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 年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纲要》历史必修(III) 考点完全解析

2015 年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纲要》历史必修(III) 考点完全解析

2015 年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纲要》历史必修(III) 考点完全解析(能力要求:A:识记层次B:理解层次C:运用层次)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意义A

“百家争鸣”的含义: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1)原因:

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2)意义:

①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

文化体系;

②“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 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B

(1)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至圣)

思想主张:①思想核心是“仁”“礼”。(伦理观上:主张“性相近”。)

②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③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局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亚圣)

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在君民关系上: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③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

(3)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在君民关系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③伦理观上:荀子主张“性恶论”。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A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想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②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③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④“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简介及矛盾。

(2)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措施:政治上: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育上:儒家经典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设立地方郡国学进行儒学教育。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意义:①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A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hào、程颐),南宋朱熹。

(1)“二程”主张: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

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2)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代)王守仁。

①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②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吸取佛教禅宗思想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

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

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其主张B

(1)李贽:李贽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思想: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③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推动人们思想

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黄宗羲,他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思想: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民权;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 提倡法制,保证人们的基本权利。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思想:

①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日知录》),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评价: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思想:

①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物思想);

②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主观的认识是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对三人的评价:

①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②他们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专题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科技成就A

(1)造纸术:

①西汉前期中国已有了纸(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

②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蔡侯纸”)。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明显进步——白度增加,质地细腻,产量大增,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

④唐宋时期,竹纸、皮纸成为主要品种。

外传:造纸术在公元七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八世纪中叶(唐)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和北非。

(2)印刷术:

①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②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③活字印刷术的推陈出新: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朝鲜人民又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我国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外传:毕升的胶泥活字首先传到朝鲜,称为“陶活字”。后来又由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十五世纪,活字板传到欧洲。公元1456 年,德国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

(3)火药:

①火药最早是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

②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③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

外传:12,13 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②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③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外传:宋代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

2、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B

①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③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④欧洲人借鉴中国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汉字的起源及演变A

(1)汉字起源:图画文字→象形字的符号化→汉字

(2)汉字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3)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魏晋以前中国的书法艺术基本属于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在魏晋时代即已基本成熟,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4)发展与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

①楷书

发展: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特点: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

魏晋:钟繇、王羲之;唐代: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②草书

发展:成熟于魏晋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张旭、怀素

③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

明朝:文征明

4、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A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以下的变迁:

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①《诗经》质朴典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以民歌为基础的“楚辞”,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诗经》和“楚辞”正好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

②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③唐诗风格多样,千古传诵,以五言和七言诗为主,把诗歌推向顶峰。

④宋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句式灵活,极具歌唱性,便于抒发感情。

⑤元曲是民间兴起的新的诗歌形式,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

⑥明清小说将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了文学的视野,艺术而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将古典小说创作推向繁盛阶段,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总体来说,呈现了多元兼容、雅俗共赏和发展趋势的逐渐平民化等特征。

5、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过程A

(1)形成:

①乾隆末年,安徽徽剧戏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③徽汉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京剧。

(2)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绝”。

(3)发展:清朝由北京走向全国;民国时期走向世界。

专题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A

①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魏源:《海国图志》(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识P68 图)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④严复:指出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对君权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直接动摇了君权论的基础)。

⑤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法的先师,从而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⑥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B

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

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识P72、P73 图)(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口号:打倒孔家店)。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④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B

①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最主要功绩);

②使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③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

(1)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李大钊首先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1918 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文章《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主张学习俄国,号召知识分子到群众中去。

(2)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①撰写文章:1919 年《新青年》刊载《马克思研究专号》,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组织社团研究:如北京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湖南有“俄罗斯研究会”。

③建立组织,向工人阶级宣传: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建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工人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指导工人阶级建立政党: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专题4: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三民主义A

㈠、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①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深化。

②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③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

政治舞台。

④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⑤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路的成功启示。

(2)基本内容: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

(3)对同盟会纲领的评价: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创立民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没有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发展;

前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4)实践活动:

①指导辛亥革命: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②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③捍卫民主共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后,孙中山开始了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3)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①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②局限性(时代和阶级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㈡、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②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改组国民党;

③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提出:1924 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①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联俄);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三)新旧三民主义的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相同点:

①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②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③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④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内容不同:

a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b在民权主义方面,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

c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以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在扶助农工。

②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A、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三民主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

2、毛泽东思想A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阶段:萌芽:

①时间:国民革命时期。

②内容: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③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二阶段:初步形成:

①时间:土地革命时期。

②内容: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③主要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三阶段:走向成熟:

①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②内容:

a、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主要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第四阶段:丰富发展:

①时间: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建设时期。

②内容:在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工业化道路、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均有重大发展,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③主要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全面认识毛泽东思想

①科学内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晚年的个人错误不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②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坚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决心。

③历史特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

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④历史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③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④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⑤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3、邓小平理论B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那些?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

(2)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

(3)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

(5)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的总结。

⑴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1982 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进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色论: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初级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③1992 年,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⑤邓小平还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其一: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

①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建设道路: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⑤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⑥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⑦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其二: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其三: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和结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解决了“文革”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要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思想的辩证关系:

①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

③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

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历史地位

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②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专题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A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

一是“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原子弹: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90 年代初相继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重视和平利用核能。(邓稼先“中国原子弹之父”)

②导弹:20 世纪60 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③人造地球卫星:1970 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第

5 个国家),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二是“载人航天”:

①1992 年作出战略决策;

②1999 年起进行4 次“神舟”号无人飞行成功试验;

③2003 年10 月15 日,“神舟”5 号飞船载着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三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年,中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四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的第一人。1973 年,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 号,单产比常规稻增产20%。2001 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意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已把推广该技术作为一项全球性的战略计划)。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

⑴、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①原因: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党中央提出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科学文艺事业发展。

②提出:1956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双百方针。强调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③特点:“双百”是一项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

⑵、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

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A

⑴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拉开序幕:

①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使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

②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确定了教育发展方向)

制定方针(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扫除文盲,培养人才)

影响:建国后的17 年(1949~1966 年),我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⑵动乱中的教育:

原因:“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文革”开始。

表现: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学校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1966 年废止高考制度;

70 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

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⑶、教育的复兴:

1、措施:

①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恢复高考制度,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

②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③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④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

基础教育方面:普及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中等教育方面: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方面:增设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社会办学应运而生。

⑤20 世纪90 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实施“211 工程”计划

⑥增加教育投资,启动“希望工程”

⑦加大西部教育发展的力度。具体做法: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 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200 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在上述7 条中,第①条是在文革结束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第②③④条是在改革开放后,主要是在80 年代,教育思想的确立和教育改革的内容。第⑤⑥⑦条主要是90 年代以来有针对性的一些具体举措。

2、新时期教育向前发展的原因:

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使教育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教育改革措施是否得当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专题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A

(1)智者学派:

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认识社会、政治、法律问题。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强调法律、制度和道德应当以人为尺度;不强求道德一律。

②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③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但忽视道德)。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2)苏格拉底:

①思想观点: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美德即知识”(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美德来自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②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A

⑴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⑵但丁“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⑶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⑷“美术三杰”: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作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细致观察,自由发挥,表现了高超的技艺。

⑸马丁·路德: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核心)。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⑹文艺复兴的意义:

①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

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④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3、人文主义的含义B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了文化、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具体内涵: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4、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及其观点A

㈠、观点:

⑴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代表作是《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④相信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⑵法国孟德斯鸠(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①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②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③提出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⑶法国卢梭(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①宣称人生而自由(天赋人权);

②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即人民主权和社会契

约的思想;

③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⑷德国的康德(代表作是《纯粹理性批判》)

①总结了法国的启蒙思想;

②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③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㈡、理解启蒙主义时期的人文主义

(1)思想主张:

①启蒙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倡导的人文精神,核心主张“理性”,呼唤理性的阳光;

②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

③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2)意义:

①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③启蒙运动还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④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题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经典力学A

(1)(意)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人。

①最早将实验引入物理学领域。

②证实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

④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基础。(识P54 图)

(2)(英)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者。

①建立标志:1687 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②内容:提出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

③经典力学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④意义:形成了经典(牛顿)力学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后来,根据万有引力,人们发现了海王星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⑤局限性: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之上。

⑥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a、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宏观世界)的运动;

b、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质,是绝对的时空论。

2、进化论A

(1)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①早期进化论产生的背景:

文艺复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催生生物进化思想的重要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生物进化思想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知识的积累为生物进化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7 世纪,英国科学家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许多被分隔开的小室,他称之为细胞。18 世纪下半期到19 世纪,生物学研究陆续取得重大成果,细胞学说发展起来。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②拉马克的生物进化思想:

生物是变的进化的,进化呈渐进的方式;进化的原因有:环境改变、杂交等;对于较高等动物来说进化的原因主要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达尔文与进化论:

1859 年,英国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生物进化论。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①观点:达尔文认为,物种是进化而来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生物界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后人把他的思想归纳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②影响:

a、打破了神学的禁锢,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b、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c、人们称他是“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A

时间发明发明者国别

18世纪下半期改进蒸汽机瓦特英国

1803年蒸汽汽船富尔顿美国

1814年蒸汽机车史蒂芬逊英国

1866年发电机西门子德国

1873年电动机格拉姆比利时

19世纪下半期电灯爱迪生美国

4、相对论、量子论及其意义A

(1)内容:

相对论:

①1905 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内容是: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②1916 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内容是: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

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统称相对论

量子论:

①1900 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的诞生。

②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③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20 世纪30 年代,量子力学建立起来。相对论和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理解相对论、量子论提出的意义

①相对论提出的意义:

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它也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②量子论的意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成为

20 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3)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5、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

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计算机的诞生:1946 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2)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积极影响: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①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

③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生活乐趣,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

消极影响:

①垃圾信息等影响了经济安全;

②无序竞争影响了社会稳定;

③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6、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C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

①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蒸汽时代到来;电气技术的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电气时代”到来,

②信息交流和交通运输的便捷,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③不仅增加了社会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

专题8: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19 世纪以来文学主要成就A

了解19 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浪漫主义:

①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典型)。

②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③德国:海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现实主义:

①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堪称19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②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③俄国: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④丹麦安徒生、挪威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美国马克·吐温。

理解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出现的背景

(1)浪漫主义:18 世纪末到19 世纪3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频繁的革命和战争、政治的黑

暗、社会的不平等,使人们对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理性王国”感到失望,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2)现实主义:19 世纪30 年代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了解20 世纪的西方文学、苏联文学以及亚洲和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西方文学:

①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②现代主义文学: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苏联文学:高尔基的《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亚洲和拉美文学:中国的鲁迅、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泰戈尔、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

2、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B

(1)新古典主义:

①背景:大革命时期的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对古代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

②代表作: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安格尔的《泉》

③艺术价值: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生动再现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重要的历史画面;安格尔的《泉》充分展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的完美结合。

(2)浪漫主义美术:

①背景:拿破仑统治结束以后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寻求新的精神寄托。

②代表作:(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③艺术价值:典型表现了浪漫主义画派的风格特征。

(3)现实主义美术:

①背景: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矛盾更加暴露无遗。

②代表作:(法国)米勒的《播种者》《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艺术价值: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4)印象派美术:

①背景:19 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批青年画家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对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

②代表作:前期:(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后期:(荷兰)凡高的《向日葵》(被称为“扑向太阳的画家”)。(法国)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法国)雕塑家罗丹《思想者》。

③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了作者的反抗精神。

(5)现代主义美术:

①背景: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快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

②代表作:(西班牙)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代表作《格尔尼卡》。

③艺术价值:表现了作者的反叛精神与内心感受。

3、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A

(1)19 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浪漫主义:贝多芬交响乐;约翰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歌剧:意大利威尔第《茶花女》;法国比才《卡门》。

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2)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现代主义音乐:摇滚、蓝调、爵士轻松活泼,通俗易懂。摇滚乐是流行音乐的主流,美国《围着时钟摇吧》《时代在改变》;英国的披头士乐队影响很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八测试题 1.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蓝色的多瑙河》 C.《马拉之死》 D.《安娜·卡列尼娜》2.“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是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的名句。其文学流派属于( )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3.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倡导贵族平民化思想,他的作品遵循着忠实于现实生活的原则,在作品中反映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他的作品被列宁誉为( ) A.“社会百科全书” B.“俄国革命的镜子” C.“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D.“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4.2012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 ) 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 B.娱乐功能 C.传播资讯 D.开展远程教育 5.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 A.海顿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 6.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下列文学作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安娜·卡列尼娜》 B.《老人与海》 C.《大卫·科波菲尔》 D.《巴黎圣母院》 7.某作家被评论为“史诗传统最重要的继承人”。这一结论的有力证据是()A.《等待戈多》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 D.《西风颂》 8.在某一流派的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艺术家表现了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材料描述的美术流派特征属于( ) A.现代主义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D.浪漫主义9.19世纪初,世界文学艺术领域兴趣了浪漫之风,艺术家、文学家们期望通过以自己的创作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以下属于这一类型作品的一组是( ) A.《巴黎圣母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唐璜》、《田园交响曲》 C.《英雄交响曲》、《战争与和平》 D.《田园交响曲》、《日出·印象》10.“她走在美的光彩中,象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漫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一至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奠定中国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④是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C.重视民意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as well.”这句话反映的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著作?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4.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出现在古代皇帝的诏书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6.下列有关宋时期程朱理学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B.二程的理学学说有唯心的一面 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D.成为北宋起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8.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考试卷1

咼二上学期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2、太学是中国古代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代太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 ①《诗》②《书》③《墨子》④《春秋》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 提出的主张是() A. “弱者道之用”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 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 臭逼人。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是一致的。() A. 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 5、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 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6、在伯恩斯所著的《教会至上与教皇至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内容有 猎 潯疋■< 朋% 連迩特H 洋-r ?心或耳刖妙 賢開沢图I A.图1 图2 B.图2 C.图3 图4 D.图4 r

①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③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④教会和教皇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贡献的连线搭配,不正确的是() A孔子一一创立儒家学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郑成功一一收复台湾,对亚洲其他国家起到间接保护作用 C.穆罕默德一一创立基督教,宣扬对人类的博爱 D.莱特兄弟一一成功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A. 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 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 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0、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 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至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11、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一轮复习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必修三二轮复习检测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土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土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缘于秦国 A.遵循古礼 B.推行德政 C.体制创新 D.人才荟萃 2.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 B.解释天人感应 C.劝君主行仁政 D.强调教化民众 3.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烟自主的权利 4.隐士是古代远离权力中心的特殊群体,或洁身自好,守道不仕,或逍遥山林,与世无中。钱钟书在评价历代统治者对待隐士的态度时认为,“为政者亦识隐士装点山林,其作用每胜于趋跄廊庙”。下列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B.“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C.“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D.“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风” 5.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上述现象说明 A.儒学已经丧失其正统地位 B.理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三教合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 6.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7.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B.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 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 D.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 8.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创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9.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提出:“认识既然是由我们的感觉与自然交互作用而产生,所以因人而异,视个人的感觉官能而有所不同。任何超人性的真理,连同宗教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由此推断该哲学家 A.肯定人的尊严 B.否定神灵存在 C.强调理性至上 D.推崇绝对真理 10.《百科全书》由哲学家狄德罗、数学家达郎贝尔、博物学家布丰、政论家卢梭和孟德斯鸠等共同参与编撰。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再以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公众。这体现了A.自然科学逐渐摆脱神学束缚 B.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融合C.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 D.科普教育与科学救国的统- 11.1895年,李鸿章评价李提摩太译作《秦西新史概要》一书时说: “我邦自炎农唐虞以前,以天下为公;嬴秦而降,以天下为私。以天下为公则民主之,以天下为私则君主之……至我大清,海禁大开……殆将复中国为天下大公之局。”这表明李鸿章 A.对世界大势了然于胸 B.对西方近代民主有所认识 C.试图以古制治理当世 D.认为民主实践已刻不容级 12.1898年,总理各回事务衙门制定奖励意程,凡发明军用器械者颁特赏,专利50年;发明日用新器者,给工部郎中实职,专利30年;伤造西器之制法未传入中土(内陆)者,给工部主事职,专利10年,据此推断,该章程 A完善了专利保护制度 B.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C.顺应了实业救国的呼声 D.反映了技术立国的趋向 13.“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做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上的这种转变,直接促成了 A.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北代战争的发动 14.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欧美科学家信仰基督教的案例为数不少。这表明 A.基督教教义蕴含着理性精神 B.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彻底性 C.基督教会推行宗教宽容政策 D.科学伦理离不开上帝指引 15.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 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 16.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盂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遗经”。王阳明认为宋儒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达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 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 17.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列“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18.在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中,编译的亡国史占了相当比重。有学者统计,仅1901年至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7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4种,波兰亡团史3种。编译者们旨在 A.激发国人民族意识 B.丰富国民史学知识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培养国人全球视野 19.1868年,针对倭仁等人抨击学习西法是“舍中法而从西人”,恭亲王奕忻以“西学中源”回应,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奕诉的这一认识 A.固化了中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了西方制度的先进性 C.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D.对西学传播具有双重影响 20.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 年,江南制造总局共出版译西书98种,销售达31111部。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Ⅲ)试卷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90分) 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苛政猛于虎”(《礼积·檀弓下》)这句话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天行有常”的思想 D.“君轻民贵”的思想 2、历史上有一群儒者,他们讲学的容偏重义理,以性、命、天理为问题中心,强调圣外王。这群儒者所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3、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千姿百态,形式多样。请判断下列书法的种类 王羲之《兰亭序》(唐人摹本)颜真卿《多宝塔碑》怀素《自叙帖》 A.隶书楷书小篆 B.行书隶书草书 C. 行书楷书草书 D.隶书楷书草书 4、宋人《夜行》:“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从该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①宋代科举制度完备,许多人走科举取仕的道路②宋人耿于诗书,忘记了中原的沦陷③宋代教育事 业有了较大的发展④宋代科举制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A.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赞誉的是下面哪位诗人的作品? A.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轼 6、与隋唐相比,;两宋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出现的新景象有 ①人们除了创作和欣赏散文、诗外,词也非常流行 ②人们竞相购买阅读小说《三国演义》和《西游记》 ③人们可以欣赏到风俗画 ④人们在瓦肆欣赏滑稽戏、讲唱戏以及杂技武术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元朝杂剧《窦娥冤》:“地也,你不分好歹和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此句体现了关汉卿剧本的特色是 ①反封建②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③对受封建压迫的人民的同情④呼吁解放妇女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的是哪一中国画的特点? A.工笔画 B.花鸟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9、“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人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分别指中国的 A.造纸术针灸指南针 B.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C.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0、仔细阅读下列言论,用发展的观点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尽收外国之羽翼为中国之羽翼,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②“立国之道当以礼仪人心为本……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也无损。” ③“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者共同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治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②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A.绘画技术的发展 B.绘画内容的改变 C.人文主义的影响 D.宗教束缚的削弱 5.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6.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源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有①打电话拜年②乘公共汽车上班③在日光灯下读书④网上聊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著名学者写了下列哪篇文章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敬告青年》 C.《狂人日记》 D.《文学改良刍议》8.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近代文学艺术不同派别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B.作家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C.不同的阶级利益 D.不同的地域特点10.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你可以 A.去西班牙观赏毕加索的画展 B.去德意志欣赏贝多芬的作品音乐会 C.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去电影院看奥斯卡金像奖获奖电影 11. 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并存问题。早在1988年, 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退回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12.儒家思想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这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1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14.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毛泽东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D.杂交水稻南优二号首次培育成功 1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把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三位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运动称为近代化运动,主要是 基于他们要求() A.民主与科学 B.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民主与科学 2.1912年9月《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认真 观察图片,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赞美辛亥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B.反映辞职后的孙中山投身民生建设 C.赞扬在孙中山领导下中国不断前进 D.希望孙中山领导人民推翻清朝统治 3.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 皇帝。”孙中山的思想实质是 ( ) A.资产阶级民权主义的思想 B.封建专制思想 C.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君主立宪思想 4.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 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 )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5.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讨论,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6.右图影片描绘了一代伟人书写的一幅中国近代史的真实画卷、一首壮丽的 诗史。下列说法不能证实这一诗史的是()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D.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7.毛泽东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党开始也是不懂得农民工作的重要 性,把城市工作放在第一位,农村工作放在第二位。”此处的“开始”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 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上述文字有可能出现于()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 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创造性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归纳整理word版本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复习资料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我国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不同作用 (一)对中国 1.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中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古典文化的保存,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指南针的发明早期有利于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后来成为进行迷信活动的工具。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后来火药却成为搞迷信,敬鬼神所使用的物品。 (二)对西方 1.造纸术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的远洋航行,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4.火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特别提醒】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大不相同,说明科技发挥何种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长期繁荣的原因及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特点 1.科技内容:实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缺少科学实验。 3.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并使生产力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4.分布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发展程度:在传统科技领域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二)长期繁荣的原因 1.根本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及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2.政府重视:统治阶级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发展给与重视及相应支持。 3.技术交流:中国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频繁,使古代科技在交流中进一步发展。 4.主观因素: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以及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知识。(三)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1.经济因素: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少足够的动力。 2.政策因素: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人才因素: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条件。 归根到底,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中国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醒】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既呈现出灿烂辉煌,世界领先的一面,又有明显不足的一面,如重实用、轻理论和发展动力不足。自然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长期存在对中国科技的影响是双重的:明清以前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其长期繁荣;明清时期则开始阻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混易错点整理 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楚辞属于浪漫主义。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2.诗是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词是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曲是元代的主要文学形式,这三种主要文学形式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词出现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元曲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散曲,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特色各具,流派纷呈,从发展趋势上看,具有逐渐平民化、通俗化的特征。 4.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清小说时,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发展为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逐渐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的结果。明清小说中的很多作品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现实反映。 5.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形成,而不是京剧的形成。京剧也不是北京的地方戏,它是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而形成的新剧种。

(完整word版)【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每小1.西方学者,公元前2 分,共 48 分) 6—公元前 3 世是人文明的“ 心代”( Axial Age),“人 意” 首次醒,理性思所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的中国,最具典型意的象【】 A.子并立,百家争B.以法教,焚坑儒 C.黜百家,独尊儒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春秋国期学派林立,学点异彩呈,然“天下一致而百,同而殊途”。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B.关注社会C.人与社会的和D.关注人的价3.思想家在世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孔子世家》,周游列国推自己思想 并“知其不可而之”的孔子受到了多同代人的嘲笑和刺,如“四体不勤,五谷 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家之狗”等。致扎子如此尬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他的宣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不符合当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治固治D.他的思想念相旧保守 4.“《礼》者,法之大分,之也??隆礼至法国有常,尚使能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而王,重 法民而霸??”下列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的主符合同一思 想家的是【】 A.犬之声相,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社稷次之,君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舟,水覆舟 D.利用大臣,以的威来震臣民 5.“天下之人皆不相,不弱,众不劫寡,富不侮,不敖,不欺愚。凡天下 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生也”。以上言出自【】 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 6.儒家典著作之一《尚》中最早提到“民主”一,:“天惟求民主,乃大降 于成。”含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才是民主。此理解 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 B.肯定了成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 C.明早期儒家已有“天人感”思想 D.“主在民”,人民有推翻治者 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侯者,以其威也。”下列各中,与一政 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天地之人,众人之中王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者勉以分人”8.右《三教》。此佛、道、儒三教的始人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更多地使用象征、隐喻、颠倒时空顺序的自由联想;注重表现瞬间的、复杂多变的情绪,善于采用荒唐、怪诞、反理性、反逻辑的写作手法。符合这一作品风格的是( )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等待戈多》 2.《愚人颂》的作者劝人们做“愚人”,任性而为、无所顾忌。他说:“只要你能自我赞美,又何必害怕世人的讥讽嘲笑?愚蠢是打开快乐之门的唯一钥匙。”从思想来看,这种文学作品应该属于 A.人文主义代表作B.现实主义代表作 C.浪漫主义代表作D.理性主义代表作 3.中国近代奇女子张幼仪在三岁那年(1903年)被迫缠脚三天,但最终在二哥“现在再也没人觉得缠脚好看了”的劝说下得以幸免。张幼仪的这一经历反映了 A.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深人人心 B.中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觉醒 C.男尊女卑的陋习被逐渐打破 D.社会习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有学者就19世纪某重大科学成就称:“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由此推断,该学者评价的是 A.日心说B.进化论C.电磁感应现象D.细胞学说 5.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A.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 B.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 C.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 D.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 6.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书体中属隶书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建构】 一.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需要实行的政治指导思想,主张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其统治地位至汉武帝中期因不适应中央集权发展需要被儒家思想所取代。 二、董仲舒新儒学 (1)内容: ①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道之大原出于天”“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③以刑辅德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

用之处。” ④三纲五常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阳尊阴卑,由此论证“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特点:(汉儒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新儒学是董仲舒糅合了法家、黄老之学而形成新的思想体系。……在天人观方面,先秦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此处继承《淮南子》、《吕氏春秋》思路,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在一起。在政治主张方面:汉初儒学的法家化,其最具特色的表现乃在于君臣观念的根本改变。汉儒抛弃了孟子的“君轻”论、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而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 ——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①先秦儒学倡导积极入世,新儒学主张“天人感应”,具神秘色彩。 ②先秦儒学倡导民贵君轻,新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尊君卑臣” (3)结果:(为何董仲舒新儒学会被汉武帝采纳?) 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统治思想的举措,适应西汉中期国力强盛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二) 、单项选择题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孔子改制考》 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 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 .魏源 B .王韬 C .宋教仁 D .胡适 3.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 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 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 .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 .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 .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 .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4.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 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 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5.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 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 ?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 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 君主专制 6.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 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 ,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在改版时都改作“洋” 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 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7.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 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 A .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8.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革命第一大功臣, 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B .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D .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 10 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图 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陈独秀《新青年》 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A .《孔子改制考》 B .《海国图志》C.《天演论》 D .《变法通议》 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 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 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 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 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 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 19 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 世纪 20 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 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 .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1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1.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 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个评 论指的是( ) 4.“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5.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6.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7.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8.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9.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能够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