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表格

《劝学》表格

《劝学》表格
《劝学》表格

证过程尝试翻译和背诵。

劝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劝学》专题训练 一.学海拾贝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参省 ( )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优秀教案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及主张,劝学的意义。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 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 【重点和难点】 1、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 2、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教法】 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书法。 【教学步骤】 1、导入: 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 3、重点拼音: 木直中绳:zhòng 虽有槁暴:gǎo pù 輮以为轮:róu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ān xǐng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xū yú 吾尝跂而望矣:qì 君子生非异也:xìng 故不积跬步:kuǐ 骐骥一跃:qí jì 驽马十驾:nú 锲而舍之:qiè 金石可镂:lòu 蟹六跪而二螯:áo 4、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5、听录音《劝学》。

劝学练习题完整版

劝学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 马(yú) B .蛟.龙(ji āo)跬.步(ku ǐ)骐骥.(j ..ì)爪. 牙(zh ǎo) C .镂.金(lóu)弩.马(n ǔ)生.非异(xìng)洞穴. (xué) 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 乎己(x ǐng) 2.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 (片刻) 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 学(勉励,鼓励) C .绝.江河(渡)跬步..(占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 .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 焉(起) 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 .人强马壮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 .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 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 夜寐 C .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 余马兮山皋 D .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 得无衰乎 5.“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6.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篇讲述鲁肃与孙权之间的故事的古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 1.故事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2)全班齐读。 (3)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5)故事复述。 2.议一议 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劝学教案-(1)

劝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 4.教师提问重点实词、虚词,几个重、难点的语句,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重点 1.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2.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 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 发展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比喻论证 善于积累正反对比 学习的方法态度坚持不懈 专心致志 二.教学过程 一)、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导学案

一五《孙权劝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链接】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导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 ..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4.但当涉猎 ..()() 5.见往事 ..耳() 6.及鲁肃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 ..吴下阿蒙() ..() 8.非复 9.即更刮目相待 ..之晚乎() ....() 10.大兄何见事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孰若孤() 4.蒙乃始就学() 5.士别三日() 6.肃遂拜蒙母()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二、合作探究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劝学》教案教学文稿

《劝学》教案

劝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子,论证方法; 难点:比喻论证——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所要论证的道理,如此论证的效果;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诵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4个课时 一、荀子与《荀子》 1、(1)荀子: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人们尊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 主张“人性恶”:“明礼义而化之”,即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明礼仪而化之); 主张“人定胜天”: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人之所以能够弃恶从善,是因为人不断地坚持学习。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

孙权劝学教学案表格

“目标分层有效教学”教、学案 主备教师:董汉涛参与备课教师:于秀兰、张秀娟、洪伟、于文慧 学科语文执教 教师 董汉涛 执教 班级 七年四班审核 课题《孙权劝学》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学习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课型单一 学法指导第一步:揭示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初步感知课文第二步:学习课文内容,达成目标 (目标分层教学法) 教学流程课 前 预 习 反复朗读课文 翻译疏通 积累词语 初步了解大意 个人复备 教 学 研 讨 导学: 一、简介作者作品。 二、朗读课文 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 3、学生朗读课文。 三、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 四、研讨课文: 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 “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 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2、分析人物对话,讨论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思考讨论:

教学流程教 学 研 讨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 说有何作用? (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 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 情? 3、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 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目 标 检 测 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拓 展 延 伸 根据下面情境写一段文字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规劝技巧,写一段文字。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情节:孙权——劝学 吕蒙——辞学就学 鲁肃——大惊结友 课 后 反 思

《劝学》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劝学》教案方案 一、教案目标 1.通过课前学习,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及句式。 2.通过课堂诵读,积累名句,背诵课文。 3.通过品味探究,理解文中比喻句蕴含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学习观。 二、教案重难点 1、重点: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难点: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及其阐述的道理。 三、教案创意 文言文教案须注重积累和诵读。本课文言知识的梳理,主要是以预习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完成的。课堂上则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力求使学生形成文言语感,最终达到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提纲挈领,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探究,感受比喻之妙,进而领会荀子散文善用比喻、说理透辟的特点。 四、教案过程 (一)文化导入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篆体“儒”字。) 这是一个什么字?(生答。) 由这个“儒”字你们会想到哪些词汇?(儒雅、大儒、儒商、儒学等) 说到“儒”字,总让我们联想起饱读诗书、温文尔雅、羽扇纶巾等一些美好的形象。而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流派,自东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在中国文坛、仕坛独领风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不妨从“儒”字本身去寻找答案。我们看,把“儒”字拆开是“人”字和“需”字,我理解为:人之所需是为“儒”。那么,儒家思想里面到底有哪些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东西呢?《论语》里面有这么10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相信时至今日,这些仍然是我们塑造美好人格所必备的元素。诵读儒家经典,铸就道德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去聆听他的《劝学》良言。 (二)文章诵读 1.一读:掌握技巧,读出语感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要注重诵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诵读有三个基本要求。[出示课件1]

劝学阅读练习题讲课稿

劝学阅读练习题

《劝学》练习 一、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一是, 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二.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三、阅读理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跟 B.而绝江 河绝:横渡 C.金石可镂镂:同“漏”孔穴 D.而闻者 彰彰:清楚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锲而舍之 B.吾尝跂而望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的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弥补不足 B.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反复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D.第三段中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 2 课时 课题:《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言字词。 3、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3、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4、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____ ,该书是__ (朝代)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___ ,记载了从_ 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_____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____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__ ;文末的“____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______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 6、蒙乃使就学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五、问答题: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安排的? 【合作探究】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发

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劝学》教学设计 肖文锋 一、教案背景: 《劝学》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聆听其中济世忠告,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 鉴于文言文读的训练重点是读准字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严抓学生读准字音的训练和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外,另外结合本册书的“表达交流”模块中的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讲,可以为学生就如何选取理论角度,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提供典型的说理材料。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背诵全文,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强、假、闻、”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于、而”等文言虚词。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结合江西教育出版社高中达标训练之《全程设计》语文必修三,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 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的认识,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及明白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诵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文章行文脉络。 四、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正字正音、辨词析句、疏理文意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掌握全文比喻和对比论证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结合《全程设计》以及课后思考练习题预习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齐背《三字经》的前面几句内容,进而由“人之初性本善”的句子引出荀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性本恶”。顺势引导学生进入到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的学习环节中来。 (二)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15*孙权劝学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 ?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 Ing) 岂(qi) 邪(ye) 孰(shu) 遂(sui) 更(geng) 2 ?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 ?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劝学》练习解析

用户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 《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 ) ..()参省 跬.步(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完整版)《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案)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执教者:XXX 执教班级:初一(X)班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2.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刻苦治学、提高自己学识修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文中生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方法】 讲解法、朗读法及情境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生字词的用法及意义,学习吕蒙刻苦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词语的一词多义及古今异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由学生自己说出)。是的,“刮目相看”这个成语的意识是去掉旧的看法改用新的眼光看待。那么大家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呢?对!它就出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孙权劝学》。 Ps:解题注意“劝”字的解释“勉励”的意思并不是“劝说” 二、新课学习 学习新课前将全班分为3个大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比拼,落后的两组有额外任务。 1.自主学习 (1)主要人物及背景介绍 《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有三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呢?(全班回答:孙权、吕蒙、鲁肃)那么我们依次请他们登场,现在由各个组分别对他们做一下介绍,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全面又简洁? 有了人物没有背景怎么成?现在各组派代表说说背景或相关故事与大家分享。 (2)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准确认读。学生有感情地分组齐读课文,看看哪个组读的又响亮又有情感。 2.互助合作 (1)每组各派代表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三组轮流。 (2)每组指派代表将课件上没有标点的课文断句。 (3)让其他组指认对方组员回答课件上的文言题目。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卿今当涂掌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劝学》优秀教案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师:这写诗句都是劝勉鼓励人们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文题) 二、荀子简介 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PPT显示,学生朗读,标记重点):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荀子》共32篇,内容异常丰富。他一生“序列著述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荀子》一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成为有标题的论文,他的文章,善于分析问题,论题鲜明,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笔力浑厚,音节整齐,语言质朴、精炼。 三、解题。 《劝学》的“劝”是“劝勉、鼓励”的意思。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或教师范读,正音字(PPT) 中zhōng 輮róu 砺lì参cān省xíng 有yòu 知zhì暴pù生xìng 跂qì臾yú螯áo 2、学生齐读,识记。 五、再读文本,质疑问难 1、生自读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解初步理解文意。 教师提示:用红笔标画出你不理解的重要的难解的字词句,借助工具书

劝学练习题

劝学练习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南乐职专15级(下)语文周练 (一) 1.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参省 ..( )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4.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 今义: (8)劝.学古义: 今义:(9)而绝.江河古义: 今义: (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义: 今义: (11)无可寄托 ..者古义: 今义:(12)而青.于蓝古义: 今义:5.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5)登高而 招: (6)用心一也: (7)积善成德:

6.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9)善假于物也 (1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7.翻译重点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 舟楫 .(jì) 舆. 马(yú) B .蛟.龙(jiāo ) 跬.步(kuǐ) 骐骥 .(jì) 爪. 牙(zhǎo ) C .镂.金(lóu ) 弩.马(nǔ) 生.非 异(xìng ) 洞穴. (xué) D .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 参省. 乎己(xǐ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 项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 规(合乎) 砺. (磨刀石) B .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 学(勉励,鼓励) C .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 .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 焉(起)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