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前测试题(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8.82 KB
- 文档页数: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A.马克思和李嘉图
B.马克思和圣西门
C.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D.马克思和恩格斯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矛盾分析法
C.阶级斗争分析法
D.主客观相结合分析法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新事物之所以必然战胜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之后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内容
D.新事物较旧事物更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6.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自由创造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9.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就是客观规律,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
B.真理具有客观性,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是具体的,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0.邓小平曾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对象的广度
C.劳动者的素质
D.劳动产品的质量
12.按照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我们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13.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
B.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
C.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4.党的根本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6.构成商品价格基础的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商品供给
D.商品需求
1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8.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
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
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
19.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
D.都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20.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A.法院
B.检察机构
C.议会或国会
D.政府
21.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
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2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商品资本输出
B.借贷资本输出
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
23.下列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黑格尔
B.圣西门
C.费尔巴哈
D.李嘉图
24.社会主义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起始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D.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以后
25.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的两个阶段是()
A.成熟阶段和非成熟阶段
B.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C.资本主义阶段和社会主义阶段
D.资本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27.简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8.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29.简述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
30.简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试述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32.试述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
33.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D 4.D 5.D
6.C 7.C 8.D 9.B 10.C
11.A 12.B 13.B 14.A 15.B
16.B 17.C 18.C 19.B 20.C
21.B 22.A 23.B 24.B 25.B
二、简答题
26. 答:(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①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③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相对平静的。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
27.答:(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8.答:(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
(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受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重要影响。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
29.答:垄断阶段同自由竞争阶段竞争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目的不同。垄断时期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竞争的手段有了新的变化。不但以前的各种竞争手段在继续使用,而且由于垄断的存在,各种凭借垄断地位采取的新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由于垄断组织的实力及其所采用的手段与自由竞争阶段的企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竞争的激烈和持久及其造成的破坏,也大大超过了自由竞争阶段。
(4)竞争的范围不同。垄断阶段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国内,而且扩展到了国外,除了经济领域的竞争外,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30.答: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1)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要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2)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更加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三、论述题
31.答:掌握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自觉地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原理,注重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重视内容,反对忽略内容的形式主义但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反对抹杀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32.答: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再生产的周期。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来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