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

填空选择

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在(欧美国家)使用最早、最为广泛。

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3、双方对你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尤其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4、劳动关系的主体有(雇员)、(雇员团体)、(雇主)、(雇主组织)、(政府)。

5、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有以下四种:一、(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6、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

7、罢工是冲突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以你为罢工是双方都要付出成本,所以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讲,罢工是(非理性)的行为。

8、技术环境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

9、在诸多政策环境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

10、(法律)和(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11、新保守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效率最大化),对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影响评价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加拿大和爱尔兰

12、(新保守派)认为,理想的劳动法应该是工人难以组织工会,或者即使有工会,其权利也很小。

13、(管理主义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主要集中在日本

14、(正统多元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主要集中在德国

15、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

16(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最具代表性的实例。

17、(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

18、(韦伯)认为工人的利益和资本家的利益是相互冲突的。

19、协约自治模式具体分为两种形式:(劳资抗衡模式)和(劳资制衡模式。)

20、美国著名劳动关系学者邓洛普最早以统筹模式对劳、资、政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

21、对产业关系系统的改进模型是(冈德森模型)。

22、统合模式具体分为(国家统合)、(社会统合)和(经营者统合)三类。

23、著名的(瑞典模式)是社会统合模式的代表。

24、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

25、1802年英国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26、(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

27、1935年罗斯福政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制度相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

28、(劳动关系制度化)时期,三方性原则开始出现。

29、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像英国,瑞典这样的福利国家。

30、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鲁德克)。

31、在管理理论的丛林中相对重要的学派有(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泉边理论学派)

32、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

33、跨国过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公会的(权力平衡)。

34、雇主协会的存在只能增强其成员——各企业雇主——的(集体谈判力量)而不可能具有再造谈判力量的功能。

35、(新古典经济)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

36、(新古典经济)理论与权变管理理论都是从技术角度研究管理过程,而劳动过程理论则关注组织的政治运作。

37、管理方所谓的理性行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理论是(决策过程理论)。

38、(独裁/剥削管理模式)最能体现新古典经济理论主张的成本最小化思想。

39、集权/宽容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专业化)、(职位阶梯)、(忠诚感)。

40、工作生活质量计划的核心是(工作在设计),包括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自主性工作团队。

41、根据工会运动19-20世纪的发展历程,可以把工会组织划分为(职业工会)、(行业工会)和(总工会)三类。

42、工会的长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早期职业工会时期)、(行业工会时期)和(总工会时期)。

43、行业工会时期是(20世纪30—50年代)。

44、雇员被吸引加入工会是因为这样一种假设:工会将保护他们的工会,这是(忧患意识理论)的观点。

45、工会在谋求提高会员工资水平的同时,应该考虑由此产生的(伴随失业效应)。

46、正统多元主义特别强调工会的(民主职能)。

47、与企业组织相比,工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职权的指向是(自下而上)不是自上而下。

48、从职能角度出发,可以将工会分为下面三类(工联工会)/(福利工会)、(政治工会)。

49、工会的行为方式由工会的(战略)决定。

50、关于工会行为方式的划分,最经典的是“韦布五分法”,即工会行为方式分为(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和(政治行动)。

51、工会组织大体上可以分为(地方工会)、(全国工会)两个阶级。

52、(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国性工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53、集体谈判时工会与管理方之间的(零和博弈),一方得益以牺牲另一方利益为代价。

54、劳动关系的最高级形态是(劳资合作)。

55、劳资合作的最主要目标在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绩效)。

56、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于集体谈判收益分享计划属于收益分享计划,雇主以(生产率)为标杆。

57、斯坎隆计划的支持者认为(有效的员工参与)是该计划最突出的特征。

58、澳大利亚政府很早就设立了仲裁法庭,主要着眼点是希望由政府出面维持产业和平,他是西方国家中(法制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59、政府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应采取的态度是(中立、不干预)。

60、政府的第四个角色是规划者,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

61、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当属(公共选择理论)。

62、与公共选择理论不同,(正统多元主义认为),不同利益集团的存在有利于增进民主,加强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因而发挥着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作用。

63、自由改革主义的代表是(精英理论)、(精英理论)认为,社会按照等级划分阶层,精英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

64、克劳奇与斯特里纳蒂认为,可以从工会的权利以及地位和政府政治理念这两个角度出发,将劳动关系划分为(市场个人主义)、(自由集体主义)、(谈判社团主义)、(国家社团主义)与(中央集权主义)五种模式。

65、(自由集体主义)模式的特征是广义的自由放任思想以及工会拥有较大的权利。

66、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分为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中(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指国家为失业者提供失业津贴。

67、(最低工资立法)是劳动力市场中最能体现社会主义政策。

68、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劳动关系进行调整和规范的法律主要是劳动法。

69、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具有(保护劳动双方的)、(解决纠纷)、(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70、工资的给付标准和数额由(劳动力市场)最终决定。

71、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已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72、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15)日。

73、弹性工作时间制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德国率先发展起来的。

74、加点是指劳动者在(标准工作日)以外继续从事劳动或工作。

75、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

76、探亲假中,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原则上每年给家一次,假期(20天)。

77、职业危害主要有:(生产过程中的危害),(生产管理中的危害),(生产场所的危害)。

78、针对女职工生理机能的变化,劳动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经期)、(孕期)、(哺乳期)规定了特殊保护。

79、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80、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

81、(有偿性)是劳动合同的本质特征

82、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享有合同期内法律赋予劳动者的一切权利,包括(社会保险权利)和(住房公积金权利)

83、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84、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

85、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86、劳动合同变更的程序有(协商)、(签订协议)、(各执一份)

87、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天)通知解除合同

88、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89、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

90、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动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91、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根据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划分(被迫参与和自愿参与)、(正式参与和非正式参与)、(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92、员工参与管理的类型,根据员工参与决策的内容划分(工作层面的参与)、(管理层面的参与)、(企业层面的参与)

93、员工持股计划是20世纪60初由路易斯凯尔索最先在(美国)提出的

94、质量圈的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

95、质量圈最早是由(美国)的管理学家设计的

96、所谓(共同协商),是指资方为协调与员工的关系而在指定决策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

97、(职工代表大会)即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实现企业民主的最基本形式

98、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企业工会)

99、在我国(工人董事)、(工人监事)是一个新制度,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延伸,是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公司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101、一般情况下,惩处分为(正式惩处)和(非正式惩处)

102、申述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个人申述)和(集体申述)。个人申述多是由于管理方对员工进行惩处引起的,通常由个人或工会的代表提出。

103、员工申述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处理员工工作过程中的不满,其范围一般限于(与工作有关的问题)

104、一般而言,内部申述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申述规则的制度化2申述机构的正式化3申述范围的明确化4申述程序的制度化

105、(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制度的核心

106、谈判中的问题有(实体性问题)、(程序性问题)、(劳动关系问题)

107、谈判的实际过程至少包括四个阶段(接触)、(磋商)、(敲定)和(扫尾)

108、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一下三方面的因素:(谈判力量)、(利益)、(价值观)和(期望值)、(谈判技巧)

109、雇员或工会的产业行动有(怠工)、(联合抵制)、(纠察)、(好名单,恶名单)(罢工)110、雇主的产业行动有(关闭工厂)、(雇用罢工替代者)、(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复工运动)、(黑名单)、(排工)

111、产业行动是劳资双方在冲突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斗争方式有(罢工)和(关闭工厂)112、部分罢工是特定经济行业中,属于关键地位的企业或工厂的劳动者所举行的罢工,又称“重点罢工”

113、罢工的功能1罢工是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2罢工是迫使雇主让步的压力手段3罢工是工人自由表达不满的方式

114、对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最显著的就是规定在(公共部门无条件禁止罢工)

115、鉴于公用事业的(社会性),许多国家法律严格限制公用事业部门的罢工权

116、法律规定罢工通常要遵循(两个)原则(1“社会适当”原则)(“均衡性”原则)117、(实情调查)相当于斡旋的第二阶段

118、(利益仲裁)是对争议的最终裁决,而不是试图让双方自行解决冲突

119、利益仲裁有两种方式(常规仲裁)和(最后出价仲裁)

120、常规仲裁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它抑制了双方的(真诚谈判)

121、集体合同具有什么特征1集体合同主题有特定性2集体合同目的有特定性3集体合同的内容有广泛性,涉及企业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4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5集体合同是要求合同,一般要求以书面形式签订

122、(工资)和(福利)都是集体谈判中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123、影响工资满意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有1相似职业的雇主提供的工资福利2生活费用的增长3在不危及企业安全的前提下,雇主有对工资福利作出让步的能力

124、资历通常有两种,及(福利资历)和(竞争资历)

125、福利资历主要用于决定雇员享有相关福利的资格地位,最常见的是(休假)

126、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合法)、(平等)、(合作)的原则

127、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在(7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集体合同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

128、(三方协商机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实现方式,体现了劳动关系领域的民主化,是平衡各方利益、保持和谐统一的重要机制

129、三方协商的特点有1主题独立2权利平等3民主协商4充分合作

130、(三方协商)的直接动因是国际劳动立法运动的兴起

131、(三方主义)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哲学和制度基础

132、(国际劳工大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

133、如果会员国的代表团的非政府代表只有雇主代表或只有工人代表是,该团的非政府代表(只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

134、三方协商机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国家一级的协商)

135、三方协商的谈判只能主要体现在以(工资)为中心的劳动标准的确定上

136、(维护国家利益)是政府参加三方协商机制的首要目标

137、少数省由经贸部门代表企业方参加三方协商机制,这在(西部)地区比较明显138、劳动争议分为(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两种

139、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分为(一般调整方法)和(紧急调整方法)

140、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141、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实行(特殊地域管辖)

142、仲裁员回避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

143、两种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制度:1是小额劳动争议2是因执行国家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国家标准而发生的争议

144、当事人对一裁终局裁决以外的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45、美国跨国公司倾向于把工厂建在实行分散型谈判结构国家。

146、为了抗衡跨国公司的力量,同时也为了达到对工会和工会成员双方都有利的目的,工会领袖常常使用两种情况:1是(集体谈判)2是(制定法令)。

147、德国公司谈判最重要的正式形式是(地区产业级别的谈判)。

148、在日本,雇员的年龄和在企业的服务年限同工资水平的紧密程度要高于其他工业化国家。

149、至此,我国统包统配建立劳动关系的方式形式,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150、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

名词解释

1、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2、国家统合模式:是指企业与劳工组织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的人角色由国家决定。国家通过立法对企业的功能与活动范围予以界定、限制、命令或禁止。

3、管理方:是指在主旨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下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从广义角度看,管理方不仅包括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的雇主协会。

4、雇主协会:是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的关系的组织。雇主协会是由法人而不是自然人组成的协会。

5、职业工会:是讲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是考虑这些雇员所处的行业。

6、行业工会: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而不是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以及所从事的职业。

7、工会的组织结构:是指工会借以安排其内部管理体制、代表体制及职权体系的机构与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是效率与民主相结合。

8、社团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的确定都要通过作为其成员和国家间的合法中介进行。

9、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益。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弱以及经济区的建立,社会倾销问题越来越突出。10、综合计算工作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

1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2、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经双方协商一致,对合同条款进行的修改、补充或者删除的法律行为,具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的变更等。

13、授权:是指企业给予员工参与管理、做出决策的权利

14、共同经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合伙人,共同参与企业的经营并分享企业的利润

15、热炉规则:形象地阐述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惩处。它强调惩处的即时性、预警性和一致性原则

16、渐进性惩处:是指管理方对员工的处罚,应采取逐步加强严厉性的方式进行,即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降级、降职、停职和解雇这种正常顺序,其目的是确保对员工所犯错误施以最轻的惩处

17、集体谈判的结构:是指不同层次、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谈判单位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18、协调性谈判: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达成,但是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却几乎相同,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19、示范性谈判:是指行业内部的示范性谈判方式,目前仍在广泛应用

20、谈判力量:是三个因素中最重要、最难解决的问题

21、罢工:是劳动者为了改善工作条件、签订或者变更集体协议,在以工会为主体的集体谈判中,为使谈判产生一定压力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

22、常规仲裁:是由一个仲裁员或三方组成的仲裁委员会,根据双方的意见和相似行业中其他雇员的劳动标准,对争议作出最终裁决

23、集体合同:又称团体协约、集体协议等,是个人劳动合同的对称,它是指工会或者劳动者代表与雇主团体之间签订的,以改进劳动组织,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确定劳动标准及协调劳动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书面协议

24、补充失业保险:是在集体谈判中,约定由雇主建立一个基金计划,用于提高被解雇工人的事业保险福利

25、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和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的所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

26、个别争议:即雇主与员工个人之间所发生的争议,其争议对象是司法上的权利,也是劳动合同上的内容,因而也可称为“权利争议”

27、集体争议:即雇主与员工的团体即工会之间所发生的争议,其争议的对象是团体的利益,也就是有关集体协议的内容。集体争议是以劳动者团体即工会为主体的、在集体谈判过程中发生的争议

28、斡旋:是指在争议双方自我协商失败的情况下,由第三者或中间人介入,互递信息,传达意思,促成其和解

29、审判:是法院依照司法程序对劳动争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诉讼活动,是处理劳动争

议的最终程序

30、劳动争议中的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

31、劳动争议诉讼:指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

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

简答

1、劳动关系具有的特点有哪些?

答:一、法律的平等性;二、经济的依赖性;三、管理的从属性;四、利益的冲突性;五、实力的差异性;六、冲突的影响性;七、互动的复杂性。

2、劳动者与管理者之间之所以存在冲突,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在一个崇尚个人自由和民主的社会,劳动者不愿意处于从属地位;2)这种表面的雇佣关系之下潜藏着种种不信任;3)、劳动合同不可能非常详细周全、面面俱到;4)、他是建立在一种“心理契约”的基础之上;5)、在管理方单方引进新的管理规则,变更、破坏心理契约时,这种冲突更为明显。

3、韦伯认为关于官僚推广与工人和资本家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随着官僚制的推广,冲突就会受到控制;2)官僚制不但具有技术方面的效率,而且具有控制下属合保持组织稳定方面的效率;3)虽然冲突存在,但并非“阶级”之间的冲突,而是指管理方而非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因为管理方与工人直接打交道。

4、社会统合模式的内容包括什么?

答:1)工会联盟与雇主联盟力量均十分强大,并且共同构成强大的劳动市场组织;2)劳资双方都愿意保持工业和平,明确反对国家干预;3)设立争议处理机构;4)劳资双方组织的影响扩大;5)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成为集团利益组织,插足政界,发表政见,左右舆论。

5、工会政治行动的显著特点是什么,工会政治行动主要包括什么?

答;显著特点:它不仅维护会员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工人阶级利益。

主要包括:1)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加压力,促使其颁布保护劳动者条例或法律,这在早期工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建立政党或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

6、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1合同主题的特定性2主体意志的限制性3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4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5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6劳动合同是有偿的合同7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8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7、约定条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8、与立法目的相联系,作为规范集体劳动关系法律基础的三项原则是:1多数原则2排他

原则3自愿原则

9、产业行动:是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或雇主以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引起正常工

作安排暂时停止的一种行动,主要表现为罢工、怠工、关闭工厂等

10、罢工的分类:1依争议手段的先后不同,可分为攻击性罢工和防御性罢工2依罢工的发

起组织不同,可分为工会罢工和非工会罢工3依罢工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协约罢工、同情罢工和示威罢工4依罢工的策略不同,可分为间隔罢工、巡回罢工、象征性罢工和迟滞罢工5依罢工的规模不同,可分为总罢工、全面罢工和部分罢工。

11、罢工权的行驶应当符合如下条件1必须是原集体协议期限届满1工会已经履行了真诚与

雇主谈判、达成协议的义务3必须通知劳动行政部门4投票表决5提前通知

12、集体合同的作用1集体合同制度是劳动力市场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2集体合同制度简历了平等协商,谈判的制度3集体合同制度是雇主谋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手段之一4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5集体合同制度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

13、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维护国家利益2组织作用3平衡协调作用4监督作用5服务作用.

============================================================================

简述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双方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2、劳动风险责任承担不同,

3、劳动报酬的性质、支付方式不同。

4、适用法律不同,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劳务关系则由民法调整

我国工资支付的原则是什么?

1、货币支付原则

2、直接支付原则

3、全额支付原则

4、定期支付原则

5、优先支付原则

6、紧急支付原则

简述冲突的根源?

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

2、客观的利益差异

3、雇佣关系的性质

4、劳动合同的性质

5、心理契约的不履行

6、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

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最低工资标准: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简述集体谈判的功能。

1、集体谈判可以显示集团利益要求

2、集体谈判可以促进社会稳定

3、集体谈判可以保护弱势个体的合法利益

4、集体谈判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效益

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什么?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1、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也是劳动法调整的对象,这些关系举例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进行劳动力管理中的关系,(2)社会保险中的有些关系,(3)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关系,(4)工会组织与企业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关系,(5)其他有关管理机构在监督劳动法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冲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冲突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的表现形式,冲突一般包括显性的冲突和隐性的冲突;

1、显性冲突:对于员工来说主要表现为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对于用人单位来讲表现为关闭工厂,停工、惩处或辞退员工等;

2、隐性冲突:对于员工来说主要变现为职位内绩效的降低,比如怠工、旷工、缺勤、偷懒等,对于用人单位则表现为排挤员工、任意安排员工等。

简述劳动争议的分类。

安装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1、按照争议标准的性质不同,劳动争议可以分为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两类;

2、根据劳动争议一方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个人的争议和集体的争议;

3、根据劳动争议当事人不同,可分为个别争议与团体争议

4、按照争议发送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还可以分为合同争议和法律争议两类

签订集体合同的原则是什么?

1、合法原则

2、平等、合作原则

3、实事求是原则

简述集体合同的特征。

1、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2、集体合同的内容

3、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

4、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

5、集体合同具有劳动基准法的效能

简述集体合同的作用。

1、集体合同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生产,改善员工的生活福利条件

2、集体合同制度可以较好的体现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形式

3、集体合同制度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较好地发货工会的作用,提高工会在职工中的威信

4、集体合同制度可以弥补劳动法规的不足,健全劳动法制。

劳动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1、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特定性

2、劳动合同中劳动者身份上的从属性

3、劳动合同中的不自由性

4、劳动合同的可能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管理方的特点是什么?

1、管理方具有职权

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活动职权

3、职权是自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劳动合同的作用是什么?

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1、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从“同志式的互相合作关系”转变为“利益型的互利互惠关系”。

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式从政府行政分配为主走向市场选择为主;

3、劳动关系的调节手段从行政调控为主转变为法律调控为主;

4、劳动关系中的利益分配由平均主义转变为分配差别化;

简述劳动法的特征。

1、它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

2、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3、它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

4、遵循三方性原则

简述用人单位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a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b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工会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工会是员工的集体组织,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主要体现在:

1、整合职能,形成全体会员的共同利益。

2、经济职能,实现企业和雇员的经济利益平衡。

3、民主职能,为雇员提供各种形式的代表制度。

4、服务功能,为会员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不包括哪些内容?

1、加班加点工资。

2、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3、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

4、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收入

简述工会的定义与特点。

1、工会: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2、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

3、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

4、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

5、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

6、工会在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简述签订劳动合同中自愿原则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自主决定订立或不订立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同谁订立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有权决定劳动合同的内容

4、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有变更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自由

5、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有权选择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的形式。

工会的行为方式有哪些?

1、互保互助。通过从工会基金中提取费用,向成员提供医疗,娱乐等福利。

2、集体谈判。与雇主协商确定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事务的活动

3、劳动立法。即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等方式保护雇员利益

4、直接行动。即在集体谈判无效时,直接采取罢工等方式

5、政治行为。即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加压力等方式维护雇员利益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无效劳动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1、以欺诈,胁迫手续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简述员工民主参与管理的方式。

1、自愿参与和被迫参与,自愿参与是雇主允许员工或者员工自愿参与民主管理。

2、非正式参与和正式参与,非正式参与是基于雇主和员工之间的个人协定,正式参与是指企业内存在员工参与管理的组织机构。

3、间接参与和直接参与,间接参与是员工选出代表去参加管理。直接参与是参与民主管理的员工都会参与决策和管理。

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女工保护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女职工劳动权的保护,女职工享有与男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权利。

2、禁止女职工从事的劳动范围,女职工不得从事国家规定的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女职工特殊生理期间的保护,具体包括经期保护,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和哺乳期保护。简述劳动合同的特征。

1、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特定性

2、劳动合同中劳动者身份上的从属性

3、劳动合同中的不自由性

4、劳动合同的可能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劳动关系是围绕着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展开的,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从业关系,指劳动者的招聘,录用,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劳动者的职业,职位等

2、劳动组合关系,包括对劳动者的组织与管理,劳动职责与考核,劳动纪律与奖罚等

3、劳动者的利益分配关系,包括劳动报酬与收入分配,劳动条件与劳动保护,劳动者的社会保障等

我国集体谈判的现状是什么?

1、行业协会缺位

2、主体双方不平等

3、企业利润率低,增资协商缺少条件

4、员工对集体谈判的自觉意识较弱

未成年工的保护标准有哪些?

1、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

2、禁止未成年工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

3、定期体检

4、实行登记制度

简述雇员加入工会的原因.

1、借助工会对抗雇主

2、参加工会活动

3、扮演心理角色

4、社交压力

简述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我国学者把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概况为角色:

1、劳工基本权利的保护着

2、集体谈判与劳动参与的促进者

3、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4、就业保障和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简述劳动合同的内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包括: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基本情况,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劳动合同除了上述必备条款外,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简述私营企业实行员工民主参与管理的要求。

1、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2、必须符合私营企业管理的要求

3、必须符合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要求

4、必须符合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

简述劳动争议调解的原则。

1、自愿原则

2、依照事实原则

3、及时原则

4、平等原则

5、民主协商原则

6、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原则

我国政府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国有大企业里的劳动关系构建要注意合理的产权结构安排,解决经营者的双重身份问题,解决劳动者与企业平等地位的问题;

2、处理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劳资关系,破除劳资绝对对立观点,既不能“资产所有者本位”,也不能“劳动者本位”要把鼓励和支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维护劳动者权益有机统一起来;

3、处理好社会不同群体的劳动关系,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劳动权益

简述劳动合同内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1款的规定,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包括:

1、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基本情况,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劳动合同除了上述必备条款外,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

1、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证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

3、保证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简述产业行动的方式。

1、关闭工厂

2、雇佣替代劳动者

3、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

4、复工运动

5、黑名单

6、排工

简述劳动法的功能。

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2、解决纠纷

3、确定基本的劳动标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就业年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以及安全卫生标准等

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女工保护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就业权利保障

2、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禁止女职工从事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工作

3、四期保护,是指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保护。

劳动合同的特征是什么?

1、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特定性

2、劳动合同中劳动者身份上的从属性

3、劳动合同中的不自由性

4、劳动合同的可能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简述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1、完成劳动任务;

2、提高职业技能;

3、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4、遵守劳动纪律;

5、讲究职业道德。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义务劳动。

简述劳动法的功能。

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如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

2、解决纠纷

3、确定基本的劳动标准,如最低工资,最低就业年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以及安全卫生标准等

雇员不加入工会的原因有哪些?

1、反对工会的态度

2、社交压力

3、工作满意

4、加入工会的成本

5、工会间的敌对或工会的冷漠

劳动争议仲裁的原则有哪些?

1、着重调解,及时处理

2、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3、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工资的法律保障内容是什么?

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

2、禁止克扣和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3、特别情况下的工资的支付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要点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填空30*1 名3* 10’简2*10’案2* 10’ 一.名词解释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 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劳动关系:广义上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狭义上指劳动法律关系即是劳 动法调整劳动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社会保险:指通过立法建立的,对劳动者在其生、老、病、死、伤、残、失业及发生其它生活困难时,给 予物质帮助的制度。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实质上是 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二简答: 一、劳动合同法定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约定条款 1、试用期 2、培训 3、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条款 4、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5、其他事项

二、劳动法律关系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即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的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一、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区别 第一,合同当事人不同。集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职工自愿结合而成的工会或者职工推举的代表,劳动者个人一般不能单独同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而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用人单位,而另一方通常是劳动者个人。 第二,合同内容不同。集体合同规定的是劳动者集体劳动的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明确有关用人单位的整体性措施;劳动合同则仪限于规定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 第三,合同效力范围不同。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它是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重要依据,劳动者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条款的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两者出现不一致时.应以集体合同规定的条款为准。同时,集体合同对于签订集体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都发生效力,而劳动合同只能是对用人单位和单个的劳动者发生效力。 第四,合同订立时间不同。 第五,合同目的不同。实行集体合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整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利用合同制度实现和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二、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含义: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用周、月、季、年等为周期总和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 一般适用于从事受自然条件或技术条件限制的劳动,主要包括: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其他适合实际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及参考标准答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及参考标准答案

————————————————————————————————作者:————————————————————————————————日期: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及参考答案 I 客观题部分( 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的规定,确定公民的最低就业年龄为()周岁。 A.14 B. 15 C. 16 D. 18 2.《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的标准工作时间为劳动者的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 A.7小时B。8小时C。10小时D。24小时 3.工人纪某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公司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该公司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公司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纪某,提前的期限为() A.30日B。35日C。40日D。60日 4.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 A.劳动合同期满B。劳动合同因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 C.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D.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5.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 A.100% B。150% C。200% D。250% 6.为了妥善处理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劳动法》第80条和81条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的委员会是() 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B。工会调解委员会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D。职工调解委员会 7.未成年上岗工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由劳动行政部门核发的证件是()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含答案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含答案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 公司/部门: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劳动合同法》共(八)章,(98)条。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3、劳动法规和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为: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后法优于前法)。 4、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5、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6、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7、区分offer letter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的关键在于,该录用通知书中是否将(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交代的很详细。 8、只有在劳动者虚构或者隐瞒的个人情况与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方能解除其劳动合同。 9、劳动合同期限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10、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11、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12、《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须停工治疗的,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试用期(中止)。 13、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4、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15、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

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复习资料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劳使关系、雇佣关系甚至产业关系等 2、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3.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4.管理方一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5.管理方团体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一般不直接介入员工与管理方的关系之中。主要任务进行集体谈判,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地影响劳动关系。 6.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是经过双方协商一致,以正式的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是以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形式,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冲突,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对员工及工会来说,冲突的形式主要有罢工、旷工、怠工、抵制等,辞职有时也被当做一种冲突形式。对用人方而言,冲突的形式主要有关闭工厂,惩处和解雇不服从领导的员工。 8.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 9.所谓三方性原则就是在制定劳动法规、调整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等方面,政府、雇主和劳工三方代表共同参与决定,相互影响、互相制衡。

10.在人的多种需要当中,在某种条件下会有一种需要排在第一位,在需要结构中占据优势,共他需要排在它的后边,这排在第一位的需要就是优势需要。 11.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12.罢工。又称同盟罢工,通常是指行业的全体劳动者或企业内的一群劳动者,以工资或劳动条件的改善等经济利益的获得为目的而采取的共同停止工作的行为。 13.怠工,就是懈怠工作的意思,劳动者进行怠工,不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或离职,而是在工作中故意懒散、怠惰,或浪费雇主或企业的原材料,以此来达到维持或改善劳动条件的目的。 14.现在劳动者所使用的联合抵制手段,通常是指一群劳动者团结起来,对于不满足他们要求的雇主及雇主有关的人,断绝其社交上和经济上的一切联系,以迫使其就范。 15.黑名单:是雇主在劳动关系冲突中对劳动者采取的一种秘密报复手段。雇主通过秘密调查,将一帮不安分或危险而有可能在劳资冲突中发挥主要或带头作用的劳动者秘密登记在一张表上,并暗中通知本行业其他雇主不要雇佣他们,致使这帮被列在表上的劳动者永无再被雇佣的机会。 16.排工:指雇主在雇佣劳动力时,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态度。一般情况下,雇主专排那些加入工会的劳动者,为防止劳动者利用工会与企业讨价还价,以不加入工会为雇佣条件,以后违背此诺言,立即给予解雇。 劳动关系冲突的基本手段:1.劳动者的基本手段:罢工、怠工、联合抵制。2.管理者或雇主的基本手段:关闭工厂、黑名单、排工。 劳动关系冲突的解决办法:调解、仲裁、诉讼、政府干预 17.应对行为:工人对自身所处的地位的看法,以及员工自身对紧张的雇佣关系的单方调节行为,它是雇佣关系性质造成的潜在的紧张和挫折的一种发泄渠道。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法律条文: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第一个限制工作长度的法律。(现代意义上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广州召开第一次劳动大会,第六次全国劳动大话在哈尔滨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法是北洋政府于1923年由农商部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 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布了《工会条例》,承认了工人与雇主团体立于对等之地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农村根据地的最重要、最完备的劳动立法。 国际劳动法思想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 第一次由国家政府提出召开国际劳动会议、开展国际劳动立法的倡议是瑞士。 《国际劳动宪章》是国际劳动立法的重要依据。 1919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1944年我国成为国际劳工组织常任理事国。 1944年6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第二十六届劳工大会,通过着名的《费城宣言》。 第一次劳动立法会议展开地点——柏林。 要点: 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承揽关系和劳务关系都不是劳动关系,而是民事关系,因此,应由民法而不是劳动法进行调整。 个体工商户最大不超5个学徒。 当前时期的劳动就业方针是: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 特殊群体包括: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推出现役的军人等。 用人单位招收雇佣职工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收录用当地少数民族人员。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适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的变更,只限于劳动合同条款内容的变更,不包括当事人的变更。 6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必须优先从本单位裁剪的人员中录用。 劳动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职工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育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集体协商的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期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集体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超60天。 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合同最早产生与苏联。 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集体合同期限一般1至3年。

劳动合同法试题及答案

劳动合同法试题及答案 【篇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知识试题与答 案】 class=txt>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项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a、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b 、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c 、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a 、口头协议 b 、书面劳动合同 c 、集体合同 3、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 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 、半个月 b、一个月 c、两个月 4、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 、订立劳动合同 b、在合同文本签字盖章 c 、用工之日 5、是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 a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b、试用期 c 、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6、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六个月 7、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或劳动 合同约定工资的()。 a 、60% b 、80%c、 100% 8、可以对劳动者约定违约金的情形有()。 a 、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b、劳动者营私舞弊给用 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c 、约定服务期限的劳动合同 9、竟业限制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那些人员()。 a、高级管理人员 b、高级技工 c 、普通员工 10、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竟业限制的人员竟业限制期限,不 得超过()。 a 、一年b、二年 c 、三年 11、劳动者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十五日 b 、三十日 c 、六十日

12、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三日 b 、五日 c、 10日 13、劳动者有下列哪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 工作的 b、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14、用人单位有哪种情形,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 b 、用人单位与劳动约定保密 事项的c、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15、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a 、一个月 b 、二个月 c 、三个月 16、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是指()。 a 、全市上年度职工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b 、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 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c、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 个月的平均工资 17、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 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内 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 、10日 b 、15日 c 、30日 18、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时支付。 a 、劳动合同解除 b 、劳动合同终止 c 、办理工作交接 19、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 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 a、劳动合同 b 、集体合同 c 、专项集体合同 20、在县级以下区域或某些行业内,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 立()。 a 、集体合同 b 、专项集体合同 c 、行业性或区域性集体合同 21、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a 、10日 b 、15日 c 、30日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劳动争议仲裁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就争议的解决有仲裁协议的,可以进行仲裁 B.仲裁是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未经仲裁不得诉讼 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劳动争议时可以依法进行调解,仲裁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D.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不能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 2、依我国目前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项保险劳动者无须负担社会保险费?() A.基本养老保险 B.工伤保险 C.失业保险 D.医疗保险 3、在下列哪种情形下,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A.试用期内 B.熟练期间 C.见习期内 D.医疗期内 4、在下列哪一种情形下,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A.在试用期内 B.在用人单位濒临破产的情况下 C.在劳动者患病的情况下 D.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 5、发生劳动争议必须经过什么程序后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协商B.调解 C.仲裁D.和解 6、下列哪一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A.丁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的担保 B.汪某因身高不足1.70米而被乙厂招聘职工时拒绝录用,汪某欲告乙厂 C.甲厂职工陈某操作机器时不慎将参观的客户蒋某致伤,蒋某要求陈某赔偿 D.丙公司与劳务输出公司就30名外派劳务人员达成的协议 7、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按以下哪种方式处理()。 A.用人单位承担直接赔偿责任 B.用人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由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 C.劳动者对直接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D.先由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 8、以下关于工资支付的表述中哪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A.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发放,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代替货币发放 B.工资应当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C.在劳动者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可以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D.在劳动者未完成劳动合同约定的定额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9、李某与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履行了3年后双方经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有关该事件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 A.由李某提出解除合同的,解除时企业应依法给予李某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劳动法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简答) 一:劳动权平等原则。 1在就业促进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 则体现为平等就业。反对就业歧 视,劳动者 不因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 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差别待遇 2在劳动基准法领域,劳动平等原则 体现为待遇均等。同工同酬体现 为:○1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应当与其 劳动给付相当。○2给付相同劳 动的劳动者之间,应该享有平等待 遇。 3在劳动保护法领域,劳动权平等原 则体现为劳动条件平等。○1劳动条 件应当根据具体的工作岗位来确 定○2针对特定的劳动者群体,其 劳动条件也应该采取不同的规定。二:劳动自由原则。 1在劳动合同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 体现为契约自由。 ○1劳动者的缔约自由

○2劳动者的辞职自由 2 在集体合同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 体现为结社自由与团体自治。 ○1结社权:积极结社权,即有 组建和参加的自由。消极结社 权,即有不参加和退出的自由。 ○2团体自治: A工会团体的人 格独立。相对独立于国家,独立于 雇主 B工会团体的行 动自治。工会 团体依法享 有依自身职 能采取维护 劳动者合法 权益的集体 行动自由 3 在劳动保护法领域,劳动自由原则 体现为禁止强迫劳动。劳动力的人 身属性决定了劳动的不可强迫性。三:倾斜保护原则。 1 在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原则主

要体现为解雇保护。《劳动合同法》 中,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受到严 格的单方限制。 2 在劳动基准法中,倾斜保护原则主 要表现为基准法定。国家对于用人 单位基于强势地位可能的肆意行 为的限制,倾斜保护劳动者,以确 保劳动者的生存。 3 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倾斜保 护原则主要体现为对劳动者的救 济保障。 ○1劳动争议仲裁免费制度减少 了救济成本○2举证责任倒置○3 有限的一裁终局避免了用人单位 滥用诉讼权利而妨碍劳动者的权 利救济的实现 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 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条件最 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 置,包括部门法地位和法域地位两

(精选)2017年4月自学考试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 (课程代码06089)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1页至第4页,共4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 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5页,共1页。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源于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2.三方协商机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 A.国家一级的协商 B.产业一级的协商 C.地方一级的协商 D.企业一级的协商 3.影响企业劳动关系诸多因素中最复杂、最深刻、最主要的变量是 A.政治环境 B.经济环境 C.技术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4.在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和制度背景中,集体谈判制度建立于 A.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时期 B.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时期 C.冲突的制度化时期 D.成熟的劳动关系时期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试卷第1页(共5页) 5.在《产业与劳动关系评论》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分析集体谈判与劳动关系框架的学者是 A.马克斯?韦伯 B.邓洛普 C.桑德沃 D.安德森 6.雇主组织是由谁组成的协会? A.自然人 B.企业法人 C.资本家 D.企业股东 7.工会最早出现于18世纪90年代末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西班牙 8.新保守主义中最有影响力的政府理论是 A.管理主义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精英理论 D.正统多元主义理论 9.管理方的权力在就业组织中是以一种等级分层的形式逐级递减的,这种权力来源于 A.所有者的所有权 B.政府的授予

劳动合同法试题带答案

《劳动合同法》测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 A. 书面劳动合同 B. 口头劳动合同 C. 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支付标准是。 A.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B.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按本单位同岗位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 C. 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 A.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4.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 B.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 C.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5.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 1个月 B. 6个月 C. 1年 6.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下列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A.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B. 劳动纪律 C. 社会保险 7.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 不得超过,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A. 1个月 B. 2个月 C. 6个月 8.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二款,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在约定试用期时 A. 可以多次约定试用期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模拟题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模拟测试一 (课程代码:41760)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2.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雇员范畴的是() A.蓝领工人B.教师 C.教师D.农业劳动力 2.劳动关系的实质是() A.雇佣与被雇佣B.冲突与合作 C.对抗与和解D.利用与被利用 3.下列属于冲突的背景根源的是() A.异化的合法化B.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C.客观的利益差异D.雇佣关系的性质 4.劳动过程理论是在()首次被阐述。 A.《劳动分工理论》B.《美国社会主义者》 C.《劳动垄断资本》D.《管理工作的本质》 5.雇员团体最主要的形式是() A.雇员协会B.职工代表大会 C.工会D.职业协会 6.下列劳动管理模式中,秉承新保守派劳动关系理论的是() A.斗争模式B.多元放任模式 C.协约自治模式D.统合模式 7.权变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日本 8.强调雇员与雇主的整合是工会的首要职能的是() A.自由改革主义B.正统多元主义 C.激进主义D.管理主义 9.目前最典型的一种劳动关系管理类型,其特征是实用主义或机会主义的是()A.传统型企业 B.精明的家长型企业 C.精明的现代型企业 D.标准现代型企业 10.斯坎隆计划的目的是() A.降低劳动成本 B.有效的员工参与 C.鼓励收入较高的高资历雇员积极参与绩效改进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期末复习笔记(整理精华版)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期末复习整理笔记(含重点知识点考点及PPT截图) 一、劳动关系词源△ 1,狭义:是劳动者(雇员)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2,劳资关系:是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劳方资方界限分明,关系中包含一致性与冲突性。 3,劳工关系:与中文劳动关系是同一词,强调劳动者,工会与雇主之间的互动过程,集体谈判过程。 4,劳雇关系:又称雇佣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权利义务结构。 5,劳使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其技术性意义,中性温和。源自日本。 6,产业关系:又称工业关系,狭义指劳资关系;广义产业及管理者与受雇者之间的所有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所有层面,以及相关的机构和社会、经济环境。源自美国。 考点1:劳动关系概念 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广义:劳动关系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职工及其职工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权、责、利关系。 ①企业与全体职工(包括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②企业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③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④经营者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⑥职工与职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狭义:企业作为用人单位(雇主)与职工(雇员)及其组织之间依据劳动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法律关系。 ①(直接)目的:实现生产劳动过程。 ②主体:基本主体:劳动者;劳动力使用者 相关主体:政府(社会生产过程的组织协调者);工会(劳动者利益代表);雇主组织(利益代表)③(基本)性质:劳动关系的基本性质是社会经济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本质(性质、实质)▲ 1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 (简而言之,劳动关系的本质就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2 双方以集体协议或劳动合同的形式,甚至心理契约的形式,规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是非曲直。 △3 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4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分为劳动力市场的力量和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 △5 劳动力市场力量,反映了工作的相对稀缺程度,由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供求中的稀缺性决定的。(劳动者技能越高,市场力量越强。) △6 双方对比关系的力量,是指劳动者进入就业组织后能够影响资方的程度,其中以退出、罢工、岗位三种力量最为重要。 退出:劳动者辞职给用人方带来的成本,如寻找和培训顶替辞职员工的费用。 罢工:劳动者停止工作给用人方带来的损失。 岗位:在岗员工不服从、不配合用人方的工作安排而带来的管理成本的增加。

06089劳动关系与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第三节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第二节劳动关系理念溯源 第三节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第三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一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冲突的制度化 第四节成熟的劳动关系 第五节新的矛盾和问题 第六节新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 第四章管理方 第一节谁是管理方 第二节管理方的角色理论 第三节管理模式和实践 第五章工会 第一节工会的概念 第二节为什么及如何组建工会 第三节工会的职能与行为方式 第四节工会的组织结构 第五节劳资合作策略 第六章政府 第一节政府的角色 第二节政府与劳动关系理论 第三节政府劳动关系策略的实践 第七章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第一节劳动法与劳动关系 第二节工资的法律保障 第三节工作时间和加班的加点 第四节工作场所的规则 第八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第一节劳动合同法概述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四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五节劳务派遣制度 第六节法律责任 第九章工业民主:员工参与管理 第一节员工参与管理的实施第二节员工参与管理的形式 第十章惩处与申诉 第一节如何实施惩处 第二节申诉 第十一章集体谈判 第一节集体谈判概述 第二节集体谈判的法律的调整 第三节集体谈判的结构、进程和结果 第四节我国的集体协商制度 第十二章产业行动 第十三章集体协议 第十四章三方协商机制 第十五章劳动争议处理 第十六章 当代劳动关系的发展和问题 ?劳动关系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关系。 ?国际劳动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 ?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会会审议通过。 ?对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职工,《劳动法》的实施范围仅限于和这些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劳动就业权)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有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在就业方面一律平等,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公司的劳动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从(年满16周岁开始的。) ?关于劳动者的义务,《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具体而言是共同指向的劳动活动. ?法律事实,根据它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分为(事件和行为)

劳动合同法试题

《劳动合同法》网上知识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1、《劳动合同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通过,()起施行。 1).2007年6月29日2008年1月1日2).2007年6月29日2007年6月29日3).2007年6月28日2007年10月1日4).2007年6月28日2008年1月1日答案:1 出处:《劳动合同法讲话》第一讲 2、《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企业2).用人单位3).劳动者4).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答案:3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一条 3、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1).董事会2).监事会3).工会4).职工代表大会 答案:3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4、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1).公道2).公认3).公开4).公平 答案:4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5、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 1).不遵照执行2).宣布废止3).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4).请求劳

动行政部门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答案:3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四条 6、《劳动合同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一种()。 1).人身关系2).财产关系 3).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相结合的社会关系4).经济关系 答案:3 出处:《劳动合同法讲话》第28页 7、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1).用工之日 2).签订合同之日 3).上级批准设立之日4).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答案:1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七条。 8、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1).可以 2).不应 3).应当4).不得 答案:4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九条 9、《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 可以2). 应当3). 需要4). 无须 答案:2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 10、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1).十五日2).一个月3). 二个月4).三个月 答案:2 出处:《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二款 1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时间的劳动合同。 1).解除2). 续订3).终止4).中止 答案:3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重点

第一章 1、劳动关系的概念: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表明劳动力使用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我国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的参加者。狭义: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两方。一方是劳动者和以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是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 3、管理方的概念:狭义管理方是指在生产组织中通过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职能,率领其隶属人员完成既定工作的各级管理人员。从广义上看,管理方除了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还包括各类正式非正式雇主协会。 4、管理方的特点:1)管理方具有职权,职权是能向隶属人员进行指挥、发出命令并要求下级强制服从并执行的权力以及给予奖惩的权力。2)管理方通过合法程序获得职权。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权是经由一定正式程序而赋予某个职位的一种权力。它源于企业产权,是合法的。3)职权是由上而下逐级授予的,权责对等十分重要。 5、雇主协会的类型:1)行业协会,同某一行业企业组成的单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2)地区协会,由某一地区的多种企业组成的地区性协会代表该地区雇主的共同利益。3)雇主组织,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雇主组织可分为全国性雇主联合会、单一行业或产业的全国性协会、地区协会。 6、工会的定义:工会是由工人组成的旨在维护并改善其工作条件的连续性组织。工会的性质: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的地位:工会主要通过集体谈判的方式代表员工在工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工会的特征:1)工会必须是一定人数以上的雇员的团体,一般不允许雇主及其代理人加入。2)工会属于社会团体而非政治性组织或经济性组织,即工会不得有政治和经济目的。3)作为社团,工会具有法人资格。4)工会有同雇主或其团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监督雇主遵守《劳动法》等项权利。5)工会在与雇主的关系中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工会的权利:4)条,以及工会及其会员在采取产业行动中,享有豁免权。同时法律也对工会及其会员的权利进行倾斜性保护。P22 7、工会的职能:工会有整合职能、经济职能、民主功能、服务功能 8、工会的行为方式:“韦布五分法”1)互保互助,通过工会会费建立的基金中提取费用,向成员提供如医疗教育、娱乐、住房等福利。2)集体谈判,是工会与雇主交涉、协商确定薪酬、福利、工时、工作条件等有关劳动标准和劳动关系事务的活动,是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方式。3)劳动立法,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等方式保护雇员利益,促进工会发展。4)直接行动,在互助互保式集体谈判不能发挥作用时,工会采取罢工、罢市等方式。5)政治行为,主要包括向政府与立法机构施加压力,促使其颁布保护劳动者的条例或法律;建立政党或加入代表工人利益的政党。 第二章 一、冲突的原因:1、异化劳动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5、心理契约的不履行6、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等社会因素。 二、冲突的根源:工人努力工作,却不拥有最终的结果,这种异化劳动的合法化势必造成工人和雇主之间的矛盾,成为私有经济中不可能调和的冲突根源 三、冲突的表现形式: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冲突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出现分歧,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的表现形式。冲突一般包括显性冲突和隐性冲突。1、显性冲突对于员工来说表现为罢工、抵制、辞职、诉怨等;用人单位表现为关闭工厂、停工、惩处、辞退员工等。2、隐性冲突,员工主要表现为职务内绩效的降低,比如怠工、旷工、缺勤、偷懒等。用人单位则表现为排挤员工,随意安排员工等。 四、产业行动的概念:产业行动又称集体行动,是指劳资关系双方在劳动关系中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和要求,依法采用罢工或关闭工厂等阻碍企业正常运营手段等进行对抗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在集体谈判过程中由雇员或雇主以向对方施加压力为目的,单方面发动的导致正常工作暂时停止的一种活动。产业行动是集体协商、谈判失败后的高级斗争形式,也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以和平手段所能够采取的最终的斗争或争议方法。 五、产业行动的形式 1、雇员的产业行动,1)罢工,产业行动最明显的方式。2)怠工,作为雇员产业行动的一种基本手段,是指工人既不离开工作岗们也不进行就地罢工,只是放慢工作速度或进行破坏性工作。3)联合抵制,是指雇员以影响消费者的方式来阻止雇主销售其最终产品。要据抵制对象不同,分为初级联合抵制和次级联合抵制。初级……是指工会直接向当事雇主施加压力迫使其接受谈判条件的运动;抵制方式是通过劝说消费者不去购买雇主的产品来限制雇主产品市场。次级……是指工会向没有直接卷入劳动争议的雇主施加压力,使当事雇主处于不行地位而进行的运动。方式是开展工人运动,使消费者不购买雇主产品。4)纠察,指罢工员工在靠近企业入口或有关区域设置警戒线,用以阻止其他员工或者人员进入。5)“恶名单”“好名单”。“恶名单”指工会将那些与工作作对的雇主列入一个名单,在很多国家视为非法。“好名单”在这种名单上列入工会认为对工会“公正”的雇主。 2、雇主的产业行动,1)关闭工厂,指的是当雇主得知雇员准备罢工或者雇员刚开始罢工的时候,就关闭工厂,并且声称是被迫行为。2)雇佣替代劳动者,是指在正式员工罢工期间,雇主通过雇佣其他工人来代替罢工工人进行生产,以抵制或破坏工人罢工的一种手段。3)雇主充当罢工破坏者,指的是罢工期间,雇主借助其他雇主的生产能力完成生产任务。4)复工运动,雇主派人到罢工工人家中劝说罢工者或其家属,使他们相信不久之后,大多数工人都将会回到工厂,并且他们的利益也会得到良好的保障。5)黑名单,又叫黑表,雇主通过秘密调查,将一些不安分或有可能在劳动冲突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劳动者登记在一张表上,并暗中通知本行业其他雇主都不要雇佣他们6)排工,雇主对某些劳动者采取排斥的态度。 六、罢工的形式:根据罢工的目的可为经济罢工,反对不正当行为罢工,同情罢工。根据罢工有无工会组织,分为正式罢工,野猫式罢工,其他形式有就地罢工,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 七、罢工的法律约束:1)对公共事业的罢工限制,由于公共事业的社会性,许多国家法律严格限制公共事业的罢工权。另外法律严禁在公用事业部门举行巡回罢工和怠工。2)对其他行业的罢工的法律规定,遵循以下原则:合法原则(罢工目的是为了达成集体协议时,罢工才是合法的),社会适当原则,罢工程度要使社会能够接受。均衡原则,罢工必须是逼不得已采取的方式,手段要合法,应该尽量使用其他较和平的方式。 八、合作的根源: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合作源于“被迫”(是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和“获得满足”(第一,获得满足建立在工人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上,第二,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第三,管理方的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九、冲突向合作的转化及合作的方式:通过沟通或共同协商的方式。1、沟通的概念:沟通特指管理方向员工及其组织传达信息的过程。管理方沟通的目的在于向雇员提供组织信息,加深员工及其代表对组织的问题和管理方地位的理解,消除员工及其代表可以已有的错误观念。员工获得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工会在集体谈判、组织内部劳资联合决策中的作用。沟通主要内容有: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日常工作情况信息。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2、共同协商:指员工单位为协调员工的关系在制定决策之前,先征求员工的意见或态度,但是不需要征得员工或其代表同意的决策程序。共同协商的组织是协商委员会,由员工和管理方代表组成,主席由委员会成员每年选举产生。共同协商的作用,1)共同协商使双方在思想和行动上寻求更大的一致2)能够部分的调整劳动关系。 第三章 一、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1、劳动规则的订立者2、劳动规则的执行者、监督者3、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者4、劳动争议的调停者5、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二、劳动关系建立阶段的政府管理:主要体现在就业和劳动合同方面。1、就业是劳动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就业方面主要关注就业水平和就业模式。注意:1)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积极扩大就业2)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积极采取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4)完善就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2、我国劳动合同管理的框架由行政管理、社会管理和用人单位内部管理构成,但以劳动行政部门的管理为主,其管理职责主要包括:制定关于劳动合同的规章和政策;指导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确认和处理无效劳动合同;监督劳动合同履行等。 三、劳动关系存续阶段的政府管理:主要体在工资、劳动安全、职业培训、社会保险等方面。1、国家的工资管理主要包括:对全社会工资的一般管理,制定工资政策和法规,宏观调控工资总量,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资支付,尤其是保障欠薪支付,协调不同地区、行业、职业之间工资比例关系。对企业工资的间接管理,企业工资总额进行动态、适度宏观调控,指导企业选择和完善工资制度,监督企业在工资分配过程中遵守工资政策法规。对国家机关工资的直接管理,确定国家机关工资分配的制度和方案,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并参照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确定和调整国家机关工资水平。2、劳动安全的管理:制定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并监督用人单位执行;政府职能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