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词教案

秋词教案

秋词教案
秋词教案

《秋词》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顿挫;

2、体会诗歌情感,把握刘禹锡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从朗读中体会诗歌情感,掌握赏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蕴含的诗人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猜字

老师在屏幕上展示“秋”字演变的图片。

2、请学生回忆有关“秋”的诗歌

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木落雁难度,北风江上寒。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二、品读诗歌:

1、一读:读准字音

(1)请一位学生示范朗读;

(2)请学生对其朗读字音进行评价。

2、二读:分轻重

(1)请学生区分诗歌朗读的顿挫;

(2)全班齐读诗歌。

3、三读:悟诗情

(1)联系所学诗歌《陋室铭》,回顾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a、刘禹锡(772~842),19岁左右游学长安,被誉为“诗豪”;

b、因得罪当朝权贵,被贬时期持续22年;

c、被贬期间,曾半年内搬家三次,一次比一次简陋,直至一家老小无法安置,

在如此困窘的情形下,刘禹锡却在《陋室铭》中感叹到:“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

(2)分析诗歌中的某个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例如:a、“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b、喻秋日胜春朝,“春”已充满朝气,“秋”更显风骨,与前文的寂寥形

成鲜明对比,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尽竭,也不

因仕途不顺而气馁;

c、“一鹤”托物言志,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借鹤而写离开樊笼重返

自然,摆脱羁绊的心理跃然纸上。

d、“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之效,也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

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伟大志向。

三、升华情感: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

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诗的主题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