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本科院校设置标准主要核心指标

普通本科院校设置标准主要核心指标

普通本科院校设置标准主要核心指标

胜任力素质分级指标

胜任力素质分级指标

————————————————————————————————作者:————————————————————————————————日期: ?

胜任力分级素质词典(通用素质部分) 第一部分词典介绍 该分级素质词典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经透彻研究后最好的胜任力素质词典。它集二十多年素质研究之精华,在世界范围内的上乘、杰出者身上得到过验证,其有效性经历过多种经验式素质模式的不断确认。各素质的级别经不断修改,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可靠、越来越有效。其中,所有的素质都已通过最严格的研究测试和专业标准测试。每一核心素质都在许多企业组织的管理者评估过程中得到了可靠地鉴别表现证实。 收录在该词典里的通用核心素质,标准系列共有18个素质,通常被用来推导出一个人的素质模式:即每一行为事件访谈都会用这18个素质进行分析。而真正透彻研究的模式往往皆包括这18个为一组的素质(也许以18个素质的改进版为一组)

第二部分通用素质(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1.成就导向(ACH): 希望工作杰出或超出优秀标准。其标准可以是某个人自己过去的业绩(力求改进之);或一种客观衡量标准(只论结果);或比其他人做得更好(即竞争性);或某人自己设定的挑战性目标;或任何人从未做过的事(改革性)。因此一种独特的成就也可定为ACH。(是否考虑要满足并超过既定目标?为达所期好处肯冒一定风险?) 这种人: 1)要把工作做好:努力把工作做好或做对。也许有对浪费或低效率的受搓感(即抱怨所浪费的时间、表示想做得更好),却没有带来具体任何改进。 2)自创杰出衡量标准:面对他人强加的杰出标准,采用自己具体衡量结果的方法。也许表现为专注于某些新的或更确切的方法以达到管理目标。(那种对结果或业绩优秀衡量 标准有自然兴趣者需具体分析)。 3)业绩有改善:对某系统或自己个人工作方法作出具体改变以改进业绩(即把某事做得更好、更快、更省、更有效;改善其质量、客户满意度、精神面貌、收益),而没有预先 设定任何具体目标。(业绩的改进应该是明显的且可测量的。即使结果尚不知道或改进率低于所期望的,仍要计分。) 4)为达到有难度的目标而努力:“有难度”即仅有百分之50的机会达到目标、有百分之50的可能失败。其努力肯定是超常的,却又不时不实际或不可能的。或者,以最初某 基线业绩表现对照投入努力后的更高业绩表现:即“在我接手时,工作效率为20%,现在提高到了85%。”(如果目标不太难也不知达到与否,可作为2级计算分析?作为于传统标准相竞争的证据。如果计为4级,那么一个人同样的行为或事件便不宜计为3。) 5)有做成本-效益分析:在仔细计算过投入和产出的基础上做决定、定先后或选定目标:对潜在利润、投资盈利率或成本效益分析做详细明确考虑。家对商业结果做分析。(计 算分析时,这人应:1)具体提到过成本和2)效益和3)基于成本效益考虑的决定。 6)明知有风险仍一往无前:为提高效益调动最大资源和/或时间(明知不一定成功),(即改进业绩,达到一个有大难度的目标,等)。如计算分析时为6级,应注意计算低级的 ACH作为证据以充分抓住访谈者ACH的深度及广度。 2.演绎思维(AT): 喜把事物拆分成小块小块来理解,或用步步推进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解剖。演义思维包括对问题、局势等系统地、组织结构地理解;进而对不同特性或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理性地制定出先后对策;确定时间秩序,因果关系或如果这样?便会那样的关系。(这人是否理解因果关系链?) 这种人: 1)拆分问题:把问题拆分成一系列小任务或活动,不强调其价值。列小项目时没有特别轻重缓急排列或先后秩序排列。 2)可见基本关系:把问题拆分成小块。用一个链把个小块联系起来:A导致B;可分为两部分:正面和反面。根据重要性把各任务列出轻重缓急来。 3)可见多重关系:把问题拆分成小块。划分出多重因果链来:事件的几个潜在原因,行为的几个必然结果,或事件的多方因果关系链(A导致B导致C导致D)。对一 个问题或局势的诸多方面分析其相互关系。对障碍有前瞻性、提前考虑该进行的步骤。(如对访谈者所拆分的问题或局势的复杂性把握不准,可简单地计算为2级)。 4)作出复杂的计划或分析:采用几种分析技巧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各种组成部分。再利用几种分析技巧确定出几个解决方案并权衡其利弊。(4级者不仅仅是问题的线性拆分, 而是多重原因?引导因素导致一个以上的解决方案)。

指标体系简介

指标体系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合作项目。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为中国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生态城认真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的制定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依据。 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简单罗列;同时,应具有操作性,既要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在实践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指标要以量化为主,但对于一些在目前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 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综合指标,以利于其在不同区域复制和推广;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特点,形成区域特色。 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设定的指标在近期能够实现,又要考虑杜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指标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指标解读 控制性指标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指标规定,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小于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不小于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本指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执行。 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科学合理绿化,净化空气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本指标的实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受区域大环境影响较大,要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控制大气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规定,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选址所在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改善辖区内地表水环境,并通过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与湿地修复等措施.构建水生态与水循环体系,不仅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最大特色与成果之一,也将对我国北方水质性缺水城市起到重要的 示范作用。 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规定.水喉水选标率达到1OO%。水喉水标幸指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现行标准的水质达标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重磅!《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来了 2016-08-21 HC3i 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 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 随着卫生信息 化的发展,国内已基本建立 HIS 、PACS 、LIS 、EMR 、EHR 以 及医院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远程医疗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 卫生行业 正在进入全新的信息化大发展时代。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 《关 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精神,要求“在 2020 年建成一批绿色和 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而智慧医疗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 分。 智慧医疗可以有效实现医疗流程规范化,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研究 项目组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委托,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 学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慧应用与管理水平, 指 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慧应用与建设。 通过对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 确定了 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的 3 个一级指标、 16 个二级指标和 144 个三级指标 及 其权重系数(见下表)。其中能力、应用和成效 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13 、 0.75 和 0.12 。说明该指标体系着眼于具体应用,重点考核智慧医疗的实际应 用水平。 一、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二级指标 A1 基础 设施( 0.764 ) 0.0049 三级指标 组合权 重 A1.1 自 0.0065 助 服务设备 A1.3 家庭监测设备管理 0.0032 一级指标 A 能力( 0.13 ) A1.2 导航设备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评价体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另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权重在各指标问的分配及评价标准的划分都应该与高西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过多过细,使指标过于繁琐,相互重叠,指标又不能过少过简,避免指标信息遗漏,出现错误、不真实现象,并且数据易获且计算方法简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附件2:指标体系构建说明 一、主要研究工作 1、立足于世界各主要国家及国内其他省市科学基金绩效评估体系的多重比较分析,系统总结科学基金绩效评估的构成要素和流程机制,遵循国际国内通用框架,确定从基金战略、组织管理、项目资助三个层面构建省基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2、通过对省基金在山东省基础研究体系中定位的深入研究,以坚持“发挥优势,凸显特色”、突出“产业导向,引领创新”、加强“有效衔接,多层联动”、推进“协同整合,开放发展”等为指导,选取关键绩效指标,初步确定省基金绩效评估各级指标的内容。 3、借鉴相关研究文献,结合“十二五”期间各依托单位上报的调研材料和课题组20XX年对省基金依托单位与项目负责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明确各级指标绩效评估的关键点。 4、通过对省基金委相关领导与工作人员、部分单位科研管理人员的小范围征询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初步确定指标权重。 二、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研究构建的省基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三个评估层面的10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构成。三个评估层面是战略绩效、管理绩效、项目资助绩效,分别对应于省基金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绩效。 (一)战略绩效 战略绩效表征基金宏观层面绩效,是指基金在战略定位、目标、规划等方面的绩效,主要体现为基金对区域发展做出的贡献或产生的影响,包括推进区域科技发展、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体系开放水平等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各级指标的详细内容和评价关键点详见附件1。 需要说明的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旨在从整体上评

估省科学基金的特色化定位“重点资助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的政策效果,因此并未涉及各类项目产出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关具体效益的评估在项目资助绩效层面设计了相关指标。 (二)管理绩效 管理绩效表征基金中观层面绩效,是指基金管理部门(单位)在资助及支持政策(制度、措施)制定、组织管理实施等方面的效果。根据国际国内科学基金管理研究的主流观点,一般由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依托单位共同承担基金的管理工作,因此省基金管理绩效包括省基金委管理绩效和依托单位管理绩效等2个一级指标和4个二级指标。 由于管理绩效是典型的过程型绩效,主要体现为相关利益主体对管理过程的认知和评价,借鉴360度绩效评估思想,选择由基金的利益相关者对其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方式,并确定各级指标的评价关键点(详见附件1)。其中,利益相关者是指与省科学基金绩效评估有相互影响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在实施评价时,以可操作性为原则,采用关键利益相关者即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作为评价主体。 (三)项目资助绩效 项目资助绩效表征基金微观层面绩效,是指基金资助项目而产出的直接成果及其应用、获奖情况等。在遵循国际国内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绩效评估通用框架的基础上,凸显质量导向,设计标志性成果、科技成果、成果应用、成果获奖等4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各级指标的详细内容和评价关键点详见附件1。 其中,标志性成果是指基金项目产出的高质量高水平成果,一般以产出系列成果(高水平论文、研究报告、国际国内领先的发明专利、高层次人才及科研团队成长等)的项目为单位进行遴选,也可以是单项成果。标志性成果须至少符合以下标准之一:(1)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在学科前沿或新兴交

标准化食堂建设指标体系

标准化学生食堂指标体系 一、基础设施建设 学生食堂建设面积按1.1-1.3平米/生规划,设计与建设坚持科学规范的的原则,倡导环保节能。食堂应远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餐厅整洁明亮、环境优雅,后堂功能齐全,流程合理,光源充足,通风、排气、排烟、排水通畅、性能好,有防火、防盗、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餐厅与后堂面积比应为1:0.8-1,即食堂单体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宜为1:0.8,小于3000平方米宜为1:1,后堂加工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食堂应设独立加工专间。 (一)餐厅建设 餐厅就餐位数不少于进餐人数的1/3,座位的最小使用面积为0.85㎡,餐桌桌面应采用环保、便于清洁材料;餐厅地面不低于水磨石标准,有卫生墙,墙裙采用易清洁材料且高度不低于1.5米;有洗手设施;有电风扇或空调防暑、降温设施,电风扇数量按1台/20-25㎡配置,安装高度距地面净空大于2.8米,空调按空间大小配置,空气质量符合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二)后堂建设 后堂建设应遵循:人流、物流分开;主、副食品加工分开;荤、素粗加工分开,不交叉作业、满足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加工顺序,即遵循“生进熟出一条龙”。生熟食品之间、食品与非食品之间存放满足卫生要求,无交叉,体现由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的区间顺序,既不交叉作业,又分区合理,各功能间有明显标识。 1.后堂通道 后堂必须有员工通道,原材料进入通道,食物送入售餐间(销售区域)通道,餐饮具回收通道。 2、加工专间 2.1粗加工区:包括素菜贮存分拣间、素菜清洗、切配间、荤菜清洗、切配间。 2.2烹调区:即菜肴烹制间。烹调区食品加工如使用固体燃料(煤等),炉灶应为隔墙烧火的外扒灰式,避免粉尘污染食品。 2.3主食加工区:包括面食制作间。面食煎烤间、蒸煮间。 各加工专间根据功能应配置相适应的清洗设施(不锈钢水池或瓷面清洗水池)及排油烟、排蒸汽装置,各类水池应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油烟排放应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3、仓储专间 仓储专间包括主食品库、副食品库、冷冻库、物料库。专间应通风、干燥,符合存储相应物资条件,库房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在100mm以上,以利空气流通及物品搬运。 4、餐饮具洗涤消毒专间 餐饮具洗涤消毒专间设置时应符合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操作流程。包括餐饮具洗涤、消毒间和存放(保洁)间。 5、售餐间 售餐间做到整洁明亮、卫生、适用,与餐厅、加工区之间要分别用明档、墙体隔断,形成独立;售卖台面宽度500-800mm、高度800-900mm,并采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洗材料,而且不能留有沟槽、售餐间应配备保温台。设置凉菜间,凉菜间必须安装空调、消毒设施。工作间内要有紫外线消毒灯,入口处有洗手设施。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功率数按1.5w/立方米确定,灯管悬挂高度距地面2000-2500mm(售餐间、凉菜间距工作台面上1000mm) 各专间必须密闭形成独立,不得敞开加工。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 标 三级指标单位 实际值 /目标 值 权 重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开发强 度 1、人口密度 万人/平 方公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亿元/ 平方公 里 3、人均GDP 元/人 4、第三产业占比% 5、城镇人口比重% 6、建设用地面积比重% 7、产业结构相似度% …… 土地集 约利用 度 8、人均道路面积m2/人 9、人均建设用地m2/人 10、建筑密度% 11、土地闲置率% 12、地均基础设施投入 万元/ 平方公 里 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 14、地均环保投入 万元/平 方公里 …… 生态开 发格局 15、林草覆盖率% 16、生态用地比例% 17、受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 …… 农业开 发格局 18、人均耕地面积m2/人 19、地均农业产值 万元/平 方公里 …… 开发潜 力 20、公路网密度 千米/万 人 21、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22、污染企业入园率、淘汰率% …… 资源节约资源消 耗 23、单位GDP能耗 吨/万 元 24、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m3/万元

…… 资源节约利用2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例 % 26、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2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 29、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 30、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 …… 环境保护环境保 护能力 3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吨/平 方公里 32、、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3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环境保 护水平 3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35、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 3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 37、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 38、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39、污染土壤的修复率% …… 环境保 护潜力 40、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41、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 例 % …… “两型”制度建设政府执 政水平 42、基尼系数- 43、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 比重 % 44、公众对政府满意度% 45、生态环保工作占党政实绩考 核比例 % 46、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的贯彻落实程度 % …… 制度制 定 47、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完备度% 48、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率% 49、城乡环境公共服务设施均等 度 % ……

态度能力指标库

态度考核指标库与评分标准 指标名称优秀(100分) 良好(80分) 一般(60分) 较差(40分) 很差(20分) 1、出勤率情况 日常工作 准时出勤,并 能够根据工作 需要自主安排 加班 日常工作 能够按照公司 规定准时出勤 绝大部分 情况下能够按 照公司规定准 时出勤 大部分情 况下能够按照 公司规定准时 出勤 不能够遵 守公司出勤制 度,经常缺勤 2、完成任务认真程度 工作态度 认真,积极准 时完成本岗位 各项工作,有 时会对提高工 作效率提出合 理化建议 工作态度 认真负责,能 按时完成本岗 位各项工作 工作态度 比较认真负 责,能按时完 成本岗位各项 工作 工作态度 有时不端正, 对安排工作不 能积极准时完 成 对工作不 能保持端正态 度,对安排工 作经常不能积 极准时完成 3、工作效率情况 工作时精 神很集中、专 注,工作效率 很高 工作时精 神能集中、专 注,工作效率 较高 工作的大 部分时间精神 能集中,工作 效率一般 工作的大 部分时间精神 比较集中,工 作效率较低 工作时精 神不集中经 常,工作效率 很低 4、服从上级安排的态度 对上级安 排的各项工 作,总是能按 照上级指示, 主动积极高效 率开展工作 对上级安 排的各项工 作,一般能主 动积极完成 对上级安 排的各项工作 不能保持一贯 性,有时不能 按照上级指示 开展工作 经常不愿 按照上级指 示,但能勉强 开展工作 经常不愿 按照上级指示 开展工作 5、向上级汇报工作的及时准确性 对本人目 前开展的工作 有深刻认识, 总是主动及时 将工作现状准 确反映给领导 对本人目 前开展的工作 有较深认识, 能够主动将工 作现状较准确 反映给领导 一般能主 动将工作现状 反映给领导 很少主动 将工作现状反 映给领导 从不主动 将工作现状反 映给领导 6、勇于承担责任程度 能够充分 理解本岗位所 承担责任,能 够根据工作需 要主动承担更 多的责任 对本岗位 所承担责任较 深理解,能够 根据工作需要 承担本岗位职 责以外的责任 对本岗位 所承担责任一 定理解,能够 根据工作需要 承担一些本岗 位职责以外的 责任 对本岗位 所承担责任理 解不清晰,不 能够根据工作 需要承担本岗 位职责以外的 责任 对本岗位 所承担责任理 解不清晰,从 不愿根据工作 需要承担本岗 位职责以外的 责任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精品文档]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

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 、SPSS 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以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是依据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对象的综合状况进行排序评价。 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十分重要。对指标赋值主要有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也有将主观、客观赋值法结合起来的。对于指标数量比较大时,采用传统的主观赋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则难以全面把握众多指标,依赖主观判断会增大或降低一些指标的重要程度,导致实证的结果难以反映客观实际情况。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熵值法等,权重的确定是根据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或者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所构建指标体系的特点以及实证的目的来确定。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要依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采用客观赋权法的主成分分析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且提取主成分也能减少工作量。以下对常用的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做简单介绍。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 等人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广泛应用于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科学管理领域的问题。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排列组合得出优劣次序来为决策者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反映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构造判断矩阵,将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对于各 1.0<= RI CI CR

DE_关键绩效指标库和能力素质模型

苏州供电公司 业务流程优化设计项目 关键绩效指标库和能力素质模型
2004年1月

关键绩效指标库和绩效考核流程
文件名 (File Name): MIL_第三阶段项目领导委员会汇报材料_Phase III SC meeting.ppt
创建人 (Prepared By): Winnie Wu 审核人(Reviewed By): Michael Ding
第1页
-保密- 埃森哲版权所有,仅供江苏电力公司和苏州供电公司内部使用

公司战略
《公司2000年-2020年的发展战略目标》
? ? 同同行行领领先先
以江苏省电力 公司的集团化 、多元化、现 代化、国际化 的战略思想为 指导,超前发 展,同行领先 ,率先把苏州 供电公司建成 具有国际一流 水平的现代化 供电企业
? ? 国国际际水水平平 ? ? 江江苏苏特特色色 ? ? 人人才才高高地地
平衡积分卡 考核
财务
? 企业价值最大化 ? 高盈利,低风险 ? 成本管制
客户
? 公共关系和社会 形象和整体满意 程度
内部流程
? 优化资产管理 ? 可靠性 ? 员工生产效率 ? 工作环境
员工学习/发展
? 发展与培训 ? 交流与沟通 ? 绩效与薪酬
文件名 (File Name): MIL_第三阶段项目领导委员会汇报材料_Phase III SC meeting.ppt
创建人 (Prepared By): Winnie Wu 审核人(Reviewed By): Michael Ding
第2页
我们在项目第二阶段已经设计了 苏州供电公司的公司级考核指标
公司级建议指标
财务 ? 经济价值增值/股东价值增值 ? 每公里线路运行维护成本
客户 ? 负荷系数 (%)-配电 ? 客户满意度指数 (%)
投诉数量 ? 客户盈利性 内部流程 ? 总毁损率 (%) ? 元/兆瓦小时售电量(运营和维护成本) ? 供电可靠性 (SAIDI/SAIFI) ? 电能质量(电压合格率) ? 每客户全职职工数 ? 每公里线路全职职工数 ? 兆瓦小时配电量全职职工数 ? 安全事故数 学习与发展 ? 内部员工满意度指数 (%) ? 员工年均培训时间 ? 员工培训率 ? 执行基于风险的薪酬计划的员工比例
(%)
-保密- 埃森哲版权所有,仅供江苏电力公司和苏州供电公司内部使用

指标体系建立

源师兄的意见 1.“指导教师情况”一栏中“研究方向”和“授课名称”是指余老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他教的课的名称。 2.立项依据应该先讲现状然后谈意义 3.其他基本没什么问题,不过你们应该抓紧时间把这申请表送到余老师处,让他提出更加具体化的实施步骤和意见 祝你们成功! 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丁朝蓬 一 课程编制是一袱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课程评价在这一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评价沟通了课程编制者与课程实施者,使课程系统与外部世界(社会、教学环境、教学人员、学生等)的信息交换得以不断进行,从而为课程的编制与完善提供支持。课程专家以儿童发展、社会需要和知识逻辑系统者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和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的设计和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成型的课程在学校中实施,作用于教育对象——学生,学生不断学习内化课程内容,身心获得发展。 从课宠计到课程在学校实施,始终伴随着课程评价。作为课程编制者,要关注各个阶段各种形式的评价,从中获得课程评价的信息,以便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下面将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评价标示在图中。(图略) 评价1是依据已设计出的课程目标来评价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看课程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课程内容能否达成课程目标。评价1一般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属于形成性评价,评价的主体多为课程编制者或课程编制者邀请的各界专家。 评价2是跳出已定的课程目标,完全依据客观的社会需要、儿童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本身的要求评价课程内容。评价2也是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主体也是课程编制者及各类专家。 评价3是根据预定的课程目标,比较学生的发展状况与课程目标,看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后是否的确能够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评价3是在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以后才进行的,多属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一般为学校和教师。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第七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 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必须要有一套明确的量化指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评价结果可信度的关键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区域性、动态性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确立的指标必须是能够通过观察、测试、评议等方式得出明确结论的定性或定量指标,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和定性调查研究,指标体系较为客观和真实地反映所研究系统发展演化的状态,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衡量,都应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指标体系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做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必须以科学态度选取指标,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便真实有效作出评价。 二、系统性原则 资源环境系统是现代资源环境观最核心的观点。“系统性”要求国土规划中坚持全局意识、整体观念,把资源环境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来对待,指标体系要综合地反映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强度和方向等各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系统的量。因此,必须把资源环境视为一个系统问题,并基于多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 三、综合性原则

任何整体都是由一些要素为特定目的综合而成,国土规划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是由资源、环境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这些要素多种结构联系、领域交叉、跨学科综合,仅仅根据某一单要素进行分析判断,很可能做出不正确甚至错误的判断,国土规划应综合平衡各要素,要考虑周全、统筹兼顾,通过多参数、多标准、多尺度分析、衡量,从整体的联系出发,注重多因素的综合性分析,求得一个最佳的综合效果。 四、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是指指标体系自身的多重性。由于国土规划内容涵盖的多层次性,指标体系也是由多层次结构组成,反映出各层次的特征。同时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多层次、多因素综合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评价体系也应具有层次性,能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反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实际情况。一是指标体系应选择一些指标从整体层次上把握评价目标的协调程序,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二是在指标设臵上按照指标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尽可能体现层次分明,通过一定的梯度,能准确反映指标间的支配关系,充分落实分层次评价原则,这样既能消除指标间的相容性又能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 五、区域性原则 任何区域系统的系统结构都是一致的,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在不同区域间具有相同的结构。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在不同空间、时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地域性很明显,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

员工能力态度考核指标量化表.doc

员工能力态度考核指标量化说明表目录 第一章员工能力考核指标及评分标 准 (1) 1.1人际交往能 力 ............................................................................................................................. 1 1.2影响力 ......................................................................................................................................... 1 1.3沟通能力 . (1) 1.4基础及专业技能......................................................................................................................... 2 1.5领导能 力 ..................................................................................................................................... 2 1.6判断和决策能力......................................................................................................................... 3 1.7计划和执行能力. (3) 第二章员工态度考核指标及评分标 准 (4) 第一章员工能力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 1.1人际交往能力维度权评分标 关系建立 60%60680810010120 刚愎自用不易与他人相处,自我封闭较为自我,不易与他人建立长期关系能够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区域性原则 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 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 (4)层次性原则 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

各因素对上层某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于专家确定重要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对构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使得 。若检验通过,则按照总排序权量表示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能够通过“降维”作用把k X X X X ??、、、321等众多指标综合成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消除指标间的相关 性。评价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多个指标信息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值进行评价,但并不是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将目标对象的不同侧面,层次以及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转换为相对评价值。当指标体系涉及大量指标时,若只选用研究对象的个别指标,尽管方便但却损失了其他信息;若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指标都做出评价,这些评价结果也只是独立的,且各指标间做出的评价有一定的信息重叠。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按照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等于85%来提取k 个主成分(k

(完整版)能力素质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二章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能力素质模型概况 一、能力素质模型含义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模型可以是物理实体,也可以是某种图形或者是一种数学表达式。用这种方法处理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工作量,还有助于了解过程的实质。概念结构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是从实际的人、物、事和概念中抽取所关心的共同特性。通过忽略非本质的细节,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 模型按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了解程度分类: ●白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比较清楚的模型。如力学、热学、电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灰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 做的问题。如气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指一些其内部规律还很少为人们所知的现象。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 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也可简化为灰箱模型来研究。 素质模型有什么用?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现代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素质模型日益成为整个人力资源的基础。就是我们在任用人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分析,这个职位需要什么素质,然后我们在选拔人的时候要考察一下他具备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我们选拔人才的时候,怎么考察一个人的素质呢?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甚至可以通过心理测试的手段,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可以访问一下和他接触认识的人。如果选拔一个重要的干部,应该细致一些。 国家发改委曾经要一个学生,他是到投资公司工作,这个部门经过几次的选拔,几轮面试。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第三次面试是一个无领导讨论,等到小组讨论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这个发言当中看出一个人的素质。结果这个部门还是不放心,尽管经过这么几次笔试、面试,又到我们学校里来调查一下,了解他的导师,这个学生平时道德如何?学习怎么样?态度怎么样?因为他们要选一个很重要的人,这个岗位比较重要。 现在有很多企业选人很随便,不像我刚才说的那个孩子,作公务员去的。选公务员还是比较慎重的。素质模型目前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决策的基础,通过建立素质模型明确某一个职位的素质要求。可以为人员选拔,人员测评,绩效考核,培训与开发提供基础性的平台。 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e model)就是用行为方式来定义和描述员工完成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定义和相应层次的具体行为的描述,确定核心能力的组合和完成特定工作所要求的熟练程度。这些行为和技能必须是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产生关键影响。 从企业角度来看,能力素质模型有以下作用: 1)是推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进行组织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的有效推进器; 2)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点,明晰目前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 3)建立了一套标杆参照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那些能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做出贡献的员工; 4)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5)便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响重大的能力培训和发展; 6)建立了能力发展阶梯; 7)便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横向调动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而从员工角度来看,能力素质模型也对员工的工作和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指标体系及其指标解释说明

表1 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及权重

1、人口密度 指标解释: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 地区人口总数(万人) 人口密度= 规划区总面积(平方公 里) 2、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指标解释:指辖区内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的工业增加值,是反映工业用地利用效益的指标。单位工业用地产值越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其中,工业用地参照《土地现状利用分类》(GB/T21010-2007)统计,工业增加值采用不变价 核算。

计算方法: 单位工业用地产值= 里)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 年度工业增加值(亿元 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3、人均GDP 指标解释: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计算方法: 人口总数(人)地区生产总值(元) 人均= GDP 数据来源:经贸、统计等部门。 4、第三产业占比 指标解释:指辖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 计算方法: %100?=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第三产业产值(万元) 第三产业占比 数据来源:统计、经信等部门。 5、城镇人口比重 指标解释: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

能力指标库

能力指标库

目录 1.01领导能力 (2) 1.02战略规划 (2) 2.01计划执行 (3) 2.02决策能力 (4) 2.03培养指导 (5) 2.04影响能力 (6) 2.05组织协调 (6) 3.01成本意识 (7) 3.02客户导向 (8) 3.03专业性 (8) 4.01创新能力 (9) 4.02分析判断 (10) 4.03归纳思维 (10) 4.04信息收集 (11) 4.05学习领悟 (12) 5.01成就动机 (12) 5.02沟通能力 (13) 5.03关注细节 (14) 5.04积极主动 (14) 5.05坚持不懈 (15) 5.06灵活性 (16) 5.07人际交往 (16) 5.08自控能力 (17) 5.09自信心 (18) 6.01诚信正直 (19) 6.02敬业精神 (19) 6.03全局观念 (20) 6.04团队合作 (21) 6.05责任心 (22) 6.06组织承诺 (22)

1.01领导能力 定义: 通过授权、激励等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优势,促进团队合作,解决人员冲突,带领团队成员完成工作目标。 关键点: 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行为分级: 一级:告知团队 -主动向团队成员传达某项决定的内容或工作任务的要求,清晰地表明工作的原则和权限范围,明确要完成的目标。 -以正式的渠道公告授权内容,向团队成员解释其中的过程或原因,确保他们了解必要的信息,帮助他们获得配合和减少冲突。 二级:维护群体 -确保团队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并为团队成员的工作开展争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 -保护自己领导的团队及其声誉,采取各类实质性的举措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对团队利益的重视。 三级:做好表率 -通过以身作则,向团队成员示范自己所期望的行为,使他们接受自己为团队设定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做出的安排和决定等,确保集体的任务能够完成。 -在必要的时候与下属同甘共苦,赢得下属的信赖。 四级:激发士气 -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激发下属的热情。 -善于描绘激动人心的使命和目标,使下属充满热情和希望。 -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团队的士气,如迅速解雇绩效不佳者,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等,以改进团队的工作效率,加强集体向心力。 五级:创造氛围 -成为团队的精神领袖,从做事方式上深入影响下属,利用个人人格魅力或突出的工作能力在下属和同事间树立威信。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创造坦率、温暖、合作的团队氛围。 1.02战略规划 定义: 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分析判断,制定组织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并能把具体工作安排和整体发展目标有效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