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生活》教材 整理笔记

《经济生活》教材 整理笔记

《经济生活》教材  整理笔记
《经济生活》教材  整理笔记

《经济生活》整理笔记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P3-P22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P4-P10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P4-P7

1.商品:P4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

A: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货币:

(1)产生阶段:P4--P5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P5

(3)本质:一般等价物P5

(4)职能:P5-P6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流通手段是现实中的货币,且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钱货不两清)和世界货币。P6

(5)货币流通规律:P7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货币流通次数

3.纸币P7

(1)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发行过多或过少的后果:发行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发行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P8-P10

1.常见的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P8

2.常见的信用工具:P8-P9

(1)信用卡:信用卡消费属于充当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信用卡消费需要到指定的场所消费,或者指定的营业机构进行交易,信用卡的透支额度有限。P8

(2)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适用范围是同城(同埠)结算。

3.外汇:P10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变化的影响:汇率升则币值升;汇率跌则币值贬。人民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利于去国外旅游、国外投资等;人民币贬值影响则相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P11-P16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P11-P14

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P11

2.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供求关系P12

(1)需求增加、供给减少→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物以稀为贵→价格上升→形成卖方市场

(2)需求减少、供给增加→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货多不值钱→价格上升→形成买方市场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P12

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其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现有的、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P13

(4)七者关系:

(5)价值规律:P14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P14-P16

(一)对生活消费的影响或者说对消费者的影响

1.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需求:P15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P15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P15

(1)互为替代品的影响:汽车和火车

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变化呈反向关系)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2)呈互补关系的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汽车与汽油

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减少(需求变化呈同向关系)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生产者的影响P16

1.调节产量

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供不应求

↑↓

供过于求←扩大生产←获利增加←价格上升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P17-P22

一、消费及类型P17-P19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P17

(1)根本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偏低,反之亦然。

(3)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主观因素)。国家政策、宏观调控、商品性能。

2.消费结构的判断:恩格尔系数P18

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越高。

恩格尔系数降低的意义: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3.消费类型:P18-P19

(1)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2)按消费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3)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教育属于发展资料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P20-P22

1.消费心理面面观 P20

(1)从众心理: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心理:炫耀、攀比。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等。

(4)求实心理:符合实际,讲究实惠。值得提倡。

2.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P21-P22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不是超前消费,也不是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健康和环保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骄奢淫逸。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P27-P52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P28-P35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P28-P30

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P29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P29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怎么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达到什么程度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的发展问题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P29

4.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P30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基本要求: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基本要求。

5.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P30

(1)必须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3)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4)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6.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P30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P31-P35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P3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公有制为主体:P31-P32

(1)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P31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P31

体现:P32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P32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P33

4.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它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方便群众生活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P34

5.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34

6.为什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P35

(1)确立原因: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7.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P35

(1)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正公平公开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P36-P45

一、企业的经营P36-P41

1.企业:(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P37

(2)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P36 (3)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P36

(4)组织形式: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除公司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P39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成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区别见P38)

(3)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执行机构——董事会聘任的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

意义:权责明确,互相制衡,管理高效,充满活力

3.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利润P40

4.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P40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通过企业兼并与破产,加强企业联合。

(5)遵循国家宏观调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7)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二、新时代的劳动者 P41-P45

1.含义和意义: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P41

2.地位和要求: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们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和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P42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解决措施):P43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2)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3)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4)企业:加快发展,增强竞争力,提高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4.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P43

(1)树立自主择业观。——强调不等不靠

(2)树立竞争就业观。——强调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树立职业平等观。——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强调就业门路不拘一格

5.劳动者的权利(8权P44)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6.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国家或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并依法惩处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2)企业:遵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相关规定,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劳动者:P44-P45

A.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B.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合法)

D.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P46-P52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P46-P49

1.储蓄存款P46-P47

(1)含义:了解

(2)直接目的:获取利息。利息也是居民储蓄存款从银行获得的唯一收益。(3)利息的计算:存款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P47

年利率=月利率X12(月)X日利率X360(天)

(4)存款类型:定期储蓄和活期储蓄(比较流通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2.商业银行的含义:P48

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P48

(1)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2)贷款业务。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根据贷款对象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贷款。贷款时,银行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3)结算业务。银行对此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

4.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P49-P52

2.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要综合考虑投资方式的安全性、收益性、分散性和流动性等。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P57-P73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P58-P63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P58-P60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P58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P58

(1)根本原因:生产决定分配。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特点所决定。(2)直接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重要原因: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3.按劳分配的含义(基本内容和要求):P59

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范围),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分配对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分配结果)。

4.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P59——是由我国的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5.按劳分配的形式: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福利、保险、退休金不属于)

6.按劳分配的意义:P59(了解)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7.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指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9.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调动一切生产要素所有制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P60

10.合法的劳动收入:

(1)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

(2)非公有制经济:按劳动要素取得的收入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P60-P63

1.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和意义:P60

(1)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人们的收入差距越大,反之亦然。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举措)P61-P62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2)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3)重要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初次分配的主体是企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都属于初次分配的调节机制)

(4)另一重要举措:再分配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再分配的主体是政府,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属于再分配的调节机制)

(5)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努力缩小城乡、行业、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2)效率与公平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5.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P63

(1)总体来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具体来说:

A.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B.既要落实分配正常,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C.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向前。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P64-P73

一、国家财政 P64-P68

1.财政的含义: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P65

2.财政的实现:财政主要是通过国家预算实现的,而不是决算。

3.财政收入的来源:P65

(1)税收收入——最主要、最稳定、最基本的收入,9成以上。

(2)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中上交给国家的部分+国家从参股企业中的分红(3)债务收入——国家通过借贷的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

(4)其他收入——收费、罚款和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国家的部分。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P67

(1)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决定性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根与叶、源于流的关系。

(2)分配政策。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5.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P68

(1)经济建设支出。最主要的。(2)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3)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4)社会保障支出。(5)债务支出。

6.财政收支状况:收支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P68

7.财政的作用:P65-P66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A.经济增长滞缓、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国债规模,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

B.经济过热、物价上涨、需求旺盛、通货膨胀→减少财政支出,缩减国债规模,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平衡

8.货币政策的内容:

(1)银行存贷款利率

(2)存款准备金率

(3)基准率

(4)汇率

(5)信用贷款规模

9.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投资

(2)消费

(3)出口

投资+消费=内需

二、征税和纳税 P69-P73

1.税收的含义和本质:P69

(1)含义:税和税的征税合称为税收。

(2)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特征及相互关系:P69-P70

(1)特征:A.无偿性——相对的 B.强制性 C.固定性——相对的

(2)关系:

3.税种的构成及主要的税收种类:P70

(1)构成:特定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计税标准

(2)主要的税收种类:A.流转税:如营业税、增值税B.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C.资源税。D.财产税。E.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

4.两个主要的税种:P70

(1)增值税:优点是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的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2)个人所得税:P70-P71

它实现超额累进税率,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72

(1)必要性:

A.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的性质

B.从税收的作用看: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C.从税收的特征看: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6.常见的四种违反税法的现象:P72

(1)偷税:不缴或少缴。如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薄等。

(2)欠税:迟缴。

(3)骗税:骗税收优惠政策。如骗出口退税。

(4)抗税: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7.公民要增强纳税人意识:P73

纳税人意识既包括权利意识,也包括义务意识。

8.纳税人与负税人:

纳税人: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负税人:实际承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77-P97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78-P84

一、市场配置资源 P78-P81

1.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P79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P79

3.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P79

4.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供求、价格和竞争P79

5.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及时、准确、灵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6.市场秩序的意义:P79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7.如何规范市场秩序:P79-P80

(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该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8.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表现为有的行业调不准,有的行业不准调P81

9.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P81

(1)自发性——不择手段(2)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退

(3)滞后性:市场调节到发挥作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10.仅有市场调节的危害: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收入分配不公等。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82-P84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P82-P83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P83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2)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的含义:P84

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

4.宏观调控的目标:P84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5.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P85

(1)经济手段:最常用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2)法律手段:立法+司法

(3)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命令等,最直接,最有效,最少用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P85-P90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P85-P87

1.总体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P86

2.全面建成小康的新要求:P86-P87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进一步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 P87-P90

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P87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P88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3.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4.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9-P90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3)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主攻方向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 P91-P97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P91-P94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P92

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P92

(1)生产全球化——强调的是生产领域

(2)贸易全球化——强调的是交换领域

(3)资本全球化——强调的是投资领域

3.跨国公司的地位、含义、目的和作用:P93

(1)含义: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2)地位: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目的: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4)作用: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P94

(1)积极影响:A.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的经济联系在一起,它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合作。(2)消极影响: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原因:P94

(1)实质: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2)原因: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6.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P94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同时,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勇敢地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P95-P97

1.世界三大经济组织:P95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地位、作用及原则:P95

(1)成立:1995年1月1日(2)地位:世界上最大的双边经济组织

(3)作用:它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4)原则: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其中最主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3.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P96

(1)时间:2001年12月11日

(2)意义: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总体利大于弊。

4.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P97

(1)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2)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第九讲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第九讲 一、大纲要求: 检验应考人员对爆炸上限和下限、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爆炸极限计算的掌握程度;对粉尘爆炸特点的熟悉程度。 二、重点、难点: .了解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掌握爆炸上限和下限、含有惰性气体组成混合物爆炸极限的计算。 .了解粉尘爆炸的机理与特点; .掌握粉尘爆炸的影响因素; .熟悉粉尘爆炸的特性; .掌握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 二 爆炸反应浓度、爆炸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爆炸完全反应浓度计算 爆炸混合物中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完全反应的浓度也就是理论上完全燃烧时在混合物中可燃物的含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完全反应浓度。现举例如下: 例 求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解 写出乙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式: 根据反应式得知,参加反应物质的总体积为 。若以 这个总体积为 ,则 个体积的乙炔在总体积中占: . % 答:乙炔在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为 . %。 可燃气体或蒸气的化学当量浓度,也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一般用 表示,设燃烧 气体所必需的氧的物质的量为 ,则燃烧反应式可写成: 生成气体 如果把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取为 . %,则在空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 % 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又设在氧气中可燃气体完全反应的浓度为 % ,即: ( ) 式 和式 表示出 和 。与 或 之间的关系 表示反应中氧的原子数 。 式中 ,对于石蜡烃 。因此, 。根据 的数值,从表 中可直接查出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 或氧气 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例 试分别求 、 、 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完全反应的浓度。 解

现代教育技术读书笔记

《现代教育技术6-8章读书笔记》 第六章网络型课件的制作 网络的定义:网络是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多对象及其相互联系。 网络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7-1993年,研究试验阶段 第二阶段1994-1996,起步阶段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 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 定义: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受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课件 课件是用于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电教教材。 课件包括: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 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 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学习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 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 课件的特点:整体性、固定性、封闭性、特定性。 网络课件的设计

(1)分析阶段 (2)总体设计 (3)网页编制与合成 (4)测试 (5)发布 (6)维护与更新 第七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概况 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②CAL(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③IITC(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的发挥出来,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的步骤方法如下: ①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 ②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 ③依据步骤1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今天的人们都知道,我们进行商品交换使用的都是纸币,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在本框的第三目,我们对纸币进行了科学分析。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而纸币拥有金属货币并不具备的优点,因此,纸币这种价值符号逐渐成为了世界各国通用的交换媒介,然后教材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告诉我们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则可能引发通货紧缩。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三目:纸币。 第一课的第二框叫“信用工具和外汇”。人们在经济往来的结算中,并不是只有现金结算,而是经常使用各种信用工具进行结算。于是第一目“信用工具”集中介绍两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信用卡、支票。老师们一定要注意,我们教材所说的信用卡是从广义上说的,而

最新整理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

安全工程师考试科目《安全生产技术》课堂笔记7第二节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从能量的角度看,电能失去控制将造成电气事故。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一、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 (一)电击、电伤及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1.电击 通常所说的触电指的是电击。电击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前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电击;后者是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在故障状态下意外带电的带电体

时发生的电击,也称为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2.电伤 电伤分为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等伤害。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造成的烧伤,是最危险的电伤。电弧温度高达8000℃.可造成大面积、大深度的烧伤,甚至烧焦、烧毁四肢及其他部位。 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能使肌肉产生突然收缩效应,产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数十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可使呼吸停止。数十微安的电流直接流过心脏会导致致命的心室纤维性颤动。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程度与电流的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流种类、电流途径、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 工频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效应见表l—2.表中,0是没有感觉的范围;A1,A2,A3是不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不致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B1,B2是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范围。 (二)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加粗部分为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课本背诵内容电子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启示:①消费者:维权 ②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手段) 其它职能: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赊账买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4)通货膨胀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5)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3.纸币 (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发行: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3)抑制通货膨胀 ①控制纸币流通量 ②国家宏观调控 ③发展生产力 ④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信用卡、支票、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 银行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3)支票 ①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类型: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4)外汇 ①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1、电磁辐射是以波的形式传送电磁能量,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致为IOmm~3000m。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一般在(100)kHz以上。 2、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相线截面小于等于16mm2时,PE线应和相线截面积相同。当相线截面为10mm2 时,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少于(10)mm2。 3、锅炉缺水是锅炉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尤其当出现严重缺水时,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对锅炉缺水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锅炉爆炸。当锅炉出现严重缺水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B、立即停炉 ) 4、锅炉正常停炉的操作次序应该是( A、先停止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再减少引风) 5、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 号),国家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 C、产品合格证 D、安全标志 6、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 A、程度 B、可能性 C、范围 D、影响力 7、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问题。 A、控制 B、管理 C、解决

D、寻找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缺陷。 8、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应至少包括()。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9、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评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 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10、根据安全预评价程序的要求,在履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前,需要做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列工作中,属于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 B、收集相关法律法规 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D、选择评价方法 1 1、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经济生活教材编写思路 必修1《经济生活》总体介绍 一、《经济生活》教材的编写依据 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 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 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本教科书,有必要了解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本教材的前提。 1. 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 础。曲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 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其培养U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 基本理念和追求

(1) 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 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 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三贴近,即贴近主活、 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 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 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要通过各种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价值、进行理性思考;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6) 坚持评价方式的改革??从评价主体、功能、H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较大改革。 课标是教材的依据,上述理念教材要体现。从大的方面说,教材坚持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坚持改革的方向,贯彻课标 新理念。 二、《经济生活》教材结构的特点 1?教材结构的设讣思路 总的来说,教材的逻辑结构按课程标准的顺序来构建。全书分为四个单元。 ‘!丄M绷"产m 画斗如如 *^asr =r . . _ _ 一? 一?———— 突出的思够敢治麦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丧"16妾思想为播导 ?认识中国从产党出终代熬仲他血I严力的发屣知R.社会匕义同

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自己进行业务充电,让我感觉这个教师节过的充实、有意义。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平时积累的关于一些电子白板的知识碎片得到了系统化升华,现将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利用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它就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科学课上,没有实验条件的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几张图片做参考。采用电子白板课件辅助教学,老师就可以在白板上模拟抽象

的东西,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堂效果极佳。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语文课上,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等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提高。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四,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电子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 当今速度多变的时代,学生接触媒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应该认真学习和应用,并且还要用好。我们的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衙镇中心小学王红燕)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其中的课程:培训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实

注册安全工程师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学习笔记《安全生产技术》 1、电磁辐射是以波的形式传送电磁能量,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大致为IOmm~3000m。辐射电磁波的频 率一般在(100)kHz以上。 2、当PE线与相线材料相同,相线截面小于等于16mm2时,PE线应和相线截面积相同。当相线截面 为10mm2时,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应少于(10)mm2。 3、锅炉缺水是锅炉运行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尤其当出现严重缺水时,常常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 对锅炉缺水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锅炉爆炸。当锅炉出现严重缺水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B.立即停炉) 4、锅炉正常停炉的操作次序应该是(A.先停止燃料供应,随之停止送风,再减少引风) 5、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 号),国家对特种劳 动防护用品实行()管理。 A.生产许可证 B.产品许可证C.产品合格证D.安全标志 6.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发生的()。 A.程度B.可能性C.范围D.影响力 7.企业安全工作重点是第二类危险源的()问题。 A.控制 B.管理C.解决D.寻找 能量和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通常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包括:1、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3、管理缺陷。 8.在办理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许可时,需要检测的项目应至少包括()。 A.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B.温度、有毒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C.温度、可燃气体浓度、氧气含量 D.有毒气体浓度、温度、可燃气体浓度 9.建设项目试生产正常运行后、正式投产前,安全评价机构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的检查性安全评价是()。 A.安全专项评价 B.安全现状评价C.安全验收评价 D.安全预评价 10.根据安全预评价程序的要求,在履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前,需要做安全预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列工作中,属于安全预评价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进行评价单元的划分B.收集相关法律法规C.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D.选择评价方法 11.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 A.过程 B.寿命期间 C.运行期间D.范围 12.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这体现了()。

《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经济生活》教材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各位老师,新教材《经济生活》一共包括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以及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整个教材的基本逻辑顺序是:从消费、交换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最后介绍我国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各位老师在经济学的学习及教学中可能已经习惯了从生产入手,为什么我们的新教材要从消费开始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材强调以“生活逻辑”为主线,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显然,消费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经济现象,一个哪怕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经济活动的人,他也一定接触过消费,尤其是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教材从消费入手,有助于我们的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一个人要消费,就往往需要与别人交换,而要交换就离不开货币,就必须知道商品的价格,否则是没有办法去消费的。根据这一逻辑,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包括两个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这样展开的: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生活、消费需要商品,而购买商品又离不开货币,由此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原来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这一思考使我们发现,货币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神秘,货币原来本质上只是一般等价物而已。以上内容构成了本框的第一目:货币的本质。 面对看起来神秘,实际上并不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货币究竟在经济生活中起一些什么样的作用。于是我们的教材接着分析货币的基本职能,领着学生去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这些构成了本框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的主要内容。

心得体会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笔记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_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次培训当中,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们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 一、理念上的更新 此次培训虽然是网上学习,但是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另外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

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做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笔记(完整版)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笔记第一讲 第一讲机械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上) 一、内容提要: 检验应考人员对机械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主要设备、场所危险因素的类型和机械本质安全要求的熟悉程度 二、重点、难点: (一)了解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二)了解机械设计本质安全要求、机器的安全装置类型; (三)熟悉锅炉房、空压站、煤气站、制氧站、乙炔站危险点及通用安全技术管理要求。 三、内容讲解: 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机械设备在运行中,至少有一部分按一定的规律做相对运动。成套机械装置由原动机、控制操纵系统、传动机构、支承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 机械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机械在给人们带来高效、快捷和方便的同时,在其制造及运行、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撞击、挤压、切割等机械伤害和触电、噪声、高温等非机械危害。机械安全的任务是采取系统措施,在生产和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中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和健康,免受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害。机械安全包括机械产品制造安全和机械设备使用安全两大方面的内容。 1.1、机械产品制造安全 (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机械产品种类极多。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如下: (1)农业机械:拖拉机、内燃机、播种机、收割机械等。 (2)重型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工矿车辆、水泥设备等。 (3)工程机械:叉车、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混凝土机械等。 (4)石化通用机械:石油钻采机械、炼油机械、化工机械、泵、风机、阀门、气体压缩机、制冷空调机械、造纸机械、印刷机械、塑料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 (5)电工机械:发电机械、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开关、电线电缆、蓄电池、电焊机、家用电器等。 (6)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械等。 (7)汽车:载货汽车、公路客车、轿车、改装汽车、摩托车等。 (8)仪器仪表:自动化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成分分析仪、汽车仪器仪表、电料装备、电教设备、照相机等。 (9)基础机械:轴承、液压件、密封件、粉末冶金制品、标准紧固件、工业链条、齿轮、模具等。 (10)包装机械:包装机械、金属制包装物品、金属集装箱等。 (11)环保机械:水污染防治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等。 (12)其他机械。 2)非机械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铁道机械、建筑机械、纺织机械、轻工机械、船舶机械等。 (二)机械安全设计与机器安全装置 机械安全包括设计、制造、安装、调整、使用、维修、拆卸等各阶段的安全。安全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机械安全设计是指在机械设计阶段,从零件材料到零部件的合理形状和相对位置,从限制操纵力、运动件的质量和速度到减少噪声和振动,采用本质安全技术与动力源,应用零部件

经济生活教材整合

经济生活教材整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高频考点呈现】 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的含义和关系 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3、货币的基本职能含义 4、商品流通含义 5、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货币的流通规律 6、货币的贬值率、物价上涨率 7、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 8本币升值、贬值的影响 【基础知识构建】 【重点知识解读、记忆】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关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无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两个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注意:货币只有在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观念中的货币;其他都为现实的货币 特别提示判断货币的常用职能 ①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语。

②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等词语。 ③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 ④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②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③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速度 ?发行的货币量- 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的贬值率 = 发行的货币量 发行的货币量 - 所需要的货币量 物价上涨率= 所需要的货币量 ④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 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⑤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通常 伴随着经济衰退。 ⑥信用卡的优点: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①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注意:外币不一定都是外汇。当前,在国 际市场上用于国际结算的主要是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 外汇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他外汇资产等。 ②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 加;③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 ⑤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 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 加。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250张) 【高频考点呈现】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基础知识构建】 供求影响价格(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决定价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