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第2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第2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第2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第2课时)说课稿

编号:57684289337954225654444158

学校:杭处市净水镇坝上平小学*

教师:务讯理*

班级:翔翔参班*

初中数学《数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数轴》,下面我将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数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题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如何画数轴;

②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过程与方法:

①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②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三)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身心特征上分析。

2、从学生知识掌握上分析。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1251教学模式。

(课前10分钟讲教学目标、2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总结)

2、学法:“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1、观察温度计,体会数、形对应。学生观察温度计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零上5℃怎样表示?

②零下10℃怎样表示?

③0℃怎样表示?

2、画情境图,体会方向与距离。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 和7.5m 处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 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3、对比观察,引入课题

(二)得出定义 揭示内涵

1、提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

2、丰富数轴的内涵:分数和小数在数轴上怎么表示?

3、观察数轴上的有理数排列的大小?

① 位于数轴左(下)边的数总比右(上)边的数小。

② 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O

0 1 3 7.5 3

4.8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个单位长度。

(三) 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学生讨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

2、画数轴并表示出下列有理数。

3、指出数轴上A、B、C、D 、E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四) 归纳总结强化思想

1、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

(五) 分层作业强化思想

1、教材第9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

⑴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⑵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⑶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⑷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3、思考练习

在数轴上能否实际画出表示一千分之一的点?这个点存在吗?

五、板书设计

1、定义:一般地说,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2、三要素:

A、原点O(直线上任意一点)

B、正方向(向上或向下)

C、单位长度(适当长度,统一)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数轴练习题( ) 1.在数轴上, 一点从原点开始, 先向右移动2个单位, 再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到达终点, 这个 终点表示的数是( ) . A. 5 B. 1 C.-1 D.-5 2.下列一组数: 1, 4, 0, -2 1, -3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中, 不在原点右边的点的个数为( ) . A. 2 B. 3 C. 4 D. 5 3.数轴上点A 表示-3, 点B 表示1, 则这两点间的点表示的有理数的个数为( ) . A. 3 B. 2 C.有限个 D.无数个 4.已知数轴上的点A 到原点的距离是2, 那么在数轴上到点A 的距离是3的点所表示的数有 (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已知实数m, n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m>0 B. n<0 C. m n<0 D. m-n>0 6.如 图, 在 数 轴 上 点 A 表 示 的 数 可 能 是( ) A. 1. 5 B.-1. 5 C.-2. 6 D. 2. 6 7.如图, 在数轴上点A 、 B 对应的实数分别为a, b,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a+ b>0 B. a- b>0 C. a b> 0 D.b a >0 8.在数轴上, 点 M 表示的数是-2, 将它先向右移动4. 5个单位, 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到达点 N, 则点N 表示的数是 ( ) 9.在数轴上, 表示数( )的点到表示数-5的点之间的距离是3. 10.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 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从图中 可以看出, 终点表示的数是-2, 请同学们参照上图, 完成填空: ( 1) 如果点A 表示数-3, 将点A 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那么终点B 表示的数 是( ) ; ( 2) 如果点A 表示数3, 将点A 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表示的数是 ( ). 11.在数轴上的点 M 对应的数是-2 3 2 那么与点 M 相距1个单位长度的点N 所对应的数 是多少?

《数轴》说课稿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老师们:您们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数轴”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一个情境问题的具体表示和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五:教学策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 【说课稿】 有理数

《有理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所处位置,是小学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②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③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和有理数概念. 教学难点: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有理数的分类. 二、教学分析 鉴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我决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用大量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通过合作探索,理解有理数的分类,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有理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程序 (一)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存折吧,使用存折有什么好处呢?老师也开了个存折,谁知道“880.00元”,“-2,000.00元”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呢?“-”读做负号. 存入、支出意义相反,因此称存入880.00元,支出2,000.00元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果去掉存折中的“-”号,会出现什么后果?都表示存入,因此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无法区分量的相反意义. 怎么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把表示“存入”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 1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说课稿

4.1.1 几何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课时《几何图形》。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认识的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图形入手,引出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使学生感受几何图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我认为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教育。因此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知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形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

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和简单的立体图形。 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初中农村学生数学基础差、能力低,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我在讲七年级的几何图形时,会从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多让学生发言,慢慢的引导他们,让他们觉得原来数学也不是那么难学,它和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多鼓励“数困生”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学会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学好数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发现法。本节的知识主要是认识图形,因此应该让学生观察尽量多的与简单图形有关的生活实物图,使学生在观察生动、形象图片的同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法:总结归纳法。通过观察生活实物图片,结合以前学段学习过的图形知识,对实物中总结出的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进行归纳分类,加深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理解。

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老师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交流说课活动,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 我说课的课题是“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华师大版七年级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三、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上册说课稿

数学说课教案 去括号 一、说内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的第五节去括号。这一章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上一次伟大的进步,它使得数的概念一般化了,这一章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代数知识,是中学阶段代数知识的基础内容。本章中由字母表示数引入代数式及代数式求值和相关运算,在此基础上去探索数的规律。而去括号是进行代数式化简运算的一个关键,既是本章中的重点,也是本章中的难点。学生对去括号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到代数式的化简计算。 二、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A、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 B、通过观察,准确归纳去括号的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C、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运用去括号的知识化简代数式,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在观察归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品质; B、体会数学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三、说重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两方面: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去括号对于代数式化简的意义;2、熟练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和方法,并应用到代数式的化简中去。 四、说难点 本节内容的难点也在于两方面:1、准确归纳表达去括号的符号法则;2、结合合并同类项对代数式进行化简。 五、说教法与学法 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它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它的符号表示手段,深刻揭示了存在于一类实际问题中的共性,有助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而在学生的印象中,代数除了烦琐的计算就是空洞的符号,内容显得枯燥,显得脱离实际,特别是本节中涉及的符号上的判断与把握,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难点,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上,应注重发展他们的符号感,培养他们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判断、推理和符号运算的能力。 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在探索去括号的法则中,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法则,重视代数式运算过程对验证规律的作用;对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从具体实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体会、归纳、表达等过程,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度的练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数轴说课稿

《数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的、教学策略及结构、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说明。 首先,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地位之重要。 2、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 1.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方法就要有手段进行依托,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说学法 现代新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数学不应只是单调刻板的简单模仿、机械背诵与操练,而应该采用设置现实的问题情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来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为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强调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改变学生原来的那种“学而无思,思而无疑,有疑不问”的旧学习方式。 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

七年级数学:数轴(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数轴(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新人教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YOUR LOGO 撰写人:天 狼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7)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10)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3)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6)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1)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4)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8)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2)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7)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1)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5)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8)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9)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4)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60)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4)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7)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1)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4)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6)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8)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80)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3) 2.1 整式说课稿一 (83)

2.1 整式说课稿二 (85)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8)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3)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5)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8)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2)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6)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10)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3)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6)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9)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1)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4)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7)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8)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1)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4)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7)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40)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2) 4.3.1 角说课稿(二) (146)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50)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2)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6)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3)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7)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9)

七年级数学数轴练习题

§2.2 数轴 在线检测 1.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______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____;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_________,这样就得到了数轴.?我们把上述三方向称为数轴的三要素.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来表示. 2.数轴上表示负数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表示正数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原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3.数轴上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2?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个单位长度的点有_______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________. 4.判断下列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 -10 (1) (2) -1 (3) 1 0(4) (5) (6) 5.在所给的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2,-3,1 12 ,0,3 2 ,5,123 。 5 6.指出数轴上A ,B ,C ,D ,E ,F 各点所代表的数字.

F D A 7.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3,2,-1.5,-2,0,1.5,3. (1)哪两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2)表示-2的点与表示3的点相差几个单位长度? 8.将-1所对应的点在数轴上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对应的数是什么? 基础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图1中所画的数轴,正确的是() A 2 15 4 3 B -12 1 C 2 1 D 2.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3.与原点距离是2.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实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1.水平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水平。知识目标:会使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实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水平,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实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实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即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实行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对于例题的选择,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

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准确使用乘法法则实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择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 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即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1.2数轴说课讲稿

1.2《数轴》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的、教学策略及结构、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说明。 首先,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轴”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有理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利用这个数学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等,还可以利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包括绝对值,有理数的运算等,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见地位之重要。 2、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 1.说教法 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 2.说学法 要达到学生主动的学习,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无疑提高了探索-发现-实践-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 通过数轴与温度计变化这种自然现象的和谐结合,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蝗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全套(附数学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精品说课稿(新教材) 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6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一 (6) 1.1《正数和负数》说课稿二 (9) 1.2.1 有理数说课稿(一) (12) 1.2.1 有理数说课稿(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数轴说课稿(一) (15) 1.2.2 数轴说课稿(二) (20) 1.2.3 相反数说课稿(一) (23) 1.2.3 相反数说课稿(二) (27) 1.2.4 绝对值说课稿(一) (31) 1.2.4 绝对值说课稿(二) (36)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 (40) 1.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二 (44)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一 (47) 1.3.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二) (48)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一 (53)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二 (59) 1.4.1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63)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一 (66) 1.5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二 (70)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一) (73) 1.5.2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二) (75) 1.5.3 近似数说课稿(一) (77) 1.5.3 近似数说课稿(二) (79)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82) 2.1 整式说课稿一 (82)

2.1 整式说课稿二 (84)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一 (87) 2.2 整式的加减说课稿二 (92)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94)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94) 3.1.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97)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 (101) 3 .1.2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二) (105)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一 (109) 3.1 从算式到方程说课稿二 (112)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一 (115)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二 (118)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说课稿(一) (120)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123)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二) (126)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 (127)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127)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说课稿(二) (130)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一) (133) 4.1.2 点、线、面、体说课稿(二) (136)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一) (139) 4.2 直线、射线、线段说课稿(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角说课稿(一) (141) 4.3.1 角说课稿(二) (145)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一) (149)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说课稿(二) (151)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一) (155) 4.3.3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二) (162) 4.4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一) (166) 课题学习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说课稿(二) (168)

八年级数学上册 数轴 国家级说课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二节“数轴”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的,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识与技能:A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B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②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类比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数学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同时多方收集网络资源,运用多媒体,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2.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①直观演示法:充分利用幻灯片的教学图片展示功能、动画效果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②启发引导法:启发学生用类比的思想得出结论 ③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④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轴教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数轴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

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2){-4,2.5,-1.5,3.5};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说课讲解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 (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

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 ?)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 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 ()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 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 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