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样张

-- 第二教案 -------------- 教辅教案 ----------

课时详解

一.把你所知道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写下来,并写出其相应的中文意思。

二.翻译下列短语

3. have a stomachac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喉咙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见1a

二.1. 你怎么了?2.have a cold 3. 胃疼4.have a sore throat5. 和一些加蜜的热茶

6.see a dentist

7. 躺下休息

8. take one?s temperature

词汇详解

【用法】n. 事情;事态;问题;关于... 的事情;物质;重要性

【举例】

你下一步所做的事关系重大吗? 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困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链接】

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 怎么了?约翰怎么了?

你有什么不舒服?

【应用】完成句子她出什么事啦?

答案:the matter

2. back

【用法】n. 后面;背脊;靠背;后背

【举例】three people can sit in the back of this car.

这车的后座可坐3 个人。

不论发生什么事, 我都会支持你。

放松双腿, 慢慢向后躺下。

the kangaroo uses its back legs to jump. 袋鼠是用牠的后脚在跳。

【应用】完成句子

以前在他们房子的后方是一个大花园。

there used to be a big and beautiful garden at the of their house. 答案:back

3. sore

【用法】adj. 疼痛的;痛心的;恼火的;严重的

【举例】my legs are sore from all that running yesterday.

我的腿因为昨天跑步而感到酸痛。

竞选失败令人痛心失望。玛丽患了重感冒而且咽喉痛。mary has a bad cold and throat.

答案:sore

4. throat 【用法】n. 嗓子;喉咙【举例】

i have a sore throat today. 我今天嗓子疼。

i have to clear my throat before i begin my speech. 在开始演讲之前, 我得先清清嗓子。

【应用】完成句子他清了清嗓子, 好像想说什么话似的。

he cleared his as if to say something. 答案:throat

5. stomachache/ have a stomachache 【用法】n. 胃痛;肚子痛【举例】这种药对他的胃痛疗效显

著。

he h

as a very bad stomachache from eating too much. 他因为吃得太多而导致胃痛。

【应用】完成句子汤姆错过了英语晚会因为昨天晚上他肚子痛。

tom missed the english evening because he had a yesterday evening. stomachache

答案:6. have a cold 【用法】感冒【举例】感冒时喝牛奶不好?your voice sound as if you have a cold.

你的声音听起来像是伤风了。

【应用】完成句子她觉得她要感冒了。

she feels she'll 答案:have a cold

7. foot* 【用法】n. 脚;英尺【举例】

i apologized to her for stepping on her foot. 我因踩了她一脚向她道歉。在踢足球时, 我的脚受伤

了。狗有四足。a dog has four. 答案:feet

8. neck

【用法】n. 颈;脖子

【举例】the giraffe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very long neck. 长颈鹿以其长颈为特徵.

the neck of my guitar is broken.

我吉他的琴颈坏了。

【应用】完成句子

我向后仰得过度了, 扭伤了脖子。

i bent back too far and hurt my

答案:neck

9. stomach

【用法】n. 胃;胃口;腹部

【举例】

he had had too much to eat and his stomach started to kick up. 他吃得太多了, 胃不舒服。

anxiety may disorder the stomach. 忧虑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应用】完成句子

我经常胃疼。

i often feel a pain in my .

答案:stomach

10. fever/have a fever

【用法】n. 狂热;发烧;发热

【举例】

她因发烧而不得不躺在床上。

she died of a fever, and no one could save her.

她死于高烧, 谁也救不了她。

【应用】完成句子

你发烧吗?

do you have a _______________ .

答案:fever

【用法】v. 躺下;位于;

【举例】

如果你感到不舒服,就去躺下。我的家乡位于一个隐蔽的山谷里。

【拓展】v. 说谎

【举例】

the plain fact of the matter is that the man lied.

事实表明, 那个人撒谎。

he never lied in his life.

他一辈子没撒过谎。

【应用】完成句子

她躺在床上, 睡得香甜极了。

she in bed sleeping soundly.

答案:lies

12. rest

【用法】v. &n. 休息【举例】

is he resting any better today? 他今天休息得好吗?

you'll feel better after you've rested. 你休息过后就会觉得好些。

【应用】完成句子暑假期间我们只是想休息。

答案:rest

13. cough 【用法】v. &n. v. 咳嗽;咳

【举例】咳嗽时要捂上嘴。

i cough a great deal last night. 我昨夜咳嗽得很厉害。

【应用】完成句子他感冒了, 咳得很厉害。

he's badly because he has a cold. 答案:coughing

14. x-ray

【用法】x射线;光机;x 光照片

【举例】

x-rays are used by doctors to examine the bones or organs inside our body.x 光被医生用来检查人体内部的骨骼和器官。

胸部x 光片显示出心脏稍有扩大。【应用】完成句子她昨天去医院作了x 光检查。

答案:x-ray

15. toothache 【用法】n. 牙痛【举例】篇二:鼎尖教案鼎尖教案

一、积累和运用。

1 、当我们回忆母爱,报答母恩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词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小明已经四年级了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心思成天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 、当我浪费粮食时,爷爷经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 、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后两句诗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阅读快乐岛。

(一)课内阅读。

3 月29 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做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

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

1 、“花圈如海,泪水如雨”说明叶欣的离去使人们悲痛欲绝。

2 、怎样理解“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这句话?尽管叶欣去世了,但是她真诚的笑容没有逝去,永远

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3 、课题为什么用《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不用《永远的白衣天使》?说说你的想法。因为叶欣在与非典型肺炎搏斗的过程中像一名战士,她面对危险和死亡身先士卒,临危不惧,舍死忘生。

(二)课外阅读。拐弯处的回头①一天,弟弟郊游时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②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处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③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 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处。

④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 、

安慰(安抚)依然(仍然)经意

(经心)笃定(坚定)

给3 自然段画横线的地方加上标点。2 、短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一切”指的是什3、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转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消失在拐弯处。浓浓的父爱。

假如让你来打个比方,你觉得父爱像什么?4 、父爱犹如大海,辽阔深远。

三、《“番茄太阳” 》一文中多次出现“番茄太阳” ,分别写出它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1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番茄太阳”就是指太阳,只

不过加上了明明的想象。

2 、看着他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

“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的笑脸在我眼中成了“太阳” ,她的乐观感染了“我” 。

3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番茄太阳”是指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让

独在异乡的“我”感到分外温暖。

三、重点文段品读。有一天我去买菜,明明的妈妈高兴的告诉我:他们要走了,有人为明明(捐献)了

眼角膜,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

要走的时候,明明轻轻的拉住我的袖子说:“阿姨,你过来,我和你说句话。” 我弯下腰,她(附在)我的耳边轻声说:“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的一下子流了下来。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只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篇三:鼎尖教案使用分享

鼎尖教案使用分享鼎尖教案2014.7 重印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28 页的智慧摩天轮第3 题:两个自然数的和乘它们的差,积是39,这两个自然数是多少?鼎尖教案提供答案:8

和5.

(以下是我的观点,仅供同行们参考。)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出版社提供的答案不全,正确答案应该是:8和5或者20和19. 理由:

按照因数分解可以得知,有两组:?39=13×3 ?39=39× 1。由?可知,这两个自然数是8 和5.

8+5=13 ,8-5=3 由?可知,这两个自然数是20 和19. 20+19=39 ,20-19=1 以上两组都能满足条件,故答案应该是:8 和5 或者20 和19. 篇四:鼎尖教案八年级下(人教版第二单元鼎尖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 i ' 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

第一教案 ---------- 教材教案 ---------

单元整体说课

本单元的考点有两个:①动词短语的辨析② 不定时的用法。这两个是中考常考的内容,对其考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词短语1. 现代英语中,动词之后加介词或副词构成短语,表达一种特定的含义,称为动词短语。动词短语如果被拆开,则不能表达这种特定的含义。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这些习惯用法看作一个整体。如:look 看

look for 寻找、寻求look after 照顾、照看look out 小心、注意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清楚的看到,look 的后面加上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意义截然不同。因此,对于动词短语,我们要善于积累、巩固。

2. 动词短语也有及物的和不及物的分别,及物的动词短语必须接宾语,不及物的动词短语则不需要接宾语。如:

look for 是及物短语动词:

i am looking for my passport. 我在找我的护照。(my passport 是look for 的宾语)

look out 是不及物短语动词:

look out! the ice isn ' t safe! 当心!这冰危险!(look out 后面没有宾语)

注意:有的动词短语可能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的意思,有的含义是及物的,有的含义则是不及物的。

如:take off 可意为“拿掉” ,是及物的。e.g. he takes off his hat. 他摘下他的

帽子。take off 也可意为“起飞” (用于飞机),这时它是不及物的。

e.g. the plane took off at ten o ' clock. 飞机是10 点钟起飞的。

3. 动词+副词构成的短语,代词做宾语只能放在中间,名词做宾语可中可后。

(1)名词作宾语时,放在中间或后面。

我们将去医院鼓励那些生病的孩子。

(2)代词作宾语时,只能放在中间。

e.g. li na looks sad after the exam, let ' s cheer her up.

考试以后李娜看上去有点难过,让我们激励一下她。

二、动词不定式考点动词不定式是一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其结构为“ to +动词原形” ,其中to 不是介

词,而是动词不定式的符号,称为小品词,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动词不定式和其后面的名词等构成不定式短语,在句子中可以用作主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

1. 作主语例如:to be a doctor is hard. 做医生很难。

如果动词不定式的动作是谁做的,可以在动词不定式前面加一个由介词for 引导的短语,称为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例:

it ' s good for us to read english aloud in the morning. 对我们来说每天早晨大声读英语是很有益的。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every day. 对学生来说每天使用英语是很重要的。

2. 作表语:动词不定式(短语)作表语常用于系词be 的后面。例:my job is to feed animals. 我的

工作是饲养动物。

3. 作宾语

don ' t forget to lock the door. 别忘了锁门。

4. 作宾语补足语。例如:

the teacher asked us to read english for half an hour in the morning. 老师让我们早晨读半小时英语。

老师常告诉jim 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脑游戏。

please let me help you.

让我来帮助你。

(1). 不可以省to 的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2). 省“to ”的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

① let / make / have sb. do sth.

the boy made the baby cry. 男孩弄哭了这个小孩。

昨天我看见学生们在操场打篮球。

i often hear the girl sing in the next room. 我经常听到女孩在隔壁唱歌。

注意:动词不定式的否定式是直接在to 之前加not. 例:

(1)tell them not to play football in the street. 告诉他们不要在街道上踢足球。

(2)省to 的动词不定式的否定式是直接在动词前面加not. 例:

let the boy not go. 让那个男孩别走。

5. 动词不定式作定语

6. 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

they got up early to catch the early bus. 他们早起去赶早班车。

7. 不定式和疑问词连用,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表语等。例:我真的不知道选哪一个。

何时何地举行联欢还不知道。中考真题再现

【答案】b 【答

案】d

【2013 ·黑龙江绥化】—it is too noisy here. i can ' t stand it.

【答案】c

a. take off

b. get off

c. put off

d. set off

【答案】c

【2013 ·陕西】mary called and asked her husb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 home at once , because she locked their daughter in the home .

a. to leave

b. leave

c. go

d. to go 【答案】d

【2013 ·广西贺州】our teacher often tells us 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river. it 's dangerous.

【答案】c

a. help

b. helping

c. helps

d. to help 【答案】d

—she told us _______ make faces in class.

a. to not

b. not to

c. do not

d. didn't 【答案】b 初二在初中阶段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英语基础知识,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还没形成,从英语文章中获取信息和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正处于感性向理性的转型期,求知欲和表现参与意识很强,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对教材的处理上本着,以“旧”启“新” ,以“练”促“学” ,以“熟”生“巧”的原则,通过听说、朗读、对话、句子接龙和小组表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且英语口语表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具体说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采用视听法、角色扮演、情景交际法和小组互助型学习法,并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1)、视听法,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方式提供让学生看、听、说的练习机会;

(2)、角色扮演和情景交际法,让学生利用听力和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让学生进行采访式、讲故事形式在做中学,在实践中获得信息,习得英语。

(3)、小组互助型学习法,小组合作解决志愿者活动中做什么、如何去做等问题。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一:brainstorm 活动说明:此活动放在本单元的开始,用来导入新课。鼓励学生做调查,搜集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看适合做什么,就这个话题讨论如果大家去做自愿者你最想做什么来帮助别人,你适合做什么?会采取什么方式来帮助他们。

这个活动从学生喜欢的事情入手,他们会有很多话题的,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调查在小组内有一个同学做就行,不要扩展到全班,要适当控制活动时间,适可而止。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

活动说明:此活动运用在第一课时1c 部分,采用两人一组的形式。

鼎尖教案答案五年级

鼎尖教案答案五年级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 题】 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25毫升=()立方厘米8.6平方米=()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立方米 70立方厘米=()升 0.5升=()毫升 500平方分米=()平方米 1平方米=()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立方分米 0.68立方分米=()升=()毫升 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 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 是()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 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它的体积是()。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 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a.6a b.a2 c.6a3 d.6a2 )的切法增加的表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 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

鼎尖教案电子版免费

篇一:鼎尖教案人教版样张 -----第二教案--------------教辅教案------ 课时详解 一.把你所知道的身体部位的单词写下来,并写出其相应的中文意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翻译下列短语 3. have a stomachache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喉咙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见 1a 二.1.你怎么了?2.have a cold 3.胃疼 4.have a sore throat5. 和一些加蜜的热茶 6.see a dentist 7.躺下休息 8. take one?s temperature 词汇详解 【用法】 n. 事情;事态;问题;关于...的事情;物质;重要性 【举例】 你下一步所做的事关系重大吗? 即使他们遇到一些困难,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链接】 怎么回事/出了什么事?/怎么了? 约翰怎么了? 你有什么不舒服? 【应用】完成句子 她出什么事啦? 答案:the matter 2. back 【用法】n. 后面;背脊;靠背;后背 【举例】 three people can sit in the back of this car. 这车的后座可坐3个人。 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支持你。 放松双腿, 慢慢向后躺下。 the kangaroo uses its back legs to jump. 袋鼠是用牠的后脚在跳。 【应用】完成句子 以前在他们房子的后方是一个大花园。 there used to be a big and beautiful garden at the of their house. 答案:back 3. sore 【用法】adj.疼痛的;痛心的;恼火的;严重的 【举例】 my legs are sore from all that running yesterday. 我的腿因为昨天跑步而感到酸痛。

完整版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自主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四、【扫清阅读障碍】 1、读准字音(多媒体展示,师生齐读) 淬(cuì)忤(wǔ)徵(zhǐ)陛(bì) 卒(cù)提(dǐ)创(chuāng)揕(zhèn)拊(fǔ)髓(suǐ) 樊於(wū)期箕踞(jījù)亢(kàng)夏无且(jū)

鼎尖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一填。(15分) 1. 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 2.42的因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3.如果四位数□674同时是2和3的倍数,那么□里可以填()。 4. 既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5.一个自然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9的因数,这个数是()。 6.三个连续偶数之和是60,这三个数分别是()、()、()。 7.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个三位 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么,这个三位数是()。 8.两个质数的和是49,这两个质数分别是()和()。 二.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两个质数的和是()。 A.偶数 B.奇数 C.不能确定 2.按照()把大于1的自然数分为质数和合数。 A.是不是2的倍数 B.因数的个数 C.两种分类方法都不是 3.一个质数,它的最大因数是()。 A.奇数 B.合数 C.它本身 4.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周长是()。 A.质数 B.合数 C.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5.两个奇数的和()。 A.是奇数 B.是偶数 C.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6.如果□73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A.5,8 B.2,5 C.2,5,8 7. 全班有40个人,体育课分组做游戏,每组()人能刚好分完。 A.6 B.8 C.12 D.15 8.50以内既是4的倍数,又含有因数6的最大数是()。 A.12 B.24 C.36 D.48 9. a表示任意一个非0自然数,则2a+1表示()。 A.奇数 B.偶数 C.质数 D.合数 10.用2、5、5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 A.一定同时是2、3、5的倍数B.一定是2的倍数 C.一定是3的倍数 D.一定是5的倍数 三.判一判。(10分)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优质课《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在前三课时讲授的基础上,推出一节推理课,以理性的思维进行判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更深入的了解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探究荆轲等待的人到底是谁?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节回顾 文章以“刺”为核心主要讲了几件事? 行刺缘起、行刺准备、廷刺秦王、廷刺失败。 活动2【导入】情节回顾 荆轲-英雄虎胆神勇之人 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 樊於期-豪爽慷慨义勇刚烈 秦武阳-外勇内怯 秦王-贪婪怯弱 活动3【活动】阅读后抛出问题 阅读课外短文后,思考:荆轲是否是一个英雄虎胆、神勇之人? 活动4【活动】继续发问 荆轲等待的人究竟是谁?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思考:1.荆轲等待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2.荆轲等待的人最有可能是谁? 参考人物: 高渐离盖聂 田光鲁勾践 樊於期狗屠 活动5【活动】逐一解决

想一想:荆轲等待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一是与荆轲交情深厚,能以命相托; 二是要有胆量、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三是要武功出众,关键时刻能助他一臂之力。 活动6【讲授】资料拓展 司马迁在《魏公子列传》中曾写到这样的人物: 文中写到魏公子多次去拜访一个看城门的老头,名为侯嬴,虽衣衫褴褛,但实为超世高人。魏公子最终能窃得兵符而救赵国,全靠了这个人。 文中更写到侯嬴还有一个朋友叫朱亥,正是一个杀猪的。公子在侯嬴的指引下,多次去慰问他。最终,朱亥和公子一道去了边关,“袖四十斤铁锤,锤杀晋鄙”。 活动7【活动】抛出问题 根据文本抛出问题:一“刺”一“劫”前后是否矛盾? 一种外交辞令 荆轲代表燕国,而不是代表自己 行动成败事关国家荣誉 在言语上为燕国挽回颜面 活动8【讲授】结束语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探究 孔子: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朱熹:学贵有疑。 明人陈献章: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亚里士多德: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高尔基:要想把问题弄清楚,就不要着急去相信;知识的力量就在于怀疑。

高一语文教案新部编本《荆轲刺秦王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人物形象。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师准备 1.搜集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信息。 2.准备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以形成直观印象。 3.指导学生充分预习,预先整理重要文言知识,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准备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气势,思考人物形象并圈点出难理解的词句。 2.尝试概述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读准字音,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2.品赏精彩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综合

一、填空不困难,全对不简单。 1.把317、524、2 13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 )。 2.写出3个分数单位相同,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的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为( )、( )、 ( )。 3.1224=12+2424+( ) =6÷( ) 4.把514、37、7 12 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母最小是( )。 5.焊接一个长、宽、高分别为50cm 、30cm 、20cm 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钢筋( )m 。 6.在分数10 a 中(a 不为0),当a ( )时,是真分数;当a ( )时,是假分数。 7.用4、5、7中的任意两个数或三个数组成一个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最小的带分数是( )。 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5,这个数是( ),它有( )个因数,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9.一个数,千位是最小的质数,百位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10.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11. 35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0.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83立方厘米=( )毫升 40升=( )毫升 12.如果275□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3.把210分解质因数:( )。 14.在比10小的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数都是质数的是( )和( ),相邻的两个数都是合数的是( )和( )。 15.数据2,3,5,4,5,1,0的中位数是( ),众数是( )。 16.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2.4分米和3.5分米。如果把这个长方体放在地面上,最大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最小占地面积是( )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所占的空间是( )立方分米。 17.用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18.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35=( )15=12( )624=12( ) =( )12 19.把0.7,910,0.25,43100,725,11 45 这六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20.4 5 千克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4份,还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21.5个1 4 写成假分数是( ),化成带分数是( )。 22.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后指向( )。 二、判断。 1.轴对称图形必须有对称轴。 ( ) 2.物体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 ) 3.20的因数有6个。 ( )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2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能力。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高鉴别欣赏能力。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4、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5、背诵“易水送别”。 【教学重点】 一、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 二、要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三、要理解学习本文历史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艺术性。

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想】 一、大体读懂全文后,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 二、因历来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在介绍有关观点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有准备地进行辩论。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是《唐雎不辱使命》中描写著名剑客的句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而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今天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故事,去感受侠义的精神世界,去感悟侠义文化的精髓吧(板书课题:荆柯刺秦王) 二、复习《战国策》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补充:某日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正是因为有此神授,刘向才能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

荆轲刺秦王教案设计说课材料

《荆轲刺秦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自主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场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悬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寻找所有的答案吧! 二、《战国策》简介

高中语文 荆轲刺秦王教案

荆轲刺秦王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2、把握荆轲人物形象,了解塑造人物的方法及对他的正确评价。 3、背诵“易水诀别”。 教学重点: 1、学会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荆轲人物形象。 3、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件事。 2、把握本文对人物性格刻画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就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中,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依靠的是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战国末期着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二、介绍《战国策》以及荆轲刺秦王的时代背景。 1、《战国策》介绍: 名称:《战国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 编订者:《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不可考。后来西汉的刘向将它整理编订,定名《战国策》。 组成:刘向整理编订为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书中侧重记叙战国时期的策士们纵横捭阖的“奇策异智”从中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斗争,也描写了不少义士和勇士,表现了他们不畏强暴的优秀品质。 特点:叙事状物,铺张渲染;说理论事,纵横恣睢;刻画人物,逼真动人;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语言绚丽多彩,代表了战国时期散文发展的水平。 2、背景知识: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专诸、聂政、要离]。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doc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整体感知课文。 ②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③学会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入手,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情感与态度:正确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 重点难点:评价历史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五课时 教学过程: 荆轲刺秦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时间: 一、导入:咏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秦王纵横平赵燕。 男儿有志纾国难,太子无奈求圣贤。 家国重任擎一身,樊首舆图封两函。 始皇幸存统四海,荆轲忠勇高云天。 二、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复习关于《战国策》的知识: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东周一篇,西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反映了战国时期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鼎尖教案四年级数学 【篇一:鼎尖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 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鼎尖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4分)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5.3,如果除数不变,要是它们的商是53,那 么被除数必须()。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4.38,这个三位数最小值是(最 大值是()。 6、6.83434??的循环节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7、4.5时=()分 1时15分=()时 二、选择题。(共18分) a、8.14 b、8.133 c、8.13 d、8.1 2、两数相除,商()被除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两数相除商是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5倍,商是() a、2 b、50 c、10 d、无法确定 4、6.013071307??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 a、013 b、130 c、307 d、1307 5、不计算,直接判断下列各题中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6、下面各式的商最大的是() 7、下面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a、10.1 b、10.01 c、10.01 a、1.6 b、16 c、0.16 三、火眼金睛辩对错。(共20分) 1、6.9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6.9。() 2、两个小数相除的商一定是个小数。() 3、0.333333是循环小数。() 4、一个数除以0.1,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1除以0.01所得的商是100。() 6、计算小数除法时,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商一定有几位小数。() 7、一个数除以0.01与这个数乘以100的结果相同。() 8、0.85保留三位小数是0.860.() 9、计算小数除法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1、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准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结合课文学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标点和翻译的水平。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提升鉴别欣赏水平。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4、掌握文言常用实词:亲、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室、诏、被、穷、兵、阵、私;通假字:淬、决、卒;古今异义词:涕、币、提、股。 5、背诵“易水送别”。 【教学重点】 一、要了解战国末期燕国与秦国的斗争形势,从整体出发,再来观察燕太子丹遣荆轲刺奏王的意义。 二、要历史地看待古人,看待英雄人物,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 三、要理解学习本文历史的真实性和表达的艺术性。 四、要理解掌握古汉语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水平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想】 一、大体读懂全文后,由学生根据文中的情节,归纳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阶段,并加以简述。 二、因历来对荆轲刺秦王之举评说不一,教师可在介绍相关观点后,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观点的不同组成两个队或三个队,有准备地实行辩论。 【教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 文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这是《唐雎不辱使命》中描写著名剑客的句子,中国是个讲究行侠仗义的国度,侠义文化在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里隐约可见,历代文人都曾为侠客挥笔泼墨,而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今天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故事,去感受侠义的精神世界,去感悟侠义文化的精髓吧(板书课题:荆柯刺秦王) 二、复习《战国策》知识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补充:某日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精,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正是因为有此神授,刘向才能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原书没有标题,课文题目都是后加的。 三、【背景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但事与愿违,

荆轲刺秦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荆轲刺秦王(公开课优秀教案)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了解课文背景,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初读课文&14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2、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 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主要人物 3、情感与态度: 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从对话、动作、神态的角度入手 2、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多种方式诵读课文 2.鉴赏评价荆轲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 3.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辨证看待荆轲这一形象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3、很好,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文言文学习的第四步【析读】 今天我们的探讨的话题是《荆轲,他是一位英雄吗?》

我们或许会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可是还真的有人有不同的观点好,要解 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一步一步的来 二、分析荆轲的形象和描写手法 问:首先,我们还得回到课文,从课文中看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出典型 的有表现力的句子 1、引导学生说,再归纳,如 “荆丹会谈”一节:荆轲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城府深 “荆轲叱丹”一节:荆轲刚烈 荆轲贿赂蒙嘉,得见秦王,深思熟虑,计划周密 咸阳宫中,“秦武阳色变振恐”,更加衬出“荆轲顾笑武阳”的从容镇定,机 智灵活,随机应变 “图穷而匕首见”以后,极力铺写秦王的如:“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秦王环柱而走”,“秦王目眩良久”而主 动出击的荆轲,却是把袖持刃,逐赶秦王左股被斩断,“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重创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最后壮烈牺牲,无比英勇 还有与太子丹的比较,与秦武阳的比较还有献图时表现出来的机智 荆轲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和冲突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取樊于期头,触动 樊的怨愤,可见荆轲的“深沉”;易水告别,送行者的高歌,可见荆轲的“激 昂慷慨”;咸阳宫中,秦王的惶恐狼狈,更衬出荆轲的“英勇壮烈” 再如重点段落品读: 樊荆会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荆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樊呢? (参考:荆轲:讲究策略、推心置腹、以诚感人,深谋远虑,善于辞令樊於期:不失为一个英雄,深明大义,义勇刚烈) 在这个画面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对话 请同学们说说看,荆轲是如何劝说樊,让他慷慨献身? (参考:三个问句,层层深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 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患报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於期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 行刺打算,征询意愿) 易水诀别:看出荆轲是什么样的形象?(荆轲:为国为民从容赴死、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读本段

鼎尖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5.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2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4.25毫升=( )立方厘米 8.6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分米=( )立方米 70立方厘米=( )升 0.5升=( )毫升 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平方米=( )平方厘米 7.02立方米=( )立方分米 0.68立方分米=( )升=( )毫升 6立方分米2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体的棱长的和是( )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体积是72立方分米,高是( )分米。 6.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如果高增加1厘米,体积增加( )立方厘米。 7.一个可乐瓶的容积大约是600( )。 8.一间客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0( )。 9.一个长7分米,宽5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它占桌面的最小面积是( ),它的体积是( )。 10.用铁丝制作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厘米、6厘米、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 )厘米。 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分米,如果把它切成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选择。 1.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A.6a B.a 2 C.6a 3 D.6a 2 2.把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下图中( )的切法增加的表面积最多。 A B C 3.把下面各种形状的硬纸板通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4.一瓶墨水的净含量是60( )。 A .升 B.毫升 C.立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6厘米、10厘米和8厘米,如果它的长、宽、高同时缩小为原来的12 ,那么它的体积( )。 A .缩小为原来的14 B.扩大8倍 C.缩小为原来的18 D.扩大4倍 6.一个正方体,棱长5厘米,把它的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为原来的( )倍。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 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初步理解内容。 二、整体感知 (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460—220)。《战国策》是国别体。作者不可考,西 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

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二)时代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长侍(shì)足下樊於期(wūjī)骨髓(suǐ) 燕(yōn)国 切齿拊(fǔ)心匕(bǐ)首忤(wǔ)视厚遗(wèi)蒙嘉 鄙(bǐ)人夏无且(jū)以药囊提(dǐ)轲被八创(chuāng)

鼎尖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鼎尖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14分) 1、32.8÷0.32要想计算这个算式的商,应把()变成整数,同时()也应变成()再计算,这是根据除法中的()的性质。 2、两个数相除的商是5.3,如果除数不变,要是它们的商是53,那么被除数必须()。 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4.38,这个三位数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4、2.82÷1.36的商精确到0.01约是()。 5、5吨花生仁可以榨油1.35吨,5÷1.35表示(),1.35÷5表示()。 6、6.83434……的循环节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7、4.5时=()分1时15分=()时 二、选择题。(共18分) 1、24.4÷3的商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A、8.14 B、8.133 C、8.13 D、8.1 2、两数相除,商()被除数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两数相除商是1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5倍,商是() A、2 B、50 C、10 D、无法确定 4、6.013071307……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是() A、013 B、130 C、307 D、1307 5、不计算,直接判断下列各题中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A、0.99÷1 B、0.99×1 C、1÷0.99 D、1×0.99 6、下面各式的商最大的是() A、10.6÷0.1 B、10.6÷0.01 C、10.6÷0.001 7、下面三个数中最大的是() A、10.1 B、10.01 C、10.01 8、当9.96÷0.7的商是14时,余数是()

A、1.6 B、16 C、0.16 9、下面算式中与8.2÷4.1相等的式子是() A、82÷41 B、0.82÷410 C、0.82÷4.1 三、火眼金睛辩对错。(共20分) 1、6.9除以一个小数,所得的商一定大于6.9。() 2、两个小数相除的商一定是个小数。() 3、0.333333是循环小数。() 4、一个数除以0.1,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5、1除以0.01所得的商是100。() 6、计算小数除法时,被除数有几位小数,商一定有几位小数。() 7、一个数除以0.01与这个数乘以100的结果相同。() 8、0.85保留三位小数是0.860.() 9、计算小数除法除不尽时,商一定是循环小数。() 10、不计算,按要求排列大小12.1÷0.9>12.1÷1>12.1÷1.1() 四、计算(共23分) 1、竖式计算(8分) 30÷0.12= 25.2÷0.096= 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5÷0.17≈ 6.8÷31≈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5分) 6.3+3.9÷(21—19.7)= 0.36÷(0.6×1.2)= 7.28×3.1+7.9×7.28-7.28= 2.1×2.4÷1.2= 6.72÷(28÷2.5)=

荆轲刺秦王 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准确默写文言名句识记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基本用法 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教学重点:同上学习难点:对梳理的知识点进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梳理教师总结 高考动向:文言文阅读 课时:2课时 一、导入“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中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九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着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二、知识梳理 1、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设九宾。(“宾”通“傧”,迎宾赞礼的人。) 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卒起不意。(“卒”通“猝”,仓促,突然。) 秦王方还柱走。(“还”通“环”,绕。) (二)、找出本文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常见文言句式。 明确:1.词类活用: 进兵北略地: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前为谢曰: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其人居远: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使使以闻大王: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太子迟之: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发尽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群臣怪之: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乃欲以生劫之:生,形容词作状语,活着。 2.古今异义。 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生活穷困,经济困难。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 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处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有“故意”之意。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见。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 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3.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欲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