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战国纵横家书》对苏秦事迹研究的贡献及价值

论《战国纵横家书》对苏秦事迹研究的贡献及价值

论《战国纵横家书》对苏秦事迹研究的贡献及价值
论《战国纵横家书》对苏秦事迹研究的贡献及价值

比较容易发表的几个核心期刊

医学类:《山东医药》、《时珍国医国药》、《护士进修》、《中国实验方 剂学杂志》 《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工作委员会主办(月刊)ISSN:1671-1572 CN:11-4612/G8邮发代号:82-465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主办(月刊)ISSN:1006-7116 CN:44-1404/G8 邮发代号:46-23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主办(月刊)ISSN:1007-3612 CN:11-3785/G8 邮发代号:80-325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 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主办(月刊)ISSN:1000-520X CN:42-1105/G8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人文社 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 获奖期刊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主办(月刊)ISSN:1006-2076 CN:37-1013/G8 邮发代号:44991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 期刊 《新闻爱好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半月刊)ISSN:1003-1286 CN:41-1025/G2 邮发代号:36-94中文核心期刊(2008)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主办(月刊)ISSN:1001-9154 CN:51-1097/G8 邮发代号:62-10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 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图书馆建设》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月刊)ISSN:1004-325X CN:23-1331/G2 邮发代号:14-162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 《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月刊)ISSN:1000-677X CN:11-1295/G8 邮发代号:2-43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期刊荣誉: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 奖期刊 《商业时代》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办,被权威学术类机构认定为“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105/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5863邮发代号:2-207 《教育与职业》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旬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 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1)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4-3985国内统一 刊号 CN:11-1004/G4 邮发代号:82-139 《中国商贸》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半月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际统一刊 号ISSN:1005-5800国内统一刊号CN:11-3443/F 邮发代号: 2-254 《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主办(旬刊)国际统一刊号ISSN: 1001-7518国内统一刊号CN: 36-1078/G4邮发代号:44-77 《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双月)ISSN:1004-4590CN: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第33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月 Vol. 33 No. 1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an. 2011 ────────── 基金项目: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DJ004) 收稿日期:2010-04-15 作者简介:陈元中(1956-),男,湖北黄冈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党政治、政治文化。 -87- 宗法制度文化及其价值论 陈元中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摘 要: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关键词:宗法制度文化;现代价值;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C 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1)01-0087-04 Patriarchal System and Its Value CHEN Yuan-zho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530006, China) Abstract: Formed in the period from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atriarchal system is used to establish political system, distribu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hand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is paper analyzes people’s recognition of the patriarchal system,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habit towards conformance to the system. After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riarchal system still affects today's social life in the form of concept and customs. We should face and guide it to achiev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to explore its modern value and use it reasonably. Key words: patriarchal system; modern valu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文化形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宗法文化应当包括除物质文化以外的另外三个方面,此前人们研究宗法文化时更多地只涉及宗法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而将宗法制度文化等同于宗法制度,只有宗法制度的历史性考察,没有宗法制度文化的理论分析,这在理论研究上是不科学的,在认识宗法制度废除后的现实影响是不深刻的,在对宗法文化作观念性和行为性分析的同时,还必须从制度文化视角对宗法文化即宗法制度文化进行剖析,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宗法文化在当今的影响,并对其价值进行现代转化和利用。 一、宗法制度文化及其历时形态 宗法制度文化是宗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没有提出宗法制度文化这个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但是已经认识到宗法文化的制度性特征,制度文化这个学术范畴引入我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还没有被广泛运 用,才没有对宗法制度文化作专门研究,关于宗法的制度与文化的关系早有论述,有学者指出“中国的宗法制度存在了 几千年,它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1] ,即宗法制度也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在与儒家思想结合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说宗法是在西周宗统体制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规范体系,宗法文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宗法制度为规范,以宗法统治与政治统治紧密配合,揭示了宗法文化是一种具有制度性特征的文化。但是,“制度文化不同于制度。制度既不是纯物质的、也不是纯精神的,它是一定的物质活动和一定的精神活动相结合的有机系统”[2],是赋予一定价值、意义和秩序的制度体系以及人们对制度的认同态度和对制度规则遵循的意识和习惯,是制度精神和制度规范的综合反映,以制度精神为支撑,以制度规则为框架,反映于观念和体现为行为习惯。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以及处理

史记人物分析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 《离骚》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史记》使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段,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成就。以下,我们从它的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艺术和语言艺术三方面加以介绍。该说明,《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 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先秦史家的主要兴趣,还在于首尾完整地记述历史事件,并通过这些事件来表达政治和伦理评判,其叙事态度主要是史学性的。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 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如信陵君的传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从博徒卖浆者流游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武的传主体是吴宫教战的故事;孙膑的传包含教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这种情况非常普

纵横家苏秦简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故事介绍

纵横家苏秦简介苏秦始将连横说秦的故事介绍 导读:苏秦战国时期的洛阳人,在燕昭王、齐宣王、齐?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乘轩里人,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约出生于332年,死于公元前284年。 苏秦出身寒门,却少有大志。据传他随鬼谷子学游说术,“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学成之后,苏秦曾先后游说周、秦、赵等国,然而均不为所用,遭受到很多困难、挫折,只得回家。兄弟嫂妹妻妾都暗地嘲笑他说:东周人的风俗,都治理家里的产业,致力于工商,谋取十分之一二的盈利,他却丢掉根本而去从事耍舌头,还不应贫困吗?苏秦听了这些话,感到惭愧。于是发愤读书,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留下了‘锥刺股’的千古佳话,他“弓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秦学有所成再次踏上了游说列国的征途。是时,齐秦二强心怀包宇天下,兼并六国之志;而弱国之间,彼此明争暗斗,不难被各个击破。苏秦力主合纵,即联合几个弱国共同对付强国,为此,他首先来到比较弱小的燕国。 时值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四方贤士之时,“苏子闻之,由周归燕;邹衍闻之,从齐归燕;氏毅闻之,从赵归燕;屈景闻之,从落归燕;四子毕至,果以弱燕并强齐。”)此苏子就是苏秦,苏秦归燕在燕昭王师事郭隗三年之后,即前308年。 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齐?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

比较容易发的核心期刊

有几个核心期刊,极容易发表,基本上是只要是文字,都能发表,前提是交版面费。这几个刊物大家如果要发文章,千万不要找论文中介,自己涂抹个东西,都能发表。 1、商场现代化,非核心,版面费900/版,一般是两个版1800元,每月3期,近期每期190多篇文章,有300多页。2005年共登刊文章大概4700篇。 2、集团经济研究,非核心,版面费1000/版,一般是两个版2000元,每月2期,每期大概140篇文章。 3、商业时代,核心,版面费900/版,一般是两个版1800元,每月3期,每期大概50篇文章。 4、特区经济,核心,版面费1000/版,一般是两个版2000元,月刊,每期130多篇文章。 5、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核心期刊,版面费1000/版,一般是两个版2000元,旬刊,每期130多篇文章。 6、安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版面费500/版,一般是两个版1000元,旬刊,每期190多篇文章。 此外还要经济论坛,中国市场,商业研究(核心)、企业经济(核心)、企业活力、江苏商论(核心)等也差不多。这些都是贸易经济核心期刊(经济论坛除外)。大家要发,直接邮件发到杂志社邮箱,一般不超过一周都有回复,95%采纳。 经济论坛容易发 经济与管理:河北经贸大学大学主办 电子信箱:qkb2177@https://www.doczj.com/doc/e86032778.html, 好发的核心:经济问题探索,华东经济管理,商业研究,统计与决策(太贵) 经济师,财会通讯比较好发 CSSCI期刊科技进步与对策版每个版面大概2000字,300元,额外再加100元审稿费。比如4个版面就是300×4+100=1300 南京市中山北路101号后三楼江苏商论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09 要就邮寄打印稿,版面费每版400 东南亚纵横 质优尽管自己的学术水平很低,但为了毕业也没办法,发文章困恼着广大中国研究生。鉴于自己的投稿经验,为研究生朋友们推荐几个刊物吧,都是自己发过的,价格便宜并且中的几率比较高,高手不必在意,我推荐的不是什么核心期刊,但自觉有些比某些核心期刊还好得多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没什么名字,版面费一篇300,季刊,一般不受字数限制,比较

论苏秦论文

论苏秦 苏秦,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已经比较陌生。现在谈到苏秦,多为贬见。后世经常把他定位成一个一心谋求功名、唯利是图的典范,是个朝秦暮楚、攀附权贵、以求显达发迹的政客。我们多认为他的信仰、人品、主张皆不可取。然而我们却不认同后人这种带着主观色彩的观点。本文会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人情世故、人生价值、历史功绩等方面加以考虑分析,避免因主观色彩而失去了真实性,重新讨论苏秦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 一、生平简介 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人氏,年少时,曾与张仪在阳城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苏秦辞别鬼谷子,下山后散尽家财周游列国,访求山川地形,各地风土人情,曾先后去东周秦国欲出仕一展抱负,不想却无人赏识,如此数年,未有所遇。其时钱财已尽,只得回家。回家后,一家老小都责怪于他,无人理解。然而苏秦并未心灰意冷,他于山穷水尽之时想起其师鬼谷子临别所言:“若游说失意,只需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苦读,仔细钻研其中奥妙,夜倦欲睡,则引椎刺股。 如此一年之后,终于有所领悟,并且苦读各种有关兵法、医学、经济、法令等方面的书籍。又对当时各国的具体形式做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当时,列国齐、楚,燕、赵、韩、魏、秦之中,秦最为强盛。于是苏秦经过反复的思考与研究,并取百家的学说加以融汇贯通,初步形成了一个联合六国以对抗秦国的战略思想,即合纵。出于对自己新战略的自信和东山再起的期望,苏秦背水一战,再次出山游说诸侯,但未成功。接着他又到燕国去见燕文候,文候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其他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被赵封为武安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停止合作,合纵瓦解。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也有人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后反间活动暴露,被车裂而死。一代风云人物死于非命,令人叹息。 二、社会背景 生于战国时期的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与诸侯之间,从出身卑微的一介寒士身挂五国帅印的风云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经天纬地的谋略家却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究其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是一个不小的因素。 公元前284年,历史在这个形成了一道奇观:由五国伐秦变为五国伐齐,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一起浩浩荡荡的杀向齐国。五国伐齐,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齐王终于意识到大好江山的失去是由于进攻了宋国。而处心积虑怂恿齐王进攻宋国的人却是苏秦。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过于复杂,战国是个极端的功利化时代并且当时的战国无义战。 而当时随着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并且出现了春秋诸侯纷争和战国七国的兼并战争,虽说有些战争促进了名族融合,但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封建城市。并且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权上更替严重,政治格局变化无常。

湖南省永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湖南省永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作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放,考生在答题卡上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亲爱的考生,请你沉着应考,细心审题,搞摩题意,应用技巧,准确作谷。祝你成功!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宁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哂.笑(shěn) 告磬潸.然泪下(sān) 锲而不舍 B. 吞噬.(shì) 攫取鳞次栉.比(zhì) 莫衷一是 C. 酷肖.(xiāo) 禁锢面面相觑.(qù) 格物至知 D. 羸.弱(yíng) 沉缅孜孜.不倦(zī) 独占鳌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告罄;潸然泪下(shān)。C酷肖(xiào);格物致知。D羸弱(léi);沉湎。 2.下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风景秀丽的潇湘河畔,一场精彩的少儿武术表演让观众叹为观止 ....。 B. 月的阳明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陈阵清香沁人心脾 ....。 C. 敦煌莫高窟精美的壁画惟妙惟肖 ....,吸引了上百万游客不远万里来游览参观。 D. 海上丝绸之路具体而微 ....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形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错误。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但形状规模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只能形容实物,不可形容抽象、理性上认识的事物。A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

苏秦背剑典故介绍

苏秦背剑典故介绍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外交家和谋略家,虽然苏秦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是人们没有将他遗忘,因为他有很多的典故被流传了下来,有些典故还被拍进了一些影视作品里,所以人们对苏秦很熟悉。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苏秦背剑典故介绍,希望你喜欢。 苏秦背剑典故苏秦,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出生于贫苦家庭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外交官,成为了一个出色的纵横家。起初苏秦的求职之路并不平坦,很是曲折,好不容易得到君主的支持和资助开始将合纵连横的学术得以实现,在游说诸侯的途中,人们常常能见到一个很是特别的人,那个人就是苏秦。 古时候大家都喜欢身带佩剑,此剑的作用是用来防身之用,毕竟战乱年代,苏秦也不例外。古人背剑其方式是剑尖朝下,剑柄朝上,这是最平常的背剑法之一。而苏秦呢,他有自己的背法,苏秦习惯将剑尖朝上,而且斜跨背在背上,此种背剑之法很是独特。 之后在武术中出现了一种招式,这种招式就是手中握剑,然后剑尖向上跨于后背,这种武术招式让人不经意想到了苏秦,所以就给这个武术取了一个名字,名叫做“苏秦背剑”。这就是苏秦背剑的来历和典故。

苏秦背剑的典故讲的是苏秦在古代背剑的方法很独特,在之后的武术里有一种招式很像他背剑的样子,于是这个招式就被称为了苏秦背剑。除了苏秦背剑,苏秦还有很多的典故,比如他锥刺股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苏秦是一个刻苦的人,他的刻苦也得到了回报,他后来成了战国时期各国有名的外交家。苏秦的典故一直流传在中国的历史中,给了人们很多的启发和启示。 苏秦的故事概述苏秦的故事中最励志的一个故事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苏秦毕业后开始了自己地一番政治追求,但是苦苦追寻一年却毫无成就,被迫无奈后苏秦只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别人都是衣锦还乡光耀门楣,而苏秦呢是穷困潦倒才不得已回到老家。回家后世态炎凉,让苏秦不仅工作不得志而且生活也不如意,但是苏秦没有放弃,他将自己整天锁在家里,日夜研读兵书,累了乏了就稍作休息再继续奋斗,经常奋斗到深更半夜,每每扛不住困意睡着都让苏秦懊悔不已。 于是苏秦就想了一招,那就是刺骨,那锥子扎自己的大腿,想让痛处来替代困意,每次都将自己的大腿扎的鲜血淋淋,体无完肤,就这样坚持不懈的学习,最终学有所成,在不断努力奋斗下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在苦读兵书之时,更是研读阴符经,研究出了一套合纵连横的学术,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将其付诸于行动,真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配合。 苏秦人物生平献计成名

浅谈苏秦性格造成连横失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6032778.html, 浅谈苏秦性格造成连横失败 作者:刘大忠 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16期 【摘要】苏秦出山,志向高远,睥睨天下策士,意气吞吐,寰宇皆在算中。但是苏秦出山,入秦连横,却注定要失败——苏秦初出茅庐,疏于谨慎;苏秦虑事深沉,但机变不足;苏秦能够洞悉大势,却未能揣透时事,导致策论不当,不符合秦国当时微妙复杂的局势;苏秦出身富商之家,与艰苦创业、生活粗陋的秦惠王不可能相契共事。而这一切都是苏秦涉世未深,经验不足,性格冲动、率直造成的! 【关键词】苏秦;性格;机变 一、苏秦连横的时代背景 在连横之前,苏秦就看到了不被列国士子甚至张仪都未看好的秦国——自商鞅变法,人人视国法如神圣,商货络绎不绝,农耕欣欣向荣,已是吏治清明,国家逐渐强盛。当时各国中,再无第二个有这样的气象,而且,秦国变法,是列国之中最彻底的一个,旧氏族势力彻底清除。苏秦认定,秦国将是战国中最有希望脱颖而出,一统天下的潜在强国。苏秦对大局的洞察入微、鸟瞰掌控,对时势的分析,对未来的解读,都是深刻而透彻的,历史证明,苏秦是对的,秦国最终因为连横策略而一统六合。但苏秦连横却失败了!为什么? 二、苏秦失败的原因例析 1、苏秦年少轻狂,缺乏磨练。 苏秦初出茅庐,书生意气,虽然充满政治天赋和策略智慧,但未经磨练,缺乏踏实稳健。我们看苏秦初说秦王的说辞: “大王之国,西有……之用,南有……之固。……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可以……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在这段话中苏秦盛赞秦国之富有、强大、地理之险要、秦惠王之贤能。但这套王霸说辞相对来说有点“老套”,并不新颖,因为在苏秦说秦之前,已经有另一位名士犀首对秦王陈述了相似的说辞,所以秦王是有备应对,苏秦是无知陈词,未能知己知彼的苏秦被秦王当头一棒,浇了一盆凉水: “寡人闻之,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刺股的故事_成语苏秦刺股的典故

苏秦刺股的故事_成语苏秦刺股的典故 篇一:《苏秦刺股》故事稿( 《苏秦刺股》故事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在讲之前,我想告诉大家,勤 学苦读自古就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而我今天要讲的故事就是熟为人知的“锥刺股”的主人公苏秦勤学苦读的故事。 大家知道,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七雄并立,战争不断,各国都想一 统中原。年轻的苏秦想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口游说各国。但遗憾的是他十次上书秦王都没有成功,其他六国也都冷落拒绝他。最后苏秦变卖家产才得来的钱也已花完,他只得穿着破衣草鞋,贫困而归。 到家时,苏秦全身肮脏不堪,妻子见他狼狈的样子,一声叹息, 继续织布;向来慈祥的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为他做饭;父母,也都责骂他是没出息的败家子。 大家可以想象,苏秦当时心情是多么的难受呀,想起遭受的一切,他不禁潸然泪下。哽咽自责道:“一身贫贱,妻子不认丈夫,嫂子不认小叔,连父母都不认儿子,这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啊!” 感慨之后,苏秦钻入书丛中,以忘掉心中的忧愁。他暗下决心要 把优秀兵书《阴符》熟悉掌握,于是他像着了魔似的钻研这本书的道理。 苏秦足不出户,昼夜不分,勤学苦读,深夜来临,谁都有困得睁 不开眼的时候,但苏秦不给自己理由,当昏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入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面上,剧痛使他睡意全无,又可以全神贯注地学习了,就这样,潜心苦读使苏秦茅塞顿开,他把自己周游列国掌握的信息结合兵书,用心揣摩,不到一年,天下形势便了如执掌。苏秦再次辞别家人,踏上游说路途,这次他不仅胸怀大志,更是 胸有成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六国终于接受他联合抗秦的主张,并最终得到六国相印,总辖六国臣民。 当苏秦衣锦还乡时,大家猜猜看,家人对待他的态度会是怎样? 当然是截然不同了,父母把他看成孝子,妻子又像以前一样恭顺了, 嫂子呢,更尊敬他,居然都不敢抬眼看他了。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也是我看过以 后就难忘的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我也希望我们延安中学的学生都能有“锥刺股”的学习精神,从小做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谢谢大家。 篇二:苏秦刺股 2011.12.15 辅导老师:丁艾宏播音: 合:今天为大家讲一讲关于学习生活习惯的成语故事 A:先为大家讲一个头悬梁的故事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

法律毕业论文-公 证 价 值 论

法律毕业论文-公证价值论 关于《法律毕业论文-公证价值论》,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摘要:公证的价值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公证效益,这些价值是可以统一实现的。在公证实践中,应当坚持三种价值的有机统一,但三者之间又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和冲突,此时,应当坚持价值的衡平原则,最终确保公证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公证价值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公证效益 价值是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和法学理论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通常用以下涵义界定:价值是“值得希求的美好事物的概念,或是值得希求的或美好的事物本身。……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最终地位,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美于美好的和正确事物的观念,以及人们‘应该

’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做什么的观念。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公证的价值是公证活动能够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积极有益的功能和效用。 如何确定公证的价值,是当前公证理论乃至司法制度理论中引人注目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公证的发展处在十字路口,如何调整我国的公证的定位,需要对公证的价值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公证价值的理论基石 法的价值,就当代中国法学理论而言,是80年代从西方法学作品中引进的一个概念。英国法学家彼德·斯坦和约翰·得香德的《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一书认为:“作为法律的首要目的,恰是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个基本的价值。”美国法学家拉斯威尔和麦克杜格尔首创一种政策法学,将权力、财富等价值作为法的目的,使人们尽可能广泛地分享价值。显然,他们是从“法律的目的”意义上使用“法律价值”概念的。 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在法律调整或安排背后,“总有对各种互相冲突和互相重叠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准则”。“在法制史的各个经典时期,无论在古代和近代世界里,对价值准则的论证、批判或合乎逻辑的适用,都曾是法学家们的主要活动”,从这一意义上说,法的价值就是评价准则。美国著名法学家E·博登海默在《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一文中则使用了“法

防御性沟通(打)

防御性沟通 谈起防御性沟通,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是针对攻击性语言来采取的反应措施,事实上它包括了很多种情况,即使没有受到攻击,当你在沟通时感觉到潜在的危险,或者如果不把自己防御起来便有可能受到攻击,都可以产生相应的防御性沟通。可以说这是一种下意识反应,同时,防御性沟通也是一种说话的技巧,这种技巧掌握的越多,沟通时所收获的效果越好,甚至能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反守为攻的效果。 在我个人看来,大学里的辩论就体现着防御性沟通,虽然说辩论提倡以理服人,以辩会友,但没有辩论不是针锋相对的,场下我们可以和颜悦色,但是场上很少人能够真正做到以平和的语气,陈述性的话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常的辩论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下,随时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驳斥,并把己方的论点展开。辩论中有一种方式叫雄辩,雄辩中可能思维结构不是很严谨,但注重以气势压道人,通过一些排比,反诘,质疑,将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达到震慑对方的效果,非常有攻击性。面对强硬的话语,如何展开防御性沟通予以回击呢?其实不少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不仅仅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更是把人性,人心,权谋做了很深刻的剖析。三国本身就是一个很精彩的时代,因为是乱世,而乱世出英雄,这个时代的英雄俊杰像洪水一般涌现出来,有曹操、刘备、孙权这样杰出的政治家,有吕布、张辽、关羽这样的名将,也有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这样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谋士。三国的精彩,很大一部分是在于谋士们的斗智斗勇。 要说《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一番辩论,也是最经典的一次防御性沟通,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人们看三国,经常被诸葛亮的临危不乱,机智应变,最后说的东吴众谋士哑口无言,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而拍案叫绝,当然之后的借东风、火烧赤壁更是《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桥段。但是重新翻看这段舌战群儒,我们是可以细细品味的,其中的不少沟通技巧,尤其是在本来被动的局面下如何展开防御性沟通,化被动为主动,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三国智慧当中有真身智慧有化身智慧,真身智慧代表了本人历史的真实,化身智慧是我们千百年来,老百姓民间智慧口耳相传的一些总结、精华,在诸葛亮说服孙权的过程当中,他也是既有真身智慧也有化身智慧。首先我们推荐大家去关注一个化身智慧,就是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舌战群儒诸葛亮用的就是一个方法。。 如果分析舌战群儒,我们必须要简短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刘备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在荆州依靠宗亲刘表发展自己的势力,不料风云突变,北方的曹操大举南下进攻荆州,而刘表在这个时候病死。刘表死之前曾经想把荆州托付给刘备,但是刘备不忍夺宗亲基业,于是刘表之子刘琮继任。而刘琮在没有告知刘备的情况下头像了曹操,导致刘备这个曹操的死对头无处寄身,只得带着人马逃离荆州,被曹操的铁骑追得一路逃窜,在当阳长坂坡与曹操遭遇,差点被杀。之后刘备一行人又逃到夏口,此时曹操停下了追赶的脚步,而刘备遇到了东吴集团前来探明战况的鲁肃,鲁肃倾向于孙刘联盟,于是诸葛亮被刘备委以重任,只身前往东吴与东吴谈判,争取联合,共拒曹操。诸葛亮来到东吴之后,就开始了舌战群儒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下边,我通过诸葛亮与东吴谋士的辩论,来说明防御性沟通。 诸葛亮刚一进东吴的办公大厅,迎面而来的是以张昭、步骘为首的二十余人东吴辩论队队员,这些人便是来处处刁难诸葛亮,让诸葛亮铩羽而归的。诸葛亮也摸准了这些人不想联合抗曹,想必早就准备好了应对之策。他这次的防御性沟通妙就妙在首先在语言上占优势。争取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内容上非常讲理,态度上非常不讲理。 一开始是张昭。张昭很温和,笑眯眯的瞅着诸葛亮说,听说先生在南阳卧龙岗的时候,曾经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孔明啊有没有这个事情啊?张昭语气看似温和,实则暗藏玄机。我理解为,这样的问题之后有一连串陷阱等着诸葛亮,如果诸葛亮承认,那么管仲乐毅

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

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书中记述了黄帝以来的传说,商周的史迹,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那你知道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官复原职在齐国有人诋毁苏秦说:“苏秦是个背叛国家、摇摆不定、反复无常的人,将来一定会犯上作乱。”苏秦害怕齐王听信谗言降罪自己,就回到了燕国,但燕王并没有恢复他的官职。 苏秦进见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凡夫俗子,没有半点功劳,而大王亲自在宗庙之中授我官职,又在朝堂之上以礼相待,我十分感激大王的知遇之恩。我替大王劝退了齐军,并收复了那十座城邑,为大王解决了如此棘手的问题,大王理应更加信任亲近我才是。现在我回到燕国,大王却不再让我做官,一定是有人在大王面前中伤我,给我加上了不忠君、不爱国的罪名。如果那些人说我不是忠良之士,那才是大王的福气呢。我听说忠诚老实的人,做事都是为了他自己;不断努力拼搏进取的人,才是为了别人。况且我劝说齐王的时候,并没有欺骗他。我把自己的老母亲留在东周不去照顾,本来就是抛弃个人的利益,而为大王的进取而辛苦奔忙。如果有一个像曾参一样孝顺的人,有一个像伯夷一样廉洁的人,有一个像尾生一样诚实的人,把他

们这三个人找到来辅佐大王,您觉得怎么样呢?” 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智激张仪当时,苏秦已经说服了赵王,正在游说各国缔结合纵联盟,苏秦料到,赵国作为合纵抗秦的盟主,势必要被各诸侯国视为眼中钉,列为首要进攻的目标。如果秦国对赵用兵,必将破坏刚刚建立的列国合纵,便想派人游说秦惠王,使其暂缓出兵。赵国尽管颇有文臣武将、策士游客,但苏秦筛来选去,觉得无一人中意。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张仪,他深知张仪的为人,请将不如激将,于是他叫来手下的家臣,叮咛嘱咐了一番,便打发他去了。 派去的人寻机接近张仪,暗示道:“当初,先生与苏秦交谊至深,现今苏秦仕途亨通,您何不前去求见,借以实现平生宏愿。”张仪正苦于怀才不遇,当然希望得到同窗地提携,便决定投奔苏秦。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拜见苏秦。苏秦在此前就叮嘱门前侍卫不给张仪通报,让他在门前逗留了好几天,张仪欲进不得,欲退不能,左右为难,心里很是烦躁。度日如年地又熬过了几日,苏秦这才接见了他。 史记中的3个故事概括:苏秦之死燕易王的母亲,即燕文侯的夫人,与苏秦关系暧昧。燕王知道这件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苏秦更加宠信,更加厚待了。苏秦还是怕哪一天燕王借这件事杀了自己,于是就向燕王进言道:“我们虽然收回了被齐国占领的土地。然而当年占地之恨不可以不报。如果使齐西劳于宋,南疲于楚,我们就可趁机发动进攻,一举灭齐。臣请求到齐国说服齐宣王攻打宋国。”燕昭王遂拜苏秦为上卿,出使齐国。于是,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

浙江省宁波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教学质量调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宁波市2019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旦离开生活的土壤,文化就会成为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ké),因此,文化生产者必须投身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从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进行美的发现与创造。 B.由于朝美双方在有关半岛无核化的某些关键问题上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备受关注的第二次“金特会”最终在没有签订任何协议的情况下戛(jiā)然而止,草草收场。 C.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说再多挽留的话,饮再多饯行的酒,也无法改变分离的结局。想到从此天各一方,诗人黯然神伤,顷(qǐng)刻间泪如雨下。 D.在新时代“一国两制”框(kuàng)架下,香港、澳门将秉持真挚的爱国热诚,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篇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甲】战国时期,纵横家凭借机巧的言论,朝秦暮楚 ....,取得了令世俗觊觎的高官厚禄,如公孙衍、苏秦 等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有人说他们是值得尊敬的大丈夫。孟子对此则不以为然 ....,他认为,这些人摇唇鼓舌以博上位,毫无仁义道德的原则,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称得上是士大夫?【乙】并提出了自己的“大丈夫”标准,那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丙】孟子的这段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的光辉,两千多年来,鞭策 ..豪杰,激励志士,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精神支柱。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秦暮楚 B.觊觎 C.不以为然 D.鞭策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宁波自2005年被授予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已连续五次蝉联该荣誉,第六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评工作即将展开,大美甬城能否再次摘得桂冠,我们拭目以待。 B.学术腐败屡见不鲜,根源是追求眼前利益的浮躁情绪。防范学术腐败首先需营造务实严谨的社会氛围,这是任何行业规范都无法被代替的。 C.2019年的春节旅游市场异常火爆,数据显示,除夕前一周,上海、杭州等热门城市的机票预定量同比增长超40%。 D.《单筒望远镜》是冯骥才继《义和拳》《神灯前传》后推出的又一部长篇力作。经过较长时间的沉淀和酝酿,使这部作品呈现出穿越历史文化时空的厚重面貌。 5.文学作品往往离不开对人物的塑造,很多名著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典形象,如《红楼梦》中充满叛逆精神的贾宝玉、《西厢记》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崔莺莺等。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指明出处,并结合名著整本书赏析该人物形象,不超过50个字。(3分) ①孙少平②傩送③朗德纳克④格里高尔·萨姆沙 人物:名著: 赏析: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6分) 最近,“报复性熬夜”一词风靡网络。它的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厉害,还要吃夜宵、刷手机、玩游戏,非熬到两三点睡觉。有人说,只有这样才觉得“拥有了生活”。 虽说熬夜很伤身体,还要迎接第二天更严重的疲惫困倦,但奇怪的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报复性熬夜”的快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第二版(1996)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二版/1996.8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毛泽东思想研究 4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社会主义研究 2 毛泽东思想论坛 5 理论探讨8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6 中共党史研究 B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哲学研究 4 孔子研究7 学术月刊 2 哲学动态 5 道德与文明8 人文杂志 3 自然辩证法研究 6 社会科学战线9 江汉论坛 B84心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心理学报 3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5 心理学动态 2 心理科学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B9宗教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世界宗教研究 3 中国穆斯林 5 中国天主教 2 法音 4 中国道教 6 天风 C8统计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统计研究 3 中国统计 5 统计与决策 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4 统计与预测 6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1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社会学研究 2 社会 3 中国社会科学

C912.5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民族研究8 思想战线15 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贵州民族研究9 回族研究16 广西民族研究 3 黑龙江民族丛刊10 云南社会科学17 满族研究 4 西藏研究11 民族论坛18 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5 民族译丛12 中国藏学 6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3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4 西域研究 7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C92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中国人口科学 3 人口与经济 2 人口研究 4 人口与计划教育 C96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中国人才 3 人才开发 2 人才科学研究 4 人才 D0政治理论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9 中国行政管理 1 社会主义研究 5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理论探讨 6 社会科学10 毛泽东思想研究 3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7 探索11 北京社会科学 4 国外社会科学8 社会科学研究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D035.3公安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序号刊名序号刊名 1 人民公安 5 公安研究9 警察技术 2 道路交通管理 6 公安教育10 中国消防 3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7 刑侦研究11 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 公安大学学报8 刑事技术

近十年_战国策_研究概要_李意辉

第23卷第4期1999年8月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S 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Vol.23No.4 Aug.,1999近十年《战国策》研究概要Ξ 李意辉 李家骧 (湘潭大学 中文系,湖南 湘潭 411105) 《战国策》这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先秦著名典籍,历来的研究不太充分,且传统的研究停留于校勘、辑佚、考辨、注释等方面。直到近十年来,《战国策》研究才在前人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更向深广度推进,而呈现可喜的新局面。 一、 《战国策》的性质 《战国策》由于本身内容的复杂,历代学者对它的认识就存在较大歧义。有的将它归入史部杂史类,有的将它划归子部纵横家类,有的说它实是刘向“一家之学”。近年来,学者们对其书的性质更有新说,这主要有:1.史书兼子书说。如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下引同一人之同一著作或文章不复标明书、文名)中说:“此书不仅是历史,也是纵横家言。”2.史著文集说。熊宪光《战国策研究与选译》认为“《战国策》不但是一部历史著作,而且是杰出的散文总集。”3.故事散文集说。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但“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霍旭东、任重《∫战国策 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①指出从历史角度考察,此书所记的谋臣策士的言行大多是虚构或夸张的。因此,“与其说《战国策》是一部史书,毋宁说它是一部具有文学性质的历史故事集或历史散文集。”4.策谋汇编说。王扶汉《文白对照全译战国策》称《战国策》为“策谋汇编”。蔡锋《∫战国策 谋略浅议》②说:“《战国策》一书不仅是一部文献价值很高的历史著作与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纵横捭阖之士的谋略大全。”5.学习参考资料说。徐北文《先秦文学史》说:“《战国策》这部书,和《春秋》、 《左传》等不同,并不是一部历史著作,它是纵 横家们的业务教材和参考资料。”李叔毅《试论∫战国策 之为书》③认为此书既不是纵横说士的言论总集,也不是历史学家的著述。他据《战国策书录》、 《鬼谷子?谋篇第十》中的有关说法,从着重联系战国的时代背景来分析《战国策》的绝大多数章节内容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战国策》是“鬼谷子、曷鸟冠子一类教授和张孟谈、苏秦一类学士所搜集的教材或学习参考资料。” 二、 《战国策》的作者 近代,特别是四五十年代,学界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激烈争论。清人牟廷相、近人罗根泽认为蒯通是《战国策》的作始者,金德建则主张今本《战国策》是《蒯子》和《主父偃》拼合而成。潘辰则提出《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古书,其中可能有若干秦汉人的著作,“这并不意味着它是蒯通等人的一家言”。基于前此的讨论,近年来,研究《国策》的学者大多承认此书的作者不可确指,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谭家健《先秦散文纲要》指出最初作者可能是各国策士,到战国中期以后,由纵横学派的门徒将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后有人加工汇集成书。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则从此书的“纵横”色彩推测,原本或出于战国末或秦汉之际纵横家之手。李叔毅则据战国时各国的养士风尚,士对权谋之术的渴求及《鬼谷子?谋篇第十》中隐士授徒的记载,认为《战国策》一书是鬼谷子、曷鸟冠子一类教授和张孟谈、苏秦一类学士所搜集而成。“辑选标准,是斗争史实中具有扭转局势性质,可供学智之士揣摩研习的事例。”并且,他认为《战国策》得以逃过秦火是因为其所集资料散在民间或记在士的脑海,因而推测蒯通、主父偃不可能是《战国策》的作始 Ξ收稿日期:1999-03-15 作者简介:李意辉(1975-),女,湖南醴陵市人,湘潭大学中文系硕士生。 李家骧(1938-),男,湖南浏阳市人,湘潭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