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观察记录(个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16 KB
- 文档页数:6
轶事观察记录(X)
轶事观察记录
观察主题: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发展
观察对象:X
观察情境:个训课时
观察者:
幼儿基本资料:家中排行第二,八岁自闭症小朋友,哥哥已经成年,无障碍。家住重庆,与父母、哥哥同住。
记录方法:轶事观察记录(√代表可以做到,△代表尚需要指导)
一、言语机转 评量 轶事记录
有规律的呼吸 √ 1、 在观察中,X有规律地呼吸,且速度正常。
具有发声能力 √ 1、 老师说:“那我们现在来玩点其他的,好不好?”X点头并回答:“好。”
大部分时间双唇可维持闭合 √ 1、 在观察中的大部分时间,X均能较轻松地保持双唇闭合。
不会流口水 √ 1、 在观察中,X完全没有流口水。
二、语言理解 评量 轶事记录
语音语调的理解 √ 1、 老师改变语调,用逗弄的语气说:“快点,快点。”的时候,X微笑着抬头看老师。
2、 X每次插蘑菇钉都把老师插的蘑菇钉拿走。老师说:“你怎么每次都拿我的成果?”X依然继续拿。老师改变语气说:“哎!自己拿哟。”X开始自己拿蘑菇钉。
情境下理解 √ 3、 老师和X一起打开蘑菇钉。老师抓了一把蘑菇钉放在桌上,还没说出指令之前。X自己把蘑菇钉捡回蘑菇钉的盒子内。
4、 老师摊手:“板子给我。”X把蘑菇钉放入老师手中。
名称词理解 √ 1、 老师说:“我们今天先玩蘑菇钉再玩串珠子,好不好?”X露出了微笑。
代名词理解 △ 1、 老师说:“帮我拿一下,好不好?”X伸手拿了蘑菇钉。老师说说:“谢谢。”
空间词理解 △ 1、 老师说:“XX,把蘑菇钉放桌上。”X把蘑菇钉先放在桌上但是很快又拿回到了自己身上。
简单问句的理解 √ 1、 老师说:“那我们现在来玩点其他的,好不好?”X点头并回答:“好。”
简单指令的理解 √ 1、 老师手作拉人的姿势说:“XX,站起来。”X站了起来。
2、 老师指着蘑菇钉说:“插。”X将蘑菇钉插入洞中。
3、 老师说:“XX,把蘑菇钉放桌上。”X把蘑菇钉放桌上。老师说:“棒”。
手势语的理解 √ 1、 老师手作拉人的姿势说:“XX,站起来。”X站了起来
2、 老师继续说:“来嘛,起来。”X躲开老师的手,持续发“AO”的音节。
三、口语表达 评量 轶事记录
被逗弄时,会以笑声及其他愉快的声音作为回应 √ 1、 老师说:“你好讨厌。为什么每次都把我的拿走、”并用腿轻轻晃动逗弄X。X微笑并抬头看老师。
可以用声音表示情绪 √ 1、 老师说:“坐过来一点嘛。你坐那么远怎么玩。”X大声发出“AO”的声音表示拒绝
2、 老师继续说:“来嘛,起来。”X躲开老师的手,持续发“AO”的音节。
经常发出重复一连串音节 √ 1、 X小朋友在观察期间,常常发出连续或不连续的“AO”的音节。
会以“好”,“不好”(要、不要/是、不是)回答问题 √ 1、 老师说:“那我们现在来玩点其他的,好不好?”X点头并回答:“好。”
2、 老师说:“帮我拿一下,好不好?”X伸手拿了蘑菇钉。老师说说:“谢谢。”期间X视线随着蘑菇钉移动。
3、 老师说:“我们今天先玩蘑菇钉再玩串珠子,好不好?”X露出了微笑。
四、沟通能力 评量 轶事记录
能将头转向说话的人,并眼睛看着对方 √ 1、 老师问:“你还记得上学期我教你的吗?来,双手合拢。前后搓哟。”并把双手合拢作搓手的样子。X微笑着注视老师的眼睛。 用非口语/口语/沟通辅具方式表示拒绝 √ 1、 老师说:“坐过来一点嘛。你坐那么远怎么玩。”X大声发出“AO”的声音表示拒绝。
2、 老师继续说:“来嘛,起来。”X躲开老师的手,持续发“AO”的音节。
3、 老师强制性地拉X的板凳过来,X轻轻用手拉开老师的手。
小结:
从上述轶事记录可以看出,X小朋友的语言发展主要是语言理解和非语言沟通方面。他的言语机转发展地较好,已经为口语发展做好了准备。但是X现在最弱的就是口语发展,只能说“好”以及牙牙学语的“ao”。基本上处于前语言发音阶段的单音发声阶段,同时连续音节只有韵母“Ao”这一个音节,并且没有建立“一问一答”的轮流说话的倾向。建议多给X创设有强烈表达欲望的情景,同时多用问句提示或设计“一问一答”式的活动,如:“老师做完了,你呢?”帮助X建立“一问一答”的交流倾向。
轶事观察记录
观察主题:认知发展
观察对象:X
观察情境:个训课时
观察者:
幼儿基本资料:家中排行第二,八岁自闭症小朋友,哥哥已经成年,无障碍。家住重庆,与父母、哥哥同住。
记录方法:轶事观察记录(√代表可以做到,△代表尚需要指导)
一、简单因果 评量 轶事记录
预期事物 √ 1、 老师和X一起打开蘑菇钉。老师抓了一把蘑菇钉放在桌上,还没说出指令之前。X自己把蘑菇钉一个一个捡回蘑菇钉的盒子内。
二、基本物概念 评量 轶事记录
能作相同物品配对 √ 1、 插蘑菇钉时,X能将两个颜色相同形状相同的两个蘑菇钉插在一起。
三、颜色概念 评量 轶事记录
能作颜色配对 √ 1、 插蘑菇钉时,X能将两个颜色相同形状相同的两个蘑菇钉插在一起。
四、形状概念 评量 轶事记录
能作形状配对 √ 插蘑菇钉时,X能将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蘑菇钉插在一起。
五、模仿 评量 轶事记录 能模仿动作 △ 1、 老师问:“你还记得上学期我教你的吗?来,双手合拢。前后搓哟。”并把双手合拢作搓手的样子。X微笑着注视老师的眼睛,双手合拢,作出拜的动作。老师说:“不是拜。”拉住X的手,辅助他做搓手。老师放开手以后,X能独立搓手3下。
能模仿操作物品动作 √ 1、 老师说:“我们来比一比,谁插的快。”。然后老师拿了一个中号的红色蘑菇钉开始插。X看着老师的动作,立马也拿了一个蘑菇钉开始插。
六、记忆 评量 轶事记录
能记住以前所学习的内容 △ 1、 老师问:“你还记得上学期我教你的吗?来,双手合拢。前后搓哟。”并把双手合拢作搓手的样子。X微笑着注视老师的眼睛,双手合拢,作出拜的动作。老师说:“不是拜。”拉住X的手,辅助他做搓手。老师放开手以后,X能独立搓手3下。
七、配对分类 评量 轶事记录
能作一项度配对 √ 1、 插蘑菇钉时,X能将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蘑菇钉插在一起。
能作两项度配对 √ 1、 插蘑菇钉时,X能将两个颜色相同形状相同的两个蘑菇钉插在一起。
八、注意 评量 轶事记录
有意注意集中 √ 1、 观察期间,X小朋友的有意注意几乎能一直集中在老师与活动上。
小结:
从上述轶事记录可以看出,X小朋友的配对分类、形状概念、颜色概念、注意是优势。模仿和记忆发展仍然较弱。建议以后多为K小朋友设计暗含记忆策略或者需要模仿的游戏活动。
轶事观察记录
观察主题:感知觉发展
观察对象:X
观察情境:个训课时 观察者:
幼儿基本资料:家中排行第二,八岁自闭症小朋友,哥哥已经成年,无障碍。家住重庆,与父母、哥哥同住。
记录方法:轶事观察记录(√代表可以做到,△代表尚需要指导)
一、视觉 评量 轶事记录
基本视觉能力 √ 1、 老师问:“你还记不记得我哦?”X抬头看老师眼睛。
追视物体 √ 1、 老师说:“帮我拿一下,好不好?”X伸手拿了蘑菇钉。老师说说:“谢谢。”期间X视线随着蘑菇钉移动。
物品注意力 √ 1、 老师说:“帮我拿一下,好不好?”X伸手拿了蘑菇钉。老说说:“谢谢。”期间X视线随着蘑菇钉移动。
对人注意力 √ 1、 老师问:“你还记不记得我哦?”X抬头看老师眼睛。
2、 当老师去拿教具时,X一直注视着老师的动作。
3、 X每次插蘑菇钉都把老师插的蘑菇钉拿走。老师说:“你怎么每次都拿我的成果?”X依然继续拿。老师改变语气说:“哎!自己拿哟。”X开始自己拿蘑菇钉。
视觉辨认 √ 1、 插蘑菇钉的活动过程中,X能选择自己想要的颜色和形状的蘑菇钉。
二、听觉 评量 轶事记录
听觉机敏度 √ 1、 老师问:“你还记不记得我哦?”X抬头看老师眼睛。
声音理解 √ 1、 老师说:“那我们现在来玩点其他的,好不好?”X点头并回答:“好。”
2、 老师指着蘑菇钉说:“插。”X将蘑菇钉插入洞中。
3、 X每次插蘑菇钉都把老师插的蘑菇钉拿走。老师说:“你怎么每次都拿我的成果?”X依然继续拿。老师改变语气说:“哎!自己拿哟。”X开始自己拿蘑菇钉。
会倾听来自电视的声响或人说话的声音 √ 1、 老师指着蘑菇钉说:“插。”X将蘑菇钉插入洞中。
2、 X每次插蘑菇钉都把老师插的蘑菇钉拿走。老师说:“你怎么每次都拿我的成果?”X依然继续拿。老师改变语气说:“哎!自己拿哟。”X开始自己拿蘑菇钉。
三、触觉 评量 轶事记录
手眼协调能力 √ 1、 老师指着蘑菇钉说:“插。”X将蘑菇钉插入洞中。
2、 老师和X一起打开蘑菇钉。老师抓了一把蘑菇钉放在桌上,还没说出指令之前。X自己把蘑菇钉一个一个捡回蘑菇钉的盒子内。
3、 X可以自如地插拔各种类型的蘑菇钉。
四、深度知觉 评量 轶事记录
深度知觉的运用 √ 1、 老师和X一起打开蘑菇钉。老师抓了一把蘑菇钉放在桌上,还没说出指令之前。X自己把蘑菇钉一个一个捡回蘑菇钉的盒子内。
2、 X可以自如地插拔各种类型的蘑菇钉。
五、形状知觉
√ 1、 插蘑菇钉时,X能将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的两个蘑菇钉插在一起。
小结:
在有限的观察时间内,可以看出X的感觉发展为优势。知觉发展由于观察的局限性只呈现了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建议以后设计更好的观察来展示X知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