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国标本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层第几本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相应的描述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活动中,经历有序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物体所在位置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1.谈话:小朋友,刚刚我国成功举办了第11届全国运动会,老师带来了几张运动会上精彩的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播放开幕式及田径比赛的相关图片。

2.引入:开幕式上演员站在指定的位置进行表演,观众坐在确定的位置观看演出;赛场上,田径运动员在各自的跑道上奋力拼搏,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可见,在运动会上确定位置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确定位置也很重要,我们每个班的教室都有指定的位置,每个小朋友的座位也有指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建构方法

做操图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1.巧妙设疑,激发认知矛盾

谈话:小朋友们来看,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正在排队做操呢。课件出示。

设疑:在这么多的小动物里有一个是老师最喜欢的,你能一下就猜出它是谁吗?如果老师告诉你,它在第2个,你能一下猜中吗?

师:老师告诉大家,它在第4排第2个。现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质疑:我已经告诉大家这个小动物的位置了,你们的意见怎么还不一致呢?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但是要确定这些小动物的位置,还得采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小动物们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一起来听听。

2.细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

(1)确定第几排

课件播放:小猴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谈话:你能根据两个小动物说的话,看出怎样确定第几排吗?

引导学生明确:习惯上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排。

(2)确定第几个

提问:那又是怎样确定第几个的?

明确: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个。

提问:现在你能确定第4排第2个小动物是谁吗?(学生回答)

3.初步应用新知

(1)谈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请你用第几排第几个来说出它的位置。

(2)同桌来玩猜一猜的小游戏,一位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另外一位猜猜是谁?

4.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楼房图(认识第几层第几个)

师:天渐渐黑了,月亮姐姐出来了,小动物们已经回家休息了。课件出示情境图,播放小猴的话。

提问:根据小猴的话,你知道它是怎样确定第几层,又是怎样确定第几号房间的?

学生回答,明确方法。

同桌交流:你想去拜访哪位小动物?它住在第几层第几号?拓展:老师捡到了一把钥匙。该还给哪只小动物呢?(课件出示:301的钥匙)

让学生用这种方法给小动物的房间编号。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2.书架图(认识第几层第几本)

课件出示书架图。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来看看小猴家的书架,先来听听小猴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第一层第二本是《新华字典》)师:你知道小猴是从哪里往哪里确定第几层的吗?又是怎么来确定第几本的呢?

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的。

师:老师想看《数学家的故事》,你知道它在哪儿吗?

师:你想看哪本书?说说它在第几层第几本,让大家猜一猜。

师:这本书比较靠后,从前面数我们一下子难以数对,那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来说它的位置呢?说两个字:倒数!师: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从前面数比较麻烦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说法来说说。

3.座位认识第几组第几个

①谈话:平时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座位。

②师生约定编组、编号的方法。

师:我们把最左边的这一组看做第1组,请第1组的小朋友站起来;指着第2组问:这是第几组?第4组的小朋友,跟老师挥挥手;请第6组的小朋友起立;第7组的小朋友,拍拍手。

③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方法。

(1)师:知道自己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吗?

先指名说,再提问,你是怎么数的?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2)让学生按照约定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座位。

(3)用第几组第几个说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4)请每一组的第三个小朋友起立,请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小朋友起立。

小结:确定座位时,需要同时知道第几组和第几个。

4.电影院

谈话:小朋友,学习了确定位置就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来看。

这是两个不同的电影院,我们先来看上面的星星影院的场景图。看看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离大屏幕最近的是第一排。再看一看它们的座位号是怎么按排的。

提问:你能帮助这三个小朋友很快找到座位吗?这道题就在我们的数学书上。

请你把这三个小朋友的座位找出来以后用铅笔圈一圈。

课件点击验证。

明确:我们在找位置的时候,要先确定是第几排,再找第几号。

送票:出示三排6号、三排7号、三排8号三张电影票,送给你和你的好朋友。

思考:如果两人想坐到一块儿,会选哪两张呢?为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再找一找验证是否坐在一起。

课件再出示月亮影院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怎样找座位。课件点击验证。

思考:如果还是这3张票,你会选哪两张?

观察比较:两个电影院的座位排法有什么不同?找位置的方法一样吗?师生交流。

5.画图并确定位置。完成课本第57页的第3题。

师:看来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老师想考考大家。准备好了

吗?一起来看!

师:老师先来示范一个:第3排第4个摆三角形。

请你在第1排第2个摆圆形,第4排第3个摆正方形,第5排第1个摆五角星。

全班交流。

6.找字游戏。

师:一起来玩个游戏,请你按照老师出示的要求找出藏在方格里的字。

第2排第4个;第3排第3个;第5排第2个;第4排第3个;

师:说说你找的是哪4个字?

完全正确,确定位置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回忆一下,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确定位置?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确定位置,

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有所发现。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苏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习 初二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101001 .0 -, 7, 4 1 , 2 π -, 0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B.C.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平方根是0 B.1的平方根是1 C.-1的平方根是-1 D.()21-的平方根是-1 4.有一组数据:10、20、80、40、30、90、50、40、50、40,它们的中位数是A.30 B.90 C.60 D.40 5.如果点P(m,1-2m)在第四象限,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A. 1 2 m < 6.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已知一次函数(1)3 y m x =-+,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A.1 m>B.1 m< C.2 m>D.2 m< 8.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D∥BC,中位线EF交BD于点O,若OE∶OF=1∶4,则AD∶BC等于 A.1∶2 B.1∶4 C.1∶8 D.1∶16 B A A

习 9.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已知点P 是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之和PD +PE +PF 等于 A B . C .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 的对称轴l 上找点P ,使得△P AB 、△PBC 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 A .1个 B .3个 C .5个 D .无数多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正九边形绕它的旋转中心至少旋转 后才能与原图形重合. 12.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m ,则m = . 13.-27的立方根是 . 14.已知5个数据的和为485,其中一个数据为85,那么另4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15.已知点A (a ,2a -3)在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上,则a = . 16.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8cm ,AB =3cm .若BC 是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BC = cm . 17.如图所示,点A 、B 在直线l 的同侧,AB =4cm ,点C 是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C 交直线l 于点D ,AC =5cm ,则△ABD 的周长为 cm . 18.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AB=AC ,∠A =36°,BC =2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D = . (第17题) C B A D l (第18题) C D B A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设计

认识1-5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使学生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3. 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初步养成认真写数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能熟练写1-5各个数字。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 2. 范写1-5各数,同时介绍书写时的注意点,提出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不足。 3. 检查回家练写情况,指名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让学生评议。 二、进行练习 1. 练习写1-5各数,写在田字格中,每个写一行。 2. 完成第4题。 同桌开展活动,先按顺序排一排1-5这五张数字卡片,再按从小到天和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3. 完成第5题。 ①出示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 ②先说说要数些什么,再依次数出每种要数的物体的个数。 ③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交流,说出有几棵树、几只苹果、几只小兔、几种小猴、几

只小鸟。 ④在书上填写相关的数字。 ⑤反馈。 通过复习旧知,一方面带领学生回顾写数、认数的要领,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数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明白数学不止是学习数数。 4. 完成第6题。 ①教师读明题意。 ②师问:这个花瓶上应该有几朵花呀?可是这里只有几朵?还缺几朵?缺的就应该画上,应该再画上几朵? ③让学生独立画,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数目对就可以了。 5. 第7题:写1-5各个数字。 说说最后一行空的可以怎样利用。 三、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轴对称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 称图形 线段 角 等腰三角形 轴对称的应用 等腰梯形 设计轴对称图案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 =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读作“正、负根号a ”。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0≥a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0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3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苏教版二上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3年4月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现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本册教材作如下说明: 一、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等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线段的初步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 综合与实践:有趣的七巧板,我们身体上的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经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适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适合打印)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 实数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 (a≠±1);B.1/a 中,a≠0;C.0<a <1时1/a >1;a >1时,1/a <1;D.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 B.a 与-a 在数轴上的位置; 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奇数:2n-1 偶数:2n (n 为自然数) 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整数 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实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正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 │a │ 2a a (a ≥0) (a 为一切实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 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5);C.(有括 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 a(a≥0) -a(a<0) │a │= 单项式 多项式 整式 分 有理式 无理式 代数式 51

苏教版三上数学教案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 电 子 备 课 车青青 甘亭星海学校 2016.9

目录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 第一节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 (3)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8) 第四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9) 第五节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 (11) 第六节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14) 第七节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16) 第八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0) 第一节千克的认识 (20) 第二节克的认识 (22)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一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4) 第二节认识周长 (26) 第三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28) 第四节周长是多少 (29) 第四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31) 第一节整十整百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31) 第二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 (33) 第四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38) 第五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 (40) 第六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42) 第七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1) (44) 第八节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 (46)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48)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48)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50) 第三节间隔排列 (52)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53) 第一节认识平移、旋转 (53) 第二节轴对称图形 (55)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57) 第一节认识几分之一 (57) 第二节认识几分之几 (58) 第三节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0)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材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材答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1.1练习 1、略 2、略 3、5条;1条;1条 1.2练习 1、略2略 3、AB=A’B’,AP=A’P,BQ=B’Q;平行,因为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习题 1、①④ 2、AB=A’B’ AO=A’O OB=OB’;对称,AA’,A’B’O,A’OB 3、略 4、略 5略1.3略 1.4练习1、相等连接OA OB OC ,因为OA=OB,OA=OC,所以OB=OC,故0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 2、略 3、作图略;相等(P19) 练习1、过O点分别向CD AB CE作垂线,垂足分别为R S T,有OR=OS,OS=OT,故OR=OT,而O为∠C内的一点,∴O在CF上 2、略(P21) 习题 1、一定,因为顶点到底边两短点的距离相等 2、略 3、7 4、略 5、作图略 1.5习题 1、(1)3;(2)2;(3)2或3.5 2、略 3、30°;80° 4、DA与CB垂直 5、35°;20°;30°;40° 6、40°或70° 7、∠1=∠2=36°;△ABC,△ACD,△ABD为等腰三角形 8、90,90;10;5,勾股定理 9、45,22.5;45;AD,∵△ABE≌△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0、略 11、∠ABC ∠ACB ∠BAE ∠DAC,∠AED ∠DAE ∠EDA;是,有一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30,1 ,有类似结论 2 12、AD=BE,证明过程如下: ∵AC=BC,CD=CE,∠ACB=∠DCE=60° ∴∠ACD=∠BCE ∴△ACD≌△BCE ∴AD=BE 1.6习题 1、50°,50°,130°,130° 2、略 3(1)∠C=90-x,∠ABD=90-2x,∠ABC=90-x,∠A=90+x,∠ADB=90-2x,∠ADC=180-2x或90+2x (2)180-2x=90+2x,x=22.5 4、略 5略 6略7略 复习题 1、作图略 2、略 3、不是,补图略;可以 4略 5、AC,AB,A和C 6、是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1)50,20,80 (2)2.5,AB是腰则BC=3或2,BC是腰则BC=3或2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求未知加数 2 教学设计

求未知加数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3.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求未知加数的含义,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思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学具盒、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出示教具:一个空盒,请同学们看一看其中有多少个空格?然后放入8个苹果。 2. 问:这个盒子里再放几个苹果就能放满?怎样把这个问题列成数学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8+()=10 告诉学生:这个式子读作:“8加几等于10”。 二、自主探索,领悟道理 1. 想一想,怎样才能求出“8加几等于10”里的“几”?也就是求出8+()=10里括号中的数?请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究。 2. 议一议,说一说 小组汇报,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并小结:你们回答都很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这里有几种想法,你喜欢哪一种就采用哪一种: (1)因为8与2合成10,所以8+( 2 )=10; (2)因为把盒子装满就是10个,要装满盒子,再放2个就行了,即8+( 2 )=10;(3)盒子里空格可以用减法10-8=2算出; ……

三、运用巩固 1. 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求出信箱上的数,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 第2题。 出示情境图“拔萝卜”,教师话外音:拔萝卜,拔萝卜,菜地种了很多的萝卜,小白兔又提着篮子来拔萝卜了,小白兔今天要拔10个萝卜,它有许多问题等着小朋友回答呢。出示题目: 它拔了1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它拔了3个萝卜,还要拔几个呢? 依次类推,各小组讨论,共同填表。 3. 第3题。 先让学生复习大于号、小于号,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然后问学生:现在要你比较4+5与7的大小,你怎么思考呢?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各个小组拿了好多小红旗,教师说过10个小红旗就可以换得一张学习优秀小组的奖状,看看,哪个小组可以换得奖状?你们小组有几面小红旗,还差几面?请各个小组回答。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练习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 1.如图,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 第1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所示,a 、b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分别表示△ABC 的三边长,则下面与△AB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 3.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长方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样做的根据是( ) A.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 B.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C.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D.三角形有稳定性 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 、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应该带( ) A.第1块 B.第2 块 C.第3 块 D.第4块 第2题 1234第4题 B C 第3题 第5题

5.如图,已知AB ∥CD,AD ∥BC ,AC 与BD 交于点O ,AE ⊥BD 于点E ,CF ⊥BD 于点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7对 D.8对 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 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 的依据是 (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7.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2 1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AB=7,则△ABC 的周长为( ) A .7 B .14 C .17 D .20 8.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图1中(1)、(2)的方式依次对折后,再沿(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下面图案中的(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 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9.在英文大写字母A 、E 、M 、S 、U 、P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0.如图,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则∠ 的度数为 ___________. B A C D (1) (2) (3) (4) 图1 B ′ C ′ D ′O ′A ′O D C B A 第6题 第7题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 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 o等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表示方法: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 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最新-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认识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个一就是1个+”。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1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10。 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 放大直尺图、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观察场景图,数出人数,知道可以用10表示,会读会写。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直尺上的数。 二、交流共享 1.数出10,利用学具抽象出10 (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先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10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 (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10比9大,你们知道10比9大多少呢?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9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10了?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看来10比9大1,9的后面就是10 2.10的读与写 师引导:你觉得“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10。 3.10个一就是1个十 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3、4、7、10当教师报出10、小朋友数出10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这样10个一就是1个十。 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个一就是1个十(板书) 你能再数出10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 三、检测完善 (1)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10个。(师出示

苏教版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难点上

§9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焦点1 -旋转变换 旋转可以使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从而使辅助线的添加自然流畅,同时也使得解题过程变得简洁。 例题1: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若PA:PB:PC=1:2:3,则∠APB= 变式1:如图,O是正三角形ABC内的一点,OA=3,OB=4,OC=5,将线段BO以点B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O',下列结论:①△BO'A可以由△BOC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②点O与O'的 距离为4;③∠AOB=150°;④S四边形AOBO'=6+3 3;⑤S△AOC+S△AOB=6+ 43 9.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变式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BD ,E,F 分别是AB ,AD 上任意的 点(不与端点重合),且AE=DF ,连接BF 与DE 相交于点G ,连接CG 与BD 相交于点H 。给出如下结论:①△AED ≌△DFB ;②S 四边形BCDG =223CG ;③CG 与BD 一定不垂直;④∠BGE 的大小为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焦点2 - 平移变换 将一些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或两角,进行“搬家”,把 它们搬到同一个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中。 例题1:如图,在六边形ABCDEF 中,AB ∥DE ,BC ∥EF ,CD ∥AF ,对 边之差BC-EF=DE-AB=AF-CD >0,求证:六边形的各角都相等.

变式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6,2),B(0,1),在x轴取两点M,N(M在N的左侧),且MN=2,画图说明使四边形AMNB的周长最小的点M、N的坐标。 变式2:如图已知∠ABC=90°,D是直线AB上的点.AD=BC. (1)如图1,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试判断△CDF的形状. (2)如图2,E是直线BC上的一点,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是个定植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 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有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简 (-5)2得 2.化( ) A . 25 B .5 C .-5 D .±5 3.给出下列实数:3.14,2,π,227 ,0.121121112…,3 27,其中,有理数的个数为 ( ) A .1 B .2 C .3 D .4 4.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B .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C .负数没有立方根 D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方根也为相反数 5.“2009年中国慈善排行榜”近日在京揭晓,此次入榜的慈善家121位,共计捐赠18.84 亿元.将18.84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 A .19×108元 B .1.9×109元 C .1.884×109 D .1.8×109元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 、6cm ,那么它的周长为 ( ) A .9cm B .12cm 或15cm C .12cm D .15cm 7.如图,在一个规格为4×8的球台上,有两个小球P 和Q . 若击打小球P 经过球台的边AB 反弹后,恰好击中小球Q ,则小球P 击出时,应瞄准AB 边上的 ( ) A .点O 1 B .点O 2 C .点O 3 D .点O 4 8.观察由等腰梯形组成的下图和所给表中数据的规律后回答问题: 梯形个 数 1 2 3 4 5 L 图形周长 5 8 11 14 17 L A . B . C . D . 1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 1 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 全等用符号匕”表示,读作全等于”如厶ABd A DEF读作三角形AB(全等于三角形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4、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AAS”) 角角边: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6、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2015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3、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

苏教版新课标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第二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 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推论: ⑴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⑵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拓展: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 ...求斜边上的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