性昆虫。 5. 学习触角的类型有什么意义? 6. 昆虫的口器有哪些主要类型,简述各类口器的构造特点? 7. 举例说明昆虫口器类型的分化对昆虫生存的意义。 8. 试以荔枝蝽(蝉)为例说明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及其取食方式。 9. 什么是具翅胸节?具翅胸节背腹板上沟和背片分别是什么? 10. 昆虫成虫的胸足分为哪几节? 11. 常见的成虫胸足有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其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性。

12. 昆虫的足类型反映哪些生物学习性? 13. 昆虫的翅是由哪部分发展来的? 14. 一般将翅分为哪些缘、角和区?试绘昆虫翅的分区图,并注明各部分中文名称。 15. 根据翅的质地和被物的不同,可将翅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16. 绘通用的昆虫假想脉序图,说明其上的纵脉和横脉,并用字母表示。 17. 昆虫虫翅的连锁方式有哪几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17. 说明昆虫翅的变化和类型在昆虫分类和深化上以及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18.昆虫的翅是怎样进行上、下拍动? 19.说明昆虫产卵器、交配器的基本构造。 20. 区分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类幼虫。 21. 试绘昆虫触角、胸足的模式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中英文名称。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2. 研究昆虫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有何意义? 第二篇昆虫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孤雌生殖、两性生殖、世代交替、胎生、孵化、脱皮、虫龄、龄期、头壳指数、羽化、世代、年生活史、世代重叠、性二型现象、多型现象、休眠、滞育、趋性、假死性、群集性、拟态、保护色、扩散、迁飞 二、简答题 1.昆虫有哪些复杂和特殊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 2.列举3例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如何利用昆虫的某些习性来采集或防治害虫?。 3. 简述“全变态”和“不全变态”的特点。 4. 举出能够把卵产在土中、植物组织中的昆虫各3种。 5. 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和蛹分别可分为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3种代表昆虫。 三、问答题/论述题 1. 昆虫生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 昆虫的产卵方式主要有哪些?了解产卵方式有什么意义? 3. 什么是拟态和保护色?请各举1例说明。

普通昆虫学试题(第1组)有答案

普昆试题 一.名词解释(18分,每题3分) 1.附肢2.雌雄二型现象3.开放式循环4.神经元 5.世代交替6.羽化 二.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蝉的头式为() A 下口式 B 前口式 C 后口式 D 上口式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低等蛾类的连锁器叫() A 翅轭型 B 翅缰型 C 翅钩型 D 翅褶型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在翅脉命名时将第一径脉写成() A 1R B 1r C R1 D r1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昆虫学实验(上)》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0 实验学时:24 面向专业:植物保护课程代码:B4500008 先开课程:普通昆虫学(上)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王思芳郑桂玲孙丽娟审定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一、说明 1、本门课程实验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普通昆虫学实验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普通昆虫学(上)》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和验证讲授内容,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动手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本门课程实验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实验一昆虫的饲养 一、实验目的 学生通过昆虫的饲养,初步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学习饲养昆虫的方法。 二、材料和设备 常见昆虫(如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的活体成虫、蛹、幼虫或卵、光照培养箱、罐头瓶、试管、镊子、养虫笼、解剖针、双目实体显微镜、放大镜、相应饲料等。 三、内容与步骤 1.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每组4—5人; 2.户外采集常见昆虫的活体标本,每组采集2-3种昆虫,每种昆虫采集10-20头置于罐头瓶或养虫笼内,放置在25℃的培养箱内饲养; 3.查阅采集到昆虫饲养的饲料及方法等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采集的各虫态昆虫(卵、幼虫、蛹)进行饲养观察,保持好温湿度,定期更换饲料,及时清理养虫盒,每天记录昆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4.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生长发育、脱皮、变态等生命现象。 四、实验数据记录 在饲养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变化,如体长、体色的变化;蜕皮次数;相邻两次蜕皮经历的天数;虫态的变化;各虫态经历的天数;成虫的交配情况;雌虫的产卵量、产卵期等。 五、问题讨论 1.说明饲养昆虫经历哪些虫态;

普通昆虫学试题

普通昆虫学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 1.下列昆虫中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 A. 蚜虫 B. 叶蝉 C. 瓢虫 D. 蝗虫 2.?蓟马的口器属于() A 锉吸式口器 B 咀嚼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 嚼吸式口器 3.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这就是() A 脉序 B 翅肋 C 翅脉 D 翅气管 4.昆虫的盾间沟位于()上。 A 头部 B 背板 C 腹板 D 侧板 5.把前脊沟与前盾沟之间的骨片叫() A 端骨片 B 盾片 C 前盾片 D 后盾片 6.完全变态的昆虫不要经历以下哪几个时期() A.卵B.蛹C.拟蛹期D.成虫E.幼虫 7.家蝇的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裸蛹 D 围蛹 8.昆虫胚胎发育过程0中从幼期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 A. 孵化 B. 脱皮 C. 羽化 D. 变态 9.昆虫胚胎发育的三个连续阶段顺序是() A多足期,无足期,寡足期??? B 无足期,寡足期,多足期 C 原足期,多足期,寡足期?? D 寡足期,原足期,多足期 10.一个新个体昆虫(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 A 一化性 B 多化性 C 一个世代 D 多个世代

11.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解除时,就可恢复生育的停育现象叫()A 滞育 B 休眠 C 越冬 D 越夏 12.昆虫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也就是说,滞育可出现在不同的世代,这种现象叫() A 休眠 B 兼性滞育 C 专性滞育 D 确定性滞育 13.膜翅目中寄生性昆虫幼虫的足属于() A 寡足型B多足型 C 无足型 D 原足型 14.蛹体被第三、四龄幼虫所蜕的皮共同构成的蛹壳所包围,这种蛹为() A 离蛹 B 被蛹 C 围蛹 D 裸蛹 15.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A 增节变态 B 完全变态 C 半变态 D 渐变态 二.填空题(15分) 1.蜜蜂口器类型属于()。 2.引起昆虫滞育和重要生态因素有(),(),();起滞育的内在因素就是()。 3.雄性龙虱的前足是()。 4.蝶类的变态类型是()。 5.按照胚体分节和附肢发生的顺序,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3个连续的阶段,即(),(),()。 6.变态的类型(),(),(),(),()。 7.触角由3节组成,分别是:(),(),()。 8.昆虫的个体发育包括(),(),()3个阶段。 9.昆虫的腹部是()和()的中心。 10.昆虫翅胸背板三条次生沟是()()和()。 11.昆虫生殖系统包括()和()两部分。 12.许多昆虫随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的现象称为()。

普通昆虫学(实验)课程复习题库2012

普通昆虫学实验课程复习题库 一、区别特征 近似目特征区别: 1.鳞翅目和毛翅目 近似科特征区别: 同翅目: 蜡蝉科和沫蝉科飞虱科和叶蝉科叶蝉科和沫蝉科 半翅目: 黾蝽科和蝎蝽科缘蝽科和猎蝽科负子蝽科和蝎蝽科花蝽科和盲蝽科 鞘翅目: 叩甲科和吉丁甲科龙虱科和水龟虫科虎甲科和步甲科瓢甲科和叶甲科 叶甲科和天牛科 脉翅目: 蚁蛉科和蝶角蛉科 鳞翅目: 刺蛾科和毒蛾科眼蝶科和蛱蝶科灰蝶科和凤蝶科天蛾科和弄蝶科灰蝶科和蛱蝶科夜蛾科和灯蛾科蚕蛾科和大蚕蛾科蛱蝶科和凤蝶科 双翅目: 寄蝇科和麻蝇科丽蝇科和麻蝇科大蚊科和蚊科蝇科和花蝇科虻科和食虫虻科 膜翅目: 姬蜂科和茧蜂科胡蜂科和蜾蠃蜂科蛛蜂科和泥蜂科土蜂科和蜜蜂科 二、简答题 1.以棉蝗成虫为例,简述实验中观察到的昆虫具翅胸节内骨骼的构造特点。 2.以棉蝗成虫为例,简述实验中观察到的昆虫具翅胸节与前胸在构造上的异同。 3.以蝉为代表,简述实验中观察到的同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构造特点。 4.简述蝉的下颚口针的解剖方法。 5.简述实验中观察到的蝗虫体内主要器官的相对位置及名称。 6.以棉蝗为代表,简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直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构造特点。 7.以蜜蜂为代表,简述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构造特点。 8.以棉蝗成虫为例,简述实验中观察到的昆虫翅基关节的构造特点。

三、论述题 1.以棉蝗成虫为例,试述昆虫神经系统的解剖过程。 2.以家蚕幼虫为例,试述昆虫呼吸系统及内闭式气门的解剖过程。 3.以棉蝗成虫为例,试述昆虫生殖系统的解剖过程。 四、编写检索表 1.编写螽蟖科、蝼蛄科、蟋蟀科、斑腿蝗科、蜢科5个科的检索表。 2.编写斑腿蝗科、螽蟖科、蝼蛄科、蟋蟀科4个科的检索表。 3.编写螽蟖科、蝼蛄科、蟋蟀科、蚱科4个科的检索表。 4.编写剑角蝗科、螽蟖科、蟋蟀科、蝼蛄科、蚱科等5个科的检索表。 五、绘图题 1.请依据实验课中解剖观到的棉蝗消化道,绘制一幅昆虫消化道的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绘制较通用的假想脉序图,并注明各脉的名称。 3.请依据实验课中解剖观到的家蚕幼虫气门,绘制一幅内闭式气门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4.请依据实验课中解剖观察到的雌(雄)性昆虫内生殖系统,绘制其构造图,并注明各部分名 称。 六、填图题 1.写出雄性昆虫内生殖系统各部分的名称。

普通昆虫学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部分绪论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门。3.昆虫的体腔就是(),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循环系统位于(),神经系统位于()。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昆虫,如()。 5.蜘蛛、蝎子属于()纲。6.蜈蚣、钱串子属于()纲。7.马陆属于()纲。 8.虾、蟹属于()纲。 9.昆虫属于()门、()纲。 10.昆虫的()胸、()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所以头部成为()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A 蝎子 B 鼠妇 C 蚂蚁 D 虾 5.以下哪种节肢动物无触角() A 蝎子 B 蜘蛛 C 蜻蜓 D 金龟甲五.论述题: 试述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部分答案 二.填空题: 1.2/3 2.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3.血腔中央体背腹面 4.腐食性昆虫蝇蛆蜣螂 5.蛛形纲 6.唇足纲 7.重足纲 8.甲壳纲 9.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中胸后胸 11.触角上颚下颚下唇感觉和取食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 (1)昆虫是无脊椎动物界中唯一有翅的类群。翅的获得对它的分布、觅食、求偶、避敌都有利。(2)昆虫的身体相对的小,需要的食物就相对的少,很少会由于事物的缺乏导致灭绝。 (3)昆虫的口器类型变化多,这样的就扩大了取食的范围,改善了它与寄主的关系。 (4)昆虫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以以很少量的个体来繁殖大量的后代。 2.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 - 1 -

普通昆虫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世代:昆虫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2.年生活史:一种昆虫一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代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年生活史。 3.两性生殖:昆虫经过两性交配而产出后代的生殖方式叫两性生殖。 4.孤雌生殖:昆虫不经过两性交配或经交配但不产生受精卵而发育成后代的生殖方式叫孤雌生殖。 5.变态: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的状态改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6.不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和成虫期3个虫期,而且成虫期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翅在幼期的体外发育,称为不全变态。 7.休眠:常常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当不良环境消除后昆虫可马上恢复活动,继续生长发育的现象。 8.滞育:由光周期引起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条件的刺激,昆虫才能在回到合适的光周期时继续生长发育。 9.羽化:昆虫由蛹或老熟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叫羽化。 10.补充营养:成虫期所进行的营养。 11.趋光性:就是昆虫对光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活动的习性。 12.完全变态:一生经历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四个时期,其翅是在幼虫的体壁下发育,不显露在体外的变态方式叫完全变态。 13.化蛹:昆虫由老熟幼虫脱皮而产生蛹的过程叫化蛹或蛹化。 14.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卵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15.虫龄:幼虫的大小或生长进程叫虫龄。虫龄以蜕皮次数做为指标,虫龄=蜕皮次数+1 16.龄期: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就是该虫龄的龄期。 17.生长脱皮:昆虫在幼虫阶段所进行的蜕皮,脱皮后伴随着体积的增大,而没有重大的形态上的改变。 18.离蛹:附肢和翅悬垂游离于蛹体外,可以活动,同时腹节间也能自由活动。 19.渐变态:幼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是翅未成长和生殖器官未成熟。 20.半变态:幼期水生生活,成虫陆生,以致成幼期具有明显的形态分化。 21.多足型幼虫:既有胸足又有腹足的幼虫。 22.鳃叶状触角:触角端部数节扩展成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23.具芒状触角:触角三节,第三节较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 24.丝状触角: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基部一二节外,其余各节的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部缩小。 25.脉序:翅脉的分布型式。 26.肘状触角:触角柄节特别长,梗节短小,鞭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成膝状或肘状弯曲。 27.羽毛状触角:触角柄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细枝状,很像鸟类羽毛。 28.寡足型幼虫:只有胸足,无腹足的幼虫。 29.鳞翅:质地为膜质,翅面布满鳞片的翅叫磷翅。 30.半鞘翅:翅的前半部分加厚呈革质,而后半部分仍为膜质的翅叫半鞘翅。 31.膜翅:质地膜质、透明。 32.鞘翅:翅的质地为角质,坚硬,翅面无可见翅脉的翅叫鞘翅。 33.覆翅:翅的质地革质、半透明,翅脉仍可见。 34.无足型幼虫:既无胸足也无腹足的幼虫。

2016年资源昆虫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昆虫的采集 一、目的要求: 要求同学能学会采集昆虫标本的一般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80%敌敌畏乳油、毒瓶、采集袋、捕虫网,大小指形管、标签、小刀、小铲、镊子、扩大镜。 三、方法 初学采集昆虫时,往往无从下手,跑了一天也采集不到多少种昆虫,或只能采到易采的,不易采的会漏掉,要学会运用一般的采集方法。 (一)观察法:采集昆虫时,首先要找到昆虫的生活场所,因此,要随时用耳听、目看。如蝉、蝈蝈凭发出的声音找到它。有的有踪迹,凡经常有咀嚼式口器昆虫为害的植物叶片上常有被啃食过食迹,地上留有吃过食物后排泄的粪便。蛀干害虫,可见有排粪孔,排出粪便及食物碎屑。 (二)搜索法:依据观察法,已经看到昆虫存在的迹象,但有时采不到,或是因虫体较小不易找到,这时,便可用搜索的方法。在发现虫子存在迹象附近的植物上、砖石下、泥土中、腐烂植物下、树皮上、树洞中、动物的尸体下、粪便下,以及昆虫可能栖息的地方,可以搜索到很多类的昆虫,如泥土中可采到蛴螬,树干内有天牛幼虫。 (三)击落法:震击是很好的采集方法,是根据许多昆虫有假死性的特点,猛然震击寄主植物,使其自行落下采到它们。有些昆虫虽无假死性,但趁早上或晚上温度较低,昆虫不甚活动,或当昆虫专心取食时,趁其不备,猛然震动寄主植物,也会被击落下来,有的经震击会暴露目标。 (四)引诱法:如灯光诱虫、马粪诱是常用方法之一。 (五)网捕法:是采集时最普通而常用的方法。捕捉飞翔中或停止的昆虫,下网的迅速程度,要视所捕昆虫的动态而定,然后用网迎头一兜,急将网口转折过来,使网底叠到网口上方,入网昆虫便不会跑掉。昆虫既经采入网中,便可用一只手握住网底上方。另一只手揭开毒瓶盖,将毒瓶送入网底,使所采到的昆虫进入瓶中,随即将毒瓶口紧贴网袋取出,盖上瓶盖,毒死后装入三角包中,写好标签。 (六)采集时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一般白天活动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有些喜夜间活动的昆虫,就必须在太阳下山后或太阳初升前才能采到,因此有些昆虫只有在它活动的时间才容易被发现。在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大,在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蛰伏不动,便不易采到它们。 (七)采集昆虫的注意事项:首先采集时不要只采成虫,如果遇到昆虫的卵、幼虫、蛹,必须全部采集。一般采集时常把个体较小、形态丑陋、不易采到的单个标本,或在野外粗放观察似乎是同一类的,或目前并不严重危害的昆虫忽略掉,这是采集昆虫时应特别小心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