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浅谈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周魏以前原名叫阿育王寺,隋改称成实道场,唐初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寺中有一座佛塔,塔在佛教中是埋藏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后人一直无法断定这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幻的传说。1981年,法门寺塔在暴雨的冲刷下倒塌了,塔的倒塌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揭示秘密的机会。下面,我将从自己去法门寺参观时的所见和从课上所放纪录片中的介绍等方面来浅谈一下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以及法门寺现状。

一、法门寺地宫的考古发现的过程及珍贵文物介绍

(1)地宫考古发掘过程简介

1981年8月24日,因年久失修,曾经威武的法门寺佛塔终于不堪重负,在一场暴风雨中遭到严重破坏,中部出现裂缝,东北部基本上已经坍塌,只剩倾斜的西南角依然伫立在那里。

当时负责残塔修复工作的部门对此极为重视,并列出了两个可选方案。A方案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B方案则是保护半边塔。B方案经过论证,发现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如何把土坯保护起来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就相当有难度,况且造价不菲。所以,最后专家们一致选择重建佛塔并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1987年4月3日,现场工作人员无意在浮土下面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上面还刻有一尊雄狮浮雕。谁也不会料到,因为重修,一个埋藏了有1000多年的绝世秘密就要重见天日。考古队员立刻赶到白玉石旁,推开放在旁边的碎石板,一个狭小幽深的洞口出现在大家眼前。莫非传说中的佛骨舍利就埋藏于此?

在挖掘出19级青石台阶后,一道石门显露出来,考古队员更是在前面大殿后发现一个漫步踏道,如果没有猜错,这应该是通往地宫的出入口。紧接着,考古人员巧妙地将石门上面的铁锁打开,这把锁因年代久远,早已锈蚀。

4月9日,地宫第一道门被打开。随之而来的是扑鼻的霉味以及石门后面铺着厚厚一层钱币的长长的甬道。这些铺在地上的钱币加起来一共有2万枚,其中13枚是由玳瑁制成的纪念币。这也是中国钱币考古的首次发现。往里走有一段幽暗的隧道,隧道四周是由黑色大理石拼贴而成的墙壁和地板,上面还有特殊斑驳。隧道的尽头,两块黑色大理石材质的石

碑映入所有人的眼帘。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工作人员发现一块碑文上记载了从阿育王分送舍利贡于法门寺,到后来中国历朝历代特别是唐朝皇帝供奉佛指舍利的盛况;另外一块碑文上则记录了为供奉佛指舍利所捐赠物品的名称、数量以及捐赠者的名字。从碑文上所记录的文字来看,传说中神秘的佛指舍利以及供奉它的奇珍异宝是确切存在的。

当考古人员移开两块石碑后,又一道石门出现在众人眼前,石门上面还分别雕刻了一尊精美的菩萨像。打开石门,地上叠放着一堆又一堆依然精美光鲜的丝织品。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阿育王塔的后面还有另外一道石门,这道门的门扇上雕刻着天王力士彩绘浮雕,考古人员猜测,这后面必然还有密室。当他们揭开上面已经破碎的大理石盖板,从顶部直接进入之后,数百件金银器还有各种珠宝呈现在他们面前。

在第三道石门后面则是地宫的中室。中室被一顶汉白玉灵帐所占满,灵帐体积硕大,顶端罩有三件袈裟,袈裟由纯金罗纹线和丝线交织而成。灵帐旁边还放了一双金丝绣花鞋。考古人员还在灵帐的后面发现一只檀木箱,因年代久远,檀木已腐朽,箱内装满了瓷器。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禚振西介绍,这些瓷器均为秘色瓷。秘色瓷是青瓷当中的顶级作品,烧制工艺复杂,在当时比金银还要珍贵,通常只作皇室贡品。如今,烧制秘色瓷的工艺已经失传。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法门寺地宫中室意外发现20件玻璃制品。在那个时候,只有伊斯兰国家才有如此精湛的玻璃烧制技术,并且玻璃器物上所饰有的纹饰带有很强的伊斯兰风格。所以,据考古专家推断,这些在当时精贵的玻璃制品极有可能是从异域传来的。此次发现的玻璃盘更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釉彩玻璃。

地宫的挖掘工作很快接近尾声,最后只剩下前室的阿育王塔、中室的汉白玉灵帐以及后室的一个用丝绸包裹着的大包裹还未打开。

置于后室的大包裹的结已经炭化,考古工作人员花了足足两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它解开。解开后一个耀眼夺目的宝函露了出来,宝函层层相套,一共套了8层,最外面的是檀香木的,早已腐朽,接下来依次是金、银、玉、珍珠等。而在宝函的最里面放着一座金光闪闪的纯金四门小塔。

起初,工作人员误以为这个铁函就是佛指舍利,但经过仔细鉴定发现这枚与真身志文塔上面所描述的佛指舍利有所出入,这枚舍利是玉质的。就在人们失望之时,一名年轻的考古工作人员却在已经清理空的地宫后室的一个角落发现有片松动的浮土。待把浮土挖开,一个密龛露了出来,密龛中间放有一个包裹,里面是一个铁函。考古专家利用X光机对其进行扫描后发现,铁函内确实存有异物。5月10日凌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伟打开铁

函,里面仍然是一层套一层的结构。首先进入人们视野的是一大一小两颗水晶珠子,下面是一个镏金函,用丝绸包裹着。镏金函的里面是檀香木函,接下来是水晶椁子。在水晶椁子的最里面放着一个洁白无瑕的小玉棺,而传说中的佛指则静静地躺在玉棺内。经过考证,这枚佛指与志文碑上所记载的完全吻合:中间有纹,纹并不彻。法门寺监院智严法师介绍说,根据史料记载,指骨舍利不同于其他舍利,世界上只有唯一的一枚,而其他舍利还会有同类的若干舍利。

在这之后,考古工作人员分别从汉白玉灵帐和阿育王塔中又发现了两枚玉质的佛骨,如此一来,地宫内目前总共发现了一骨三玉四枚佛指舍利。而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当年唐武宗因讨厌佛教,上台后不仅抑制佛教的发展,还下令将佛骨调到他面前当殿碾碎。法门寺的和尚冒着生命危险把佛指保留了下来,而当殿碾碎的那个佛指只是一个复制品。

法门寺地宫所藏的四枚舍利,一枚是真身佛指,是灵骨,另外三枚玉质佛指是影骨。影骨既是灵骨的复制品,又对灵骨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几经周折,佛教界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终于现身,并连同地宫中出土的其他珍宝一起被安放在法门寺珍宝馆中供世人瞻仰膜拜。

(2)法门寺十大之最

一、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一个金骨和三个影骨),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物。

二、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三、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

四、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五、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打破日本茶文化起源说。

六、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七、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八、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有唐一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九、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十、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3)出土文物简介

舍利

在1987年5月5日至12日,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佛指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灵骨”色黄而有似骨质的颗粒分泌物,经专家鉴定,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法门寺也随着真身舍利的出土而成为佛教的胜地。

金银器

法门寺地宫中珍藏的金银器多达120多件(组),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这些金银器多是为皇帝迎送佛骨的活动而专门制造的礼器,做工极为考究,多刻有錾铭,为判断物主、断代提供了方便。其中还出土了许多的茶具,比如茶碾、茶碗等等,与今天日本茶道的器具几乎完全相同,证明了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唐代。

琉璃器

琉璃即是今天的玻璃,中国的琉璃加工技术长期受西亚地区的影响,风格多是伊斯兰式的。由于难得,琉璃器同金玉之类一样珍贵。地宫中的琉璃器多是盘、碟、碗等承托器皿。共有20余件。

瓷器

在法门寺地宫开启前,对秘色瓷一直有各种说法,有认为秘色指的是一种釉色的隐秘,也有人认为是对一种颜色的叫法。地宫物账碑中记载,以及十三件秘色瓷器珍品的出土揭开了这个谜团。

丝织品

唐朝时中国的丝绸织物已发展到一个高峰,地宫中的丝织品就成了很好的佐证。这些物品多是历代皇后所供奉的,其中还有武则天的“武后绣裙”一件。

佛经

法门寺现在所指法门寺中最早的佛经是武则天时的“千佛碑”所刻《大般涅槃经》,但现已无存。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焚毁了许多法门寺的藏经,但收集、修补佛经的工作一直在进行。真身宝塔半壁坍塌后,藏经得到了清理,所藏经卷有《毗卢藏》的全部资料、《普宁

藏》的全部题记和《秘密经》的目录。

佛像

明代的13层宝塔上共有88个佛龛,每龛一佛,到1939年整修时只剩下68尊。后经清理共有98尊佛像,许多都装有佛经,为明代和民国的装藏

地宫《衣物帐》碑

《衣物帐》碑,全称《应从重真寺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帐》。长115厘米,宽69厘米。共四十八行,满行四十二字,共一千七百余字,罗列着地宫里2499件文物清单,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该碑文详细记载了懿、僖二宗、惠安皇太后、昭仪、晋国夫人、诸头等皇室戚贵、内臣僧官供奉佛指真身舍利的金银宝器、衫袍衣裙等,是至今首次发现的唐代衣物帐碑。碑文物主清楚,名称罗列明晰,有标重类注,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以及衣物宝器名称、制作工艺、衡制、纺织服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法门寺地宫考古发现的意义

(1)关于唐密曼荼罗的研究

整个法门寺塔地宫,在其封闭时被布置为唐密曼荼罗。所谓唐密,是指唐代开元三大士所传金胎两部大法法系在唐代汉族地区的传承,经僧人一行和惠果大阿阇黎创造性的发展而成。其内涵是唐代的密教。具体来讲,从惠果直至智慧轮,上承印密,下启东密台密,这段时期可称为唐密时期,所谓有唐密曼荼罗,是指地宫为舍利供养的坛城,即唐密舍利供养曼荼罗。地宫的大部分法器和供养物上雕塑的图像,即曼荼罗图像。也就是说,地宫总体即为供养佛指舍利的大曼荼罗,佛指舍利为三昧耶曼荼罗,供养佛指舍利的诸种法器、供养物及供养法为法曼荼罗,如法供养即羯磨曼荼罗。三密相应,四曼相即,组成了法门寺塔地宫的唐曼荼罗。这些曼荼罗图像,提供了研究唐密以及东密有关疑难问题的重要资料。

法门寺真身宝塔地宫是古印度供养舍利方式与中国传统墓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地宫建制一如唐朝帝王陵寝,其建法却依密教布坛之法而修建布置。主体建制分作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和密龛(即密室),即一道四室,设四门。按增益护摩法“遍法界成黄色方坛”的要求,甬道、前、中室成长方形,后室及密室成正方形。入宫地面铺钱成黄金色,主要供物亦作金黄色,显示整个地宫为黄色方坛。在地宫发掘中发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踏步及甬道地面铺铜钱(财供养)、后室中部香炉盖顶堆积薰香灰(燃香)、八重宝函中有部分盛放液体(香水)、四壁涂抹黑色涂料(黑土涂坛)等,表明地宫封闭前做过盛大的舍利供养法会。

地宫一道四门,供养佛指舍利四枚,一道通彻全坛,体现金胎两部大日如来中道一实。

四室四舍利表证四方四佛,建立两部曼荼罗。放置第一枚影骨的八重宝函,表示胎藏界因曼荼罗,錾刻胎藏界诸尊曼荼罗,如六臂如意轮观音、释迦、药师、金轮大日等图像。放置第三枚灵骨的密室五重宝函,表示金刚界果曼荼罗,錾刻金刚界成身会四十五尊曼荼罗图像。

地宫的供养物,同样按密教仪轨规定的法则布置。如出土金、银、铜锡仗三件,香炉五件,分别为四枚舍利的供养物。后室四角的四阏伽瓶,为舍利供养坛城的结界线。前、中、后室的金毛狮、天王像各二件,为地宫外金刚院护法诸天曼荼罗。其他器物如银芙渠、香宝子、阏伽水碗、钵盂、荼具等,都可归纳于十供之内。以上成套成组的供具,以八重宝函为中心,前后左右,对称分布,组成舍利供养的坛城。

放置佛真身灵骨的五重宝函,安放于后室密龛之中。其第三重鎏金银函上錾刻的45尊造像,组成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函顶中台刻大日如来,四方为萨宝法羯四波罗密、四隅为嬉曼歌舞内四供、围绕中台周刻香花灯涂外四供、钩索锁铃四摄、地水火风四大神及四大明王。以三股金刚杵及宝蔓草为界道。函体四面,按上述次序,分别以阿佛、宝生佛、无量寿佛、不空成就佛为中心,各自配列萨王喜爱。宝光幢笑、法利因语,业护牙拳等各自的四亲近菩萨。以上45尊造像,构成唐密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此曼荼罗为方坛。

地宫中室灵帐后的捧真身菩萨,象征唐代皇帝(懿宗)供奉真身。菩萨身下的束腰仰覆莲圆莲座上,亦錾刻金胎二界曼荼罗图像。莲座顶面刻金刚界大日五佛种子曼荼罗,底面刻大日之法、报、应三身陀罗尼。仰莲瓣上刻金刚界定门十六尊曼荼罗及未显相的慧门十六尊曼荼罗。束腰部刻四大天王曼荼罗。兼为上金下胎两曼之外护金刚院。覆莲瓣刻胎藏界中台八叶种子曼荼罗和八大明王曼茶罗。胎藏界之大日,一以释迦佛之真身舍利表示于捧盘上,一以捧真身菩萨头顶宝冠上之大日佛像示之。此像座上的曼荼罗图像,同样为金胎合曼之做法。

八重宝函上放置的鎏金菩萨,其莲座式一如捧真身菩萨,为金胎合曼之做法。但因体积太小,不便雕塑,仅画莲瓣线条以示其意,此尊宝冠上未顶化佛,而手印为释迦佛说法印,显然是与释迦同体的胎藏界大日如来像。

八重宝函第四重函上的如意轮观音曼荼罗,作六臂如意轮相。主尊左右各有四尊造像。前跪二尊莲花部使者,双手擎金盘捧如意宝珠,屈膝曲跪内向瞻礼主尊如意轮观音。后六尊分列主尊左右,皆作曲跪合掌恭敬持诵相。此六臂如意轮观音曼荼罗图像,应为七星如意修法,与当时唐密一行大阿阇黎传著《七曜星辰别行法》及智慧轮大阿阇黎融摄道家北斗法门有关。唐密如意轮曼荼罗,以如意轮宝珠供养佛指舍利,即如意法供养曼荼罗。

上述以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为中心,包括地宫建制,供养物布置以及法器,供养物上的装饰图像,无不体现了金胎不二、两部合曼的唐密内容与特点。而“结坛于塔下”的实际组

织策划者,是以智慧轮,义真为代表的唐都长安大兴善寺、青龙寺的大阿阇黎。大兴善寺、青龙寺是唐密的根本道场,而法门寺则为唐皇室唐密之内道场。

开元三大士首倡“金、善”互授,实为唐密两部一具传统之滥殇,为中国唐密之一大贡献。然三大士中,善无畏主修胎藏界法,金刚智主修金刚界法,其弟子不空虽曾兼受胎藏法,是为旁修。就唐密法门而言,唐朝僧人一行与惠果大阿阇黎创造性地发展密教,成为唐密的实际创始人。就密法内涵而言,一行实为台密创始人,惠果实为东密创始人。

中岳嵩阳寺沙门一行,从善无畏受胎藏法,为《大日经》助译,撰有《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又称《大日经义释》,为欲解《大日经》者唯一要典。标志着唐密在中国正式传授的开始。弘法大师传二十卷疏,慈觉大师传十四卷义释,均为日本东密台密所依。日本学者,有所谓“大疏”、“本疏”、“口疏”、“奥疏”以及解释疏的各种钞,如《演秘钞》等,形成东寺、仁和、高野、根岭诸派,其本源无不出自一行和尚之大疏。一行所著尚有《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护摩法》。一行对胎藏法及密教中国化,贡献至伟。

不空弟子、青龙寺惠果、学贯两部密法,多所发明创新,是为唐密集大成者,不空之后唐密为第一位传法大阿阇黎。惠果创绘金胎两部大曼荼罗,创制金刚界诸尊金刚名号,完成两部一具之传授,均为惠果所创。他的弟子遍及海内外,是为日本真言宗初祖。

惠果之后,义操继为青龙寺灌顶阿阇黎。义操继嗣,先后为法全、义真。青龙寺义真、海云之名,见于地宫出土二股十二环铜锡杖。

“上邦大兴善寺传最上乘佛祖大教灌顶阿阇黎、三藏比丘”智慧轮,名亦见于地宫出土物上,是法门寺地宫坛城的主要组织者。智慧轮创绘四天王增广像,撰作诸天法二十八使者的道教名称。日本国圆珍所受两部秘旨,其所传所译经轨,即由他所传。圆珍称其为“兴善大师”“大兴善寺灌顶院国师”。圆珍所求决疑中,有“金刚顶、大日、苏悉地”等法,可知智慧轮深悉三部大法,而且使唐密酝酿着“金胎合曼”之萌芽,可惜这一传承未能持续下去。法门寺地宫曼荼罗的法器和供养物,充分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明。

唐密曼荼罗,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金善互授、两部一具、金胎合曼等三个阶段。因金胎两部为密教最根本之二部,若视为彼此对立,则称两部相对;若视为两界一体,则称两部不二。东密主张两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台密认为两部一体不二,但另立不二之法,即苏悉地法。唐密在金善互授,两部一具之后,酝酿金胎合曼。盖金胎两部独立,为“你为你,我为我”之形式,金善互授表示两部交流,两部一具表示兼具二部,则均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形式,若“金胎合曼”,则将是“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之形式,其表“两部不二”,既不另立,也非不立,而是“二而不二”。这是唐

密的根本特点,也是唐密中国化的基本特征,惠果——智慧轮一系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惜法运中折,这就需要修学唐密者,发大心愿,仗法加持,求得证量,方得成就。

唐密在日本的传承,血脉绵长,千载不绝。空海、常晓、圆行、慧远、宗睿等“东密五家”、最澄、圆仁、圆珍等“台密三家”,皆出自唐密传承。从对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考证印密——唐密——东密、台密的一些源流和异同,进一步理解、证悟密教曼荼罗的不可思议境界。这对于弘传、发展密教,当大有裨益。

(2)关于秘色瓷的研究

法门寺地宫共出土秘色瓷器13件,这一发现,将秘色瓷的始烧年代从之前的“五代说”提前到了晚唐,甚至可能在更早的中唐晚期。

最早提到“秘色”一词的是晚唐诗人陆龟蒙(?-881年)。在题为《秘色越器》的诗篇中他吟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有关秘色瓷始烧年代,以前有二种说法。一为五代之说。这一观点,所依据宋人赵德麟《侯鲭录》及曾嵫《南斋漫录》的“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贡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解释,长期以来被明清两代专家学者普遍认同并成为陶瓷学界主流。至1982年,新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仍以该观点为说,是因为五代的钱氏朝廷向后唐、后晋和辽、宋王朝进贡的越瓷均翔实地反映在《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宋史》、《宋两朝供奉录》等文献内,这为史证。尔后,“近二十年来,这类越窑青瓷在考古发掘中也出土过不少,吴越国都城杭州和钱氏故乡临安先后发掘了钱氏家族和重臣的墓七座,其中有杭州市郊玉皇山麓钱元鲳墓、施家山钱元鲳次妃吴汉月墓、临安县功臣山钱元玩墓等,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秘色瓷器”(《中国陶瓷史》),这为实证。故“五代始烧秘色瓷”之说在法门寺发掘前,基本上令当今陶瓷学界深信不疑。一为晚唐之说。由于此说历来缺乏较明确的历史背景和强有力的发掘实证,持这一观点者主要以晚唐诗人陆龟蒙和徐寅在篇名中有"秘色"一词固守阵地。该观点虽不乏飘缈,却亦先知先觉。及法门寺地宫藏物发现,“秘色瓷始烧于晚唐”之说终在1995年初于上海举行的《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被众专家学者基本赞同。

(3)关于唐代金银器制造及丝织业发展水平的研究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遗址出土金银器121 件(组),制作精美,技艺高超,大量是器皿,包括盆、盒、波罗子、羹碗、碟、香炉、香囊、茶具一套、钵盂、瓶。许多器物上刻有“文思院”制造的文字,还有如“浙西”、“诸道盐铁转运等使臣李福进”、“进奉延庆节金花陆寸方合壹具重贰拾两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臣李进”、“五十两臣张宗礼进”、“桂管臣李杆进”等,说明这批器物分别制造于南方和北方。与金银器同时出土了《大唐咸通启送岐阳

真身志文》和《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衣物帐》,后者详载了金银器的名称、数量、重量和来源。

在金银器中,最奇妙的是两个鎏金银质圆球,叫“香囊”,在球内的小碗中装上香料,点燃后香气就从镂空的纹饰中溢出。当年,它们是被悬挂着使用的,为了防止香囊晃动时香料流出,工匠们在内部装了两个平衡环,圆球滚动时,内外平衡环也随之滚动而香碗的重心却不动。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运用于航海、航空的陀螺仪原理完全相同。

隋唐时期的金银器生产可分为八世纪中叶以前,八世纪中叶至八世纪末,九世纪三个时期。器物的形制特征、制造技术、纹样风格等表明,早期受中亚、西亚的影响较大,中期形成了中国独特的风格,晚期进一步发展。金银器的制造技术除了隋唐以前使用的铸造、焊接、掐丝、锉磨、抛光及嵌铸和粘贴等外,还发展出切削、铆、两次焊、掐丝焊等,技巧纯熟、精湛。有些器物上切削加工形成的螺纹痕迹清晰,说明当时已有简单的机械车床。纹样的处理,大都是锤出凸凹起伏的纹样基本轮廓,再加以细部的錾、刻、划,许多还在纹样部分鎏金。

隋唐时期金银器的空前发展,其原因是当时经济繁荣,金银产地和产量增加,冶炼、工艺、装饰达到了新的水平,为金银器制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中亚、西亚传统的金银工艺技术对隋唐产生了影响,促进了这门手工业的发展;皇室贵族追求奢侈生活,并以金银器作为赏赐、行贿、供奉和对外交往的物品,增加了社会的需求;唐代在中央官府专门设置了作坊,民间也有私人经营,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普及和多样化。

而地宫中发现的唐代丝织物,是皇室贵族向法门寺的供奉品和其他遗物的包装、附属品。遗物以平纹绢、纱、绫为多,其次为罗、锦及精美的织金锦。织物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刺绣品。重要的遗物有捧真身菩萨绣袱残件、棕红色大花罗地绣袱、莲花纹绣袱、紫红素罗地蹙金绣残件、绛红罗蹙金绣随捧真身菩萨衣物模型、蹙金绣夹半臂、蹙金绣夹裙、蹙金绣袈裟、蹙金绣坐垫及武后绣裙等。大部分丝织物已经炭化和部分炭化,但在炭化的丝织品中,人们惊讶地发现有5件蹙金绣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显微镜下人们发现,这5件蹙金绣的金线是用黄金拉成的,它们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的地方仅有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正是这些镶嵌在织物中的金线阻挡了时光的侵蚀,让人们在1000多年后还能一睹唐代丝绸的真容。

(4)关于唐代对外交往的研究

在法门寺地宫中室,考古人员还意外地发现了20件玻璃制品。在煤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前,玻璃制品几乎可以与珠宝钻石等价。当时只有伊斯兰国家才掌握精湛的玻璃烧造工艺,因此,

考古专家相信,这些玻璃制品来自异域,玻璃器上的纹饰有着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刻纹玻璃在伊斯兰早期十分流行,但像这样完好无损保存下来的整件器皿却极为罕见,其中的玻璃盘被认为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伊斯兰釉彩玻璃。

三、法门寺的现状及旅游开发对法门寺的影响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并建成法门寺珍宝馆来安放和展出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建成四大陈列“法门寺历史文化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茶罗文化陈列”、“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和“法门寺唐代茶文化陈列”。2006年05月25日,法门寺遗址作为南北朝至清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为陕西西线旅游的龙头单位和世界佛教朝拜中心、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和海内外人士向往的旅游胜地,法门寺的商业旅游开发也在所难免。法门寺文化景区是由距宝鸡一百多公里的西安曲江文投建设管理的。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气势恢宏,异常壮观。但在景区里所看到的所经历的,都让我觉得和这座千年古寺格格不入。

在我看来,过度的商业开发已经有损法门寺佛门圣地的形象,且不利于佛教历史文化的真正传承。法门寺景区主要是曲江文投管理,以商业化的模式经营,在法门寺景区内,曲江文投进行了招商,一些与佛教有关的铺面实际上属于承包性质,商人的逐利与佛教徒、游客的信仰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承包商户假借佛教名义收取大额钱财。比如说,当游客进入法门寺景区之后,基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向功德箱内捐献了现金,但是这些钱实际上并不是捐献给了法门寺,而是由景区获得。只有古寺内的功德箱,才属于法门寺所有。法门寺的实际收入只有部分门票分成和信众在寺内的捐献。

原本,陕西省开发法门寺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希望在拉动经济的同时,让寺庙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然而,三年多的商业化进程之后,法门寺不仅没能恢复到数千僧众的辉煌时刻,寺内修行的僧人反而从2009年前的260多人,陆续减少到目前的70多人,离开的僧人主要是对商业化开发不理解。以前,法门寺的门票28元,现在

涨至120元,门票价格高使得一些进香的居士也不再来了。

商业开发应该避免逾越宗教信仰的底线。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传承,由外在和内在两个范畴组成,如佛、儒、道阐述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属于内在精神范畴。为了经济利益大搞“文化产业”,在不能对内在精神加以尊重的情况下,历史文化遗存的真正价值尚不能正确认识,继承发展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希望法门寺今后的发展能回到传承千年文化的本源上去。

西安及周边旅游景点文化背景

目录 西安1-2 法门寺3-7 乾陵7-11 汉阳陵11-12 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多、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西安。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时确定了西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 西安特产:羊肉泡馍、葫芦鸡、大红枣、牛羊肉泡馍、粉汤羊血、葫芦头、米皮、腊汁肉夹馍、面皮、凉皮、郭家烤鸭、羊杂碎、石子馍…… 饮食文化 西安特色面 (1)biángbiang面 关中人最基本最普通的面食,除了蒸馍,恐怕就是“油泼辣子[比昂][比昂]面”。关于“bi ángbiang面”的得名,有着这样一个顺口溜--“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zhang)西一长,中间加个马大(dai)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多少年来就一直听老人言传下来。因为这个字笔画繁多,所有字典都找不到,书面上极少见到,都是一边念顺口溜一边写才能写出这个字。很有趣的吧。北方人大都觉得这种面食很好吃。 (2)西安饺子宴 西安市著名小吃宴席,是在发掘研究唐代和我国传统饺子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饺子宴选料考究、工艺独特,制出的饺子造型生动,一饺一格,一饺一形,观之赏心悦目,食之回味无穷。西安饺子宴的得名,主要因这种宴宾筵席由千姿百态的饺子组成。 (3)秦镇凉皮 秦镇凉皮已有2000余年历史,秦镇本地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已经开始有凉皮,为皇朝供物。乃为全国各种凉皮之祖。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主产于户县的秦镇,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成糊状,平铺在多层竹笼内,旺为蒸熟,做出的凉皮筋、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吃时用近一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里透香,在西安深受欢

5A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5A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指出,2007年5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66家景区为全国首批5A景区。此后,5A级景区的数量逐年稳步增长。 2014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示新一批9家5A景区名单,包括: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江苏省镇江市句容茅山景区、安徽省黄山市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河南省南阳市西峡伏牛山老界岭?恐龙遗址园旅游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广东省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广西区南宁市青秀山旅游区、陕西省宝鸡市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景区等9家景区。2014年12月5日,批准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对部分5A级景区复核情况,决定撤消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2家5A级景区,严重警告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风景区、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福建省永定-南靖土楼旅游区3家5A级景区;新批准安徽省芜湖市方特旅游区、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景区、江苏省连云港市花果山景区、湖南省邵阳市崀山景区、云南省昆明市昆明世博园景区、云南省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等6家5A级景区。 图表2016年国内部分省市5A景区名录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旅游景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中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8月,江苏省共有22家旅游景点被评为了国家5A级景区,位列省份(含直辖市)第一名。

法门寺唐密曼茶罗的秘密

1994年初以来,中国社科界、佛学界在近年法门寺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法门寺唐代地宫佛教文化根本内涵展开了全面、集中的研究和交流。现已全面确认,法门寺唐代地宫在封闭时被布置为唐密曼荼罗,确为中国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 据密宗经典记载,法身佛大日如来为十地以上菩萨讲授《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在南天铁塔内外分别传出了胎藏界(物质世界)和金刚界(精神世界)两部大法,于公元七世纪分别为印度高僧善无畏和金刚智所承传。善无畏、金刚智未在印度传授,而率其弟子不空(师徒三人史称开元三大士)于唐开元年间先后来到中国长安,结坛传法并相互传授,是谓“金善互授”。其后,善、金又将两部大法传于不空及中国僧人一行。一人而传承两部大法,谓之“两部一具”。不空尽得两部真谛而全传于中国僧人惠果。一行、惠果为两部一具最当机之大师。十分可惜,当唐密大法由惠果、一行的日本弟子空海和最澄接承,创立日本东密、台密,迄今发扬光大;而唐密及其以后在中国的发展,到金胎合曼的全新阶段却随着法门寺地宫的封门而失传。这座无比庄严辉煌、重重无尽的大千世界历千余年不被人知晓。 地宫总体为佛指舍利供养大曼荼罗,佛指舍利为三昧耶曼荼罗,供奉佛指舍利的诸种法器、供养器及供养法为法曼荼罗,如法供养为羯摩曼荼罗。六大瑜伽、四曼不离、三密相应成就了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地宫一道五门四室,为增益护摩法之仪轨,香华灯涂,上供下施。地宫一道四室通彻全坛,体现金胎两界大日如来中道一实,四室四舍利表证四方四佛,建立两部曼荼罗。 地宫为石砌盝顶窑洞式,主体建制有甬道、前室、中室、后室、秘龛(即密室),即一道四室。甬道、前、中室成长方形,后室及秘龛成正方形。从入宫地面铺了金钱成黄金色,一直到后室主要供物均作金黄色,显示整个地宫为黄色方坛。使人们入坛后,如“遂感灯摇圣影,云曳彩章。神光亘发以辉华,玄鹤群飞而率舞”,“虔拜瑶函,若灵山之旧识。一瞻金骨,忆双树之重逢”。 地宫一道四室,供养佛指舍利四枚,一道通彻全坛,表中央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法性圆寂,一切不可得故。四室四枚舍利即表四方四佛,按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曼荼罗配置:后室八重宝函第一枚舍利,位胎藏界北方天鼓雷音佛位,位金刚界西方阿弥陀佛位(影骨);中室汉白玉灵帐第二枚舍利,位胎藏界南方开敷华王佛位,位金刚界东方阿閦佛位(影骨);密室五重宝函第三枚舍利,位胎藏界西方无量寿佛位,位金刚界北方不空成就佛位(灵骨);前室阿育王塔第四枚舍利,位胎藏界东方宝幢如来位,位金刚界南方宝生佛位(影骨)。 埋藏灵骨的秘龛是在地宫后室地面的中北部,秘龛呈正方形,四壁及底部均用砖砌成,口宽0.28米,高0.26米,龛内进深0.28米。顶部距后室地面约0.24米,正位于后室北壁之下。秘龛中只有一个外用织金锦包裹的盝顶铁函,铁函内依次套置鎏金四十五尊造像盝顶银函、银包角檀香木函、嵌宝石水晶椁、壶门座玉棺。檀香木函因年代久远,出土时已经散架,现留有当时微雕人物像。此檀香木函与四十五尊造像银函一起覆盖于水晶椁和玉棺上,表示十大弟子仍然侍随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真身。玉棺内供放佛指舍利之金骨,就是释迦牟尼的真身,亦称灵骨。 密教认为释迦牟尼佛就是金刚界的北方不空成就佛、胎藏界的北方天鼓雷音佛。按密教曼荼

陕西省佛教寺院简介

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 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三门俱开,从那门入?从信门入。凡夫圣贤人,平等无高下,只在心垢后,取证如反掌。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青龙寺 青龙寺位於陕西西安(长安)城南八里许铁庙以北的乐游原上。其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年),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是在佛寺里降生的,并且由尼姑抚到十三岁。由于隋文帝在尼寺里生活了十三年,受佛教的熏陶和影响很深。在修建大兴城时,将城中的陵园(土冢)墓迁葬到郊野,为超度这些亡灵,特意在乐游原上修了寺院,取名为灵感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寺废.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城阳公主患病,有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病愈后,公主奏请,又立为观音寺。

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改名为青龙寺.直到北宋哲宗元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废毁,地面建筑荡然无存。 大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西安市南郊和平门外雁塔路,距城4公里。是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纪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修建的。唐时慈恩寺南与风光绮丽的曲江池、芙蓉苑杏园相接,是唐长安城内最吸引人的景区。寺内游客如云,文人雅士吟诵唱和,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唐末以后,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2年)。初建时只有五层,后增为十层,经战火破坏,重修为七层。在民间,大雁塔的来历和传说很多,有人说它是一群大雁落下来留下的;有的说它是经仙人点化而成的;也有的说,唐玄奘西域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得一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并完成取经伟业,为报大雁之恩,因而建造了此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分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到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异常坚固。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供人凭栏远眺。塔的底层四面都有石门,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据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兴教寺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靳桂云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农业考古》2007年第4期 一引言 小麦是旱地高产作物,也是中国北方地区现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在中国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这不仅因为其在农业史研究方面的意义,而且还在于在考古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的深入,对史前时代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考古学资料显示,正是在文明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龙山时代,考古遗址中小麦遗存普遍出现,这可能暗示当时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与农业特别是小麦种植有某种关联(1)。关于农业对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直接作用,在北美东部的史前文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2)。由于受到考古资料的局限,至今仍然对小麦这种重要粮食作物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很多模糊的认识。本文通过系统收集已经发表的考古资料,对中国先秦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小麦遗存(3)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麦产生与发展历史过程,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二中国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发现 根据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西汉以后,小麦已经成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从新石器时代到秦以前的时期,是探讨小麦这种作物在中国出现和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本文中的“早期”就是指秦及其以前的时期。关于中国早期小麦的研究,一直受到植物学家、农学家、古文字学家的重视,而从考古学角度进行探讨的工作很欠缺。事实上,研究这个问题,考古学资料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系统检索公开报道的小麦考古遗存资料后发现,到目前为止,小麦考古遗存的相关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有些资料的可靠性比较低。我们将所收集到的相关

宝鸡法门寺介绍

佛塔地宫里的佛教信仰——宝鸡法门寺介绍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镇。距西安110公里。寺内有一座八角形十三层宝塔,用以安放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法门寺始创于东汉,规模宏大,占地100余亩,寺中供奉着印度阿育王贡送的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至唐代贞观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拨重金修寺院并修成四层木塔,作为皇家寺院而达顶盛时期。后历朝都有修缮。明代万历年间,因木塔倒塌而重建成目前的八角十三层石塔,但历代都未发现唐代所建之地宫。 塔身历经战火和风雨洗蚀于80年代半壁倒塌。1987年,国家拨款重修法门寺塔,在清理塔其时无意发现了一个1300多年前巨大的由石函封闭的地宫。地宫内珍宝及文物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法门寺地宫”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第二的重大考古发现!立即震惊了世界各国。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宝鸡市扶风县城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距西安市110公里。 门票:28元,法门寺博物馆45元,学生半价。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在火车站乘游2或乘坐开往扶风的旅游车(潘家村车站乘车,票价为20元)或者自驾车沿西宝高速公路过绛账出口约1000米下,有高等级公路直达,路桥费25元。 风味美食:法门寺的凉皮面筋斗,味鲜美是您旅游必尝的美味小吃啊。 旅游小贴士 1、法门寺的最佳旅游季节是秋季。因为法门寺周围的水果都熟了,一幅瓜果飘香的景象。阴历的4月18日是佛祖的生日,有盛大的法会。当然一年四季都可以去。 2、分为法门寺博物馆和法门寺紧邻的两个景点。法门寺出土的宝物基本上都在博物馆里,很震撼。而法门寺则是87年重修的,地宫也是全新的,游览的意义不是很大。 法门寺地图 法门寺方位地图

陕西简介参考资料

2、陕西省的自然状况、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 自然状况: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海拔1000-3000米。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目前探明储量的有91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58种;黄金储量居全国第五位,产量居第四位。钼精矿产量居全国的1/2。煤炭探明储量1618亿吨,是陕西第一大矿种。正在开发的陕西北神府煤田,储量1340亿吨。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田。陕北世界级整装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3500亿立方米。秦岭以北属黄河水系,以南属长江水系。黄河水系境内主要有渭河、泾河、洛河、无定河。长江水系境内主要有汉江、丹江、嘉陵江。汉江是全省最大的河流,年流量占全省总流量一半以上。全省年泾流量426亿立方米,水利大典蕴藏量达1400多万千瓦。陕西有野生脊椎动物75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7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类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云豹等12种。陕西森林面积59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森林覆盖率28.8%。有野生植物3300余种;珍稀植物37种;药用植物近800种。丰富的沙棘、绞股蓝等保健药材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红枣、核桃仁、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散布在陕西境内的72座帝王陵,成为再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佐证。黄帝陵、兵马俑、法门寺、西安碑林、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古城墙等十大景观堪称"中国之最"。秦始皇陵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45个,总面积99.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为7个。10个地级市空气环境质量污染综合指数平均为2.37,较上年下降9.2%。酸雨发生频率为9.1%,比上年上升1.4个百分点。6条主要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2.26。与2004年相比,主要污染浓度都有所下降。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嘉陵江、丹江水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4.49、1.02、0.61、0.328、0.314、0.305。全省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6分贝,与上年基本持平。 历史文化:陕西历史悠久,陕西大地古老而神秘,是中华民族的直接发祥地之一,从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到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再到西安蓝田的华胥古国、女娲氏、神农氏,富饶厚重的三秦大地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从黄帝铸鼎,到西周定都沣镐(今西安),从秦统一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她犹如镶嵌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一颗明珠,地处东经105°29′至110°15′、北纬31°42′至39°35′之间,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是第二亚欧大陆桥亚洲段的中心和中国西北、西南、华北、华中之间的门户,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甘肃、宁夏、内蒙古8个省、市、区接壤,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之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2008年),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以上,境内还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 陕西境内第一大河为汉江,较主要的河流有黄河、渭河、汉江等。北山山脉、南山山脉(即秦岭)横断陕西,将全省分为三部分。境内最高峰为秦岭主峰太白山,秦岭的华山、骊山、五台山(南五台)、翠华山都久负盛名。境内第一大淡水湖为红碱淖。 [编辑本段]【三分大秦】 陕西南北狭长,由北向南可分为地理、历史、文化、气候、语言、人种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区:陕北、关中、陕南。由于陕西省超过1/3的面积和人口均位于秦岭以南,因此陕西省是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跨越南北的省份。 塞外文化——陕北红色圣地·塞外明珠陕北位于北山山脉以北。 陕北南部是黄土高原地区,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地区。位于“北山”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陕北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

浅谈考古学及其意义

浅谈考古学及其意义 摘要:考古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文化,让你更能看清楚现在。现代人不断重复的犯上历史性的过错,就是因为不了解历史。人们多读一点历史,客式他同样不可避免的犯了历史性的错误。如果不关注考古、不关注历史,所犯的错误将更严重。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关键词:考古学,定义,研究的意义,中国近代考古学 这学期,我选择了考古与文物赏析这门选修课,一学期的学习,或许没能改变我们什么,但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接触到了考古学,也让我们领略了很多有趣好玩的古代的文物,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考古的知识。考古学广泛而又精深,其意义也极其深远。 考古学的产生有长远的渊源,但到近代才发展成为一门科学。近代考古学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田野调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才在中国出现。作为一门近代的科学,考古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考古是为了了解从古到今的文化,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考古学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虽然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其概念本身的内涵是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而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古学发展的方向。夏鼐先生认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

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揭晓 本报讯记者徐秀丽报道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从本届起改为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并在故宫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冠名“紫禁城杯”。经过推荐申报、专家初评、读者投票,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日前结束,《中国文物事业60年》等10种图书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故宫问学》等8种图书荣获年度单项最佳,《佛教美术全集》等24种图书被评为年度优秀图书。(评选结果见后)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活动,从2009年12月30日《中国文物报》发布有关通知后启动。根据评选活动要求,2009年1月至12月,全国公开出版的文化遗产类图书,含文物、博物馆、考古、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报告、专著、文集、图录、译著、普及读物、工具书等,均有参评资格。共有164种图书入围参评。《中国文物报》和中国文物信息网公示了全部参评图书书目。 评选活动办公室从评审委员会专家库中抽选部分以中青年为主的评审专家,对全部参评图书进行了初评,选出45种图书,《中国文物报》和《文物天地》公布了初评结果。 本届评选读者投票推荐的截止日期为今年4月16日。评选活动办公室在严格精确计票的基础上,最终评选出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首届“紫禁城杯”(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评选结果 200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1.《中国文物事业60年》,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2.《中国考古60年:1949~2009》,国家文物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3.《三普人手记——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征文选集》,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中国文物报社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4.《故宫退食录》(上下),朱家溍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5.《浙江省博物馆典藏大系》(10本),浙江省博物馆编,陈浩总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6.《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出版

精选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

( 陕西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0510 精选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Selected tour guide words of famous scenic spots in Shaanxi

精选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 精选5篇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一)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二.沿途导游 从西安市去骊山风景区三十公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沿途要经过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中国有句俗话叫“走马观花”,我们现在是走车观花。 请诸位看看北边那一排高十二米的西安城墙,这城墙非但是中国,也是世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城墙。它建于十四世纪中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封他第二子朱樉为秦王坐阵西安。秦王特烧大砖,修建了它,包括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楼和城中的钟,鼓楼。城墙周长十二公里,城墙上宽12—14米,可以十马并行,费时八年方才完工。城外有宽约二十米护城河围绕,城上女墙上有炮楼,床子驽等守城利器。从大明王朝至大清王朝五百余年,它从未在战争中被攻下过。这些年一些电影、电视剧涉及古代攻城战守的场面,好多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叫咸宁路,靠我们左边,那林木丛生栏杆围绕的地方,便是西安市最大的公园-----兴庆公园,兴庆公园旧址是大唐王朝兴庆宫所在。唐王朝的京城长安便是今天的西安,城周百余里,比今西安城要大七倍,是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兴庆宫是唐朝黄帝专门闲乐的大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便在这里住过很久,大诗人李白还为她写过有名的赞美诗《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兴庆宫的南面为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们常喜欢清静,来这里读书和复习功课。 现在我们的汽车在西安东二环路行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以来,西安和全国各大城市一样,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陆续建成,除了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外,,三环(第三环城路)以列入开铺计划之中。 精选5篇陕西著名景点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美誉的法门寺,我们现 在站的这个地方呢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山门广场,这里地处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宝鸡市有96公里。 近几年啊,陕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门寺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使法门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法门寺文化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及部分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法门寺的山门,山门也被称为“三门”,大家可以看到这 三个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作门和无相门,我们

陕西景点法门寺十大世界之最和华山十大谜

法门寺十大世界之最: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 96公里。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地,故由三门入。前殿始建于民国28年(1939年),为仿效明清建筑,内塑华严三圣,韦驮天将及十八罗汉像。 第一最:法门寺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圣法门寺佛指舍利物。 第二最: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 第三最:地宫文物陈列方式,是世界上目前发现最早的唐代密宗之金胎合曼曼荼罗遗规 第四最:地宫27000多枚钱币中,13枚玳瑁开元通宝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绝无仅有的玳瑁币。 第五最:地宫出土的整套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 第六最:地宫中出土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 第七最:地宫中发现的13件宫廷秘色瓷,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并有碑文证实的秘色瓷器。 第八最:地宫中发现的700多件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唐代所有的丝绸品类和丝织工艺,堪称唐代丝绸的宝库,是唐代丝绸考古的空前大发现。 第九最:盛装第四枚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是世界上发现的制作最精美、层数最多、等级最高的舍利宝函。 第十最:安奉第三枚佛祖真身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上面錾刻金刚界四十五尊造像曼荼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密宗曼荼罗坛场。 华山景观十大迷 1、洞里瓮是怎么回事儿?

经典考古习题集-考研必备

一、名词解释: 1.金文 2.利簋 3.彩绘陶 4.青瓷 5.金石学 6.山顶洞人 7.大溪文化 8.三星堆器物坑 9.碳十四测年 10.夏商周断代工程 11.汉长安城 12.龙门石窟 13.青花瓷 14.满城汉墓 15.长沙走马楼吴简 16.唐长安城 17.莫高窟 18.明孝陵 19.丁村文化 20.屈家岭文化 21.二里头文化 22.隋唐扬州城 23.云冈石窟 24.明十三陵 25.侯马盟书 26.应县木塔27.北京人 28.良渚文化 29. 麦积山石窟 30.龙山文化 31.魂瓶 32.昭陵六骏 33.土墩墓 34.黄肠题凑 35.昭穆制度 36.长沙窑 37.金石学 38.峙峪遗址 39.大汶口文化 40.匣钵 35.夏鼐 36.山顶洞人 37.腰坑 38.空首布 39.梁思勇 40.陶俑 41.安特生 42.舞阳贾湖遗址43.汉代瓦当 44.曹魏邺城 45. 陶寺遗址 46.聚落考古 47.吴城文化 48.北辛文化 49.永宁寺 50.马王堆汉墓 51.曾侯乙墓 52.兴隆洼文化 53.大地湾文化 54.考古学文化 55.直立人 56.地层学 57.类型学 58.妇好墓 59.绝对年代 60.相对年代 61.饕餮纹 62.元大都 63.金缕玉衣 64.铜石并用时代 65.玉猪龙 66.秦陵兵马俑 67.遗迹、遗物、遗址 68.清明上河图 69.新考古学 70.杆栏式建筑 71.三棱尖状器 72.人牲、人殉73.唐三彩 74.金牛山人 75.田野考古学 76.放射性碳素断代/古地磁 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 断代 77.环境考古学 78.《考古图》 79.元谋人 80.西侯度文化 81.蓝田人 82.大荔人 83.许家窑人 84.长阳人 85.马坝人 86.下川文化 85.磁山文化 86.马家窑文化 87.马家浜文化 88.红山文化 89.甲骨文 90.列鼎制度 91.都江堰 92.郑国渠 93.云梦秦简 94.昭陵 95.乾陵 二、简答: 1.史前陶器刻绘符号特点。 2.人牲与人殉的差异。

西安周边居然有足足8条自驾路线!

西安周边居然有足足8条自驾路线! 主题1:黄河风情游自驾游路线:西安—合阳—处女泉—司马迁祠—韩城—党家村—宜川—壶口瀑布—延川—乾 坤湾推荐理由:天下黄河一壶收。驾着车,走黄河。在陕西,黄河串起了一段历史,谱写了传说。黄河岸边,风追司马,史记韩城:这里鲤鱼跳了龙门,党家村依然守着古朴和宁静;黄河滋润的洽川湿地,已然有了江南的风韵。黄河流经陕西,留下了一路壮观,站在河岸这边,可以听到对岸山西的歌谣。壶口瀑布如一条黄色的巨龙腾空飞起;乾坤湾巨大的拐弯;白云观下不息的黄河水都让人赞叹不已。精彩游览地:洽川湿地、党家村洽川风景名胜区洽川风景名胜区,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以东20 公里的黄河之滨,景区内的黄河湿地“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帝喾、伊尹、太姒、大禹、达摩、子夏以及古有莘国等遗迹、遗址丰富,面积176平方公里。 民居瑰宝党家村党家村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河3.5公里,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党家

村民居四合院是韩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韩城在乾隆年间曾经被称为陕西的“小北京”而党家村因农商并重经济发达则又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之盛况。200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文,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名单。TIPS:自驾游里程:洽川湿地(约207公里)、党家村(约320公里)交通路况:G5高速到洽川湿地,上绕城高速-走阎良方向-澄城-大荔-合阳-韩城下高速到党家村。风味美食:踅面、时辰包子、琼锅糖、蒲城椽头蒸馍、水盆羊肉、水晶饼游览日程推荐:Day1:游合阳洽川湿地,司马迁祠,宿韩城;Day2:上午游览党家村,下午赴宜川;Day3:上午看壶口瀑布,下午赴延川;Day4:观赏过乾坤湾后,赴佳县白云观,宿佳县;Day5:返回西安。主题2:华山论剑自驾游路线:西安(连霍高速G30)—30公里—临潼(连霍高速G30)—95公里—华阴(华山风景区)精彩游览地:华山自驾里程:华山(约30公里)推荐理由:爬华山,寻金庸论剑足迹,听智取华山之道,感华山险峻之魅力。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截至2013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TIPS:交通路况:西铜高速风味美食:白吉饼与肉夹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导游词 【篇一: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讲解】 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 (最终稿) 2009年3月 关于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说明 1、佛教不仅是一种信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哲学。 2、法门寺文化景区是在省政府统一部署下由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 持兴建的一个文化精品工程。 3、作为导游词,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渲染宗教现象,而要从文化景区 所在地区蕴含的多种文化来观察、理解、宣传法门寺的佛教文化现象。 4、做为一个文化精品工程,它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信仰者,而更多的 是普通游客,所以在导游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敬仰佛教文化,又要 从佛教文化的哲理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地、人之间的这种哲 理关系。 5、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导游词,应该具有一种哲理性,启迪信仰者和 游客。 这份导游词仅仅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角度来理 解和欣赏法门寺文化景 区宏大的建筑工程。文中所涉仅供参考。 法门寺文化景区导游词 无论你来自何方,即便你在北京看过雄伟的万里长城,或者在临潼 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当你来到这里,你绝不可轻视你脚下的这块 黄土地。虽然它没有青山绿水,只有满目的沟沟壑壑(he)和点点 散布的村舍,但就是在这块土地上演绎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炎(帝)和黄(帝)二帝在这里肇(zhao)始了中华文明。周人在这里东进,南征北战,创建了以“礼”为核心的周文化和辉煌的青铜文化。汉人经由这里凿空,丝绸之路逶迤(wei yi)西去,佛典文化徐徐东来。三千年的人文历史,使这块土地成为华夏文明之祖,青铜文化之乡,丝绸文化之孔道,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 承借天汉雄风,大唐气象法门寺供奉佛指舍利,弘扬佛法,尤其唐 宗室八位皇帝“穷天上之庄严,极人间之煌丽”每三十年迎奉法门寺 佛指舍利入京都长安供奉,令朝野轰动,天下朝拜。使法门寺名扬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作者:————————————————————————————————日期:

2005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述 田静 2005年学界发表有关秦文化的史学专著及论文集7部,一般著作十余部,考古学著作4部,论文近百篇。 本年度与秦文化研究有关的学术会议依次是7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召开的“秦直道学术讨论会”、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国秦汉史第十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8月在西安召开的“纪念司马迁诞辰215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在天水召开的“早期秦文化学术研讨会”。 有关秦文化的考古发现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阿房宫西边界已确定,二是凤翔秦都雍城作坊遗址取得重要收获,三是里耶秦简清洗完毕,四是长安区发现大型战国秦的陵园遗址。 一、论著出版 史学类著作有安作璋、孟祥才先生的《秦始皇帝大传》。有关秦始皇的书已经出版数十种,这本书视角独特,是近年来同类著作中的比较好的一部。张文立、张敏的《秦始皇》作为古都西安丛书的一本全面梳理了有关秦始皇帝的资料,如秦始皇帝的妻妾子女、秦始皇帝未立后等问题,同时注意挖掘新的文献资料,并充分利用出土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展示了秦始皇帝这个人物形象。 秦汉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张荣芳先生的《秦汉史与岭南文化论稿》。该书收录秦汉史研究文章18篇,秦汉史书评文章10篇,岭南史研究文章11篇,岭南史书评5篇。黄今言先生的《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一书对秦汉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征等方面内容做了深入研究,较全面地反映了秦汉时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全貌。韩星先生的《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政治思想、社会政治制度演变、分化以及整合的史实,主要抓住儒法两家思想体系构成似的若干重要概念、范畴来宏观地、纲目式地研究先秦儒法在秦汉之际参与政治文化整合、初步为其后二千年中国社会确立基本政治文化模式的情况。张涛先生的《秦汉易学思想研究》系统论述了秦汉时期易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学界对易学思想的研究概况。相关著作还有王世荣先生的《周秦政治文化与政治伦理》和胡克森先生的《儒家理想与秦汉政权》。 考古类著作有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任家嘴秦墓》。该书报道了1990年12月至1991年1月,咸阳市文物工作者在秦都咸阳遗址丙侧任家咀发掘的242座秦墓资料,这批墓葬从春秋中期一直延续到统一秦,它对研究关中地区特别是秦中心区域墓葬的分期建立了可靠的分期标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一墓地也是秦咸阳本地居民一直使用的墓地,同相距较近的塔儿坡墓地系外来人口形成的墓地性质不同。它的出版又必将引起一股秦文化研究的热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考古工作队、襄阳地区文物管理所的《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该书是襄阳王坡东周秦汉墓的考古发掘报告,其中有东周秦墓2座。白云翔先生的《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涉及到中国冶铁的起源及初期发展、战国时代和秦汉时代铁器的发现及类型学研究和铁器的应用与发展、先秦两汉铁器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等重要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古代铁器考古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学术焦点或热点问题,有的还是多年来存在的学术研究薄弱方面。先秦两汉铁器考古学研究是中国古代铁器考古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书中本书对先秦两汉铁器所涉及的铁器生产管理、铁器流通、铁器与历史发展等诸多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观点。王雪农、刘建民的《半两钱研究与发现》属于钱币学及历史货币研究领域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把半两钱置于历史长河中作综合考察,阐述各个时期半两钱的历史定位;以范铸工艺为基础,以不同时期半两钱铸造工艺所承载的技术特征为依据,对半两钱进行分期断

体验考古,感受文明(二)

体验考古,感受文明(二) 体验考古感受文明 粉粉们又来一发~明天最后一天喔 不要错过了再强调一遍面向公众,免票免预约,陕历博正门右侧贵宾厅入口。~欢迎您来~ 内容提要在下面在下面在下面不要再问我啦~主办: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社科联承办: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室所西安研究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院 时间:2017年1月19日9:00~12:00 主持人(点评专家):徐卫民 1.从东天山到西天山—古代月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 报告人:王建新时间:9:00~9:30 2.从此出发—秦蜀古道考古调查报告人:赵静 时间:9:30~10:00 3、秦基汉础—栎阳考古新发现报告人:刘瑞 时间:10:00~10:30 茶歇(10 分钟) 4.古道名驿—从佛坪厅治到老县城村报告人:张小丽 时间:10:40~11:10

专家点评:时间:11:10~11:30 5. 公众代表提问、交流时间:11:30~12:00 会议结束噔噔噔福利来了 以下是今天(1月18日)的精彩回顾1.葬身有处—杨官寨墓地考古发现解读报告人:杨利平简介杨利平,1983年6月出生于陕西雀褕林市,2003年进人吉林大学攻读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2009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至今已在陕北、关中地区从事多项田野考古调査、发掘与研究工作,参与编写考古发掘报告2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考古简讯、简报,论文十余属。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陕西髙陵杨官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2013 年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课题的子项目:“以杨官寨遗址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聚落形态研究”,组织调査的神木高家堡镇石峁遗址获得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石峁遗址考古调查与发掘项目获得2015年度田野考古一等奖。内容提要2015 ~ 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杨官寨遗址环壕外进行针对性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史前墓葬,初步推断为杨官寨遗址东北部的大型墓地,系国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庙底沟文化成人墓地。经发掘,墓地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目

西安几大著名旅游景点介绍(英文)

西安几大著名旅游景点介绍(英文) 大雁塔Great Wild Goose Pagoda 小雁塔Small Wild Goose Pagoda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Museum of Emperor Qinshihuang’s Tomb Figures of Soldiers and Horses 秦始皇陵The Tomb of Emperor Qinshihuang 鼓楼 The Drum Tower 钟楼The Bell Tower 西安城墙The Xi’an Circumvallation 华清池The Huaqing Pond 法门寺The Famen Temple 黄河壶口瀑布The Huanghe Hukou Waterfall 大唐芙蓉园Lotus palace of Tang Dynasty Xi'an: Big Wild Goose Pagoda (Dayanta)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Dayan Ta),is a Buddhistpagoda built in 652 A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and originally had five stories.The original construction of rammed earth with a stone exterior facade eventually collapsed five decades later but was rebuilt by Empress Wu Zetian in 704AD who added five more stories. A massive earthquake in 1556 heavily damaged the pagoda and reduced it by three stories to its current height of seven stories One of the pagoda's many functions was to hold sutras and figurines of the Buddha that were brought to China from Indiaby Xuanzang, a famous Chinese Buddhist monk, scholar, traveler, and translator.Xuanzang is a prominent Buddhist figure mostly known for his seventeen year overland trip to India and back, which is recorded in detail in his autobiography and a biography, and which provided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epic novel “Journey to the Wes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