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开题报告作者焦云嵘、武泽华

高中语文开题报告作者焦云嵘、武泽华

高中语文开题报告作者焦云嵘、武泽华
高中语文开题报告作者焦云嵘、武泽华

孝义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孝义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

开题报告

报告题目:提升高中生作文语言表现力的有效课堂研究

作者:焦云嵘、武泽华、贺晓刚、杨占龙、杨俊红

工作单位:孝义中学、孝义二中、孝义三中、孝义四中

指导专家:陈锁明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孝义中小学名师培养项目组

2013年8月20日

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3)

(一)高中语文作文发展背景 (3)

(二)我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情况 (4)

(三)研究的意义 (5)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6)

(一)课题的界定 (6)

(二)文献综述 (9)

1.国外研究现状 (9)

2.国内研究现状 (9)

3.启示和研究方向 (10)

三、研究设计 (10)

(一)研究目标 (10)

(二)研究依据 (11)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2)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13)

四、研究过程的呈现 (14)

五、预期成果 (15)

六、结论与建议 (16)

六、主要参考文献 (17)

提升高中生作文语言表现力的有效课堂研究

焦云嵘、武泽华、贺晓刚、杨占龙、杨俊红

【摘要】随着高考作文在审题开放性方面进一步放宽,语言表现力对作文的意义凸现出来。由于中学生作文在语言方面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模式化”、“扁平化”趋势,使得提升语言表现力成为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本课题在对中学生日常作文、高考作文、写作常规训练等方面全面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文学理论,写作学理论以及作文研究方面的成果,从中学写作教学的实际出发,对语言表现力内涵进行界定,拟定衡量语言表现力的标准,研究提升作文语言表现力的有效对策,构建一系列独具特色、易于操作的写作课堂模式,从而对破解中学生作文语言表现力这一难题有所贡献。

【关键词】语言表现力张力开放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高中语文作文发展背景

《高考作文考试大纲》对作文语言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部分。基础等级部分对作文语言的要求是语言通顺,发展等级部分对作文语言的要求是有文采。而语言通顺和有文采,实际上就是语言有表现力的标志之一,其中基础等级是高中作文语言功底最基本的体现,连最基本的语言通顺、规范、准确、连贯、得体都达不到,而要奢求语言的优美华丽是不可能的,即使写出了语言华丽,也仅仅是一种表面华丽,很可能会是语病迭出。所以我们在作文语言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培养学生作文语言的基础等级,发展等级是掌握了基础等级之后的水到渠成。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是降低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在审题立意方面给学生设置太多的障碍,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这样一来因为审题不准而失分的同学就大大减少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中对语言要求的部分在阅卷评分中的比重自然加大。这一命题趋势提醒我们要非常关注作文语言表现力问题,意识到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的重要性并为此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再有,高考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开篇几段排比,结尾几段排比的模式化作文,这也反映出高中作文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简单化和庸俗化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追求作文语言的简洁性、形象性,找到真正能尽快提升学生的语言表现力的新方法。为此,本课题力图在调查梳理的基础上,力图探寻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二)我市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具体情况

当前,我市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现力透视

1.学生方面

(1)缺少语言积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下的“积累·整合”中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

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实际上有些学生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但在写作文时仍然语言苍白,看着别的同学作文文采斐然,笔底流金,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2)缺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词句的意识。

(3)缺少对生活的真性情。多数语言文字干涩的学生几乎不读书(除课本以外的书籍),不看报,不关注时事,不了解社会,缺少了对这些活生生的材料的感悟,写作的时候只能生拉硬拽,憋出来、凑出来。试想,这样的语言肯定少了几分鲜活感,少了几分生命力,少了几分真挚的情感。那么,它的表现力何在?又怎么能感动读者呢?

2. 教师方面

(1)思想上缺少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追求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有的老师面对学生的不当理解,不知如何评价,说不出子丑寅卯,又不想让自己的课堂出现阻滞的环节,只会用一些“好”“不错”“有个人的独到观点”等搪塞的态度来评判,久而久之,结果只能是或让学生放松了对语言的推敲,或助长了学生信口开河的不良思想。

(2)教学上缺少训练。在课文的教授上重内容轻语言。在课改指挥棒的引领下,语文课本由以前的必修转而变成必修加选修的形式,大多数学校都采用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时间内学完两套教材的做法,要达此目的,必须半个学期结束一本教材,课时是有限的,平时还得跟上相应的训练,所以在处理教材上,往往出现重情节思路、人物形象、主题探究以及基础知识点的落实,而轻视了对语言的揣摩、吟咏、训练。虽则在教授一些课文的时候,老师也引领学生品味语言,但往往仅限于口头上的评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大致能说出写的为什么好,为什么妙,而忽略了应有的有效性的训练,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缺失了咀嚼文字的意识和推敲词句的能力。在作文指导上重立意谋篇、轻言语。一方面,在作文的评判中,如果立意错误,文章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语文基本就别想打翻身仗;而只要立意正确,语言表述不至于太过遭烂,作文基本能得个40分左右的基础等级分。基于这样的原因,老师在作文指导上往往格外重视审题立意,而忽视遣词造句。有些老师即使会对学生的作文语言进行指导,也往往是一曝十寒,想通过一两堂课的工夫就打造好学生的语言,那只能是痴心妄想,即使你交给学生的是金玉良言,没有足够的时间,想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那也是不可能的,除客观的原因,毕竟也得看看你教的是怎样的学生。

(3)评价上缺少鼓励。说到评价,主要体现在作文批改当中。大多数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往往评点较粗。只写些大面上的套话,正面语言诸如结构条理,思路清晰、材料丰富、论证有力、观点新颖。而反面语言就是在此基础上加一个“不”或“欠”字。甚至有些老师还对学生的作文大加改正,套上程式化、标准化的衡量标准。大多数学生本来就对作文有“恐惧症”,如果还对他们大加否定、批评,兴趣荡然无存的情况下,即使对他们进行精辟的点拨,那恐怕也是对牛弹琴了。

基于以上我市高中学生作文语言表现力在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表现的诸多具体情况,通过思考、研究并辅之以实践,笔者提出了这一解决思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提升高中生作文语言表现力的有效课堂,下足工夫训练,这样就能有效提高中生作文的语言表现力,从而让高中生作文突破40分左右的基础等级分。

学生作文语言表现力不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作为教师必须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训练方法和路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师生必须合力合作。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并勤学多练,一定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三)研究的意义

1、作文语言的表现力直接影响作文思想表达

语言是文章的血肉,文章思想的“外衣”,是表情达意的基石,直接影响文章的可读度。语言又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话人利用语言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接受信息,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那么,语言的工拙无疑对于思维的深浅、文章的高下,有着直接关系。在作文中,语言是基本的材料。离开语言,就无从表达。写作就是运用语言进行叙事说理、表情达意的活动。朱光潜曾说:“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改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据说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富有表现力。洪迈在《容斋续笔》中记载:“刚开始为‘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因为作者认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才能写出春风的精神,才能写出春天的盎然生机,才能契合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朱光潜还说:“通过语言描绘形象或者用形象语言传达思想情感,唤起表象功能,能使读者得到直觉体验的愉悦,并引致想象联想,从而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感。”所以说语言的表现力如何,直接影响作文思想情感的表达。

2、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决定作文的命运

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曾幽默地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不过;如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没有‘群星璀璨’,出现‘数颗星星’也就不错。千千万万不能给阅卷老师看得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这段文字采用比喻的说法形象地说明了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有亮点,有出彩之处。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就该是美丽的面容了。综观满分作文的语言,你会发现:有的语言清新淳朴,明白晓畅,挥洒自如;有的文采飞扬,气势恢宏;有的精辟洗练,一语中的……这样的语言无不令老师爱不释手、拍案叫绝。虽说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语言表达”。试想一下,烈日炎炎的夏日,精神高度集中、身心疲倦的老师,面对如此多的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恐怕没有谁能够忍受这种重复性的阅读。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是否有表现力会直接影响作文的评分,决定着作文的命运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旨在探讨提升高中生作文语言表现力的有效措施,并尝试总结出一套能将这些措施进行有机综合运用的作文教学课堂模式。

我们所界定的语言表现力,是指运用语言符号表达精神意蕴的能力以及语言运用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语言表现力既是一种语言运用能力,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效果。因此,我们的研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语言是有表现力的,其次要探索提升高中生语言表现力的有效措施,最后将这些研究结果总结成课堂教学模式。

语言表现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个概念。语言表达能力具体指用词准确,语意明白,结构妥贴,语句简洁,文理贯通,语言平易,合乎规范,能把客观概念表述得清晰、准确、连贯、得体,没有语病。而语言表现力强调的是表达的艺术效果以及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能力。

语言表现力所着眼的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因此它不同于科学语言的强调逻辑性,也不同于日常语言所强调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这种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应该具备康德所说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话语蕴藉的审美形态。我们所说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文学语言,属于美学范畴。当然,从中学生作文的实际来

看,这种艺术化语言和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等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它只是强调在作文中不仅仅要“把话说对”,更要“把话说美”。

朱光潜曾说:“很多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改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我们所说的语言表现力从形式入手,但绝不是放弃内容,而是像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真正统一。那么,衡量语言表现力的基本标准包括哪些呢?我们遍考诸家,结合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从以下四大方面进行规定和探索:

1、感性化——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所谓形象,就是指描写刻画具体化、图画化。所谓生动,就是意态灵活,能感动人。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它有助于作品内容的展现和思想情感的传达,也能更加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艺术想象,最终升华为一种理性感悟。为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而采用的图形化手段,既包括将抽象事物化作意象,甚至化作形象生动的画面,也包括调动各种手段把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善于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化腐朽为神奇,使读者获得别样的美感体验。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必须进行广泛而个性化的阅读,还必须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具备丰厚的语言积淀,有创新意识,在语言运用中追求变化,在变化中体现语言的清新,在清新中体现语言的表现力。

语言的感性化,除了形象生动,还指语言文字要包含情感、思想和情怀,将这些内容以含蓄的形象蕴藉起来。真正的感性化语言,一定是言之有物的,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分的直白,因为过分的直白不是质朴,而是简单、单薄、单向度,含蓄蕴藉的语言能包含更丰富、复杂、多变的内容,让有限的篇幅给人更多的感染、启示、震撼。

2、陌生化——新鲜别致,富有张力。

所谓“陌生化”,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主要是打破语言规范,并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变形,更好地表现作家创作过程中的非理性成分的情感活动,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通过陌生化,可以让普通语言在文学天地里被扭曲、伸缩、颠倒,从而造成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疏远和异化。其目的是让读者在与正常的语言规范的参照中加强对作品语言的印象,在对“陌生化语言”的读解中保持新鲜感、奇特感,从而唤醒和更新对周围世界的情感体验。通过陌生化,可以让语言变得别致而鲜活,让原本“趋同化”、“自动化”的语言重新获得生命,具备照亮事物的能力。陌生化可以在语言与所表达的事物之间、和常规语言之间拉开距离,其终极目标是使语言富有“张力”。

3、立体化——多维共存,丰沛体验。

充分挖掘语言的多重维度:感性与理性、宏观与微观、多种表达方式、多重感官、画面和音韵等等,使学生能对语言的丰富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能综合运用语言的多种功能,使读者能在语言中获得既真实又富有想象力,既有个性又能唤起共鸣的“立体化”语言。摆脱语言的“扁平化”倾向,让语言能还原世界和体验的丰沛性。

4、风格化——扬己之长,彰显个性。

语言风格是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和谐,意境深广。风格即人,因人而异。风格是一种限定性的特长。只有找准自己的限定性,才能在最大幅度上实现自己的风格。对中学生而言也是一样,如果让所有人都去追求一样的文体和文风,等于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人,用同一种模式培养所有的人,其

效果终究不能尽如人意。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文字个性,培养并形成适合自己的文章风格。文章语言风格的个性化,既有利于作者的表达,也会让文章本身避免千人一面,让读者获得特异的审美体验。因此,风格化是语言表现力的高层要求,也是一个通往成功写作的必由之路和基础路径。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资料来源、研究能力的限制,也由于语言隔阂。国外这方面的资料我们掌握很少,只是从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等著作的介绍中,我们侧面了解到一些国外写作教学的现状,但也是写作学方面的一般性论述,而不是关于中学生作文语言方面的论述。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努力,争取能搜集到国外中学作文教学的信息,以资参考。

不过,国外的文论著作却能给我们的研究极多的启示。其中,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英美新批评关于“张力”、“含混”的理论,巴赫金的“众声喧哗”理论,象征主义关于“通感”、“隐喻”、“象征”、“想象”的理论,等等,都给了我们很多理论启发,甚至也能提供很多具体的借鉴。

2.国内研究现状

从现有的资料看,语言表现力问题不是一个新话题,教育界包括专家学者和教学一线教师对此都有一些论述。但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和状况:

(1)学术专著:国内目前几乎没有关于中学生作文语言方面的专著,专家学者的研究多是对文学语言的共性研究,这些成果一般比较抽象,而且多致力于概念的精微辨析,对于中学作文教学而言,很难直接拿来使用。但是,这类研究概念清晰、思路严密、体察精微、创建几多,是一个包含极其丰富的宝库。

(2)一线教师的研究文章:此类文章数量极多,散见于报纸杂志,也见于一些教师著作的部分章节。总体特点是强调操作技巧,尤以修辞和句式为多,但忽视理论研究,更缺少体系化的构建,优点则是切合中学生实际,颇多灵性感悟和零星创见。

(3)博硕论文:目前我国没有语言表现力方面的博士论文,有两篇硕士论文与这一主题关系密切。一篇是辽宁师范大学王文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现力探索》,另一篇是西南大学刘盛浪的《高考作文语言研究》。刘文从“总体原则”、“修辞运用”、“词句技巧”三个方面研究了高考优秀作文的语言做了分析,资料丰富,解读细致,为我们拟定语言表现力的衡量标准提供了最据说服力的依据。刘文的研究话题与我们有很多共同之处。该文首先对语言表现力进行了界定,并拟定了一些衡量标准。接着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学作文语言现状和原因。最后从情感、技术、践行三方面提出了对策。这篇文章体系基本完善,但对语言表现力的界定模糊,标准制定也较为粗糙,不具有广泛的涵盖性,呈散点状态。

3.启示和研究的方向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为自己的研究确定了以下方向:

(1)关注理论梳理,力求体系完整。全面了解文学史、文学评论、文学理论三个领域中关于语言的理论,将其整理分析,化约为既可以为中学生理解,同时又不失理论完整性的体系。目前已经大体确立由“感性化”、“陌生化”、“立体化”、“风格化”共同构成的评价体系,下一步的研究就是要对其进行细化。

(2)立足教学实际,注重可操作性。在提升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的对策方面,要广泛吸纳各种作文教学研究中的精华部分,爬梳萃取,将之变成清晰的条目,辅之以典型例证。在此基础上,研究课堂模式,通过美文鉴赏课、话题辅导课、仿写课、修辞课、汉字解析课、诗歌鉴赏课等系列课型,把理念落到实处。

(3)全面更新语汇,增强理论语言表现力。我们在研究成果的语言表述方面,要刻意进行更新,选用在

理论界已经具有经典地位但在中学教学中还比较陌生的语汇,或创造全新的语汇,争取让思想观点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最大效力。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此次课题研究的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明确的功利性,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高中生在参加高考时,所写的应试作文的语言的表现力的问题。

其实语言的表现力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文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华丽的色彩”。有文采,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

考纲中所说的文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生动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评价用词是否生动,一个最常用的办法,是尽量选用具体的、可感的、有形有象的词语,而不是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音调呆板的词语。

句式也务求灵活,在作文时,要学会注意从整齐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从和谐中求灵活。可以把不同句式交错使用,灵活搭配,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佳境。

修辞手法的运用这是对语言的再加工。许多同学记住了不少修辞格,但一旦自己作文,就不善于或者根本没有习惯去用。大凡优秀的高考作文,总是十分恰当地运用了或多或少的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就是说文章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关键的语句要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好文章不管是明白如话还是委婉含蓄,总有一些文句言简意赅,辞约旨丰。使人感悟到人生的况味,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们课题研究的目标,即是通过实验让大量的学生意识到语言表现力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深入认识到文采源于辞藻、句式、修辞和意蕴等四个基本方面,同时也形成文采化表述的能力,且能撰写一定数量的优质作文。

(二)研究依据

高考作文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分值占60%,确实当得起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在阅卷赋分时要从立意、内容、语言、文体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分项全面考虑,其中在基础等级中,语言务必做到流畅,而在发展等级中,则明确写明要有文采,其中“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则是关于语言有文采的具体解读,这样的话,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不再是模糊的专业术语,而变成了区分度明显,操作性很强的细则了。而在立意、内容和文体这三项指标中,因为高考作文时间的短促性,使得命题者不应当在立意上设置太大的障碍,这一特性带来的就是高考作文的立意已经不是主要优秀作文的障碍了;而内容也同样不足以成为优劣作文的分水岭,当下中学生的作文内容颇有趋于雷同之势,只要在素材上稍微选择一些具有个体性或者独特性或者时代性的东西,在内容上占个上风也是完全可能的。由此可知,文采变成了区分高考作文高下的重要标准。这也暗合古人“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的真知灼见。

再者,提升中学生应试作文的表现力的课题,这是一个已经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意识到并且做过一番深入研究的课题了。有不少研究成果以供参考和共享,但是,在阅罢这些文章之后,总觉得理论解

释得倒也算是详尽具体,而在实践性上稍微有些欠缺。一众师生在阅读论文之后,于心有戚戚焉,却缺少引路的高明的先导,依然陷入了自我摸索的漫漫长途中去。最后的结果就是半途而废重又回归到啰嗦平淡的表达旧套路上,或者虽然坚持下去却收效甚微,在高考的实战中依然毫无文采可言。

因为,我们在确定这个课题的时候,综合考虑了诸多因素,最后才确定了在已有前人深入研究基础的语文表现力这个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再探索,能为高考作文教学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路径来,同时切实为高考学生指引一条快速提升语言表现力的阳光大道。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们这个课题要解决学生对作文的认识问题,许多学生因为在作文上缺乏锻炼,导致写作能力长期低下,从未体验过写成功作文的满足感。他们于是认为,作文是高不可攀的珠峰,只能仰视无法登攀,纵然高手可以凭借文采斐然摘得高分,也毕竟属于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不足为训。即使在写作上下足功夫,也未必就能立竿见影,与其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徒耗时日和精力,还不如在语文的别的考点上或者别的科目上投入,也许还会有令人满意的产出。让学生们意识到作文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实际的提升,这是这一课题的当务之急。

其次,依然是认识问题,解决学生对文采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学生们少有雕章琢句的意识和习惯,自然就缺少美化语言的能力和技巧。思想先于行动,唯有让学生意识到文采的重要性,他们才会主动去美化自己的语言,终至于形成一定的语言表现力。

再次,如何入手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切技能源自于模仿,让学生一开始就原创势必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所以,为学生精选相当数量的具有语言表现力的精美文段或者文章,予以诵读或者识记,从感性上体验其精美,再从理性层面上深度剖析精美背后的东西,两相结合,既解决学生积累的问题,又为他们的模仿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手段。

最后,提升的时间问题和写作的程序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切实提升中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模仿只是第一步,自我创作才是本课题的终结目的。让学生们化整为零,充分利用繁忙的学习时间的余暇来实现写作的长期性和实践性,同时让学生们由文句到文段终至文章,逐步完成作文语言的嬗变,实现语言表现力的彻底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1、编制问卷做调查:了解当下学生对高考作文的种种认识的误区,尤其侧重于调查学生对作文表现力方面的认知情况;

2、收集习作找差距:将之分等划级,研究其中三类文在语言表现力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整理出相关数据来,为以后的整改奠定基础;

3、通过对比明差别:通过组织学生对高考优劣作文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明白作文的优劣处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表现力上;

4、提供名篇做样板: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或者中学生的满分作文或者优秀文选,让学生自己朗诵或者背诵。体会其中富有语言表现力的文句文段。并且要求学生们能对其中的精彩之处,进行剖析,从理性上予以认知。

5、依样画瓢勤仿写:教师为学生提供名句美段作为样板,让学生依葫芦画瓢,通过大量的仿写,达到一举两得之效,既能增加学生的文段文句的积累量,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仿写过程中,体会到遣词造句的斟酌推敲,不同句式的变化多端,辞藻修辞的运用之妙。

6、日写月写培能力:要求学生每天务至少必写一句自己认为富有文采的文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训练学生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的能力;要求每周写一段精彩段落,要求每月写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写好

的这文句文段文章,实验教师务必做好点评,必要时可以帮其修改,将提升语言表现力的功夫渗透到平时的点点滴滴,通过坚持和引导,经由量变引起质变的途径,实现课题的实验目的。

7、搞好讲座专项练:教师们在学生有了一定写作实践的基础上,要相机点拨,将他们已有的零星点滴心得体会拓展深化,或者把他们拘泥于感性认识的困惑转化为醍醐灌顶式的顿悟,这其中,必要的专题式的讲座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顿悟之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或是辞藻,或是句式,或是修辞,求深求得。

8、遴选佳作结成集:将试验期内,实验者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作为实验成果,也作为学生日后写作或者应试的基础,更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着撰写论文的原始素材。在每篇佳作的最后,要求教师们务必写好有针对性的关于语言表现力方面的评语,便于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更多的学生教师参考借鉴。

9、撰写论文结实验: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解决措施、启示感悟、实验成果,按照论文的格式撰写一定数量的文章,

四、研究过程的呈现

本课题从2012年9月开始,到2015年9月结束,历时三年,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2/9——2013/9)

宽泛地说,2012年9月—2013年9月,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借助项目组搭建的活动平台,系统地进行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的学习。

1.遴选确定参与名师培训的项目组成员。

2.借助项目组搭建的专家讲座、高级研修、赴京跟班学习、专家实地指导等活动平台系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

3.课题研究小组成立,本小组包括参与项目的孝义高中语文组五位教师。

4.与理论及实践导师沟通交流,然后小组成员商讨拟定研究课题及子课题并进行子课题分工。

5、初步拟写《课题申请书》,提交项目组网站,接受专家指导。

6、完成《课题申请书》(定稿),提交项目组网站。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3/9——2014/9)

该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各子课题研究教师按照各自的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

1.一学期围绕一个研究重点,突破一个难点,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深入开展研究。

2.一季度征集一次围绕重点研究的案例、课例、论文、教育故事等重点研究资料。

3.每季度围绕重点研究,在征集的基础上,结集为阶段性研究成果集。

4、定期与导师联系,汇报小组研究进展,以获得点评指导,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5.小组成员定期集中,进行研究新进展及新成果的交流;并根据研究进展的需要,对成员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协调。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4/9——2015/9)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将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打通各阶段成果间的逻辑联系

和脉络,力求呈现出一个系统化并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结合研究案例和调查问卷数据,会结成集。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荆州市“十三五”重点课题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组禹卫东执笔 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松滋市第一高级中学申报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经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审核并批准立项为荆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高中语文主体阅读教学研究”课题项目的启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力图通过构建科学、开放、多元的高中语文主题阅读体系,进行主题阅读指导和教学研究,探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 1.课题源起: (1)选题及前期准备工作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中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要求教师在三级课程整合方面探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高考的改革与命题趋向都指向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对考试的功利追求,答题训练把学生的阅读积累的时间挤占得所剩无几,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答题技术的指导,而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的时间太少。显然,这样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也不符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为此,我们想借“高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研究”这个课题研究,改革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让教师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上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积累的良好习惯,探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教学的新问题:语文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目标、阅读教学建议都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较好地回答,然而“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现象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8年的课程改革,尽管课标及教材的编写者们在引导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阅读教学仍只限于改良层面。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仍然在一课一课地教,学生仍然在一课一课地学,老师没有感受到教学的轻松,学生没有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语文教学没有实现生命成长的目的。教材在教师的解构中成了“片断”知识,教师倾注的大量精力成为了学生的学习沉重负担,教师全部的热情转化为学生严重的精神压力。而语文教学中增设的许多活动项目和选读内容,仅仅是一种农村包围城市的外围战,没有涉及阅读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根本问题还在于语文教师仍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没能让自己成为课程(教材)的重构者、践行者、创造者。对于如何将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和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统一起来;如何更好地从为学生的学设计教学的角度来“用好”现有的教材、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设计课堂流程;对于怎样更好地进行教学,怎样追求教学最优化还缺乏足够认识。 阅读的新定位:探究阅读教学的本义,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是学生体会揣摩、交流研讨、总结提高的阅读实践过程。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在文本内容理解的层面上,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共鸣。要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进行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高中语文重点课文文言知识整理

————————————————————————————————作者:————————————————————————————————日期: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掌握下列文言词 1驽:相如虽驽(劣马,愚劣,无能) 2舍人: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门客) 3宜:宜可使(应该) 4遗(wèi):使人遗赵王书(送给) 5即:即患秦兵之来(则,就) 6有司: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 7曲:曲在赵(理亏) 8均:均之二策(权衡、比较) 9必:王必无人(倘若,假如) 10奏: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献,进献) 11却: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后) 12修敬: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整饰礼仪表示敬意) 13倨(jū):礼节甚倨(傲慢) 14谢: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 15孰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与…相比…怎么样) 16决:决负约不偿城(必定) 17径道:从径道亡(便道,小路) 18拔: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攻下) 19靡:左右皆靡(退却) 20怿(yì):于是秦王不怿(高兴,喜悦)21已而:已而相如出(过了些时候) 22高义:徒慕君之高义也(高尚的品德) 二、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图(通“按”,审察、察看) 4、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三、一词多义 1、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2、负: ①宁许以负秦曲(使……担负\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3、以: 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相当于“而”) 4、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5、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 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⑧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7、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8、幸: ①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则幸得脱(侥幸) 9、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动,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10、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四、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复习资料:高中三年文学常识汇总,太全了!

高中语文复习资料:高中三年文学常识汇 总,太全了! 课本上的文学常识东躲西藏,考试考的还没有? 别怕!小编给你带来高中三年全部文学常识,快拿去背! 必修一文学常识 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

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晚年所作的散文集《随想录》是其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0、《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中外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 文学常识 第一节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一)春秋时代 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诗三百”为代称。著名篇目有《关雎》《氓》《伐檀》《硕鼠》《七月》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列为“五经”之一。 2、孔子,名丘,字仲尼,又称尼父、圣父,鲁国人,儒家创始人。书为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成。主要作品为《论语》20篇,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如《学而》《为政》等。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属诸子哲理散文,语录体,列为“四书”之一。 3、左丘明,鲁国史官。主要作品为《左传》。《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等选自此书。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历史散文。记载春秋时期史实,富有文学性。 (二)战国时代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书由其弟子编辑。主要作品为《孟子》,共7篇,各取篇中开头几字为篇名,如《梁惠王》《公孙丑》《告子》等。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属诸子哲理散文,“四书”之一。孟子长于论辩,善用比喻,对后世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影响较大。 5、列子,名御寇(圉寇),道家前辈。主要作品为《列子》,《愚公移山》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 6、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

属诸子哲理散文,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7、荀子,名况,字卿。避汉宣帝刘询讳,改称孙卿。主要作品为《荀子》,其中《劝学篇》《天论》等最有代表性。另作《赋篇》对汉赋的兴起有所影响。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韩非、李斯都是他法治思想的继承者。属诸子哲理散文。 8、韩非,法家集大成者。主要作品为《韩非子》,全书55篇。《扁鹊见蔡桓公》《五蠹》《南郭处士》等都出于此书。属诸子哲理散文,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9、吕不韦,秦相,集合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主要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共160篇,《察今》《察传》等出于此书。收入诸子哲理散文,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10、屈原,名平。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后世因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11、《战国策》,33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都出于此书。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属国别体史书,历史散文,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相互论辩时提出的政治见解和斗争策略,以及他们的政治活动。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三)两汉 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知识梳理 一:注音 赝品脚踝撇下呆滞箭镞鸟窠梗条芜菁鬈发撞城槌挣断痉挛颠踬飓风歼灭麦秸倾圮膻味发绺伛偻娇妍骟马阒无一人 狗吠狺狺宅邸浑身解数疵点蜷缩犄角牝鸡脖颈呱呱直叫狞笑麋集龟裂趿拉不啻树杪剐刑麦垛黏泥量体裁衣供应勋绶皱襞毗邻情愫诡谲逾越鸡仔大腹便便冰雹捋着装帧蒙骗费劲二:判断写法并修改 碳块嘎然而止合拢振憾见风驶舵编码偌大扛鼎之作人才流逝 就地收集心生报怨工作检查寻物启示民族融合遍地踪迹登报声明 肖象画悬而未决禀赋林荫道瓷实克勤克俭美轮美奂颐指气使品头论足交鸿运欠收膘肥体壮安贫若素销声匿迹剥啄有声付之一炬临摩记事簿煞有介事闪烁其词不过尔尔气喘吁吁百般支吾 三:填空与课文内容的理解 1:《桥边的老人》作者海明威,______记者和作家。长篇代表作有《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他的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__________”的代表作,1954年因中篇小说《____________》获诺贝尔文学奖。《桥边的老人》小说中的对话成为推动叙述的主要力量,反映了______内战造成的民不聊生和作者对战争的厌倦。海明威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论,叫“____________”。 2:伍尔芙,__________女作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这是一篇____人称叙述的小说,小说通篇以内心独白贯穿。在假定没有其他人倾听的情况下,一个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无顾忌地直接表露出来,就是“内心独白”。这是意识流文学最常用的技巧。 3:<炮兽》节选自《_______》。这部小说围绕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岱地区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描绘了一个史诗般惊心动魄的时代,再现了大革命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形势。课文节选中,那个被船员们称为“乡下人”的“老头”其实就是从英国去法国组织叛乱的叛军最高统帅___ ________。同时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很好地烘托出了主人公的刚毅性格,塑造出一个铁腕叛军统帅的形象。雨果创作主张“_____________”,场面之间的对照映衬,显示出浪漫主义瑰丽的艺术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开题报告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语文老师) 组长: 组员:高二17班全体学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下个世纪,我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知 识点总结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现代诗新[1] 文章摘要: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主要选择了现代新诗的学习,包括《沁园春长沙》《诗两首》《大堰河——我的保姆》三首现代新诗。 【编者按】在高中阶段,语文学习将与以往有所不同。语文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共5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分为: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这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纳入课内学习计划,“名着导读”可在课外自主安排。 “阅读欣赏”是教材的主体,可分为4个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记叙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 目前,对高中语文必修部分的基础知识的总结,可分为: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提要钩玄(古代叙事散文)、品人与品文(写人记事散文)、博览约取(新闻、报告文学)、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着导读这七个部分。 1 沁园春长沙 【课文简介】《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 【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i ú)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数字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汗水 \可汗遒劲\ 劲头 【相近字】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

【字词解释】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粪土:把…视为粪土 ,意动用法。中流:江心水深急流的地方。 【近义词辨析】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寥廓:(天空)高远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新诗:五四前后出现的,新诗的“新”是相对古典诗歌而言,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歌严整格律的束缚,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佳句欣赏】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1高中语文常考文学常识 一、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点击查看:2018高考语文必备文学常识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二、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朱光潜作者简介

朱光潜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省桐城人。笔名孟实、盟石。192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到吴淞中国公学校教英文,兼任校刊《旬刊》主编。1925年夏公费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修英国文学及艺术史,兼修哲学、心理学。1929年毕业后转入伦敦大学文学院。次年进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到北大西语系执教。抗战爆发后,他至川大任文学院院长。1939年他成为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1942年起任武汉大学外文系主任兼教务长。抗战胜利后,重返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并曾代理文学院院长。1962年夏转入哲学系,讲授美学,任博士生导师。朱光潜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还曾担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顾问,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作协顾问,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及教育组织员,民盟中央委员等。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朱光潜的《我与文学及其它》、《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解放后,朱光潜系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经过对自己以前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批判,提出了美是主客观的辨证统一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条件,此外加上主观的意识形态或情趣的作用使物成为物的形象,然后才是美。他还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实践观点(即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对立统一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的美学流派。《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解放后出版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 朱光潜熟练地掌握了英、法、德语,几十年来,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他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他出版的译著还有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克罗齐的《美学

高中语文小说鉴赏之二环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一)高考中有关小说环境的命题指向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二)环境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其作用是: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其作用是: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3分)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

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

高中语文面试重点课文 高中教师考试的面试在语文学科考的是二部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下面是XX整理的,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讲课《师说》: 1)根据文章写作背景解题 2)朗读一、二自然段 3)流畅地讲明文章主旨 4)分析写作意图。 二、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条理严谨的结构特点。 三、朗读《登高》,解释第的八层含义。 四、朗读《窦娥冤》选段,分析人物形象。 五、朗读《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选段,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六、《动物游戏之谜》,朗读一二段,分析语言严谨简练。 七、必修三第一单元说明,指导学生重视单元说明,解解重点。 八、《春江花月夜》 1)有感情诵读《春江花月夜》全诗 2)体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3)合理的板书 九、《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初见宝玉选段,体会人物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生如何朗读这一片段。 十、从《荷塘月色》品味叠词。 十^一、根据《声声慢》分析思想感情。 十二、分析《拿来主义》的论证方法。 十三、分析《蜀道难》难在哪? 十四、根据《琵琶行》分析“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十五、《过秦论》的语言特色分析。 十六、分析《氓》的起兴手法。 十七、设计活动指导背诵《劝学》最后一段,解释论证思路。 十八、分析《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形象。 十九、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之”的用法。 二十、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的典故。 二十一、根据《李商隐诗两首》,指导学生写“我眼中的李商隐”: 1)列举李商隐的作品 2)有感情朗读锦瑟 3)指导学生行文思路 4)合理板书

二十二、对《沁园春长沙》的朗读重音和停顿进行分析。 二十三、根据《宇宙的边疆》分析议论与抒情手法。 二十四、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诵读指导。 二十五、讲解“梳理探究:修辞无处不在”。 二十六、讲解“梳理探究: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二十七、议论文写作指导。 二十八、作文指导一一如何写出人物的个性。 二十九、对联教学 1、导入新课导入一定要有出示课题的环节。 2、初读课文: 让学生自我推荐朗读,其他人听读,或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或默读课文。 提出与整体初步感知课文相关的问题。 3、检查: 预习初读效果,有重点地指导1—3个生字。 生字、词板书在黑板右边,作为副板书并请学生回答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 4、精读课文: 理解字词句段,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 反复读,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思,小组讨论。

新人教版最新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小说鉴赏方略之六叙述角度讲义

小说是作者讲给读者的故事,叙事则可视为小说生成的过程,如何叙事自然是小说优劣的关键。讲述角度是叙述技巧的要素之一。 1.叙述视角 小说一开始,就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述视角,或者叫叙述角度,这是小说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我的叔叔于勒》在讲故事时用第一人称,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他是以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是有限视角。第三人称叙述可以是有限的,也可是无限的(全知)。传统小说《三国演义》就是全知视角,莫泊桑的《项链》也是。 作者、叙述者、人物三者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合关系,从而使小说的叙述方式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2.叙述人称 叙述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基本上是叙述者等同于作者,他超越小说的所有人物和事件,了解小说的全部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及命运。全知视角的叙述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 有限视角是现代小说的一大贡献,这时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第一人称“我”的运用将叙述限定在一个有限的视角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重叠。 第一人称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但在叙述上会受限制。如《墙上的斑点》叙述者是“我”(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比较自由,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但它缺乏亲切感,有一定的距离。小说家根据审美和预先设定的阅读效果选择人称。契诃夫的《万卡》就采用了第三人称,但里面人物的信和内心独白是第一人称,既有利于交代背景,也有利于抒发感情,令人心酸落泪。第二人称“你”既拉近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又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别有一种依恋和欣赏的意味。 3.其他人称叙述角度 小说的叙述人称与叙述角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视角变换就很常见,《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李小二看陆谦一段,开始仅有小二一人,两位来客“闪将进来”和“军官打扮”“走卒模样” 也只有小二才能看到。文中一个“看时”更明显地提示了描写视角的转移。走卒跟着军官一同坐下的细节更流露出小二的满腹狐疑。后来,陆谦纵火、小二报信、林冲逃生一系列的情节演进

高中语文市级课题开题报告

《文言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实践性研究》开题报告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中学语文课题组(立项编号 t12020062) 2019年,我校由语文教研组方艮平、许晨曦等同志申报的市级语文课题经铜陵 市教体局评审,顺利立项。“文言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实践性研究”课题项目的启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力图通过将批 判性思维实施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试图革除文言文阅读痼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探寻一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课题的源起 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批判性思维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与之 相关的研究与日俱增。作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推进器,批判性思维对人这一个体(尤其是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21世纪伊始,批判性思维开始进入我国教育研究的 视野范围。 为了符合国民对语文教育的期待、适应当前社会对人オ的多元化需求,高中语文 课标颇为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以及“学习探究性阋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 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对这一思维的重视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 得以延续一一“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 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此外,课 标内还多次或隐或显地提及这一思维模式。由此观之,国家极其注重语文课程对学生 个性化的塑造,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也就是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绝大部分语文老师的投课范围仅限于考试大纲、而不涉及非考内容,只看重基本篇目、无视非基本篇目,只重视答题技巧、不考虑学 生的思维发散。于是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重等问题接踵而来,与考试成绩无关 的“探究能力”更是被抛诸脑后。其实,在课堂上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不仅能拓展 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能力,更是激发中学语文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对批判性 思维视若无睹的语文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过于依靠教师 和课堂,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激发中学语文课堂活力的的发展,使学生过于依

☆高中语文课内重点篇目整理

高中语文课内重点篇目整理 第一册重点篇目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者、主要人物、百年、美丽、写法) 作者:梁衡 文章主人公:居里夫人 百年: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美丽:“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也不光是她伟大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她的科学精神——对科学执著追求,为科学奉献终身,以及淡泊名利。 结构与写法:倒叙和侧面描写(男学生们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伞柄赶走这些追慕者。) 《合欢树》(作者、线索、写法) 作者:史铁生 线索:合欢树 故事梗概:作者以合欢树为线索,回忆了母亲为治疗“我”瘫痪的腿奔波,以及对我的写作理想的支持和帮助,母亲去世后,“我”几次探访老家,母亲当年种下的合欢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写法:借物抒情的手法。合欢树象征了作者的经历,也有着同样顽强的生命力,同时,还象征着母爱。 《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主题、线索、写法) 作者:欧·亨利(美国) 世界三大小说家: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主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青年画家顽强地活下去,在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零的常春藤叶。他为绘制这杰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苍凉人生中那种崇高的艺术家品格——舍己救人。 线索:常春藤叶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法:1、欧·亨利式结尾: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合情合理。2、反衬:人物外貌与心灵之间的反差: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舍己救人。 《邂逅霍金》(作者、写法、情感) 作者:葛剑雄 写法:侧面描写(以作者的眼光写对霍金的情感)心理描写细腻 情感变化:写我与霍金相遇时的敬仰、震惊、凝视、沉思这一心理变化。 《一碗阳春面》(作者、主要人物、线索与情感) 作者:栗良平 主要人物:一家三口(母子三人)次要人物(面店老板夫妇) 线索:阳春面 开端:第一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设置悬念); 发展:第二年母子三人合吃一碗阳春面、第三年母子三人吃两碗阳春面、面馆的等待;高潮和结局:十四年后母子三人再次来到面馆吃三碗阳春面。 情感:以一碗阳春面为贯穿全文始末的线索,使其具有了团结、不屈、向上、奋争等多种美好的含义。 第二册重点篇目 《老王》(作者、写法、情感)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中外作家作品并称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 中外作家作品并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 文学常识 第三节中外作家作品并称 一中国古代作家并称类别 1.同名并称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因而并称“李杜”。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和苏舜钦以诗齐名,故称“梅苏”。 2.同派并称王维和孟浩然都擅长描山绘水,风格也有近似之处,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故并称“王孟”。高适、岑参两人善写边塞诗,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故称“高岑”。宋代词人周邦彦和姜夔都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格律词派的代表,故并称“周姜”。 3.同门并称北宋六个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廌,都同于苏轼门下,当时有文名,推尊他们的人称之为“苏门六君子”。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4.同期并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皆为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因此并称为“建安七子”。 5.同姓并称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同一姓,有“两司马”之称。同姓并称,常见的是父子、兄弟并称。父子并称的,如汉魏时的曹操与子曹丕、曹植并称,北宋的苏洵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兄弟并称的,如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并称“二陆”,西晋诗人张载与弟张协、张亢并称“三张”,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并称“三袁”。 6.同字号并称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人字、号中都有一“安”字,故并称“二安”。南宋永嘉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人字、号皆有一“灵”字,故并称“永嘉四灵”。 二中外作家并称 1、屈宋:指战国楚辞诗人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骚体的开创者,宋玉是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有名的楚辞诗人,所以文学史上常常屈宋并称。 2、文章西汉两司马: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 3、枚马:前人对汉赋著名作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语出刘勰的《文心雕龙·诠释》。枚乘的《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部作品,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进一步确立了汉大赋的传统和体制。他们的作品对汉赋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4、汉赋四大家:汉大赋的著名作家以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为代表。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是汉赋中的上乘作品;扬雄原先作赋,就处处仿效司马相如,而其《甘泉赋》《羽猎赋》等在风格精神上比之司马相如也无多大逊色,故后人并称他俩为“扬马”。班固的《两都赋》专写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的富丽繁盛,于大赋中开出京都大赋一体;张衡则有意同班固竞赛,其《二京赋》铺叙夸张得更加厉害,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故二人并成为“班张”。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的赋作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故四人又合称“汉赋四大家”。 5、班马:也称“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前者撰有《史记》,后者著有《汉书》,在史学文学方面皆作出极大贡献,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6、三曹:汉末建安时期,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的合称。他们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同时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了文学上的新风气。 7、竹林七贤:指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他们相互友善,游于竹林,故称竹林七贤。 8、潘陆:西晋太康诗人潘岳、陆机的并称。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

高中语文课文重点篇目要点复习复习资料版

课内重点篇目要点复习 第一册 《边城》的作者沈从文 1、文章内容:《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的歌咏(亲)情、(爱)情(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2、语言特色:田园牧歌式情调和诗意,简练细腻、散淡自然。 《最后的常春藤叶》 1、文学常识:课文的作者是欧?亨利,代表作除本文外还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欧美三大短篇小说之巨匠除欧亨利外,还有法国莫泊桑,俄国契诃夫 2、文章内容:小说描写了发生在几位穷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舍己为人、以自己的生命创造出真正的杰作的画家形象老贝尔曼,歌颂普通人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怀 《种树郭橐驼传》 1、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柳州”、“柳河东”。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2、文章内容:本文记叙了郭橐驼所说的种树之道,突出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根本做法,并由此得出“养人”即“治民”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扰民、伤民弊端,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政治的愿望,体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哲学思想。 3、文章写法:这是一篇寓言体政论性散文(传记体讽喻性散文)。全文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病梅馆记》 1、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清朝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代表作《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文章内容:作者通过谴责人们对梅花的摧残,形象地揭露和抨击清王朝统治阶级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个性解放

的强烈愿望。 3、文章写法:文章采用的是_托物言志;以梅喻人___(艺术手法),“病梅”指的是__被压制、摧残的人才_____,“文人画士”指的是__束缚人民思想、压制、摧残人才的清王朝统治阶级__。 《促织》 1、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代文学家。课文选自中国古代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主要内容:小说的主旨是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第二册 《老王》 1、写作特色:__平淡有味_____的语言风格,多用_细节__刻画人物的方法。 2、内容主旨: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课文叙写了老王与“我”一家在患难中互相帮助所建立的真情,刻画了老王朴实、善良、忠厚、知恩图报的形象,表达出作者_对不幸者的悲悯__以及_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__的情感。 《项链》 1、文学常识:作者_莫泊桑____,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短篇小说,被誉为“__短篇小说之王__”。代表作有《_羊脂球____》、《__我的叔叔于勒___》等。 2、写作特色:小说构思巧妙,情节发展中多处设有_伏笔__,故而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内容主旨:小说主人公_玛蒂尔德____身处下层,却热衷于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她为了参加舞会借了好朋友一串钻石项链却不幸将它丢失了。为了偿还这条项链,她耗费了十年光阴,由一个年轻貌美、娇气任性的太太变成了穷人,造成悲剧。小说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家庭的变故,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物_深切同情__的情感和对他们_勇敢面对厄运的不屈服与命运__的平民品格的肯定。 《回忆鲁迅先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