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绍兴市纺织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绍兴市纺织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绍兴市纺织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绍兴市纺织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2012年第12期

经贸

北方

B E I F A N G J I N G M A O

绍兴市纺织业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研究

王燕枝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的三种表现形式:投入优势、转

换优势和产出优势。从投入优势和产出优势两个角度分析了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优势。关键词:纺织业;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0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2)12-0045-01收稿日期:2012-10-29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2N13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课题(B12038)作者简介:王燕枝(1981-),女,湖北鄂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产业创新。

纺织产业集群是指在纺织产业内相互关联的纺织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大学、行业协会、相关政府部门等支撑机构,在一定空间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纺织产业群体。绍兴纺织产业集群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由一些小乡镇企业发展起步的,2002年被纺织工业协会首批列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的特色市(县)。纺织业已经成为绍兴的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其经济总量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由化纤、织造、印染、服装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同时出现了纺机、印染助剂、技术服务、纺织软件等辅助性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配套协作的产业体系。纺织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绍兴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纺织业虽稳步增长,但从增长态势上看正在逐步放缓,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一、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表现

基于产业集群的内涵,和国内外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解,笔者认为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中间性组织,产业集群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广义的“行为主体”,集群内的核心企业、相关及支持产业是其重要的“器官”,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也应该是由于产业集群本身的组织性质所产生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投入优势、转换优势和产出优势。

投入优势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能力所致的优势,这种投入能力包括产业集群所需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经济基础、技术等等。投入能力决定着产业集群最终的产出能力,没有好的投入能力,转换能力就不能更好的实现,它是转换能力和产出能力的基础。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核心是转换能力,有转换能力而导致的竞争优势称作转换优势。转换能力是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中间性组织所具备的最核心的能力,是产业集群实现其组织功能的关键能力,是一个“黑匣子”,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通过转换能力可以实现产业集群资源的的合理利用,包括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及1+1>2的效应;可以实现作为柔性生产性质的系统的产业集群的柔性生产能力;可以将主导产业和与之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的关联产业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有机的整体。总之,产业集群本身就是通过转换能力来实现其本身的价值。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最终是通过其产出能力表现出来的。产出能力是转换能力和投入能力的最终结果,一个产业集群竞争力如何,最终将体现在产出能力上。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提高产业集群的产出能力,产出优势正是产业集群产出能力所导致的最终竞争优势。在此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TCI)这一指标来评价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产出优势。

纺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优势中的投入和产出优势可以通过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去评定,而处于中间环节的转换“黑匣子”则难以测定。在此,本文仅仅讨论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的获得,除了产业集群本身应具备的从投入到产出的能力外,宏观环境和政府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在此,这两个维度不做讨论,本文仅仅站在集群的层面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

二、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投入优势

绍兴是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区纺织产业历史源远流长,早在隋唐时“越罗”就名扬天下,及至明清更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盛况。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口以南,东连宁波市,南接台州和金华,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相望。交通发达,铁路、公路基本成网。随着跨海大桥、跨湾大桥的建成,绍兴将融入上海一小时半经济圈,与上海浦东也只有半小时多的车程,与圈内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异常方便。绍兴市有着极好的区位优势。

绍兴纺织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流通渠道,如中国轻纺城和钱清原料市场已成为国内外轻纺产品的集散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还有绍兴(中国)染料城、中国伞城等纵多纺织产业集群专门市场。在浙江特有的“块状经济”特色下,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以嵊州领带、大唐袜业、兴昌织机、上虞伞业等纵多的集群内专业市场。作为纺织产业基地的绍兴县下面就有7大纺织名镇:杨汛桥镇(中国窗帘窗纱名镇)、马鞍镇(中国化纤名镇)、漓渚镇(中国针织名镇)、夏履镇(中国非织造布名镇)、钱清镇(中国轻纺原料市场名镇)、兰亭镇(中国针织名镇)、齐贤镇(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诸暨市袜业产业集群和嵊州领带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家产业集群行列。近年来绍兴纺织企业逐渐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如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中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前10强,浙江远东化纤、浙江龙盛,浙江洁丽雅、巴贝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

2007年绍兴县就拥有无梭织机4.2万台,约占全国的1/6,其中进口的占到80%以上,无梭化率总体达到90%以上,设备先进性较高。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491家,从业人员达35.3万人,其实现的利润占到了全市工业的近50%,出口量占到了总数的7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纺织产业集群而言具有较强的投入优势。但是,作为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受着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飞涨、节能减排等等因素的影

(下转第49页)

45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摘要] 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 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关键词]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 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 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 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 较强的地域相关性。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 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 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 活性。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 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 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 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 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 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 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 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 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 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通过这三种外部经济优势间的相互作用,降低了产业的 生产成本,有利于集群开展低成本战略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区域品牌获取整 体营销优势。 (1)规模经济优势。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形成了产品的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使集群内企业获得从原材料到人才的低成本供给。如大批量购买 原材料,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建 立区位品牌,使集群内的单个企业借助集群的整体品牌效用获得营销的规模经济优势。 (2)范围经济优势。外部范围经济是由集群内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而形成的。由于集群内专业化程度很高,企业往往集中于生产某一专门的产品,同时利用 自身的技能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参与价值链的全部增值活动。在这种情 况下,生产系统被肢解为许多部分,分散在许多小企业中,企业之间再通过建

宁波高新科技产业集群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步分工,并前所未有地提升着以区域专业化分工为全然的产业集群在当今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前,联合国工业进展组织(UNIDO)和经济合作与进展组(OECD)已在全球极力提倡并推广地点集群战略,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建工业园区等方式试图复制、通过外力嵌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正如Poter 所描述的“当今世界经济地图上布满了被称之为集群的区域”。 宁波高新科技产业要紧是在90年代后期以来快速进展起来的。宁波高新科技开发区是由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99年建立的,是中国科学院和宁波市政府共同开发建设的省级高新区。近年来,高新区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一号工程”,加快高水平研发机构、高素养人才和高新科技企业集聚,着力优化环境,保持了快速进展势头。宁波高新科技产业在空间上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特点。宁波高新科技开发区以创新、创业、产业化为核心,已形成电子信息和机电一体化两大产业集群。2004年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93亿元,实现区域生产总值6.7亿元。高新科技产业产值2005年达到76.6亿元,占宁波市区的51.2%,高新区要紧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是全市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

高新科技产业集群是宁波新型工业化和接交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的有效方式,剖析宁波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进展趋势是研究高新科技产业集群进展规律的基础,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 速形成我省高新科技产业成长的地区竞争优势。这是推动宁波工业产业升级和宁波都市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研究宁波高新科技产业集群的进展趋势,对构造我省区域高新科技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也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1. 2.1本文研究要紧采纳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通过文献阅读,提出了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和初步构思;然后通过国内外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的成功缘故的比较结合宁波自身的进展情况1.2.2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浙江省纺织业现状及其发展 内容摘要 本文从浙江纺织产业在这个后配额时代中的存在问题情况为出发点,了解浙江纺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欧美对我国纺织品各种的限定、壁垒、技术发展、创新能力较弱等,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政策等,从技术角度考虑解决规避人民币升值风险,加强人才技术发展方面入手解决现实中面对的新情况。 我认为浙江的纺织产业,要根据自己实际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不能光靠国家指定的法律法规,参照每个取得成功的企业发展轨迹,从中吸取有利的因素,同时根据自己本身的特点去争取适合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逐渐减少现实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后配额、发展策略、国际竞争

THE PRESENT AND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TEXTILE INDUSRYY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base on the problems and tough situations of textil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after in this quota time,to understand exactly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se companies such as: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Europe and America's limit and barrier,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er and so on.This paper will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ose problems and methodologies to it , evadable the Renminbi revaluation risk from the technical method, strengthens the talented pers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solve realistic problem to new situation. In my point of view, all textile company in the Zhejiang province, we must give the right medicine accord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but not the regulations and laws of our country. Learning the successful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p any’s trace and making use of the ourselves advantages or specificity, at the same time reducing the liability on the outside gradually, to own ourselves a suitable and adequate developing path, maybe this is the right choice! KEYWORDS:Renminbi revaluation,after quota,development policy,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 集群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和%,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了名企、名牌、名镇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集群以企业集聚为基础,加速形成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形成了地方品牌、省名牌、中国名牌以至中国世界名牌梯度发展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2009年底,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个,江苏名牌300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品牌就占其中80%以上。同时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了区域品牌建设。常州湖塘镇、张家港塘桥镇、吴江盛泽镇、常熟古里镇、梅李镇、江阴顾山镇组织集群内的企业整体出击,以参与江苏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名镇的形象。今年新推出的南京高淳县、宿迁泗阳县、徐州睢宁县、苏州临湖镇等一批特色名镇也通过江苏国际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集体亮相,进行新兴区域品牌的塑造。

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以海门叠石桥家纺产业集群为例 一、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背景海门市家纺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星、德胜、天补、三和、海门等乡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地处海门、通州两市交界处的叠石桥,当地群众素有从事家纺品生产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叠石桥家纺业发展驶人了快车道,家纺的品种款式由小到多,生产企业由弱到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设备由落后到先进,辐射面由狭到宽,形成了生产规模化、分工社会化、设备智能化、产品系列化和营销国际化的格局。海门市政府先后投人10亿多元,对市场经过六次扩建、改造,目前叠石桥已形成绣品城、家纺城、商贸城、名品广场等四大经营区域,拥有5000多个摊位和2000多个精品门店,营业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日人流量3万人次,并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餐饮娱乐业等。在叠石桥市场的带动下,从事家纺产业的人员覆盖周边三个县市10多个乡镇,人数20多万,生产的产品包括被套、被罩、床单、窗帘、被子、凉席、帐子等,不但畅销全国,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叠石桥家纺市场实现成交额巧0亿元,成为全国同类行业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交易额最高、市场前景最为看好的市场。 二、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对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 1.要素条件。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可以被归纳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五类,这些生产要素一般是混合出现的,但每个产业对其依赖程度又随产业性质而定。海门家纺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资源。叠石桥家纺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吸引了全球家纺企业来到海门发展。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企业群体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成为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家纺产品集散地。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所在的三星镇,建起了2.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园区建成三年来,已有进区企业194家,总投人35亿元,其中产值超千万元企业有103家,超亿元企业有10家。浙江、上海、广东等地资金以及美、欧、非、亚等大洲20多个国家外资纷纷涌人,争抢发展先机。在该市海门、三和、天补、德胜等紧邻叠石桥家纺市场的乡镇,外资同样纷至沓来,推动海门2005年总体利用外资列苏中、苏北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班级:13经济2班姓名:李溢智学号:2013333501134 浙江自古以来就有着“丝绸之府”的美誉而闻名世界,到目前为止,浙江省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大省和出口大省,而纺织行业在全省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的促进了浙江省整体的经济实力。浙江省的纺织工业近几年来一直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纺织工业部多年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从2003~2008年,按照当年价格计算,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这个惊人的增长不仅仅是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而是整个纺织实力都得到了增长。在2004年,纺织行业的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第一大省。浙江纺织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产业集群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不容忽视。浙江纺织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经济地理现象。许多研究表明,浙江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产业集群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和由此产生巨大活力的支持。 一.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分布 1. 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浙江省制造企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尤其是1993年以来,浙江纺织产业发展迅猛,纺织服装业的生产与出口均取得快速的增长:与1978年相比,2002年规模以上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2.36倍,生产总量跃居全国第一;2003~2008年,我国纺织业的工业总产值从7730.9亿元持续增至21272.5亿元,年均增长18.38%,同期,纺织业产品销售收入从7466.1亿元持续增至18562.2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利润总额从243.5亿元持续增至675.0亿元,占同期制造业的比重稳定在3.8%~4.5%。;2005-2010年浙江省纺织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总体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长20%和15%(如图1);2009年至2014年间,纺织业(不含服装及其他纤维制造业)出口额由217.36亿美元上升到323.68亿美元,增长幅度达1.49倍(如图2)。至此,浙江省的纺织行业年利润总额已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出口额、利润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11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 2010年25期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 产业集群指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集中,相互之间具有竞合关系,且共享基础设施。和企业集中在一起还包括各种相关机构如中介机构、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产业集群动力机制是指驱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演化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发挥作用。 马歇尔认为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获得外部经济,因此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集聚,这样可以获得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这些使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拥有了集聚优势。为获得外部经济而集聚在一起就是集群产生的动力。韦伯从区位因素角度分析,并认为大量集聚因素是产业集聚的动力。威廉姆斯从交易费用角度说明了集群的产生,集群是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最优效率的经济组织。克鲁格曼从规模报酬递增方面说明了企业集聚的原因。波特指出产业集群的存在可以使钻石模型的要素得到更好的发挥。Best (1999)认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依次对产业 产业集群的 动力机制与竞争优势分析 ■于树江 博士 刘静霞 李艳双(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130) ▲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2007000121),河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HB2009WT62)◆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把集群原有的生产要素转变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使集群在竞争处于有利地位。本文描述了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构成以及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指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产业集群 动力机制 竞争优势 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形成循环状的稳 定结构,这就是主体动力机制。 国内对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是基于不同的集群提出不同的动力机制。鲁桃珍(2007)在对湖南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该地产业集群动力因素是政府和市场,政府要为集群发展创造软环境和硬环境,制定有利于集群发展的产业政策,引导集群发展。市场的推动是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另一要素,它通过企业之间的网络化和中小企业集中来发挥作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率,集群可以获得规模经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经济(共享基础实施或其他公共支出),促进集群发展。候志茹(2008)认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由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组成。内源动力机制包括产业价值链、社会资本与网络、外部经济、集群技术创新与知识外溢等;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外源动力机制包括政府的促导行为、外部竞争、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制度文化等要素。 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包括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低交易费用,企业家精神,政府作用,市场推动,社会资本与网络,集群技术创新等。但外部经济、集聚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在集群产生后,其作用逐渐消失,随着集群发展,政府、集群网络和集群创新的作用不断地稳定并且具有规律性。政府的职能由为集群创 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投资转变成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帮助企业融资,协调集 群内各机构之间的关系。集群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原来的血缘关系发展到以地缘、业缘更大范围的网络关系,分散了企业的创新风险,使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和沟通,同时集群内知识传播更加迅速,隐性知识也被大多数人了解了。网络中的中介结构和科研机构等机构组织,共同形成了集群的创新环境,而集群的不断创新是集群发展的不竭动力。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某个产业集群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的产业集群或其他组织结构更能带来利润或效益的优势。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包括成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家资源,专业市场,区域创新能力等。 在产业集群内,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企业共同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共用基础设施,由于地理接近而减少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同时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使企业间建立了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从而使双方更容易达成合约降低了交易成本。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使企业可以随时调整员工数量和结构,减少了工资费用;另一方面劳动力之间的自由流动也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传播、扩散,扩大了企业的信息流。以上这些的存在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使集群具有生产成本竞争优势。在集群内,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使企业满足了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使顾客认为该产品有别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进而形成对该产品的依赖,这样产品的价格弹性就不明显,能够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同时为竞争对手设置产业进入障碍。 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调动 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改变了单个大企业 产业观察Estate Observation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_1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具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进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进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别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进展特点,制定产业进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经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经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那个品牌。 2.建设一具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向来没有启动,希翼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要紧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并且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能够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可以落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并且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依照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进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并且,要积极鼓舞企业拓展业务范围,进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进展一具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落低产业灵便性和习惯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落、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落。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坚韧。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别够。 4.哺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降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治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治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治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创造业进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并且对有进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哺育名牌产品。鼓舞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别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可以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可以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进展的直观范本和进展目标。所以,一具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进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关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落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举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并且鼓舞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进展态势良好,是一具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

产业集群现象及其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问题: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分析所存在的产业集群现象及其对地区竞争力的影响。 小组成员:XXX 小组分工: ?产业集群的概述XXX ?产业集群的现象XXX ?产业集群对竞争力的影响及产业集群的问题XXX ?产业集群相关者的分析XXX ?东南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概况XXX 一、产业集群的概述(industrial cluster ) ■定义:用来定义在某一特定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 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总体特点: 总体来说,考察产业集群的特征,有这样六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每个地理区域的大部分企业基本围绕统一产业、或紧密相关产业、或有限的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 第二,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具有某个或某几个显著的产业特征作为联接,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最常见的是以供应商-客户作为联结模式,如绍兴纺织业的化纤、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的产品关联,围绕该产业链还出现了纺机、染料助剂、纺织技术服务等辅助性

行业,这些内在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行业及其所属企业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纺织产业集群。再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在配件生产、成品装配和销售之间构筑起一条产业链。产业集群内部还围绕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第三,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连结,实现采购本地化,形成整个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以温州低压电器集群为例,低压电器的配套件涉及金属部件、合金材料、注塑部件、冲制、酸洗及模具加工等共计几十万种,其中有70%能在柳市采购,对于那些需向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部件,其供应商也因集群吸引力而在当地设立办事处。产业链的当地化不仅降低了柳市企业的采购和供应成本,更重要的是大大便利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为双方在技术创新中写作创造了条件。 第四,产业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却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第五,集群产品销售具有极强的市场渗透力,部分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地区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局面。市场渗透能力强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尤其是在集群快速成长时期。如温州低压电器产业利用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30多万温州人的有利条件,产品直接渗透到全国各地,培育了“温州人经济”。随着市场开发的深入,部分产业集群在其所在地大力为专业市场,逐渐使该地区成为了某一产品的集群中心。反过来,专业市场的发展为产业集群提供市场平台、物流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等,为集群的进一

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精)

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举措。现就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1、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加快产业集聚是优化资源配置、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工作平台。产业集群是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地域内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培育产业集群是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要求,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过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选择,抓实抓好。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一线、两岸三地,纵深推进、连片发展,扩大开放、服务全局”的发展态势,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创造良好环境,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化产业布局,使我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的核心技术、品牌效应与营销网络优势更加明显,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有力,临海工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3、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是: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力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域和产业集群。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0年翻两番;形成6—8个能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产值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0个能参与国内产业分工并处领先地位、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大批能参与国内竞争、对中心城市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起带动作用的地方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建立若干个国际性、全国性的专业市场及一批研发中心、检测中心、标准中心和信息中心。二、积极拓展加快产业集聚的有效途径 4、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产业集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消除不利于市场培育完善的各种障碍,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健全以市场为基础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市场化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要素活力,激活要素潜力,促进生产要素有效地流动、集聚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现有城镇基础设施加快生产要素集聚。积极引导、合理规划土地投入方向,使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5、创新项目机制,增强产业集聚。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研究,高度重视大型产业项目的储备,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对区域经济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国际贸易 绍兴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与转型升级之路 陈黛霞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纺织服装业素来是我国的民生产业。浙江,作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生产强省和出口重省,纺织服装业是其支柱产业,年出口量占据了全国纺织品出口的五分之一,享有“中国纺织看绍兴”的美誉、中国“丝绸之府”、“纺织之乡”、“轻纺城”众多美称,是全国著名的全球纺织城和纺织品贸易中心。经起步、发展、崛起,绍兴纺织服装业已日趋成熟。现今,占据了市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纺织服装业,几经变革和发展,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屡屡创造纺织业奇迹,现已成为绍兴国民经济命脉中十分重要的传统制造业和优势产业,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出口产业。 一、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分析 (一)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的规模数量及地位 浙江一直是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大省,出口一直位居各省市之首,在全国占比较大。其中,绍兴是最大的贡献者之一。一直以来,绍兴的纺织服装业的规模数量增长迅速,在全省各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城市中位居前列。如表1所示,其出口额由2009 年的105.6878 亿美元一跃而升至2013年的188.9713 亿美元,首创历史新高,短短几年,出口额高出83.2835亿美元。近五年中,绍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比重整体上不断上升,且出口地位稳固,2010 年出口额达到了最高点为99.1%,依然是浙江的出口大户。2013 年,出口有复苏的趋势,实现了平稳增长。与全国其他的省份比较看,历年绍兴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均保持前列,在省乃至全国的出口中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 (二)绍兴纺织服装业出口态势分析 “纺织兴,绍兴兴”,纺织品服装出口是绍兴对外贸易的主导出口商品。如表2所示,近五年来,绍兴纺织服装业发展迅速,出口增长稳定,出口总额实现了近两倍的飞速发展,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近五年中,仅2009 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了4.08%和0.41%的负增长,2012 年整个绍兴的外贸出口总额也下降,且同比萎缩1.67%。外贸形势严峻,但仍逐步企稳回暖,2013 年绍兴的纺织服装出口出现了9.82%较为强劲的反弹,使绍兴纺织服装出口首次突破180 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近乎增长了两倍。从近五年绍兴纺织服装出口的整体情况看,总体呈现了前段起伏后端趋稳的态势,但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依然很多。 与浙江其他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城市比较,绍兴历年纺织服装出口额均保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调查方案

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 调查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广东省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评估与分析”课题 实施方案 一、课题背景 广东作为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经济带,目前已经形成了300余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但与西方的产业集群带相比,广东产业集群除了面临着资源集约利用、国际贸易环境、环境保护和宏观调控等外部环境的挑战外,还受到资金、技术、组织结构等内部因素的约束。很多集群带普遍存在大集群小企业的现象,缺乏"领头羊"。 针对这种现象,2008年底,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在珠三角推动"支持中国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国际示范项目",首个试点城市已确定为佛山。该项目旨在将联合国的全球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资本引入珠三角,与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进行对接,用金融资本和创新技术等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珠三角产业集群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更能适应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环境发展的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获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 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处的支持下,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联合相关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机构以"广东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估分析"的课题形式,对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并将就其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展开评估和分析。 课题组希望通过权威专家的严谨分析与科学评估后,能出具一套全面的研究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及各级政府、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总结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使广东产业集群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长期的、永续的竞争力,同时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具有较强投资与决策指导意义的“产业集群投资风向标”。 二、组织架构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发展棉纺织产业集群,培育棉纺织地方特色优势,是(新野)实施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棉纺织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一直是工业学术界讨论的课题。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产业性质上相似相近或相关,在发展空间上同属于(或接近于)某个特定行业的产业领域、相对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较明细、依靠紧密或松散型产业链相互连接,由诸多大中小型企业形成的一种工业集聚形态。在我县工业化进程中,我们依托本县及周边丰富的棉花资源和新纺公司人才、市场、技术、管理、信息、资金优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等主要形式,通过催生、延伸棉花加工项目,培育出了县棉纺织工业区及上港、溧河、城关、城郊工业小区等棉纺织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新纺公司为龙头,集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棉纺织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新野棉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点 新野棉纺织业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历届县委政府的政策宏观引导,截止XX年6月底,全县棉纺织企业,已发展到101家,其中棉纺企业84家,棉织企业8家,捻线9家。固定资产达到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纱锭规模突破80万锭,织机达到4500台。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县限额以上棉纺织业实现产值2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利润7500万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67%和。棉纺织业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比重之高居全省各县市区之首。主要呈现出五个明显特点: 1、龙头带动能力强。作为新野棉纺工业的龙头,新纺公司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特大型纺织骨干企业,全国520家和河南省50家重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姓名: 院系: 年级: 专业: 地址: 手机号码: 前言 近年来,世界范围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经济竞争力的高低以及在国际经济的分工地位。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含义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所形成的企业群体或企业集合的总称,它具有发展快,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强的特点。目前,世界上主要有经合组织、美国与日本的分类标准。 1、经合组织的分类法 在区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五个特征:即研究与开发(R&D)投入强度大;对政府具有战略意义;产品工艺老化快;资本投入大、风险高研究与开发成果及其国际贸易具有高度国际合作与竞争性。 2、美国的分类法 美国劳工统计局曾采用三种衡量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产业中就业的技术人员大于各工业平均值的1.5倍,或者技术人员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5.1%以上者,列为高新技术产业;第二种方法是以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作为衡量标准,凡研究开发费用大于所有产业平均值的2倍或占总经费投入6.2%以上的产业,都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第三种方法是上述第一、二种方法的综合,即同时考虑到技术人员的比例和研究开发费用的比例,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技术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应大于所有制造业比例的平均值 6.3%,研究开发费用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应接近或大于所有产业的比例的平均值3.1%。 3、日本的分类法 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把高技术产业定义为能节约资源和能源、技术密集度高、技术创新速度快、而且由于增长能力强在将来拥有一定市场规模以及能对相关产业产生较大波及效果的产业。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高新技术包括六大技术群,即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

绍兴纺织业现状

2010 年第02 期(下) 1.产业升级必然———绍兴纺织业的现状 1.1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不少加工工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仍然依靠大量的进口。其次,高新技术、纤维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致使这些纤维在相关产业的研发应用上受制于人。第三,纺织机械方面,尽管我国纺织机械在产量和产能上呈快速发展势态,但许多高档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近几年进口设备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第四,面料方面,虽然国内产能产量大,但真正出口的高档服装却用的是进口面料。最后,在服装上,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服装但大多是贴牌加工,自主品牌寥寥无几,就连国内的知名服装品牌也被国外的品牌主宰。 1.2 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结构不合理首先体现在衣着、装饰、产业用布三类产品结构不合理。目前绍兴三者间的比例为97:2:1,与发达国家40:30:30 和我国今后十年所要达到的50:30:20 的比例相距甚远;其次同构性档次较低,用料化纤为主,织造方式以梭织为主,高档次、个性化、差异化面料少,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印染后整理水平低严重制约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导致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 1.3 产业链整合度不高 在绍兴,整个纺织产业生产链缺乏有机的协作,印染产品与服装面料脱节,面料又与纺织坯布脱节,纺织坯布又与化纤原料脱节,并且化纤、织造、印染等相关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此形成的“水桶效应”为绍兴纺织企业最终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带来极大困难。另外,绍兴纺织企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时期也的资产负债率始终在70%的高位上徘徊,高资产负债增加了企业还贷付息的压力,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使用,同时对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最终阻碍企业的全面发展。 2.产业升级阻力-资源和环境 2.1 纺织业的资源因素 绍兴县有4500 多家纺织企业,每年产值达到700 多亿,占全县产值的70%,纺织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普遍超过30%,绍兴县纺织品出厂价格却只涨3,1%,由于成品的低价竞争,上涨的成本无法转嫁给成品,由于纺织业是一项高能耗行业,能源的短缺也同样制约着纺织业的发展。__________另外劳动力资源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竞争优势大部分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之上。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最新统计表明,今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经济呈V 字走势,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同时80﹑90 后的新生代民工需要选择优良的工作环境,还有内地劳动力市场的逐步形成气候,这些都逼迫企业不得不改善劳动条件来吸引民工,无形增加了企业劳动力的成本,也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2 纺织业的环境因素 纺织业是中小企业之一,是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而来的,自身利益的诱导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绍兴纺织业发展 的同时,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首先,绿色标准日益严格,国际市场入市门槛不断提高。绍兴纺织品的国际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中东、日本和东盟,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采取环境保护行动较早、公众环保意识较强、环境技术较先进、环标准较严格的区域。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欧盟制定一些新的贸易壁垒和产品限制也是极有可能。这些都带来严峻的挑战。由于绿色壁垒的影响,在绿色标志认证、技术革新及设备进口、使用进口原料等方面的费用大大增加,使得出口成本增加,使部分企业的产品丧失了原有的价格优势,削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过高的国际依存度和货币风险使绍兴纺织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据统计表明,中国纺织业的国际依存度约40%以上,绍兴纺织企业出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