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等底等高模型小学奥数

(完整word版)等底等高模型小学奥数

(完整word版)等底等高模型小学奥数
(完整word版)等底等高模型小学奥数

等高(等底)模型

练一练

1.如图,E在AD上,AD垂直BC于D,AD=12厘米,DE=3厘米.求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EBC面积的几倍?

A

E

B D C

?

2.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AF=CF,三角形AFE(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D C

F

A

E B

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Y是BD的中点,Z是DY的中点,如果AB=24厘米,BC=8厘米,求三角形ZCY的面积.

D C

Z Y

A B

4. 如图所示,一个面积是100的长方形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问:红色部分的面积和是多少?

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梯形,面积是40,E是AB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如图,ABFE和CDEF都是长方形,AB的长是4厘米,BC的长是3厘米,那

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 B

E F

D C

7.校园里有一块长方形的地长18米,宽12米,想种上红花、黄花和绿草.(除长方

形四个顶点外,其余各点均为各边中点).一种设计方案如图,那么其中红花和黄花

的面积和是____平方米.

小学五六年级奥数学竞赛五大模型——共边模型、鸟头模型

大海传功等积变形五大模型——共边模型、鸟头模型 共角模型(鸟头模型)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1.两个三角形,如果底边相等,高也相等,那么它们的 面积相等。 拓展:夹在一组平行线间的同底三角形面积相等。 2.两个三角形,如果底相等,一个的高是另一个的n倍, 那么它的面积也是另一个的n倍; 两个三角形,如果高相等,一个的底是另一个的n倍,那么它的面积也是另一个的n倍。 D A E D E A D D A E E A B C B C B C B 如图,S:S (AB AC):(AD AE) △ABC△ADE C 【例1】(★★)【例2】(★★★) 如图,在梯形ABCD中,三角形ABE的面积为4.6平方厘米,BE=EF=FD,求三角形ABF、CDF、ABD、ACD的面积。如图,由面积分别为2、3、5、7的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 三角形,已知:S△ADE 2,S△AEC 5,S△BDF 7,S△BCF 3, 那么三角形BEF的面积为___________。

1

如图,在角MON的两边上分别有A、C、E及B、D、F六个点,并且△OAB、△ABC、△ BCD、△CDE、△DEF的面积都等于1,则 △DCF的面积等于。等腰△ABC中,AB=AC=12cm,BD、DE、EF、FG把它的面积5等分, 求AF、FD、DC、AG、GE、EB的长。 【例5】(★★★)【例6】(★★★★) 已知四边形ABCD、BEFG、CHIJ为正方形,正方形ABCD边长为10,正方形BEFG边长为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E、M分别为直角梯形ABCD两边上的点,且DQ、CP、ME彼此平行, 若 AD=5, BC=7,AE=5 , EB=3。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小学奥数-几何五大模型(鸟头模型)-精选.

模型二 鸟头模型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如图 2), 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E D C B A E D C B A 图⑴ 图⑵ 【例 1】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2:5AD AB =,:4:7AE AC =, 16ADE S =△平方厘米,求ABC △的面积. 三角形等高模型与鸟头模型

E D C B A E D C B A 【解析】 连接BE ,::2:5(24):(54)ADE ABE S S AD AB ===??△△, ::4:7(45):(75) ABE ABC S S AE AC ===??△△,所以:(24):(75)ADE ABC S S =??△△,设 8ADE S =△份,则35ABC S =△份,16ADE S =△平方厘米,所以1份是2平方厘米,35份就是70平方厘米,ABC △的面积是70平方厘米.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共角定理: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 【巩固】如图,三角形ABC 中,AB 是AD 的5倍,AC 是AE 的3倍,如果三角 形ADE 的面积等于1,那么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多少? E D C B A A B C D E 【解析】 连接BE . ∵3EC AE = ∴3ABC ABE S S =V V 又∵5AB AD = ∴515ADE ABE ABC S S S =÷=÷V V V ,∴1515ABC ADE S S ==V V . 【巩固】如图,三角形被分成了甲(阴影部分)、乙两部分,4BD DC ==,3BE =, 6AE =,乙部分面积是甲部分面积的几倍? 乙 甲 E D C B A A B C D E 甲 乙 【解析】 连接AD . ∵3BE =,6AE = ∴3AB BE =,3ABD BDE S S =V V 又∵4BD DC ==, ∴2ABC ABD S S =V V ,∴6ABC BDE S S =V V ,5S S =乙甲.

小学奥数之几何五大模型精编版

一、等积变换模型 ⑴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其它常见的面积相等的情况 ⑵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上图12::S S a b = ⑶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下图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⑷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长度平方的一半; ⑸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大模型 1S 2 S

二、鸟头定理(共角定理)模型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1)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如图2),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图1 图2 三、蝴蝶定理模型 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②()()1243::AO OC S S S S =++ 蝴蝶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面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 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 ①2213::S S a b = ②221324::::::S S S S a b ab ab =; ③梯形S 的对应份数为()2 a b +。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小学常见奥数专题28个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

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小学奥数 几何五大模型(等高模型)

模型一 三角形等高模型 已经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底?高2÷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 如果三角形的底不变,高越大(小),三角形面积也就越大(小); 如果三角形的高不变,底越大(小),三角形面积也就越大(小); 这说明当三角形的面积变化时,它的底和高之中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但是,当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时发生变化时,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变化.比如当高变为原来的3倍,底变为原来的13 ,则三角形面积与原来的一样.这 就是说: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变化与否取决于它的高和底的乘积,而不仅仅取决于高或底的变化.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三角形在面积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无数多个不同的形状.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还会常常用到以下结论: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图 12::S S a b = b a S 2S 1 D C B A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上图ACD BCD S S =△△; 三角形等高模型与鸟头模型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例 1】 你有多少种方法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⑴ 3 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⑶6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解析】 ⑴ 如下图,D 、E 是BC 的三等分点,F 、G 分别是对应线段的中点, 答案不唯一: C E D B A F C D B A G D B A ⑵ 如下图,答案不唯一,以下仅供参考: ⑸ ⑷⑶⑵⑴ ⑶如下图,答案不唯一,以下仅供参考: 【例 2】 如图,BD 长12厘米,DC 长4厘米,B 、C 和D 在同一条直线上。 ⑴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ABD 面积的多少倍? ⑵ 求三角形ABD 的面积是三角形ADC 面积的多少倍? 【解析】 因为三角形ABD 、三角形ABC 和三角形ADC 在分别以BD 、BC 和DC 为底时,它们的高都是从A 点向BC 边上所作的垂线,也就是说三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于是:三角形ABD 的面积12=?高26÷=?高 三角形ABC 的面积124=+?()高28÷=?高 三角形ADC 的面积4=?高22÷=?高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三角形ABD 面积的43 倍; 三角形ABD 的面积是三角形ADC 面积的3倍。 【例 3】 如右图,ABFE 和CDEF 都是矩形,AB 的长是4厘米,BC 的长是3厘米,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C D B A

(完整版)小学奥数公式汇总

奥数公式 和差倍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 等词语来表示。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植树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X总头数-总脚数)宁(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X总头数)宁(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宁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宁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宁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 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生长量=(较长时间X长时间牛头数-较短时间X短时间牛头数)+ (长时间-短时间); 总草量二较长时间X长时间牛头数-较长时间X生长量; 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周期现象:事物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某些特征有规律循环出现。周期:我们把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关键问题:确定循环周期。 闰年:一年有366 天; ①年份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则年份必须能被400整除; 平年:一年有365 天。 ①年份不能被4整除;②如果年份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二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二平均数X总份数 总份数二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二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小学奥数平面几何五种面积模型(等积,鸟头,蝶形,相似,共边)

小学奥数平面几何五种模型(等积,鸟头,蝶形,相似,共边) 目标:熟练掌握五大面积模型等积,鸟头,蝶形,相似(含金字塔模型和沙漏模型),共边(含燕尾模型和风筝模型), 掌握五大面积模型的各种变形 知识点拨 一、等积模型 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右图12::S S a b = 【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图ACD BCD S S =△△;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二、鸟头定理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 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 E D C B A E D C B A 图⑴ 图⑵ 三、蝶形定理 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 ①1243::S S S S =或者1324S S S S ?=?②()()1243::AO OC S S S S =++ 蝶形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 b a S 2 S 1 D C B A S 4 S 3 S 2 S 1 O D C B A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doc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

六年级奥数运算 (一)分数运算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 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根据 d = 1 - 1 其中 , 是自然数 ) ,在计算若干个分 数之和时,若 n × (n d) n n d ( n d 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 则能大大简化运 算. 例 7 在自然数 1~100 中找出 10 个不同的数,使这 10 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 1. 例 8 1 1 1 1 求和: 2 3 4 2 3 4 5 3 4 5 6 97 98 99 1 100 例9计算:

例 10 计算: 例 11 求下列所有分数的和: 例 12 1 1 1 1 1 1 3 4 5 6 2 4.代数法 例: 5.放缩法 10 10 【例 1 】求数 a 101 100 1 1 2n 1 2n 10 的整数部 分.

4

【巩固】已知 A 1 1 1 1 1 1 1 ,则 A 的整数部分是 _______ 2 4 5 6 7 8 【例 2】求数 1 的整数部分是几? 1 1 1 L 1 10 11 12 19 【巩固】求数 1 的整数部分. 1 1 1 1 12 13 14 L 21 【巩固】已知: S 1 1 1 1 1 1980 1981 1982 ... 2006 , 则 S 的整数部分是. 【巩固】已知 A 1 ,则与 A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 1 1 1 1995 1996 L 2008

等底等高模型小学奥数

等高(等底)模型 【知识点分析】 1 基础知识: 三角形面积=底.K高昇 斯哄:三角形面枳的丸小,取决于三角瞪底和高的乘积. 若底不变,高越大(小),面积越大a卜); 若高不变,底越丸(小儿面积越大(小); 2. 模型结论: ①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女!■图S] * —a * b ②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髙之比: 特殊: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注意平行线) 其他常用蛀论: (1)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右上图$*=£*; 反之,如果则可知宜线曲平行于CD. (2)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三甫形罰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珈圍积妁一半; (4)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3、拓展结论: 拓展1: 图(1):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G是各边中点,H是是AD上任意一点,贝US阴二扌S正证明:连接BH、CH,根据等高等底知:S?=S②,S云S空S⑥三S⑥,所以正图(2):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G是各边三等分点,H是是AD上任意一点、,则S阴气S正(证明方法同上) 图(3):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E、F、G是各边中点,H是是AD上任意一点,则S十丄 S长(证明方法同上) 2 拓展2: 图(2): S赵S小正,证明同上(辅助线如图) 图(3): S阴二大正,证明同上(辅助线如图) 图⑷:$阴=gs中正,证明:辅助线如图,根据平行s,、RE=S住阳, 所以,S阴冷S中

【典型例题】 W 1:如右因,E在AD上.AD至直BC?ylD = 12 ^耒,DE = 3圧米.求三角 形ABC的和积是三角形EBC面积的几倍? 例2: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36, E> F. G为各边中点,H为AD边上任意一点, 问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例3:(第6届走美杯5年级决春第8題)央如图,A. B、C都是正方形边的中 A, ACOD比AAOB大15平方厘米。AAOB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D

小学奥数共边模型

⑴直线AB 平行于CD ,可出现三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图⑴ ⑵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且正方形ABCD 边长为10厘米,则图中阴影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图中的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三条边的三等分点,H 是任意点。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2008年仁华考题)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10,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5,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共边模型 (★★) (★★★) (★★★★ )

⑴如图,ABFE 和CDEF 都是矩形,AB 的长是4厘米,BC 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⑵(第三届“华杯赛”初赛试题)一个长方形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绿色三角形面积占长方 形面积的15%,黄色三角形面积是21cm 2 。问: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6,AE =,CF =2。长方形EFGH 的面积为 。 如图,已知BD =DC ,EC =2AE ,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30,求阴影部分面积。 (★★★) (★★★★) (★★★★★)

请用一条直线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不允许有剩余呦! 在线测试题 温馨提示:请在线作答,以便及时反馈孩子的薄弱环节。 1.如下图,甲、乙两图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0厘米和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A .452cm B .502cm C .602cm D .482cm 2.下图是一个长为8cm ,宽为6cm 的长方形,其中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AD 边上边上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A .122cm B .102cm C .142cm D .202cm 3.长方形ABCD 内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70,8AB =cm ,15AD =cm ,四边形EFGO 的面积为多少 A .122cm B .102cm C .152cm D .182cm 4.下图是一个矩形,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则阴影部分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A .302cm B .352cm C .252cm D .202cm 5.如图,ABCD 是梯形,ABFD 是平行四边形,CDEF 是正方形,AGHF 是长方形。又知AD =14厘米,BC =22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 .452cm B .502cm C .602cm D .562cm 6.如图,AD =DE =EC ,F 是BC 中点,G 是FC 中点,如果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是多少平方厘米。 A .142cm B .132cm C .122cm D .112cm

小升初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7、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8、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 9、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 10、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11、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12、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13、圆形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 14、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5、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6、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17、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18、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19、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就这样: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 20、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

小学奥数几何五大模型(鸟头模型)

模型二 鸟头模型 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如图 ⑴(或D 在BA 的延长线上,E 在AC 上如图 2), 则:():()ABC ADE S S AB AC AD AE =??△△ 图⑴ 图⑵ 【例 1】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2:5AD AB =,:4:7AE AC =,16ADE S =△平方 厘米,求ABC △的面积. 【解析】 连接BE ,::2:5(24):(54)ADE ABE S S AD AB ===??△△, ::4:7(45):(75)ABE ABC S S AE AC ===??△△,所以:(24):(75)ADE ABC S S =??△△,设8ADE S =△份, 则35ABC S =△份,16ADE S =△平方厘米,所以1份是2平方厘米,35份就是70平方厘米,ABC △的 面积是70平方厘米.由此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共角定理: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 . 【巩固】如图,三角形ABC 中,AB 是AD 的5倍,AC 是AE 的3倍,如果三角形ADE 的面积等于1,那 么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多少? 【解析】 连接BE . ∵3EC AE = ∴3ABC ABE S S =V V 又∵5AB AD = ∴515ADE ABE ABC S S S =÷=÷V V V ,∴1515ABC ADE S S ==V V . 【巩固】如图,三角形ABC 被分成了甲(阴影部分)、乙两部分,4BD DC ==,3BE =,6AE =,乙部分面 积是甲部分面积的几倍? 【解析】 连接AD . ∵3BE =,6AE = ∴3AB BE =,3ABD BDE S S =V V 又∵4BD DC ==, 三角形等高模型与鸟头模型

【小学数学】小学奥数所有知识点大汇总(最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 方法①:(和-差)÷2= 较小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方法②:(和+ 差)÷2=较大数;和- 较大数=较小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15-5)÷2=5 ;(15+5)÷2=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1)=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 倍数(较小数)= 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4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50÷(4+1)=10 10×4=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1 )=1倍数(较小数) 1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 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5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5-1)=20 20×5=100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题目一般用“照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 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段数+1=全长÷株距+1 ; 全长=株距×(棵数-1 ); 株距=全长÷(棵数-1 ); 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 全长÷株距-1 ;

小学奥数裂项公式汇总

裂项运算常用公式 一、分数“裂差”型运算 (1) 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b a ?1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 a < b ,那么有: (2) 对于分母上为 3 个或 4 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有: 二、分数“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a b b a b b a a b a b a 1 1 +=?+?=?+ (2)a b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2 2 2 2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先裂再碎,掐头去尾” 分数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裂和:抵消,或 凑整 三、整数裂项基本公式 (1))1()1(31 )1(......433221+-=?-++?+?+?n n n n n (2) )1()1)(2(41 )1()2(......543432321+--=?-?-++??+??+??n n n n n n n (3) )1()1(31 )2)(1(31)1(+--++=+n n n n n n n n (4) )2)(1()1(41 )3)(2)(1(41 )2)(1(++--+++=++n n n n n n n n n n n (5) !)!1(!n n n n -+=? 裂项求和部分基本公式 1.求和: 1)1(1 (541) 431 321 211+=+++?+?+?+?=n n n n S n 证:111 1)111()5141()4131()3121()211(+=+-=+-++-+-+-+-=n n n n n S n

小学奥数公式汇总汇总

奥数公式 和差倍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植树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1.和差倍问题 2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4.植树问题 5.鸡兔同笼问题 6.盈亏问题 3 7.牛吃草问题 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 9.平均数 10.抽屉原理 4 11.定义新运算 12.数列求和 13.二进制及其应用 5 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 15.质数与合数 6 16.约数与倍数 17.数的整除7 18.余数及其应用 19.余数、同余与周期 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8 21.分数大小的比较9 22.分数拆分 23.完全平方数 24.比和比例10 25.综合行程 26.工程问题 27.逻辑推理11 28.几何面积 29.立体图形 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12 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 32.浓度与配比 33.经济问题13 33.经济问题 34.简单方程 35.不定方程 36.循环小数14 1.和差倍问题

2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小学奥数所有公式

简学风教育小学奥数公式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的公式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的公式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的公式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的公式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的公式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的公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奥数_几何五大模型(等高模型)

模型一三角形等高模型 已经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 三角形面积二底高2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 ? 如果三角形的底不变,高越大(小),三角形面积也就越大(小); 如果三角形的高不变,底越大(小),三角形面积也就越大(小); 这说明当三角形的面积变化时 ,它的底和高之中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 ?但是,当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时 发生变化时,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变化?比如当高变为原来的 3倍,底变为原来的-,则三角形面积与原来 3 的一样?这就是说: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变化与否取决于它的高和底的乘积 ,而不仅仅取决于高或底的变 化.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三角形在面积不改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无数多个不同的形状 ? 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还会常常用到以下结论 ① 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 ② 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 图 S :S 2 二a: b ④ 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⑤ 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⑥ 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 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 ,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 反之,如果 ACD = BCD , ,如右上图 ACD = S A BCD ; 则 可知直线AB 平行于CD ?

【例1】你有多少种方法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⑴3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⑵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⑶6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解析】⑴ 如下图,D、E是BC的三等分点,F、G分别是对应线段的中点,答案不唯一: ⑵如下图,答案不唯一,以下仅供参考 【例2】如图,BD长12厘米,DC长4厘米,B、C和D在同一条直线上。 ⑴求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BD面积的多少倍? ⑵求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多少倍? 【解析】因为三角形ABD、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DC在分别以BD、BC和DC为底时,它们的高都是从A 点向BC 边上所作的垂线,也就是说三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于是:三角形ABD的面积=12高<2-6高 三角形ABC的面积(12 4)高"2=8高三角形ADC的面积=4高“2=2高 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积是三角形ABD面积的4倍; 3 三角形ABD的面积是三角形ADC面积的3倍。 【例3】如右图,ABFE和CDEF都是矩形,AB的长是4厘米,BC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 平方厘米。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即4 3一:一2=6(平方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