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和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我国和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我国和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我国和世界主要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济经作物及分布

今年来,高考地理题中出现主要农作物分布的区位因素分析,很多同学对我国和世界主要农作物分布不清晰,在这里我把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主要作物分布呈现给广大同学和老师,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你们提供方便。

东北林区:红松、落叶松(白桦、紫椴);人参、貂皮、鹿茸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苹果

黄河流域:葡萄、梨、桃、杏、柿、枣、栗、核桃

南方地区: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

蚕桑

南部沿海:香蕉、荔枝、桂圆、菠萝

海南:椰子

西北:新疆的葡萄、哈密瓜、长绒棉,

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

宁夏的滩羊

青藏高原: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台湾:樟树(樟脑)、甘蔗、茶叶、香蕉、菠萝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朝鲜:高丽人参、棉花、烟草、苹果

韩国:棉花、烟草、麻类、海洋渔业

东南亚: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金鸡纳、胡椒等的最大产地,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

其中:天然橡胶(马、印尼、泰)、油棕(马)、椰子(菲)、蕉麻(菲)、金鸡纳(印尼)、胡椒(印尼)贵重木材(如柚木)(缅、泰)

印度:棉花、黄麻、茶叶、花生、甘蔗

中亚:第三大产棉区(中、美)(其中乌兹别克被称为“白金之国”)、放牧细毛羊和羔皮羊。

西亚:枣椰树是本区绿洲农业的代表性植物,椰枣是当地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伊拉克等国的出口特产;地中海沿岸是油橄榄、柑橘、葡萄等水果产区;土耳其的安卡羊毛、阿富汗的紫羔皮、伊朗等国的羊毛地毯都很有名。

非洲:是咖啡、枣椰、油棕、香蕉的故乡,现在可可、棕油、剑麻、丁香、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及其产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大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是特有珍奇动物。

埃及:长绒棉产量世界第一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国家(被称为“可可王国”),咖啡和木材产量居世界第一。

法国:葡萄、葡萄酒

美国:棉花、烟草、大豆

南美洲:是天然橡胶、可可、金鸡纳的故乡,咖啡、香蕉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巴西:咖啡、蔗糖、可可、大豆是主要农产品,咖啡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香蕉、蔗糖产量世界最大,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

澳大利亚:羊毛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粮食种植业

粮食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粮食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现有可耕地13.4亿ha,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粮食作物种植。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95年产量合计为15.85亿吨,占世界谷物产量的84%。

1:小麦

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麦地带。

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

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

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

北美洲中部平原

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

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2:水稻

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3、玉米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

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

欧洲南部平原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主要出口国是: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主要进口国:欧盟15国和日本。

世界各国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贸易只占产量的14%左右,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净进口粮食,非洲缺粮严重,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美、加、法、澳和阿根廷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80%。

二、世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是人们生活资料和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世界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天然纤维、天然橡胶、饮料、糖料、油料、烟草等作物。目前世界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约占可耕地的八分之一,高度集中于少数地区,尤其是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1、棉花

棉花原产于热带,是一种喜温、好光的亚热带、热带和温带作物,世界棉花产量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地带,形成了四大棉花产区:亚洲大陆中部和东南部:包括中亚、外高加索、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和叙利亚等国的棉花产区。

亚洲棉花产量居世界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棉花产区。

北美洲:棉花主要集中于美国南部,构成世界著名的棉花带。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地区。

拉丁美洲: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

非洲:主要集中于北非、西非、埃及和苏丹。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世界上主要的棉花净出口国是美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的棉花进口国是日本、韩国、法国、意大利、巴西和俄罗斯等国。

2、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是喜高温多雨气候的热带乔木。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东南亚橡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

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均为主要生产国。中国是世界是唯一在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的国家。

3、糖料作物

甘蔗和甜菜是世界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原产于印度,是热带、亚热带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于拉美、亚洲。主要集中于巴西、印度、中国、古巴等。

甜菜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主要集中于法国、乌克兰、德国、俄罗斯、美国和中国。

中国主要集中于内蒙古、新疆、吉林、黑龙江(谐音记忆:内心极黑),世界甜菜产量的80%集中于发达国家。

4、三大饮料作物

茶叶,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排水良好的热带、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世

界茶叶主要集中于南亚、东亚、东南亚。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为世界三大茶叶生产国。

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性喜高温,但忌炎热。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地形略有起伏的

地区,以拉美和非洲分布最高,巴西产量大约占世界的八分之一,素有“咖啡王国”之称。非洲咖啡产量大约占五分之一,其中科特迪瓦

咖啡产量居世界前列。

可可,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的炎热多雨地区。世界可可生产国主要集中于科特迪瓦、

巴西、加纳和印尼。

5、油料作物

世界油料作物种类很多,主要是大豆、油棕、油菜、向日葵和花生等。

大豆,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中国和阿根廷。

花生,主要集中于中国、印度。

油棕,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其中以马来西亚产量最多。

总结,世界上以热带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国家有:加纳的可可,古巴的糖,印斯的茶叶(印度、斯里兰卡),印尼的霜(金鸡纳霜)。

甜菜:5——9月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水稻(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3.玉米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4.其他作物(1)高粱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

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2)谷子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直至黑龙江的克山地区。(3)薯类我国以甘薯为主,其次是马铃薯。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2°以南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珠江流域为主要产区,其中以四川和山东产量最大。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北北部、内蒙古西部、山西和河北北部,以及四川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地区,以东北、内蒙古产量最多。

油料作物油料作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胡麻、大豆、向日葵等。我国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经济作物中居首位,是世界上油料作物种植最多的国家。1.花生在各种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高,含油率高,是喜温耐瘠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最好。花生生产分布广泛,除西藏、青海外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山东、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广西、辽宁、四川、福建等省区,其中山东的产量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目前,全国花生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是渤海湾周围的丘陵地及沿河沙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花生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二是华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丘陵及沿海地区。2.油菜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地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油菜是喜凉作物,对热量要求不高,对土壤要求不严。根据播种期的不同,可分为春、冬油菜,春、冬油菜分布的界限,相当于春、冬小麦的分界线而略偏南。我国以种植冬油菜为主。长江流域是全国冬油菜最大产区,其中四川省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贵州等省。春油菜主要集中于东北、西北北部地区。3.芝麻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芝麻最多的国家之一。芝麻是一种含油率很高的优质油料作物,我国芝麻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其中河南省产量居全国首位。 4.大豆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扎根于华夏沃土,中世纪以后,大豆经阿拉伯传入西方。美国大面积种植大豆只有70年余的历史,却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大豆生产国,2000年产量达7500万吨,占全球大豆总产量的50%。而中国却成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年进口量达1400万吨。年产量目前在世界排

在美国、巴西之后,居第三位。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因而大豆在农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大豆是喜温作物,生长旺季需要高温,收获季节以干燥为宜,很适宜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我国大豆分布广泛,而以东北松辽平原和华北的黄淮平原最为集中。松辽平原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基地,主要集中于松花江、辽河沿岸和哈大线沿线。其中,哈尔滨、辽源、长春被称作我国大豆的“三大仓库”

糖料作物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其中以甘蔗为主。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各省区,甜菜分布在北方各省区,所以有“南蔗北菜”的特点。1.甘蔗甘蔗是热带和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具有喜高温、喜湿、喜肥的特性,生长期长。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24°以南的地区。其中以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海南、云南、四川等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广东是大陆上种植甘蔗最多的省份。 2.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其他作物其他经济作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烟草和茶叶。 1.烟草烟草原产于南美洲,按初加工的方法不同,分为烤烟和晒烟两种,我国以烤烟为主。烟草具有喜温、喜光、好肥、怕旱、怕涝等特点,生长期间对热量、水分、土壤、肥料等条件要求高。我国烟草分布很广,河南、山东、云南、甘肃、湖南五省是我国重要的烤烟产地。其中河南是我国最大的烤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的1/3,主要分布在许昌、南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地。山东烤烟主要分布在潍县到淄博的胶济铁路沿线,以昌潍地区的益都、临朐两地最为集中。云南的烤烟质量最好,分布在曲靖、玉溪、昭通等地。 2.茶叶我国是茶叶原产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就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物资,曾长期独占世界市场。后来生产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年产仅4.1万吨。建国后,我国茶叶生产恢复和发展很快,1996年茶叶产量达59万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广东、湖北等省。

我国农作物分布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小麦 (1)春小麦区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2)北方冬麦区分布在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各省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是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区和消费区,该区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2/3以上,有我国的“麦仓”之称。 (3)南方冬麦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横断山以东地区。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北等省为集中产区,大部分为棉麦和稻麦两熟制。本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故小麦商品率较高。 玉米 玉米属高产作物,经济价值较高,是我国最主要的杂粮,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对自然条件要求不严格,在我国分布很广,各地都有分布,其中以吉林、山东、河北、辽宁、四川产量最多。 其他作物 (1)高粱 高粱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适应性强的特性,所以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涝洼及盐碱地区多有种植。高粱在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北平原最为集中,其次为黄河中下游和淮北平原一带。 (2)谷子 谷子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谷子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需水量少,比小麦低1.5倍左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生长期较短。谷子容易储藏,适宜作储备粮,营养价值较高,主要分布在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精品文档5页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铁矿石储量为1600亿吨,基础储量为3700亿吨;矿山铁(即铁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铁)储量为800亿吨,基础储量为1800亿吨。由表3—1可知,世界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乌克兰、俄罗斯、巴西、中国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300亿吨、250亿吨、210亿吨、210亿吨和18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8.8%、15.6%、13.1%、13.1%和工1.3%,五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71.9%;另外,哈萨克斯坦、美国、印度、委内瑞拉和瑞典也有较丰富的铁矿资源,其铁矿石储量分别为83亿吨、69亿吨、66亿吨、40亿吨和35亿吨,分别占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的5.2%、4.3%、4.1%、2.5%和2.2%。同时,由表3—1还可看出,世界矿山铁储量主要集中在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储量分别为140亿吨、140亿吨和110亿吨,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7.5%、17.5%和13.8%,三国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48.8%。矿山铁储量和基础储量最能代表一国铁矿资源的丰富程度,因此,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是世界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这同时也说明,乌克兰和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很大,但贫矿多、富矿少,铁矿石含铁量低。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矿山锰(即锰矿石中所含的金属锰)储量为3。8亿吨,基础储量为51亿吨。世界锰矿资源(基础储量)分布很不平衡,在已探明的51亿吨矿山锰基础储量中,南非独占40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近80%;乌克兰拥有5.2亿吨,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lo%;而其它国家拥有的锰矿资源仅占世界锰矿资源总量的10%。从储量方面来看,世界矿山锰的储量分布要相对均衡—些。乌克兰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储量的36.8%,居世界首位,其后依次为印度、中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加蓬,储量分别为0.93亿吨、0.4亿吨、0.32亿吨、0.32亿吨、0.23亿吨和0.2亿吨,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5%、10.5%、8.4%、8.4%、6.1%和5.3%o上述七国储量之和几乎等于世界储量。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铬铁矿储量为8.1亿吨,基础储量为18亿吨,但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和非洲南部。哈萨克斯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分别为2.9亿吨和乙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5.8%和26.1%。南非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居世界第二位,分别为1亿吨和2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12.3%和11.1%。哈萨克斯坦和南非两国铬铁矿储量之和占世界储量的48%,两国铬铁矿基础储量之和占世界基础储量的37%。另外,印度铬铁矿储量和基础储量也比较丰富,分别为0.25亿吨和0.57亿吨,其占世界铬铁矿储量与基础储量的比重分别为3.1%和3.2%。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一70。之间,约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有煤炭资源,其中60多个国家进行了规模性开采。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统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其中无烟煤和烟煤可采储量5190.6亿吨,占总储量的52.7%;褐煤和亚烟煤可采储量为4653.9亿吨,占47.3%。 尽管全球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储量分布极不平衡。截止2019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的一半以上(52.9%)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此外,印度、澳大利亚、德国和南非的探明储量合计占世界总储量的28.6%。上述七大产煤国的煤炭探明储量占到世界总储量的

安徽农作物分布情况

安徽各地区农作物分布情况 安徽市场做细的话可以分三个区域: 南区: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宣城、池州、宁国、黄山。 中区:巢湖、合肥、滁州、六安。 北区:淮南、蚌埠、阜阳、宿州、毫州、淮北。 南区:本区以棉花、水稻、茶叶、油菜产品为主,棉花产品以甜菜叶蛾、斜纹夜蛾、棉蛉虫、盲蝽蟓和棉花枯黄萎病为主,水稻产品以稻纵、二化、三化、稻飞虱和稻瘟病、叶枯病、稻曲病为主,水稻在正常年份要打四遍药,第一遍在水稻苗期以防治稻飞虱为主防治二化螟为辅(约在7月5日-12日),第二遍以防治二化螟三化螟为主(约在7月15日-22

日),第三遍以防治稻纵卷叶螟为主(约在7月25日-8月15日期间),第四遍以防治稻飞虱为主(约在8月15日-9月初水稻成熟前),期间根据病情配已用药,特殊年份除外。茶叶产品以茶小绿叶蝉、茶尺蠖为主,油菜产品以蚜虫和菌核病为主。 中区:本区以蔬菜、水稻、棉花、小麦产品为主,蔬菜以小菜蛾、甜菜叶蛾、斜纹夜蛾和各种病的防治产品为主。水稻棉花同上,小麦以蚜虫、麦蜘蛛、吸浆虫和赤霉病、纹枯病产品为主。 北区:本区以小麦、水稻、棉花、大豆、中药(毫州)、梨树(砀山、肖县)为主。小麦棉花水稻同上,大豆以食心虫、卷叶螟、豆虫为主,梨树以钻心虫、斑点落叶病、菌核病、流胶病为主。 水稻产品现常用药剂有:氟虫腈、阿维菌素、氟蛉脲、毒死蜱、丙溴啉、辛硫磷单剂或复配剂(稻纵、二化、三化产品),仲丁威、吡虫啉(现在抗性较大,局部地区不让用)、敌敌畏、异丙威、扑虱灵单剂或复配剂(稻飞虱产品),井冈霉素、稻瘟灵、纹枯净、乙蒜素等。 棉花产品现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氟蛉脲、毒死蜱、辛硫磷、菊酯类农药的产品, 茶叶产品现常用药剂:联苯菊酯、功夫菊酯等菊酯类产品。 油菜产品现常用药剂:吡虫啉、菌核净。 小麦产品现常用药剂:辛氰复配制剂、马氰复配制剂 大豆产品现常用药剂:阿维菌素、辛氰复配制剂、马氰复配制剂等药剂。 梨树产品现常用药剂:阿维菌素、毒死蜱、马氰复配制剂、菊酯类农药和多菌灵、代森锰锌、福美双、三乙磷酸铝等药剂 蔬菜产品现常用药剂:蔬菜用药较广泛。 安徽市场方案 安徽市场用药水平较高的区域是巢湖、安庆、滁州三个地区,这三个区域要做到县级,一个县至少一个经销商,这三个区域中的农业大县是和县、庐江、天长、定远,公司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这三个地区协同经销商开终端经销商的促销会议,把公司的理念、产品的介绍、如何去正确销售农药贯述给他们(有如传销中的洗脑),在产品正确的到达终端经销商手里时,业务员要做到定期的拜访终端经销商或给其打电话,不断的维持和增加终端经销商对业务员、公司及产品的信心,随时掌握产品的销售情况,以便遇问题随时解决,做好对经销商和终端经销商引导和服务的体系! 在抓住这三个地区后,还要抓住蚌埠和淮南地区,这两个地区也要同上做到县级。 最后在宣城、池州、芜湖、阜阳、毫州、宿州(果树产品给砀山肖县)、砀山、肖县、淮北和六安的寿县和霍邱各设一个点。最重要的是把服务跟上。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完整版)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 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 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 棉花:4——9月 油菜:12——次年5月 花生:4——10月 甜菜:5——9月 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 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 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 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故称夏收作物) 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春种秋收 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4、花生的分布更为广泛,经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最多,为春种秋收,其他地方(如浙闽丘陵、两广丘陵、云贵等地也有较广的分布,一般也是春种秋收。 5、大豆主产区在东北平原。根据当地一年一熟的情况,可推测出是春种秋收。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一、糖料作物 甘蔗:(1)华南蔗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的北纬24度以南地区,台湾全省,福建东南沿海和滇南海拔1100 m以下的地区。特点是全年可种植甘蔗。(2)华中蔗区在北纬24度以北,度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约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开始于春分的等日期线以南地区。海拔500~1000m。(3)西南蔗区包括云南的大部分、贵州西部及西南隅、四川西部高原南部,南起北纬23度,北至北纬29度,东邻华中蔗区,南接华南蔗区的滇南亚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1800 m之间。属亚热带或温带季风高原气候。 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二、油料作物 油菜:我国油菜的种植分布: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花生: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年总产高达11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作物种类作物作物简介主要分布地区 谷类作物水稻 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 稻、早稻和中晚稻、糯 稻和非糯稻。短日照作 物 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 小麦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春小 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 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 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 平原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玉米 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 雌雄同柱。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 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 豆类作物大豆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 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 方温带地区栽培。 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 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薯芋类作物马铃薯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 之一,其营养价值高、 适应力强、产量大,是 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 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 米。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 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 甘薯 日照甘薯属喜光的短日 照作物,茎叶利用光能 的时间长,效率高。喜 温,不耐寒 甘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 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 油料作物 油菜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 料作物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近年 有“北移南迁”趋向,如黄淮海平 原、辽、黑及华南地区 向日葵 向日葵为世界四大油料 作物之一,主产区北纬 35°至55°之间。 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 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 黑龙江、山西等省、自治区。 糖料作物甘蔗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肥 量大,喜高温 我国甘蔗种植面积十分有限,主要分 布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 云南六省。 甜菜 甜菜生长期短,耐盐碱 干旱,喜温凉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 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 棉花主要纤维作物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 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 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棉花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附件2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 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杂粮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

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20年度拟发布14个应用示范类任务方向。拟安排国拨经费3.20 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2020年—2022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1.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内容:以柑橘、香蕉、荔枝、枇杷、草莓为对象,针对常绿果树产区温度高、雨水多、土壤酸化、树体高大郁闭、人工成本高、优质果品率偏低等问题,开发优良树形培育、简化修剪、枝梢与花果调控、机械作业、轨道输送、水肥药一体化等技术;组装以优质节本增效为主、适宜常绿果树生产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针对不同立地环境、基质栽培或错季栽培的省力降本、提质增效生产管理技术,形成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并在优势产区示范推广。 考核指标:集成常绿果树优质轻简高效生产模式并形成技术规程5-8项;建立1000亩以上示范基地5个以上,示范基地优质果品率和产量分别提高20%和15%,果园节本增效3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50%);培训技术人员2000人次和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次,辐射推广25万亩,辐射推广果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1、影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2、耕作制度 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 4、农业特色 5、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 (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终审稿)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一、糖料作物 甘蔗:(1)华南蔗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的北纬24度以南地区,台湾全省,福建东南沿海和滇南海拔1100 m以下的地区。特点是全年可种植甘蔗。(2)华中蔗区在北纬24度以北,33.5度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约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开始于春分的等日期线以南地区。海拔500~1000m。(3)西南蔗区包括云南的大部分、贵州西部及西南隅、四川西部高原南部,南起北纬23度,北至北纬29度,东邻华中蔗区,南接华南蔗区的滇南亚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1800 m之间。属亚热带或温带季风高原气候。 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二、油料作物 油菜:我国油菜的种植分布: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花生: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33.5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4.1.2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畜牧业分布达标检测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4.1.2 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达标检 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部分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区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的经济作物分别是( ) A.油菜甜菜 B.甘蔗棉花 C.棉花油菜 D.甜菜甘蔗 2.某同学家住农村,春季金黄色的油菜花令人心醉,夏季绿色的稻田一望无际,去年,棉花又获得丰收,该同学家乡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南丘陵 3.为加快新疆发展,中央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下列工厂布局在喀什合理的是( ) A.海产品加工厂 B.天然橡胶加工厂 C.棉纺厂 D.甘蔗加工厂 4.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油料作物及最集中的产区分别是( ) A.油菜长江流域 B.花生山东、河南 C.甘蔗华南 D.甜菜东北、西北 5.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哪个省区是甘蔗的最大产区( ) A.广东 B.广西 C.云南 D.黑龙江 6.华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下列农产品,哪种不属于热带农产品( ) A.咖啡 B.可可 C.天然橡胶 D.棉花 7.三河牛、三河马代表哪个牧区的优良畜种(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8.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界线与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 A.800 mm B.400 mm C.200 mm D.50 mm 9.我国城乡居民食用的肉、奶、禽、蛋主要来源于( ) A.内蒙古牧区 B.牧区畜牧业 C.新疆牧区 D.农耕区畜牧业 10.(2012·长沙学业考)小华今年从农业大学毕业了,准备回家乡湖南自己创业。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放牧细毛羊 B.栽种甜菜 C.饲养生猪 D.种植咖啡 (2013·潍坊学业考)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读我国油菜、冬小麦、棉花、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阴影区)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四幅分布图与作物集中产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棉花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 C.①棉花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棉花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12.我国外向型农业区主要有( ) A.山东半岛和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和东北三江平原 C.闽南地区和新疆吐鲁番盆地 D.珠江三角洲和黄土高原 二、综合题 13.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地分布全景图 我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1、影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水源、气候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 2、耕作制度 即某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3、主要耕作方式 4、农业特色 5、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吉林、河北、黑龙江、辽宁、河南、四川七省。 6、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大豆 (1)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2)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3)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4)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5)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7、糖料作物甘蔗生长习性: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中国主要牧区及其优良牲畜品种 8、森林资源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1)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2)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3)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温带苹果:主要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亚热带柑桔: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热带水果: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海南还出产椰子。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生产量 世界煤炭资源在地区分布广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拥有煤炭资源的约有80个国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个。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的侏罗纪,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纪,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从资源的地区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7 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有世界煤炭资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 世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亘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其中地质储量在5,000亿吨以上的7个大煤田是苏联的勒拿、通古斯、泰梅尔、坎斯克——阿钦斯克和库兹巴斯,巴西的阿尔塔—亚马孙,美国的阿巴拉契亚。此外,储量超过10亿吨的煤田尚有近200个。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较丰富,现探明煤炭资源量中,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8.0%;欧洲及欧亚大陆有28709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资源都比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的2.2%;非洲和中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的5. 6%。 从各国拥有煤炭资源来看,储量上100亿万吨的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巴西10个国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国,探明储量246643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27.1%;其次是俄罗斯,探明储量157010百万吨,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7.3%;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14500百万吨和92445万吨,分别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储量909064百万吨,其中:北美洲254432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8.0%;中南美洲19893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2.2%;欧洲及欧亚大陆287095 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1.6%;非洲与中 东50755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5.5%;亚太地区296889百万吨,约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32.7%。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 展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世界各国竹资源分布和发展 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状况 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200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年竹材产量1500万~2000万吨。 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有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竹林面积约万公顷;缅甸有竹林面积有217万公顷;泰国有竹林面积81万公顷左右;孟加拉国有竹林面积60万公顷;越南有竹林面积100万公顷;美洲的竹产区南至阿根廷南部,北至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北美,主要集中在东部。 亚马孙河流域有34,000万公顷森林中,有1,020万公顷的竹林,占森林面积的3%;非洲竹区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 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状况 亚太竹区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45%,竹种资源占全世界竹种资源总数的80%。 1、中国竹产业。 历史悠久,树立了产业榜样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苏丹主要经济作物

苏丹主要经济作物 一、阿拉伯树胶 苏丹以盛产阿拉伯树胶闻名于世,产量和出口均排名世界之首,是苏丹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03年苏丹出口阿拉伯树胶3.6万吨,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而苏丹的邻国乍得出口1.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阿拉伯树胶被人们用作食品添加剂已有5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被称为“阿拉伯树胶”是因为要从阿拉伯地区的港口启运欧洲。直到今天,欧洲仍是阿拉伯树胶的主要出口地,其中以法国为最,2003年进口1.2万吨,而我国从苏丹进口不到60吨。 在食品工业中,阿拉伯树胶是天然乳化稳定剂、增稠剂、悬浮剂、粘合剂、成膜剂,、上光剂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等。营养学上,它基本不产生热量,是良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被用于保健品糖果及饮料。在医学上阿拉伯树胶还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功能。另外,苏丹喀土穆大学医学院肾透析移植中心近年来还将阿拉伯树胶研制成胶粉,作为肾病患者的药物辅助治疗。 苏丹中北部地区是阿拉伯胶树的集中生长的地方,多是干旱的沙土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居住着500万人口。胶农通常是在每年10月中旬收胶,他们用树棍拍打胶树,直到树皮打破,树汁渗出,等到6周结出树胶后开始割胶。每年收胶季节如此割胶3次,间隔3周。胶农将阿拉伯树胶收上来卖给当地收购商人,再运往清洗棚进行

筛选分级。原胶按三级分类:手工精选级、清洗级和筛选去杂级。上好的阿拉伯树胶为半透明琥珀色。筛选分级后的原胶按50或100公斤麻袋包装卖给阿拉伯树胶公司(GAC)出口。 近年来,由于国际阿拉伯树胶价格上涨,苏丹农林部计划大力吸引外国投资,扩大阿拉伯树胶的生产规模和提高产量,并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阿拉伯树胶的质量和技术规范。阿拉伯树胶溶于水,无色无味,一直是食品工业中用途最广及用量最大的水溶胶,目前全世界年需要量仍保持在4—5 万吨。质量最好的阿拉伯树胶产自非洲豆科类植物acacia senegal和acacia seyal,这两种胶树繁衍生长在非洲北纬10—18度之间撒哈拉地区的“树胶地带”(Gum Belt)。在这一地区,生产树胶的国家有苏丹、乍得、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而苏丹产量占80%以上。 二、苏丹棉花 棉花是苏丹的主要农产品,也是苏丹主要出口商品。苏丹棉花种植始于18世纪,大规模的商业种植始于1905年。90%的棉田为水浇地,集中在青白尼罗河之间的三角平原。 苏丹棉花出口: 1苏丹棉花公司于1993年实行国企改革,以适应苏丹宏观市场经济改革,公司股东为棉农、银行和国家养老基金会。棉农可以根据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中学地理】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 [转贴 2008-04-17 11:19:01] (一) 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1.稻谷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大致分为两大产区(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 ①华南双季籼稻区。包括南岭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台湾等五省区。该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区,水、热资源丰富,生长期长,复种指数大,是我国以籼稻为主的双季稻产区。海南等低纬度地区有三季稻的栽培。 ②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包括南岭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上海等省市和豫南、陕南等地区。该区地处亚热带,热量比较丰富,土壤肥沃,降水丰沛,河网湖泊密布,灌溉方便,历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2/3左右,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该区以长江三角洲、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赣中丘陵、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江汉平原以及成都平原等最为集中。长江以南地区大多种植双季稻,长江以北地区大多实行单季稻与其他农作物轮作。籼稻和粳稻均有分布。 ③云贵高原水稻区。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水稻品种也有垂直分布的特点,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多种植籼稻,1500米左右地区是粳、籼稻交错区,1200米以下种植籼稻。本区以单季为主。 (2)北方稻谷分散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是属单季粳稻分散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的5%左右。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水源较充足的地区:东北地区水稻主要集中在吉林的延吉、松花江和辽河沿岸;华北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安徽北部的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区;西北主要分布在汾渭平原、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新疆的一些绿洲地区。 北方分散产区的水稻以一季粳稻为主,稻米质量较好。 2.小麦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稻谷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也是小麦栽培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约有4500年的历史。 小麦是温带性旱地作物,品种较多,耐旱、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小麦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大类,我国以冬小麦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春小麦区 我国春小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地区,小麦只能在春天播种,当年收割,是一年一熟制作物。其中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和新疆为主要产区。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主要经济作物分布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一、糖料作物 甘蔗:(1)华南蔗区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的北纬24度以南地区,台湾全省,福建东南沿海和滇南海拔1100 m以下的地区。特点是全年可种植甘蔗。(2)华中蔗区在北纬24度以北,度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贵州部分地区,约相当于日平均气温10℃开始于春分的等日期线以南地区。海拔500~1000m。(3)西南蔗区包括云南的大部分、贵州西部及西南隅、四川西部高原南部,南起北纬23度,北至北纬29度,东邻华中蔗区,南接华南蔗区的滇南亚区。大部分海拔在1200~1800 m之间。属亚热带或温带季风高原气候。 甜菜:甜菜喜温凉气候,有耐寒、耐旱、耐碱等特性。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北纬40°以北各省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吉林、甘肃、宁夏为主要产地。黑龙江是我国甜菜的最大产区。甜菜生产基地有:黑龙江松嫩平原西部、吉林西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新疆玛纳斯地区。 二、油料作物 油菜:我国油菜的种植分布: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 花生: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为我国的重点花生种植加工地,莱西花生播种面积达到万亩,年总产高达11

全球矿产资源分布

全球矿产资源分布 一般分为能源矿产(或称燃料矿产)和非能源矿产资源两大类。 能源矿产指石油、天然气、煤炭、铀等。 非能源矿产资源又分为黑色金属矿产(或称铁、铁合金金属)资源,指铁、锰、铬等; 有色金属矿产(或称非铁金属)资源,按物理、化学、价值和在地壳中的分布状况,有色金属分为五类,即重、轻、贵、半金属和稀有金属等。 还有非金属矿产,其中又把钾盐、磷、硫等称为农用矿产资源。 目前在世界广泛应用的矿产资源有80余种,其价值高、利用范围广、在国际市场与占有重要地位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铜、铝土、锌、铅、镍、锡、锰、金和磷酸盐等10种,分述如下: 世界非能源矿产资源分布总特征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和地区。这与各国各地区的地质构造、成矿条件、经济技术开发能力等密切相关。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较丰富的国家有:巴西、印度、墨西哥、秘鲁、智利、赞比亚、扎伊尔、摩洛哥等。 1.世界七大储油区:中东波斯湾(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2.世界煤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带:①世界最大煤带是在亚欧大陆中部,从我国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中亚和欧洲大陆,直到英国;②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欧洲的主要煤矿有:俄罗斯的库兹巴斯煤田,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田,德国的鲁尔煤田,英国的奔宁山脉。 美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亚山脉附近。 3.世界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 欧洲有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洛林铁矿(法国)、基律纳铁矿(瑞典)和英国奔宁山脉附近的铁;美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印度的铁矿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 世界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世界上用途广、产值大的非能源矿产有铁、镍、铜、锌、磷、铝土、黄金、锡、锰、铅等。世界上的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而消费量最多的是发达国家。 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世界上10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 铁 世界总资源量8500亿吨,探明储量4000亿吨,含铁量930.8亿吨。主要分布在巴西(占17.5%)、俄罗斯(16.8%)、加拿大(11.7%)、澳大利亚(11.5%)、乌克兰(9.8%)、印度、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

附件3 “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 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主要经济作物(包括园艺作物、热带作物、特色经济林以及大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生态位互补。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提高经济作物产量、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及实现精准扶贫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发〔2016〕43号)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该专项以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全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专项的实施将通过创新优质高产、提质增效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研发高效快速的育种新技术,结合常规改良途径,创制一批性状优 —1—

良的新种质,选育若干适合机械化生产、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新品种;通过集成良种繁育、轻简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增值、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建立全产业链的示范模式,最终实现主要经济作物产业提质增效,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专项围绕总目标,系统部署33个任务方向。基础研究部署9个任务方向,解决重要经济性状形成与调控、经济作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及优质丰产生理基础等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部署12个任务方向,解决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品种创制、无病毒苗木繁育和设施生产关键技术研发、灾害风险预警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发等技术问题。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署12个任务方向,进行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和产业链一体化示范,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示范模式。 根据重点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主要经济作物优质高产与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链条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基础研究周期长和对整个专项实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2018年度指南发布多年生园艺作物无性系变异和繁殖的基础与调控、果树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果树抗性机制与调控、花卉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热带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特色经济林重要性状形成与调控、杂粮作物抗逆和品质形成与调控、园艺作物生长发育对设施环境的响应机制与调控、大田经济作物优质丰产的生理基础与调控等9个任—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