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eldinger穿刺法

Seldinger穿刺法

Seldinger穿刺法
Seldinger穿刺法

名称

Seldinger穿

[]概述

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经皮穿刺插管术,它取代了以前直接切开暴露血管穿刺的。该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采用穿穿入血管后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并沿导丝送入导管至靶血管内,从而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该穿刺插管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应用于血管性介入诊断与治疗,而且已用于各种非血管性介入诊断和治疗。

[]证

现以股为例,介绍Seldinger穿刺法,本法适用于下述情况。

1.血管本身病变,如或、血管狭窄、、、动瘘等。

2.软或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3.某些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

[]禁忌证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

2.严重心、肝、肾衰竭。

3.严重功能障碍。

4.恶性和。

5.重度全身性或穿刺部位有。

6.3个月以内者。

[]准备

1.术者准备

(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别肝、肾功能及出。

(2)向患者解释本疗法目的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3)术前应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包括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失败等,取得家属,并签手术协议书。

(4)根据临床具体要求,参考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等有关资料,设计最佳方案。

2.患者准备

(1)术前为患者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X线、、等检查)。

(2)术前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

(3)穿刺部位剃发,干净,减少机会。

(4)术前4h禁食、水。

(5)术前30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10mg(必要时)。

[]方法

1.常规皮肤,(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患者可行)。

2.用尖刀刺开皮肤2~3mm,便于导管鞘通过皮肤。

3.左手中、示指轻按于动动最强处,右手持穿刺针,方向与动脉呈同一轴向,与皮肤呈35°~45°,针尖斜面向上。

4.穿刺针向动脉最强搏动入,若刺中动脉,可见穿刺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其跳动方向与动脉的纵轴相一致。

5.带芯穿刺针通常穿透血管壁,拔芯,缓慢后退穿刺针,见有鲜红色从针尾喷出,则将穿刺针尾轻轻下压,即刻从针尾送入导丝。

6.当导丝进入血管20~40cm后,拔出穿刺针,左手压迫穿刺点以便及固定导丝。

7.使用导管鞘时,将导管鞘套在扩张器上并固定,边顺时针旋转边沿导丝送入血管腔内,然后退出扩张器和导丝,从导管鞘侧臂的开关接头内注入盐水。

8.在透视的监视下,通过导丝的引导,将导管送入检查治疗部位。

9.术毕拔管后,穿刺点压迫15min止血。

[]注意事项

穿刺法术意要点

(1)皮肤切口与血管穿刺点有一定距离:角度与厚度决定距离。

(2)双指固定血管:防止血管滑动。

(3)穿刺深度:深退与浅送。

(4)穿刺血管判断:针尾的跳动或。

(5)导丝引入:无阻力进入,防止进入分支和夹层。(6)穿刺后抗凝:及时注入肝素(必要时肝素化)。

2.血管穿刺后注意要点

(1)压迫止血:持续压迫15~30分钟。

(2)加压包扎:穿刺侧肢体伸直,平卧24小时。(3)观察:出血和下肢。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法

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式) 一、体位 1、体位选择:垂头仰卧位 2、目的:可将血管拉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使颈内静脉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二、定位 1、B超下定位引导 2、DSA下定位引导 三、消毒建立无菌区 1、消毒范围:双侧耳廓一下,胸壁以上,双侧上臂,全部消毒。(若置管过程中,右侧不成功,临时要更换到左侧,无需再次消毒,可直接换侧。) 2、铺巾建立无菌区 四、器械准备 1、准备术中所需手术器械,打开输液港包装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 2、将导管锁取下放好;

3、用10ML以上注射器充分预冲导管及港体,检查导管抽吸功能是否完整; 4、预冲:若三向瓣膜导管,预冲时需要揉搓瓣膜端,因为在生产导管时,消毒前涂抹了一层润滑剂,消毒后润滑剂脱水会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只能在水性物质中才能溶解,目的为便于抽回血; 5、术中禁止锐器及金属器械触碰导管。 五、穿刺 1、穿刺手法:可先用细针探路,如误穿动脉可及时处理,同时减轻了穿刺针入时的阻力; 2、穿刺路径:建议选择中路穿刺,注射器45-60度角进针,朝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针的斜面朝上。 六、递送导丝 1、穿刺成功后,分离穿刺针及注射器,递送导丝,送导丝前非主力手封堵穿刺针头端,防止进气; 2、若遇阻力需撤导丝时,必需同穿刺针一起撤出。(导丝时弹簧压成的,若只撤离导丝,导丝可能与针尖形成一个夹角,会被卡住而无法撤出。同时有可能被针尖划伤,散掉; 3、导丝大约送入20cm。

七、穿刺点处切口 1、在穿刺点处横向充分扩皮约1cm 2、扩皮深度至浅筋膜层即可(便于给导管预留调整空间;降低放鞘时的皮肤阻力;保证导管再通过隧道时有良好弧度。) 八、递送导管 1.送入血管鞘,注意送鞘前检查鞘是否连接紧密,有无松脱。顺着 导丝方向旋转送入; 2.撤出鞘芯和导丝,缓慢轻柔送入导管至一定深度,撤出血管鞘, 边撤边撕开; 3.递送导管后拍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 4.递送导管长度:K(穿刺点到对应侧胸锁关节)+7cm 九、囊袋制作 1、切口在囊袋上方,离港体距1cm以上,皮下脂肪以0.5-1.5cm为宜; 2、适当考虑部分患者日后是否有消瘦的可能;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1

精品文档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穿刺方法 扣眼穿刺的要点是“三同”.即要求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在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皮下隧道.即称为扣眼。 首次穿刺:患者内瘘侧肢体下垫无菌巾,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合理选择动脉穿刺点及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吻合口5 em以上,静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动脉穿刺点5 cm以上,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周围8一lO cm,穿刺者戴上无菌手套,手持17G内瘘针,针尖斜。角,沿血管外侧缘进针,皮下潜行一小段后进25面朝上,与皮肤呈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固定穿刺针。之后的穿刺均遵循“三同”原则,直至扣眼形成。待扣眼形成后,将穿刺针由扣眼处往里轻轻地旋转推进,针体即可沿皮下隧道进入血管内。扣眼穿刺的前2个月须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护士固定穿刺,直至扣眼形成。 护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心理护理 钝针扣眼穿刺法是在普通穿刺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新方法,做好 心理护理由其重要。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钝针扣眼穿刺技术与普通穿刺的区别,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取得患者信任。 2 .穿刺前评估 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内瘘功能是否良好。望诊:观察内瘘侧手 臂皮肤有无血肿、淤血、皮疹、假性动脉瘤、破溃等。触诊: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深浅及弹性,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听诊:用听诊器听诊内瘘血管的杂音,确定是否通畅。 3 .清除结痂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穿刺前应用无菌针头或无菌持物钳清除结痂,以便查找皮下隧道,避免感染。在清除痂皮前用盐水纱布覆盖10 min,消毒,痂皮清除后需再次消毒。 4 .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 每小时巡视患者,巡视穿刺点是否有渗血,穿刺针是否固定在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法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 流程穿刺法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式) 一、体位 1、体位选择:垂头仰卧位 2、目的:可将血管拉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使颈内静脉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二、定位 1、B超下定位引导 2、DSA下定位引导 三、消毒建立无菌区 1、消毒范围:双侧耳廓一下,胸壁以上,双侧上臂,全部消毒。(若置管过程中,右侧不成功,临时要更换到左侧,无需再次消毒,可直接换侧。) 2、铺巾建立无菌区 四、器械准备 1、准备术中所需手术器械,打开输液港包装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 2、将导管锁取下放好; 3、用10ML以上注射器充分预冲导管及港体,检查导管抽吸功能是否完整; 4、预冲:若三向瓣膜导管,预冲时需要揉搓瓣膜端,因为在生产导管时,消毒前涂抹了一层润滑剂,消毒后润滑剂脱水会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只能在水性物质中才能溶解,目的为便于抽回血;

5、术中禁止锐器及金属器械触碰导管。 五、穿刺 1、穿刺手法:可先用细针探路,如误穿动脉可及时处理,同时减轻了穿刺针入时的阻力; 2、穿刺路径:建议选择中路穿刺,注射器45-60度角进针,朝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针的斜面朝上。 六、递送导丝 1、穿刺成功后,分离穿刺针及注射器,递送导丝,送导丝前非主力手封堵穿刺针头端,防止进气; 2、若遇阻力需撤导丝时,必需同穿刺针一起撤出。(导丝时弹簧压成的,若只撤离导丝,导丝可能与针尖形成一个夹角,会被卡住而无法撤出。同时有可能被针尖划伤,散掉; 3、导丝大约送入20cm。 七、穿刺点处切口 1、在穿刺点处横向充分扩皮约1cm 2、扩皮深度至浅筋膜层即可(便于给导管预留调整空间;降低放鞘时的皮肤阻力;保证导管再通过隧道时有良好弧度。) 八、递送导管 1.送入血管鞘,注意送鞘前检查鞘是否连接紧密,有无松脱。顺着 导丝方向旋转送入; 2.撤出鞘芯和导丝,缓慢轻柔送入导管至一定深度,撤出血管鞘, 边撤边撕开;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法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流 程穿刺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式) 一、体位 1、体位选择:垂头仰卧位 2、目的:可将血管拉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使颈内静脉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二、定位 1、B超下定位引导 2、DSA下定位引导 三、消毒建立无菌区 1、消毒范围:双侧耳廓一下,胸壁以上,双侧上臂,全部消毒。(若置管过程中,右侧不成功,临时要更换到左侧,无需再次消毒,可直接换侧。) 2、铺巾建立无菌区 四、器械准备 1、准备术中所需手术器械,打开输液港包装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 2、将导管锁取下放好; 3、用10ML以上注射器充分预冲导管及港体,检查导管抽吸功能是否完整; 4、预冲:若三向瓣膜导管,预冲时需要揉搓瓣膜端,因为在生产导管时,消毒前涂抹了一层润滑剂,消毒后润滑剂脱水会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只能在水性物质中才能溶解,目的为便于抽回血;

5、术中禁止锐器及金属器械触碰导管。 五、穿刺 1、穿刺手法:可先用细针探路,如误穿动脉可及时处理,同时减轻了穿刺针入时的阻力; 2、穿刺路径:建议选择中路穿刺,注射器45-60度角进针,朝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针的斜面朝上。 六、递送导丝 1、穿刺成功后,分离穿刺针及注射器,递送导丝,送导丝前非主力手封堵穿刺针头端,防止进气; 2、若遇阻力需撤导丝时,必需同穿刺针一起撤出。(导丝时弹簧压成的,若只撤离导丝,导丝可能与针尖形成一个夹角,会被卡住而无法撤出。同时有可能被针尖划伤,散掉; 3、导丝大约送入20cm。 七、穿刺点处切口 1、在穿刺点处横向充分扩皮约1cm 2、扩皮深度至浅筋膜层即可(便于给导管预留调整空间;降低放鞘时的皮肤阻力;保证导管再通过隧道时有良好弧度。) 八、递送导管 1.送入血管鞘,注意送鞘前检查鞘是否连接紧密,有无松脱。顺着 导丝方向旋转送入; 2.撤出鞘芯和导丝,缓慢轻柔送入导管至一定深度,撤出血管鞘, 边撤边撕开;

直接动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方法探讨

直接动静脉穿刺行血液透析方法探讨 任缅红,黄钦荣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人工肾室,湖北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32例急慢性肾功衰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1603例次,一般选取桡动脉,要求穿刺者有熟练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痛苦.结果:总成功率98.3%,穿刺失败3例次,发生局部血肿3例次,流量可达180~300mL/ min,透析后肌酐、尿素氮均下降60%以上,脱水量可达预期目标.结论:直接动静脉穿刺简单、经济,抢救及时,可迅速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可避免肾移植患者术前造瘘、术后闭瘘两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与置管术相比,危险性小. 关键词:直接动静脉穿刺;血管通路;血液透析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43(2004)04-0056-02 血管通路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出,经过血液净化治疗后,再返回体内的通道.它是进行血液透析(HD)的必要条件,是HD患者需逾越的第一道屏障,也是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1993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人工肾室对32例无内瘘的急、慢性肾功衰患者,采用内瘘针行直接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1603例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7~80岁,平均(50±10)岁,临床诊断:慢性肾功衰15例;急性肾功衰10例,其中毒物、药物急性中毒4例,高钾血症3例,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术后6例,其中胆管癌术后1例,胃癌术后3例,结肠癌术后2例;多个器官衰竭1例.1.2材料 B.Braun公司16G穿刺针.JMS公司16G 穿刺针. 1.3方法 一般选取桡动脉,较表浅.肱动脉深,不易掌握进针方向,如因穿刺失败或压迫欠妥,则易造成上臂血肿,继而影响静脉血流,导致组织水肿,使上臂肿胀,肘关节活动受限.而水肿、心衰病人足背动脉细,血流量难以保证.穿刺时,病人平卧,穿刺侧上肢充分暴露,尽量使腕部处于一条平行线上.术者采用16G穿刺针,消毒皮肤后,左手摸准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轻轻压住,将其固定,右手持针,针尖斜面与皮肤成20度~30度,刺入皮肤,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后,沿动脉走行略深于静脉向前推进,由浅入深,见回血即停止进针,固定针头,透析结束后即拔除穿刺针,先用无菌纱布块覆盖,再用力压迫止血5~10min,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60~ 120min. 2结果 (1)从表1可以看出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流 表1不同部位穿刺行HD的效果 穿刺点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 有效次数1589311 血流量(mL/min)200~300200180~250 量可以充分保证.静脉回路可以选择同侧前臂的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或双下肢大隐静脉.国内有报导直接动静脉穿刺首选足背动脉,但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足背动脉穿刺血流量不 第32卷第4期2004年12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Vol.32No.4 Dec.,2004 收稿日期:2004-05-06作者简介:任缅红(1972

Seldinger穿刺法(优质参考)

名称 Seldinger穿刺法 [返回]概述 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经皮穿刺血管插管术,它取代了以前直接切开暴露血管穿刺的方法。该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采用穿刺针穿入血管后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并沿导丝送入导管至靶血管内,从而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该穿刺插管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随着现代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应用于血管性介入诊断与治疗,而且已用于各种非血管性介入诊断和治疗。 [返回]适应证 现以股动脉为例,介绍Seldinger穿刺法,本法适用于下述情况。 1.血管本身病变,如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动静脉瘘等。 2.软组织或器官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3.某些肿瘤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 [返回]禁忌证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3.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返回]准备 1.术者准备

(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别注意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 (2)向患者解释本疗法目的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3)术前应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包括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失败等,取得家属理解,并签手术协议书。 (4)根据临床具体要求,参考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等有关资料,设计最佳方案。 2.患者准备 (1)术前为患者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X线、CT、超声等检查)。 (2)术前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 (3)穿刺部位皮肤剃去毛发,清洗干净,减少局部感染机会。 (4)术前4h禁食、水。 (5)术前30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必要时)。 [返回]方法 1.常规消毒皮肤,并行局部麻醉(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患者可行全身麻醉)。 2.用尖刀刺开皮肤2~3mm,便于导管鞘通过皮肤。 3.左手中、示指轻按于动脉搏动最强处,右手持穿刺针,进针方向与动脉呈同一轴向,与皮肤呈35°~45°,针尖斜面向上。 4.穿刺针向动脉最强搏动点刺入,若刺中动脉,可见穿刺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其跳动方向与动脉的纵轴相一致。 5.带芯穿刺针通常穿透血管前后壁,拔出针芯,缓慢后退穿刺针,见有鲜红色血液从针尾喷出,则将穿刺针尾轻轻下压,即刻从针尾送入导丝。 6.当导丝进入血管20~40cm后,拔出穿刺针,左手压迫穿刺点以便止血及固定导丝。 7.使用导管鞘时,将导管鞘套在扩张器上并固定,边顺时针旋转边沿导丝送入血管腔内,然后退出扩张器和导丝,从导管鞘侧臂的开关接头内注入肝素盐水。 8.在透视的监视下,通过导丝的引导,将导管送入检查治疗部位。 9.术毕拔管后,穿刺点压迫15min止血。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扣眼穿刺技术及护理 穿刺方法 扣眼穿刺的要点是“三同”.即要求每次穿刺都是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在穿刺2个月左右可形成皮下隧道.即称为扣眼。 首次穿刺:患者内瘘侧肢体下垫无菌巾,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合理选择动脉穿刺点及静脉穿刺点,动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吻合口5 em以上,静脉穿刺点选择距离动脉穿刺点5 cm以上,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周围8一lO cm,穿刺者戴上无菌手套,手持17G内瘘针,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5。角,沿血管外侧缘进针,皮下潜行一小段后进入血管,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全部送入血管,最后固定穿刺针。之后的穿刺均遵循“三同”原则,直至扣眼形成。待扣眼形成后,将穿刺针由扣眼处往里轻轻地旋转推进,针体即可沿皮下隧道进入血管内。扣眼穿刺的前2个月须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护士固定穿刺,直至扣眼形成。 护理 1 .心理护理 钝针扣眼穿刺法是在普通穿刺基础上改良的一种新方法,做好

心理护理由其重要。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钝针扣眼穿刺技术与普通穿刺的区别,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充分取得患者信任。 2 .穿刺前评估 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内瘘功能是否良好。望诊: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血肿、淤血、皮疹、假性动脉瘤、破溃等。触诊: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深浅及弹性,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听诊:用听诊器听诊内瘘血管的杂音,确定是否通畅。 3 .清除结痂 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穿刺前应用无菌针头或无菌持物钳清除结痂,以便查找皮下隧道,避免感染。在清除痂皮前用盐水纱布覆盖10 min,消毒,痂皮清除后需再次消毒。 4 .血液透析治疗中护理 每小时巡视患者,巡视穿刺点是否有渗血,穿刺针是否固定在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护患者安全。 透析结束后,穿刺针退出时需将针尖斜面旋转向下,避免再次切割血管壁。穿刺针退出的角度和进针角度保持一致,穿刺针完全退出后再压迫。 5 .做好健康宣教 做到透析前保持手臂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透析后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瘘侧手臂避免提重物或受压,睡觉时易取健侧卧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法精编版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植入 流程穿刺法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输液港植入流程(穿刺式) 一、体位 1、体位选择:垂头仰卧位 2、目的:可将血管拉直,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使颈内静脉血管充盈,便于穿刺。 二、定位 1、B超下定位引导 2、DSA下定位引导 三、消毒建立无菌区 1、消毒范围:双侧耳廓一下,胸壁以上,双侧上臂,全部消毒。(若置管过程中,右侧不成功,临时要更换到左侧,无需再次消毒,可直接换侧。) 2、铺巾建立无菌区 四、器械准备 1、准备术中所需手术器械,打开输液港包装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 2、将导管锁取下放好; 3、用10ML以上注射器充分预冲导管及港体,检查导管抽吸功能是否完整; 4、预冲:若三向瓣膜导管,预冲时需要揉搓瓣膜端,因为在生产导管时,消毒前涂抹了一层润滑剂,消毒后润滑剂脱水会有一层保护膜,这层膜只能在水性物质中才能溶解,目的为便于抽回血; 5、术中禁止锐器及金属器械触碰导管。

五、穿刺 1、穿刺手法:可先用细针探路,如误穿动脉可及时处理,同时减轻了穿刺针入时的阻力; 2、穿刺路径:建议选择中路穿刺,注射器45-60度角进针,朝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针的斜面朝上。 六、递送导丝 1、穿刺成功后,分离穿刺针及注射器,递送导丝,送导丝前非主力手封堵穿刺针头端,防止进气; 2、若遇阻力需撤导丝时,必需同穿刺针一起撤出。(导丝时弹簧压成的,若只撤离导丝,导丝可能与针尖形成一个夹角,会被卡住而无法撤出。同时有可能被针尖划伤,散掉; 3、导丝大约送入20cm。 七、穿刺点处切口 1、在穿刺点处横向充分扩皮约1cm 2、扩皮深度至浅筋膜层即可(便于给导管预留调整空间;降低放鞘时的皮肤阻力;保证导管再通过隧道时有良好弧度。) 八、递送导管 1.送入血管鞘,注意送鞘前检查鞘是否连接紧密,有无松脱。顺着导 丝方向旋转送入; 2.撤出鞘芯和导丝,缓慢轻柔送入导管至一定深度,撤出血管鞘,边 撤边撕开; 3.递送导管后拍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 4.递送导管长度:K(穿刺点到对应侧胸锁关节)+7cm

Seldinger穿刺法

名称 Seldinger穿 []概述 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经皮穿刺插管术,它取代了以前直接切开暴露血管穿刺的。该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引导下采用穿穿入血管后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并沿导丝送入导管至靶血管内,从而达到介入治疗的目的。该穿刺插管法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它不仅应用于血管性介入诊断与治疗,而且已用于各种非血管性介入诊断和治疗。 []证 现以股为例,介绍Seldinger穿刺法,本法适用于下述情况。 1.血管本身病变,如或、血管狭窄、、、动瘘等。 2.软或病变与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 3.某些手术前了解血供情况或与重要血管的关系。 4.血管病变手术后随访。 5.血管病变的介入放射学 []禁忌证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 2.严重心、肝、肾衰竭。 3.严重功能障碍。 4.恶性和。 5.重度全身性或穿刺部位有。 6.3个月以内者。 []准备 1.术者准备 (1)熟悉病史,详细了解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特别肝、肾功能及出。

(2)向患者解释本疗法目的和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3)术前应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意外,包括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失败等,取得家属,并签手术协议书。 (4)根据临床具体要求,参考病变部位、性质和范围等有关资料,设计最佳方案。 2.患者准备 (1)术前为患者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常规X线、、等检查)。 (2)术前为患者做碘过敏试验。 (3)穿刺部位剃发,干净,减少机会。 (4)术前4h禁食、水。 (5)术前30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10mg(必要时)。 []方法 1.常规皮肤,(婴幼儿或不合作的患者可行)。 2.用尖刀刺开皮肤2~3mm,便于导管鞘通过皮肤。 3.左手中、示指轻按于动动最强处,右手持穿刺针,方向与动脉呈同一轴向,与皮肤呈35°~45°,针尖斜面向上。 4.穿刺针向动脉最强搏动入,若刺中动脉,可见穿刺针随动脉搏动而跳动,其跳动方向与动脉的纵轴相一致。 5.带芯穿刺针通常穿透血管壁,拔芯,缓慢后退穿刺针,见有鲜红色从针尾喷出,则将穿刺针尾轻轻下压,即刻从针尾送入导丝。 6.当导丝进入血管20~40cm后,拔出穿刺针,左手压迫穿刺点以便及固定导丝。 7.使用导管鞘时,将导管鞘套在扩张器上并固定,边顺时针旋转边沿导丝送入血管腔内,然后退出扩张器和导丝,从导管鞘侧臂的开关接头内注入盐水。 8.在透视的监视下,通过导丝的引导,将导管送入检查治疗部位。 9.术毕拔管后,穿刺点压迫15min止血。 []注意事项 穿刺法术意要点 (1)皮肤切口与血管穿刺点有一定距离:角度与厚度决定距离。 (2)双指固定血管:防止血管滑动。

25G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穿刺操作时间比较

25G腰麻针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穿刺操作时间比较 发表时间:2018-06-06T13:57:37.87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作者:侯应长 [导读] 分析并比较应用25G穿刺针实施腰麻穿刺时采用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的穿刺操作时间差异 侯应长 湖南省新化县桑梓镇医院 417625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应用25G穿刺针实施腰麻穿刺时采用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的穿刺操作时间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择期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患者均采用25G腰穿针直接穿刺法,对照组则实施传统的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比较穿刺操作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51±7.49)s,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为(151.46±21.58)s,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直接穿刺法操作所用时间明显少于腰硬联合穿刺操作所有时间。 【关键词】25G腰麻针;直接穿刺法;腰硬联合穿刺;操作时间 为探讨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在穿刺操作时间及麻醉效果上的差异,本次研究选取了2017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择期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直接穿刺法与腰硬联合穿刺法实施腰麻,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择期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手术危险分级(ASA)均为Ⅰ-Ⅲ级,患者手术时间均在2h内,所有患者均实施腰麻,按照穿刺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实验组中有男41例,女34例,年龄21-75岁,平均(47.57±3.64)岁,体重41-89kg,平均(67.45±2.56)kg;对照组中有男39例,女36例,年龄20-74岁,平均(46.74±3.71)岁,体重42-87kg,平均(66.74±2.59)kg,此次研究需排除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排除糖尿病患者,排除有头痛、腰痛病史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腰麻指征的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均连接麻醉监护设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常规予以吸氧等操作。麻醉前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取500ml预充液静脉滴注平衡液。其后指导患者取膝胸侧卧位,选取L3-4间隙,准备实施椎管内麻醉穿刺[1]。 实验组患者均采用25G腰穿针直接穿刺法,即无需事先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直接应用穿刺包套件中的25G细腰穿针,实施腰穿[2]。采用 25G细针直接穿刺时,如操作3次均失败,则需改为腰硬联合穿刺法再次穿刺[3]。 对照组则实施传统的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先对选取穿刺点进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其后应用16G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至穿刺针达到硬膜外腔后,将25G腰穿针沿着针管置入,在穿刺针穿刺过程中,如遇到骨性结构,则需退至皮下重新进行穿刺,或更换棘突间隙按照上述方法重新操作[4]。 腰麻操作完成且麻醉起效后实施手术,于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注意是否发生低血压,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并去枕平卧6h。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穿刺操作时间、至穿刺成功穿刺次数、麻醉效果。 其中穿刺操作时间指的是从开始穿刺或实施局部浸润麻醉至推注腰麻药物完成。 将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差,优:无痛且肌松良好,麻醉效果满意;良:无痛但患者略感不适,需追加镇静药,麻醉效果尚可;差:阻滞不全,术中需加用镇痛、镇静药,或麻醉效果不满意甚至需转为其他麻醉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51±7.49)s,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为(151.46±21.58)s,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