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淀粉含量检测方法

2.2锥形瓶: 250mL 。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 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

1 试剂和材料

34.639g CuSO 溶于水,加入0.5mL 浓H 2SO 4,稀释到 500mL ;

173g 酒石酸钾钠,加50g NaOH ,稀释到500mL ;

1.2 氢氧化钠溶

液: c(NaOH)=1mol/L ;

1.3硫酸铁溶液:50g/L (称取50g 硫酸铁,加入200mL 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 1000mL );

1.4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c (1/5KMnO 4)=0.1mol/L ; 1.5 乙醇溶液: 85% v/v ; 1.6 HCL :1+1 和 1+3; 1.7 NaOH 溶液:40%;

1.8 乙酸铅溶液: 20%;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 250mL 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 ?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1.1 酒石酸铜甲液: 酒石酸铜乙液: 1.9 硫酸钠: 10%。 2 仪器设备

2.1 粉碎磨: 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 0.45mm (40目)筛。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醚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干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并转移至250mL 锥形瓶中。

加lOOmL水、30mL(1+1)HCI,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 溶液(400g 儿)调至黄色,再用(1+1 )的HCI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pH 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 值约为7,然后加20mL 的乙酸铅溶液

(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 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 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 酒石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C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

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0,以0.1mol/l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 试剂

1.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 ? 5H2O)及0.050g亚甲蓝,加适量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1.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 再加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定容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1.3葡萄糖标准溶液:称取1g(精确至0.0001克)经过98C?100C干燥2h的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浓盐酸,并以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

1.0 毫克葡萄糖.

2 样品处理同方法

3测定

3.1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吸取5.0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碱性酒石酸乙液,置于150mL 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两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控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一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

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时做三份平行,取其平均值,计算每

10mL(甲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毫克)。

注:也可以按上述方法标定5mL?20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来适应试样中还原糖的浓度变化。

3.2 试样溶液预测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放玻璃珠两粒,控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保持微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

每秒一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当样

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

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所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约在

10mL左右,结果按式(1)计算。

3.3 试样溶液的测定

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放玻璃珠两粒,从滴定管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mL的试样溶液至锥形瓶中,使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保持沸腾以每秒一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时做三份平行,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甲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毫克)。

同时做空白试验,加50mL水,从加入30mL1+1盐酸”开始操作。

4结果计算

以质量百分含量表示的淀粉含量按下式计算:

(1)C u2O=(V-V 0)>6X71.54

(2)用Cu2O的质量查表求转化糖的质量:

转化糖0.9 100

淀粉含量%- m 25.00/500.00 1000

式中:V—样品消耗KMnO4的体积;mL

V0—空白消耗KMnO4的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5允许偏差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试剂盒使用说明 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前务必取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850 规格:25管/24样 产品说明: SSS(EC2.4.1.21)通常以游离态存在于质体基质中,催化淀粉链延长,主要负责支链淀粉的合成。SSS催化ADPG与淀粉引物(葡聚糖)反应,将葡萄糖分子转移到淀粉引物上,同时生成ADP,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依次催化NADP+还原为NADPH,NADPH生成量与前一步反应中ADP生成量呈正比,340nm下测定NADPH 增加量即可计算SSS活性。 需自备的的仪器和用品 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台式离心机、移液器、1mL石英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产品组成: 提取液:液体30mL×1瓶,4℃保存; 液体一:7mL×1瓶,4℃保存; 液体二:4mL×1瓶,4℃保存; 液体三:8mL×1瓶,4℃保存; 粉剂一:1支,4℃保存; 粉剂二:1支,4℃保存; 粉剂三:1支,-20℃保存; 粉剂四:1支,4℃保存;

粉剂五:1支,4℃保存; 粉剂六:1支,-20℃保存; 粉剂七:1支,-20℃保存; 粉剂八:1支,4℃保存; 粉剂九:1支,4℃保存; 粉剂十:1支,-20℃保存; 试剂一:液体×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250μ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4℃保存;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250μ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4℃保存; 反应液Ⅰ的配制:临用前取液体一、粉剂一、粉剂二和粉剂三各一支,依次把粉剂一、粉剂二和粉剂三转移到液体一中混合溶解。 反应液Ⅱ的配制:临用前取液体二、粉剂四、粉剂五、粉剂六和粉剂七各一支,依次把粉剂四、粉剂五、粉剂六和粉剂七转移到液体二中混合溶解。 反应液Ⅲ的配制:临用前取液体三、粉剂八、粉剂九和粉剂十各一支,依次把粉剂八、粉剂九和粉剂十转移到液体三中混合溶解。 操作步骤: 一、粗酶液制备 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10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340nm,蒸馏水调零。 2、在EP管中按顺序加入下列试剂

淀粉的国标测定方法 测定食物中淀粉的方法有酶水解法、酸水解法、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测定方法(酶-直接法) 一、酶水解法 1. 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 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2. 适用范围 GB5009.9-85,适用于所有含淀粉的食物。 3. 仪器 (1)回流冷凝器 (2)水浴锅 4. 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乙醚 (3)碘溶液:称取3.6 g碘化钾溶于20 ml水中,加入1.3 g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 ml。 (4)85 % 乙醇。 (5)其余试剂同《蔗糖测定方法》 5. 操作方法 5.1样品处理 称取2?5 g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 ml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注:如果脂肪含量少, 此步骤可免),再用约100 ml85聽醇洗去可溶性糖类(注:此步骤目的是去除可溶性糖),将残留物移入250 ml 烧杯内,并用50ml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 min,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 'C以下,力口20ml淀粉酶溶液,再55?60 'C保温1h,并时时搅拌(注:温度过高,淀粉酶的活性破坏)。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碘溶液,应不现兰色,若显兰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ml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兰色为止。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 过滤。(注:此时淀粉已水解成双糖,过滤可去除残渣和纤维素)弃去初滤液,取50 ml滤液,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5 ml 6 mol/L 盐酸,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沸水浴中回流1h,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用 5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 ml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淀粉在沸水浴条件下糊化是淀粉水解的第一步反应,然后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短链淀粉、糊精、麦芽糖等低聚合的糖,所以在淀粉酶解后需用酸进一步水解得到葡萄糖。) 5.2测定 按《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操作。同时量取50 ml水及与样品处理时相同量的淀粉酶溶液,按同一方法做试 剂空白试验。 6. 计算 x 100

实验七大米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原理 本法是根据GB/T5009.9-2003酸水解法和改良快速直接滴定法进行测定的。 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后,其中的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然后按还原性单糖的方法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水浴锅粉碎机40目筛附250mL锥形瓶的回流装置台称电炉锥形瓶烧杯量筒容量瓶移液管棕色酸式滴定管手套 乙醚乙醇(85%) 盐酸(1+1) NaOH溶液(400g/L) NaOH溶液(100g/L) 乙酸铅溶液(200g/L)硫酸钠溶液(100g/L) 甲基红溶液(2g/L,用乙醇配) 0.01mol/L KMnO4标准溶液 裴林氏A液:溶解CuSO4·5H2O 35g 及亚甲基蓝0.05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摇匀。 裴林氏B液:称取117g酒石酸钾钠,126.4g 氢氧化钠,9.4g亚铁氰化钾溶解后,定容至1000mL,摇匀。 0 .1% 标准葡萄糖溶液:取分析纯葡萄糖,在150℃下烘干至恒重,准确称取1.000g无水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三、实验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将大米磨碎并过40目筛,称取3.00g米粉置于放有慢速滤纸的漏斗中,用30mL乙醚分三次洗去试样中脂肪,弃去乙醚。用150mL85%乙醇分数次洗涤残渣,除可溶性糖。滤干乙醇溶液,以100mL水洗涤漏斗中残渣并转移至250mL 锥形瓶中,加入30mL(1+1)盐酸,接好冷凝管,置沸水浴中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置流水中冷却。待试样水解液冷却后,加2滴甲基红溶液,先以NaOH 溶液(400g/L)调至黄色,再以盐酸(1+1)校正至水解液刚变为红色为宜。然后加20mL乙酸铅溶液(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20mL硫酸钠溶液(100g/L),以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和残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加入水稀释至刻度。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测定用。

谷物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本方法参考GB/T5009.9-2008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的第二法酸水解法。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原理:试样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酸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糖,然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方法一 1试剂和材料 1.1洒石酸铜甲液:34.639g CuSQ溶于水,加入0.5mL浓H2SO4,稀释到500mL; 洒石酸铜乙液:173g洒石酸钾钠,加50g NaOH,稀释到500mL; 1.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mol/L ; 1.3硫酸铁溶液:50g/L (称取50g硫酸铁,加入200mL水后,慢慢加入100mL 硫酸,冷后加入稀释至1000mL); 1.4高铤酸钾标准滴定溶液:c(1/5KMnO4)=0.1mol/L; 1.5乙醇溶液:85% v/v; 1.6 HCL: 1+1 和1+3; 1.7 NaOH 溶液:40%; 1.8乙酸铅溶液:20%; 1.9硫酸钠:10%。 2仪器设备 2.1粉碎磨:粉碎样品,使其完全通过孔径0.45mm (40目)筛。

2.3回流冷凝装置:能与250mL锥形瓶瓶口相匹配。 3操作步骤 称取样品(粉碎过40目筛)2.0g?5.0g,准确至0.0002g,置于放有慢速滤纸 的漏斗中,用50mL石油酰分5次洗去样品中脂肪,再用150mL85%乙醇溶液分数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类物质,滤十乙醇溶液,将滤纸连同残渣一并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 加100mL水、30mL(1+1)HCl,在沸水浴上回流2h,回流完毕后,立即在流水中冷却,待样品水解液冷却完全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剂,先用NaOH溶 液(400g/L)调至黄色,再用(1+1 )的HCl调至水解液刚变红色。若水解液颜色较深,可用pH试纸测试,使试样水解液的pH值约为乙然后加20mL的乙酸铅溶液(200g/L),摇匀,放置10min,再加20mL的硫酸钠溶液(100g/L),以除去过多的铅。摇匀后,将全部溶液及滤渣转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定容,摇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滤液供 测定用。 吸取25.00mL滤液于三角瓶中,加25mL洒石酸铜甲液,再加25mL洒石酸铜乙液,在电炉上加热(在3min内煮沸)并煮沸2min,取下过滤,并用60C 水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洗液不呈碱性为止,将漏斗连同滤纸一同放至前面使用过的烧杯上,向滤纸内加入硫酸铁(50g/L)40mL,使氧化业铜完全溶解,摇匀溶液,再加25mL 水,用玻璃棒搅拌到看不见Cu2O,以0.1mol/l高铤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10s不褪色为终点。同样条件做空白。 方法二 1试剂 1.1碱性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 ? 5H2O)及0.050g业甲蓝加适量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0mL。 1.2碱性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洒石酸钾钠与75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再

不同品牌的大米中淀粉的含量测定研究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摘要 淀粉跟稀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水解成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 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由于淀粉完全水解成还原糖的量是成正比的,所以,也与棕红色物质的深浅成正比关系。 关键词水解还原糖吸光度 1 前言 最近网上有人提出疑问:“我们吃的大米淀粉含量究竟有多少?哪种大米的淀粉含量最高?”很多人都不太能准确地回答。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大米是我们的主要食物、能量来源,基于网上有人提出“大米淀粉含量究竟有多少”的疑问,我们决定对某超市出售的某几种大米的淀粉含量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测出不同品种大米的淀粉含量,比较不同品种大米的淀粉含量的高低。 2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稀酸水解淀粉的原理和方法,利用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测定不同品牌的大米中淀粉的含量。 3 实验原理 淀粉是植物体最主要的贮藏多糖,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和发酵工业的基本原料。主要存在于大米、种子和块茎中。淀粉经过稀硫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物质而被机体利用。酸水解淀粉产生葡萄糖、麦芽糖等还原糖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棕红色的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后者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可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反应中还原糖被氧化成相应的糖酸。反应如下:

淀粉的含量与产生的还原糖的量成正比。用标准的淀粉溶液制作标准曲线,用比色法测定稀硫酸作用于淀粉后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以单位质量样品在过量酸作用下完全水解生成的还原糖的量从而测定淀粉的含量。 4 实验设备 80℃水浴锅 高速组织捣碎机 分光光度计 20 mL具塞比色管×13 容量瓶(100 mL×7、1000 mL×2) 量筒(20 mL、50 mL) 试管架 移液管(2mL×6、1mL×6) 电子天平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5 实验材料及试剂 5.1 样品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样品包括5种不同品牌的大米。 将这5种不同品牌的大米用蒸馏水进行冲洗以除去大米中的水溶性杂质后待大米晾干后进行实验。 5.2 试剂 5.2.1 2mol/L NaOH 溶液

淀粉老化 含淀粉的粮食经加工成熟,是将淀粉糊化,而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慢慢地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俗称"淀粉的返生"。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生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 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易老化,糯米淀粉老化速度缓慢。 食物中淀粉含水量30%~60%时易老化;含水量小于10%时不易老化。面包含水30%~40%,馒头含水44%,米饭含水60%~70%,它们的含水量都在淀粉易发生老化反应的范围内,冷却后容易发生返生现象。食物的贮存温度也与淀粉老化的速度有关,一般淀粉变性老化最适宜的温度是2~10℃,贮存温度高于60℃或低于-20℃时都不会发生淀粉的老化现象。 防止和延缓淀粉老化的措施。 1).温度:老化的最适宜的温度为2~4℃,高于60℃低于20℃都不发生老化。 2).水分:食品含水量在30~60%之间,淀粉易发生老化现象,食品中的含水量在10%以下的干燥状态或超过60%以上水分的食品,则不易产生老化现象。 3).酸碱性:在PH4以下的酸性或碱性环境中,淀粉不易老化。 4).表面活性物质:在食品中加入脂肪甘油脂,糖脂,磷脂,大豆蛋白或聚氧化乙烯等表面活性物质,均有延缓淀粉老化的效果,这是由于它们可以降低液面的表面能力,产生乳化现象,使淀粉胶束之间形成一层薄膜,防止形成以水分子为介质的氢的结合,从而延缓老化时间。 5).膨化处理:影响谷物或淀粉制品经高温、高压的膨化处理后,可以加深淀粉的α化程度,实践证明,膨化食品经放置很长时间后,也不发生老化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膨化后食品的含水量在10%以下 b.在膨化过程中,高压瞬间变成常压时,呈过热状态的水分子在瞬间汽化而产生强烈爆炸,分子约膨胀2000倍,巨大的膨胀压力破坏了淀粉链的结构,长链切短,改变了淀粉链结构,破坏了某些胶束的重新聚合力,保持了淀粉的稳定性。 由于膨化技术具有使淀粉彻底α化的特点,有利于酶的水解,不仅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也有助于微生物对淀粉的利用和发酵,因此开展膨化技术的研究不论在焙烤食品和发酵工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日常生活中凉的馒头、米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得硬和干缩;凉粉变得硬而不透明;年糕等糯米制品粘糯性变差,这些都是淀粉的老化所致。 含淀粉的粮食经加工成熟,是将淀粉糊化,而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慢慢地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俗称"淀粉的返生"。 "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老化"过程的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淀粉老化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比如生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米煮成熟饭后,不可能再恢复成原来的生米。老化后的淀粉,不仅口感变差,消化吸收率也随之降低。 淀粉的老化首先与淀粉的组成密切相关,含直链淀粉多的淀粉易老化,不易糊化;含支链淀粉多的淀粉易糊化不易老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易老化,糯米淀粉老化速度缓慢。

1.水温温度计,水中即时检测 2.嗅和味 仪器锥形瓶,250ml 分析步骤 1).原水样的嗅和味 取100ml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振摇后从瓶口嗅睡的气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按六级记录其表1。于此同时,取少量水样放入口中(此水样应对人体无害),不要咽下,品尝水的味道,予以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强度,见表1。2).原水煮沸后的嗅和味将上述锥形瓶水样加热至开始沸腾立即取下锥形瓶,稍冷后按上法嗅气和尝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按六级记录其表1。 3.肉眼可见物采用直接观察法 4.Ph 采用ph试纸直接在水中测量记录 5.溶解氧 碘量法 一、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放出游离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据滴定溶液消耗量计算溶解氧含量。 二、试剂 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水中;另称取150g 碘化钾溶于200mL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倾出上层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应不呈蓝色。 3、1+5硫酸溶液。 4、1%(m/V)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的水稀释至100mL。冷却后,加入水杨酸或氯化锌防腐。 5、L(1/6K2Cr2O7)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称取于105—110℃烘干2h,并冷却的重铬酸钾,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溶于煮沸放冷的水中,

实验七火腿肠(高温蒸煮肠)中淀粉含量的测定—酸水解法基本知识点 1、掌握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2、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3、淀粉水解、可溶性糖去除的方法和关键环节。 重点: 1、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2、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难点: 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和控制要点 复习与提问: 1、检查实验准备情况, (1)实验内容; (2)实验仪器与试剂有哪些? (3)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程序。 2、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原理和控制要点 【引入新课】 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用途广泛常用于食品原料或辅料。淀粉是以葡萄糖为基本单位通过糖苷键而构成的多糖类化合物。淀粉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破裂,有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里,另一部分悬浮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这一过程称为糊化作用。糊化是淀粉食品加热烹制时的基本变化,也就是常说的食物由生变熟。 淀粉不溶于冷水,也不溶于乙醇、乙醚或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故可用这些溶剂淋洗、浸泡除去淀粉的水溶性糖或脂肪等杂质。 淀粉不显还原性,但它在酶(或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后生成还原性单糖——葡萄糖。 淀粉酶的专一性高,但只能将淀粉逐步水解至麦芽糖阶段; 盐酸溶液对淀粉的专一性较差,但它能将淀粉水解至最终产物葡萄糖。故在测定淀粉时,使酶——稀盐酸分解法。 GB 20712-2006《火腿肠(Ham sausage)》规定: 火腿肠(高温蒸煮肠)Ham sausage(Autoclaved ham sauasge)以鲜或冻畜、禽、鱼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搅拌、斩拌(或乳化)、罐入塑料肠衣,经高温杀菌,制成的肉类灌肠制品。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指标 外观肠衣均匀饱满,无损伤,表面干净,良好,扎结牢固,肠衣的扎结部位无内容物渗出。 色泽具有产品固有的色泽。 质地组织紧密,有弹性,切片良好,无软骨及其它杂物,无气孔。 风味咸淡适中,鲜香可口,具固有风味,无异味。 理化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火腿肠理化要求 项目 指标 特级优级普通级无淀粉产品

大米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对包装、标签、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稻谷、糙米或半成品大米为原料加工的食用商品大米,不适用于特种大米、专用大米、特殊品种大米以及加入了添加剂的大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50稻谷 GB 2715粮食卫生标准 GB/T 5009.36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490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492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T5493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 GB/T5494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 GB/T5502 粮油检验米类加工精度检验

GB/T5503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82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 GB/T 15683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GB/T 17109粮食销售包装 GB/T 17891优质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加工精度milling degree 加工后米胚残留以及米粒表面和背沟残留皮层的程度。以国家制定的加工精度标准样品对照检验。在制定加工精度标准样品时,应参照下述文字规定: 一级:背沟无皮,或有皮不成线,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90%以上。 二级:背沟有皮,米胚和粒面皮层去净的占85%以上。 三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占80%以上。 四级:背沟有皮,粒面皮层残留不超过三分之一的占75%以上。 3.2 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米粒:

淀粉的糊化、老化 对烹饪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概述 1、淀粉的一般特性: 众所周知,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碳水化合物,根据其分子中含有的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的不同而分为两种性质差异很大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在水中加热糊化后,是不稳定的,会迅速老化而逐步形成凝胶体,这种胶体较硬,在115-120度的温度下才能向反方向转化。支链淀粉在水溶液中稳定,发生凝胶作用的速率比直链淀粉缓慢的多,且凝胶柔软。 2、淀粉的糊化: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升至53℃以上时,发生溶胀,崩溃,形成均匀的粘稠糊状溶液。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及无序态的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开,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 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 3、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老化是指经过糊化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老化是糊化的逆过程,实质是在糊化过程中,已经溶解膨胀的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类似天然淀粉结构的物质。 二、淀粉的糊化、老化的影响因素 (一)、糊化 1、淀粉自身:支链淀粉因分支多,水易渗透,所以易糊化,但它们抗热性能差,加热过度后会产生脱浆现象。而直链淀粉较难糊化,具有较好“耐煮性”,具有一定的凝胶性,可在菜品中产生具有弹性、韧性的凝胶结构。 2、温度:淀粉的糊化必须达到其溶点,即糊化温度,各种淀粉的糊化温度不同,一般在水温升至53度时,淀粉的物理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 3、水:淀粉的糊化需要一定量的水,否则糊化不完全。常压下,水分30%以下难完全糊化。 4、酸碱值:当PH值大于10时,降低酸度会加速糊化,添加酸可降低淀粉粘度,碱有利于淀粉糊化,例如,熬稀饭时加入少量碱可使其粘稠。 5、共存物:高浓度的糖可降低淀粉的糊化程度,脂类物质能与淀粉形成复合物降低糊化程度等。 (二)、老化 1、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于老化,例如,糯米、粘玉米中的支链多,不易老化。 2、水:含水量在30%-60%之间,易发生老化现象,含水量低于10%或高于60%

溶解氧 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溶解氧的饱和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清洁地面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使溶解氧降低。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水质恶化。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 1.方法的选择 测定水中溶解氧通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水样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物等干扰测定。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如腐植酸、丹宁酸、木质素等)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正干扰。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地表水和工业废水,必须采用修正的碘量法和膜电极法测定。 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mg/L,二价铁低于1 mg/L时,采用叠氮化钠修正法。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出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 1 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浮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

膜电极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 2.水样的采用与保存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存在采样瓶中。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缸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左右。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同时记录水温和大气压力。 一、碘量法 GB7489--89 概述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出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仪器 250—300ml溶解氧瓶。 试剂 (1)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MnSO4·4H2O或364g MnSO4·H2O)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00ml。此溶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大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检测分光光度法 企业标准(拟定稿) 倪天瑞2015年11月04日 1. 适用范围 大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不适用于熟制大米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Y/T 2639-2014稻米直链淀粉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 15683-2008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3. 原理 大米中淀粉与碘形成显色复合物,在波长620 nm处测定显色物的吸光度值,其吸光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成正比; 大米中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之外数值即为支链淀粉含量。 4. 试剂 使用试剂为分析纯试剂,水为三级水 4.1氢氧化钠溶液(1 mol/L):称取4 g氢氧化钠,溶于100 mL水中; 4.2乙酸溶液(1 mol/L):量取 5.78 mL冰乙酸,用水定容至100 mL ; 4.3碘液:0.2 g碘、2 g碘化钾,用水定容至100 mL; 4.4乙醇溶液(95%) 4.5空白校正液:氢氧化钠溶液(0.09 mol/L),量取4.5 mL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定容至50 mL; 4.6直链淀粉标准品,购于上海将来试剂公司; 4.7支链淀粉标准品,购于上海将来试剂公司; 5. 仪器 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感量土 0.0001 g 水浴锅 烧杯 研钵 筛子(80 目) 6. 分析步骤 6.1样品处理:将样品混匀,称取约10 g,粉碎后,过80目筛子; 6.2前处理:准确称取样品50± 0.2 mg,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0.5 mL 95%乙醇溶液,冲洗容器壁上的粉末,再加入 4.5 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沸水浴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定容至50 mL。该溶液即为待测液。 6.3标准溶液: 6.3.1直链淀粉标准溶液(1 mg/mL) 称取50± 0.2 mg直链淀粉标准品,置于50 mL容量瓶中,加入0.5 mL 95%乙醇溶液,冲洗容器壁上的粉末,再加入4.5 mL氢氧化钠溶液,摇匀,沸水浴10 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定容至50 mL。 6.3.2支链淀粉标准溶液(1 mg/mL) 称取50±0.2 mg支链淀粉标准品,制备方法同上

FHZDZDXS0072 地下水碘化物的测定淀粉分光光度法 F-HZ-DZ-DXS-0072 地下水—碘化物的测定—淀粉分光光度法 1 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中碘离子的测定。 最小检测量为0.5μg,若取20mL水样测定,最低检测浓度为2.5μg /L。 测定范围:25μg/ L~500μg /L。 2 原理 在磷酸介质中,加入溴水可以将溶液中存在的碘离子定量地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碘酸根离子与碘化钾作用生成碘,碘再与淀粉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借以进行比色或光度测定。过量的溴用甲酸钠破坏。过剩的甲酸钠,在酸性介质中经煮沸可以除去。 3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3.1 饱和溴水:在少量蒸馏水中滴加液态溴(Br2),直到溶液上层出现橙色溴的蒸气,于磨口瓶中保存(用时现配)。 3.2 磷酸溶液(1+2)。 3.3 甲酸钠溶液(HCOONa,200g/L)。 3.4 碘化钾溶液(KI,10g/L)。 3.6 碘离子标准溶液 3.6.1 碘离子标准贮备溶液,0.20 mg/mL:称取0.2616g碘化钾(KI,99.99%)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00mL含0.20mg碘离子。 3.6.2 碘离子标准溶液,1.00μg /mL:吸取5.00mL碘离子标准贮备溶液(0.20mg/mL)于1000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中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00mL含1.00μg碘离子。 3.7 淀粉溶液(5g/L):称取0.5g可溶性淀粉,加100mL蒸馏水,加热搅拌,直至溶液清亮透明。 4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 5 试样制备 5.1 取澄清原水样进行测定。试样量20mL。 6 操作步骤 6.1 水样分析 取20.0mL水样于100mL烧杯中,加入6滴磷酸溶液(1+2),加10滴饱和溴水,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至恰沸腾时取下,趁热加入10滴甲酸钠溶液(200g/L),搅拌,此时溶液中溴的颜色应完全褪去。再将溶液沸腾以破坏过剩的甲酸钠。取下烧杯,放入冷水槽中冷却。将溶液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方法 参照标准《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 试剂 (1)KI溶液:10%。 (2)淀粉溶液:0.5%。称取0.5克可溶性淀粉于小烧杯中,用少量水搅匀后加入 100ml的沸水中,加入后不断搅拌,并煮沸至溶液透明为止。加热时间不易过长且应迅速冷却,以免降低淀粉指示剂的灵敏性能。如需久存,可加入少量的HgI2或ZnCl2等防腐剂。 (3)H2SO4溶液:2 mol/L。。 (4)Na2S2O3溶液:0.1 mol/L。将12.5克Na2S2O3 ·5H2O

溶解在500毫升新煮沸冷却后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储于棕色瓶中并摇匀,保存于暗处一周后标定使用。(低浓度的溶液需稀释) 实验步骤 (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用25毫升移液管吸取0.1000 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三份,分别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5毫升 6N盐酸、5毫升20%KI,摇匀后在暗处放置约5min,待反应完全,用100毫升水稀释。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棕色到绿黄色,加入2毫升0.5%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至亮绿色即为终点。根据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毫升数计算其浓度。(低浓度的溶液标定类似) (2)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取10毫升待测消毒溶液,置于250毫升碘量瓶中,加入2 mol/L 硫酸 10毫升,10%碘化钾溶液10毫升,此时溶液出现棕色。盖上盖并振摇混匀后加蒸馏水数滴于碘量瓶盖缘,在暗处放置约5min。打开盖,让盖缘蒸馏水流入瓶内。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装于25毫升棕色滴定管中)滴定游离碘,边滴边摇匀,待溶液呈浅棕黄色时,加入10滴0.5%淀粉指示剂,溶液立即变蓝色,

一、实验目的: 1、利用酸水解法测定出食品中淀粉含量; 2、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1、淀粉的测定原理:利用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的淀粉,首先将米粉去脂肪及可溶性糖,接着加盐酸对米粉进行酸水解,利用滴定的方法检测水解后样品中还原糖,将还原糖换算成淀粉的含量。 2、蛋白质测定的原理:食品中的蛋白质在催化加热条件下被分解,产生的氨与硫酸结合生成硫酸铵。碱化蒸馏使氨游离,用硼酸吸收后以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酸的消耗量乘以换算系数,即为蛋白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天平、定氮蒸馏装置、烧杯、500mL与100mL容量瓶、滤纸、烧瓶、水浴锅、锥形瓶、玻璃珠、滴定管。 2、试剂:硫酸铜、硫酸钾、硫酸(1.84 g/L)、甲基红乙醇溶液(1 g/L)、硼酸溶液(20 g/L)、混合指示液(2份甲基红乙醇溶液(1g/L)+1份亚甲基蓝乙醇溶液(1 g/L))、氢氧化钠溶液(400 g/L)、硫酸或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0.0500mol/L)、乙醚、85%乙醇、6mol/LHCl、40%NaOH、20%乙酸铅、10%的NaSO 、碱性酒石酸铜液(甲、乙液)。 4 四、实验步骤: 1、淀粉的测定实验步骤: (1)样品的处理:称取2.0~5.0克的面粉样品,将样品置于带有滤纸的漏斗加入30ml乙醚以除去面粉中脂肪,再用150ml的85%乙醇分3次洗涤残渣以除去可溶性糖,滤干,接着用100ml水洗涤残渣后将残渣移至烧瓶,加入30ml的 6mol/L的HCl至烧瓶中,用沸水浴冷凝回流40min,接着用流水冷却后用碘液鉴定是否充分水解,直至水解充分,冷却后加入甲基红及40%的NaOH调至黄色,用6mol/L的HCl校正至刚好变红,加入20ml20%的乙酸铅,摇匀放置10min,接

我国的大米,无认是在生产上还是在消费上,都是世界上第一的大国,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大米历史和文化,有60%以上的人口大米为主食。 大米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高分子化合物,其中含有以分支结构为主的支键淀粉和以线性结构为主的直链淀粉。大量研究表明,两类淀粉的含量、分子量、空间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是影响大米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大米在蒸煮过程中水分的吸收和体积扩张,以及米饭的粘稠与松散性。 碘蓝值实验是表示淀粉结合碘能力的一个指标,碘蓝值高,说明与碘结合力强。支链淀粉分支多,不与碘结合,碘染呈紫色,与热水作用膨胀成糊状。直链淀粉分支少,易于碘结合成深蓝色,能溶于水而不成糊状,所以说直链淀粉含量直接影响着米饭的韧性口感。 直链淀粉含量高,米细比较细长,韧性口感较低,弹性低,产于南方的籼稻就是高直链淀粉

含量的品种。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煮熟后的粘性也比较高,米饭韧性口感高,弹性高,产于北方的粳稻就是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口感较好。 中国北方水稻栽培专家许哲鹤先生是这样区别普通大米与优质大米的: 一是药物和污染残留,只要检测为阳性就不能确定为优质米。 二是蛋白质含量。以7%为限,小于7%即是优质米,口味就好,并且越低越好;大于7%口味就差,越高越差。 三是直链淀粉含量,以20%为限,越小,米饭的柔韧度、弹性越好,越高则越差。 根据国内外前沿农业科学研究分析,水稻的蛋白质积累和淀粉的积累排列方式,除了人为的施肥因素外,与其灌浆期的温度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个时期,只有满足平均气温在23至25度、昼夜温差大于10度的条件,蛋白质和直链淀粉的含量才能保证最低。

货号:QS3404-50 规格:50管/48样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正式测定前务必取 2-3个预期差异较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SSS(EC 2.4.1.21)通常以游离态存在于质体基质中,催化淀粉链延长,主要负责支链淀粉的合成。 测定原理: SSS催化ADPG与淀粉引物(葡聚糖)反应,将葡萄糖分子转移到淀粉引物上,同时生成ADP,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依次催化NADP+还原为NADPH,NADPH生成量与前一步反应中ADP生成量呈正比,340nm下测定NADPH增加量即可计算SSS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台式离心机、移液器、1 mL石英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试剂的组成和配制: 提取液:液体60mL×1瓶,4℃保存; 液体一:7mL×2瓶,4℃保存; 液体二:4mL×2瓶,4℃保存; 液体三:8mL×2瓶,4℃保存; 粉剂一:2支,4℃保存; 粉剂二:2支,4℃保存; 粉剂三:2支,-20℃保存; 粉剂四:2支,4℃保存; 粉剂五:2支,4℃保存; 粉剂六:2支,-20℃保存; 粉剂七:2支,-20℃保存; 粉剂八:2支,4℃保存; 粉剂九:2支,4℃保存; 粉剂十:2支,-20℃保存; 试剂一:液体×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500μ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试剂二:粉剂×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500μL蒸馏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反应液Ⅰ的配制:临用前取液体一、粉剂一、粉剂二和粉剂三各一支,依次把粉剂一、粉剂二和粉剂三转移到液体一中混合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反应液Ⅱ的配制:临用前取液体二、粉剂四、粉剂五、粉剂六和粉剂七各一支,依次把粉剂四、粉剂五、粉剂六和粉剂七转移到液体二中混合溶解;用不完的试剂分装后-20℃保存,禁止反复冻融。 反应液Ⅲ的配制:临用前取液体三、粉剂八、粉剂九和粉剂十各一支,依次把粉剂八、粉 第1页,共2页

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第一法酶水解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明确与掌握各类食品中淀粉含量的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用酶水解法和酸水解法测定淀粉的方法。 二、原理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类后,其中淀粉用淀粉酶水解成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成单糖,最后按还原糖测定,并折算成淀粉。 三,试剂: 1、0.5%淀粉酶溶液:称取淀粉酶0.5克,加100毫升水溶解,数滴甲苯或三氯甲烷,防止长霉,贮于冰箱中。 2、碘溶液:称取3.6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加入1.3克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毫升。 3、乙醚 4、85%乙醇 5、6N盐酸:量取50毫升盐酸加水稀释至100毫升。 6、甲基红指示液:0.1%乙醇溶液。 7、20%氢氧化钠溶液。

8、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34.639克硫酸铜(CuS04·5H2O)。加适量水溶解,加0.5毫升硫酸,再加水稀释至500毫升,用精制石棉过滤。 9、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173克酒石酸钾钠与50克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毫升,用精制石棉过滤,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10、0.1000N高锰酸钾标准溶液。 11、硫酸铁溶液:称取50克硫酸铁,加入200毫升水溶解后,人100毫升硫酸,冷后加水稀释至1000毫升。 四、操作方法: 1、样品处理: 称取2-5克样品,置于放有折叠滤纸的漏斗内,先用50毫升乙醚分5次洗除脂肪,再用约100毫升85%乙醇洗去可溶性糖类,将残留物移入250毫升烧杯内,并用50毫升水洗滤纸及漏斗,洗液并入烧杯内,将烧杯置沸水浴上加热15分钟,使淀粉糊化,放冷至60℃以下,加20毫升淀粉酶溶液,在55-60℃保温1小时,并时时搅拌。然后取1滴此液加1滴溶液,应不显现蓝色,若显蓝色,再加热糊化并加20毫升淀粉酶溶液,继续保温,直至加碘不显蓝色为止。加热至沸,冷后移入250毫升容量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取50毫升滤液,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并加水至刻度,沸水浴中回流1小时,冷后加2滴甲基红指示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溶液转入100毫升容量瓶中,洗涤锥形瓶,洗液并人1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备用。

Q/TC 安徽陈家乐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TCCJLM001-2014 食用大米淀粉 2014-09-01发布2014-09-15实施安徽陈家乐食品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要求 (1) 4 检验方法 (2) 5 检验规则 (3) 6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

前言 本标准产品为食用大米淀粉。因目前该产品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特编制本企业标准作为企业生产和出厂检验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根据食用大米淀粉的特征和使用特性编制,其技术要求参照GB/T 8885-2008、GB/T 8884-2007等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制定。 本标准自2014年9月1日发布,从2014年9月15日起所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由安徽陈家乐食品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正华

食用大米淀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大米淀粉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米为原料(原料应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 4789.1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53—2003 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12086 淀粉灰分测定方法 GB/T 12087 淀粉水分测定方法烘箱法 GB/T 12095 淀粉斑点测定方法 GB/T 12096—1989 淀粉细度测定方法 GB/T 12097—1989 淀粉白度测定方法 GB/T 8885—2008 食用大米淀粉 GB/T 8884—2007 马铃薯淀粉 3 要求 3.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 指标 优级品一级品二级品 外观白色粉末,具有光泽 气味具有大米淀粉固有的特殊气味,无异味

2015年9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S e p.2015第32卷第3期一一一一一J o u r n a l o fG u a n g x i T e a c h e r sE d u c a t i o n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V o l.32N o.3D O I:10.16601/j.c n k i.i s s n1001G8743.2015.03.010文章编号:1001G8743(2015)03G0045G05 某些粮食作物中可溶性淀粉含量的分析 谢跃生,王一维,廖金珍 (广西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摘一要:在微酸性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测试碘与可溶性淀粉形成的蓝色包合物,发现其吸光度与可溶性淀粉溶液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文中给出了几种大米和豆类食品中可溶性淀粉含量的测定值.作者同时研究了一种传统的大米烹饪方式( 捞饭 ),这种传统的烹饪方式虽然使大米损失了~10%的淀粉和一点营养素,但却有望成为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一种饮食解决方案. 关键词:淀粉;碘;分光光度法;粮食;捞饭 中图分类号:S532一一文献标识码:A 1一问题的提出 食物淀粉一般来源于植物种子(小麦二玉米二稻米二大麦二豆类等)与植物块茎(红薯二马铃薯二木薯等).淀粉是最为重要二丰富二可消化的食物多糖,因此,在我国小麦二玉米二稻米等富含淀粉的食物常成为人们膳食中的主食[1],是我们能量的主要来源.淀粉分为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自然淀粉中直链与支链淀粉之比一般约为15%?85%或者28%?72%,视植物种类二品种二生长时期的不同而异.直链淀粉是DG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链,分子中有200个左右葡萄糖基,分子量1~2?105,聚合度990.支链淀粉分子中除有αG(1,4)糖苷键的糖链外,还有αG(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分子中含300~400个葡萄糖基,分子量大于2?107,聚合度7200[2].淀粉的水溶性会随着其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小分子的淀粉微粒易溶于水,进入人体后易水解成葡萄糖,而大分子的淀粉微粒水溶性较差,在人体中分解成葡萄糖所花的时间较长.由此可见,大小分子的淀粉微粒提供能量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因此,分析食物中可溶性淀粉的含量,可以从新的角度评价食品的营养状况,更为科学地利用食物资源.一般食品中淀粉的经典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3]:第一类是用酸或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单糖后测定[4].第二类是除去干扰物质,用显色剂显色后进行比色分析[5,6].第三类是加入某些物质,使其与淀粉形成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以旋光法测定[7].除此之外现在发展起来的淀粉分析方法还有:近红外透射光谱法(N I T S)[8]二近红外反射光谱法(N I R S)[9]二凝胶色谱法[10]二核磁共振波谱法[11]等.本研究目的是测试食物中易溶性的小分子淀粉的含量,因此,为快速和方便起见,选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淀粉碘蓝色包合物的方法[12],样品的处理则尽量接近实际烹饪手法.在我国南方部分农村地区一直保留着 捞饭 的大米烹饪方式(将大米在沸水中煮成半熟后捞出再蒸)[13],这种烹饪方式的利与弊本文希望通过实验测试后重新进行评价. 2一实验部分 2.1一仪器 V L SG7220型分光光度计,T UG1901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收稿日期:2015G06G25 作者简介:谢跃生(1958-一),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分析与测试(x x y t u g@163.c o 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