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经验材料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经验材料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经验材料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经验材料

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为西部农村公路建设提供示范

2003年,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水泥路”。为了贯彻这一要求,我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04年出台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热潮;2005年,省交通厅将我市确定为全省试点给予支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5月,李盛霖部长专程来西安视察农村公路建设,决定从2007年起,用三年时间专项支持我市3亿元,建设改造3000公里农村公路,要求把西安农村公路建成西部示范区,我市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由于部省两级的大力支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公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的亮点。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政府履职到位,掀起建设热潮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体现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实践证明,凡是领导重视,政府履职到位,主导作用发挥得好,群众积极性就高,农村公路就建设得好,发展得快。为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从2004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并要求各区县财政也加大资金投入,专项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员,对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区县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市县两级运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巨大合力,做到了三个到位,即:县乡领导到位,抓点带面;交通部门干部到位,指导监督;广大干部群众到位,迅速掀起建设热潮。

在部省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连续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由2004年的8500公里,增长到目前的10850公里;路面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由2004年超龄油路、砂石路、土路各占三分之一的状况,提升到目前的油(水泥)路7393公里,占到总里程的68.1%,并基本消灭了土路。截至2008年底,全市146个乡镇、2862个行政村、2813个自然村通了水泥(油)路,通油路率分别达到98.64%,92.68%,68.78%。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有力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发展规划

规划是各项工作的“龙头”,是纲领,只有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才能为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03年,为了贯彻全国和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了深入调研,理清了发展思路,并联合长安大学,共同修编了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规划修编中,我们突出了大交通、大路网的理念,注重搞好“四个衔接”,即:县道与国省道的衔接,乡村道路与县道的衔接,城市道路与区县公路的衔接,公路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规划确定了农村公路建设“六大工程”,即:中心市区与副中心连通工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工程、乡乡通工程、村村通工程、服务产业发展工程、农村客运网络化工程。规划要求路网建设必须为提升中心城区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服务,为副中心和小城镇建设服务,为产业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努力做到修建一条公路,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文明。

三、树立新的理念,打造高标准公路产品

更新理念,是打破传统思维,提升境界,提高标准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出得去,还要走得好,走的安全,走的舒适,这就为我们交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6年,部公路司领导多次来我市指导工作,并亲自给市领导和交通系统的各级干部讲解公路发展“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大家感触极深。我们按照发展现代交通的要求,始终把新的建设理念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具体工作中:

一是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为了把农村公路建成群众的满意工程、放心工程,我们采取了建立市县质量监督体系,加强政府监督;严格招投标制度和市场准入,加强建设市场管理;严格履约检查和分层检测交验,加强过程监管;市上统一招聘社会监理,派驻区县加强工程施工

监理;发挥国省干线施工力量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等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二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控制建设标准。在农村公路发展中,我们结合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事求是,综合考虑资金能力和交通量发展前景,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采取先通后畅、先低级后高级的办法,逐步改善农村公路交通条件,不搞相互攀比,不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确保了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三是注重安保设施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公路建设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安保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公路安全意识,认真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安全要求,在公路平交口、山区公路急弯陡坡等处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标志。并做到所有交通安全设施都与公路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确保行车、行人安全。

四是注重公路绿化美化,使路路变成风景线。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我们坚持树立生态化、人文化理念,高度重视公路绿化、美化工作,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消灭黄土裸露,过村镇路段完善排水系统,做到了路田、路宅分家。对与主干公路交叉的无路面公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硬化,以保持路面整洁,使公路和自然环境保持和谐统一。通过新理念的运用,使每条农村公路做到路内精细、路侧宽容、路外和谐,路路变成风景线。

四、注重管理养护,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里程的迅速增长,管理养护已成当务之急。我们按照部省关于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2007年出台了改革实施方案,切实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落实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管理养护责任,市长亲自主持会议,专题研究落实管理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市财政每年拿出3600万元,专项用于养护补助,并将县农村公路管理站的人员全部纳入财政供养,建立了全新的管理体系、生产体系和考核体系,实现了建设与管理养护并重,做到了“有路必养,有路必管”。

在推进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养护机制的建立,在“事企分开、管养分离”的基础上,一是实行路基、路面养护作业分离,路基养护由沿线村民就近领养,既调动了农民爱路、护路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养护成本;路面养护作业由专业化公司承担,实行专业化、机械化养护,以确保质量。二是严格考核兑现。公路管理部门每月考核路基养护,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补助资金,路面养护,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三是把大中修养护工程坚决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标养护。四是按照“大公路、大养护、大路政”的发展思路,在全市规划设置了六个国省干线路面养护中心,与区县路面养护资源进行整合,相互覆盖,相互补充,初步构建起覆盖整个公路网络的管理养护体系,促进了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

五、路站运协调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

公路建设是基础,发展运输是目的。按照部里提出的“路通车通”要求,我们在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理顺客运管理体制,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扶持和引导农村客运发展。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城乡客运。2002年,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一城一交”的原则,把原来归口城建部门管理的城市公交行业交由交通部门管理,建立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客运管理体制,实行对公路客运与城市公交行业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制规划,明确规定中心城区与副中心城区及旅游景点全部实现城市公交客运直接覆盖,副中心城区与乡村、乡村与乡村则通过公路客运班线对接,大力整合客运资源,做到了城乡客运市场一盘棋。

二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按照“四位一体”的思路,建设乡镇五级客运站,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二级客运站为中心,以乡镇五级站为结点,以沿线招呼站为纽带的农村客运网络布局。

三是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方式,积极推行公交化运营管理模式。借鉴城市公交运输组织模式,对近郊农村班线和客车进行了车辆产权结构调整和股份制改造,实行公交化运营,并对部分近郊线路在市区设置了停靠站点,极大的方便了沿线群众乘车。

四是采取优惠政策,引导扶持农村客运快速发展。根据农村客运公益性特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简化农村客运业务办理程序,争取政府燃油料补贴等措施,使农村客运班线真正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目前,全市已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45条,投放客运班车844辆,全市乡镇通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达84%,农村客运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农村各乡镇、行政村的发展格局,有力的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过去几年,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兄弟城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部省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提高标准,以创全国一流水平为目标,加快农村公路示范区建设,提升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在全省做好表率,为交通部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有益的探索。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另外,按照李盛霖部长关于把西安农村公路建成西部示范区的指示精神,我们觉得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西安仍有约3000公里的砂石路、土路,特别是还有近500公里的通乡砂石路。由于西安路网密度大,难以利用国家“一乡一路”和“一村一路”的政策进行建设,恳请交通运输部将扶持西安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延续两年,给西安安排500公里通乡油路改造项目计划,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提升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为“十二五”西部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示范。

坚持建管养运一体化推动农村公路科学发展

江西是传统农业大省,全省4400万人口,80%集中在农村,分布于1614个乡镇和19965个行政村。2003

年以来,我省紧紧抓住中央加大“三农”支持力度的政策机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6年累计投资274.5亿元,完成农村油(水泥)路建设7.27万公里,行政村通畅率和通达率分别由18.19%和77.8%提高到83.3%和96.12%,南昌、新余、鹰潭、景德镇、萍乡等一批条件较好的市已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客运,乡镇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分别达到了100%和86.2%。江西老区人民由昔日的泥泞路走上了水泥路,由衷地把农村公路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加快了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公路建设责任在政府,关键在领导。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中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建设、农村渡改桥建设等指标,都被列为民生工程目标纳入政府考评体系,保证了市县政府农村公路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我省先后以省政府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全省农村渡口改渡建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的目标任务、优惠政策和工作措施。省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在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亲自主持下,省政府连续六年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会议一直开到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年一个专题,涵盖了建设、管理、养护、运输等各个方面。通过这种形式,学习了一批典型,出台了一批政策,解决了一批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明显效果。

在省政府高位推动下,市、县政府也把农村公路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组建了专门领导机构,建立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目标考核制,市与县、县与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不少地方还实行县(市、区)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路、乡镇包村责任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措施。由于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好的政策措施,农民群众看到了政府的决心,树立了信心,把农村公路建设比作继“土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第三件大事,修农村公路的热情空前高涨。全省形成了上有拉力、中有动力、下有推力的建设合力,形成了“政府重视、部门协同、地方支持、社会参与”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建设局面。

二、交通行业引路,科学规划实施

一是抓规划。组织编制了2003~2007年农村公路建设实施规划,确立了优先实现县至乡通油路和不通公路行政村通公路,通与畅、通与好同步到位的建设原则。2006年又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制定了《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及“十一五”期分年实施计划,同时发挥行业管理与规划指导职能,加强对各地规划编制的指导。

二是抓标准。“坚持一个为主”即坚持路面结构以水泥路为主。“确保两个以上”即县到乡公路路基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路面宽度确保5.5米以上,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路面宽度确保3.5米以上。“注重三个方面”即注重保护耕地、自然生态环境维护和公路防护安全。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少征地少拆迁,限制大改大调、大挖大填。对特殊困难地段,在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下,适当降低有关指标。同时抓好水沟、挡土墙、石砌护拦等排水系统、防护工程、安全设施的配套建设。“做到三个不低于”即做到县通乡公路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水泥路面厚度不低于18厘米,基层厚度不低于15厘米。

三是抓制度。制定了《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江西省农村公路建设技术要求》、《江西省农村渡口改渡建桥管理办法》等11项管理制度,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组织机构、工程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监督、工程招投标、竣工验收、安全管理等,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

四是抓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四项制度”。每个项目都签订工程合同和廉政合同,实行双合同管理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各设区市都成立了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一些地方还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如兴国县的“五个一”模式,即“一个班子、一套设备、一个专业队伍、一套筹资办法、一套质量管理措施”,得到了部领导的肯定。

五是抓培训。2003年以来每年培训市、县、乡、村数百人,省级培训班不少于二期。全省培训近7000人,其中为乡村培训的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就达4500名。

三、发挥政策效应,多方筹措资金

面对我省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硬化比重小、建设任务重的状况,我厅及时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即路面4.5米以下补助6万元/公里、4.5米-6米补助7万元/公里、6米以上补助8万元/公里,新建通村砂石公路补助2-3万元/公里,新建桥梁补助3000-4000元/延米。之后几年我厅每年实际投入都超过6亿元。同时,要求市县政府进行资金配套,与省补助资金比例原则上要达到1:1。进入“十一五”后,我厅积极争取部补助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将补助标准提高到11万元/公里,省投入资金总额也增加到每年7亿多元。

各设区市、县也出台了优惠政策和资金配套政策及标准。萍乡市对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的每公里补助20~30万元,三级的补助10~15万元;新余市除市按省里标准补贴外,要求县乡财政补贴均不少于2万元/公里。上饶广丰县除按省标准补助外,财政每年从新增财力提8~10%作为专项资金,实行配套补助包干和奖励。各设区市还坚持资金不足政策补,在权限范围内对农村公路建设征地拆迁、税费、材料等方面大开“绿灯”,减免水土保持费、土地使用费、水利、林业、环保等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税收返还与从土地、资源开发收费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并引导群众通过“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方式,自愿投资投劳修建村路。

四、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改渡建桥

我省农村河系、水网多,形成了许多渡口,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也存在着安全隐患。2004年以来,交通部在我省进行改渡建桥试点。2007年我省为进一步消除全省农村渡口安全隐患,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底全省新建600座桥梁,撤消800个农村渡口,实现全省除大江、大河、大湖、水库外的农村渡口基本改渡建桥”的建设目标和任务。2008年省委、省政府又把这个目标任务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举措,向全省人民做出了承诺。2008年5月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农村渡口改渡建桥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四项政策措施加以推动。

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补助机制。改渡建桥项目建设资金原则上按省50%、市20%、县20%安排三级政府补助,不足部分由项目所在地的县乡两级政府负责筹措。具体为:100米以上的公路桥梁,省里按每平方米1300元给予补助,市、县各补助520元;100米以下的,省里按1100元补助,市、县各补助440元。按照这种补助方式,各地渡改桥项目基本上由政府出资建设,大大减轻了乡镇和农村群众筹措资金的

压力。

二是建立奖励机制。省里对列入“十一五”农村渡口改渡建桥规划,并在2010年按时、按质完成的项目,按省、市、县三级总补助标准的6%-10%给予奖励。奖励资金与工程完成情况和市、县二级补助到位情况挂钩,按时完工的,按奖励标准的60%奖励;补助资金同步到位的,再给予40%。

三是优惠计征。各项税收从低计征,且所征收的税费返补;对改渡建桥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一切行政事业性费用给予免收。

四是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鼓励各地利用冠名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改渡建桥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改渡建桥建设。

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全省各地改渡建桥的积极性。至2008年底,我省已完成改渡建桥项目156个,完成建设桥梁长度2.61万延米,撤消农村渡口185个,已开工项目129个,建设桥梁长度2.68

万延米。今年还要新开工项目306个,建设桥梁长度6.97万延米。预计到2010年底,我省可完成改渡建桥项目600个,撤消800个农村渡口。

五、坚持建养并重,加强养护管理

一是规范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思想,在2005年制订了《江西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后,我省实施意见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的来源和投入比例作了进一步明确,并要求地方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

二是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经费的投入。从2006年开始,我省原由省厅征收的摩托车养路费开始委托市县交通部门征收,所收资金主要留给地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三是积极探索养护管理新模式。如瑞昌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养护”的原则,市成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乡镇成立养护管理站,村成立养护管理小组,每2至3公里配备1名养护人员。推行“政府监督、行业管理、主体负责、承包人实干”的四级农村公路管养新体系,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养护施工单位;日常小修保养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乡村落实责任人具体负责养护。

六、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一是加快场站建设。我省提出“两不变、一调整”的原则,即总补助投资不变,总建设任务不变,根据车流量和客流量确定乡镇客运站投资规模,适当调整省配套补助。目前已建成了349个农村客运区乡站和6195个农村客运候车亭,“十一五”末将分别达到800个和1万个。

二是调动经营者积极性。为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免规费的优惠政策,一级农村客运班线中的县城至村优惠50%,二级农村客运班线优惠50%,三级农村客运班线优惠100%;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养路费征收,实行一次性缴交全年公路规费的免交2个月养路费,一次性缴交半年的免交1个月养路费;对专门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的,免征运输管理费和客运附加费;对新增或更新的,免征第一个月的运输管理费和客运附加费。及时快速发放燃油补贴。部分县市还争取到地方支持减免营业税。每辆车的成本平均下降了30%以上,有效减轻了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

三是实行捆绑搭配经营。遵循“热线与冷线捆绑、主线与支线搭配”的原则,以片区为单位进行公司化改造,促使运力不断优化。对少数客流量长期较少而群众确有需求的农村客运班车采取财政补助。对于开通班车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因地制宜地开通“乡村巴士”,在既定的经营区域内“自由活动”,电话预约。到2008年底,江西农村客运班线发展到3327条,农村客运车辆达到9564辆,座位数达到161333个。

四是提升农村客运形象。统一规范全省农村客运标志、标语。统一应用《江西省汽车客运站标准化建设体系》,在车门设置“江西客运”形象识别标志,在车身两侧统一使用“农村客运服务乡亲”或“农村客运惠农兴农”两条标语。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等制度,逐步完善农村客运经营自律机制和制度规约体系,提高农村客运服务能力。

五是加强安全监管。在许可开通班车之前,会同当地交警、安监部门对通车安全实地考察论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统一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监督经营者依法办理强制保险和第三者

责任险;联合公安、安监部门逐步推广安装GPS,实现行车动态监管;严防报废车辆、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联合公安等部门,加大了对非法车辆经营农村客运的打击力度,为发展农村客运创造和谐平安的环境。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由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各地你追我赶,涌现出了赣州市兴国县农村公路理事会和“五个一”模式先进经验、宜春市袁州区的高标准高起点做法先进经验、上饶市广丰县的政府投入大、决心大,公路建设标准高、速度快、质量好先进经验、南昌市安义县的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善于发动、善于组织、善于帮助群众修水泥路先进经验、新余市分宜县“三个特点、两大秘决”先进经验和鹰潭市“三个率先、一个得力”等先进经验,涌现出了安义县新民乡尚礼村原支部书记凌美龙等修路模范,并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朝着更高目标迈进。预计到2010年,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农村公路油(水泥)硬化里程可突破9.5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的宏伟目标。我们将继续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为让农民兄弟全部走上水泥路,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做出积极贡献。

构建基层交通“四位一体”管理体制推进农村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2003年以来,山东交通系统认真落实部党组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农村交通发展的总体部署,组织实施了以村村通油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交通建设。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村交通建设投资456亿元,新改造农村公路12.25万公里,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万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6.3%。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9.7%,农村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去年,我厅组织开展了农村交通建设管理情况“回头看”活动,全面摸清了农村交通现状,为研究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大量翔实数据。通过开展“回头看”,我们发现,今后全省农村交通发展既面临继续推进建设的繁重任务,也面临加强养护管理的巨大压力。统筹农村交通事业发展,必须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尽快建立适应农村交通发展需求的运行机制。为此,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2007年起,在基层交通管理部门探索实行了农村公路、客运、货运、规费征收“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大力开展乡镇交管所规范化建设,着力推进农村交通“建、养、管、运一体化”,收到了明显成效。成品油费税改革后,我们立即调整思路,赋予农村物流管理职能,取代规费征收,使乡镇交管所成为新型基层交通综合管理机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四个统一”,建设规范的农村交通管理机构。农村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长和农村运输市场的繁荣发展,对加强农村交通运输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省积极推行农村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行了交管所、农村公路管理站、农村客运站、货运管理办公室“四位一体”的新模式,以此为切入点,按照“四个统一”的思路,加快推进基层交通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人本化建设。一是统一机构名称。对现已建成“前站后所”的乡镇交管所,统一挂交通管理所、农村公路管理站、客运站、货运管理办公室牌子,过渡一段时间后,最后统一为“××交通运输管理所”一块牌子。二是统一外观标识。按照《山东省交通视觉识别系统导入实施意见》确定的标准,统一乡镇交管所外部环境、办公场所、服务场所、运输工具等外观标识,确保外观形象规范统一。三是统一管理职责。具体负责指导、配合乡镇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农村客、货运市场监管,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管理乡镇货源和运力,构建乡村物流网络。四是统一软硬件建设。省厅出台指导意见,对全省乡镇交管所规范化建设实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的任务目标、规范标准、实施步骤,并对人员配备、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等软件建设提出统一要求。

二、努力做到“四个到位”,加大建设实施力度。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实施乡镇交管所“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创新的思路,涉及环节多、工作任务重、资金压力大。我厅专门成立了加强乡镇交管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责任部门,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厅领导全力靠上,定期调度,分阶段检查落实。每年召开工作会议或现场会议,总结交流工作,安排部署任务,保证了交管所规范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政策措施到位。从实施初期,我厅即研究确定了相关政策: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将区域经济、社会状况等作为设置交管所的主导因素,对现有交管所进行必要整合,按照这一原则,研究确定交管所布局和数量;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前站后所”模式实施建设或改造,即:有客运站无交管所的实行以站建所,有交管所无客运站的实行以所带站,无站无所的由县级交通主管部门与乡镇政府协商建立;以满足功能需要和职能履行为目的,合理确定建设标准,不搞形象工程;制定出台资金补助政策,逐级明确补助标准。积极协调县(市、区)党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将交管所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并在站场选址、土地征用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按照2至3年全部建成的规划目标,制定细化具体实施方案,逐级分解建设任务,层层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四是资金保障到位。结合乡镇客运站建设,在国家补助10万元的基础上,我厅再对每个站(所)项目补助10万元,并要求市级交通部门至少补助10万元,其余由县(市、区)配套落实。泰安市交通局每年拿出500多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补助乡镇交管所“四位一体”建设。滨州市交通局要求各县、区从留成的客运基金中拿出不低于20%资金,用于乡镇交管所建设、改造。

三、明确“四个必须”,对乡镇交管所“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实施正确指导。两年多的探索实践,使我们对基层交通管理的规律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积累了一定经验。一是必须坚持统一、精简、效能。基层交通管理点多、面广,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统一性、系统性、网络性强等特点。推行乡镇交管所规范化建设,必须从农村交通管理实际出发,力争在农村基层建设多功能、全覆盖的管理服务机构,防止出现机构重叠、人员过多、相互扯皮、效能低下等问题。在工作指导上,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需求,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实现形式,不强求一律,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二是必须坚持路、站、运协调发展。乡镇交管所是农村交通管理机构,农村公路是道路运输的重要载体,农村客运站场是发展农村客运的重要平台,农村货运站是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节点,必须坚持建、养、管、运并重,路、站、运协调发展。在交管所“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框架下,积极推进行政村通油路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同步做好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强农村客、货运输的组织引导,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多元化筹资。乡镇交管所建设项目数量多,资金需求量大,在用好部省补助资金和争取市县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运作,广开门路,实行多渠道、多元化筹资融资,保障资金需求,满足建设需要。四是必须坚持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城乡客运一体化,可以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客运资源,并在统一实施行业管理的前提下,采取相同或相近的发展政策,使农村客运网络与城市公交网络有效衔接起来,做到“农村班车进城,公交客车下乡”,初步形成了城乡公交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客运网络,促进了城乡客运协调发展。

通过推行乡镇交管所“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农村交通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交通发展呈现出五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明显改善。去年,省人大颁布实施《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赋予交管所农村公路管理职责,充分发挥了交通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优势,配合乡镇政府建立完善了从乡镇到行政村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网络,也极大地调动了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构建了目标明确、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做到了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实现了“路路有人养、段段有人护”。二是基层交通执法管理力量明显加强。各市、县以成品油税费改革为契机,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式,将改革涉及的部分人员向交管所路政、运政管理中队和交通稽查中队进行分流,既有效缓解了人员安置压力,拓宽了人员安置渠道,又增强了基层交通执法管理力量,使交管所的驻地管理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三是农村客运网络通达深度明显提高。加强“四位一体”交管所规范化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了以农村客运站为依托、农村公路为纽带,连接城市、辐射乡村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候车和出行条件。四是农村物流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我省广大农村以“四位一体”交管所为物流平台,整合运用各类运力资源,将物流公司分流到乡镇的货物直接送达业户手中,实现了点对点的货物配送,初步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交管所为节点,上接省市、中转县乡、辐射乡村的现代农村物流网络,农村物流业蓬勃发展。五是农村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现象明显减少。由交管所承担货运管理职责,加强了对货运市场的源头监管,大大延伸了治超管理网络,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巩固了治理成果,有效保护了农村交通设施。

加强和改进农村交通管理,实现城乡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支持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利益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虚心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的先进经验,按照“建养管运一体化和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规范化建设,逐步将全省所有乡镇交管所建成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农村交通综合管理机构,夯实农村交通管理基础,促进农村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高点定位强力推进全面提升农村公路交通服务水平

陕西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省份之一。近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践行“三个服务”新理念,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高速公路在西部地区率先突破20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路况质量大为改善,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全面推进,实现历史性跨越。三年来,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6.9万公里,是“十五”期间新改建总里程的3倍多。到2008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7万公里,乡镇、行政村通畅率分别达到95%和70%,行政村通达率达到86%,农村交通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大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缩短了城乡距离,加快了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实现了“修建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经济”。我们主要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创新理念,高点定位,把农村公路作为民生工程强力推进

农村公路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载体,是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之后,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把农村公路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基础工程,列入全省八大民生工程之一,在全国率先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农村公路部省共建协议,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将建设目标和标准与中部省份看齐,提出“五年新改建9万公里,到2010年实现全省100%的乡(镇)通油路,80%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对农村公路建设、改革和发展进行全面动员部署。把农村公路发展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奖优罚劣。省交通厅把农村公路建设摆在交通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坚持“政府推动、政策调动、典型带动、舆论发动”的工作思路,抢抓主动,自加压力,强化组织,以通村油(水泥)路建设为重点,通达工程与通畅工程一齐推进。各市县政府把农村公路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主要领导挂帅,统筹安排,细化目标,出台政策,加速推进,迅速掀起了大规模、高质量建设的新篇章。三年全省新建通村油(水泥)路4.8万公里,新增通畅建制村1.4万多个;新改建县乡公路9000公里,新增通油路乡284个;新建通达工程12000公里,新增通达村5135个。

二、政策激励,各方参与,突破农村公路发展瓶颈制约

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不足是长期制约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的关键。我们充分结合我省实际,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意见》,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形成了在公共财政框架下,以政

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制。一是履行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紧抓交通运输部把我省作为先行试点省区的机遇,争取到了亿元的资金支持。省财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市县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列入预算,想方设法落实配套资金。三年来,国家、省上共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亿元,带动市县财政投入达150亿元,投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二是负债建设,大幅提高补助标准。省交通厅打破常规,敢于负债搞建设,以养路费为抵押从银行贷款100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尽最大努力提高补助,通村公路水泥路、沥青路每公里补助标准分别为15万元、12万元,我省的补助标准在全国算是较高的。同时,将全省县乡油路改造工程补助标准由原来的关中和陕南陕北地区每公里24万元、28万元,分别提高到35万元、40万元,将部省共建通村公路工程补助标准的水泥路、沥青路分别提高到20万元、15万元。三是出台政策,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及时出台了“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先干后补、据实补助”等政策措施,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广大农民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捐资,修建家乡路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地方早早修好路基等着政府铺面。地处陕南的西乡县桑元镇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在全镇筹措资金380多万元,硬化通村公路35.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四是整合资源,实施大路带小路。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要求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给沿线乡村修建便民桥、惠民路。几年来,累计投入达亿元。整合发改、交通、水务、林业等涉农部门的各项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到村道建设中。户县蒋村镇青三村、五凤村采取“包抓帮扶、捆绑投入”的办法,整合各项涉农资金20万元,完成了两个村3公里通村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融资机制的构建,使农村公路建设从过去的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

三、强化监管,严格问责,促进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上台阶

按照交通运输部全国农村公路质量年活动要求,我们从质量目标、规范管理、行业监管、社会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全方位加强质量管理。牢固树立工程质量100%合格目标,坚持质量问题“零容忍”,修人民群众满意路、放心路,确保干一条,成一条。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制订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制度,从建设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组织实施、工程验收等方面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严格项目设计技术标准,坚决纠正农村公路建设中只重路面工程,忽视安保防护工程的做法,把排防护工程、安保工程、安全警示标志建设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市场秩序,对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严格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对其他工程采用议标或竞争性谈判方式,选择报价合理、有能力、讲信用的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在通村公路建设管理中,采用“打捆方式”招投标或采用“准入制度”选择施工单位。加强行业检查、指导、监管力度。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省质监站多次组织人员在不同施工阶段,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对工程质量进行实地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三年来,省交通厅每年组织全省范围内检查不少于2次,省质监站每年组织全省范围内检查不少于3次,省公路局、省通村办不定期地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行巡回检查。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监督机制,在通村公路建设中由项目所在村选拔一批有威望、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群众监督代表,交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易于掌握的土办法,狠抓水泥用量、石灰用量、基层厚度、面层厚度、养生等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设立农村公路质量投诉中心和举报电话,通过电台、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对待工程质量问题上,不护短、不遮丑,对个别质量问题突出、社会反响大的项目进行公开曝光;广泛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公路建养管各项工作进行视察,多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格实行质量目标考核问责制度,我们把工程质量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作为一项全年工作成绩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出台了《陕西省农村公路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行业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和责任心不强的个人进行严厉的问责和责任追究。2008年,全省有三个县由于通村公路质量被全省通报,其辖区内农村公路计划被暂停下达,补助资金停止拨付;有两名县交通局局长因质量问题被免职。三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断攀升,质量抽查单点合格率达91%以上。

四、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努力构建农村公路管理新格局

从2005年开始,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意见,我们从制订方案、试点带动、分步推进、严格验收的步骤,大力推进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目前全省103个涉农县(区)全部完

成改革工作,基本实现了“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见效”,落实了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各市县纷纷组建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站)、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等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人员,其人员及办公经费纳入财政供养。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从业人员达到5.2万人,其中管理人员7000人次;养护生产人员4.5万人。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及办公经费合计约为6000万元。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养护工程费由省上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5000元,乡道不少于6000元,村道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日常养护费由市县政府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仅2008年一年,全省安排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经费累计达到7.7亿元:其中省上补助养护工程经费4.7亿元,市、县财政列支日常养护经费3.2亿元。构建了高、干、村资源共享的“大公路”管理格局,明确省公路局对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养护实行行业管理,严格归并市级公路管理机构,明确由市公路管理局统一负责辖区内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工作,有效地整合了全省干支线公路资源,充分发挥了市公路管理局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使农村公路行业管理得到大力加强。建立新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作业模式,出台《陕西省农村公路养护生产作业标准》,重点推进路基、路面分离养护,路基交由道路沿线村民领养,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与领养人签订领养合同;路面养护交由专业化养护公司养护,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站)与养护公司签订养护合同。健全完善通村路检查考核制度,提出“县乡公路干线化养护,通村公路制度化养护”,加强通村公路检查、考核,要求乡镇农管所对村道养护要坚持两日一检查、半月一评比、一月一考核。县公路站至少每月巡查一次村道的养护,县交通局至少每月对村道养护检查一次。通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我们不仅落实了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还构建了完整、系统、规范的农村公路管理组织体系和生产组织体系,为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五、路运并举,协调发展,让农民群众享受到现代交通的便利

改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不能单一突进,必须按照“路站运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货运便利化,做到路通车通,让群众有路走、有车坐,农产品运得快捷。在加快站点建设上,坚持农村公路与客运站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规划到2010年80%乡镇有等级客运站、60%行政村有停靠点。2008年底,全省拥有乡镇五级客运站574个,招呼站4367个,加快形成与路网协调、布局合理、出入方便的运输站场体系。在完善运输网络上,根据农民群众的出行规律,增加农村客运车辆和客运班线,通达深度和覆盖面不断扩大,2008年底,全省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877条,平均日发班次22047条,营运客车达到9077辆,全省99%的乡镇、87%的行政村通班车,连接乡镇、通达村庄的农村客运网络体系逐步形成,基本实现了“公路修到哪里、站点建到哪里、客车通到哪里”。渭南市白水县按照主干线客运、分片农村客运和冷热线搭配结合的原则,在6个乡镇33个行政村,投放小型客车35辆,开设“三农快客”班线14条,约8万山区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搭乘“三农快客”。在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上,创新农村客运组织方式,借鉴城市公交运输组织模式,在乡镇、村庄比较集中的线路上实施公交化改造,增加停靠站点,滚动发车,定线循环,促进了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出行。同时,抓好果木、畜牧和养殖基地等农村物资集散地的运力投放,落实“绿色通道”政策,使货运车辆直达田间地头,实现点对点的直通供应,使农村公路真正成为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富民路。

六、加强管理,注重安全,提升农村公路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推动农村公路建设科学、有序、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农村公路规划,规划实现了与国道、省道升等改造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与扶贫开发和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危桥排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该封闭的坚决封闭,该实施交通管制或限制通行的完善相关设施,设置警示标志,确保行车安全。通过增设安全防护设施,完善标志标线和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等途径,提高县乡公路的安全性能。大力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把排水设施和安保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把好设计关,排水设施和安保工程必须进入设计,未进入设计的不得开工建设。把好验收关,开铺路面前要对排水工程进行验收,桥涵不配套的不能开铺路面,路面完成后,对边沟进行验收,边沟不畅的不得核准核查。

切实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出台《陕西省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落实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责任,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养护人员的路政管理职责。不断强化农村公路治超工作,积极推进干支线联动治超,充用利用干线治超资源加强农村公路治超,在全省重要农村公路设置治超检测站14个,在农村公路重要交叉口设置S弯、限高限宽设施,发动农民群众开展群防群堵,遏制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积极开展县级路政管理文明执法窗口建设,提高了全省基层路政执法水平。加强农村客运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三轮车等违规载客和营运行为,让农民群众坐上安全车。

三年来,我省农村公路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历史欠账多,发展不平衡;建设难度和资金筹措压力日趋增大;建设规模和管理技术力量、快速发展与工程质量相矛盾;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成果有待于进一步巩固等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发展方式逐步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路面型向综合设施型转变,由建设扩张型向路运一体型转变,由通达通畅型向产业支撑型转变,以质量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做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有序、全面发展;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县级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完善规范养护管理和组织体系,建立农村公路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新的管理格局为平台,强化行业化管理,认真抓好20个“交通发展示范县”创建和10000公里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农村公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五位一体”促进农村公路管养可持续发展--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运城市地处晋西南黄河金三角,共有人口510余万人,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14020公里。其中高速干线公路1167公里,县级公路2197公里,乡级公路6253公里,村级公路4294公里,专用公路109公里,公路密度100.96公里/百平方公里。100%乡镇和建制村通油(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客车,90%以上建制村主巷道水泥路硬化,基本形成了城外高速出境、城边高速循环、国省干线辐射、农村公路成网的公路网络。

2006年以来,在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中,我们把关注三农,强化农村公路管养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交通的要求,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养,确立并实行了“五位一体”农村公路管养新机制。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取得明显效果。全市农村公路好路率由81.03%提高到86.82%,综合值由76.64%提高到81.87%,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路交通基础。

新形势呼唤新改革

我市的农村公路,大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资金困扰,管养工作不到位,再加上当年设计等级低、超年限服役等种种原因,路段出现大面积损毁,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群众的呼声日益强烈。

2006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局党组一班人深入基层,走访调查,查找出制约农村公路管养的五大瓶颈:一是传统的管养模式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过去,全市农村公路管养基本由交通部门大包大揽,在群众头脑中形成了依赖思想。而交通部门面对公路线长、点多、面广、钱少等诸多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乡、村两级作为农村公路的管养主体,却没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很难发挥作用;二是群众性管养意识不强。由

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相关政策不配套,因此,群众自觉养路、护路、管路的意识淡薄。随意开挖路面、边沟堆放垃圾等损坏路段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路的损毁程度;三是养护机械化程度太低。养护作业基本上还处于锨铲、笤帚扫的低水平工艺,养护面积有限、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护效率;四是管理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形成一支固定的管养队伍和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五是管养资金严重缺乏。地方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很难达到要求,乡村“一事一议”筹措资金不尽人意。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正常开展。

局党组一班人认为:要克难攻艰,破解难题,必须从解放思想入手,实现六个转变:一是由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群众行为转变;二是由行政运作向市场化运作转变;三是管理由粗放型向科学型转变;四是由手工突击养护向日常机械化养护转变;五是管养资金由“等、靠、要”向多方筹资转变;六是工程项目建设由修沥青路面向修水泥路转变,实现农村公路全面升级换代,减少养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探索确立了“五位一体”农村公路管养新机制。

新机制彰显新特色

“五位一体”农村公路养管新机制,就是“县上统揽、乡镇主管、部门监管、群众参与、市场运作”五位一体管理养护农村公路。既体现政府的宏观管理,又体现乡镇的主体作用、交通部门的监管职能,同时注重参与的群众性和运作的科学性,彰显了全方位多层次规范化的管养特点,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强化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县上统揽”。即全市以县级为单位,县政府统揽辖区内的农村公路管养,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将农村公路管养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整体规划、安排部署;二是把各乡镇管养工作纳入乡镇干部政绩考核重要指标,明确责任,严格考核;三是根据农村公路路况统筹管理资金;四是组织发动群众性的管养活动。我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及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调查研究,起草了《运城市地方公路管理办法》,由市政府行文转发各县,督促实施,有效强化了各县(市)政府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乡镇主管”。即各乡镇在县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全面管理。切实把管养工作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抓紧抓好。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在农村公路管养中的主力军作用,组建乡、村、组三级管养网络,层层明确责任,严格组织实施,督导村道管养,定期检查考核,并根据路况采取“一事一议”和社会捐资等办法筹集管养资金,做到科学管理,切实把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落到实处。

“部门监管”。即各县交通部门一要科学编制建养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二要理顺管理体制,对科学管养、人员调配、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等项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督促监管;三要管养分离培育市场,加强对专业养护队伍的业务指导;四要优化服务,狠抓落实。促进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在规范化的规道上运行。

“群众参与”。即广泛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最大程度地降低道路人为损毁程度。与此同时,采用开展群众义务养护活动和“一事一议”、定补奖优等方法,调动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群策群力的工作氛围。

“市场运作”。即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形成更大合力;大中型工程及重大采购事项与市场接轨,实行公开招标。杜绝各种贪腐行为和不正之风,做到公开透明,降低成本,倡导清廉严谨的工作态度。

“五位一体”新机制的确立完善,付诸实施,把农村公路管养由部门工作变成了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性工作,推动管理由粗放型向科学型、作业由原始型向机械化、工程由封闭型向市场化跨越,有效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管养水平迅速提高,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作为带来新变化

“五位一体”新机制运行三年来,我市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呈现出四方面的可喜变化。

(1)主体作用明显发挥。在全市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干部群众破除在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中顾此失彼,重建轻养的思维定势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奋发争先的竞争意识和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意识,主体作用发挥明显。永济市交通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公路改造项目上,立足长远高标准建设,百分之六十以上公路都建成了高标准的水泥路面,为以后低成本养护,经常性养护,实施“五位一体”机制养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公路好路率、综合值均有大幅度增长,充分体现了主体作用和主管能动性的发挥。临猗县健全县、乡、村三级管养网络,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化管理。全县铺开九大工程,使农村公路路况有了根本性改变,在县人大常委会评议中受到广泛好评。

(2)群众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强。通过电视专题、报纸专栏以及出动宣传车、印发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每年,各县(市)都要组织百日养护大会战活动和养护现场观摩活动,上百万的群众踊跃投入义务养护。夏县采取路林结合、路田结合、划段定户、家庭承包、按户轮养、地头自养等灵活多样的办法,形成长效型机制。临猗、永济、万荣等县(市)实行“一事一议”,群众每年每人自愿投资8—15元养护公路,群众性管养活动开展得热气沸腾。

(3)管养资金筹措力度明显加大。为了确保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有效落实。全市重点拓宽五条渠道。一是用好省、市两块补助资金;二是市、县每年把一般财政收入1%列为专项养护资金;三是转移支付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专项资金;四是采取“一事一议”筹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五是动员社会力量捐资。临猗县丰喜集团、卓里集团、华晋实业等企业近三年来共计投资上亿元,用于公路改造。河津市喜民焦化、健康集团、阳光集团等企业仅2008年就投资310余万元,用于沿线路段的大中修改造。五条渠道广泛融资,基本保证了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费用。

(4)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首先,全市13个县(市、区)以“人员精、技术硬、专业强”为目标,以县级公路每人养护4公里,乡级公路每人养护6公里的标准,考核确定养护专业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实行挂牌养护,纳入规范化管理。其次,下大力气提高机械化程度。各县(市、区)均建立了集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于一体的新型农村公路养护中心。投资上千万元购置撒布车、拌和炉、铲车、翻斗车等大型养护机械532台件,组织养管队伍学技术、大比武、练精兵、强素质,全市先后举办了两届机械化养护大比武,使农村公路养管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与此同时,坚持养管分离的原则,各县(市、区)将原有的大中修养护工程人员和资金进行重组,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专业化公司,并办理了相应的养护工程资质。通过公开招投标、公开竞争方式,进入养护工程市场。大中型养护工程经严格审批后进入市场化运作,综合管理步入阳光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

农村公路管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虽然在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亟需完善提高。我们决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学习先进,借鉴经验,完善自我,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养管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待王街道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及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杨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待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向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领导长久以来对待王的关心和指导。下面,将待王街道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流转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待王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根本目标,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强化措施,稳步实现新农村建设向新型农村社区的跨越。 一、经济工作开局良好 截止2月底,我办完成财政收入632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3月份约完成160万元。工业生产总值目标为增长16%,截至目前完成亿元,占全年任务数的%,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增长22%,截止目前完成8427万元,占全年任务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为增长17%,截止目前完成3527万元,同比增长18%。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做好辖区土地流转,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

设。 共建设9个新村小区111栋新村住宅楼;积极完善农村基本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硬化道路10万平米,投入资金400万元对10个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和供排水管建设,所有村都实现了通电、通有线电视、通电话、通公路的“四通”目标;投资500万元,每个村建成了包括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等在内的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灯光球场、阅览室、电教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投入资金170余元建成封闭式垃圾池76个,增设地埋式垃圾池21个,粉刷墙体70000平米,改造旱厕2000个。西待王村被确定为区级新农村示范村,东孔庄村、张弓村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经济规律,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通过规范流转主体、流转合同和流转监管,有效地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目前,辖区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729亩,占辖区耕地总面积的 %,其中,通过转包流转土地2669亩,通过互换流转土地60亩。 二、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注重宣传,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一是加强组织,落实责任。办事处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实行副科级干部包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精选3篇)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精选3篇)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调研报告1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大规模建设以及路面改造工程的实施,农村公路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由于我省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地区差异较大,加之养护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养护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今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49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我们拟定了《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职责分工等进行了规范,为理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各种关系、健全养护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省厅将《关于我省农村公路管养模式的探讨研究》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为此,我们在前两年农村养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浦江、海盐、安吉等各具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探索和分析,同时借鉴省外养护管理经验,对群众性

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养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探讨,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本情况 (一)农村公路现有里程和规模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止,全省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总里程为85643公里。按目前行政等级标准分,其中:县道23097公里、乡道15873公里、村道46673公里;按技术等级分,其中:一级公路1019公里、二级公路3648公里、三级公路6935公里、四级公路43895公里、等外公路30146公里(其中准四级公路13527公里);按路面类型分,其中:水泥砼路面36329公里(其中县道9384公里、乡道5703公里、村道21242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8965公里(其中县道5016公里、乡道655公里、村道3294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7089公里(其中县道8549公里、乡道3589公里、村道4951公里),未铺装路面23258公里(其中县道147公里、乡道5926公里、村道17185里)。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合计62384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2.84,到20xx年年底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完成后,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将增加5000多公里,达到67000多公里。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现状 20xx年前我省各市、县均设有专业和县乡两个公路管理机构,分别负责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20xx年养护体制改革后,实现了两合并,即:所有市和绝大部县(市)专业与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6社326户1461人,有耕地3786.7亩,人均2.6亩,20xx年末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35元。去年以来,XX村按照“管理民主、村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总体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农民幸福美好家园,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一、整合资源,村庄建设明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XX乡村两级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县、乡、村组和农户整体联动,制定了X X 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是有效整合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类项目的聚合效应,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有效整合道路通畅、危房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乡镇幼儿园建设、体育惠民工程、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资金917.9万元,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38万元,为X X村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充足

的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实施危旧房改造50户,硬化村内道路7.05公里,修建排洪渠4公里,整修梯田2500亩,修建田间生产道路3条4公里,修建太阳能光伏电站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XX村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全村自来水入户率、村内主次干道铺油硬化率、通电率、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覆盖率、电话、网络、广播电视“三网”通户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部1处,配套建成了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投资450万元,新建占地6亩的幼儿园1座,建成功能齐全的三层教学楼一幢,配齐配全了教育教学设施;以乡村舞台建设为契机,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硬化场地3500平方米,布置篮球场地2个,羽毛球场地2个,安装室外乒乓球台4张,建成健身长廊一处,安装健身器材20台件,XX村公共服务条件大幅度改善,建成了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型农村社区,村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二、优化结构,富民产业明显提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物质基础保障。XX乡村两级结合村情实际,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

浅谈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d10060387.html, 浅谈农村公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胡晓敏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15期 【摘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是当前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问题。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思想,及时发现管理养护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更好的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农村公路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大力促进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也更好的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如何管理和养护好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使其连续、稳定地为农民服务,是目前我们公路管理部门仍旧面临的一个问题。现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进行探讨。 一、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管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效管护难到位。从农村整体来看,地方政府未切实履行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职责,主体意识不强,养护管理力量比较薄弱,农路管养机构形同虚设,对农村公路管养问题采取回避或放任态度,导致部分道路存在失养弃养现象。农村通公路后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后,地方政府和沿线群众认为行路难问题解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无需浪费人力财力去养护。这种思想也就淡化了爱路护路的意识。事实上,一些农村公路建成后,由于失去管养很快遭到损害,致使公路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据统计,现投入使用的农村公路提前损坏率约为65%,有些公路使用不到一年就遭到大面积损坏,使用率不足正常使用率的十分之一。 2、养护管理资金匮乏,成为农路管养工作的瓶颈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比较突出,以至于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村道因此处予失养、失管状态。加上相当部分村级经济状况较差,在化解乡村债务,减轻农民负担及农村税费改革等方面的大背景下,使得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变得更加困难,各级政府财力又有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得不到保障。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是当前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农村公路管养资金来源渠道和数额不稳定,缺口资金较大,难以保障农村公路的高标准养护。 3、养护无标准,养护水平不高。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汇报

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作者:胭脂无色 ~年,在上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在xxx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我团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养护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和兵、师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订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公路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团公路养护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成效。具体做了以

下工作: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今年,71团把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列入团重要工作议程。年初,团成立了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由团主管工交建商的副团长担任组长,工交建商科科长任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主任,工交建商科副科长和城管所所长任副主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公路养护的宏观管理,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资料的收集、汇编,并及时传达上级的工作部署,副主任负责监督、检查和验收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做好资金控制。各连队成立了连队公路养护领导小组,负责xxx 公路的具体养护和管理。

二、制定计划健全制度 为了加强团公路养护管理工作,逐步改善和提高团场公路技术等级,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三月初,团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全年工作制定了详细计划,把公路养护资金做为专项资金单独核算,确保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合理运用。同时,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按照领导小组工作安排,结合我团具体情况,在召开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时,与辖区行政领导签定了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书10份,要求辖区领导认真贯彻国家公路养护的法律、法规和自治区、兵、师有关公路养护管理的规定,落实团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执行团

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2006年,中央明确指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要求,由民政部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我市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最重要的一项建设内容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今年我区的三干会上,也明确提出了“注重功能配套,建好农村社区”的新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城阳城的农村社区建设,结合区里关于召开三农问题研讨会的通知精神,我在走访座谈、收集情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社区建设有了一点儿思考,由于时间仓促、学识不足、经验缺乏等原因,只是一些肤浅的想法,有待在进一步的学习、调研、思考、探讨后补充、完善。 一、新农村建设外出考察情况 今年3月23日至27日,我随区考察团,赴4省、7市的12个考察点进行新农村建设考察,每个点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看点,都有很好的借鉴点。安吉县90%以上的村都是别墅,刘家塘村看环境和服务,村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垃圾,社区服务中心提供150多项服务,灵峰村看规划和土地运作,规划标准高,一楼停车、放农机具,台阶直通二楼,二楼居住,很符合农村生产生活需要,长兴市门前广场颇为壮观,

广场四周有护城河,旁边的山丘自然保存下来,很自然,很和谐,高淳县桠溪镇国际慢城、古街,主要看农家乐、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华西村看集体经济实力,山东枣庄、台儿庄看古城复活、古城游,属二战纪念性城市,建设速度快,各类博物馆多,寿光蔬菜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濮阳西辛庄只是一个几百人的村庄,却走出了一条靠发展股合作份制企业和招商引资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新乡县古固镇、七里营镇的社区建设颇具规模,许昌鄢陵县的花卉产业和新型社区建设颇具特色。 考察一行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丰富了阅历,同时,也深感差距,倍增压力。回来后,我及时召开了班子成员会,把所看、所见、所思、所想与大家做了交流,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心,鼓舞了干劲。 二、城阳城址保护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 城阳城址保护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共有自然村53个,村庄分散,居民点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2个(一般地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大约为每平方公里0.5个)。人口超过300人村民组只有5个,200至300人的村民组8个,100至200人的村民组28个,100人以下的村民组12个,户籍人口9626人,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常年外出打工,形成多个“空心村”。城阳城址保护区成立时间较短,基础差,底子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现状

浅谈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现状 发表时间:2017-06-14T15:31:12.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6期作者:曾剑锋[导读] 摘要:农村道路作为全国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惠州龙门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516800 摘要:农村道路作为全国公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农村道路的质量和寿命决定着农村经济建设的程度,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公路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不足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予以探讨。 关键词:农村公路公路管理建设与养护 1农村公路的概念和现状 1.1 农村公路的概念 农村公路是县级、乡级、村级公路的总称,它是连接城市与乡村之间经济、文化、物资的纽带,对农村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改革,政府部门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也在加大,农村公路的路网越来越密集,各个地方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推动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1.2 农村公路的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农村公路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但相对于城市道路来说,农村公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急需改进。大多数农村公路为节省成本,选择建造等级较低的公路,使公路的承受能力变弱。并且由于农村缺乏相关技术人员,导致公路建设后的养护工作无人问津,公路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使用寿命缩短。农村公路在建设和养护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影响了公路后期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文化的发展。 2 农村公路在建设和养护上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不足 农村公路修建质量的好坏不仅与技术力量有关,更多的会受资金的影响,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建设养护的前提。农村公路的资金大都是来源于政府的出资,但就目前情况看,各个地方政府资金短缺,分配给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更少。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公路因资金短缺,资金仅能提供工人的劳务费,导致公路建设只能使用低廉的材料,质量较差。并且公路的养护也受资金的限制,不能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养护,养护工作无人管理。 2.2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机制的缺失是造成公路频繁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其管理机制的缺失主要体现在管理工作没有合理分配,不能责任到人以及养护工作不到位,缺乏对公路有效的养护。建设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施工时没有具体的责任人,甚至许多建设时出现的问题无人解决,导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搁浅。养护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许多公路的养护不到位,公路路面存在的问题无人管理,对人们的出行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3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水平较低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成效甚微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公路无论在建设上还是养护上都具备一定的难度。由于农村的建筑、农田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而农村公路的建设又需要考虑农村的各种地质条件及周边的环境,在设计上就加大了农村公路的建设难度。并且农村公路大多都依据原有的道路进行修建,很难满足公路建设的要求。在养护上,农村的公路养护资金较少,无法采用设备对公路进行养护,养护手段落后,加之部分农民对公路的爱护意识不强,使农村后期的公路养护问题成为影响公路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 3 如何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管理 3.1 加大建设和养护资金的投入 政府应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投入。政府的资金是进行建设和养护的主要资金来源,决定了公路的建设等级及养护程度。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如对公路使用车辆征收养路费或将每年的税收分出一部分作为养路费,以此来保证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另外也可引进社会的注资,以提高农村公路的质量。 3.2 健全管理机制 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保证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管理需要将工作进行细化,将每项工作都具体到人,保证工作效率及公路建成后的质量。管理机制中也应设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及奖惩机制,定期对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进行考察,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外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工作离不开村民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应加大对农村公路养护知识的宣传,提高村民爱护公路的意识。 3.3 提高建设和养护水平 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今后公路的使用,加强公路建设人员和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使公路能够为人民服务的保证。对于公路建设人员应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应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参与设计,在充分了解公路的环境及地质条件后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方案。对于公路养护人员应加强养护知识的技术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养护的专业知识,提高管养水平。 4 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意义 4.1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为加强农村建设提出的一项新主张,它有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交通闭塞是阻止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普及公路,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的发展。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捷的交通可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且可保证农村与外界更多的交流合作,使农村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4.2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战略目标就致力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开发逐步完善,为解决我国长期内需和消费不足的问题,人们将目光放到相对闭塞的农村。制约农村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就是道路不通,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管理,不仅可保证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可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民的消费。 4.3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公路段养护工作汇报材料

公路段养护工作汇报材料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加强养管全面提升干线公路保畅通能力——**公路管理段2017年度养护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2017年,**段养护管理工作在新一届分局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分局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分局“两个着力”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美丽公路”,创造性地开展了“八道四治四建”专项整治和“美丽今秋、美丽公路”建设活动;持续推进养护管理“八比八看”活动和“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路况和道路通行保畅能力。着力打造“理念先进、管理现代、文化浓厚、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的新时期公路管理部门。较好地完成了分局年初下达的养护工作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安全便捷的公路运输环境。 一、全年养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段以提高公路通行保畅能力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深入开展养护管理“八比八看”和“八道四治四建”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和季节性保养,补修路面坑槽,做好路基、路面、桥涵的日常管养工作,健全安保设施,整修绿化平台,建设公路景点,打造“美丽公路”,提高路况质量和道路通行保畅能

力,使管养路段的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1、持续推进养护管理“八比八看”活动,深入开展“八道四治四建”专项整治工作,全力打造”美丽公路“。按照分局推进养护管理“八比八看”活动和创建“美丽公路”的要求,结合我段管养路段的实际情况,我们着力打造“美丽公路”,提升服务水平。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我们以开展“八比八看”活动为抓手,以打造“畅、安、舒、美”公路为目标,结合全省“八道四治四建”工作的开展,动用挖机25个台班,雇用人工455个工日,开挖河道、疏通涵洞马五线、神保线14道处于封闭状态涵洞,彻底解决了排水问题,累计挖除土方量4000余m3;开挖标准土边沟970m;累计疏通、清理边沟22km;清理盖板边沟930 m;整理路容路貌24 km;填补坑槽2823 m2;水毁恢复269 m3/8处;整理绿化平台23 km。对沿线的脏、乱、差、违建、非法加水点进行了集中整治,出动挖机32个台班,自卸车30个台班,人工60余个工日,清除各类垃圾2000余方。在沿线修筑人文景观点三处,粉刷完善文化宣传墙400余平方米。重点在**线K40+000m—— K65+000m,25公里的地段打造“美丽公路”,加宽路基整修绿化平台5公里,动用土方8000余方,栽植景观树150余株,书写“美丽公路”宣传标语10条,铺砌边坡花砖3300平方米,完善景点一处。“美丽公路”的打造,提升

2019-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展汇报材料-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展汇报材料 篇一:中心村建设汇报 郭杖子满族乡 关于中心村建设推进情况的汇报 按照调度会要求,现将我乡中心村建设推进情况汇报如下。十二五期间,我乡将重点打造三个中心村,即,倪杖子、金 杖子、于杖子。201X年我乡将重点打造金杖子中心村。为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我乡将原马杖子、金杖子、郭杖子、郝杖子、王家沟、毛家沟六个村整合为桲 椤树社区,登记人口10135人,常住人口11234人,是目前河北省人口规模最 大的农村社区。通过精心组织、把握政策、规范程序。201X年11月26日社区 党委班子产生,今年2月11日,社区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次完成,产生主任1名,委员6名,全部高票当选。 一、社区基本情况 桲椤树社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07亩,林地5 万亩,退耕还林地8000亩,现有农户2723户,64个村民小组,10135口人,201X年社区集体收入210万元,人均纯收入6317元。 二、社区工作进展情况 (一)编制桲椤树社区发展规划。目前实地探查已完成,社 区基础资料已上报到住建局。 (二)开展摸底调查。2月17日—20日,社区“两委”成员深入到各区片,实地了解社区及农户发展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填写了社区各户信息调查表。 (三)征询村民意愿。社区党委组织召开了全社区代表大会,对项目建设地点、建设方式、建设规模、采购方式、管理模式等进行充分讨论,征询社区代表对 发展规划的意见,确定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十个重点项目。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3篇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3篇Summary of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 2、篇章2: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 3、篇章3: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 篇章1: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范文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抓好管养年活动 为切实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县制订了《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年活动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了“管养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分管交通工作副县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各镇、各农场、林场分管领导、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站长等担

任。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管养年活动的日常事务处理及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机构健全,领导得力,为“管养年活动”有序地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实行分级管养,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 为了使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我县对 农村公路实行分级管养。 (一)、对地养县道实行专养。我县现有地养县道两条,即富新线(13.17公里)与龙坡线(8.91公里),里程为22.08公里。由县地方公路管理站新竹道班与龙坡道班实行 专养。 我们制订了养护线路全年养护路况工作指标。以此作为 专养线路实施养护定额管理的基础,继续与养护班签订经济承包合同。规定:在道班完成了路况指标及月度生产任务后,发足工资及补贴,路况上升0.5—1分,与人每月奖励20元,若上升2分奖40元,依次类推,班长、统计员加奖分别为各50%与20%。路况下降则按上述奖励比例扣款,班长、统计加扣。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 范文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交通运输系统经济分析课程作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 姓名:杨波 学号: 二〇一三年六月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程飞速发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找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shows many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providing th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一、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

五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发展社区经济,服务社区百姓,确保社区平安 五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9月30日) 汇川区董公寺镇五星村位于遵义市城郊北部,距中心城区3公里,210国道、川黔铁路、遵崇高速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9亩,辖11个村民组, 729户2951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党员80名,村集体企业3家。2008年以来,遵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安排,五星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本村的实情,按照“发展社区经济,服务社区百姓,确保社区平安”的工作目标,切实将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全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服务质量,务求工作实效,五星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完善社区设施服务平台。为了认真抓好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五星村成立了以总支书记为组长的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根据村的实情,制定了三年社区建设规划,遵循简单实用、多功能全覆盖原则,挖掘现有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逐步完善社区设施服务平台。通过三年的社区建设,投

入资金,建立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爱心救助站、社会保障服务站、经济服务站、文体服务站、信息服务站、多功能培训中心、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室外健身场所、便民服务点等服务平台,健全了社区服务体系,群众办事便捷,服务高效。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壮大积累集体经济,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按现代企业制度,盘活集体企业,稳定社区居民的就业。村支两委先后对五星水泥厂、五星建材厂、沟口水管所3家集体企业生产经营转制承包,企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稳定了社区村民人的就业。同时大力协助国有企业贵州珍酒厂的改制并购重组,增加了社区村民的就业岗位个。 充分利用城郊村级社区的优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发展企业。社区相继引进了遵义建安混凝土有限公司、遵义汇龙运城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在社区落户,推动了村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当地200多名村民的就业安臵,增加了家庭收入,同时,汇龙公司对流转土地的村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 组建社区经济实体,依法流转土地,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开辟新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社区村支两委审时度势,投资100万元,吸收民间资金,成立了由村集体控股的遵义

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 暨交通大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 李东新 (2010年12月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现场会暨交通大建设动员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十一五”我市农村公路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任务和交通大建设活动。前两天,大家对宕昌、礼县、西和县三个县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今天上午西和县、宕昌县、礼县政府分别介绍了在农村公路建、管、养方面的经验。武都区、文县、成县、徽县、康县、两当县政府就完成好农村公路灾后重建任务,抓好养护体制改革“五落实”,全面开展好交通大建设活动作了表态发言。作栋局长通报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情况,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全市交通大建设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请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在工作中参考。 一、肯定成绩,认清差距,进一步坚定做好全市农村公路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是我市农村公路发展史上完成投资最多、建成里程最长、建设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县(区)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坚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克服了“5.12”、“7.17”、“8.12”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任务,农村交通状况显著改善,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面对农村公路建设新形势的要求和繁重的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加强项目管理,理顺管理机制,加大资金监管,创新筹资模式,强化技术服务,认真督促检查,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和质量。共实施农村公路项目2762项15830.224公里,总投资近30亿元(国家补助资金25.36亿元),其中,通乡油路91项2002.8公里,通乡等级公路35项447.8公里,新农村道路10项54公里,通村公路2626项13325.6公里。截止目前,全市195个乡镇中,通油路乡镇由81个增加到158个,占81%;3237个行政村中,通公路行政村由1654 个增加到3155个,占97%;农村公路通车里程由6697.971公里增加到12708.035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13989.035公里的90.8%;路网密度由每百平方公里35公里增加到每百平方公里52公里。以“六纵六横”为主动脉,以农村公路为延伸经络的公路网初步形成,群众“行路难、过河难、流通难”的问题大大缓解。 (二)管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以来,市、县(区)齐心协力,深入开展全市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市上制定印发了《陇南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意见》、《陇南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各县(区)认真制定《实施意见》,扎实稳妥落实改革任务,重新核定了编制,成立了机构,落实了人员,养护经费纳入了财政供给,基本完成管养体制改革。特别是西和、宕昌、礼县按照改革、发展两手齐抓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分别建立了符合各自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养护新模式,给全市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西和县在成立机构的基础上,新增加18个事业编制充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成立了8个道班,并在20个乡镇新增12个事业编制,专职负责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在村社成立了村级管养协会,负责村道的管养,养护经费由县交通局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进行补助。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养”的原则,在公路沿线企业建立管理养护协管点,按照包养护、包安全、包畅通的要求,在服务半径范围内主动承担管理养护任务,从资金、物资、机械上支持全县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拓宽了社会化管理养护的发展思路。在路政管理上,成立了路政管理大队,设立了法院路政案件执行室和公安局治安点,为推进联合执法、综合执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设置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公开招聘5名协管人员,配备检测设备,有效维护了农村公路路产路权。西和县政府将每月

浅谈农村公路的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系统经济分析课程作业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 姓名:杨波 学号:2012123041 二〇一三年六月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路的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进程飞速发展,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显露出许多新的问题和要求。本文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现状,找出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发展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与管理机制提供有益的尝试。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shows many new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and find out the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roblems, the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asures, providing the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future of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一、引言 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沟通农村与城市的桥梁,是连接农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主、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因此,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带动性的作用。 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里程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四分之三以上,连接广大的县、乡、村,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方式,对于远离繁荣的贫困农村来说,就是迈向文明、走向繁荣、改变命运的阶石。 二、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已具规模,基本上都实现了“条条大路通家门”的目标,农村公路建设已实现由“量”的增长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的转变。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53.7万公里,乡镇通公路率达到99.98%,建制村通公路率达到99.3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