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八单元教学简案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6
1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理解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目的;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也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事物,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难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来关心一下国事。
问题1:有谁知道,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
问题2:为何外汇储备以美元计算?
美元这种世界货币中心地位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要追溯到二战后建立起的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1)30年代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必要性
(2)西欧国家普遍衰,尤其是英国经济实力大减,英镑国际货币地位不保;——契机、可能
(3)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物质基础、动力
(4)怀特计划反映了美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2、召开:
时间:1944年7月,
地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
参与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
名称: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布雷顿森林协定》(一书、两附件)
一书:《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
二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合作探究】布雷顿森林会议最后通过了体现美国意志的决议及附件说明了什么?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
(1)成立:1945年12月
(2)宗旨: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3)主要任务:
①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②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
(1)时间1946年6月
2 (2)宗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个名字,特别能反映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复兴主要是针对——欧洲复兴,开发——主要针对成员国发展进行贷款和援助,名字很是贴切。
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
后来: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
3、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及影响:
(1)核心制度内容:(两个“制度”)
1)加权投票制度:
2)“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
①美元同黄金挂钩:
②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2)影响:
①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1)背景:
①必要性:国际政局的变化和1929年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②可能性: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降低—减少—实施──实现
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作用:创造—推动 (可参考教材P106“学思之窗”)
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美国为主导
(1)标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2)作用: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合作探究】人民币兑换美元不断升值,我们应如何看待?
【合作探究】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的刺激下,利用重组战后世界的机会,通过发起和组织一系列国际性政治、经济机构的方针,勾画了充当世界霸主的蓝图,并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确立了经济霸权,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那么,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进而谋取世界霸权的?
★教学小结: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也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
3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历史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200多年前,法国文学家雨果就满怀深情地希望欧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确有人试图实现欧洲的统一,例如拿破仑就曾经统一了欧洲大部分。但是1812年进攻俄国失败,随后在莱比锡战役和滑铁卢会战先后失败,拿破仑统一欧洲的梦想破灭了。
拿破仑等统一欧洲的努力最终是失败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经济基础。在这里我们不分析它们。欧洲的统一进程在二战后不断加强,出现了欧洲联盟,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欧洲联盟的历史。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一种新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及经济区域集团。今天我们学习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一、欧洲联盟:
1.欧洲联盟的原因
可能性:
(1)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2)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给人民造成了无穷的灾难,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愿望。
必要性:
(1)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沦为二三流国家,为了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2)战后美苏在欧洲的“冷战”使欧洲各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3)法、德两个宿敌大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为什么积怨极深的德、法两国能够携手合作?
2.欧洲联盟的过程
(1)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建立:1951年,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同时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步伐。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1957年 合称《罗马条约》
时间:1957年3月签署,1958年1月成立
依据:《罗马条约》
目的:消除分裂欧洲的各种障碍,加强各成员国经济的联结,保证它们的协调发展,在欧洲各国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的基础
意义:表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倡导者要把六国共同体看作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起点。《罗马条约》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 三机构合并
4 (4)欧洲联盟(EU)的成立:1993年 《欧洲联盟条约》
时间:1992年签署、1993年成立
依据:《欧洲联盟条约》
目标: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合作探究】全面认识欧元
3、欧洲联盟的意义
(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对中国不利。政治上,中、欧在国际上能更多地进行合作,有效地牵制单边主义。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1、成立原因:
(1)面临挑战:欧共体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开始起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加强合作:美国认识到,要与西欧、日本角逐,攫取世界经济主导权,必须加强与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区域经济集团。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成立:1994年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
3、合作内容:取消障碍 实现流通
协议规定三个国家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意义:
(1)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合作,增加就业。(2)促进经济交流和互补以及各自经济发展。(3)推动其他美洲国家意识到经济联合的重要性。(4)依然存在问题。在这三个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其他两国,因而在集团内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对墨西哥而言,民族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1、原因:
(1)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推动;(2)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联系加强。
2、成立:1989年 澳大利亚堪培拉
3、宗旨:1991年 《汉城宣言》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体制,减少壁垒
4、与中国关系:
5、意义:
(1)APEC成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科技、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交流各成员在这些领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教学小结:
★课外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