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2.5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74-75,完成下列问题.

知识探究

(1)下列图形中的全等图形是d与g、e与h.

(2)如图△ABC与△DEF能重合,则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对应顶点是:A与D、B 与E、C与F;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

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自学反馈

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相等的边有,相等的角有.

2.△OCA≌△OBD,且OC=3cm,BD=4cm,OD=6cm.则△OCA的周长为.∠C=110°,∠A=30°,则∠BO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如图,下面各图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其中△ABC可以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甲乙丙

解:甲: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E,点C与点F;

对应边是AB与DE,AC与DF,BC与EF;

对应角是∠A与∠D,∠B与∠E,∠C与∠F;

△ABC经过平移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乙:对应顶点是点A与点D,点B与点B,点C与点C;

对应边是AB与DB,AC与DC,BC与BC;

对应角是∠A与∠D,∠ABC与∠DBC,∠ACB与∠DCB;

△ABC经过向下翻折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丙:对应顶点是点D与点C,点A与点A,点E与点B;

对应边是AD与AC,AE与AB,DE与CB;

对应角是∠D与∠C,∠E与∠B,∠DAE与∠CAB;

△ABC经过旋转得到另一个三角形.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例2如图,△ABC≌△DEF,AB=DE,AC=DF,且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AC∥DF;

(2)若∠D+∠F=90°,试判断AB与BC的位置关系.

(1)证明:∵△ABC≌△DEF,

∴∠ACB=∠F.∴AC∥DF.

(2)结论:AB⊥BC.

证明:在△DEF中,∠D+∠F=90°,∴∠DEF=90°.

又∵△ABC≌△DEF,∴∠B=∠DEF=90°.

∴AB⊥BC.

从证线段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出发去思考.

活动2 跟踪训练

1.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2.如图,△ABC≌△CDA.求证:AB∥CD.

注意对应关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

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平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

(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名校课堂》相关课时部分.

【预习导学】

自学反馈

1.AC=DB,CO=BO,AO=DO ∠A=∠D,∠C=∠B,∠COA=∠BOD

2.13cm 140°

【合作探究】

活动2 跟踪训练

1.解:对应边:AB与AC,AE与AD,BE与CD,对应角:∠BAE与∠CAD.

2.证明:∵△ABC≌△CDA,∴∠BAC=∠DCA.∴AB∥CD.

八年级数学上册_第十一章_全等三角形_单元测试题C

D E A F B C E F C B A D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元测试 一、选择题(24分) 1.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理论依据是( ) A .SAS B .AAS C .SSS D .ASA 2.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3. 已知△ABC ≌△A ′B ′C ′,且△ABC 的周长为20,AB =8,BC =5,则A ′C ′等于( ) A. 5 B. 6 C. 7 D. 8 4.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是边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为( ) A. 15° B. 20° C. 25° D. 30° 4题图 5题图 6题图 5.如图,在Rt △AEB 和Rt △AFC 中,BE 与AC 相交于点M ,与CF 相交于点D ,AB 与CF 相交于点N ,∠E =∠F =90°,∠EAC =∠FAB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①∠B =∠C ;②CD =DN ;③BE =CF ;④△CAN ≌△ABM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6.如图,△ABC 中,AB=A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 有下面四个结论:①DA 平分∠EDF ;②AE=AF ;③AD 上的点到B ,C 两点的距离相等;④到AE ,AF 的距离相等的点到DE ,DF 的距离也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且DE=3cm ,则点D 到AC 的距 离是( ) A.2cm B.3cm C.4cm D.6cm 8.下列说法:①角的内部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角的两边 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③角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 的距离相等;④△ABC 中∠BAC 的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 相等,其中正确的(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30分) 9.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 28 cm 2,AB=20cm ,AC=8cm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 cm . 10. 已知△ABC ≌△DEF ,AB =DE ,BC =EF ,则AC 的对应边是__________,∠ACB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 11. 如图所示,把△ABC 沿直线BC 翻折180°到△DBC ,那么△ABC 和△DBC______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若△ABC 的面积为2,那么△BDC 的面积为__________. 12. 如图所示,△ABE ≌△ACD ,∠B =70°,∠AEB =75°,则∠CAE =__________°. 9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3. 如图所示,△AOB ≌△COD ,∠AOB =∠COD ,∠A =∠C ,则∠D 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 13题图 14题图 15题图 14. 如图所示,已知△ABC ≌△DEF ,AB =4cm ,BC =6cm ,AC =5cm ,CF =2cm ,∠A =70°,∠B =65°,则∠D =__________,∠F =__________,DE =__________,BE =__________. 15.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BE 、CD 相交于点O ,AE =AD ,要使△ABE ≌△ACD ,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只要求写一个条件). 16. 已知:△ABC 中,∠B =90°, ∠A 、∠C 的平分线交于点O ,则∠AOC 的度数为 . 17.如图,∠AOB =60°,CD ⊥OA 于D ,CE ⊥OB 于E ,且CD =CE ,则∠DOC =_________. A B C E M F D N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知识解析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全等形 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要点诠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两个全等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要点二、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要点三、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要点诠释: 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找出对应边、对应角.如下图,△ABC与△DEF全等,记作△ABC≌△DEF,其中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E,∠C和∠F是对应角. 2. 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等等. 要点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要点诠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今后研究其它全等图形的重要工具.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为()

全等三角形判定公开课教案

13.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S.A.S) 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乐山市市中区关庙中学雷万建 一、背景介绍与教学资料 本教材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淡化概念的识记,强调图形性质的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在教学呈现方式上,改变了“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采用“问题——探索——发现”等多种研究模式。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数学说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说理的必要性,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学会初步说理。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以及利用“S.A.S”判定基本事实证明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自己实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由于本节课是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课时,所以对学生来讲是一次知识的飞跃,也为下面几节课的探索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领会“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推理,并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会正确运用“S.A.S”判定基本事实,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的方法。同时 通过作图,论证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既是难点也是关键点。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操作---结论—运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有一足够的米尺。怎样测出A、B两杆之间的距离呢?。(图见课件) 2、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复习提问构成全等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列举单独的一个或两个元素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要三个元素有S.S.S、S.A.S、A.S.A、A.A.S、A.A.A、S.S.A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 级要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 定 会识别全等三角形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 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全等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全等多边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如下图,两个全等的五边形,记作: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B C D E . 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第一讲 全等三角形的 性质及判定

A' B' C' D' E' E D C B A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分别相等; 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及周长面积均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表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重、难点

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归纳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归纳 一、知识网络 ???? ?? ????→???? ??? ?? ?? ???? ? ?对应角相等 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周长、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根据已知条件与结论,认真分析图形,准确无误的确定对应边及对应角;去分析已具有的条件和还缺少的条件,并会将其他一些条件转化为所需的条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运用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 )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 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三)疑点、易错点 1、对全等三角形书写的错误 在书写全等三角形时一定要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 的位置上。切记不要弄错。 2、对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理解错误; 3、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题时,要克服多数同学习惯于用全等证明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 三、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常见思路 一、已知一边与其一邻角对应相等 1.证已知角的另一边对应相等,再用SAS 证全等。 例1 已知:如图1,点E 、F 在BC 上,BE=CF ,AB=DC ,∠B=∠C .求证:AF=DE. 证明 ∵BE=CF (已知),∴BE+ EF=CF+EF ,即 BF=CE. 在△ABF 和△DCE 中, | ∴ △ABF ≌△DCE (SAS )。 ∴ AF=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证已知边的另一邻角对应相等,再用ASA 证全等。 例2 已知:如图2,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FE ,FC ∥AB.求证:AE=CE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ABC ≌ΔADE ,若∠B =80°,∠C =30°,∠DAC =35°,则∠EAC 的度数为 ( ) A .40° B .35° C .30° D .25° 3.下列命题中:⑴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⑵在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⑶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4.△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cm ,DF =30cm ,则EF 的长为( ) A .35cm B .30cm C .45cm D .55cm 5.(2014秋?红塔区期末)如图,已知△ACE ≌△DFB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C=DB ;②AB=DC ;③∠1=∠2;④AE ∥DF ;⑤S △ACE=S △DFB ;⑥BC=AE ;⑦BF ∥EC . 6.如图,△ABE ≌△ACD,AB =AC, BE =CD, ∠B =50°,∠AEC =120°,则∠DAC 的度数为 ( ) A.120° B.70 ° C.60° D.50° 二、填空题 7. 如图,把△ABC 绕C 点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则AB'D =∠ .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11.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 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思考: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如上图,13。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D A D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E (3)如图,,A C D A B 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 B A ,求AD C ∠的大小。 B 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习题)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习题) ? 例题示范 例1:已知:如图,C 为AB 中点,CD =BE ,CD ∥BE . 求证:△ACD ≌△CBE . 【思路分析】 ① 读题标注: A B C D E ② 梳理思路: 要证全等,需要三组条件,其中必须有一组边相等. 由已知得,CD =BE ; 根据条件C 为AB 中点,得AC =CB ; 这样已经有两组条件都是边,接下来看第三边或已知两边的 夹角. 由条件CD ∥BE ,得∠ACD =∠B . 发现两边及其夹角相等,因此由SAS 可证两三角形全等. 【过程书写】 先准备不能直接用的两组条件,再书写全等模块.过程书写中需要注意字母对应. 证明:如图 ∵C 为AB 中点 ∴AC =CB ∵CD ∥BE ∴∠ACD =∠B 在△ACD 和△CBE 中 AC CB ACD B CD BE =?? ∠=∠??=? (已证)(已证) (已知) ∴△ACD ≌△CBE (SAS ) ? 巩固练习 1. 如图,△ABC ≌△AED ,有以下结论: ①AC =AE ;②∠DAB =∠EAB ;③ED =BC ;④∠EAB =∠DAC . E D C B A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D B A 2 1 F E D C B A 第1题图 第2题图 2. 如图,B ,C ,F ,E 在同一直线上,∠1=∠2,BF =EC ,要使△ABC ≌△DEF , 还需要添加一组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 如图,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E ,∠B =∠A ,找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 形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H G F E D C B A E C B A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如图,AB =AD ,∠BAE =∠DAC ,要使△ABC ≌△ADE ,还需要添加一组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5. 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中点O 自由旋转,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 .其中判定△OAB ≌△OA'B'的理由是( )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A B D C E A B C D E A B C D E 12A B C D E F O 班级 姓名 考号 一. 相信你的选择 1. 两个三角形只有以下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角和一边 B. 两边及夹角 C. 三个角 D. 三条边 2.下列各图中,不一定全等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5°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斜边和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3.如图,AB ∥CD ,AD ∥BC , 4.在△ABC 和△A /B /C /中,AB=A /B /,∠A=∠A /,若证△ABC≌△A /B /C /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 个,错误的选法是( ) A. ∠B=∠B / B. ∠C=∠C / C. BC=B /C /, D. AC=A /C /, 5.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是( ) A .mn B .12mn C .2mn D .14 mn 10.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造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l 1 C

l2 l3 ┐ 二、试试你的身手 11.由同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两张五寸照片的图案全等图形,而由同一张底片冲 洗出来的五寸照片和七寸照片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 12.如图1,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20°, 则∠C= . 13.在△ABC中,∠C=90°,AD为△ABC角平分线,BC=40,AB=50,若BD∶DC=5∶ 3,则△ADB 的面积为. 14.如图2,∠ACB=∠DBC,要想说明△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 填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条件) 15 .如图3,BD是∠ABC的平分线,DE⊥AB于E,S△ABC=36cm2,AB=18cm,BC=12cm,则DE= cm. 三、挑战你的技能 16、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且AB=DE,BE=CF. 求证: ΔCAB≌ΔDEF 17、如图,AD⊥BC于D,AD=BD,AC=BE。 (1) 请说明∠1=∠C (2) 猜想并说明DE和DC有何特殊关系? 18、如图,已知∠DCE=90°,∠DAC=90°,BE⊥AC于B,且DC=EC, 能否找出与AB+AD相等的线 图19 1 B C D E

全等三角形概念与性质

全等三角形概念与性质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如上图:△ABC和△A1B1C1是全等三角形,记作△ABC≌△A1B1C1,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其中,AB=A1 B1、AC=A1C1、BC=B1C1;∠A=∠A1、∠B=∠B1、∠C=∠C1. 补充:(1)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线段(高、角平分线、中线)相等; (3)翻折、平移、旋转前后的三角形全等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例1、如图4,△ABC≌△ADE,∠E和∠C是对应角,AB与AD是对应边,写出另外两组对应边和对应角; 分析:由已知△ABC≌△ADE,∠C=∠E,AB=AD,得点C与点E,点B与 点D为对应点,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ABC≌△ADE,∠C=∠E,AB=AD, ∴AC=AE,BC=DE; ∴∠BAC=∠DAE,∠B=∠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用到的知识点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应注意各对应顶点应在同一位置.根据对应角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是对应角解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例2、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20,AB=5,BC=8,则DF长是多少? 分析:由△ABC的周长为20,AB=5,BC=8,可求出边AC的长度,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边DF的长。 解:∵△ABC的周长为20,AB=5,BC=8, ∴AC=20-5-8=7, ∵△ABC≌△DEF, ∴DF=AC=7.

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数学 学习·探究·诊断(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测试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要求 1.理解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能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_____叫做对应顶点;叫做对应边;_____叫做对应角.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_____的字母写在_____上.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这是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质. 4.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的对应角是_____. 图1-1 5.如图1-1所示,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_____ (2)如果AC=DB,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_____; (3)如果ΔAOB≌ΔDOC,请指出所有的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 图1-2 图1-3 6.如图1-2,已知△ABE≌△DCE,AE=2 cm,BE=1.5 cm,∠A=25°,∠B=48°;那么DE=_____cm,EC=_____cm,∠C=_____°;∠D=_____°. 7.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____变化了,但__________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 二、选择题 8.已知:如图1-3,ΔABD≌CDB,若AB∥CD,则AB的对应边是()A.DB B.BC C.CD D.AD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1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

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 1、知识与能力:理解全等三角形及相关概念,能够从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并掌握全等 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感受图形变化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应用意识。 1.全等形 (1)定义:能够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理解要点:图形的全等与他们的位置无关,只要满足能够完全重合即可;而完全重合包含两层意思:图形的、;全等形的周长、面积分别相等,但周长或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全等。(2)几种常用全等变换的方式:平移、翻折、旋转。 2.全等三角形及相关的概念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①对应顶点:重合的顶点;②对应边: 重合的边;③对应角:重合的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如图所示^ ABe ADEF:o 符号“0”的含义:“s”表示,“一表示,合起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这就是全等。 (4)全等三角形的书写:①字母顺序确定法:根据书写规范,按照对应顶点确定对应边,对应角,如△CAB^FDE,则AB与__、AC与__、BC与—是对应边,/ A和/ D、/ B和/ E、/C和/F

时对应角;②图形位置确定法: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③图形大小确定法: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最大的边(角)是, 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角)。 (5)对应边(角)与对边(角)的区别: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角形而言的,指两条边,两个角的关系;而对边、对角是指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对边是与对角相对的边,对角是与边相对的角。 易错提示: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字母顺序不能随意书写。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还具备: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 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 易错提示: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是“人”字形屋梁,AB= AC现在要在水平横梁BC上立一根垂直的支柱支撑屋梁,工人师傅取BC的中点D,然后在A, D之间竖支柱AD.那么这根AD符合“垂直”的要求 吗?为什么? 练1.如图所示,已知:A, C, F, 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B= DE, BC= EF, AF= DC求证: AB// DE.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者特征分析 (1)起点能力水平:此阶段的学生已知道三角形的一些概念和基本性质,如边,角,顶点,角平分线,中线,高等,同时也认识一些基础图形:线、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2)认知结构特点:大部分学生对以前所学内容掌握的比较扎实,只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 (3)学习动机及态度:此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尤其在成绩较好、能力强的人身上体现更加明显,但此时期的学生叛逆心理增强,会有不少学生不再以长者的赞许为学习动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围绕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在七年级教材中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等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和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这为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在今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内容中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 教学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诱人的知识情景,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其潜力,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用符号正确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通过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自信,互相尊重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内容本节课提出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以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一节基础课,是以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今后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互动中探究,比较中认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1、展示生活图片(全等图形),提出问题:①指出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②你还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吗? 【活动】将展示的两个图形(全等三角形)重叠在一起,要求学生观察同时引入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要求学生动手剪一剪 2.学生自己动手(每小组四名同学自主探讨) 剪出一个三角形,找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将三角形平移、翻折、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并观察与原三角形有何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得出结论) 3.获取概念

全等三角形及性质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丹凤县月日九年制学校:寇建婷 内容与内容解析: 全等三角形是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表示方法及对应元素的关系。由于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所以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的预备知识,还是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结构上,以后学习的几何图形很多要通过全等三角形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得以启迪和发展。因此,本小节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解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怎样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了解全等形,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体会图形的变换思想,初步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围绕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一中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给出三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找出它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引入本节问题的主题,强化了本课的中心问题-----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经历理解性质的过程。体会图形的变换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提供学生发现规律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教学过程中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识别抽象的图形和知识点从而突出和掌握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和对应角。在对应边、对应角的识别、找寻中通过学生观察动画的演示,动手实践用学具自己摆放图形,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该知识点,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以“概念、性质、应用”为侧重点,结合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以启发式、实验法为主,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教学生观察、归纳的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认识思维发展水平,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通过设疑,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练习情况设疑引导,重在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展开学生的思维。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难于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要做到教法与指导学习的学法有机统一。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用学具操作体会,最终完成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看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熟练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准备】:直尺、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探索. 【教学过程】: 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 (1)显示: 问题:你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美妙的关系吗? 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2)学生自己动手 画一个三角形:边长为4cm,5cm,7cm.然后剪下来,同桌的两位同学配合,把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重合。 (3)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以及有关数学符号。

2、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发现: 问题:对应边、对应角有何关系? 由学生观察发现,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 三组对应角相等。 3、找对应边、对应角以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1)题目: D、AD∥BC,且AD=BC 分析:由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面积、周长相等。至于D,因为AD和BC是对应边,因此AD=BC。C符合题意。 说明: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知道中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顶点定在对应的位置上,易错点是容易找错对应角。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 说明: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其即为对应元素:

然后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 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说明:利用“运动法”来找 翻折法:找到中心线经此翻折后能互相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易发现其对应元素 旋转法:两个三角形绕某一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能够重合时,易于找到对应元素 平移法:将两个三角形沿某一直线推移能重合时也可找到对应元素 求证:AE∥CF 分析:证明直线平行通常用角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等),为 此想到三角形全等后的性质――对应角相等 ∴AE∥CF 说明: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可以用平移法。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验(含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度的反复训练才能取得跟多的收获,我们设计的试卷主要就是从这点出发,所以从你下载这张试卷开始,就与知识接近了一步。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两条边对应相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一锐角对应相等 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边对应相等 B.两条边和夹角对应相等 C. 3. 的是 A.∠ 4. 则Δ 5. 6.如图在△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ΔADC≌ΔABE的根据是()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7.如图,AB ∥CD ,AD ∥BC ,OE=O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是( ) A. 3 B. 4 C. 5 D. 6 8.如图,已知∠1=∠2,AC=AD ,增加下列条件:①AB=AE ;②BC=ED ;③∠C=∠D ;④∠B=∠E .其中能使△ABC ≌△AED 的条件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24分) 9.( 2008.广东梅州)如图, 点 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30°,则 ∠AOB=___ 度. 第9题图形 第10题图形 第11题图形 10.(2008.广东肇庆)如图,P 是∠AOB 的角平分线上的一点,PC ⊥OA 于点C ,PD ⊥OB 于 点D , 写出图中一对相等的线段(只需写出一对即可) . 11.(2008.黑龙江黑河)如图,∠BAC=∠AB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OC=OD (只添一个即可). 12.有两边和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如图,若△OAD≌△OBC,且∠0=65°,∠C=20°,则∠OAD= . 14.如图,点B 在AE 上,∠CAB=∠DAB ,要使△ABC ≌△ABD ,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15.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如果BD+CE=9cm ,那么DE 的长度是 . 16.如图,将正方形纸片沿AM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边BC 上的N 处,若AD=7cm ,CM=3cm , ∠DAM=30°,那么AN= cm ,MN= cm ,∠NAM= ,∠DMN= . A D E F 第13题图形 A D M 第14题图形 D O C B A

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F,CE=BF,要使得△ACE≌△DBF,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 A.AE∥DF B.CE∥BF C.AB=CD D.∠A=∠D 2.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AB∥CD,AB=CD,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 3.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等于() A.72°B.60°C.50°D.58° 4.如图,△ABC≌△DEF,DF和AC,FE和CB是对应边.若∠A=100°,∠F=46°,则∠DEF 等于() A.100°B.54°C.46°D.34° 5.如图,两个三角形△ABC与△BDE全等,观察图形,判断在这两个三角形中边DE的对应边为()

A.BE B.AB C.CA D.BC 6.如图,已知△ABC,下面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中,与△ABC全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如图,已知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CF,∠A=∠D,添加以下条件之一,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A.∠E=∠ABC B.AB=DE C.AB∥DE D.DF∥AC 二、填空题 1.如图,AB=AD,AC=AE,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ADE. 2.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AO=B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AOC≌△BOD,所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3.如图,△ABC≌△DCB,A、B的对应顶点分别为点D、C,如果AB=6cm,BC=12cm,AC=10cm,DO=3cm,那么OC的长是cm. 4.如图,已知∠ABC=∠DEF,BE=FC,要证明△ABC≌△DEF,若以“ASA”为依据,还需要添加的条件. 5.如图,线段AB与CD相交于点O,且OA=OD,连接AC,BD,要说明△AOC≌△DOB,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填一个条件即可) 6.如图,在△ABC中,AB=3,AC=2,BC边上的中线AD的长是整数,则AD=. 7.如图,△ACB≌△A′CB′,∠BCB′=37°,则∠ACA′的度数为. 8.如图,△ABC≌△A′B′C′,其中∠A=46°,∠B′=27°,则∠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典型例题 :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叫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符号:≌,注意:在写三角形全等的时候,先找出对应字母,然后按对应 顶点的字母顺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再按顺序写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反之,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错误的。 5.常见的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有,平移,旋转和翻折。 知识的探索: 一.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填空: 1.如图所示,△ABC ≌△DEF , (这种情况是 ) 对应顶点有: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 对应角有:_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 对应边有: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_和_____. 2.如图(1),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AOB 绕O 旋转180°, 可以与△______重合,这说明△AOB ≌△______.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 与_____,OB 与_____,BA 与______;对应角是∠AOB 与________,∠OBA 与________,∠BAO 与________.(此种情况是 ) (2)如图,已知△ABC ≌△ADE,∠C=∠E,BC=DE, 其它的对应边有: , 对应角有: 。 想一想: ∠ BAD= ∠ CAE 吗?为什么? 3.如图(2),已知△ABC 中,AB=3,AC=4, ∠ABC =118°, 那么△ABC 沿着直线AC 翻折,它就和△ADC 重合,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________, 即____________所以DA=______,∠ADC =_____°。 C A B D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