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问题

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问题

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问题
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问题

关于核心素养落地的几个问题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培训和经验交流会上的总结发言

今天,各位专家围绕着“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这一问题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有的侧重在教材,有的侧重在教学,有的侧重在学生活动,有的侧重在评价和考试命题。这些报告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如何对这次会议的内容作总结呢?我想借鉴温青老师在报告中讲的教学要实现“从知识主线到问题主线”的转变,将大家的报告内容转化为问题来讲,也就是把“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这一中心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各位专家也都涉及了),结合自己的体会,对会议内容做个小结。

一、落实何种核心素养

回答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里的核心素养是指哪个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抑或兼而有之?我的理解是作为生物学科,首先要重点考虑如何将具有学科特色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落实。然后,我们还要把眼界放宽一些,要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他方面的要求,很多要求(如人文情怀、国家认同)也是我们生物教育应该承担的任务。

二、如何理解课程标准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界定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这是课标修订组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是我们落实核心素养的依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对学科核心素养甚至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在学术界还存在不同的见解,对核心素养的落实不同的专家也提出了不同的方案,并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对课程标准给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框架进行研究和落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和补充,不能局限于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表述。以生命观念为例,课程标准中列出了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四个生命观念,有人提出生命观念还应该包括生命的信息观、系统观、生态观,我觉得这种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与课程标准是否矛盾呢?我认为并不矛盾。我们仔细研究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由于篇幅的限制,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解释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以举例的形式呈现:“如结构与功能观……等”,因此我们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对课程标准既要作为重要的依据,理解和执行起来也不能过于机械。

三、如何处理落实核心素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生物学教育的理想,这是现阶段我们必须且应该完成的目标。但是,现实中我们还要考虑考试的要求等影响因素。有的老师认为落实核心素养与应对高考是矛盾的。我们是要深入落实核心素养,还是要功利地去追求眼前的高考的目标?我认为,我们在座的教研员老师们,作为学科教研的领军人物,还是要坚持理想主义。如果我们都没有理想,那课程改革还有什么希望!今天龚雷雨老师为我们介绍的无锡市辅仁高中所做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项目,其目

标并不是对着高考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育分”转变为“育人”。那么,是不是开展这种实践活动之后学生的高考成绩就一定会差呢?我看未必。更何况,现在高考也在进行改革,今天柳忠烈老师为我们介绍的北京市的高考命题就更加侧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实际上,全国的高考命题也是如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已经成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改革课题组,研究怎样将核心素养落实到高考命题中,发挥高考引领教学的作用,有关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大家可以去学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考的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核心素养的理念是一致的,我们不要总是把提升核心素养的理想和高考对分数要求的现实截然对立起来,而是要寻求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寻找他们的结合点。

四、如何处理知识教学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关系

怎样在知识的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这是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专家们在讲座中都有所涉及。例如,温青老师通过“有丝分裂”的教学案例,为我们呈现了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已有的结论设计成高质量的递进式问题,刺激和引导学生对知识持续的自主建构,将“让学生在知识线索中学习知识”转变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这种基于问题的“倒叙”式的教学就不是平铺直叙,不是注入式的讲解,而是启发思考、启发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科学思维这一素养上自然得到了提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弱化,相比概念的直接传授,这样建构的概念更加到位,保持的时间会更加长久,印象更加深刻。当然,还要考虑知识内容选择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对提高核心素养有那么大的价值,我们应该围绕核心素养精选学科知识。

五、如何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对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合理地利用教材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也是我们落实核心素养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林祖荣老师在今天的讲座中展示了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其中有的案例就涉及对教材中的内容的调整。例如,在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新授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多样性,总结细胞的统一性,然后再把细胞学说提炼出来,本节课对教材的知识的顺序做了较大的调整,这也符合我们一直倡导“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老师在讲授这一部分的内容时,都要按照林老师的方案来调整教材呢?能不能不调整就按照教材的顺序来讲授呢?我认为对于

大多数的学校,对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说,就按照教材中的章节编排顺序来教学,同样可以落实核心素养。我们鼓励老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同的学校、不同的老师可以结合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调整方案。但是也要提醒大家,在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做调整的时候,要抱着审慎的态度,不要过于随意。

六、落实核心素养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目前,各学科都在探讨核心素养落地的问题。落实核心素养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呢?大家的共识是,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更不是讲完知识就做题。所谓

真实的情境,就是不是虚构的,是从实践中来的情境。真实的情境可以是从生活中来,可以从生产中来,可以从科研实践中来,也可以从科学史中来。柳忠烈老师讲座中列举的很多情境就是从科技论文中获得。真实情境的创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高中生物学中涉及的很多问题是科学家才能解决的,中学生很难完成。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性的资料,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一定是要通过实验来完成,还有其他的很多的方式。另外,对核心素养的落实还要做到实践育人,这是教育部提出的明确要求。只通过反复的讲解和习题训练的教学,育人功能是有限的。龚雷雨老师报告中展示的视频,其中有同学们做豌豆杂交实验的片段,还有一位同学说,真正做了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再比如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通过课堂讲授或者习题的训练,学生对样方法等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如果真正让学生到野外去开展这一实验,面对一片野草丛生、植被分布不均、地形高低起伏的不规则草地,学生在样方的选择上就会碰到问题,发现按照五点取样法得到的样方明显不具有代表性。这时,学生必须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讨论怎样设计有代表性的样方,这样的实践对学生素养的发展是读书做题无法做到的。因此,学生能力和品格的培养关键还是要靠实践。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从这六个问题入手对会议内容做个小结,总结得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在准备总结发言时,我总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半个月前刚刚离开我们的朱正威老师。我想,如果今天是朱老师来做总结,肯定比我总结得全面,比我总结得生动。此刻,请允许我重读一下我写的送别朱正威老师的小诗,同大家一起缅怀他老人家:

万紫千红留不住,

天恸地泣唤不回。

唯有十册教材在,

章章节节朱正威!

朱正威老师虽然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了,但他的教育教学思想会永远在教材中发光发亮!朱老师的逝世,不仅是人教版教材事业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生物教育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们会继承他的遗志,竭尽全力编写和修改教材,使教材更加完善。也希望老师们继续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共同推动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我们学科应有的贡献!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 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通过课程建设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队伍建设落实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同”课程体系 我校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在“关注每一个”办学理念指导下,建构以“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以“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理念,顶层设计“三层七类”课程结构,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设计,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为课程策略,建构了“大同”课程体系,实现“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愿景。这里的“同”首先是源于我校的校名是“大同”,意思是汇同,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经过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谓之“和”。大同小学多元领域课程就是在“和”的教育环境下培育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谓大同。 基于六大核心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我们将其十八个基本要点交叉融合在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三大板块中,加强各类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一)基础性课程: 是指国家、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学校自主开发的跨学科素养的课程形态趋向于多样化,可以以独立学科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作为更广泛的课程或学习领域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拜读张华老师的《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的几点认识。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理性思维,公共参与。 那么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 1、通过课前时政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体验式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科素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特定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提高认知、亲身实践、交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3、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自己学,如果学生只是听、记、背,但不会归纳梳理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知识处于零散的阶段。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独立的建立知识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入高级学习阶段,才能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谈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检测等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科教师要有素养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

让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落地生根修改版

让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落地生根 ——点评三节县级英语示范课 赵儒尧 核心素养的提出已经几年了,它是教育新的出发点。要让核心素养在操作层面落地生根,需要借助教学平台,提供直观的范例;需要通过教学进行验证。精确设计教学目标,精细进行课堂教学,“为素养而教、用学科育人”已经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怎样为素养而教,以学科育人呢? 叶澜教授用三个“不是而是”概括了教师与教学的关系,她认为:教师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学科知识的重要激活者;教师不是教学技能的机械训练者,而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开发者;教师不是学科能力的宣讲者,而是教育教学个性化的创造者。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然而,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必须依靠英语教师去培养、去指导达成。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初中英语学科而言,英语教师需要具备那些核心素养呢?英语教师核心素养包括教学文本的解析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方面,这次兴山县中学英语学科推出的“让核心素养在英语课堂落地生根”专题教研活动,用三节示范课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怎样“为素养而教”、“以学科育人”,使核心素养不再是一个理论话题,它为我县广大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了直观的范例。 一、英语文本的解析能力是教学素养的前提

英语文本解析能力是教学素养的基础,决定着后续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效果。 这次的三节示范课,在文本的解读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孙宜波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训练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交流,从词汇入手,由词到词组,由词组到句子,再由句子到篇章进行梯级训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体现了务实的要求,又灵活多变层层递进。贾代英老师的阅读文章的解读更是下了一番功夫,课文中以简约的文字提到了人们抓住鲨鱼、砍下鱼鳍、然后扔回大海,让鲨鱼慢慢死亡的过程。贾老师通过四幅图片,形象直观地展现了出来,使学生形成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并且用动词填空的训练形式落实下来,这样残忍这一生词就形象而直观地解析了出来。贾宏达老师通过时间表达方式的训练,引出了Time is money. Time is life. Time flies!告诫学生珍惜时间,挖掘了教材育人的价值,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素养的关键 教学设计是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确定教学的形式等,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它毫无疑问是教师素养的核心与关键。 1.教学目标的设计 这次展示的三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简洁务实,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针对中间层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听说读写多种训练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而大胆的取舍,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 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7月出版 定价:元 编辑推荐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 ●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形成机制和规律 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

整体化策略 / 情境化策略 / 深度化策略 / 活动化策略 / 自主化策略 / 意义化策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本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简介 余文森,教育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职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令狐采学 拜读张华老师的《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的几点认识。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理性思维,公共参与。 那么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 1、通过课前时政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体验式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科素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特定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提高认知、亲身实践、交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3、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自己学,如果学生只是听、记、背,但不会归纳梳理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欧阳学文 拜读张华老师的《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的几点认识。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理性思维,公共参与。 那么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 1、通过课前时政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体验式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科素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

决问题的策略。在特定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提高认知、亲身实践、交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3、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自己学,如果学生只是听、记、背,但不会归纳梳理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知识处于零散的阶段。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独立的建立知识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入高级学习阶段,才能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谈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检测等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科教师要有素养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

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2019春学期全员培训高中语文作业 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尤其是具备语文核心素养…… 问题的关键在于:任何理论、理念只有落地,才能生根、开花乃至结果。 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文道统一,听说读写互相促进,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 当下的问题是:这些还需要坚守吗? 相信在培训过程中,对以上问题你通过琢磨、切磋,“于我心有戚戚焉”。请以自己的语文教学活动为例,说说体会,谈谈看法。 要求:(1)小角度。(2)不抄袭。(3)800字。 如何使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重要定位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那么如何让高中语文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落地生根,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 在教学中,首先确定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一个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独立的教学目标,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维目标作为新的课程理念,主张课程回归真正的知识,回归真实的知识学习。比如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文言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应该占据首位,继而是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三维目标的确定使语文学科素养得到体现。 比如在教学《寡人之于国也》中,我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些学科素养。文中孟子以形象的比喻分析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仁政”“民本”思想提出解决“民不加多”问题的具体措施。这场对话,集中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也充分反映了孟子高超的语言论辩艺术。在教学是我就紧紧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几个方面进行教学,使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到

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落地

核心素养如何在学校落地 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需要厘清以下几对关系:一是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我认为,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它使素质教育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法,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是认可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每个学科都有其核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的是育人目标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核心素养的获得必须以课程为载体,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核心素养体现的是育人目标与学习方式的深度融合。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人们通常表述为发展与超越的课改进程,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发展与超越主要表现在课程改革的深化方面,但超越并不是超出,核心素养并不是要代替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三维目标。如果说核心素养是学生毕业之后的结果,那么三维目标则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四是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之间的关系。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评价之间所体现的是育人目标与评价体系的价值统一,核心素养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化、系统化描述。一方面,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掌握综合素质的具体内涵,科学地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与水平,二者是一种价值统一。 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时,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表达。在我看来,校本化表达和教师个人表达就是学校的创造、教师的创造。我们需要这种研究精神,更需要这种创造精神。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一线教师应有信心和能力通过创造落实核心素养。 从学校课程规划的角度来看,落实核心素养要完成两种设计:一种是学科课程的设计,一种是跨学科课程的设计。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是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交互完成的。而直接经验更有利于孩子获得对世界、对生活的完整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种学习方式交互在一起才能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 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更,还要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保障。当前的问题化学习、情境化学习都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学习方式。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脱离了情境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的情境,这是以知识点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的第一个着力点,同时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一共是三个着力点。我一直认为,我们每一种教学都应该是基于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这样才是有灵魂的教学。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到“课堂革命”。我认为,“课堂革命”的第一个关注点应该是基于内容方面的多元课堂,是百花齐放的内容课堂。当然,仅仅有内容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浅层课改走向深层课改,从教本课堂走向学本课堂,进而走向习本课堂,习本课堂就是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以实践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 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层学习,教师从体力劳动走向智力劳动、智慧劳动,这才是一种幸福的课堂生活。每一节课都促进孩子的思维生长,增加思维的含量,加大思维的流量,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课堂愿景。

让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中落地生根 发表时间:2018-07-19T11:42:40.99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9期作者:韦育扬[导读] “核心素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掌握的知识程度,而是应该理解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它更应该包括一个人的知识、道德、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综合品质。 韦育扬(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那柳小学广西贵港 537127)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9-0078-01 “核心素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掌握的知识程度,而是应该理解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它更应该包括一个人的知识、道德、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社会责任感等各方面的综合品质。 在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起始时期。小学生的各种意识都正处于萌芽状态,作为语文教师该怎样在课堂上去开发小学生核心素养这块“处女地”呢?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去落实。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个好教师不是看他给学生灌输多少知识,更不是看他如何牢牢地把学生套住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之下,而是看他是怎样教会学生自己地去探索、研究,主动学习。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的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有积极的学习状态,自觉地学习,应当学而不厌,逐渐拥有扎实的基础、广泛的兴趣进而形成志趣。如教给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我经常遇到这样的小学生, “口”字的写法是一笔写成,写出来的跟“O“也差不多了。每碰到这种学生,我首先给学生讲解汉字的构字方法,再耐心地告诉学生正确的书写顺序。然后给学生正确的范写,最后让学生照着写,并且反复多写,形成惯性动作,之后隔天再检查,再强调巩固,养成习惯。 学生能否主动去学习,是靠我们老师的培养。事实证明,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一般都能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我认为应该从这两方面去着手:1、教育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习惯,让学生明白每一堂课前该准备些什么,比如学生的坐姿,课本与文具盒放哪个位置等都要明确要求。2、课堂纪律、听课习惯。大家都知道课堂纪律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状态,以及老师上课的质量与效果。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勤于思考、敏于求知,既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二、明事理,会感恩。 我国是一个讲“孝”道的国家,“孝”即孝敬父母,它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内容。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它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现在很多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还是萌芽状态。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就应该好好地运用课本上的故事来引导教育学生。让学生知明事理,学以致用。比如,学习《锄禾》,在给学生讲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自己吃的饭从哪儿来的吗?这时肯定会有些学生响亮回答是买来的,就在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从地里种出来的,我们要珍惜它,要感激农民伯伯,要不然我们连饭都没有吃。这样会让学生明白事理,从心底里产生一种感激之情。又如在教学《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让学生慢慢品读体味母亲此时的心情,感受母亲对子女浓浓的爱。从而,相机引导学生要如何才能报答自己父母这样深厚的恩情。除此之外,我们常常讲“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教育学生对自己有点滴帮助的人要懂得感恩,善待身边的人。学会做人、行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明辨是非,勇于担当 人的志气要从小培养,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教育学生勇于担当,要有勇气挑战,树立起独立自主的心。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小学生面对错误时,强调理由,推卸责任的多,主动认错,勇于担责的少;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绕道而行的多,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少;面对作业,被动应付,字迹潦草的多,积极主动,按时按量完成的少。实际这是学生责任心不强,不能勇于担当,逃避心理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会造成诸多的影响,对学生身心健康极为不利。针对这种现象,我的做法是: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要培养学生责任心,就必须做到知行统一。知道对错,明白是非是一回事,真正做到坚持正确,改正错误又是另一回事,知道容易做到难。因此,责任意识的培养不能靠简单的口头说教,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将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变灌输为渗透。“情感交流”、“角色互换”等在情感体验活动,被列入我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改变了教学观念,调整了教学方向,不再做主讲者、安排者,而是做一个旁观者、指导者,做一个风筝放飞者,对学生少口头灌输,多安排亲身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大胆为学生松绑,不对学生的种种行为给予过多的关注,而是给他们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还学生一片蓝天,鼓励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实践,自己去体验,干得多了,想得就多,就会有比较,有分析,就会获得经验。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而教师拽线又控制了学生飞行的方向,既让学生飞得高,飞得愉快,又不让学生偏离轨道,随着经验的积累,学生就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既要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既要告诉学生在索取别人的恩惠时,又要懂得回报——感恩;既要明辨是非,又要勇于担当。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思想品质工程。只有立足于课堂,践行于生活,才能做到知行统一。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数学课堂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 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 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 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 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 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 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 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 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 方面的工作。 一、巧选数学内容,让数感伴随学生同步成长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源于客观世 界的实际事物。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教师 应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数学”有机结合起来,使 学生探讨生活中的数学,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殿堂,让数感 伴随学生同步成长。如学生空间知识能力的培养,我就从下列几方 面进行训练:1、认识形体、建立形象;2、面与距离的比较;3、图 形的分解和组合;4、数立方体个数;5、图形概括;6、图形推理;7、找出隐蔽图形;8、图形组合的判断;9、图形的展开和折叠:10、图形的辨认;1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形体。通过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面刀体,由观察到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我们人类的 生存空间,从而自觉认识和理解三维空间。 认识理解数学,让数学细胞活在学生的肌体里 学生认识数、理解数和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是通过数的结 构和表现形式、数量的换算、数的大小关系、数的运算法则、运算 定律等方面来获得的。因此,对上述的有关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充 分理解、内化,使数学细胞生活在学生的肌体里。例如“21”和“12”为后者的“1”的数值比较大,而前者的“2”的数值比较大,这都是由于数所处的数位不同,而致使“位置值”不同。又如:为 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师生可以通过实例来说明,如果规 定“先加减后乘除”,那么对于本身的运算是“先乘除后加减”的 题目,就要使用括号来改变其运算顺序。如“2+4×5”,因为在客

最新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数学课堂教学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简单图形的面积的和或差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练习,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能正确地分析图形。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精神,养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这五个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学习之后,进行的一种由形象到抽象的学习。解题的基本理念是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进行计算,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会分析图形的构成,能够正确分析图形的隐含数据条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三、学生状况分析 组合图形面积是由直观走向抽象的一节内容,重在方法的挖掘。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来死搬硬套教材,应合理地利用了教材资源。使学生更广泛地理解什么是组合图形,更大限度地激活每个学生寻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维动力,然后逐步展开有层次的思维训练,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四、教学设计 (一)观察动画,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观察动画,分析引入 (媒体出示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太阳、狗、房子、小鸡、花草树木等) 师:观察这幅图画,你发现了什么? 生:很多的基本图形,组成了很多的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师:这些由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就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2、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随着学生回答,按学习的顺序贴各个基本图形) 问: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在各个基本图形后面写公式) 师: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对面积公式知识的掌握相当扎实。那像这些组合图形,怎么求面积呢?有同学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在组合图形后面增加“面积” 】 (二)动手拼图,初探方法 1、自拼图形,分析要素 师:拿出你的学具袋和做题纸。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要求吧。 请你从学具中任选两个基本图形,拼出一个组合图形,粘在答题纸的方框内。 边做边思考: 师:你拼的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的?这些基本图形的要素是什么? 师:现在,就请你挑出你喜欢的基本图形,来拼一个组合图形,并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一下,怎么求你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画高。) 2、展示图形,分析条件 (学生分别介绍所拼的组合图形后,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作重点分析。) 师:现在,我们来看右面的组合图形(见右下图),它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有一条边既做三角形的底又做长方形的长,是公共边。 (强调公共边:既做长方形的长,又作三角形的底。) 3、打开思路,探索面积 师:怎样求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如何让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诸如知识学习能力、语言知识运用能力、拓展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新课程标准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新的教学理念,并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达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每位高中化学老师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016-02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效果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有一位资深的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讲解得清楚透彻就代表全部,这只是进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如何,如今也成为进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维度。传统的教课方式主要体现的是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没有参与感,对于学科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随着新课程改革,日渐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综合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善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诸如粉笔黑板尺子等传统教具不同,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灵活直观性强,将各种素材进行优化组合的优势,老师也可以在课件中添加图片,动画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长时间繁重的课业学习中,容易产生疲累,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如果周围有什么非常规的事情发生,学生就会出现开小差,跑神等情况。而如果老师可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部分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改为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展示,并在课件中增加与课本中知识相符合的动画视频等,就可以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此外,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可以有效弥补化学知识因抽象、物质分子的变化演变无法通过粉笔黑板进行呈现的缺点,在进行知识呈现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直观地了解学习,培养自身正确的化学素养。因此,选择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又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良好的知识掌握效果的实现。 二、搭建合作化学习平台,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又是单独的个体,都有其个性和特点,也有自身的对化学知识学习的独特的理解。老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的允许范围内得以发挥。课堂设计应围绕着让学生好学习,会学习来展开,要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激发和自主开发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下,这种教学方法更为合适,其可以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并进行思想碰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数学课上绞尽脑汁,在英语课上学习语法,在化学课上更多的是需要领悟化学知识的魅力,物质变化的奥妙以及感受由分子结构、化学反应所传递出的美感。在化学课上愉快轻松的学习体验更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自主结合,分享自己所擅长的化学知识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与合作中激发自身对于化学知识的创新意识,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清晰准确的了解和掌握。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让学生去练习、去实践才能巩固教学效果。化学学科的教学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之后,才能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准确,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教师如果一味地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在课下不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进行理论学习效果的检测和练习,学生很容易在学过之后就会忘记自己所学的内容,或是对所学知识记忆混乱,不能准确地调动知识。对于化学学科来讲,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对知识有

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上落地

让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上落地 静心反思,“数学核心素养”一词已深深植入我的脑海中。我们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认为,开展数学生本课堂就是要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我们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从生活背景中开展预学,渗透核心素养。 在教学伊始,两位老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入新知的教学,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王艳老师从学生喜欢的讲故事导入,接着出示了荷叶、乒乓球台等物体的面让学生感知什么是面积,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面,初步感知面的大小。乔华老师通过让学生开展小游戏《拍手歌》巧妙引出击掌时就是我们手的面,指名摸摸老师的手的面,用手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面积,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橙子,指名摸它的面积等。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开展预学,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能感受到面的客观存在,然后教师直接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概念,进而运用刚才所学的面积概念来辨别一些物体面积的大小,孩子们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深刻地体验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面,而且面的大小就是面积,面积概念这一核心素养不知不觉就深入孩子的内心了。 二、在探究活动中组织互学,渗透核心素养。 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必须在大量观察中获得直观感知,在反复操作中获取丰富表象和体验。本节课两位老师在教学面积的大小比较时,能从一般到特殊,从直接比较到选择合适的材料作单位进行比较。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的形式,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如果要准确的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作单位最合适”这一教学难点。王艳老师是让每组同学选择一种材料,分别在两个图形上摆一摆并完成合作探究卡,每组推选两名同学汇报结果;乔华老师在学生分组活动时,先让小组长上前选图形,接着出示活动提示(一是小组合作,用三种小图形摆一摆,小组长做好分工;二是数一数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小图形?再比较两个大图形面积的大小;三是小组长负责填写活动记录表)。在互学这一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的依据。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感受到了用正方形做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在这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中强化了面积概念,让学生学会思维这一数学学科所应关注的核心素养得以彰显。正如郑毓信教授所指出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涵义就在于: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使他们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 三、在多种练习中进行评学,渗透核心素养。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养成应用意识,拓展思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在课堂评学环节,两名教师以课本上的习题为主进行训练,通过观察比较地图上省会的面积、数格子、描图形与涂面积、画图形等多种练习,学生很好的内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面积概念,核心素养就渗透在学生一次次训练的思维碰撞中了。 总之,如果我们在实施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能适时渗透核心素养,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我们的数学课堂会多一份厚重,多一些灵气,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为了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尽快落地!

(完整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核心素养落地,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教育小新邀请了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给读者们答疑解惑。 事关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理应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终极追求。已经启动两年的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也将核心素养框架构建和学科素养的目标分解,作为这一次完善升华新课程的抓手。 “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它的提出,为我们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从而使课程与教学育人主阵地的形成成为可能。 “核心素养”的提出,更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其创新在于,以核心素养为统摄,使得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其突破在于,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自从世纪初新课改以来,课程的“三维目标”已经人尽皆知,但人们往往只在学科教学的文本知识中去寻找它,将它机械地割裂开来,并且存在对它善贴标签的现象。 “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三维目标”可以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以完整体现。因此,“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当下的教学中,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仍然是教学的基本方式,过度关注固定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要把“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必须大力推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但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展开,甚至出现了“假装学习”。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让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我校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一是通过课程建设落实核心素养,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三是通过队伍建设落实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同”课程体系 我校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在“关注每一个”办学理念指导下,建构以“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以“聚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理念,顶层设计“三层七类”课程结构,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校本课程精品化设计,拓展课程系列化开展”为课程策略,建构了“大同”课程体系,实现“做最好的自己”的发展愿景。这里的“同”首先是源于我校的校名是“大同”,意思是汇同,是各种不同文化思潮经过不断交流、不断互相吸取、融合的过程,谓之“和”。大同小学多元领域课程就是在“和”的教育环境下培育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谓大同。 基于六大核心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我们将其十八个基本要点交叉融合在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三大板块中,加强各类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一)基础性课程: 是指国家、地方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基础上,学校自主开发的跨学科素养的课程形态趋向于多样化,可以以独立学科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作为更广泛的课程或学习领域的一部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近日,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屋建瓴落实立德树人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对教育本质认识的催化。核心素养的提出,为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能够“可学、可教、可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首先,要把“基于知识、为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在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基础上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过去过于强调和重视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和复习,而对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过程不够重视,教学过程往往停留在知识教学的环节。为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知识向素养转化的过程和活动设计,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转化、内化和升华。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都要秉持“通过知识获得教育”的理念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 其次,要由单纯“抽象知识”的呈现转向注重“真实情境” 的创设。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应对和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问题通常产生于情境,为此,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需要情境的支撑和保障。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需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

境,为学生提供问题。脱离情境,知识就只剩下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符号,其应用就无从谈起。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不能建立起有效联系,难以产生具体应用,那么对知识的理解就是生硬的,这些知识也就难以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占据牢固的位置。 最后,要由瞄准知识的单一评价走向瞄准能力素养的多元化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内容更加关注高级认知能力和对非认知因素,如对学生的批判思维、独立探究、问题解决、实践创新等高级认知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等非认知因素的评价,而不仅仅局限在过去对所学具体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综合和应用上。正如国际经验所示,随着评价内容重点由“可见知识”向“内隐素养”的转变,教学评价方式也亟?变革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一是探索表现性评价、成长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从知识、技能及态度等更多维度评价核心素养的形成;二是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日常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思维、学习的历程与结果;三是加强信息技术在核心素养评价中的全方位应用,如基于情境的高级认知能力在线测查、非认知因素的在线测查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