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讲义(教科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同步练习(教科版)

第七章 力

一、什么是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

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初步领略力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所示的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分析】A 、B 、C 三图中所施的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D 图中磁铁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即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D

【例2】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时,是否还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分析】本题发生的力的作用是在手与铅球之间进行的,相互作用的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本题的关键是铅球

已脱离手在空中飞行,说明手与铅球之间已不发生力的作用。

【解答】推出去在空中飞行的铅球不受手的推力作用 【例3】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吗?

【分析】

也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如图的A 、B 两球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

彼此接触,但并没有产生力的效果(没有发生挤压变形), 也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解答】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也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反之,人们可以通过物体是否发生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日常生活所见的推拉、提压、摩擦、碰撞、吸引和排斥等作用都称为力。力是

对的作用,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可以找到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做

物体,另一个叫做物体。大量的事实表明,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即是物,又是物,它们的作用是。

2.物体与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可分为接触的,如对作用;和不接触的,如对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如;或者使物体发生,如。

4.跳高运动员用脚蹬地,人腾空而起,这说明了,如以人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若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5.乒乓球落到桌面后会向上弹起,这是因为乒乓球和桌面碰撞时,对有力的作用,该力使乒乓球的发生改变,同时乒乓球发生了,这一现象说明力同时改变了物体的和

6.力作用在物体上可以改变物体的的大小或方向,也就是改变物体的

。此外,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没有接触的两个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D.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受到了脚对球向前的力B.离开物体就不存在力的作用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施力,而车对人没有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改变运动状态

9.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0.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改变;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列各种情况,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钟表来回摆动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转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D.月球绕地球运动

12.游泳运动员用手、脚向后划水,于是人就能前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是施力者,自己不受力B. 运动员是施力者,同时又是受力者

C.水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D.运动员在水中前进时,不受重力

13.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时,马只施力而不受力,车只受力而不施力。

B.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

C.磁铁吸铁块时,铁块并不吸引磁铁。

D.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不能同时使物体既发形变,又发生运动状态的变

化。

综合与提高

1.一个力气很大的举重运动员能不能不借助别的物体,自己将自已举高而停在空中?为什么?

2.小军同学根据生活直觉经验,对“鸡蛋碰石头”作了如下描述:鸡蛋碰石头时,鸡蛋破了而石头完好无损,是因为石

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请你对这个描述做出评价

3.小军总结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书放在桌子上,书与桌子相互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②人步行时,鞋

与地面相互接触,从而有了力的作用;③用手提袋子,手与袋子相接触,从而产生了力的作用;④磁铁在靠近铁钉时就能吸引铁钉;等等。于是他总结出: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而且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这个结论对吗?为什么?你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二 力的描述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 、10N 等有具体的感受 了解力的图示,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认识力的三要素。 联系实际生活,对1N 的力有一初步的体验,学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典例精析

【例1】比较如图所示的两个力的大小( )

A .F 1>F 2

B.F 1<F 2

C.F 1=F 2

D.无法确定

【分析】物理学是通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即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题给两条线段可看出力的作用

7-2-1

点和力的方向,由于没有给出标度,即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无法判断两力的大小。故此题正确答案应选D 。

【例2】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为300N 的水平推力推车,试作出小明对车的推力的图示。

【分析】确定受力物体:人对车的推力作用在车上,人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画一方框表示车。 确定推力的作用点:人与车的接触点A

选定并画出标度:用长度为5mm 的线段表示100N

确定推力方向:水平向右,并从A 点起向右画一条水平线段,使线段的长为15mm 在线段的右端画上箭头,并在箭头旁边标出F=300N 。

【例3】小明同学用50N 的力水平向左按图钉,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手对图钉的压力。

【分析与解答】有两种画法:以线段的起点为力的作用点如图乙所示,以线段的终点为力的作用点如丙所示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 和 都有关系,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若用脚去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只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 就会发生变化,会使足球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

2.在排球比赛中,二传手传过来的排球,主攻手用大小不变的力扣球,球的旋转性和落地点都不相同,这是因为力的 和力的 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两个鸡蛋静止在手上时,对手的压力约为 N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N 。

4.力的图示的具体画法是沿 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 ,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 ,用线段的 或 表示力的作用点。

5.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A.力的单位

B.力的大小

C.力的方向

D.力的作用点

6.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中相同的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三个要素都相同

7.下列关于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是相同的

B.力的图示中每一个力都应选定自已的标度值

C.力的示意图只要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是力的作用点)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如图所示的两个力F 1

、F 2 则( ) A.F 1>F 2 B.F 1<F 2

C.F 1=F 2

D.无法确定F 1与F 2的大小

9.画力的图示要有以下步骤:a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b 在图中画出单位力的长度标准;c 在线段的末端或起点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d 以力的作用点为线段的起点;e 以作用点为起点,截取所表示的力的大小的线段。正确的步骤是( )

F

2

F=300N

7-2-2 7-2-3

7-2-4

7-2-5

A. abcde

B.abecd

C. bdaec

D. aedcb

10.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丁

D.乙与丙

综合与提高

1.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随年龄而变化:

岁组人的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最大,平均约为1.72N,30岁组的平均约为1.5N,40

岁组的平均约为 1.38N,60岁组的平均约为0.95N,10岁组的平均约为0.84N.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在下面的方格纸中描点画出头发承受的拉力随年龄变化的曲线图。

2.分别用力的图示法作出下列各力:①手用50N的力提重物②小明

同学用与水平面成30°大小为60N的力斜向右上方拉车③

压路

机的后轮对地面的压力是2×103N

①②③

3.分别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各力:①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引力②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受到的支持力。

实验探究

1.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

实验步骤:

结论:

2.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吗?

需要的器材:

我的合作伙伴是:

7-2-6

7-2-8

7-2-9

1

2

年龄

(岁)

7-2-7

实验步骤:

结论:

物理在线

人体与力

人是最常见的施力物体。手能施出握力、拉力和提力;脚能施出蹬力、踢力;就连牙齿也有咬力。你知道这些力的大小吗?下面是有人测出的一些数据。

握力:一般人右手最大握力约560牛顿,左手约430牛顿。若保持1分钟,右手平均握力为280牛顿,而左手只有244牛顿。

拉力:成年男子伸直胳膊的平均拉力为690牛顿,女子约380牛顿。

提力:前臂水平伸出,手掌向下,然后往上提东西,人的平均提力约为214牛顿。

蹬力:取坐着的姿势,右足蹬力可达2568牛顿,左足为2362牛顿。

踢力:练气功的人,一脚踢出,踢力可达到4900牛顿。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可达到同样的踢力。

咬力:成年男子用门牙咬东西,可产生147牛顿的力;用臼牙咬东西,可产生706牛顿的力。一名训练有素的杂技运动员用后牙咬东西,可产生882~1176牛顿的力。

(周肇威《物理世界》第一册)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我们对人的手、脚、牙所能施力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那么除了人之外你还知道那些物体所施的力及它们的大小?(可通过咨询、调查、上网搜索)

三弹力、力的测量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弹力,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际过程,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动手的实验兴趣,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典例精析

【例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分度值是 N;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N。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最大刻度值为5N,每一大格为1N,每一大格分为

5小格,即每一小格的值是0.2N ,指针指在一大格又三小格处,

所以人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是1.6N

【解答】0-5N ,0.2N ,1.6N

【例2】小明同学用一根弹簧做弹簧受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时,测得数据如

下表,若用这种规格的弹簧做弹簧测力计,则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分析】弹簧

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

的伸长跟受到

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弹簧原长为10 cm ,弹簧受到10N 拉力时伸长1cm ,在50N 拉力范围内时,拉力每增大10N ,弹簧伸长增长1 cm ,但拉力超过60N 后就不满足该规律了。

【解答】0-50N 【例3】小明同学在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 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0N 则, 该物体的重是( ) A.一定等于10N B.一定大于10N C.一定小于10N D.一定不小于10N

【分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制成的,误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时,弹簧除了受到物体重力

外,还受到了外壳重力的作用,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应是物体重力与外壳重力之和。

【解答】答案应选C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生活中常见的压弯的跳板,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现象中因物体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其实质就是 。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国际符号是 ,我们用手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N 。 3.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它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 、 、 等组成。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 的。 4.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 )

A .天平 B.杆秤 C.弹簧测力计 D.磅秤 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前应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B .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线的值

C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沿竖直方向,不能倾斜

D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中,指针、挂钩、弹簧不能和外壳摩擦。

6.小明自制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但他在画刻度线时所使用的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小,则使用该弹簧测力测物重时,其示数将( )

A .比实际物重大 B.比实际物重小 C.与实际物重相等 D.无法确定 7.测量一个约8N 的力时,应选用最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是( ) A.量程15N,分度值是0.5N B.量程10N,分度值0.2N C.量程5N,分度值是0.1N D.上述三种测力计均可以

8.一根弹簧受到30N 的拉力作用时伸长2厘米,在一定范围内,若对这根弹簧施加60N 的力,则弹簧( ) A.一定伸长4厘米 B.一定缩短4厘米

7-3-1

7-3-2

C. 可能伸长4厘米 也可能缩短4厘米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甲、乙两人各用10N 的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20N B.10N C.0N D.5N

10.弹簧下原有2N 重物,当撤去重物后,弹簧缩短了2 cm ,当将10N 重物挂在弹簧下时,弹簧长15 cm ,则弹簧原长是( )

A .10 cm

B .5cm C.2cm D.1cm

11.每个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为1N ,每个小球的重为3N ,如图所示竖直悬挂,则上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 .3N 3N B .6N 3N C .7N 0N D.7N 3N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完全相同,每个钩砝质量相等, 以下判断中正确性的是( ) A .两个弹簧受力相等

B .两个弹簧长度之比L1:L2=4:1 C.两个弹簧的伸长之比ΔL1:ΔL2=4:1 D.两个弹簧的伸长之比ΔL1:ΔL2=1:1

13.弹簧测力计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 ,不要超过它 。 ②明确分度值和单位:每大格代表 。

③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对 齐为止,或记下零点误差, 。 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与受力的方向一致,

14.人站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个物体上,且在同一 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5.如图所示,A 、B 两个弹簧测力计,所挂砝码的重量均为10N ,如果滑轮的摩擦不计,砝码处于静止时,A 、B 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10N 、20N B.0N 10N C.10N 0N D.10N 10N 综合与提高

1. 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在不加力时指针指在A 处,当加4N 的拉力时,指针指在B 处。

①画出最小分度值为0.2N 的测力计的刻度 ②画出用它测3.6N 拉力时指针所指的位置.

2.一个同学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一根弹簧,一把刻度尺,并从实验室借来若干个同样的钩码(每个

钩码重约0.5N),他在弹簧下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并记录了弹簧伸长的长度,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那么,这个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量程分别为 ( )

A. 0.5N, 5N

B. 1N, 5N

C. 1N, 10N

D. 5N, 50N

7-3-3

7-3-4

7-3-5

7-3-6

3.小明同学新买了一套弹簧拉力器,内装5根相同的弹簧,《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拉长10cm需要10N的力,小明将三根弹簧并联装入拉力器,若小明恰好能将弹簧拉力器拉长0.5m,则他的拉力是多少?

实验探究

1.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器材:

步骤:

2.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最好轻轻来回地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几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给你一根很硬的弹簧,一把刻度尺,一个5Kg的砝码,请你用这些工具测出你手的拉力,写出你将怎样完成测量过程。

物理在线

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拔河比赛比的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当然是比哪一队的力气大喽!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即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对于拔河的两个队,甲对乙施加了多大拉力,乙对甲也同时产生一样大小的拉力。可见,双方之间的拉力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对拔河的两队进行受力分析就可以知道,只要所受的拉力小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就不会被拉动。因此,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就成了胜负的关键。首先,穿上鞋底有凹凸花纹的鞋子,能够增大摩擦系数,使摩擦力增大;还有就是队员的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大人和小孩拔河时,大人很容易获胜,关键就是由于大人的体重比小孩大。

另外,在拔河比赛中,胜负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人们的技巧。比如,脚使劲蹬地,在短时间内可以对地面产生超过自己体重的压力。再如,人向后仰,借助对方的拉力来增大对地面的压力,等等。其目的都是尽量增大地面对脚底的摩擦力,以夺取比赛的胜利。

请思考并回答:

通过阅读上面的这则短文,在拔河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有哪些?除了以上所说的因素外,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四重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知道g=9.8N/kg和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知道什么是重心,了解规则物体的重心。 2、 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物体下落现象中认识重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通过观察物体自由下落的方向、悬挂物体的线自由下垂的方向加深对重力方向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享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

典例精析

【例1】有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它的示数为2.94N ,这个物体能否放在量程是200g 的天平上去称? 【解答】解: m =G /g =2.94N/9.8N/kg=0.3 kg=300 g >200g 故该物体不能放在量程是200g 的天平上去称。

【例2】“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正常进行?

( )

A .用刻度尺测长度

B .用放大镜看物体

C .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分析】飞船在太空运行期间处于失重状态时,将无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体的重力,但对长度的测量,放大镜、平

面镜的使用没有影响。

【解答】本题答案为 D 。

【例3】一个长方体物体的质量为2kg ,放在如图7-4-1所示的斜面上静止不动。

⑴这个物体所受重力为多少? ⑵请作出该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答】⑴ G =mg =2kg ×10 N/kg=20N ⑵ 重力示意图如右所示。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 而产生的,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

2.高山上的瀑布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 作用的结果.

3.在细线下挂一个重锤就做成了 ,建筑工人用它来检查墙壁是否 ,它是利用了 的性质.

4.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重的数值.

5.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重力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g= __ , 它表示 .

6.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物体的重心,均匀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7.甲、乙两同学的体重之比为10:9其中甲同学的质量是55Kg ,则乙同学的体重是 N , 质量是 Kg 。

8.地球上重为600N 的宇航员,质量为 Kg ,他在月球上的质量是 Kg 他在月球上的重力是 N 。

9.一块冰重50N ,它的质量是 Kg ,冰化成水后,质量为 Kg ,把它带到月球上后,它的质量是 Kg 。 10.下面物体的重力接近20N 的是( )

7—4—1

A .一个小学生 B.一辆汽车 C.一枝钢笔

D.一只公鸡 11.山地车运动员在骑车爬斜坡时,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

A.竖直向下

B.沿斜面向下

C.垂直于斜坡向下

D. 垂直于车座向下 12.如果不受重力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瀑布将从此消失

B.人轻轻一跳就离开地球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大气层将不复存在 13.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相等

B.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C.质量的大小与重力成正比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1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的重力作用点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D.一切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中间位置上. 15.关于g=9.8N/Kg 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9.8N 等于1Kg

B. 9.8Kg 等于1N

C.质量是9.8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N

D. 质量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6.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计空气阻力,用力抛出的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在高处的物体没有支持物时要下落,是受到重力的缘故

C.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垂直斜面. D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7.用天平与弹簧测力计分别在地球与月球上称量同一物体,称量结果是( )

A.天平、弹簧测力计都相同

B.天平相同,弹簧测力计不同

C.天平不同,弹簧测力计相同

D. 天平、弹簧测力计都不相同 综合与提高

1.桥头上有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它表示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最重的车是多少N ? 2.如图所示,质量为3kg 的球被细绳系住在墙上,请用力的图示法作出该球受到的重力。

3.古时候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商人在荷兰购买了5×107N 的货,装上船从荷兰运到靠近赤道的索马理首都摩加迪沙,到港口用秤称时,发现少了3×105N 重的货。轮船没有靠过岸,排除一切被盗可能,装卸中的损耗也不可能有这样大,此案究竟如何处理呢?你能否解释这件事?

7—4—2

7—4—3

实验探究

1、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索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m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2、在一般情况下g为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值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②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③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物理在线

失重与宇宙开发

你能够想象出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吗?设想地球对物体不再吸引,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力,那将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在地球上不受重力的情况是没有的,但你也许体验过在加速下降的电梯里的部分失重感觉。而远在地球卫星轨道上的宇航器里人和物都处于完全失重的状态,一切都变得非常奇特:

物体飘在空中,液滴绝对呈球形,气泡在液体中不上浮,宇航员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走路务必小心,稍有不慎,将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食物要做成块状或牙膏似的糊状,以免食物的碎渣漂浮在空中进入宇航员的眼睛、鼻孔……你还可以继续发挥你的想像力,举出更多的现象来。

那么,人类能否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举几个例子帮助你思考。在失重的条件下,熔化的金属的液滴,形状绝对呈球状,冷却后可以得到理想的滚珠,而在地面上,用现代技术制成的滚珠,并不绝对呈球形,这是造成轴承磨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玻璃纤维(一种很细的玻璃丝,直径约为几十微米)是现代光纤通信的主要部件。在地面上,不可能制造很长的玻璃纤维,因为没等到液态的玻璃纤维丝凝固,由于它受到重力,将被拉成小段,而在太空的轨道上,将可以制造出几百米长的玻璃纤维。

在太空的轨道上,可以制成一种新的泡沫塑料——泡沫金属,在失重的条件下,在液态的金属中通以气体,气泡将

不“上浮”也不“下沉”,均匀的分布在液态金属中,凝固后就成为泡沫金属。这样可以制成轻得像软木塞似的泡沫钢,用它做机翼,又轻又结实。

同样的道理,在失重的条件下,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由此可以制成地面上不能得到的特种合金。

电子工业、化学工业、核工业部门,对高纯度的材料的需要不断增加,其纯度要求从“6个9”到“8个9”即99.9999%~99.999 999%.在地面上,冶炼金属需要在容器内进行,总会有一些容器的微量元素掺入到被冶炼的金属中,而在太空中的“悬浮冶炼”,是在失重条件下进行的,不需要用容器,消除了容器对材料的污染,可获得纯度极高的产品。

在电子技术中所用的晶体,在地面上生长时由于受到重力影响,晶体的大小受到限制,在失重条件下,晶体的生长是均匀的,生长出来的晶体也要大得多,在不久的将来,如能在太空建立起工厂,生产性能更优越的纯晶体,将会引起电子技术的重大突破……

请思考并回答

1.通过阅读上面的短文,我们知道虽然设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但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你能提出自己的太空设想吗?

2.那么,人类能利用失重的条件做些什么

五摩擦力

发展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叫滑动摩擦力,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了解静摩擦、滚动摩擦的意义

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典例精析

【例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摩擦人就不能自由行走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C.摩擦力总是有害的

D.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

【分析】当人自由行走时,脚对地面施加向后的力,因脚蹬地面时,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故在脚蹬地的瞬间,地面将给脚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不但不阻碍人们的运动,反而为人们向前行走提供了所需的动力.试想,若脚与地面之间无摩擦,则当脚对地面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时脚将向后滑,人因得不到向前的摩擦力而摔倒,从而无法在地面上自由行走.

【解答】A

【例2】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子和杆匀速向上爬

A.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绳子粗糙

B.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力要大些

C.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若爬绳和爬杆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摩擦力大

【分析】人在爬杆的过程中,当左、右手未交换位置的瞬间,人处于静止状态,有下滑的趋势。此时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即f=G,人正是靠了跟运动相同方向的摩擦力作用,才得以前进,没有摩擦(杆是光滑的),人是不可能爬到杆的顶端的。同理,人在爬绳时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均跟爬杆时的相同,因此,人在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也等于人的重力(即f‘=G)所以人在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相同。

【解答】C

发展与评价

基础知识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的方向。大量实验表明,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滑动摩擦力越大。

2.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但还未动,物体仍还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

3.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时,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4.用黑板擦自左向右擦黑板,黑板擦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是,黑板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5.用铅笔写字时,铅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间的摩擦是摩擦,卷笔刀转孔与铅笔间的摩擦是.

6.增大有益摩擦的主要方法是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主要方法是

和.

7.机器运转时,如果不加润滑油,轴瓦很容易发热烧坏,用物理知识看,加润滑油是为了;张紧皮带轮的皮带是用

的方法来摩擦;笨重的设备放在平地上移动比较困难,在它下面垫上几根圆棍,移动起来比较省力,这是用的方法来摩擦。

8.下列所述各事例分别是为了增大摩擦还是减小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

A.汽车的轮胎上刻有许多花纹;B.自行车轴要经常加油;

C.用力捏紧自行车刹把;D.使用的铁锹要经常擦干净;

E.冬天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撒些灰渣。

9.用50N的水平力把重20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方向。

10.某人用25N的水平向右的力,拉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N,方向。

11.关于摩擦力,下述哪个说法是不对的?( )

A.摩擦力产生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上

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

C.在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之间已经发生或者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有摩擦力.

D.摩擦力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2.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B.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钢轨之间的摩擦

C.机器运转时,各个零部件间的摩擦

D.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车轮间的摩擦

13.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瓶子受到的向下滑力减小

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重力不变.

14.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小孩用力推它,但是木箱仍静止,下面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木箱受到的推力小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B. 木箱受到的推力等于木箱受到地面的阻力

C.木箱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D.木箱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15.下列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自行车刹车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B.单杠运动员上杠时,手与单杠的摩擦

C.汽车行驶时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D.人走路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16.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上许多部件设计时都考虑了摩擦因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车把上套有花纹握柄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轴上装有滚珠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

C.刹车时,车闸皮与滚动的车轮间存在滚动摩擦

D.急停时,车轮在地面上拖出了一条黑线,在此过程中,车轮受滑动摩擦.

17.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我们不能够顺利写字

B.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走

C.举重运动员举不起最轻的杠铃

D.人们比以往跑得更快.

18.一个重50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用120N的水平拉力拉不动它,则摩擦力为( )

A.500N

B.大于120N

C.小于120N

D.120N

19.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拉动一个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当测力计

的示数为8N时,该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 )

A.6N

B.8N

C.2N

D.14N

综合与提高

1.在严冬的季节,北方行驶的汽车车轮上常常缠着一条铁链,为什么?

2.结为什么能打得牢?

3.如图所示是用筷子提米的实验,这个实验主要是用的方法增大了筷子与米之间的,从而,才能用筷子把一杯米提起来。

7—5—1

实验探究

1.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同学做“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

(1)分析比较序号1与2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序号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和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上述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还用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有。

2. 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与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

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根据现象:

得到结论:

物理在线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像如图a 那样,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拉棉线的另一端,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上提要少,但省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b 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c 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d 图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对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

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②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何应用?

③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7—5—2

7—5—3

我的成长记录

第八章《力》测试题

基础知识部分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2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C.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

D.马拉车,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而车对马没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要产生力至少要两个物体

C.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物体不可能产生力

3.划船时,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

A.浆对水的作用力

B.人对浆的作用力

C.浆对船的作用力

D.水对浆的作用力

4.地球对课桌有吸引力,那么课桌对地球()

A.没有吸引力,因为课桌的质量太小 B.没有吸引力,因为课桌不吸引物体

C.有吸引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汽车由静止变为运动

B.汽车由运动变为静止

C.汽车转弯

D.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是()

A.物体静止不动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

C.气球在空中匀速直线上升

D.物体作圆周运动

7.下列现象中,不是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

A.用力弯钢片,钢片变弯了

B.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C.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

D.小冰块在光滑冰面上匀速直线滑动

8.力的单位是( )

A.吨

B.牛顿

C.千克

D.牛/千克

9.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铅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重力 推力 B.重力 C.推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作用而产生的 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物体。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高空中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

1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

A.值日生擦黑板

B.铅笔写字

C.汽车刹车后还向前移动一段距离

D.火车在铁轨上奔驰 13.几位同学在操场上进行爬杆比赛,若杆是竖直放置的,则使人能够上升的力是( ) A.重力 B.摩擦力 C.压力 D.人对自已的作用力 14.下列可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是( )

A .案秤 B.弹簧测力计 C.台秤 D.天平 15.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有害摩擦的是( )

A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C.在拨活比赛时,

用力握紧绳子 D.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二、填空题(25分)

16.用脚踢球时,球会被踢得凹陷一些,这说明力可以 ,而且球会由静止变成飞到空中,这说明力可以 。

17.建筑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 ,重垂线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18.一根绳子的最大承受拉力为4200N ,现用此绳子拔河,若两边都用3000N 的力拉,则绳子将 被拉断(填“会”或“不会”)

19.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弹簧 在拉力F 1与F 2A 拉B 的力和B 拉A 20.卡车车厢重2×104

N ,车厢下的弹簧板被压缩了0.2cm ,当卡车装满货物后,弹簧板被压缩了0.5cm ,则货物重 N

21.用50N 的水平力把重20N 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N ,方向 。 22.某人用25N 的水平向右的力,拉一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N ,方向 。 2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用手拿起两个鸡蛋所 用的力大约是 N

24.g=9.8N/K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2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N , 分度值是 N ;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N 。 三、图示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6.质量为2Kg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 27.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挂在墙上的 用力的图示表示该物体所受的重力。 小球所受的重力与拉力

7—2

7—4

创新与探究部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6个小题,3/

+3/

+4/

+4/

+3/

+9/

=26/

) 28.如图所示,用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推门,推力作用到A 点 比作用到B 点容易把门推开,此现象说明: (3/) 29.如下所示的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打棒球的三种情况,观察图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

)

30.如图所示的三幅图,共同反映哪些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点)

① ②/

31,

示图像。图像中只有OA 段和OB 段是在弹簧的正常变化范围内, ;

32.小明同学新买了一套弹簧拉力器,内装5根相同的弹簧,《说明书》上写着把每一根弹簧拉长10cm 需要10N 的力,小明将四根弹簧并联装入拉力器,若小明恰好能将弹簧拉力器拉长0.5m ,则他的拉力是 N (3/

)

3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6

7—5

7—3

7—7

猜想B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C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的两种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 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所示)

步骤2 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 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所示)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

⑴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⑵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 、B 、C )中哪一个的正确与否?( )

⑶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N,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的摩擦力的大小( )

A .大于0.5N B.大于零且小于0.5N C.等到于0.5N D.等于零

⑷为了检验“猜想C ”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⑸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在上述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初中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这种方法?(参照例1另举两例)

例1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2

例3 (9/

) 五、计算题(5/

+5/

=10/

34.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

千克的宇航员,在月球上重多少N ?

35.现有一金牌,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得它重为4.9N,问此金牌能否在秤量为400克的天平上称它的质量?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 力的合成

发展目标

教科版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强烈推荐)

初二下册物理基础知识点归纳 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不能说改变形变或物体形变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2个鸡蛋在手上对手的力大约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2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线一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7.口诀为:一定点二画线、三定比例四截线、五在末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可以这样记:示意图就是意思意思,只是表示出大致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图示详细; ②在同一个图中,如果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一定在受 力物体上,而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2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据:①物体间是否直接;②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F=k x 其中F:弹力;k:劲度系数,和物体本身有关;x:形变量,即形变 后的长度也原长的差。即弹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然后拉几下挂钩,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线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单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试卷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教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7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七章使用(1份) 2. 第八章使用(1份) 3. 第九章使用(1份) 4. 第十章使用(1份) 5. 第十一章使用(1份) 6. 第十二章使用(1份) 7. 期末检测卷(1份) 第七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放风筝时,风筝受到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B.地球C.线绳D.风筝 2.下列做法中,减小摩擦的是() A.短跑运动员穿上钉鞋B.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 C.车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D.行李箱底部安装滚轮 3.如图所示,拉开一个易拉罐的力约为() A.0.2 N B.20 N C.100 N D.500 N (第3题图)(第5题图) 4.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A.前锋队员B.地球C.守门员D.足球 5.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6.图中关于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7.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这种关系的是()

8.质量相等的甲、乙两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如果甲用60 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第8题图)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 N 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 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 N推力的作用 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某一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 A.此标志为限速标志 B.此标志为限重标志 C.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不能超过1 500 N D.汽车通过该桥面的速度不能超过15 m/s (第9题图)(第10题图) 10.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F的方向是() 11.如图所示是同一个宇航员在地球和月球上的称重比较,下列针对图文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m地=m月,因为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 B.m地=m月,因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C.G地>G月,因为重力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doc

第七章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12、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13、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摩擦力 静摩擦 动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余赠平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自我评价”和“家庭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

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17 第七章力 一、力 概念部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部分: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单位:(牛顿)N。 4.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弹力 概念部分: 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 (3) 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2、弹簧测力计 (4)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 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 的伸长就越长。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 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 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知识点部分: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身长和他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三、重力 概念部分: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优秀教案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就是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就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就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就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与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瞧,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就是也有力存在不?(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就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就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就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与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尤其就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就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师:弹簧受到拉力时变长了。 (2)实验:手用力使锯条变弯曲。 教师:气球受到手的压力时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教师: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由于汽车受到阻力,速度逐渐变小,最终停下来。可见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大,也可以使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小。 (2)教师:乒乓球向我们飞来,我们挥拍打去,球的运动方向变化了,又向对方的球台飞去。可见力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五、练习 五、小结,练习 第八章第一节什么就是力 一.什么就是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 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 运动状态改变: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1)磁铁吸引铁钉;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问: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 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触。老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第八章力一、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力的描述 【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 知道力的单位; (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最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

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 N ,m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摩擦力共有三种: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用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

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 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 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 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四、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

教科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套教案

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规律。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钢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师: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生: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力 1.物理学中的力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 (1)磁铁吸引铁钉;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师: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触。 教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师: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有些衣服吸引毛发,在毛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同样吸引纸屑…… 2.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演示实验:木板上有一铁钉,木板后有一磁铁(隐藏),移动磁铁,铁钉运动。 提问:铁钉为什么会运动? 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铁钉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猜测(木板后有磁铁)。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 总结:当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有物体对它施加了这个作用。让学生知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从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知道,当我们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同时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 (1)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2)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3)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分析,发现: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分章节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七章力 一、力力的描述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四、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力第七章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产生的 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2。触)、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3。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说 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力的5表示。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7、力的表示法:可不,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线段应越长。,,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弹性)1(、8.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塑性(2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3、弹力:、力的测量:9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⑶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A挂钩受力。=“读”:读数: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B、使用方法:“看”“调”:调零; 、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 过它的最大量程。C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

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 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做“转换法”、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 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10 、重 力:11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其中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9.8N面是否水平。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⑶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 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大气不会产生压强;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① 、摩擦力:12、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1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分类:(2)静摩擦摩擦力滑动摩擦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3()起动力作用。、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5) 、滑动摩擦力:13.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1((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详细知识要点

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8、(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9、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10、相互作用力: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④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1、重力:

(word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他作为自然科学的主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深化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我任教的285、286班共有学生71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1人,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本人已了解了学生物理学习情况。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成绩来看,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较好,以往教学中女生对物理学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体现不是太明显,学习较认真学习较积极的主要是女生。她们学习较主动,课前预习认真,实验主动动手,这是以往在物理教学中不多见的现象。但物理成绩中后进生也主要还是男生,他们主要是学习不思上进,上课作业是为了完成任务。这需要在本学期中重点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督促。同时,物理到了第七八章,仅靠认真想学好物理学已不可能,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尤其是男生。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

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自我评价”和“家庭实验室”,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第七章力,包括力、力的描述、弹力、力的测量、重力、摩擦力。其中重点是力的测量,对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难点是对摩擦力的理解及分析,历年来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从产生的原因,影响的因素及对受力情况的分析都是学生掌握的难点。 第八章力与运动,他是在力的认识上进行了提高,他分为力的合成、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力的平衡。力与运动这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很高,本节重点是二力合成与牛顿第一定律,都属于实验探究类的知识,要求学生多动手去做实验,难点是惯性定律及应用,特别是与实际结合起来的例子。 第九章压强,本章知识计算类得比较多,特别是公式的应用,他包括压强、液体压强、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大气压强。重点是压强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通过多次练习来达到目标,难点是对于计算类题型解题方法的掌握,在教学中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及解题方法。 第十章流体的力现象,他包括在流体中运动、认识浮力、浮力的大小、沉与浮。这章知识与科学探究的部分比较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很紧密。重点是认识浮力和浮力的大小,从浮力产生的原因到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到浮力大小的测定是这章的重要知识点,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完成。本章难点是浮力的计算,由于浮力计算公式比较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