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鱼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2008

《鱼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2008

《鱼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2008
《鱼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2008

《鱼类增养殖学》参考答案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水产养殖2005 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三道大题,共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3.试题全答在答卷纸上。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效应时间:指亲鱼注射催情剂之后(末次注射)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效应时间的长短与催情剂的种类、水温、注射次数、亲鱼种类、年龄、性腺成熟度以及水质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不可逆点:鱼苗孵化后不摄食,到某一时间即使其他条件和食物非常好,鱼苗也不会摄食饥饿而死亡的时间。

轮捕轮放: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

LRH-A2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刺激脑垂体释放LH和FSH;(2)刺激脑垂体合成LH和FSH;(3)刺激排卵;(4)低剂量的LRH-A能刺激脑垂体合成和释放LH和FSH,促进性腺进一步成熟。

鱼类生长的特点:阶段性、季节性、群体性、;终身生长、雌雄相异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选择鱼类养殖品种的基本原则。

市场需求

品质

环境要求

生长习性

养殖周期等。

2、改善池塘溶解氧气条件的主要措施。

增加溶解氧气的来源:蜉蝣生物的光合作用;空气溶解;增氧机;外来富氧水等。

减少溶解氧气的的消耗:控制蜉蝣生物的种群素量,控制鱼类种群密度;减少有机物等。

3、鱼苗开口摄食的判断依据。

鳔充气;肠贯通;平行游动;卵黄情况等。

4、卵生理成熟的标志。

卵核偏位等。

5、池塘管理的基本内容。

(1)巡塘,观察鱼类动态。

(2)作好鱼池的清洁卫生工作;

(3)根据天气、水温、季节、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确定投饵、施肥的种类和数量,并及时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4)掌握好池水的注排,保持适当的水位,做好防旱、防涝、防逃工作;

(5)作好全年饲料、肥料需求量的测算和分配工作;

(6)种好池边或饲料地的青饲料;

(7)合理使用渔业机械,搞好渔机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用电安全;

(8)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6、四定投饵的主要内容(含变化)。

定时

定量

定质

定位

三、论述题(共20分)

鱼的定义(2分)及其反映出的特点(5分)以及其特点决定的鱼类养殖技术的特点(13分)。

鱼的定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反映出的特点:鳃呼吸;鳍游泳;变温动物;水生环境;脊椎动物的特点等。

鱼类养殖技术的特点:

养殖技术要考虑鳃呼吸的特点;鳍游泳的特点;变温动物的特点;水生环境的特点等。

主讲教师:杜宗君教研室主任:

2012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地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状态地是( ) 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感觉、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状态,记忆则不然. 2、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地神经结构是( )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地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地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地连合纤维. 3、神经系统最小地单位是( )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 答案:C 勤思考研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地最小单位是神经元.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 ) 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 5、感受性提高地感觉适应现象是( )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在暗适应时是出现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

6、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地内容.这主要体现地知觉特性是( ) (图略)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地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地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地意义.该题目体现了知觉地理解性. 7、立体电影利用知觉地( ) A、运动视差 B、纹理梯度 C、线条透视 D、双眼视差 答案:A 勤思考研解析: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地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地可产生立体效果地电影. 8、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地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地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 A、对话 B、独白 C、语言获得 D、语言理解 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独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9、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 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 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 答案:A 勤思考研解析: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1.构造阶段,根据目地确定要表达地思想; 2.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地形式; 3.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地信息说出或写出. 10、在沙赫特和辛格地情绪唤醒模型中,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地因素是( ) A、注意 B、认知 C、生理变化 D、情境

《苏州园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文段(一)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式不该错过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茎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1、文中“□□”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第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是那句?[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这句中的“有”和“不过”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原句突出到过的园林少,如果互换就强调到过的园林多,与原文内容不符} 2、文中最能体现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特征的一句话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苏州园林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4.结合语段,以下对“败笔”一词的解释最符合作者原意的应该是(c) A.影响整个字的一笔 B.文中写得不好的句子 C.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D.园林绘画方面的不足 5.把文中画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但缺少强调。连用四个“讲究”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6、“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中“他们”是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愿望”是指(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的依据是(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7、本节有一个词在全文中起线索作用,这个词是:(“图画”) 8、简析文中加点词“一切”、“决不”的作用。[“一切”“决不”表达意思严密准确,说明苏州园林每一处每一点上都能构成完美的图画,毫无例外] 9、“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在本段中具体指那些“点”?[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 10.“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据说”能否省去?为什么?(不能省去。“据说”表示“一百多处”这一数据来源不准确和没有权威性,作者没有作亲自考证。如果去掉了就与实事不符,也不符合实际。“据说”地这用突出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理解及答案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2.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 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中“艺术”和“技术”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苏州园林(节选)阅读答案 课内现代文阅读(15分)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①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 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 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 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 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 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 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 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 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 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 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 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 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 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 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 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的?(4分)

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逐章练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 年 4 月) C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2、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 者是(06年10月)B A 、詹姆斯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06 D 、临床个案法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 D 、布鲁斯 D 、行为学习 《教育心理学》 ,该书的出版于 (075、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 是 ( 07 年 10 月) B A .华生 B.桑代克 C .布卢姆 D.詹姆士 6、 有目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引起或改变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的心理研究 方法叫( 07年 10月) C A.观察法 B 调查法 C.实验法 D.教育经验总结法 7、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 ,该书出版的时间是( 08 年 4 月) A . 1933 B.1923 C . 1913 D.D 1903 8、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是( 08 年 4月) C A .华生 B.布鲁纳 C.布鲁姆 D.班杜拉 二、填空题 1 、一般认为, 1903 年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 志。(06 年 4 月) 2、 在教育心理学得研究中,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得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调 查法 。(07 年 10 月) 3、 《教育目标分类》是心理学家 布鲁姆 的代表作。( 07 年 10 月) 三、简答题 1、你认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 07年 10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是( 06 年 4月) B A 、史莫克 B 、莫雷若 C 、加涅 D 、奥苏贝尔 2、 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效应的大小要受学生年龄的影响,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应影 响的是( 06 年 4 月) D A 、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B 、中等年龄的学生 C 、年龄较大的学生 D 、年纪较小的学生 3、 关于教师期望和教育效果关系的实验研究,是 1968 年进行的,实验的主持者是( 07 年 10 月) D 3、 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06年 10月) A A 、掌握学习 B 、认知学习 C 、情感学习 4、 一般认为,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桑代 克著 年 4 月) A A 、 1903 B 、 1913 C 、 1923 D 、 1933

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苏州园林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的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5、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4分) 16、选文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分) 17、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6分) 18、第③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5、4分苏州园林(2分)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分) 16、4分排比(2分) 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2分) 17、6分总分结构。(2分) 作比较(2分) 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2分) 18、4分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2分)。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 1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苏州园林阅读答案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18分)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5、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6分) 16、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 17、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分) 18、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4分) 15、(共6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2分〉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共4分)举例子、打比方(答对一个给1分,共2分)苏

2011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试年龄 D 被试性别理防御机制主要是(D)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 A。转移作用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 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在极B。反向作用A 丘脑 B 下丘脑 C 海马 D 桥脑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C。退行作用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D。否认作用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只在半杯水了,真痛苦”。这一现 18.许多人认为,坐火车比乘飞层的部位依次是( d ) 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A) 机更安全。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 (B)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A。主观性 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B。感染性 A。调整性启发 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C。情境性 B。可得性启发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D。两极性C。代表性启发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12.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D。参照点启发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d ) 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C) 19.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无偿献 A 顶部 B 中部 C 背部 D 底部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血属于(D) 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有关 A。本能的亲社会行为种感觉现象是( d) 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 B。纯粹的利他行为 A 适应 B 对比 C 后像 D 联 C。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 C。纯粹的利已行为觉 D。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 D。间接的互惠行为 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化的一致性 20.认为心

理发展只有量的连续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13.某儿童智力测验的原始分数累积、不存在阶段性的理论是(D) 想起的,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C) 为130,其所属年龄组的平均分为 A。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A 层次网络模型 B 逆行性遗100,标准差为15,他的智商是C B。发生认识论 A.100 忘 C 编码特异性原理 D 激活扩散 C。心理**发展理论 B.115 模型 D。社会学习理论 C.130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 21.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衰退最 D.145 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早的心理机能是(A) 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14.高尔顿研究了遗传因素对智 A。感觉和知觉应在识记后( c ) 力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A) B。记忆 A 1小时内 B 2-12小时C 13-24 A。家谱分析 C。想象小时 D 24小时后 B。动物实验D。思维 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 C。心理测验 22.某儿童认为周围世界绕着他转,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c ) D。社会实践调查月亮跟着他走;他只知道自己有个哥 A 再造B 补充 C 替代 D 预见 15.小张喜欢做新颖和有价值的哥,但不知道自己就是哥哥的弟弟。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事情,而且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该儿童心理发展所处的阶段是(B) 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同的观点。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C A。具体运算阶段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A。一般能力B。前运算阶段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a) B。特殊能力 C。后运算阶段 A 间接性 B 抽象性 C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苏州园林(节选)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1)标本:典范、样本。(1分)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败笔:不足,缺陷;缺点,疏漏。(1分)(共2分)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这里作者强调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种园林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重复,它是为了能给人以美的愉悦,而非简单的技术性堆叠,从而达到“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效果。(只解释说明“艺术”和“技术”含义的得1分,共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运用拟人化的写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苏州园林每个季节中都有各不相同的树木和花树相互映衬的景致。(1分)(共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第③段说明方法:作比较(1分)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1分) 第⑤段的说明方法:举例子(1分) 作用:通过具体的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1分)(共4分)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城墙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1分)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分)(共2分) 《苏州园林》典型练习题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教育心理学考研试题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7、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8、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9、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2、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概念 一、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二、教材概括 3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