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重点综合

发展经济学重点综合

发展经济学重点综合
发展经济学重点综合

第一章

1、发展经济学:

就是以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在不发达的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论、战略、政策和实践。简言之,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狭义)

广义:研究所有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包括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是一般规律。

2、发展经济学繁荣期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

(1)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钱?市场?)

(2)认为投入三要素中资本的多寡及其形成的快慢是发展中国家促进或阻碍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计划配置(3)强调内向型发展战略。即:发展进口替代性产业。(市场)

3、发展经济学的调整期

60年代中期以后至80年代初

发展战略为“重视市场机制”、“对外开放”、“自由贸易”。

4、发展经济学的深化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5、为什么说发展问题很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民族国家生产力水品低下。如何让本国的经济和社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从而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国家发展上的主要目标。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仅没有完成工业化这个目标,与世界富国的差距反而有了进拉大的趋势——南北差距拉大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上的进展缓慢,带来负面效果:从国内讲,民族自信心受打击,使本国人在物质和上的需求难以满足,从而在政治稳定上带来不可测因素;从国际上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扩这是对世界长期的稳定和发展也构成了不利的因素。

6、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的启迪

1、二元结构理论。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部门,一个是先进的、现代的工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劳动城市转移受阻,工业扩张就会减缓甚至停滞。

2、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农业发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舒尔茨指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进行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就转变为现代农业。

3、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过大的资源耗费使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直都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二章

1、人类发展指数: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于1990年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的一种指标体系。该指数有三个指标构成:寿教育程度、生活水平。

2、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更广泛的结构性变迁的内涵

(1)投入结构的变化:劳动手段、方法、投入、技术、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变化;

(2)产出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产业结构的变化;

(3)产品构成的变化和质量的改进;

(4)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分配状况的改善。

3、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即为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寻求的应是 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

第三章

1、贫困的恶性循环陷阱:

是指在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方面存在低水平循环状态下,社会缺乏有效的资本形成,从而长期处于贫穷而不能的状态

2、结构主义

从经济结构方面去解读缺乏发展的原因,并从结构改变方面提出发展对策的经济发展理论流派。

3、为什么结构主义会认为结构很重要

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资本积累问题。在新古典的理论框架中,只要一国有着较高的储蓄率,则资本积累随之增加。但由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业已成熟的市场机制,这个过程的自发实现变得不可能。罗森斯坦的资本供给不可分和互补性,以及纳克斯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等著名理论都强调了一个关键的事实:经济结实影响着经济发展,结构很重要

4、探讨我国的后发优势和劣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劣势:一,人口过快增长。二,技术替代性问题。三,社会制度问题。四,产业替代性问题。五,人口不对称性问题

优势:落后状态激发落后国家人民的发展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技术方面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节约在技发过程中的大量前期成本;直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社会制度;通过向发达国家寻求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帮助资金缺口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第四章

1、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所要解释的问题便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储蓄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率。

111)1(1111)1(1-+?+=-+??+=-+?+=-=*n v s n Y Y Y P

Y n P Y

Y P Y y g

2、平衡增长路径:

如果经济在长期内处于稳定,就意味着资本增长率的时间变化率应当为0,在这情形下,y*/k*=(n+δ)/s ,由于δ都为外生给定,长期中的过敏收入与资本存量的关系也将保持稳定。在这一时期,储蓄全部转化为持平投资济体系达到了稳定,所以被称为平衡增长路径

3、金融抑制

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采取的使金融价格发生扭曲的利率、汇率等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4、什么是资本形成?一国的资本来源有哪些?

通过将钱转化为有效的物质资本来获得更大产出能力的过程。

? 政府

? 国内储蓄 公司

?私人家庭 ------

总储蓄官方储蓄与援助

?国际融资

?私人(FDI、商业贷款)

5、分析索罗模型的结论

经济发展最终会达到均衡状态,而这种均衡状态的实现仅仅取决于大家是否在同一基础上七部,如果是在同一上起步,则可以殊途同归。但事实表明,这种趋同是一种有条件的趋同,而非无条件趋同。

6、金融深化的要点是什么,完全的金融自由化能够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配置问题吗?

金融深化主张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特别是要放弃对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的干预,市场一旦能够自由运转源配置将会趋于最优。

不能充分解决。

(1)金融自由化对储蓄的影响:不大

(2)对投资的影响:利率上升,会限制投资

(3)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际利率上升,风险控制要得当。否则,引起企业倒闭,经济长期衰退。

(4)市场失灵: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收集的昂贵的成本,会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从这点上看:市场失灵后干预是合理的。金融抑制至少在四个方面改进了资本的有效配置。(P88)

7、中国的渐进式金融自由化道路的适用性

8、促进资本形成的措施

(1)运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动员农业剩余

(2)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政府融资;

(3)运用通货膨胀办法强制储蓄;

(4)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

(5)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

(6)通过外贸和利用外资加速资本形成。

第五章

1、人口转型:

人口增长率随着发展水平,呈现出“倒U形”的变化的关系;即一个国家的出生率会由低到高再下降。

2、人口红利:

指在人口转型过程中,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达到顶峰,随后出生率下降,使得这一代成年后的赡养抚养减小,有更大的机会把钱花到别地。这种由于现期承担抚养成本而在未来有更高回报的人口现象,称人口红利3、一个以成年为主的人口结构和一个以老年为主的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样吗?为什么?

答:不一样,成年人多意味着有更多的劳动力,高生育率;在合理范围内的高生育率会带来人口红利的效果,于社会的发展;而老年人多意味这社会老龄化,劳动力匮乏,且成年人和社会的赡养负担重,为了消化这种负社会必须牺牲发展速度,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老人的生活领域。

4、卢卡斯模型给你什么启示,结合模型结论来谈。

答:卢卡斯模型表明:1.一个国家将更多的人口用于从事人力资本的生产,其经济发展速度更快。2.发展中国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发展中国家大量人口会直接配置到直接生产领域,而在发达国家正相反,他们在研究、领域投入大量劳动力。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但是集中在生产领域,缺乏教育与研发,没有竞争力,经展永远跟不上发达国家。所以重视教育,加大投入,提高自己国家的人才竞争力是发展中国家长久发展下去的手段。

第六章

1、巨人肩膀”效应:

相当于知识存量价值。这个价值越大,技术进步会越快,罗默形容为“巨人肩膀”效应

2、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分辨不同的技术进步类型?

有三种形式:中性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在给出生产函数:Y=f (A,L,K ),L 、K 代表产出、技术、劳动和资本。为资本-劳动比。

中性技术进步:

考虑两种基本的投入要素:劳动力(L )、资本(K )。如果一项技术的采用,导致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比例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产量增长。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中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下,产出的分配中,资本和老占的份额也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也被称为无偏性技术进步。即:,资本-劳动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如果一项技术的采用,导致资本使用量相对于劳动使用量有所增加,因此,劳动得到节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如果一项技术的采用,导致劳动的使用量相对于资本的使用量有所增加,因此,资本得约。劳动得到更多的使用。

3、有人讲,发展中国家就应当发展那些代表人类最高智力成就的高科技。怎么看待?

一、 要依照自己的禀赋优势来选择技术。

二、 在依托禀赋优势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更高的技术。

三、 应当选取那些具有更大的‘巨人的肩膀’效应的技术。

4、技术外溢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结合中国实际

开放题

第七章

1、荷兰病: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环境的库兹涅兹曲线: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初期,随着产出的不断增长,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经展又会带来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便是“环境的库兹涅兹曲线”。图示如下:

3、碳汇交易:

环境恶

化程度

O

Y

碳汇交易,即是将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纳入可交易体系中的做法。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投资购买碳汇,来冲身的二氧化碳减排义务。而发展中国家(亦即“碳汇国”)在将其出售时,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便体现为碳汇收的收入,因为具备了此种收入,所以又鼓励了发展中国家去保护和发展其本国的森林,这一整个过程便是所谓汇交易”。

(附上碳汇概念:自然生态系统诸如森林、湿地以及海洋都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程便是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因而碳汇指的是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也可以表述为生态系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4、资源利用在跨代间的关系为什么会很复杂?单纯的环保主义者在呼吁要保护资源时,他们关注什么?他们视了什么?

答:关系复杂原因:

资源利用在跨代间的关系复杂的原因主要是有两方面,

(1)基于当代人自律的做法是否具备经济上的合理性,

(2)为后代着想的必要性。

分析:对于第一个方面,首先,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是否还在未来人类的消费选择中,若是对要求当代保障下一代认为价值下降甚至是没有价值的自然资源的做法,是否是对当代人的一种不公平,如果是这样,这味着我们必须放弃当代在某些方面的发展。

其实,我们是否考虑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不仅使得资源的可替代性增强,也使得人们对资源开发的深广度延展,技术进步有利于解除资源稀缺性对未来发展的制约。,

再次,我们是否能够精确地估计地球的资源总量,如果仅仅只是立足于现有的资源储备量和现有的使用量之间系,来简单估计人类会在多少时间内耗尽资源从而影响我们后代的说法是不严谨的,而研究结果也表明,绝大矿产资源的耗尽期是以百万年计算的,这种自然资源耗竭的状态也许比我们现有的悲观预期要长得多。

对与第二个方面,对资源跨代利用问题的探讨的必要性首先在于自然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合理地处理自然资源的使用方式,将会使得自然资源对发展的硬约束效应提早到来。其次是自然资源本身的和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环境问题。这种负外部性的存在显然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当代,祸孙,增大了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本。

至于对单纯的环保主义者,他们关注的只是基于现有的环境状况恶化等现象,忽视了对环境保护的长远思考以环境保护的经济合理性方面等的考虑(此点答案范围不限)

5、环境为什么会遭到破坏?你认为在人们的认知有限与缺乏产权界定这两者中,哪一点对环境的影响大一些答:环境为什么会被破坏,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与人们对环境的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人们往往只意环境的生产价值,而对环境的生态价值和消费价值缺乏必要的重视,这是环境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是环外部性问题。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由于其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面临“公地的悲剧

对于环境破坏两种因素的权衡对比中,我们不能摒弃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即归因于人们认知有限以及环境资源缺乏产权界定,两者兼而有之。但是在其中,产权界定对环境的影响起着重大作用。朴素的环保主义者会认为教育人们就会自觉去保护环境,但是仅仅让人认识到环境所具备的整体价值是不够的。从经济学角度看,一种的价值必须要体现为拥有它的人能够凭借其获取某种利益,它才能够被引起重视。(课本P134有相关另一种表只有当资源得到清晰的产权界定后,它对于所有者才有价值,也正是出于对自己拥有的价值的保护,所有者才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这说明环境的整体价值需要一个更为全面的交易体制来予以保障。通过将环境的整体价产权的方式界定下来,相比于教育方式,更能够促进人们去保护环境。尽管界定产权的做法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但是要解决环境破坏,产权的界定重要性仍然不可低估。

6、如何看待将环境纳入可交易体系中来保护环境的观点,这一思路如果实施,主要的困难可能存在哪些方面答:将环境纳入可交易体系的环境保护有利有弊,但始终是利大于弊。除了界定产权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对初品交易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环境价值的认识,重视和改进环境利用方式也是有着积

用的。此外,环保标准纳入交易体系,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跨国公司的环境套利行为。这些措施实施起来主要的困难还是在于如何更好地消除环境的外部性问题。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政府失灵问题,采取界有产权的办法来消除公地的悲剧,这就需要考虑通过何种方式界定以及界定给哪些人的问题。然而这种简单地产权解决外部性问题也会带来诸如现有资源的拥有者对传统使用者的剥夺问题,被剥夺者对资源的报复行为以有化条件下的交易所造成的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第八章

本章基本概念:

二元经济结构: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存)。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最基本特征。

刘易斯模型:不发达国家是由两个部门组成的,一个是以现代化的工业部门A,一个是传统的的农业部门B,部门的特点是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即这个部门劳动力非常多,以至于把劳动力中的相当部分转移出去其产量可以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对A部门按现行工资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来说,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因此,在劳动限供给的条件下,A部门将逐渐扩大B部门将逐渐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将消除。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它标志着二元经济转型的结束。

复习思考题:

1 刘易斯拐点的经济含义

工资上涨速度加快,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将增大,并将会推动通胀,使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有放缓趋势。刘易点出现后,劳动力的逐渐短缺、工资水平的逐渐提高都仍是个渐进的过程,且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2 面对拐点我国的经济政策调整

(1)以合理的产业政策吸纳剩余劳动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在刘易斯转折过程的初期,应该尽量避免资本深化的过早发生,应该通过劳动力使向的创新,保证丰富的非技术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只有当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不存在,实际工资开始大上升时,在经历了资本浅化式增长之后,才出现资本深化。这正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所在。

我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还相当大,农业劳动力在总的就业人口中的比重超过50%,这一现实决定斯转折点”在我国将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决定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发略,而应根据国际产业的变动情况,实行劳动力的使用创新,提高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水平。

(2)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对劳动者的培训,用质量替代数量,将成为预防劳动力短缺的未雨绸缪之举。在现阶段,对农民工进业技能培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做好农村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新生劳动力和退役后返乡人员的技能培训;其次,加强对有意愿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的劳务输出培训以及在岗农民工的技能提高培训,进一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职能优势,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对进城登职的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政策咨询等服务,推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三位一作模式,促使农民工平等就业、素质就业、稳定就业。

(3)鼓励和引导新的劳资关系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企业处于主动地位,而劳动于被动地位。在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劳动力资源逐渐变得稀缺,获取和维持必要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制胜的重要环节,这为提高劳动者地位,形成新的劳资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新的劳资关系中,企业要想长期拥有自己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就必须善待劳动者。当然,善待劳动者并仅仅有利于劳动者,而是能够达到“劳资两利”的效果。因此,政府应通过精神奖励和物质刺激,积极鼓励和引业加强劳动力保护,形成新的劳资关系,善待劳动者,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劳资两利的新局面。

(4)给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

与城市职工相比,进城农民工的面临的劳动环境和社会处境较差,比如劳动时间长、劳动合同签约率低、保险参保率低、子女入学难等。因此,需要给进城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以使广大农民工能和城市职工公平并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这就要求政府应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要求。首先,对农民工与城市户籍人口一行公共管理职责,保障其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其次,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三,清理顿、取消各种对农民工的证卡制度和乱收费等不合理规定;第四,妥善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五家还应加大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问题。

第九章

霍夫曼定理:(书本P177)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是不断下降的。

(百度百科)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7.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答: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隐患。

二、加工工业水平低,产业创新能力差。

三、城市化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第十章

1.土地制度:

是指规范人对土地所有、占有关系和土地使用的制度,它反映了以土地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试述我国乡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缺陷:

构成: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

正规金融:指法定金融机构,如商业性金融(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金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性金融村信用合作社)

非正规金融:指非法定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和非法方式融资的融资活动总和

缺陷: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不强——不做为

(2)中国农业银行在乡村金融领域内功能趋于弱化。——不肯做

(3)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能力有限、功能异化。——不够实力

(4)邮政储蓄风流乡村金融资源,削弱了金融支持农业的力度。——不贷

(5)农村保险市场发育不完善,阻碍农村经济的深化发展。——不保

(6)乡村非正规金融异军突起,但发展不规范。——不安全

(7)乡村金融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不管

第十二章

1、均衡发展理论:

它是指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面得到发展。

2、非均衡发展理论:

发展中国家或某一个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他资源,均衡增长是不可能的。投资只能有选择地在若干或区域进行,其他部门或地区通过利用这些表明或区域的投资带来的外部经济而逐步得到发展

3、发展极理论:

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个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经济活动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职能,就象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和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4、区际增长传播传播理论:

不好总结,见书上256-266页

5、区域发展梯度推移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达产业和地区始终处于不断的创新活动中,人们会将已经成熟或衰退产业逐次地转移到周边地由此形成梯度推进格局。推移的方式——由高至低有序推移。梯度推移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逐步转移6、涓滴效应:

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7、简述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政策含义:

主要内容: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个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济活动中心,就象一个“磁场极”,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政策含义: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发展极”,通过“发展极”自身的发展以及对其他地区或部影响,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有两条途径可选择:以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企业或行业聚集而自动产生展极”;二是有政府通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主动建立“发展极”。8、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理论

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大都是依据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某种理论提出的。目前在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主要实施的有:

(一)梯度推移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基于缪尔达尔、赫希曼等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已形成了经济发达区和落后区(即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差异,形成了经济梯度,试图利用发达地区的优势,借助其扩散效应,为缩区差异而提出的一种发展模式。

(二)增长极开发模式

我国持增长极开发观点的较多,认为我国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虽在总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但现在一些交通上已形成了若干中心城市(增长极),这些中心城市的向心作用和扩散作用是东部地区无法替代的。因此认为中地区的开发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增长极在不同点上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我国地域辽阔,经济的内向型特征和分布的不均衡特征,决定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适合采用增长极开发模式。这一观点尚待实证。

(三)点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中心总是首先集中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斑点状分布。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这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并产生新的增长点。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沪宁线、山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胶济线等已出平不等的点轴经济带。

(四)网络开发模式

在布局框架已经形成,点轴系统比较完善的区域,进一步开发就可采用网络开发模式,进而构造现代区域

结构。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区域,其空间结构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①“节点”,即各级城镇;②“域面”,点的吸引范围;③“网络”,由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网、通信网等组网络开发是强化网络已有点轴系统的延伸,提高区域各节点、各域面之间,特别是节点与域面之间生产要素交深度与广度,促进地区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区域发展中一种较完善的模式,是区域经济走向成熟阶段的标志。这种模式主要适合于经济较发达的区域,如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十四章

1、双缺口:

发展中国家在储蓄,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商品进口和服务等方面的国内有效供给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源计划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缺口,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

2、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利用外资?

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的双缺口模型表面:发展中国家在储蓄,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商品进口和服务等方面的国效供给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必需的资源计划需求量之间存在着缺口,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而利用外资是这些缺口的有效手段。

由总理公式Y=C+I+ X-M

上式换项后变为:Y-C=I+X-M

根据国民恒等式:Y=C+S

带入得S=I+ X—M

即:I-S=M-X

上式左端为储蓄缺口,右端为外汇缺口,从均衡的观点来看,左右两式必须相等,表示国内出现储蓄缺口即投于储蓄时,必须用外汇缺口即进口大于出口(表示从国外获得储蓄)来平衡。

3、发展中国家如何保证本国的金融安全不受外资的过度冲击

首先要严格掌握和有效控制外资利用的总规模。

其次要注意选择外资的方式和债务结构尽量规避风险。

在次外资的使用应主要用于本国力所不及的生产建设方面,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最后一定要谨慎,循序渐进进行金融自由化和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应慎之又慎。总之,发展中国家在外资和吸收和利用问题上,要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下11个问题提示进行认真复习。 K 简述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经济发展思想的区别。 斯密的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的是人口、分工、资本三个方面,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强调分工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强调资本积累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三、强调对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 ■四、强调必须为促进财富的增长和发展,创造经济自由的社会条件; “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张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他认为,要增加一国的财富, 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给人们的经济活动以完全的,充分的自由。总体来说,斯密的思想是乐观的。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但李嘉图更进一步的指出了国民财富的增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数量,而使其劳动的牛产效率增大。他认为资木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在对外面贸易上,李嘉图也提出了比较成本优势,发展了大卫的绝对成本优势。但是李嘉图认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积累的扩大,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他根据报酬渐减规律视为约束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从而得出利润率必然下降,经济增长必然停滞,社会静止状态必然出现的结论。 李嘉图的经济发展理论观点是悲观的。 2、简述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与保护关税学说思想,对当今发 展中国家发展民族工业有何启示? 李斯特提出: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吋期、农工业吋期、农工商业时期五个阶段。他认为国际贸易的自由与限制, 对于国家的富强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是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的。关税保护是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贸易过程中必须采取的政策。而关税保护的企业必须是具有自力前途优势的产业;保护关税的目的是使保护的对象提高竞争能力;保护关税的时期不能是无限度,只要保护到能与別国同行业产品竞争时, 即可取消保护关税政策。李斯特反对盲目的保护主义,正如反对盲目的自由贸易一样。 3、简析熊彼特经济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熊彼特在经济史上的主要成就在于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他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即所谓的静态的循环流转)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力量來自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职能就是要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止是起因于创新过程的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由此形成时间各一的经济周期。 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上的新组合引入生

发展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 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发展中国家: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 (1)一般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 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 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 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 经济增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经济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二者关系: 区别: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联系: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给予成人识字率2/3权数,入学率1/3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来表示(即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 在算出每个指标的等级后,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平均,便得到一个综合的人类发展指数。 主要的经济发展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的概念:建立一种生产要素以新的组合来替代生产要素久的组合的过程 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企业家具备的条件: 1.对新技术的发明和新资源的发现引起高度的重视 2.对新资源、新技术的经济潜力具有正确的审度的天资 3.新技术和新资源等在投入使用后能够不断加以完善 罗斯托起飞理论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划分: 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群众高额消费阶段——

【良心出品】发展经济学试题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 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9.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10.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 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11.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12.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13.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

实用文库汇编之发展经济学重点

实用文库汇编之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末至1960s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这是我自己整理的,题型不一定准确,可以参考,老师说答案整理的马马虎虎。 名词解释 1.原始工业化: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家庭为经济单位、产品是为区域外甚至是国际市场生产的手工业大发展,是工业化之前的工业化。 2.交易成本(250页):在信息不完全的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3.滴落效应: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的果实就可以滴落给穷人。所以,它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 填空 1.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2.霍夫曼系数 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 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 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业达到平衡; 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3.外延型增长:主要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增长。 外延型经济增长的途径主要依靠增加资源(人财物)投入、扩大生产场地、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 4.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条件 阶段:(1)传统社会 (2)作为起飞前提的阶段 (3)起飞 (4)成熟 (5)大众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条件:起飞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或5%以下上升到10%以上; (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 (3)存在或迅速出现一个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这种结构利用现代部门扩张的冲力和起飞的潜在外部效应,使增长具有持续性。 5.交易费用

发展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参考)

发展经济学名词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目前在发展理论文献中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结构主义把世界经济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心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属于外围国家,二者的生产结构有很大差别。国际贸易的收益更多由中心国家获得。外围发展中国家会陷入失业、外部不均衡和贸易条件的恶化的恶性循环。广义的结构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不像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灵活调整的,价格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变迁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 新古典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灵活的,市场总是趋于均衡,价格机制可以良好地发挥作用。市场机制是经济发展的最好机制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贫困性循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1953年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资本匮乏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他认为:在供给方面,一国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低收入意味着人们将要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很少用于储蓄,从而导致了储蓄水平低,储蓄能力低,低储蓄能力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又会导致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造成低产出,低产出又造成低收入,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一低生存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在需求方面,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意味着低购买力和低消费能力,低购买力导致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又会造成资本形成不足,低资本形成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率低下,低生产率带来低产出和低收入,这样,也形成了一个“低收入一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一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恶性循环. 大推进理论:大推进理论。这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nda, P. N.)提出的关于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理论他认为,资本的供给是不可分的,交通、通讯、供水、电力、学校、医院等等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而相配套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投资要达到最小规模才能同时建成这些基础设施,工业化也因缺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收入水平低下②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③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④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⑤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⑥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⑦生态环境恶化⑧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⑨在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是专门以发展中国家即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发展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于发达国家为什么落后或不发达换句话说,不发达的原因和障碍是什么二是发展中国家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来追赶当今发达国家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展经济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的历史背景:第一,二战后不久,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个又一个殖民地和附属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第二,二战后,许多国家变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被分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第三,二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组织收集和编纂了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第四,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较快,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也发展很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贸易。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结构主义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发展经济学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论点有这样三个: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和唯计划化论。强调工业化、计划化和资本积累;60-80年代初的新古典主义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80年代以来的新制度主义时期,这一时期更多的强调制度、政治、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一时期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的研究也很流行,被称为新增长理论。 5、试述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发展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docx

v1.0可编辑可修改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 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 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 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 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 现行 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 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 末至 1960s 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 促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 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 理论、缪尔达尔( Myrdal, C. )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 )的“二元经济”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 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 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在“大推进”理论、平衡增长理论等思想中,计划化、国家干预等都是应有之意。 ④带来的现实问题、由于受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时期大多走 的是一条封闭式的、以物质资本积累为核心、高度计划化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虽然有些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按照那理论而做出决策的 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和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暴露出许多 新的问题。 而经济比较开放、注意发挥市场作用、实行出口导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增 长。

发展经济学考试重点

1.比较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它可以是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所致,也可以是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增长以外,还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结构,文化法律结构的根本变化。 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经济增长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增长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持续、健康、和谐的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增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发展包涵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涵经济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不断涌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导致“无发展的增长”出现,经济发展要比经济增长有着更广的外延。 2.什么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是什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和特点如何? 含义: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不发达状态向经济发达状态演化的条件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科学依据。 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条件、路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换过程、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发展战略等。 研究方法:(1)发展经济学主要考察系统不均衡的形态、形成原因及变化趋势和原理,是动态角度(2)侧重结构分析(3)侧重于制度分析方法(4)较多的应用经验、比较和模型分析方法(5)重视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任务:研究分析经济发展的一般条件和特殊国情,揭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指导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有关的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成本最小、时间最短、最节约稀缺资源地完成从经济不发达到经济发达的过渡,即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 特点:(1)更注重长期的动态的经济发展过程(2)更注重国际经济的比较研究(3)更注重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般规律和具体国家的特殊性。 3发展中国家有那些基本特征?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1)生活水平低下(2)生产率水平低下(3)人口增长率高和赡养负担沉重(4)失业率高(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突出(7)不发达市场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8)对国际经济的依赖、受支配和脆弱的地位 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人均GDP在世界上的名次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城市化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同时,社会领域的发展也比较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4.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推进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这“两个全面”、“两个加快”,体现了发展、改革、转变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首先,发展必须转变。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较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转变必须改革。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现在转方式、促发展,还要靠改革开放。第三,改革未有穷期。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在这个阶段上,改革的诉求与期待增多,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加大,但改革的空间和潜力依然很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

发展经济学最新整理重点

经济发展的含义:(包括自由与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一般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率来表示;经济发展除了包括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其结构变化主要包括1;投入结构的变化。2;产出结构的变化。3;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4;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5;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第二;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 人类发展主要体现在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这些能力包括延长寿命的能力,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经济增长作为基础,只有经济增长,才有可能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 经济增长不一定导致经济发展,即使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不一定大致发展和人类发展(自己论述)。实际上来讲,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发展,而经济发展知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经济增长与人类增长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不仅增长能够促进人类发展,而且人类发展也能促进增长。(如;人力资本投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自由与发展 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标,自由也是促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作为发展手段的自由,按照森的分类有五种;1,政治自由。2;经济机会。3;社会机会。4;透明性保证。5;保护性障碍。(自己论述五种分类方法) 将自由作为发展的手段提出来意味着自由不仅仅理解为最终实现的目标,而且要求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五个方面的自由,从自由中产生发展的能力。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被看做是人们权利发展的过程。 赠送补充: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确定了8项发展目标,这8项目标的实现情况却是喜忧参半,它与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低收入国家全面实现这些目标存在很大的困难,中等收入国家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实现起来相对容易。这说明要实现人类的发展,首先还是要有经济基础,没有经济基础,其他目标也是难以达到。 索洛模型与哈德罗—罗马增长模型 实在不好整理,具体请见武大出版社郭熙保的书P38-P41 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含义 ? I (t ) = S (t ) ? K (t+1)=(1-δ)K(t) +I(t) ? S (t ) = s Y (t ) ? K (t)= θ Y(t) ? θ Y (t+1)=(1-δ) θ Y (t) + s Y (t ) ? g=国民收入增长率=储蓄倾向除以资本-产出比,再减去资本存量折旧率。 ? 4.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及含义 ? Y=F (K,L )= K α L 1-α 其中0<α<1 ? 方程两边同除以L ,即得到一个人均生产函数 y=k α ? 公式中,y=Y/L, k=K/L 。因为假定α<1,即资本边际报酬递减。 产出是资本的增函 数,但以递减的比率增加。 ? K sY dK ?=-;/n L L =?;()k sy n d k ?=-+ (1)()()Y t Y t s g Y t δθ+-==-

《发展经济学》复习大纲2013

《发展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大纲2013 【题型介绍】·单选题(15题30分)·判断题(5题10分)·简答题(3题18分) ·论述题(2题24分)·材料题(18分) 一、重要概念 1.发展经济学: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和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的比较,研究发展中国家在不发达条件下,如何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济科学。 2.二元经济:传统农村部门和现代城市部门并存。 3.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的增加外,还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首先表现为农业份额不断下降。 4.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莫里斯·D·莫里斯利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等三项指标,按照百分制打分,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5.功能分配: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是微观经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6.规模分配: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配,体现了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是社会伦理的客观要求-是研究收入分配的重要切入点。 7.贫困线: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经济享受水平。 8.贫困差距比率: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但在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9.起飞:起飞指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和生产方式的剧烈转变,是突破不发达经济的停滞状态,摆脱贫穷恶性循环的临界努力。 10.绿色革命: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哥伦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农业地区,大面积推广和种植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使粮食产量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这场种子改良运动被称为“绿色革命”。 11.工业化:工业化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部门持续扩张,特别是制造业增长迅速,使得农业部门净产值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比重持续上升,而服务业部门的比重大体保持不变。 12.无限劳动供给: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一个固定的工资水平上能得到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劳动供给。 13.城市化:是指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 14.资本:是投资过程的结果,代表着本期生产能力,并同其它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因此大部分物质资本具有耐用性,从而有折旧问题。 15.人口转折理论:是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 16.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17.教育过度:发展中国家由于就业机会有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使得一些即使是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者也只能找到低一级的工作,而雇主们也倾向于雇佣文化程度更高的劳动者从事本来可以由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这种现象就称为“教育过度”。 18.知识失业:每一次教育的扩大,不是缓和了劳动者的就业矛盾,而是导致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的失业。这种由于教育的扩张超过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受教育者的失业就称为“知识失业”。 19.技术进步:技术的各个构成因素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这种变化能导致生产能力的提高。 20.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建立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或生产方法的新组合的过程。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和第二章: 发展国家的主要特征: 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 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 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 4、高失业低就业 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 (一)两者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 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 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发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发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则这种增长就是发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 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不一样。从新的发展观看,经济发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等含义。可以说,经济发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显然,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衡量经济发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 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 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 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形成和繁荣时期(1940s 末至 1960s 中或末) ①唯资本论、认为唯有资本—以机器、设备或可投资金为主的物质资本及形成的快慢才是促 进或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首要条件。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纳克斯( Nurkse, R.)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缪尔达尔(Myrdal, C.)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大 推进”理论、钱纳里(Chenery, H. B.)的“两缺口”理论、等。 ②唯工业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就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如刘易斯(Lewis, W. A.)的“二元经济” 理论、赫希曼(Hirschman, A. O.)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普雷维什(Prebisch, R.)的“贸易条件恶化”理论等。 ③唯计划论、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计划管理或计划指导的作用。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长率和高赡养负担(Dependency Burden) 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 5.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 第二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P2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变化。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育状况变化。第六,自然环境与生态变化。 二、区别与联系: 区别: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GNP或GDP; 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QLI、社会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情况。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 1、农-工业结构(工业化) 2、城-乡结构(城市化) 3、收入分配结构 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 5、预期寿命(健康) 6、文盲-识字率(教育) 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 1、无工作的增长(jobless growth)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发展经济学复习整理完整版

一、库兹涅茨总结的现代经济增长的六大特点:1、最明显的特征 是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很高;2、生 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与经济结构密切相 关;5、由于技术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发达国 家在19世纪末开始走向世界,瓜分世界;6、现代经济增长尽 管有扩散到全世界的倾向,但实际的扩散却是有限的,只局限 于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范围内。 二、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 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第 三世界、落后国家、欠发达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低下的生活水平; 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的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 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3、人口高速增长和沉重的 赡养负担4、高水平的事业与低度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 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发达的市场经济。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发展 =增长+………省略号可以解释为摆脱贫困、共同富裕、实现公 平等等。即增长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增长就不能有发展, 但有了增长不一定有发展。 五、衡量发展的指标:必须要掌握、、 六、在2000年9月全球189个国家共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 七、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亚当斯密、

熊彼特、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熊彼特的经济学思想—— 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 个新市场;控制活掠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 工业的新的组织,例如造成一种垄断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 的主题是企业家。 八、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思想: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分工;资本的用途对国民财富的增长速度 有重要影响。 九、当代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分为三个流派;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 激进主义。 十、发展经济学形成有三部奠基之作;《东南欧工业化问题》、《世 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工业化》 十一、发展经济学形成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基本论点,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 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唯资本论、唯工业化论、唯计划 化论。第二个阶段核心观点:强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的作用;重新估价了市场;改变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的观点。 十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经济增长,需要先实现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是指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间接因素是指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发展经济学复习重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名词解释3*5=15分单选1*20=20辨析6*2=12 简答7*6=42 论述二选一1*11=11 发展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①罗斯托“起飞”理论:他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 段、起飞阶段、成熟、高额消费、追求生活质量。 要实现经济起飞,他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条件一:较高的资本积累率 条件二:建立和扩展主导部门(有关联效应) 条件三:合理的政治、社会制度 ②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产品和劳务的实际产量的增长,可以用GNP、GDP等 总量或其人均数来衡量。 ③库兹涅茨效应:假定收入分配在经济增长之前是平等的: 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出现不平等。 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逐渐缓解,

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益差别缩小后,收入分配才变得较为平等。 这一规律被称为“库兹涅茨效应”(Kuznets Effect)为“倒U形曲线”。 ④物质资本:是指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在内的由有形的物质投 资所形成的物质生产要素。 ⑤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 资本。人力资本投资能有效地增加劳动者的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⑥智力外流:指发展中国家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母国迁移到其他国家定 居或工作的一种国际移民活动 ⑦技术进步:新知识创造、新技术发明在社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并产生物质财富增 值,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全部过程。包括: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以及社会生产者本身的知识进展。 ⑧技术创新:是由创新主体-企业所启动和实践,以成功的市场开拓为目标导向,以新技 术设想的引入为起点,经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扩散等环节或阶段,从而在高层次上实现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及其社会化和社会整合,并最终达到改变技术创新主体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社会行动或行动系统。 ⑨适用技术:发展中国家应根据理性判断,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本国国情 的技术。适用技术可以是高级、先进技术,也可以是中间技术甚至低级技术,只要满足三个目标:环境目标、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