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学案19 极地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学案19 极地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学案19 极地地区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学案19 极地地区

学案19极地地区

[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地图识记两极地区的地理概况,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成因,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2.借用地图识记我国极地科考站的分布,综合思维其建设的意义。

[图表填绘])

一、北极地区

【填图绘图】

(1)在上图中填出:北冰洋、北美洲、欧洲和亚洲、黄河站的名称。

(2)在上图中,用红笔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

1.位置:指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2.范围:北冰洋(e)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北美洲(a)、欧洲(b)、亚洲(c)三洲的部分陆地和岛屿(如d格陵兰岛)。

3.气候:气候寒冷,冬季黑暗漫长,最暖月为8月(月份);年降水量:100~250毫米。

4.科学考察的宝地: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二、南极地区

【填图绘图】

(1)在上图中填出:南极半岛、三大洋、中国的科考站的名称。

(2)用红笔在上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位置:在南极圈以南,被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三大洋包围。

2.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岛屿和海洋。

3.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4.气候特征: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

5.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宝库、生物资源丰富。

6.科考宝地:原始自然环境,科研价值高。图中我国科考站D为长城站、E为中山站、G为昆仑站、F为泰山站。

三、两极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地表状况绝大部分为陆地60%以上为海洋

昼夜状况3~11月为极夜,11月~次年3

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

3~11月为极昼,11月~次年3

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极夜

气候类型及特征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干

燥、烈风为主要特征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

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降水少、

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

原气候

矿产资源煤、铁等金属矿煤、铁、石油、天然气、各种金属矿等

生物资源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主要

是北极熊、驯鹿等

[体系构建])

北极地区

?

?

?

?

?位置

?

?

?几乎全部位于北极圈内,属于北寒带

海陆: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

气候: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

资源:沿岸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科考:中国黄河站(78°55′N,11°56′E)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知识精讲]

1.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海水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剧烈。

(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扩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

(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北冰洋地区覆冰较少,受到太阳辐射较多。

(4)南极洲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5)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一年中南极极昼天数比北极极昼天数少。

2.南极大陆酷寒、干燥、烈风三大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1)酷寒:①地处高纬——太阳辐射弱;地势高——气温低;②巨厚冰体——冷源;③西风漂流——阻挡热量交换。

(2)干燥:①大陆严寒——冷干;②冷高压——降水少;③沿海巨大的冰障——阻挡水汽交换;④西风漂流——降温减湿。

(3)烈风:①气压差大——极地地区冷高压气压高(酷寒),与副极地低气压差异大;

②摩擦力小——冰川覆盖、地势平坦、缺少植被。

3.南极洲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技巧点拨]如何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极地俯视图中的风向判断南北半球的关键是:确定风向的偏转情况,依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一原理进行判断。如甲图风向大致向右偏为

北半球;乙图风向大致向左偏,为南半球。

[学以致用]

自1984年我国第一次南极科考以来,我国测绘工作者积极开展极地测绘科考和科学研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参加了30次南极和5次北极科考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为保护和争取我国和平利用南北极的权益和极地科考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大洋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这两个考察站中,距离北京较近的是________。

(3)我国五个极地科学考察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

(4)我国在南极建立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的时间都是在2月份,建立北极科考站的时间应是________月份,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南美洲东西两侧分别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中山站附近为印度洋。第(2)题,在南极俯视图上,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劣弧定东西方向,纬度定

南北方向。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住于东半球,且中山站位于南极边缘地区。第(3)题,长城站位于西经60度附近,故位于西半球。决定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纬度,纬度低,线速度大。第(4)题,极地考察应在有极昼时建站和科考。答案(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东南中山站

(3)长城站长城站

(4)8此季节北极地区大部分是极昼;属于暖季,利于建站和科学考察。

热点链接(十二)未来航运通道—北极航道

(1)含义: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有两条航道,分别是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大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

(2)意义: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使航程大大缩短,减少运输成本。

[考题演练]

历经27天的航行,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停靠在荷兰鹿特丹港,成为经过北极东北航道(如下图所示)完成亚欧航行的第一艘中国商船。读图,完成(1)~(2)题。

(1)北极东北航道的开通()

A.形成新的全年通航航线

B.缩短了大连和鹿特丹之间的航程

C.保证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航运安全

D.促进北极石油资源的大量开采

(2)“永盛”号船员在航行过程中可以()

A.遥望堪察加半岛山峰

B.欣赏白令海峡峡湾之美

C.感受北冰洋漫漫长夜

D.远眺鄂毕河口沿岸森林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球呈球体形状,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极地航线长度要短于较低纬度的航线长度,故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后,会缩短大连和鹿特丹之间的航程。第(2)题,依题意,“永盛”号是由大连经北极东北航道驶往鹿特丹的,从图中可看出,航道绕堪察加半岛而过,则能遥望堪察加半岛山峰。白令海峡沿岸峡湾地貌并不典型,所以经过白令海峡时很难欣赏到美丽的峡湾。穿越北冰洋时是在夏季,感受到的是漫长的白昼。并且在鄂毕河口看到的是苔原景观。

答案(1)B(2)A

考向一南极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1.(2018·全国文综Ⅱ)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2)题。

(1)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解析第(1)题,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场所,而全球变暖会导致冰盖雪被和陆缘冰融化,冰川脱离南极大陆,漂向海洋,形成海冰。所以,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B选项正确;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严寒,生物类型较少,A选项错误;整个南极大气质量均比较好,故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C选项错误;南极地区人类活动均比较少,故人类活动对南极地区的影响较少,D选项错误。

答案(1)D(2)B

考向二北极地区航运业的分析

2.(2014·海南地理)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1)~(2)题。

(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D项正确。第(2)题,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项所示国家间走北极航线都不是最近。

答案(1)D(2)B

课时训练

识图定位

读两极地区图,回答问题。

(1)填写主要海洋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填写中国五处科考站名称。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K________,G________。

(3)填写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

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

(4)填写主要的岛屿、半岛、海峡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1)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黄河站(3)北美洲亚洲欧洲(4)格陵兰岛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白令海峡

能力提升

两极地区是我国进行科学考察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所示地区正确的是()

A.①非洲⑤印度洋

B.②北美洲⑥印度洋

C.③太平洋⑦太平洋

D.④太平洋⑧大西洋

2.一艘轮船从⑦地沿图中实线航行至⑧地,该船()

A.航向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B.由东半球进入西半球

C.逆风逆水航行

D.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解析第1题,该图是极地俯视图,能够在图中正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注意抓住各大洲的陆地轮廓进行辨别。根据图中经纬度及陆地轮廓可知①、②两地位于非洲;③、④两地位于太平洋;⑤、⑥两地位于大西洋;⑦、⑧两地位于太平洋,故选项C正确。第2题,⑦、⑧两地位于南极洲附近,依据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及其图中两地位置,可以判断从⑦地航行至⑧地,该船航向先向西南,后向西北;根据图中经度的变化规律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原则,⑦地在157.5°W,属于西半球,⑧地在157.5°E,属于东半球;由⑦、⑧所处纬度可以判断两地位

于极地东风带,风向是东南风,所以从⑦地航行至⑧地是顺风航行;由⑦至⑧地向西越过180°经线(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故选项A正确。

答案 1.C 2.A

据地质学家估计,北冰洋海底储藏着全球四分之一未勘探的石油和天然气,很可能是个“大油库”。近年俄、美、加等国纷纷在北极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北极形势骤然紧张。读“地球极地投影图”,回答3~4题。

3.近年北极地区争夺日益激烈,其原因不可能是()

A.北冰洋海底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B.气候变暖使北极地区海底出露引发领土争夺

C.近年自然资源价格的提升将使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

D.气候变暖将使北冰洋航海线日益繁忙

4.关于甲、乙两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②都在同一国境内

③两端都直接连接大洋

④都是石油的重要运输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各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主要与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有关。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不会导致北冰洋海底露出。故选B。第4题,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是亚、非两洲分界线,是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但不

直接连接大洋。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境内,是南北美洲分界线,直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故选A。

答案 3.B 4.A

读图,回答5~6题。

5.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

A.航向为西北

B.航向为东北

C.航向为西南

D.航向为东南

6.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是由于()

A.填海造陆

B.地震频繁发生

C.冰架崩裂及消融

D.飓风与风暴潮侵袭

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为近南极上空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航向为东南。故选D。第6题,近几十年,乙半岛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主要是因为全球变暖,冰架崩裂及消融造成的。故选C。答案 5.D 6.C

下图为极地俯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7~8题。

7.四图中能表示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的是()

A.a、b

B.a、d

C.b、c

D.c、d

8.同是极地,北极气压比南极低,主要原因是北极地区()

A.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

B.海洋环境,海水的运动从低纬带来热量多

C.地势低,大气密度大

D.海水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

解析第7题,由四幅图中的海陆轮廓知,a图和c图表示北极地区,b图和d 图表示南极地区。在7月份,北极气温较高,其气压应较小,可知c表示7月份;而南极地区7月份为冬季,气压高,且等压距较大,b表示7月份南极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故选C。第8题,北极冬夏海平面气压都比南极低,说明北极比南极气温高,纬度相同,主要是下垫面差异造成的;海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

答案7.C8.B

读下图,回答9~11题。

9.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极点(南纬90°)

B.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

C.冰点(约南纬78°)

D.磁点(约南纬65°)

10.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

B.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C.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

D.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11.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

A.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

B.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

C.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

D.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采

解析第9题,只有在极圈及其以内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磁极(南纬65°)在南极圈以外,因此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D。第10题,由于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更充足,故阴雨天气更多,故C项说法错误。第11题,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验性开采、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都会对南极洲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C、D 两项是错误的;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是极端的做法,人类需要对南极洲进行科考,所以A、C、D项是错误的;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正确答案选B。

答案9.D10.C11.B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从东西半球来看,图中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南极洲特有的动物有________。

(4)B是________洲,它是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5)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________、烈风。

(6)有一架飞机从长城站起飞,如果顺着图中60°W所在的经线圈穿越南极上空,方向是否发生过改变?________(填“是”或“否”),怎么改变的?

解析本题考查南极洲地理事物的分布和自然地理特征,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据图可知A地的坐标是(66°34′S,90°W),图中我国位于东半球的考察站有中山站和昆仑站。企鹅、磷虾是南极特有的动物,南极半岛和南美洲隔海相望。南极气候特征是酷寒、干燥、烈风。沿60°W穿越南极洲经过南极点,所以飞机先向南飞,过极点后再向北飞。

答案(1)90°W,66°34′S(2)中山站昆仑站(3)企鹅、磷虾(4)南美(5)干燥(6)是先向南再向北。

13.近年来北极地区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北极地区图。

材料二2011年10月,俄罗斯宣布将在北极建一座可容纳5 000人居住,具有人工气候和完整生命支持系统的现代化冰城“乌姆卡”。

材料三2010年8月,在破冰船护送下,装载7万吨液化天然气的油轮从摩尔曼斯克通过北冰洋航线到达中国宁波;2010年10月,另一艘俄罗斯货船从摩尔曼斯克装载矿石,第一次在没有破冰船护卫的情况下经北冰洋航线到达上海,并

载货返回。

(1)A处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地区植被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植被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图中阴影部分面积________,图中B自然带分布将向________移。

(3)指出冰城“乌姆卡”建设面临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

(4)简述北冰洋航线的重要经济意义。

解析第(1)题,A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主导植被类型为亚寒带针叶林。第(2)题,图中阴影部分为海洋,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其面积扩大,B自然带即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移。第(3)题,“乌姆卡”纬度高,气温低,受极地东风影响,风力大,位于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第(4)题,北冰洋航线可缩短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航程,降低运费,节省运输时间,促进北冰洋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强沿线地区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2)扩大北(或高纬)(3)气候寒冷;风力大;极夜时间长。(4)①大大缩短北太平洋沿岸和北大西洋沿岸之间的航程,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③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导学案资料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主备人:李嗣林审核人:梁世斌上课时间:第1-2周 第一节地球 一、【学习目标】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一、预习导学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_________,赤道略鼓的_________。赤道周长:约_________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网

当地和地心连线(或是当地地平面的垂 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 当地经线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构成的二面角 赤道(即0°纬线) 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_______向北、向南各划分为90°,_______向东、向西各划分为180°,分别称为东经、西经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在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在地球上确定任何一个点的位置。以下是不同形态的经纬网 10° 20° 30° 40° 50° 10° 20° 30° 40°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西经经线向东至东经经线为东半球;由西经经线向西至东经经线为西半球(如下图)。 (三)、经纬网及意义: 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利用它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 二、案例探究1:定位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 一、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的案例教学要求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从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修订本算起。该大纲规定,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其中包括“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的内容。大纲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当时的大纲和大纲学习指导中都没有出现“案例”的字样,但是《学习指导》中把“采用了原理与事实之间的新的联系方式”作为该大纲的特征之一,而这种“新的联系方式”就是“鼓励采用典型个案或例子说明基本原理”。2001年,教育部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进行再一次修订时,正值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被吸收到修订的大纲中。“中国国土的整治和开发”仍作为选修课,但改为“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的案例研究”,这是第一次在教学大纲中使用“案例”一词。该大纲与1996年版大纲的另一个不同,是把案例所在的区域名称从“教学内容要点”中删去,只在“知识要求”中规定了必学的案例,并在该区域名称后面加上了“等”字。 比较两个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后者对教学要求的表述更接近

案例教学的本质。首先,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是定位在对某个具体区域整治和开发情况的了解,而是定位在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典型问题的了解上;其次,除了“知识要求”中规定的案例外,鼓励教师使用其他案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开放。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区域发展部分的教学要求中,继续提出案例教学的要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选择符合“标准”主题的区域,采用案例分析方式编写教科书和开展教学,并规定本部分至少选择3个中国案例,1个外国案例。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二、作为学生研究对象的案例 在教学中,案例的使用经常会被泛化,只要是用于教学的实例,如教案、教学体会、教学实录等,都可能被称为“案例”。为了区别教师经常使用的各种例子,本文将“案例”界定为用于学生探索学习用的专门实例,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具备如下特

世界地理之东南亚 教案-高中区域地理

世界地理之东南亚—教案 一、内容标准 课标要求:区域地理是高中教学的必要载体。 课标解读:基础知识是教学载体,不是主体,只是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在这里种地,种高中地理知识,收获高考成功。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①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②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③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④运用相关资料,探索东南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目标解读: 本节通过探究“东南亚”,进一步总结研究区域一般方法与步骤,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时,对如何构建问题的框架存在困难,对如何根据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存在困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认知规律,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学习目标:⑴通过填图,明确东南亚的位置、范围。 ⑵通过图表资料,了解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等人文地理特征。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世界地理”是“区域地理”的核心内容,“东南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复习区域地理提供了依据。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初中教材选取典型的“东南亚”为例,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对策,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3.版本兼容 各版本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体现在内容编排上的的差异,鲁教版更侧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更侧重对社会经济环境的阐述。 四、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地图学案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2节地图 【目标解读】 1. .了解比例尺的表现形式,会比较大小及利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 2. 了解常见的图例、注记,学会判断各种地图上方向的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4.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5.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6.以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地形特征描述、方向判断、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自主学习】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 (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 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表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

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大小;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应用 地形剖面图是由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绘制时要抓住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最高点、最低点等关键控制点 等高线图是高考最常考查的一种图形,在对其分析解读时,必须审视图例和注记,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把握穿过等高线的条数、数值及疏密状况。结合其常见考查角度,在对其判读时重点突破:判断地形类型、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地形对气候与对河流的影响分析。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 好?为什么? (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 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 (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 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4.陡崖高度计算方法:(n-1)×d≤陡崖高度<(n+1)×d(其中n为相交等高线条数,d 为等高距)。 探究点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迎接2011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2

案例《2,3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高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三个教学方法: 第一、联系生活。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经常接触的天气预报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而且视频中也富含的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锋面结构和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动画。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抽象,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通过读图(锋面结构图)可使学生们加深

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心可改也提出了让学生多学习家乡的地理,所以在将这个内容时,我大胆的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内容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锋的知识。 第四、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列出表格对比三种天气系统的俯视图、侧视图、结构、气团运动状况、降水分布、降水特征以及过境的天气变化特征。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的缕清知识点。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三种锋面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最近冷空气对我市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所用的时间也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的了解此内容。 第二、在讲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对所经过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时,过早的把答案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学生的动脑能力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活动不充分。 第三、上课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出错,有几个动画没有展示出来。且多

高中区域地理教案 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区域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的优缺点。 2.理解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3.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名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 4.通过了解祖国辽阔的疆域,树立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先学过程: 师: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自主学 习的内容,8分钟后检测,看谁完成的最好。 布置学案,学生自学(教师督促,使每一位学生紧张的自学)。 一、中国的疆域 读图、析图: 1.位置优越 (1)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陆域广阔 ①面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四至点: ③邻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接A俄罗斯、蒙古,西与B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邻阿富汗、C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南邻D越南、老挝和缅甸。 (2)海域广袤 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②临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 000多千米,自北而南依次濒临a渤海、b黄海、c东海和d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③岛屿众多:台湾岛为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为海南岛。 ④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⑤隔海相望有6个国家,东面是F日本和韩国;东南有E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 1.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的陆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位 B.领土的最北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 C.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D.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复杂多样 2.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高考地理经纬网精选试题

高考地理经纬网精选试题 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图1)和希腊的锡拉岛(图2)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读图,完成1~3题。 1.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 C.正北方向D.正南方向 2.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A.一直向西北B.一直向东 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 3.两岛间最短距离约为() A.7 000 km B.11 000 km C.13 600 km D.16 000 km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毛伊岛经纬度大约为(21°N,156.5°W),锡拉岛经纬度大约为(36°N,25.5°E)。两岛纬度同为北纬,纬度较低的毛伊岛在南;两岛经度之和大于180°,毛伊岛在东;综上可知,毛伊岛位于锡拉岛的东南方向。

第2题,两岛近似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而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毛伊岛沿经线向北到北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锡拉岛。 第3题,根据经纬网判断,两岛大概位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距离为该经线圈上的劣弧长度;由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约111 km可知,两岛最短距离约为[(90-21)+(90-36)]×111 km=13 653 km。 答案:1.B2.C3.C 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17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布里斯班到夏威夷旅行,旅行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4.哈格迈尔先生所乘飞机的飞行方向为() A.先东南,后东北B.先西北,后东北 C.先东北,后西南D.先东南,后西北 5.这趟旅程长约() A.5 000 km B.10 000 km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word版可直接打印)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学案(预习必备可直接打印)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①识记天体系统及其层次,理解宇宙的物质性、运动性。 ②了解太阳大气层的分层,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运用图表资料,理解太阳活动(主要 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③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学习过程】 自学质疑: 一.宇宙 1.宇宙是和的统一体,是、发展的、变化的物质世界。 2.宇宙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请阅读课本P3和图1-1-6天体示意图,列 出天体系统层次图 二.太阳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按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小行星带在之间。 2.太阳的大气层由里到外分别为,每层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两者的活动周期为年。 3.请列举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地球 地球是普通的,又是特殊的。它是目前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合作探究: 1.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2. 假设宇宙中某颗行星上有生物,它应该具备什么样有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只有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里 2.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是 ( ) A .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 .气温异常升高 C .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山体发生滑坡 3.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 A .日地距离适中 B .因为有月球绕转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安全的 太阳光照 适中,地表温度适宜,有 水存在。 适中,有大气层。 适中,地表温度的 变化幅度不大。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练习题

中国地理 一、选择题 (2014·安徽)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Ⅰ、Ⅱ、ⅢB.Ⅰ、Ⅲ、Ⅱ C.Ⅱ、Ⅲ、ⅠD.Ⅲ、Ⅰ、Ⅱ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山地等区域,因此图中Ⅲ为生态功能区;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用地比重较小,农业用地比重较大,故图中Ⅰ为城市化地区,Ⅱ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2.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区域发展状况。安徽城市化速度较快,人口主要由农村迁入城市,即由Ⅱ区迁往Ⅰ区,选项A正确。铁路建设在山区成本较高,平原地区成本较低,故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小于Ⅲ区,选项B错误;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小于平原,农村小于城市,因此Ⅲ区商业网点一般小于Ⅰ区,选项C错误;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是城市地区,即Ⅰ区,选项D错误。 (2014·安徽)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3~4题。 3.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季风D.海陆外置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分布及影响因素。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大部分为青藏高原,受青藏高原地势影响,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因此导致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小,选项B正确。 4.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案例 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高三复习) (知识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但在这个有机整体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在一些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中出现了众多特殊的地域分异,而这些地域分异由于成因各异,是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能够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越来越成为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自然界中特殊地理现象的形成原 因。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特殊地理现象成因的习 惯与能力。 3、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试题的审题与解题规 律。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探究“特殊”的成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析、发现特殊的地理现象,并加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独立思考,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如: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 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高原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北部等地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4、改造自然条件影响农业布局。 5、工业布局的特殊性。 6、交通线路布局的特殊性。教学难点:特殊地理现象的成因 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师生互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设计:(引入)利用热带草原气候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导入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并要求学生分析原 因。 1、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 (课件显示)澳大利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分布图。 问:该处热带草原气候呈半环状,那么 A(北部)、B(东部)、C(南部)三地的气候成因一样吗?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1讲 地球与地图学案

第1讲 地球与地图 域图相结合进行考查。 经纬网及其应用(5年2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观察上图可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其自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道上最大 (4)经度和纬度

经度 ° 定位置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 (2)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为当地的纬度数。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纬度带和温度带位置 4.确定区域位置 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1)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在北,南半球的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若下图中A、B两点的经度差<180°,则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的经度差>180°,则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 (1)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图中B、C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图中C、A两点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两点方向的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知两点的经纬度,则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网图上再判断方向。如图1中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转绘的图2来判断,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定距离(最短距离)、定范围 1.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相隔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 km,如图中A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中地理 区域地理教案设计:俄罗斯地区

俄罗斯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位置与范围 2、俄罗斯的地形与河流、湖泊 3、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河流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2、俄罗斯多沼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东西差异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区域?根据俄罗斯地图,回顾所学知识总结。 二、知识梳理——俄罗斯自然概况 1、位置:①纬度位置50°N——70°N 30°E——180° ②海陆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西临波罗的海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 蒙古、中国等国接壤 2、范围:①欧洲部分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

南起黑海,北到北冰洋沿岸 ②亚洲部分西起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 南抵哈萨克斯、蒙古与中国接壤, 北到北冰洋沿岸 3、地形 地形多样,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东高西低。 欧洲部分乌 拉 尔 山西←亚洲部分→东 东欧平原伏尔加河西西伯利 亚平原 鄂毕河 叶 尼 塞 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贝加尔湖 勒 拿 河 东西伯利亚 山地 4、河流、湖泊 名称特点 伏尔加河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欧洲最长河流,注入里海,水能丰富,内河航运便利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位于亚洲北部,注入北冰洋,纬度高结冰期长,有凌汛,下游沼泽广布,航运价值低。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断裂下陷而成,水资源丰富。 5、气候 总体特点: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E F G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强调: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植被为温带草原或者温带荒漠,俄罗斯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特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思考与讨论 1、读俄罗斯气候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莫斯科和上扬斯克属于什么气候? ②它们两地的气候特征一样吗? ③不一样的话差异在哪里? 2、阅读莫斯科和上扬斯克月均温和月降水量表总结其气候差异。 莫斯科: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降水较多且较均匀。 上扬斯克:气候寒冷,年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3、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产生差异的原因? 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欧洲海岸线曲折,深入内陆,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进入,海洋性较强,气候较温暖湿润。 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靠近北冰洋,气候寒冷,东南部多山地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气候寒冷而干燥。 4、西西伯利亚地区多沼泽的原因? 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地势低洼,水流不畅 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高考地理经纬网练习

高考地理经纬网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读下面的经纬网图,回答1-2。 1.甲岛位于乙岛的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比例尺比乙图小 B.甲岛屿的面积比乙岛大 C.甲、乙两岛都在东半球、中纬度 D.甲岛南北距离比乙岛短 3.在地球仪上,0°经线和0°纬线相比 A.两者等长 B.0°经线稍长 C.0°纬线约为0°经线的一半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4.关于东西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0°经线在东半球 B.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C.10°W—10°E经度范围在东半球D.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读图,回答5-7题。 5.关于图示岛屿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西太平洋上 B.位于东九区,东太平洋上 C.位于赤道附近,印度洋上 D.位于我国东北方向 6.图示岛屿最宽处约为 A.8千米 B.18千米 C.28千米 D.38千米 7.关于图示岛屿上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大 B.汛期短,水量小 C.流程短,水流急 D.含沙量大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zhí)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完成8-9题。 8.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西半球 B.②地位于低纬度 C.③地位于大西洋 D.④地位于南温带 10.上海(121°E、31°N)“对趾点”的地理坐标是 A.121°W、31°N B.121°W、31°S C.121°E、 31°N D.121°E、31°S 11.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最后此人位于:A.出发点 B.出发点以东 C.出发点西北 D.出发点以西 读下面经纬网图,完成12-15题。 12.丁地的地理经纬度是 A. 80°S 150°W B.80°N 150°W C. 80°S 150°E D.80°N 150°E 13.图中甲在丙的什么方位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旅游地理》§1旅游景观的欣赏 绥林一中张慧文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教案. - 考试资料

时安平 庐江县第三中学 [高二复习]课题:区域地理复习—东亚(1课时)【本课容】 1、东亚沿海与陆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其表现 2、填图要求:国家位置、首都;主要岛屿、半岛、群岛,边缘海;主要地形区等 【知识结构】 .

【复习要点】 一、东亚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和围 (1)围:中国——临海国(首都)朝鲜和国--半岛国家(首都平壤首尔) 蒙古——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国(首都乌兰巴托) 日本——群岛国家(首都东京) (2)位置: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背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3)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海洋性显著) 从北向南找出太平洋的边缘海、群岛、半岛和岛屿。 2、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13亿多,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4左右,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平原 地区,陆人口稀疏。 3、地形 从西往东找出主要山脉、高原、平原和大河,认识地形的东西差异。 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河流: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水力丰富。 5、气候 (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2)西北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 二、东亚沿海与陆的经济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 .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学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 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 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 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对应时段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世界 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问: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

高二地理 世界地理 地图复习导学案

高二地理世界地理地图复习导学案 地图复习导学案学习指导即时感悟840830820 【学习目标】 1、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形式。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不同类型地图上的方向的识别方法。 3、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学习重难点】 1、识别比例尺大小,并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会判读方向。 2、以等高线图切入考查方向的辨别、距离的计算、地形名称及特征。 【预习内容】 一、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1、概念:表示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3、表现形式:① 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② 式:1/或1︰③ 式: 4、比例尺的大小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分母越大、

比例尺越。●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例:比例尺A是1:20000;比例尺B是1: 则 A>B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内容。●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内容;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内容。 5、比例尺缩放的计算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④将原比例尺缩小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 比例尺放大(缩小)n倍后,图幅面积放大到(缩小到)的倍数,是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如: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倍。 6、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下,左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向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图例和注记

高中地理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计

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 考纲点击 1.我国的疆域范围、地理位置的优缺点。2.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全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1.位置优越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 (1)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2)四至点:最北端(530N);最南端(40N);最东端(1350N);最西端(730N) (2)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3)海域广袤: 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海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为内海。 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次是台湾岛。自北向南主要半岛依次为台湾岛半岛、山东半岛和雷州半岛。 3、34个省级行政区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民族乡、镇)。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位置和范围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