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学第四版曹龙骐 重要考点

金融学第四版曹龙骐 重要考点

金融学第四版曹龙骐 重要考点
金融学第四版曹龙骐 重要考点

概念题: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的结构、货币的发行流通程序与组织体系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有关信用货币流通和创造、准备金比例确定、其他信用工具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创新,货币制度的内容会不断扩大和更新。

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原始存款:原始存款(Primary Deposit):是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派生存款:派生存款(Derivative Deposit):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的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两者的关系:?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货币政策的范围,可有广义、狭义之别。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关于货币方面的规定,以及所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政策。按照这个界说来理解,货币政策包括第二章有关建立货币制度的种种规定;包括所有旨在影响金融系统体系的措施政策;甚至可进一步包括像政府借款、国债管理乃至政府税收和开支等可能影响货币支出的行为。

从狭义上讲,比较概括的提法是:中央银行在追求可维持的实际产出增长,高就业和物价稳定所采取的用以影响货币量和其他金融环境的措施对策。也可以说,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

金融工具(有价证券):在市场上用以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手段。以合法的书面凭证形式存在,具有规范的格式,具有广泛的社会可接受性和可转让性. 各种符合法律规范并明确载有货

币金额的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凭证.

金融工具种类的多少反映了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和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

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

货币政策时滞:又称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或称货币政策时差。它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包括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即货币政策时滞的内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个阶段。

外部时滞:即货币政策时滞的外部时滞,指中央银行从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外部时滞可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

填空题:

现代货币流通方式:现钞、(银行转帐)支票、外汇

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

金融机构的分类:银行与非银行(一般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称作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会、投资基金、邮政储蓄机构等。)

影响和制约派生存款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漏现率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原则:总分行制度

国际货币的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力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各和浮功汇率体系(牙买加协议确定)

决定市场货币需求量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漏现率非交易存款支票存款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关系: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信用的主要方式:(按信用主义的不同)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行用、国际信用等五种主要方式

金融市场的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价格

金融工具的特征:偿还性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三大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中央银行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

论述题:

1.论述基础货币、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公众手持现金、支票存款与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关系

原始存款是由基础货币中来的,当基础货币进入商业银行体系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始存款,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经过贷款和乘数效应,形成派生存款。

简述题

1.存贷款间的关系(P372)

①先有贷款后有存款,在商业银行成立的时候,由于自有的资产可以作为贷款的来源,吸收存款,不断扩大自己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②贷款决定存款。在一个运行的经济体制中所用到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贷款注入流通的。也就是说,流通中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引起的,现金是有存款所转化的。

③贷款的基金可以作为存款的来源,可以通过派生作用产生更多的存款货币。多存多贷,存款的货币越多,商行可以用来的贷款的货币也就越多。贷款越多,通过乘数效应,可以派生出更多存款货币。也就是存款可以转为贷款,贷款也可以转为存款。。。。。如此转化,连续伸展。(暂时只是想到这么一点)

2.商业信用(P87)

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还有商业机构在市场上发行票据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间在出售商品时以赊销和延期支付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商业票据

赊销:商品买卖双方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方式把商品购买与支付货款分离为两个环节。

赊销方式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

赊销方式实际上是销货者在出售商品的同时向购货者提供了短期资金融通。

必要性:生产周期的不一致;工业对商业的支持;

特点及局限性:与商品的联系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3.利率水平的各种因素(122-125)

(1)平均利润率:0〈利率〈平均利润率

(2)银行成本与盈利水平:存贷利率与利差

(3)通货膨胀预期。费雪效应:在通胀预期下,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减少),需求曲线则会向右移动(增加)利率水平有上升趋势;在通胀预期下降时,利率水平有下降趋势。

(4)国家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涨;降低利率,对付紧缩。

(5)商业周期与经济周期。

(6)借贷资金供求;

(7)借贷期限、信誉和风险。

(8)国外及历史利率水平

(9)汇率水平及其变化:负相关的连动效应。按照利率平价理论,汇率下跌将导致利率上升。

(最好能每点展开1、2 句话论述)

4.有价证券(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和理论价格(P95)

5.信用风险的特征(P102)

客观性: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在信用过程中只能降低它而不能完全消除它。

传染性:信用主体之间密切而复杂的信贷关系是信用风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某个主体发生信用危机,由“多米诺骨效应”可以在信用体系很快传开来的。

可控性:虽然信用风险句有客观性,并不表示我门在它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我门可以用我门的主观能动性,去控制它。

周期性:信用风险随信用周期的信用扩张和信用收缩而交替变化而呈现明显的周期性。6.央行运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P470-479)

一般性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利率政策

选择性政策: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其他的政策:

一直接信用控制

1、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2、信用配额

3、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4、直接干预

二间接信用指导

1、窗口指导

2、所谓道义劝告

7.银行机构与非银行机构的区别

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是以某种方式吸收资金,又以某种方式运用资金,能够提供特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企业。西方国家的西方国家金融机构组成主要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式各样的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金融机构:

一般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称作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而是以某种特殊方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资金,能够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因此,这一类机构比较庞杂,它们属于信用机构其构成相当庞杂,有保险公司、退休养老基金、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等

这种种金融机构的资金积聚和资金运用各有特点,与存款货币银行有明显区别

8.信用货币是如何派生和创造的,影响其乘数的因数是什么?(P378 P383)

1.具体察看书的378页的T账户

2.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漏现率非交易支票存款与存款的比例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9.市场上的证券价格与利率的关系(P116)

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比关系,这一关系适用与所有的债券工具.利率上升,证券价格就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就会提高.

假定某证券支付的年息票或收益为C,而到期收回的本金或面值为F,则该证券的现期价格计算公式是;

P=C1/(1+r) + C2/(1+r)2 + ……+ (Cn+F)/(1+r)n

其中,C1,C2,…Cn为第1,2,。。。,n年末获得的息票收益;F为第n年末证券到期时可以赎回的面值;r为该证券的利率。

由上面的公式可看出,证券价格和利率是负相关的,降低利率意味着证券价格的上升,利率上升则伴随着证券价格的下降。

10.货币回笼(P60)

货币从流通领域回到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再回到中央银行的发行库的过程就是货币回笼。11.价格不稳定的原因

12.存差产生的原因

(一)出口顺差,企业结汇,外汇占款增加

(二) 贷款投放不利,贷款增加受阻供给与需求双向制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不足

1.高度集中的信贷管理体制使商业银行不能贷

2.不对称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促使信贷人员不敢贷

3.上存资金的丰厚利差诱使基层行不愿贷

4.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导致商业银行无法贷

(三)政策性银行存款转

(四)资金来源拓展,存款快速增长

1.储蓄存款刚性增长。

2.剥离不良资产获得大量资金

(五)信用形式扩张,分流信贷需求

1.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近年来随着证券融资、财政信用、商业信用等融资渠道的蓬勃发展,单一的银行信用逐步被多种信用业务并存所代替。

2.金融机构信贷方式创新

(最好能每点展开1、2 句话论述)

13.在贴现利率可以作为一个基准利率

14.中介指标的四个特征(P468)

可控性: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的控制。

可测性:中央银行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得它所确定的中介指标的个中资料,并能被社会各经济主体理解、判断和预测。

相关性: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之间有高度的相关关系。

抗干扰性: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指标应能较准确地反映政策效果,并且受较少的外来因数干扰。

附加题:

1.资本市场的主要特点

资本市场是货币市场的对称,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金融市场。它有四个显著特点:

1.交易工具期限较长

2.交易目的的主要实际为了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

3.融通的资金量大

4.交易工具收益较高而流动性较差,价格变动幅度大,有一定的风险性和投机性。

2.货币需求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深化和具体化。商品离不开货币,商品经济就是在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运动中发展起来的,并通过市场来实现的,从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具体如下:(1)货币需求的实质是市场需求。

(2)货币需求是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3)货币需求受市场规律所制约。(主要受价值规律,市场供需规律,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制约)

(4)货币需求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或阻碍)

符合经济发展的货币需求量既是货币供给的目标,又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依据所在。

货币需求及其需求量的变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可能产生促进或阻碍的影响。因为货币需求形成对市场供给的需求,而供需方共同形成市场经济运行的对立统一体,统一是矛盾的主要矛盾。

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金融学复习资料(配曹龙骐主编的教材) 金融学复习资料(依据考试重点整理) 知识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商品价值的演变:简单的物物交换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银最佳)?代用货币(可兑换金银)?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由国家或银行提供信用保证) 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最基本、最重要) 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最基本) 3、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 4、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制度的形成:前资本主义国家的铸币?统一、稳定和规范的货币流通制度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各种通货(本位币、辅币、银行券和纸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 *我国的本位币是元,辅币是角、分,信用货币是人民币

劣币驱逐良币: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相同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的现象 货币层次的划分: 根据流动性,中国金融学会的划分意见是: M0=现金 M1=M0+城乡结算户存款+机关团体活期存款+部队活期存款 M2=M1+城乡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M3=M2+全部银行存款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信用的含义: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以还本付息为前提,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的经济行为 信用的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2、信用资金的借贷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信用关系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4、借贷行为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5、信用资金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信用的表现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层次的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国际信用信用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具有客观性、传染性、可控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几种典型信用工具:

曹龙骐金融学名词解释

曹龙骐金融学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无限法偿】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定支付能力。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流动性】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成现实的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信用】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的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型态的信用。 【信用工具】即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者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一级市场】指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 【二级市场】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以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融资市场。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 【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税后利润之比。 【OTC】overthecounter场外交易。 【贴现】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将票据转让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行为。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融资行为。【回购】即根据回购协议,卖出一种证券,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种证券的交易市场。 【逆回购】买方按协议买入证劵,并承诺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证劵卖给卖方,即买入证劵借出资金的过程。 【分业经营】银行业证劵业保险业的分离经营,严禁交叉开展业务。 【混业经营】金融业的银行证劵和保险的业务可以由一家法人主体或控股公司经营。【总分行制】指法律上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的一种银行制度。(中国、英国、日本、德国) 【单元制】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美国) 【中间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代客买卖业务、代收业务等无风险业务。 【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货币的需求。 【交易方程式】MV=PT,M货币数量,V流通速度,P物价,T交易总量。费雪。 【剑桥方程式】Md=KPY,Md货币需求量,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马歇尔。 【货币供给】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 【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中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基础货币】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能货币。

完整版金融学重点-曹龙骐-第四版

第一章货币制度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两个基本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形式的类型: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3、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职的具体体现:⑴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货币在表现闪弓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⑵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易和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⑶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⑷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⑸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5、货币制度构成的四要素:货币金属,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6、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金属货币制度,又分为银两本位制和银币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双本位制规定了金银的比价,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 7、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这是因为货币按其本性来说是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性的,于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为什么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它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8、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

《金融学》复习总结-曹龙骐版

名词解释 1.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②无限法偿。 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 3.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关系。当失业率越低时,通货膨胀率越高;反之,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就越低。 4.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5.基准利率:基准利率指的是在市场存在多种利率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当它发生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6.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主要是指长期资金交易的场所,它包括证券市场和长期借贷市场7.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8.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9.(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溶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10.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1.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一个概念,通常意义上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提出的标准是一国消费的价格连续两年下降可被视为通货紧缩。13.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2. 信用中介:指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由银行保管买卖双方交易的资金和相关的文件,根据买卖双方履行合同的情况,银行按协议约定和买卖双方的授权、指令,向买卖双方转移资金、相关文件,银行以中立的信用中介地位促成交易的安全完成。 14.不良贷款:亦指非正常贷款或有问题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15.债券: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承诺在指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有价证券。债券按发行者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金融机构

第4章金融机构 本章思考题 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答:金融机构通常提供以下一种或多种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机构的基本功能:在市场上筹资从而获得货币资金,将其改变并构建成不同种类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资产。这构成金融机构的负债和资产业务。 (2)金融机构的经纪和交易功能:代表客户交易金融资产,提供金融交易的结算服务;自营交易金融资产,满足客户对不同金融资产的需求。 (3)金融机构的承销功能:提供承销的金融机构一般也提供经纪或交易服务,帮助客户创造金融资产,并把这些金融资产出售给其他市场参与者。 (4)金融机构的咨询和信托功能: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保管金融资产,管理客户的投资组合。 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答: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机构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 (2)按照是否能够接受公众存款,可划分为存款性金融机构与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 (3)按照是否担负国家政策性融资任务,可划分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由政府投资创办、按照政府意图与计划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非政策性金融机构则不承担国家的政策性融资任务。 (4)按照是否属于银行系统,可划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5)按照出资的国别属性,又可划分为内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和合资金融机构。 (6)按照所属的国家,还可划分为本国金融机构、外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 答: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制度主要有四种形式: (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即在一国范围内单独设立一家中央银行,通过总分行制,集中行使金融管理权,多数西方国家采取这种制度。 (2)二元的中央银行制度。即在一国范围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金融管理权,如美国、德国。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即几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货币联盟,各成员国不设立本国的中央银行,或虽设立本国的中央银行但由货币联盟设立中央银行领导。如1962年3月成立的西非货币联盟和1998年6月欧盟在法兰克福设立的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只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如新加坡、中国香港。 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 答:专业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的金融业务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金融市场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金融市场

第3章金融市场 本章思考题 1.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 答:(1)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之所以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与市场的一般含义相吻合;之所以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可以在固定场所进行,也可以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如果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融资机制。从广义上看,金融市场包容了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的总和。 (2)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性。 第一,交易对象具有特殊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普通商品,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则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 第二,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普通商品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而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则往往是相同的,即给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带来筹资的便利,给金融工具的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 第三,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五花八门的,而金融市场内部同一市场的价格有趋同的趋势。 第四,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直接见面,一般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而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大多要通过金融中介来进行。 第五,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普通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如个人或家庭,通常是只买不卖,商品生产经营者,通常是以卖为主,有时也可能买,但买的目的还是为了卖。而金融市场上融资双方的地位是可变的,此时可能因资金不足而成为资金需求者,彼时又可能因为资金有余而成为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 货币政策控制

第11章货币政策调控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货币政策?它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利用某些工具作用于某个经济变量,从而实现某种特定经济目标的制度规定的总和。它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③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去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由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取舍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因而货币政策的三要素之间存在一种逆向制约关系。 2.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内涵及诸目标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般亦称货币政策目标,它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达到的最终宏观经济目标。 (1)货币政策目标的内涵 ①稳定币值。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稳定币值就是稳定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是用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或劳务)来衡量的,稳定货币购买力即指单位商品所能换到的货币数量保持不变。因为单位商品所能换得的货币数量就是物价,所以,稳定币值也就等于稳定物价。 ②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所追求的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 ③充分就业。严格意义上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资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就业”即充分利用。但人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仅指劳动力而言,指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 ④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2)货币政策目标相互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①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的矛盾与统一。就统一性看,币值稳定了,就可以为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货币环境,充分就业同时又可能为币值的稳定提供物质基础。但是,稳定币值与充分就业之间更多地表现为矛盾性,即当币值比较稳定,物价上涨率比较低时,失业率往往很高,而要降低失业率,就得以牺牲一定程度的币值稳定为代价,稳定币值和充分就业两者难以兼顾。 ②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矛盾与统一。一般而论,这两个目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稳定币值有利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币值。但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发展快时,总是伴随着物价较大幅度的上涨,而过分强调币值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又会受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国家政策和货币管理当局只能在可接受的物价上涨率内发展经济,在不妨碍经济最低增长需要的前提下稳定币值。 ③稳定币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与统一。稳定币值主要是指稳定货币的对内价值,平衡国际收支则是为了稳定货币的对外价值。如果国内物价不稳,国际收支便很难平衡。国内物价稳定时,国际收支却并非一定能平衡,因为国际收支

曹龙骐《金融学》名词解释

【无限法偿】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定支付能力。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流动性】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成现实的购买力而使持有者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信用】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商业信用】指工商企业之间的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型态的信用。【信用工具】即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发的证明债权或者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一级市场】指通过发行新的融资工具以融资的市场。 【二级市场】通过买卖现有的或已经发行的融资工具以实现流动性的交易市场。 【货币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融资市场。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市场。 【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 【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税后利润之比。 【OTC】over the counter 场外交易。 【贴现】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将票据转让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扣除贴现利息后将余款支付给持票人的行为。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将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进行贴现的融资行为。 【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收进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融资行为。【回购】即根据回购协议,卖出一种证券,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约定的价格再购回该种证券的交易市场。 【逆回购】买方按协议买入证劵,并承诺日后按约定价格将该证劵卖给卖方,即买入证劵借出资金的过程。 【分业经营】银行业证劵业保险业的分离经营,严禁交叉开展业务。 【混业经营】金融业的银行证劵和保险的业务可以由一家法人主体或控股公司经营。 【总分行制】指法律上允许在除总行以外的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的一种银行制度。(中国、英国、日本、德国) 【单元制】指银行业务完全由一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立或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制度。(美国) 【中间业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业务,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代客买卖业务、代收业务等无风险业务。 【货币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阶层愿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各阶层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货币的需求。 【交易方程式】MV=PT,M货币数量,V流通速度,P物价,T交易总量。费雪。 【剑桥方程式】Md=KPY,Md货币需求量,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马歇尔。 【货币供给】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 【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中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派生存款】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的超过原始存款的存款。 【基础货币】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能货币。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Ms对基础货币B的倍数。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总体物价水平普遍、持续、明显上涨的经济现象。

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货币供给

第8章货币供给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 (2)信用创造一一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就是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创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怎么运行的等问题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控制等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来了。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①萌芽期。信用创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②成长期。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a.早期影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c.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I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 d.货币供给理论经过以上学者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基本观 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 =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x基础货币,MS=mB( MS为货币供给量,m 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这就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般模型。 (2)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 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3.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曹龙骐版金融学试题库

曹龙骐版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 A. 货币 B. 资金 C. 资本 D. 市场 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D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 A. 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C 】 A. 天然贝 B. 大理石 C. 贵金属 D. 硬质合金硬币 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D 】 A. 银圆 B. 铜钱 C. 金属刀币 D. 贝币 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C 】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C 】 A. 投放的现金 B. 回笼的现金 C. 流通的现金 D. 贮藏的现金 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D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C 】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4.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C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5.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D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6.观念货币可以发挥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7.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是【 A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的货币制度背景是【 C 】 A. 银本位 B. 平行本位 C. 双本位 D. 金本位 19.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B 】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德国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

第2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信用?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答:(1)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特征高度相关。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原因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一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赢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通过信用,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而增加。 2.试述信用的特征。 答:信用是以借贷为特征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它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信用关系结束时,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才统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中。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信用关系一旦建立,债务人将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将拥有按期收回本息的权利。而且利息的多寡与本金额大小及信用期限的长短紧密相关,一般来讲,本金越大,信用期限越长,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如果相互不信任或出现信任危机,信用关系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发生了,也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 (4)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是借贷双方追求收益(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结果。无论是实物借贷还是货币借贷,债权人将闲置资金(实物)借出,都是为了获取闲置资金(实物)的最大收益,避免资本闲置所造成的浪费;债务人借入所需资金或实物同样为了追求最大收益(效用),避免资金不足所带来的生产中断。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信贷资金总是以产业资金运动和商业资金运动为基础而运动的,它有两重付出和两重回流,表现出如下的公式:

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及详解-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三章金融市场 一、概念题 1.商业票据市场(厦大1998研) 答:指以发行和买卖商业票据实现资金融通的市场。它包括商业票据发行和买卖市场、承兑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商业票据市场是企业短期融资的重要场所,由发行人、包销商和投资人三方参与。其发行人主要是一些资信等级较高的大型工商企业,投资人主要是金融机构和个人。商业票据通常用贴现方法发行,且由于偿还期限较短,因此一级市场规模较大而二级市场则很小。 中国的一些企业在80年代下半期开始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并开展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但总体上来说,由于我国的商业票据和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商业票据市场的规模很小。 2.开放式基金(人大2001研) 答: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信托制度。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单位,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交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投资基金有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按受益凭证可否赎回,可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开放式投资基金,亦称“变动式投资基金”或“追加式投资基金”,是指基金规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根据市场供求情况发行新份额或被投资人赎回的投资基金。这种基金,其组织者可根据市场的变化、资本价值的变化、投资要求等因素,发行新的基金证券,使基金规模扩大;基金持有人也可根据市场状况、自己的投资取向变化等,要求基金管理机构将基金证券赎回。开放式投资资金一般不上市交易,有关赎回手续通常在规定的柜台上办理;赎回价格以每一单位基金的净资产为基本根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

3.二板市场(人行2000研) 答:二板市场是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服务的股票市场,因此又称为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不同,二板市场主要是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服务的,它的上市标准较低,具有自己特有的交易和管理规则,而且多为电子化股票市场。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二板市场是美国的NASDAQ市场和欧洲的EASDAQ市场。 4.货币市场 答:货币市场是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其交易主体和交易对象十分广泛,既有直接融资如短期国库券交易、票据交易等交易活动,又有间接融资如银行短期信贷、短期回购等交易;既有银行内的交易,也有银行外的交易。由于早期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局限于短期商业性贷款业务,因而货币市场是一种最早和最基本的金融市场分市场。由于货币市场的交易期短而频繁,其特点是风险性低和流动性高。 货币市场由于期限比较短,价格波动范围较小,因此投资者受损失的可能性较小,获取的收益也较低。货币市场的期限最长为一年,最短仅为一天甚至半天。因此价格不可能有剧烈的波动。 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货币市场由于期限短,变现速度较快,变现容易实现,易被融资者所接受。正因为时间短、流动性高,融资者不易遭受损失,所以所获收益也十分有限。因此,流动性高与风险性低是密切联系的。 5.互换 答:互换也译作“掉期”、“调期”,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照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概述【圣才出品】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概念题 1.货币的定义(definition of money) 答:现代经济是货币信用经济,现实中多种信用工具都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货币”的角色,因此关于准确的货币定义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西方经济学者的难题。西方学者定义货币是沿两条思路进行的: 一是先验法,以货币概念内涵着眼,以货币所具有的职能为基础,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的人主张狭义的货币定义,以M1表示: M1=银行体系外通货+银行体系内活期存款; 理论上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贮藏职能的人则主张广义货币定义,以M2表示: M2=M1+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此外还有更加广义的货币定义,如M3,M4等。 二是实证法,这是由于货币定义在理论上长期无法形成共识,许多人主张从实际政策用途或实验方法角度来加以认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提出根据不同的政策用途拟定不同货币定义,并为大多金融当局接受,各国实践上均从本国货币政策出发同时定义多种货币。该派学者另一典型的观点认为货币定义应以严格的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测定,弗里德曼为其代表人物之一。 概而言之,货币定义在理论上目前尚无定论,但M1作为基本货币定义已为绝大多数学者认可。 2.广义货币(浙江大学2004研)

答:广义货币即M2。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可将货币划分的三个不同层次。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就是变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也称变现力。 不同的国家,不仅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各不相同,而且同一层次中的具体内容也存在差异。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指M1加上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之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M2层次的确立,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 3.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金融联考2004研) 答: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根据国家法令规定,同一面值的金属铸币具有同等的法偿能力,不管其实际重量和成色。由此,在流通过程

曹龙骐《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练习及详解-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第九章货币均衡 一、概念题 1.货币均衡 答:所谓货币均衡,也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若以M d表示货币需求量,M 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 d=M s。货币均衡的概念包括以下四点:①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通常指在一定利率水平下的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的状态,这种状态实际上只是在某一时点上相对静止的;②货币均衡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际上它是一种在经常发生的货币失衡中暂时达到的均衡状态;③货币均衡包括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它不仅指货币供求总量的均衡,而且包括货币供求结构的均衡,并且总量均衡受结构均衡的制约和影响;④货币均衡服务于经济均衡发展,货币均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经济均衡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这是由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本质关系所决定的。 2.供给型调整 答:谓供给型调整,是指中央银行在对失衡的货币供需进行调整时,以货币需求量作为参照系,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相应调整,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货币供需由失衡状态到均衡状态的调整。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从紧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求量;当货币供给量小于相应的货币需求量时,中央银行从扩张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迎合货币需求量。 3.混合型调整 答:所谓混合型调整,实际上是供给型调整和需求型调整的有机结合。在货币供给量大

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并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加货币需求量,而是同时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人手,既进行供给型调整,叉开展需求型调整,以尽快收到货币供需均衡而又不至于带来过大经济波动的效果;反之,在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的货币供需失衡状态时,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同时,压缩相应的货币需求量,以尽快有效实现货币供需均衡。 4.经常项目(东北师范大学2004;首都经贸大学2004;北京工商大学2004) 答:国际收支的每个项目各反映不同性质的收支。通常把这些项目划分为四类: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经常项目反映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项目,也是国际收支中最重要的项目。它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以及经常转移四个子项: (1)货物贸易包括通过海关进出口的所有货物以及一些虽然不经过海关,但是属于国际间经济交往的货物交易,如飞机、船只等在境外港口购买的燃料、物料,远洋渔船向其他国家出售其所捕获的海产品等。 (2)服务贸易涉及的项目比较繁杂,包括运输、旅游、建筑承包、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专利使用、版权、广告中介、专业技术、文化和娱乐等形式多种多样的商业服务以及一部分政府服务。 提供服务与提供商品并没有区别,都可以从国外收取外汇。但就交易的具体对象来说又有所不同。商品通常在物质上是有形的,而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看则是无形的。因此,常把贸易收支称为有形贸易收支,而把服务收支称为无形贸易收支。 (3)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两项。职工报酬指的是在别国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别国所取得的合法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直接相关,指的是和投资、资本

曹龙骐《金融学》第三版试题

。。《金融学》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2分) 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是两种不同而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较高的通货会退出流通领域,而较低的通货则会占据市场。 2.商业信用是之间,以等方式买卖所提供的信用,其特点是行为和行为同时发生。 3.金融市场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是、 、。 4.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 、、。 5.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是:、、。 6.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一般是指:、 、。 二、名词解释(第小题2.5分,共10分) 1.基准利率 2.资本市场 3.中间业务 4.基础货币

三、选择题(1-4题单项,每题1.5分;5-7题多项,每题2分,共12分)1.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B.金汇兑本位制C.不兑现的货币制度 2.对通货膨胀进行补偿的利率是。 A.基准利率B.官定利率C.实际利率D.名义利率 3.目前世界上约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体制是。 A.一元式B.二元式C.多元式 D.复合式E.跨国式F.准中央银行制度 4.公开市场业务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业务。 A.投资银行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D.财政部 5.货币市场是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它包括。 A.银行同业拆借市场B.长期存款市场C.贴现市场 D.股票市场E.中长期债券市场F.短期存贷市场 6.间接融资工具主要有。 A.公司债券B.银行承兑汇票C.银行债券D.可转让大额债券E.股票7.中央银行以手段实行货币紧缩政策。 A.提高存款准备率B.降低贴现率C.在市场上销售债券 D.在市场上买进债券E.降低存款准备率F.提高贴现率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银行券实质上是银行开出的票据。() 2.各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实际利率。() 3.有价证券的市价与预期收益成反比,与市场利率成正比。()

完整版金融学重点 曹龙骐 第四版

完整版金融学重点曹龙骐第四版 第一章货币制度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两个基本特征: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货币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2、货币形式的类型 :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试述作为 )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1 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 (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这是因为货币按其本性来说是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性的,于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为什么会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它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8、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 ;金块本位制:以银行券或者纸币来流通,可以和黄金互换;金汇兑本位制:只有银行券在流通,不能和黄金互换。 9、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切断了与黄金之间的联系。12、布雷顿森林体系: 实质上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 10、《牙买加协议》达成后的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化国际储备和浮动汇率的体系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构成了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特点: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提供,但它必须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是它与银行信用的主要区别,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