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85202342.html,

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合理输血中的应用

作者:梁翠铭

来源:《中外医疗》2018年第35期

DOI:10.16662/https://www.doczj.com/doc/e85202342.html,ki.1674-0742.2018.35.195

[摘要]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检测离体血液在体外凝血功能状况的模拟试验,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病、肝病、血液病等疾病的凝血功能监测。在指导合理输血方面,血栓弹力图既可以全面实时反应患者凝血功能,又可以评估出血等不良事件风险;同时还可对血液高凝状态进行及时纠正,对出血原因进行判断从而以广泛应用于对患者凝血功能状况的监测并指导输血治疗。该文通过整理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临床创伤性失血、围术期、肝移植及血管手术的应用研究并分析TEG的缺陷与改良,为临床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临床输血;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12(b)-0195-04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能够从凝血、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过程的动态监测血液凝固状态的方法,主要用于对凝血与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目前被正式写入输血治疗的权威性指南[1-3]。

1; 血栓弹力图简介

TEG技术通过采集患者的全血标本,放置圆柱型检测杯中,以4°45'的角度旋转,每10 s 一周匀速转动,检测血液溶解或凝固状态与仪器悬挂的探針之间产生切应力变化情况,探针运动的幅度大小,通过传感器放大、经软件处理后描记出图形曲线,读出相关信息。TEG检测

共有近20个参数,其中最常用的有: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a 角)、最大凝块强度(MA)[4]、凝血综合指数(CI)、纤溶指标(LY-30L)等6个指标。

1.1; R值(reaction time)

正常参考值5~10 min。是指从凝血系统启动到形成第一块可检测到的血凝块所需要的时间,与凝血因子有关,反应凝血因子与凝血抑制因子间的动态平衡。该值延长提示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不足;缩短则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5]。

1.2; K值(coagulation time)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

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一PlateletM 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 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 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的主要区别 TEG能从一份血样完整地监测从凝血开始,至血凝块形成及纤维蛋白溶解的 全过程。对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方面进行凝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测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测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的血小板抑制率,合理选择应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方法经本院收治的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300例,术后均为常规方法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应用美国Hamoscope公司的TEG分析仪测定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分为抑制率达标及抑制率未达标,选取未达标患者60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加用西洛他唑(即三联抗血小板组);另1组为硫酸氢氯吡格雷(波利维)+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组)。2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记录随访期间不良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二联组与三联组两组间患者PCI术后第3天血小板ADP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联组 (10.8±3.3)%,三联组(11.4±3.9)%;术后1个月复查血小板ADP抑制率,二联组(10.2±6.6)%,三联组(55.7±16.8)%,两组间差异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弹力图(TEG)测定的血小板抑制率,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小板抑制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sessing triple antipiatelet therapie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by thrombelastography Liuliu Feng,Yuya Yang,Yanyan Bai,Tianhua Liu,Xinbing Liu,Hongman Huang,Mingcheng Zhou,Qitan X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ic medicine in Shanghai East city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bjective status of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determined by thrombelastoglapby(TEG) in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in order to reasonably choose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or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Methods: 300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all treated with antiplatelet drugs in conventional methods. ADP induced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should be detected by TEG (USA, Hamoscope).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to meet standard group and substandard group. 60 patients of the substandard group was choosed randomly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I of aspirin and clopidngrel combined witll cilostazol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and groupII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Both groups were received 3-month clinical follow-up visit to definite adverse ischemia events. Results: Three days after PCI, the incidence rates of ischcmia events of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and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respectively are (10.8±3.3)% and (11.4±3.9)%, which i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ne month after PCI, the incidence rates of ischcmia events of dual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and triple antiplatelet drugs group respectively are (10.2±6.6)% and (55.7±16.8)%. The two groups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are of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nclusion: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determined by TEG is of clinical value for the selection of treatment prescription of antipaltelet drugs for PCI patients. 【Key words】 thrombelastoglapby(TEG) platelet inhibition rati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近年来,PCI术后患者临床缺血事件发生可能与抗血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临床用途 一、血栓弹力图CFMS TM介绍 血栓弹力图方法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 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最重要的指标。这一方法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指导各类血制品使用的重要依据,并写入了输血指南。目前以血栓弹力图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功能监测方法已在50多个国家及地区广泛使用。另外,通过血栓弹力图这一技术平台对各类凝血药物疗效监测的产品也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抗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阿昔单抗等药效的监测受到了各大权威医疗机构的青睐和肯定。 二、血栓弹力图CFMSTM与配套试剂临床用途 目前,北京乐普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血栓弹力图仪为LEPU-8800型,与之配套的试剂有五种: 1.CFMSTM 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2.CFMS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 3.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4.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 5.CFMSTM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试剂盒-ADP及AA激活途径(粘度测定法)继承了TEG的技术特点,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国内首创,很好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五种试剂的临床用途为: 1)CFMS TM血栓弹力图普通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主要用于监测人的凝血及纤溶状况,区分高凝、低凝、纤溶亢进等症状,指导成分输血和药物使用。 2)CFMS TM 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检测试剂盒(粘度测定法):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是否过量。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汇总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汇总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

看血栓弹力图的结果

看血栓弹力图的结果 一、先看CK样本的R值、MA值、K(α)值 ⑴R值正常范围为5~10分钟; R<5分钟,显示凝血因子活性强,需要用抗凝药物纠正 R>10分钟,说明凝血因子缺乏,可通过补充FFP进行纠正 ⑵MA值正常范围为50~70mm; MA<50mm显示低血小板功能,可通过补充血小板制剂纠正 MA>70mm显示血小板活性高,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⑶高MA值时,如果是服药病人,需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可通过血小板图检测了解服用ADP、AA诱导剂抑制血小板的情况。 当抑制率小于20%时不起效;在20%~50%起效不明显;在50%~75%起效;抑制率大于75%时较好抑制。根据疗效进行加大剂量或更换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二、血小板图检测报告(PCI术后病人) ①如果血小板图ADP的MA值在31~47mm之间显示ADP诱导剂为较好抑制状态; 当MA<31mm提示会有出血风险; 当MA>47mm会有血栓风险。 ② CK的MA值超过65mm显示有血栓风险; ③ A的MA值(纤维蛋白原的MA值)不能超过20mm,超过20mm提示纤维蛋白原活性强有血栓风险,并不是血小板活性高原因造成,这时即使血小板药物抑制较高仍然会存在血栓风险。需要对纤维蛋白原进行处理,降低其活性。 三、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将CK(普通检测)的R图形与CKH(肝素酶杯检测)的R值叠加。 当R值无差异提示:没有肝素存在(或未起效); 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2~3倍且CK的R<20min,为肝素起效较好; 当CK的R值为CKH的R值的3倍以上或CK的R>20min,提示有肝素存在

且肝素过量,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直至中和完全。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资料

TEG_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资料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室的应用完整版

血栓弹力图简介及各科 室的应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TEG简介及应用 血栓弹力图仪(Thromb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从整个动态过程来监测凝血过程的分析仪。血栓弹力图仪于1948年由德国人Harter发明,8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指导术中输血,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已成为当今围术期监测凝血功能的最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世界上先进国家进行血制品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输血指南里使用该设备。其节约20%-50%的血制品使用功能被国内、外临床文献大量证明。该设备在95-96年开始在心脏外科开始使用。目前以TEG为主要监测手段的体外循环术中凝血监测方案已经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的方法—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从而为临床带来了快速、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国内外近4000份临床文献从各个角度就TEG对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论证。 TEG在国内的使用情况 我国许多三甲医院的麻醉科、ICU、体外循环、器官移植科等在2000年左右率先使用TEG指导术中成分血和凝血相关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并有大量文献报道。2006年,检验科开始使用TEG作为凝血检测的筛选和补充;同年,一些输血科开始将TEG正式纳入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并开始用TEG进行血制品使用的管理的主要设备。使临床医生真正做到了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和使用正确种类和剂量的成分血制品,从根本上杜绝了我国临床用血的盲目和浪费。2006年初,TEG的PlateletMapping,即血小板图试验开始在中国上市,从而开创我国心脑血管病抗血小板药物检测的新方法。填补了我国临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缺乏药物疗效监测的空白。为实现个性化的抗血小板治疗和解决PCI冠脉搭桥等手术的疑难病例,开创了新的起点。同时它为预防血栓和进行血栓分层等领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国家认可的检测方法 TEG血栓弹力图试验列入2007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2001年版)》新增和修订的项目目录中。 TEG与传统凝血试验的主要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