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设计技术规范

热设计技术规范

热设计技术规范
热设计技术规范

基本符号 一、交通 ADT:年平均日交通量 DHV:设计小时交通量 K:DHV与ADT之比值 D:交通量方向分配 N基本: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过能力 N可能:一条机动车道考虑各种修正系数后通过能力 N设计:多车道考虑影响和道路分类后,设计建议通过能力取值 r1:通行能力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r2:通行能力平交口间距修正系数 r3:通行能力平曲线修正系数 r4:通行能力道路纵坡修正系数 r5:通行能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 l1:交叉口间距 λ1: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 v/c:理想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值 二、建筑限界 Wc:机动车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车行道宽度(m)Wmc: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a:路侧带宽度(m) Wb: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m) Wbm:非机动车路缘带宽度(m) Wp——人行道宽度(m) Wg——绿化带宽度(m) Wf——设施带宽度(m) Wl——侧向净宽(m) Wsc——机动车行安全带宽度(m) Wdm——中间分隔带宽度(m) Wsm——中间分车带宽度(m) 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e=w1 j——隧道内检修道宽度(m)最小值0.75m r——隧道内人行道宽度(m)最小值1.0m hc: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b:非机动车车行道最小净高(m) hp:行人最小净高(m) Wr:道路红线宽度(m) Ws:路肩宽度(m)

Wsh:硬路肩宽度(m) Wsp:保护性路肩宽度 i(%):路拱设计坡度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V:设计车速 i:道路中心线纵坡度(%) r:道路中心线转角(O) S: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或道路侧向视距 R:机动车道中线圆曲线半径 Lc:超高缓和段长度(m) b:超高施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ε——超高渐变率 △i——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μ——横向力系数 △W:车道曲线加宽值 Wc:平曲线段车道宽 Wn:直线段车道宽 N:车道数 Uc:弯道上车体几何宽 Cc:弯道车侧净距 ic:弯道富裕量 iH:合成纵坡 ih:横向超高坡度或路面横坡 iz:纵向坡度 四、平、立交设计 S1、S2、S3:导游岛端部偏移距 Q1、Q2:导流岛内移距 R0、R1、R2:导流岛端部半径 Wa、Wb、Wc:导流岛宽度 La、Lb、Lc:导流岛长度 Vd:转向弯道设计车速 Lw:交织长度 re:进口道缘石半径 reg:出口道缘石半径 A:回旋线参数 Ls:回旋线长度 NC:分流前或合流后主线车道数 NF:分流后或合流前主线车道数 NE:匝道车道数

技术规范书 1. 总则 1.1 本规范书适用于沈阳新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城市污泥低成本利用项目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循环水泵配套汽轮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技术要求。 1.2 本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本规范书发出以后,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方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供方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4 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具体款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5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6供方对整套设备和辅助系统负有全责,即包括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分包(或采购)的产品制造商应事先征得需方的认可。 1.7 本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2. 设计条件与使用条件 2.1 系统概况 2.1.1 本期工程:热网循环水系统扩容改造 2.1.2 改造循环水泵配套汽轮机1台 2.2 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2.2.1 安装地点:室内布置 2.2.2主厂房地坪(±0.000米)相当于海拔高度47.5m (黄海高程系) 2.2.3地震烈度:基本裂度 7 度 2.2.4各气象要素统计如下: 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 29.5度 冬季采暖期各月平均气温–5.62度 历年平均气温 7.8度 降雨量:日最大215.5mm,小时最大89mm 湿度:夏季七月份平均相对湿度78%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200mm 历年最大风速 29.7m/s 冬季主导风向北、东北 夏季主导风向南、西南 最大冻土深度 1.40m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Code for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Design (2016年版)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请组织开展城市排水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函》(建标标函2013 [46]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补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对地下空间使用、绿地与绿化设计、道路设计、竖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完善道路规划和停车场库配置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表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 1.0.5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0.5.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1.0.5.2 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1.0.5.3 符合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气候特点与环境条件; 1.0.5.3a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河湖水域,促进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条文说明】 1.0.5 本条是编制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术语、代号 2.0.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 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不应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4 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

电子设备的强迫风冷热设计规范 2004/05/01发布2004/05/01实施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修订信息表

目录 目录 (3) 前言 (5) 1目的 (6) 2 适用范围 (6) 3 关键术语 (6) 4引用/参考标准或资料 (7) 5 规范内容 (8) 5.1 遵循的原则 (8) 5.2 产品热设计要求 (8) 5.2.1产品的热设计指标 (8) 5.2.2 元器件的热设计指标 (9) 5.3 系统的热设计 (9) 5.3.1 常见系统的风道结构 (9) 5.3.2 系统通风面积的计算 (16) 5.3.3 系统前门及防尘网对系统散热的影响 (16) 5.4 模块级的热设计 (16) 5.4.1 模块损耗的计算方法 (16) 5.4.2 机箱的热设计 (16) 5.4.2.1 机箱的选材 (16) 5.4.2.2 模块的通风面积 (17) 5.4.2.3 机箱的表面处理 (17) 5.5 单板级的热设计 (17) 5.5.1 选择功率器件时的热设计原则 (17) 5.5.2 元器件布局的热设计原则 (17) 5.5.3 元器件的安装 (18) 5.5.4 导热介质的选取原则 (19) 5.5.5 PCB板的热设计原则 (19) 5.5.6 安装PCB板的热设计原则 (22) 5.5.7 元器件结温的计算 (22) 5.6 散热器的选择与设计 (25) 5.6.1散热器需采用的强迫冷却方式的判别 (25) 5.6.2 强迫风冷散热器的设计要点 (25) 5.6.3 风冷散热器的辐射换热考虑 (27) 5.6.4 海拔高度对散热器的设计要求 (27) 5.6.5 散热器散热量计算的经验公式 (27) 5.6.6强化散热器散热效果的措施 (28) 5.7风扇的选择与安装的热设计原则 (28) 5.7.1多个风扇的安装位置 (28) 5.7.2风扇与最近障碍物间的距离要求 (28) 5.7.3消除风扇SWIRL影响的措施 (29) 5.7.4抽风条件下对风扇选型的限制 (29) 5.7.5降低风扇噪音的原则 (30)

航空器电子产品热设计 现代机(弹)载电子设备由于受条件限制,都要求重量轻、体积小。另外,为了提高电子产品的工作性能,其功率往往很大,也就是说电子元器件的发热量非常大,一般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温度要求低于100°C。根据美国空军的统计,在机(弹)载电子设备失效的原因中,有超过50%是由于温度引起的,因此电子产品的热设计是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最主要内容。 机(弹)载电子产品的冷却可采用循环水冷(二次冷却)和风冷,而风冷又有自然风冷和强迫风冷。 图7-1、7-2采用ANSYS CFX对某机载电子产品进行水冷分析,图示为散热冷板上的温度分布和冷却水的流线图。 传统的机(弹)载电子产品的热设计以经验设计为主,根据机(弹)载电子产品热设计手册,利用半经验、半解析的估算公式确定冷却方式、流量(压差)及流道,然后制造相应的1:1模型进行测试验证。这种热设计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由于试验验证成本高、周期长,设计者只能选取少数几种自己认为最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试验,从而可能疏漏了更好的设计方案。另外,如果测试验证后发现了设计中的问题,回过来重新更改设计,再测试验证,这样的设计周期就更长,这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相适应。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为机(弹)载电子产品热设计的数值仿真提供了保障。ANSYS CFX流体分析功能就是利用基于有限元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湍流Navier-Stokes方程。ANSYS CFX是热、流耦合计算软件,在流体单元中求解质量、动量、能量方程,而同时在固体单元中耦合求解能量方程,由此可得出流场中的速度、压力、温度分布,固体中的温度分布,同时可得出流、固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图7-4)和热流密度。 图7-5采用ANSYS CFX对某机载电子设备机箱进行强迫风冷分析,图示结果为机箱内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分布。 机(弹)载电子产品的冷却效率取决于流、固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因此热设计仿真分析的最主要任务是准确求解对流换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的大小与近壁面的流体温度分布梯度成正比,而近壁面的流体温度分布梯度与近壁面的流体速度分布有关,因此,要得到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必须精确求解流体速度分布,尤其是近壁面附面层内的速度分布。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受计算机速度的限制,直接求解三维复杂流场的湍流Navier-Stokes方程从而得到准确的流体速度分布几乎是不可能,因此发展了一些半经验、半解析的电子系统冷却分析软件,这些分析中的流体剖面速度分布是根据经验给定的解析式,对于简单流场,这样的解析表达式能较好地符合,而对于真实复杂流场,误差较大。ANSYS CFX通过直接求解三维湍流Navier-Stokes方程来得到准确的流体速度分布,从而能准确给出对流换热系数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技术规范书 目录 第一章技术规范 (1) 1 总则 (1) 2 工程概况 (3) 3 工作范围 (6) 4 性能要求 (7) 5 质量保证 (10) 第二章供货范围 (13) 1 一般要求 (13) 2 供货范围 (14)

第三章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15) 1 一般要求 (15) 2 资料提交的基本要求 (15) 第四章工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差异表 (16)

第一章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濮阳龙丰”上大压小”新建项目输煤构筑物外墙增加压型彩钢板及干挂蘑菇石封闭。它提出了该产品的性能、结构、设计、供货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应提供一套满足本技术规范书和所列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服务,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1.3 如对本技术规范书提出差异(无论多少),都必须清楚地表示在本技术规范书第5节要求的“差异表”中。否则将认为投标方完全响应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1.4 投标方须执行本技术规范书所列标准。有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投标方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所涉及的各项规程,规范和标准必须遵循现行最新版本的规定。 1.5 产品采用的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被认为已包含在总报价中,投标方应保证招标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责任。 1.6 投标方应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即产品应是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的产品。如投标方提供的产品由于设计、制造质量问题而无法长期连续、

1 总则 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市规划编制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下简称《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省实施办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是与《城市规划法》和《省实施办法》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其适用范围同《省实施办法》。 1.3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铁路、公路、河道、管线等适用本规定。 1.4 编制城市规划,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均须执行本规定。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 2.1 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 - 90 )执行。

与城市用地相连的各级风景区、各类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的水域),可以计人公共绿地,其余概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适建性规定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建设用地,应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小城市)的规定进行建设适建性划分。 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建规定见表2.2.3。 表2.2.3 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 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表2.2.3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城市新建居住区应按国家和省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

机房空调设计方案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6日

1、系统设计依据 1.《电信机房空调维护规程》 2.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3. 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4. GBJ19-87(2001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5.GB/T883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6.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2、机房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应根据大楼的既有结构和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又要满足所确定的需求,整个数据中心设计需要按国家A级设计规范进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运行。 中心机房属于大型重要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内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机房内按国标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规定配置空调设备: 级别项目 A级 夏季冬季 室内温度22±2?C 20±2?C 相对湿度45%~65% 温度变化率<5?C/h并不得结露 同时,主机房区的噪声声压级小于68分贝 主机房内要维持正压,与室外压差大于9.8帕 送风速度不小于3米/秒 在表态条件下,主机房内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大于18000粒/升为使机房能达到上述要求,应采用精密空调机组才能满足要求,

3、机房精密空调设计方案 3.1机房专用空调的性能指标: 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的电气性能应符合IEC标准 2.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20/380V +10% ~ -15%,频率:50HZ ± 2HZ 3.机房专用空调应能按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功能。 4.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适应环境: 温度:室内 -10℃~ +30℃ 室外 -30℃~ +45℃ 湿度:≤95%RH 5.机房专用空调运行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0万小时。 3.2空调负荷的确定方法 机房主要热负荷的来源 ?设备负荷(计算机类设备热负荷); ?机房照明负荷; ?建筑维护结构负荷; ?补充的新风负荷; ?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其他 以上各种热负荷可以归纳为二大类:计算机类设备热负荷和机房环境热负荷(包括:机房照明负荷、建筑维护结构负荷、补充的新风负荷、人员的散热负荷等),计算机类设备负荷可以根据所有设备的耗电功率总和计算得到,而机房环境热负荷可按照每平方米100W的经验值测算得到。 3.3机房总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精确计算法(根据计算机类设备实际耗能功率+环境热负荷) Qt(总热负荷KW)=Q1(设备热负荷)+Q2(环境热负荷) Q1=UPS设计电功率×0.8 Q2=0.1KW/m2×面积 面积概算指标法(根据机房的类型按照面积概算)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2004-5-9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五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一月十四日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总则

规划设计规范常用指标 居住区教育配套建筑指标: 居民量幼儿园小学中学 4000居民以上●● 8000居民● 配比数量40名/千人80名/千人80名/千人 最低面积配比(平方米) 幼儿园班数4班6班9班12班 用地面积1800 平方米2700 平方米3700 平方米4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1800 平方米2500 平方米3200 平方米 小学班数12班18班24班30班用地面积9700 11800 13600 15700 建筑面积2900 4300 5100 6200 班数18班24班30班36班用地面积15500 18100 31700 37000 建筑面积6300 8200 9100 11700 居住区人口分区控制规模: 居住区小区组团 户数10000-15000 2000-4000 300-700 人数30000-50000 7000-15000 1000-3000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 1 住宅用地(R01)50-60 55-65 70-80 2 公建用地(R02)15-25 12-22 6-12 3 道路用地(R03)10-18 9-17 7-15 4 公共绿地(R04)7.5-18 5-1 5 3- 6 居住区用地(R)100 100 100 停车位配置比例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7.5 0.3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7.5 0.3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7.5 ---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 3.6 1.7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 1.5 0.2 居住区用地指标 项目平均每居民用地(平方米) 小区用地14.5-22.0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5-2.0 居住区级道路用地 1.5-2.0 居住区级公共绿地 1.0-2.0 其它用地 1.0 合计19.5-29.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3.1.4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应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应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3.1.5 城市出租汽车规划拥有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大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2辆;小城市每千人不宜少于辆;中等城市可在其间取值。 3.1.7 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时,应使其客运能力与线路上的客流量相适应。常用的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宜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方式单向客运能力表 3.2.1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应综合规划。市区线、近郊线和远郊线应紧密衔接。各线的客运能力应与客流量相协调。线路的走向应与客流的主流向一致;主要客流的集散点应设置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枢纽,方便乘客停车与换乘。 3.2.2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km2。 3.2.3 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中、小城市不应大于。 3.2.4 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 3.2.5 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3.3.1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的规定。 公共交通站距表 3.3.2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3.3.4 公共交通车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路段上,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车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并不得大于200m;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m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公共交通车站应与快速轨道交通车站换乘。 3.3.6 快速路和主干路及郊区的双车道公路,公共交通停靠站不应占用车行道。停靠站应采用港湾式布置,市区的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有两个停车位。 3.3.7 公共汽车和电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4.1.3 在城市居民出行总量中,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比值,应控制在表规定的范围内。 不同规模城市的居民使用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值表 4.3.1 自行车道路路面宽度应按车道数的倍数计算,车道数应按自行车高峰小时交通量确定。自行车道路每条车道宽度宜为1m,靠路边的和靠分隔带的一条车道侧向净空宽度

第五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技术规范书 一、总则 1、本技术规范书是2017-2018年度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公司 室内覆盖系统、小区覆盖系统、WLAN系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向投标方提出的技术要求,作为 投标方制定技术应答书的依据。投标方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点对点应答,投标文件必须对 招标文件的每一条款作出明确答复,不应使用诸如“已知”、“理解”、“同意”等非明确答复, 否则可能导致投标无效。投标人须对每一款作出明确答复(如果需要,可给出详细的应答内容),否则将可能被视为放弃应答。诸如“已知”、“理解”、“明白”或“同意”等这样非确切的答复 是不可接受的。如招标文件中所列指标有具体要求、参数或指标要求的,投标文件中除回答“满足”、“部分满足”或“不满足”外,还须列出具体要求、参数或指标。 2、对于本规范书提出的有关要求,投标方应在技术应答书中逐条应答,说明能否满足要求。如有不符合之处,须提出充分理由并加以详尽说明。对于相关技术参数指标、组织架构、 组织运作等内容的应答,投标方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应的测试报告或其他证明文件资料。 3、投标方按本技术规范书要求为招标方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覆盖系统、WLAN系统网络建 设提供工程施工服务。“工程施工服务”是指室内分布系统、小区覆盖系统、WLAN系统建设中 涉及的协助设计院进行工程勘测、站点方案设计配合、物业协调和谈判、系统安装、开通调试(不含主设备调测、交钥匙工程涉及设备的调测)、培训、保修和售后服务等一切服务。 4、投标方所提供服务和辅助材料的性能、功能应完全符合投标方申明的标准,并满足或 高于招标方提出的要求。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说明但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中国联通集团及中国联通新疆分公司已有相关要求或建议的,投标方提供的服务和辅助材料的性能、 功能应符合相应的最新要求或建议。 5、投标方应按应答承诺提供工程施工服务和辅助材料,不得擅自更换。 6、对于本技术规范书中未能提出的系统性能指标和不合理的功能配置,投标方应在建议 书中加以补充说明,并提供有关详细资料。 7、投标方应派遣具备相应资质、熟悉设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或技术人员提供优良的 服务。 8、所有由投标方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由投标方提供的解决方案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项目包 括技术,软硬件等)所引发的知识产权纠纷由投标方负责,招标方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9、若因投标方提供的辅助材料品质不合格或工程服务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费用或损失由投 标方承担,由此造成重大损失的,招标方有权取消投标方的中标资格,并保留向投标方提出进一步索赔的权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制定了相关技术规定,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德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浙江省城乡规划条例》、《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建德市域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建德市域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内的规划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详细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涉及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设计标高和日照等建筑管理内容,应符合本规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三条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 90)进行分类。 第四条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按分区规划、中心镇总体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五《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执行,并编制选址论证报告。

凡须改变规划用地性质,且超出附录五规定范围的建设项目,应先提供调整详细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五条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批准的,且建设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除外),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核定建筑容量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3ha(公顷)的建设项目,应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并参照表(3-1)《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确定建筑容量指标。但办公、商业建筑与居住建筑混杂时,办公、商业建筑的容积率,应通过选址论证报告进行分析并且原则上不大于3.5。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八条新建建筑间距,应当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视觉卫生、管线埋设、土地合理利用等要求,还必须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九条低、多层建筑(不含高度5m以下的门卫、变配电房、电信交接间、小库房、车库等附属建、构筑物,下同)之间的间距 (一)居住建筑正面间距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 )偏东、偏西的方位角 2、L为南侧(东、西)侧遮挡建筑高度1.2倍 3、两幢建筑非平行布置,当夹角小于等于30 时,按平行关系

机房空调设计方案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6日 1、系统设计依据 1、《电信机房空调维护规程》 2、 GB/T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3、 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4、 GBJ19-87(2001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5、GB/T883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6、GB2887-89《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2、机房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应根据大楼的既有结构与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既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又要满足所确定的需求,整个数据中心设计需要按国家A 级设计规范进行。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运行。 中心机房属于大型重要的计算机中心。机房内有严格的温、湿度要求,机房内按国标GB50174 -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的规定配置空调设备: 级别 项目 A 级 夏季 冬季 室内温度 22±2?C 20±2?C 相对 湿度 45%~65% 温度变化率 <5?C/h 并不得结露 同时,主机房区的噪声声压级小于68分贝 主机房内要维持正压,与室外压差大于9、8帕

送风速度不小于3米/秒 在表态条件下,主机房内大于0、5微米的尘埃不大于18000粒/升 为使机房能达到上述要求,应采用精密空调机组才能满足要求, 3、机房精密空调设计方案 3、1机房专用空调的性能指标: 1、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的电气性能应符合IEC标准 2、输入电压允许波动范围:220/380V +10% ~ -15%,频率:50HZ ± 2HZ 3、机房专用空调应能按要求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功能。 4、机房专用空调机组的适应环境: 温度:室内 -10℃~ +30℃ 室外 -30℃~ +45℃ 湿度:≤95%RH 5、机房专用空调运行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10万小时。 3、2空调负荷的确定方法 机房主要热负荷的来源 ?设备负荷(计算机类设备热负荷); ?机房照明负荷; ?建筑维护结构负荷; ?补充的新风负荷; ?人员的散热负荷等。 ?其她 以上各种热负荷可以归纳为二大类:计算机类设备热负荷与机房环境热负荷(包括:机房照明负荷、建筑维护结构负荷、补充的新风负荷、人员的散热负荷等),计算机类设备负荷可以根据所有设备的耗电功率总与计算得到,而机房环境热负荷可按照每平方米100W的经验值测算得到。 3、3机房总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精确计算法(根据计算机类设备实际耗能功率+环境热负荷) Qt(总热负荷KW)=Q1(设备热负荷)+Q2(环境热负荷)

电子产品热设计、热分析及热测试培训 各有关单位: 随着微电子技术及组装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设备正日益成为由高密度组装、微组装所形成的高度集成系统。电子设备日益提高的热流密度,使设计人员在产品的结构设计阶段必将面临热控制带来的严酷挑战。热设计处理不当是导致现代电子产品失效的重要原因,电子元器件的寿命与其工作温度具有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器件与PCB中热循环与温度梯度产生热应力与热变形最终导致疲劳失效。而传统的经验设计加样机热测试的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电子设备的快速研制、优化设计的新需要。因此,学习和了解目前最新的电子设备热设计及热分析方法,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热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我协会决定分期组织召开“电子产品热设计、热分析及热测试讲座”。现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标准协会培训中心 【协办单位】深圳市威硕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课程提纲:课程大纲以根据学员要求,上课时会有所调整,具体以报到时的讲义为准。 一、热设计定义、热设计内容、传热方法 1 热设计定义 2 热设计内容 3 传热方法简介 二、各种元器件典型的冷却方法 1 哪些元器件需要热设计

2 冷却方法的选择 3.常用的冷却方法及冷却极限各种元器件典型的冷却方法 4. 冷却方法代号 5 各种冷却方法的比较 三、自然冷却散热器设计方法 1 自然冷却散热器设计条件 2 热路图 3 散热器设计计算 4 多个功率器件共用一个散热器的设计计算 5 正确选用散热器 6 自然冷却散热器结温的计算 7 散热器种类及特点 8 设计与选用散热器禁忌 四、强迫风冷设计方法 1 强迫风冷设计基本原则 2 介绍几种冷却方法 3. 强迫风冷用风机 4. 风机的选择与安装原则 5 冷却剂流通路径的设计 6 气流倒流问题及风道的考虑 7 强迫风冷设计举例(6个示例) 五、液体冷却设计方法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前言 本规范系根据重庆市规划局关于重庆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编写要求和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立项申请》建标[2005]第3号要求编写。 本规范是针对《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对山地城市实用性不足而编制的地方规范。规范总结了重庆市近年城市建设经验,借鉴和吸收了国内外最新规范和研究结果,是国家规范针对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内容的增加、补充、完善。山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宜采用本规范。其他关于道路路基、路面、照明、排水、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内容仍采用国家标准。 在规范条文初稿完成后,通过了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重庆地区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 最后完成送审稿。经重庆市建委组织专家审查通过,现已完成报批搞。 本次规范主要有变化内容: 1、道路规划设计理念变化而引起规范内容变化。引入道路设计交通功能为确保汽车通行、进入、停留空间和行人、通行、进入、停留功能的设计理念。调整减小车行道宽度、减小交叉口转弯半径和增加路网密度等内容。 2、增加和细化了设计小时交通量及道路通行能力的定义和计算要求,增加和明确交通量作为道路规划设计基础控制条件的要求,使道路设计基础条件更明确。 3、废除计算行车速度作为道路设计基本参数,引入了设计速度作为道路几何设计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使之概念更清晰。并针对城市道路建设特点引入的运行速度对设计路段标准分段进行校核概念,使道路设计更安全。 4、引入道路设计服务水平初步评判标准,使道路建设目标和标准选取更明确。 5、修改了设计车辆的选用类型,增加设计车辆性能图示,使设计对设计交通特性有更清楚直观认知。

1、。 1.1 招标货物一览表 2项目概况 2.1 建设背景 现场作业的安全主要依靠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自律,由于现场作业点多面广,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及违章操作现象,从而造成或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及图形化实时监控措施的研究是为了根治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规范作业人员的行为,如现场出现有操作不规范或安全隐患的信息,立刻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以确保现场作业的安全运行、规范操作,为电力现场作业人员提供有效的人身安全监控与防护手段,对于预防或减少电力系统人身等恶性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2 现状分析 安全监控困难:现场作业的安全主要依靠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及现场作业人员的自律,由于现场作业点多面广,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及违章操作现象,从而造成或引起安全事故发生。 不能指挥多个现场作业:现场作业地点分散,现场管理人员只能对一个现场作业进行监督,不能做到同时指挥多个现场进行作业,费时、费力,难以保证现场作业的进度。 2.3 建设目标 通过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及图形化实时监控系统,现场作业人员可以实时将现场作业的视频传输到监控中心,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与掌握作业现场安全工作的部署,监控中心能够同时指挥多个现场进行作业,实现现场作业视频文件的存储与回放。 2.4 建设原则 根据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及图形化实时监控系统的实际需要和系统建设的目标,本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 项目设计过程中,将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网络等设施类环境资源;最大限度依托并整合现有技术应用、数据信息等资源体系;在可用性的前提条件下充分保

证系统建设的经济性,提供投资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2、成熟性原则 本系统的设计应该尽量的采用经过市场证实的成熟的技术,减少技术风险。 3、可扩展性原则 为适应发展要求和系统自身建设需要,本系统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系统应用动态变化因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规划设计,充分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以适应系统需求的变化,支持迭代开发。 4、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从业务、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对项目的整体建设和实施进行初步设计,充分体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5、安全性原则 安全体系建设是本项目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有关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有关政策、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使信息系统在网络、应用、数据信息等多层面获得有力的安全保障。并且采用业界成熟的安全技术,切实避免系统破坏和数据泄密。 6、先进性原则 立足先进技术,采用主流技术,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使系统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水平。 7、开放性原则 采用的技术均为开放技术、利于移植,这样有利于降低采购价格,保证服务质量。 8、易用性原则 本系统使用涉及电业局各个层面的用户,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面的使用者的应用水平,充分考虑系统的易用性,保障本系统建成后的应用与推广。 2.5 建设内容 软件系统应实现以下的基本内容: 1.图像管理:监控中心可对作业现场所选摄像头实时图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显 示、抓拍等操作。 2.现场监督:现场作业与安全监控相结合,通过图形化方式直观显示现场作业 动态。 3.现场复查:图像实现自动保存,工作人员可随时调取图像资料,对现场作业 人员的工作行为、工作内容及流程进行分析。

《城市规划规范大全》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 [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防洪标准GB 50201-9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 46-91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附条文说明)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附条文说明)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 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65-95(附条文说明)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95(附条文说明)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容貌标准CJT 12-1999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附条文说明)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附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制图标准CJJT97-2003(附条文说明)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附条文说明]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