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肺功能指标合格的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合格的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合格的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合格的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

(一)、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所进行得气体交换。

1.肺容积

肺容积指肺在不同呼吸水平所能容纳得气体量、由八部分构成,即潮气量(TV)、补呼气量(ERV)、补吸气量(I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肺活量(VC)与肺总量(TLC)。

(1)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得最大气量。正常VC%>80%。反映肺脏得扩张能力。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如间质性肺疾病)、胸廓扩张受限(如脊柱侧突)、呼吸肌疲劳(如重度COPD)与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等、

(2)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剩余在肺内得气量。正常RV%为80%~120%、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如COPD),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

(3)肺总量(TLC):指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得气体量、正常TLC%为80%~120%。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4.残总比值(RV/TLC):指残气量与肺总量得比值,正常RV/TLC<35%。肺气肿时RV/TLC增加。

2.通气量:

(1)用力肺活量(FVC)

、一秒量(FEV1、0)与一秒率(FEV1。0%):FVC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大得努力与最快得速度呼气所得到得呼气肺活量、FEV1.0指做FVC时第一秒内所呼出得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FEV1、0与FVC之比为一秒率(FEV1、0%),FEV1、0%就是反映气道就是否阻塞得指标,正常〉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与/或肺气肿。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得速度与尽可能深得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得通气量、正常MVV%>80%、它就是反映肺通气功能得综合指标,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劳、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与肺气肿等、

3.小气道功能

小气道功能得主要测定方法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即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得气体容积与相应得呼气流量描记成得一条曲线。它主要反映在用力呼气过程中,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压、气道阻力对呼气流量得影响。曲线升支得最大呼气流量与受试者得呼气用力有关,降支得最大呼气流量则取决于肺泡弹性回缩力与周围气道阻力,而与用力无关。

根据曲线形态与不同肺容积水平得呼气流速评价小气道功能。正常流速-容量曲线升支陡直,降支斜行下降,最大流量逐渐降低、小气道病变时,曲线降支凹向容量轴,坡度变小。在COPD患者,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得发展,最大呼吸流量进行性降低,曲线降支得坡度进行性减小。常用指标为:①。V50:呼出50%肺容积时得最大呼气流量。②、V75:呼出75%肺容积时得最大呼气流量。其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V50与V75降低提示小气道功能减退,见于吸烟、COPD早期、职业病早期与空气污染等。

4.呼吸力学

呼吸力学测定呼吸过程中得压力、容积与流量,从而研究呼吸过程中得动力与阻力。

(1)呼吸肌功能

呼吸得动力来自呼吸肌。常用最大吸气压(MIP)与最大呼气压(MEP)评价呼吸肌功能、正常男性MIP最低值为7、25kPa,MEP最低值为9。67

kPa;正常女性MIP最低值为4。84kPa,MEP最低值为7.74kPa。其中,MIP就是

评价吸气肌功能得指标,当其小于正常预计值得30%时,易于出现呼衰。此外,它也就是机械通气撤机得重要指标之一。MEP可评价咳痰能力。二指标降低提示呼吸肌功能减退或呼吸肌疲劳,常见于COPD。

(2)呼吸阻力(R)

按物理性质,将呼吸阻力分为粘性、弹性与惯性阻力,三者之与称为呼吸总阻抗。其中,粘性阻力来自气道与肺组织,以气道阻力为主;弹性阻力分布于肺组织与可扩展得细支气管。惯性阻力主要分布于大气道与胸廓。按解剖部位将呼吸阻力分为气道阻力、肺阻力与胸廓阻力。

气道阻力通常用体描仪法测定。正常值为0、0196~0.196kPa/L/s、呼吸总阻抗及其组成成分通常用脉冲震荡法测定。正常人呼吸总阻抗(Zrs)与气道总阻力(R5)得实测值与预计值得百分比〉120%;上气道阻力(R35)得实测值与预计值得百分比〉130%。

粘性阻力或气道阻力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气道阻塞或狭窄及肺气肿、肺弹性阻力增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得肺扩张受限与肺气肿、上述任一种阻力增高均可致呼吸总阻抗增高。

(3)顺应性(C)

呼吸器官得顺应性指单位压力改变所引起得肺容积得改变。包括肺顺应性、胸壁顺应性与总顺应性。临床常测定肺顺应性,它就是指经肺压得单位压力变化引起得肺容积变化,通过同步测定呼吸流速与食道内压而测得。其中,在呼吸周期中,气流暂时阻断所测得得肺顺应性称为静态肺顺应性。气流未阻断时所测得得肺顺应性称为动态肺顺应性。正常男性动态肺顺应性为1、7±0。6L/kPa,静态肺顺应性为2.3±0。6L /kPa;正常女性动态肺顺应性为1.1±0。3L/kPa,静态肺顺应性为1.5±0、6L/kPa、肺顺应性反映肺得弹性状况。肺气肿时,静态肺顺应性增加,动态肺顺应性降低。弥漫性肺纤维化时,动、静态肺顺应性均降低。

(二)、肺换气功能

肺换气功能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间所进行得气体交换、

1.肺弥散功能

弥散就是指分子从高浓度区移向低浓度区得一种倾向。肺弥散指氧与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得过程。

常用评价指标为:①DLCO: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压力差下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得CO量,实测值与预计值得百分比〉80%为正常、②弥散系数(DLCO/V A):一氧化碳弥散量与肺泡气量之比,实测值与预计值得百分比〉80%为正常。

肺弥散功能得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①呼吸膜得厚度:其增厚使弥散距离延长,导致DLCO与DLCO/VA均降低。常见于间质性肺疾病。

②呼吸面积:其减少使弥散面积减少,导致DLCO降低,DLCO/V A可正常、常见于肺切除术后、损毁肺等。

③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减少使其与CO或O2得结合量减少,导致DLCO与DLCO/V A均降低、见于贫血。

④通气血流比值: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通气血流分布不均时,可使肺泡膜两侧得CO或O2压力差增加,导致DLCO与DLCO/V A均降低。常见于阻塞性肺疾患。

⑤肺毛细血管血容量:肺毛细血管血容量减少,使呼吸面积减少,从而导致DLCO与DLCO/V A均降低。常见于肺动脉栓塞。

2、通气血流比值(V/Q)

通气血流比值指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得比值,正常值为0、8,也有文献报道接近于1。临床上,一般通过生理死腔与分流量得测定间接评价通气血流比值。

(1)、生理死腔:指进入呼吸道与肺泡内但不能与肺毛细血管血液接触从而得不到气体交换得气量。分为解剖死腔与肺泡死腔,前者指存留在气道内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得气量,正常约为150ml,支气管扩张时增加;后者指已经进入肺泡但因局部血流量不足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得气量,肺动脉栓塞等时增加、一般用生理死腔与潮气量之比(VD/VT)表示生理死腔得大小,正常为0。25~0.35、其增高提示V/Q增高、就健康人而言,VD/VT反映解剖死腔量得多少;而对V/Q增加得患者而言,VD/VT增高意味着肺泡死腔量增加。

(2)、生理分流:指静脉血中未经动脉化直接进入体循环动脉段得血流、分为解剖分流与肺内分流,前者如心最小静脉与支气管静脉等直接进入体循环得血流;后者指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得肺泡时不能被动脉化,其与已动脉化得血液相混时就形成静—动脉分流。一般以分流量与心输出量之比(Qs/Qt)表示。正常为3。65±

1。69%。肺不张、严重得慢性支气管炎等Qs/Qt增加。Qs/Qt增加意味着V/Q降低。就健康人而言,Qs/Qt

反映解剖分流量得多少;而对V/Q降低得肺部疾病患者而言,Qs/Qt 增高意味着肺泡分流量增加。

(三)、运动心肺功能测定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就是指在运动负荷下对受试者得心肺功能进行联合测定与综合评估、它综合应用呼吸气体监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活动平板或踏车技术,实时检测运动中12导联心电图、血压、能量代谢、肺功能与心功能。其生理基础为心肺耦联转运O2与CO2所介导得细胞线粒体内得氧化反应,为运动提供能量、其中,任一个环节异常,均可致受试者运动能力下降、运动心肺功能异常。常用评价指标为:

1.能量代谢参数

(1)最大氧耗量(VO2max):指负荷递增运动中,达最大负荷时每分钟被吸入体内并被机体所利用得最大氧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4%为正常、反映机体气体运输系统(心血管、肺、血红蛋白)及肌肉细胞有氧代谢就是否正常,机体气体运输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使VO2max降低。

(2)公斤氧耗量(VO2/kg):指单位体重得最大氧耗量。正常>20ml/min/kg。>15ml/min/kg可行肺切除术、

(3)代谢当量(MET):表示作功量得基本单位,1MET相当于3.5ml/min/kg得VO2/kg,正常〉7MET。常作为评价心功能得指标。

(4)无氧阈(AT):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急剧升高之前得最大氧耗量。正常大于最大氧耗量预计值得得40%。到达无氧阈时,有氧代谢已不能满足运动肌肉得能量需求,需要动用无氧代谢补充有氧代谢得能量不足,心肺功能异常均可致无氧阈提前出现、

2.心功能参数

(1)心率储备(HRR):指运动中预计最大心率与受试者达最大负荷时得最大心率得差值、正常情况下,HRR〈15次/分。冠心病、肺部疾病等因提前终止运动,HRR增高、病-窦综合症得患者HRR也增高。

(2)氧脉搏(VO2/HR):指VO2与HR得比值。代表心脏每次射血得供氧能力与心脏得储备功能,间接反映心输出量、正常实测/预计〉80%。心脏病变、严重得肺部病变、代谢异常得病变均可使VO2/HR降低。

3、肺功能参数:

(1)运动中得通气量(VE):指运动中得每分通气量、最大负荷运动时可达100L /min。VE得增加取决于肺得代偿能力,因而VE就是呼吸疾病患者运动受限得关键指标。

(2)呼吸储备(BR):指MVV与运动中VE得差值。正常BR应>15ml/min。肺部疾病患者BR降低。

(3)呼吸频率(f):在最大负荷运动中,正常〈50次/分。限制型肺疾患时,呼吸频率〉50次/分。

(4)呼吸困难指数(DI):指运动中VE与MVV得比值,正常<75%、

(5)血氧饱与度:正常静息时为95%,最大负荷运动无明显降低,最大负荷运动时降低〉5%为异常。

4.常见疾病得运动心肺功能特点

指标心衰COPD ILDPVD

最大氧耗量↓↓↓↓

无氧阈↓ 正常或↓ 正常或↓ ↓

最大心率常正常↓或正常↓正常或轻度↓

氧脉搏↓ 正常或↓ 正常或↓ ↓

呼吸困难指数正常或↓↑正常或↑ 正常

呼吸频率常正常正常或↑ 〉50次/分正常

死腔/潮气量↑ ↑ ↑↑

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不定↓↓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常正常不定,常↑↑↑

(四)、气道反应性测定

气道反应性就是指气道对于各种物理、化学、药物或生物刺激得收缩反应、

1.支气管激发试验

支气管激发试验系用某种刺激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用肺功能做指标判定支气管狭窄得程度,从而测定气道反应性。临床常用乙酰甲胆碱或组织胺激发试验。气法用PC20-F EV1(使FEV1降低20%所需激发药物浓度)作为评价指标,PC20-FEV1<8mg/m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计量法用PD20-FEV1(使FEV1降低20%所需药物累计量)作为评价指标,组织胺PD20-FEV1<7.8μmol/L,乙酰甲胆碱PD20—FEV1<12。8μmol/L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测定前应停用茶碱类、β2-激动剂、抗胆碱药物与吸入糖皮质激素12小时,停止口服糖皮质激素与抗组织胺药物48小时、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亢、妊娠、FEV1≤70%预计值、哮喘症状未缓解或仍有哮鸣音者不易进行本项试验、

2.支气管舒张试验

受试者先测定基础FEV1,然后吸入β2—激动剂,15分钟后重复测定FEV1,并计算: FEV1改善率=吸药后FEV1-吸药前FEV1 ×100%

吸药前FEV1

如改善率≥15%则认为试验阳性。

肺功能常用参数

附录一、参数列表 Spirometry(通气功能与肺容量) 1.VC IN 吸气肺活量37. PEF 用力呼气峰流 速 2.IC 深吸气量38. FEV PEF 3.ERV 补呼气量39. PEFT PEF 4.VT 潮气量40. T backextrapol. Ex 外推容量 时间 5.MV 每分通气量41. V backextrapolation ex 外推 容量 6.BF 呼吸频率42. V backextrapol. % FVC 外推容 量比 7.IRV 补吸气量43. FEF50%FVC50% 呼气流速比用 力肺活量 8.VC EX 呼气肺活量44. MMEF75/25 中断呼气流速 9.VC MAX 最大肺活量45. FEF75/85 75%用力呼气流 速比85% 10.FEV0.5 0.5秒呼气量46. TC 25/50 11.FEV1 一秒量47. Mean transit time 平均转移 时间 12.FEV2 二秒量48. Exspir. F/V area 呼气环

面积 13.FEV3 三秒量49. FEV3%FVC 三秒率 14.FEV1%VC IN 一秒率()50. FEF200-1200 200-1200毫升 转移时间 15.FEV%FVC 一秒率51. FVC IN 用力肺活量(吸 气) 16.FEV1%VC MAX 一秒率52. PIF 吸气峰流速 17.MVV 每分最大通气量53. FIF 50 吸气50%流速 54. FIV1 吸气一秒量 18.VT MVV 最大通气量时潮气 量 55. FIV1%FVC 吸气一秒率 19.BF MVV 最大通气量时呼吸 频率 20.EMF 56. FIV1%VC MAX 吸气一秒率 57. FEF50%FIF50 吸呼50%比21.FEV1*30 F/V上获得的最大 通气量 58. Oscillation EX 呼气振动22.TIME MVV 最大通气量的测量 时间 23.T IN 潮气时吸气时间59. Oscillation IN 吸气振 动 24.T EX 潮气时呼气时间60. FVC%pred 用力肺活量比预 计值 25.T TOT 吸呼总时间61. FEV1%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

肺功能测定汇总

顺应性(Compliance) ?压强-容积曲线的斜率,即单位压强下容积的变化 C=△V/△P ?弹性阻力(Elastic Resistance) 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的变形的力 与顺应性呈反比 R=1/C 人肺顺应性大约0.2L/cmH2O 肺泡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 肺顺应性由肺组织弹性回缩力和表面张力决定。

?主要发生在鼻(约占总阻力50%)、声门(约占25%)及气管和支气管(约占15%) 等部位,仅10%的阻力发生在口径小于2mm的细支气管。 R=△P/ν ν=Pπr4/8nl R=8nl/πr4 ?健康人,平静呼吸时的总气道阻力为 1-3cmH20/L·S-1 肺容量及其组成 1、潮气量(tidle volume, V 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值约500ml。 2、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IRV):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约2000ml,女性约1500ml。 3、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平静呼气后能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值:男性约900ml,女性约560ml。 4、残气量(residual volume, RV): 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气量,正常值: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其与肺总量的比值是判断肺内气体潴留的主要指标。 以上四种称为基础容积,彼此互不重叠。 5、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由V T+IRV组成,判断吸气代偿的能力,正常值:男性约2600ml,女性约1600ml。 6、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由IC+ERV组成,判断肺扩张能力的主要指标,正常值:男性约3500ml,女性约2500ml。 7、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 FRC): 平静呼气后肺内含有的气量,由ERV+RV组成。是判断肺内气体潴留的主要指标,正常值:男性约2300ml,女性约1500ml。 8、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 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量,由VC+RV组成,正常值:男性约5000ml,女性约3500ml。 RV不能直接测量出 平静呼吸基线PEEP=0

常用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指标 肺功能指标定义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潮气量(VT或TV)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 的气量 0.5L用于计算分钟通气量盒调节呼吸机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作用力呼气时能 继续呼出的最大气量 1.68L 与通气储备有关 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的最大 气量 与同期储备有关 残气量(RV)作最大用力呼气后肺内不能 呼出的气量 1.55L限制性病变时减少;阻塞性病变时可增加 功能残气量(FRC)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气 量。FRC=ERV+RV 意义同RV 深吸气量(IC)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 量 与通气储备有关 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 量 4.13L为临床上最常用指标之一,减少见于限制性病变和严重阻塞性病变 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有的总气 量 5.67L 限制性病变时减少。阻塞性病变时增加。且RV/TLC比值增加(RV/TLC比值 常约) 肺通气指标 肺功能指标定义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呼吸频率(f)每分钟呼吸的次数14次/min中枢抑制时可减慢;肺部病变时常增快 死腔气量(VD)每次呼吸末能达到肺泡进行 气体交换的无效气量 包括解刨死腔和生理死腔,肺部疾病时常增加

肺泡通气量(VA)能达到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 有效气量。VA=(VT-VD)*f 4L反映有效的通气量 每分钟通气量(VE)静态状态下每分钟呼出的气 量。VE=VT*f 6L人工通气常用指标 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最大自主努力呼 吸所达到的通气量。MVV≈ FEVI*35 150L/min 反映呼吸系统整体效能(包括呼吸神经肌肉功能、胸肺顺应性、气道阻力 用力依赖性强,阻塞性及限制性障碍均可致其下降 通气储量(VR%)VR%=(MVV-VE)/MVV*100%>=93%通气储备能力指标,<60%~70%时可出现明显气促用力肺活量及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指标 肺功能指标定义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 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吸气后用最大努力快速 呼气所能呼出的全部气量 4.13L FVC正常应=VC,下降见于限制性障碍和严重阻塞性障碍,用力依赖性强 一秒量(FEV1)最大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1秒 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3.65L 临床上最常用指标,重复性好,用力依赖性较强。限制性障碍和阻塞性障 可下降 一秒率(FEV1%)FEV1/FVC比值>75%下降见于阻塞性障碍,>90%提示限制性障碍 呼气中断流速(MMEF或FEF~75%)用力呼气时呼出气量为肺活 量的25%~75%区间的平均流 速 4.29L/sec下降见于阻塞性障碍和限制性障碍,亦见于小气道病变。用力依赖性低 呼吸中期瞬间 流速(V50或 FEV50% 50%肺活量位最大呼气流速 4.80L/sec下降意义同MMEF,用力依赖性低呼吸后期瞬间 流速(V25或FEV75%25%肺活量位最大呼气流速 2.09L/sec 峡江意义同MMEF,更敏感,但个体差异大。用力依赖性低,若FVC、FEV1及F 三者正常而MMEF、FEF50%、FEF75%三者中有二个低于60%预计值、可判断 气道病变 最高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的最大流速8.38L/sec 简易通气指标,亦反映咳嗽能力,用力依赖性强。下降见于阻塞性障碍和 性障碍。 最高呼气流速(PEFR=2*(PEF最高值-PEF最<15%可用微型峰流速仪测定,常用于判断可逆性支气管阻塞。支气管哮喘患者

成人常规肺功能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成人常规肺功能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成人常规肺功能包括肺容积、通气功能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可以较完善地反映气道阻塞、胸肺组织病变及其他相关组织病变的存在、性质和严重程度。由于环境条件、地域、个体因素等皆可影响测定结果,故需进行标准化校正和预计值计算。常规肺功能测定时校正为生理条件(body temperature and ressure,saturated,BTPS),即正常体温、标准大气压及饱和水蒸气状态。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时相,若无特别说明,一般指呼气相的变化。 一、肺容积 机体呼吸运动及其幅度的变化将导致肺容积的变化,包括4项基础肺容积(basal lung volume)和4项基础肺容量(basal lung capacity)参数。容积或容量是指安静状态下,一次呼吸的气量变化,不受时间限制,具有静态解剖学意义。基础肺容积彼此互不重叠,包括潮气容积(tidal volume,VT)、补吸气容积(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补呼气容积(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和残气容积(residual volume,RV)。基础肺容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肺容积所组成,包括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功能残气量(function residual capacity,FRC)和肺总量(total 1ung capacity,TLC)。 1.潮气容积:习惯上称为潮气量,指静息呼吸时,每次呼出的气量。在安静状态下潮气容积大致是稳定的,约为10ml/kg。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为了降低气流阻力,减少呼吸功,常代偿性采用深慢呼吸形式,潮气容积较大;但在严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不仅气流阻力增加,FRC也显著增加,胸-肺组织的弹性阻力明显增大,即伴随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且可出现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此时机体无法代偿,常出现浅而略快的呼吸,潮气容积减小,PaCO2升高。在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患者,为克服显著增加的肺弹性阻力,常代偿性采用浅而快的呼吸,潮气容积减小;在急性肺组织病变,由于各种机械性感受器和化学性感受器过度兴奋,不仅呼吸频率(RR)显著增快,潮气容积也较大,每分钟通气量(VE)显著增加,常伴随PaCO2的下降。 2.IRV:习惯上称为补吸气量,指平静吸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人的最大气量。较少用。 3.深吸气量: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深吸气量=潮气容积+IRV,一般占肺活量的2/3,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主要由深吸气量部分完成。 在大多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其容量下降主要是深吸气量的下降。在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深吸气量的变化不明显,可有ERV的下降;若出现严重阻塞,则深吸气量

肺功能参数对照表

测试单位 ★肺活量测试 FVC --------- 快速肺活量 标志单位参数 FVC L 呼出肺功量 BEST FVC L 最佳呼出肺活量 FEV 1 L 1 秒之内的呼出量 BEST FEV1 L 1 秒之内的最佳呼出量 FEV 0.5 L 秒之内的呼出量 FEV 2 L 2 秒之内的呼出量 FEV 3 L 3 秒之内的呼出量 PEF L/SEC 呼气峰流量 BEST PEF L/SEC 最佳呼气峰流量 PEFT M/SEC PEF时间(10%-90%) Vmax25% l/sec 25% 呼出剩余时的呼出流量 Vmax50% l/sec 50% 呼出剩余时的呼出流量 Vmax75% l/sec 75% 呼出剩余时的呼出流量 FEF25%-50% l/sec FVC 测试中的25%-50%的呼出量FEF25%-75% l/sec FVC 测试中的25%-75%的呼出量FEF75%-85% l/sec FVC 测试中的75%-85%的呼出量%% l/sec FVC测试中的%%的呼出量 FEV1/FVC% % 百分比 FET100% SEC 快速肺活量的时间 VEXT ML 呼出容量 PIF l/sec 吸入峰值流量 FIF25%-75% l/sec 中间过程的流量 FIV1 l/sec 1 秒的吸入量 VC/IVC ---- 肺活量和呼吸类型 标志单位参数 EVC l 呼、吸出肺活量 ERV l 呼、吸气储备量 IC l 吸气肺活量 VE l/min 每分钟通气量 VT L 潮波式流量 RF l/min 呼吸频率 TI sec 吸气时间 TE sec 呼气时间 Ttot sec 整个呼吸循环的时间 TI/Ttot 比率 VT/TI l/sec 比率 MVV ---- 最大自由肺活量 标志单位参数 MVV l/sec 最大自由呼吸量 MRF l/sec 最大呼吸频率 MVT l 潮波式流量 MVVT sce MVV时间 气道激发试验 标志单位参数 FALLFEV1 % 测试后或比基线降低FEV1 值FALLVmax50% % 测试后或比基线降低50% 的FEV1 值 P10 致使下降10% 的药剂 P15 致使下降15% 的药剂 P20 致使下降20% 的药剂 关于清洁涡轮(Turbin)的注意事项 !!警告!! 确保使用不含乙醇(alcohol)的溶液消毒涡轮(Turbin ) COSMED 建议使用

肺功能指标

肺功能常用指标 FVC(用力肺活量)FEV1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PEF(呼气峰值流速)MMEF75/25(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EF75 (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 (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VV (最大通气量)VCmax (最大肺活量)TLC (肺总量)RV/TLC(残总比)MV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 BR (通气储备功能)DLco SB (肺CO一口气弥散量) Raw eff(气道阻力)sGaw eff (比气道传导) 1、FVC、VC 80—60—40 DLco SB 轻—中—重(FVC、VC为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指标)2、FEV1、FEV1/FVC 70(轻)—60(中)—40(重) (FEV1、FEV1/FVC为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指标) 3、PEF、MEF75 大气道功能70—55—40 MMEF75/25、MEF50、MEF25 小气道功能轻—中—重 1、MV=VE>11 提示存在过度通气 2、BR=MVV(实)-MV(实)/MVV(实)93(轻)—87(中)—60(重) 3、RV/TLC 轻—中—重 <55岁:35—45—55 注(RV/TLC>35/45/55且 55~59岁:40—50—60 RV/TLC(实/预)>125% 提示肺气肿)≧60岁:45—55—65

Raw eff:>140(增高)—200(明显增高)—300(异常增高)sGaw eff:<60(降低)—50(明显降低)—40(异常降低) 1、大气道:PEF + MEF75 结果判定 轻+ 正常稍受阻 轻+ 中轻-中度 轻+ 重中度 中+ 中中度 中+ 重中-重度 重+ 重重度 2、小气道:MMEF75/25+ MEF50 + MEF25 结果判定 正常+ 正常+ 轻稍受阻 正常+ 轻+ 轻轻度 轻+ 轻+ 中轻-中度 轻+ 轻+ 重轻-中度 中+ 重+ 中中-重度 重+ 重+ 中中-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评价(前提:FEV1/FVC﹤70%) 分度标准:FEV1(实/预)—70——60——50——35—— 轻中中-重重极重 如何判断肺功能: 肺功能的判断有四个指标:1、限制性气道受阻;2、阻塞性气道受阻; 3、MVV; 4、DLco 这4个指标,哪个重就选哪个 如果以上指标都正常,就看大小气道的指标,若大小气道有一个指标异常,说明肺功能大致正常;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异常,则为肺功能稍受损。

肺功能常用指标

肺功能常用指标 ?FVC(用力肺活量): 最大吸气至TLC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作出呼气肺活量达RV位的容量。 ?FEV1 (第一秒量):最大吸气至TLC位后1秒内的快速呼出量 ?FEV1/FVC (一秒率) ?MMEF、MEF、FEF25~75%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在F-V曲线上计算获得用力呼出肺活量25~75%的平均流量 ?PEF (最高呼气流速):呼气峰值流速 ?FEF50%(V50)、FEF75%(V25): 用力呼气50%(或75%)时的瞬间流速 ?FIVC:用力吸气肺活量 ?FEF50%/FIF50%: 50%VC时呼气流量与50%VC时吸气流量之比?TLC(肺总量):尽最大可能吸入肺部的气体总量 ?RV(残气量):尽可能呼气后肺部剩余的气体量 ?DLco(CO弥散量):经肺泡间隔进入肺毛细血管的CO量 ?MVV(最大分钟通气量):自主呼吸每分钟最大通气量 不同类型通气功能障碍的流速容量曲线 肺功能损害程度:(三级分法) 轻中重 VC (FVC) 79-60 59-50 <50 FEV1 79-60 59-40 <40 FEV1R% 74-60 59-40 <40 MVV 74-60 59-50 <50 MMEF、V25、V50、V75<65% 为异常

内科应用(一) ?评价肺功能损害的程度,性质 ?诊断气道阻塞的部位: 小气道功能早期疾患 大气道阻塞器质性改变对气道病变部位的诊断 ?中、小气道病变 ?上气道阻塞 ?胸内型UAO ?胸外型UAO ?单侧主支气管阻塞

内科应用(二) ?评价肺功能损害的程度,性质: ?诊断气道阻塞的部位: 小气道功能早期疾患 大气道阻塞器质性改变 ?判断预后:FEV1< 0.8升呼衰、肺心( 外国) ?指导治疗: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激素治疗) 气道反应性测定与扩张剂吸入试验气道反应性测定意义 ?诊断(支气管哮喘,隐匿型哮喘,职业型哮喘)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评估疾病治疗效果 ?研究发病机理 ?流行病学调查

肺功能各项指标及其意义

常规通气功能:所有的指标都要在预计值的80%以上,一秒率要在70%以上(因为低于70%就是COPD).FVC低于80%,诊断限制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80%而高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一秒率低于70%,MVV低于70%,FEF25%~75%均低于80%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上述都有则为混合性,MVV%/VC%>1限制性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MVV%/VC%<1,以阻塞性为主;FEF50%~75%,其他正常,诊断小气道阻塞性病变;若只有FEF50或只有FEF75低,诊断可疑小气道阻塞性病变。肺功能试验肺功能试验包括简单的肺量计和复杂的生理测试.生理学正常情况下,脑干呼吸中枢的神经冲动决定了通气的容量和类型.该神经冲动受颈动脉(PaO2 )和中枢(PaCO2 ,[H+])化学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本体感受器和大脑皮质层传来的冲动影响.神经冲动从呼吸中枢发出,通过脊髓和外周神经到达肋间肌和膈肌.如果吸入气流可通过结构上正常,无阻塞的气道到达通畅,灌注适当的肺泡时,即产生正常气体交换.正常情况下,肺泡通气(VA)和灌流(Q)匹配良好,并且与代谢率呈比例,动脉血气张力维持在一个窄小的范围内。静息肺的容量和气量静息肺容量:反映了肺和胸壁的弹性.肺活量(VC或"slow VC")是指最大吸气后,能缓慢呼出的最大气量.因其操作简单,故肺活量是肺功能试验中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因为VC随肺限制性功能障碍加剧而下降(如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结合弥散功能可随访此类限制性功能障碍的病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VC也反映了呼吸肌力,经常用于监测神经肌肉疾病的病程。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与VC相似,是指尽力吸气后,尽力最快呼出的气体容量.FVC通常与呼气流速一起用简单的肺量计测定。气道阻塞病人VC明显大于FVC.在测定用力呼气肺活量时,终末小气道提早关闭(在达到真正残气量之前),远段气体陷闭,使得肺量计无法测出.肺总量(TLC)是指深吸气至最大限度时肺内的气体容量.功能残气量(FRC)是指当所有呼吸肌放松时,平静呼气后留在肺内的气量.生理情况下,它是最主要的肺容量,因为它接近正常潮气呼吸范围.胸壁向外的弹性回缩力增加肺容量,但肺的向内的弹性回缩力减少肺容量,两者互相平衡;正常情况下这些弹性回缩力在40%TLC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肺气肿病人肺弹性降低从而增加了功能残气量.相反,肺水肿,间质性肺纤维化和其他限制性通气障碍使肺硬性增加,从而降低了功能残气量.脊柱后侧凸使胸壁强直低顺应性限制了肺的膨胀,从而降低功能残气

常用肺功能指标-合格的肺功能指标(建议收藏)

常用肺功能指标 (一)、肺通气功能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1.肺容积 肺容积指肺在不同呼吸水平所能容纳的气体量。由八部分构成,即潮气量(TV)、补呼气量(ERV)、补吸气量(I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文档交流 (1)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VC%>80%。反映肺脏的扩张能力。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如间质性肺疾病)、胸廓扩张受限(如脊柱侧突)、呼吸肌疲劳(如重度COPD)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等。。.....文档交流 (2)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剩余在肺内的气量。正常RV%为80%~120%。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如COPD),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文档交流 (3)肺总量(TLC):指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正常TLC%为80%~120%.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文档交流 4.残总比值(RV/TLC):指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正常RV/TLC<35%。肺气肿时RV/TLC增加。.。....文档交流 2.通气量: (1)用力肺活量(FVC)

、一秒量(FEV1。0)和一秒率(FEV1。0%):FVC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呼气所得到的呼气肺活量。FEV1.0指做FVC时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FEV1。0与FVC之比为一秒率(FEV1。0%),FEV1。0%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正常>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和/或肺气肿.。....。文档交流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正常MVV%>80%.它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劳、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等。。。。.。.文档交流 3.小气道功能 小气道功能的主要测定方法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即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和相应的呼气流量描记成的一条曲线。它主要反映在用力呼气过程中,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压、气道阻力对呼气流量的影响。曲线升支的最大呼气流量与受试者的呼气用力有关,降支的最大呼气流量则取决于肺泡弹性回缩力和周围气道阻力,而与用力无关。。.。...文档交流 根据曲线形态和不同肺容积水平的呼气流速评价小气道功能。正常流速-容量曲线升支陡直,降支斜行下降,最大流量逐渐降低。小气道病变时,曲线降支凹向容量轴,坡度变小。在COPD患者,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发展,最大呼吸流量进行性降低,曲线降支的坡度进行性减小。常用指标为:①。V50:呼出50%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

肺功能常用指标(建议收藏)

肺功能检查的常用指标 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最常用的几项肺功能指标如下: 1.肺活量(VC):是深吸气末尽力呼出的气量,正常成年人约为2400~3400毫升。阻塞性通气障碍时该值正常或轻度降低;限制性、混合性通气障碍时该值轻度降低~明显降低。。。.。。。文档交流 2。肺总量(TCL):是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它等于肺活量加残气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该值轻度升高;限制性:轻度降低,混合性:不定。。..。.。文档交流 3.残气量(RV)/肺总量(TCL):残气量与肺活量之比用于判断有无肺气肿。〈25%为正常;26%~35%为轻度肺气肿;36%~45%为中度肺气肿;46%~55%为重度肺气肿;>55%为极重度肺气肿。RV/TCL 比值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加残气量增大,但一般不应超过35%..。。。..文档交流 4。最大通气量(MVV):是每分钟最大速度与幅度呼吸测得的气量(或测15秒的气量×4).正常成年人约为80~106升/每分钟。阻塞性、混合性:轻度降低~明显降低;限制性:正常或轻度降低。。。...。文档交流 5.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为深吸气末,第一秒用力呼出的气量。临床常以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作判定,

正常值为83%。阻塞性、混合性;轻度降低~明显降低;限制性:正常或轻度升高..。.。.。文档交流 通气功能检查:肺通气量(又分为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和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MF);肺泡通气量(VA)....。。.文档交流 换气功能检查:气体分布;通气/血流比值;弥散功能。 小气道功能检查:闭合容积(CV);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V-V曲线);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FDC)..。...。文档交流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 (一)、肺通气功能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气体交换。 1.肺容积肺容积指肺在不同呼吸水平所能容纳的气体量。由八部分构成,即潮气量(TV)、补呼气量(ERV)、补吸气量(I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 (1)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VC%>80%。反映肺脏的扩张能力。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如间质性肺疾病)、胸廓扩张受限(如脊柱侧突)、呼吸肌疲劳(如重度COPD)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等。 (2)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剩余在肺内的气量。正常RV%为80%~120%。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如COPD),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 (3)肺总量(TLC):指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正常TLC%为80%~120%。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4.残总比值(RV/TLC):指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正常RV/TLC<35%。肺气肿时RV/TLC 增加。 2.通气量: (1)用力肺活量(FVC) 、一秒量(FEV1.0)和一秒率(FEV1.0%):FVC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呼气所得到的呼气肺活量。FEV1.0指做FVC时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FEV1.0与FVC之比为一秒率(FEV1.0%),FEV1.0%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正常〉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和/或肺气肿。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正常MVV%>80%。它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劳、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等。3.小气道功能 小气道功能的主要测定方法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即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和相应的呼气流量描记成的一条曲线。它主要反映在用力呼气过程中,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压、气道阻力对呼气流量的影响。曲线升支的最大呼气流量与受试者的呼气用力有关,降支的最大呼气流量则取决于肺泡弹性回缩力和周围气道阻力,而与用力无关。 根据曲线形态和不同肺容积水平的呼气流速评价小气道功能。正常流速-容量曲线升支陡直,降支斜行下降,最大流量逐渐降低。小气道病变时,曲线降支凹向容量轴,坡度变小。在COPD患者,随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发展,最大呼吸流量进行性降低,曲线降支的坡度进行性减小。常用指标为:①.V50:呼出50%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②.V75:呼出75%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其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V50和V75降低提示小气道功能减退,见于吸烟、COPD早期、职业病早期和空气污染等。 4.呼吸力学呼吸力学测定呼吸过程中的压力、容积和流量,从而研究呼吸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 (1)呼吸肌功能呼吸的动力来自呼吸肌。常用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评价呼吸肌功能。正常男性MIP最低值为7.25kPa,MEP最低值为9.67 kPa;正常女性MIP最低值为4.84kPa,MEP最低值为7.74kPa。其中,MIP是评价吸气肌功能的指标,当其小于正常预计值的30%时,易于出现呼衰。此外,它也是机械通气撤机的重要指标之一。MEP可评价咳痰能力。二指标降低提示呼吸肌功能减退或呼吸肌疲劳,常见于COPD。(2)呼吸阻力(R)按物理性质,将呼吸阻力分为粘性、弹性和惯性阻力,三者之和称为呼吸总阻抗。其中,粘性阻力来自气道和肺组织,以气道阻力为主;弹性阻力分布于肺组

常用肺功能指标

常用肺功能指标 (一)、肺通气功能肺通 气指肺与外界环境所进行 的气体交换。 1.肺容积肺容积指肺在不同呼吸水平所能容纳的气体量。由八部分构成,即潮气量(TV )、补呼气量(ERV)、补吸气量(IRV)、残气量(RV)、深吸气量(IC)、功能残气量(FRC)、肺活量(VC)和肺总量(TLC)。 (1)肺活量(VC):指最大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VC %> 80%。反 映肺脏的扩张能力。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如间质性肺疾病)、胸廓扩张受限(如脊柱侧 突)、呼吸肌疲劳(如重度COPD )和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灰质炎)等。 (2)残气量(RV):指最大呼气后剩余在肺内的气量。正常RV %为80%?120%。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如COPD ),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如间质性肺疾病)。 (3)肺总量(TLC ):指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量。正常TLC %为80%?120%。 增加见于阻塞性肺疾病,降低见于限制性肺疾病。 4.残总比值(RV/TLC )指残气量与肺总量的比值,正常RV/TLC V 35%。肺气 肿时RV/TLC 增加。 2. 通气量: (1)用力肺活量(FVC) 、一秒量(FEV1.0)和一秒率(FEV1.0%) : FVC指最大吸气后以最大的努力和最快的速度呼气所得到的呼气肺活量。FEV1.0 指做FVC 时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气量,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FEV1.0与FVC之比为一秒率(FEV1.0% ), FEV1.0%是反映气道是否阻塞的指标,正常〉70%,降低见于气道阻塞和/或肺气肿。 (2)最大自主通气量(MVV ):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正常MVV%> 80%。它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综合指标,降低见于:肺扩张受限、胸廓扩张受限、呼吸肌疲劳、神经肌肉病变、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等。 3. 小气道功能 小气道功能的主要测定方法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即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 程中,将其呼出的气体容积和相应的呼气流量描记成的一条曲线。它主要反映在用力呼气过 程中,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压、气道阻力对呼气流量的影响。曲线升支的最大呼气流量与受试者的呼气用力有关,降支的最大呼气流量则取决于肺泡弹性回缩力和周围气道阻力,而与 用力无关。 根据曲线形态和不同肺容积水平的呼气流速评价小气道功能。正常流速-容量曲线升 支陡直,降支斜行下降,最大流量逐渐降低。小气道病变时,曲线降支凹向容量轴,坡度变小。在COPD 患者,随慢支T肺气肿T肺心病的发展,最大呼吸流量进行性降低,曲线降 支的坡度进行性减小。常用指标为:①.V50 :5呼%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②.V75 : 呼出75%肺容积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其实测值与预计值之比>80%为正常。V50 和V75 降低 提示小气道功能减退,见于吸烟、COPD 早期、职业病早期和空气污染等。 4. 呼吸力学呼吸力学测定呼吸过程中的压力、容积和流量,从而研究呼吸过程中的动力和阻力。 (1)呼吸肌功能 呼吸的动力来自呼吸肌。常用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评价呼吸肌 功能。正常男性MIP 最低值为7.25kPa,MEP 最低值为9.67 kPa;正常女性MIP最低值为4.84kPa, MEP最低值为7.74kPs。其中,MIP是评价吸气肌功能的

肺功能常用参数

附录一、参数列表 Spirometry (通气功能与肺容量) 1. VC IN 吸气肺活量37. PEF 用力呼气峰流速 2. IC 深吸气量38. FEV PEF 3. ERV 补呼气量39. PEFT PEF 4. VT 潮气量40. T backextrapol. Ex 外推容量时间 5. MV 每分通气量41. V backextrapolation ex 外推容量 6. BF 呼吸频率42. V backextrapol. % FVC 外推容量比 7. IRV 补吸气量43. FEF50%FVC50% 呼气流速比用力肺活量 8. VC EX 呼气肺活量44. MMEF75/25 中断呼气流速 9. VC MAX 最大肺活量45. FEF75/85 75%用力呼气流速比 85% 10. FEV0.5 0.5 秒呼气量46. TC 25/50 11. FEV1 一秒量47. Mean transit time 平均转移时间 12. FEV2 二秒量48. Exspir. F/V area 呼气环面积 13. FEV3 三秒量49. FEV3%FVC 三秒率 14. FEV1%VC IN 一秒率()50. FEF200-1200 200-1200 毫升转移时间 15. FEV%FVC 一秒率51. FVC IN 用力肺活量(吸气) 16. FEV1%VC MAX 一秒率52. PIF 吸气峰流速 17. MVV 每分最大通气量53. FIF 50 吸气 50%流速 18. VT MVV 最大通气量时潮气量54. FIV1 吸气一秒量 19. BF MVV 最大通气量时呼吸频率55. FIV1%FVC 吸气一秒率 20. EMF 56. FIV1%VC MAX 吸气一秒率 21. FEV1*30 F/V 上获得的最大通气量57. FEF50%FIF50 吸呼 50% 比 22. TIME MVV 最大通气量的测量时间58. Oscillation EX 呼气振动 23. T IN 潮气时吸气时间59. Oscillation IN 吸气振动 24. T EX 潮气时呼气时间60. FVC%pred 用力肺活量比预计值 25. T TOT 吸呼总时间61. FEV1%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 26. TIN/ TTOT 吸气时间比62. FEV1%VCmax%pred 一秒量比预计值 27. TEX/ TTOT 呼气时间比63. Diff FEV1 一秒量差异 28. TIN/TEX 吸呼时间比64. Diff FVC 用力肺活量差异 29. MIF 平均吸气流速65. SPIMOD 30. MEF 平均呼气流速66. FEV1%FIV1 呼、吸一秒量比 31. FVC 用力肺活量67. T backextrapol. In 吸气外推容量时间 32. FEV1%VC EX 一秒率68. V backextrapolation in 吸气外推容量 33. FET 用力呼气时间69. VBEin%FVCin 吸气外推容量比 34. FEF25 25%用力呼气流速70. MEF50%FRC. 35. FEF50 50%用力呼气流速 36. FEF75 75%用力呼气流速

肺功能仪中文手册

高级电脑化肺功能仪 MasterPneumo系列 中文操作手册 德国耶格公司/武汉办事处工程部编译 服务电话:136******** 戴立平 德国总部:VIASYS Healthcare GmbH,Leibnizstr. 7. D-97204 Hoechberg 德国耶格公司隶属于康尔福胜(CAREFUSION)医疗集团,该集团为纳斯达克及法兰克福上市公司是德国耶格公司国内唯一直属销售服务机构

前言: 本部从事耶格肺功能仪的安装、调试、维修、培训、临床评估长达8年之久,积累了一些经验,MasterPneume肺功能仪是耶格九十年代中期推出的 高级组合式、模块化、高度集成化的肺功能,系统设计非常优越,故障率极 低、非常稳定可靠。目前在国内用户有数百台,但由于原英文操作手册过于 详细复杂,许多内部的软件设置,实际上很少有人会使用,而且有不少也不 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但对国内医生特别有用的小程序、小窍门等,在操作 手册中却也不提或不突出。所以有一本符合中国国情的耶格肺功能仪中文操 作手册特别重要。 本手册译自原英文操作手册,但在章节的编排上会有点出入,内容上也会有点出入,本手册删除了一些不重要的系统设置章节,如《国家设置》、《语 言修改》、《参数修改》、《Windows桌面设置》、《预计值修改》、《激发规程编 制》等等,因为每台设备安装调试后,我们已经将系统全部汉化、定制好符 合中国国情的预计值(采用北医大和上海中山、的中国人预计值)、设置好中 华医学会的激发规程。不要轻易修改,如果确实需要修改,请参照原英文手 册。 本手册增加了操作步骤的图表,因为用图形描述操作步骤比一大堆文字要简单、明了多了。同时增加了使用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和一些小窍门,还 有仪器和测试的原理,这是原操作手册中没有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欢迎。 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耶格公司工程部 2012年7月

肺功能检测指标

潮气量检测报告参数指标

TV 潮气量 RF 呼吸频率 TV/Kg 每公斤潮气量 Vpef/TV 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量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达峰容积比(VPF) Pef/TV 潮气呼气峰流量/潮气量 F75%/Pef 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量/潮气呼气峰流量 ME/MI 潮气呼气中期流量/潮气吸气中期流量 Tex Pef(sec) 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量时的时间/呼气时间=达峰时间比(TPF) Tex(sec) 肺通气功能检查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机体与外界的气体代谢,包括吸入体外的氧气和呼出体内生命活动代谢后产生过剩的二氧化碳。要完成气体代谢需要2个重要的过程,即肺的通气和换气,其中肺的通气是机体呼吸生理的第一步。肺通气功能是指呼吸气体的流动能力,涉及肺功能的改变以及相应所需要得时间,因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随呼吸运动的时相改变而发生的肺容积的变化,即与时间有关的动态肺容积,包括每分钟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最大分钟通气量、时间肺活量、通气储量。 肺通气功能的检查指标 1.每分钟静吸息通气量(MV或Ve)是指静息状态每分钟所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反应基础状态下机体所需的通气量。MV=潮气容积x呼吸频率;正常值约为6-8L/min, MV>10-12L/min为通气过度;MV<3-4L/min为通气不足。 2.肺泡通气量肺通气包括肺泡通气和死腔通气2个部分。 1)肺泡通气量(V A):每分钟吸入气量能到达肺泡并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通气量。 V A=MV-V D 呼吸浅快时潮气量(V T)若 2)死腔通气量(V D):包括解剖死腔量和肺泡死腔量,后者也称生理死腔量。 成人的平均解剖死腔量140mi左右。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 A)=MVX(100-V D/V T)% 3.最大通气量(MVV)是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深的幅度重复最大自主努力呼吸所得到的通气量。MVV一项负荷试验,其大小与呼吸肌的力量和气道阻力均相关;是一项综合评价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可靠指标。MVV和FEV1呈正相关。MVV(L)= FEV1X35 或,MVV(L)= FEV1X33+9 成人平均值约为:男:(104+2.7)L/min 女:(82.5+2.2)L/min 危险性:12秒最大通气试验是较剧烈的呼吸运动,凡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及咯血患者均不宜做次项试验。 4.通气储量百分率:是反映肺通气储备能力的指标。 通气储量%=(MVV-VE)/MVVX100%。正常值大于等于93%,低于86%提示通气不佳,胸部手术须慎重考虑;在70%-60%时为手术相对禁忌;60%以下一般为手术禁忌。 5.气促指数:是反映呼吸困难性质的参考指标之一。对阻塞性或限制性通气功能损害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气促指数<1.0为阻塞性;>1.0为限制性。 6.呼气峰流量(PEF)是反映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可由微型呼气峰流量测定仪测出,是反应通气功能的常用指标。 7.时间肺活量:是在用力呼气过程中各呼气时间段内发生相应改变的肺容积(FEV)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秒用力呼气量 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PEFR) 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约5.5L/S(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PEFR):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FVC)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时间 正常范围:男:3.369L/S(升/秒)。女:2.887L/S(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人0.5秒左右。MMFR意义与(FEV1.0%)相同但更敏感、准确。"MET"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FVC) 正常范围: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临床意义:本项检查实质是通气储备能力试验。用以衡量胸廓肺组织弹性、气道阻力、呼吸肌力量。医学上多用实测值与理论预计值的比例来表示其大小。正常大于80%,低于60%为异常-通气储备能力降低。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 正常范围:4.2L(升)左右。 检查介绍: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才是有效通气量。由潮气量(VT)减去生理死腔量(VD),再乘以呼吸频率。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 正常范围:男:6.663+0.2L 女:4.217+0.16L。 检查介绍: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VE为潮气量(VT)与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的乘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