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后复苏期间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术后复苏期开展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开展介入封堵术的先心病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复苏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2%,干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心病的复苏期间容易发生多种不良事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最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介入封堵术;小儿先心病;复苏期;综合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67-02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的心脏病类型[1],介入封堵术是依据X线的指导开展股动脉或股静脉的穿刺,借助导管将封堵器送达病变部位进而根治疾病[2],伴随介入治疗的不断进步,当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中。由于小儿患者的各身体

机能发育水平尚不完善,所以在复苏期需要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针对49例患儿开展了复苏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开展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98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39例;年龄2~10岁,平均(4.7±1.5)岁;体重12~44kg,平均(28.1±4.3)kg;室间隔缺损52例,动脉导管未闭19例,房间隔缺损17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10例。均通过口气管插管,麻醉药物为常规剂量,平均手术时间为(68.7±2.1)min,平均复苏时间为(57.9±2.3)min。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9例,两组样本的基本资料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复苏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①呼吸道干预:手术后仍需插管患儿首先进行吸痰处理,观察管道、氧气管与气囊的基本情况,如发现存在管道不通、氧气管弯折或气囊凹瘪,立即给予纠正处理。严密观测小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体征,患儿存在早期苏醒表现后及时上报医师,选取拔管的最佳时机。已去除插管

的儿童,在肩胛处增加垫肩,保证双肩的正常舒展,头部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观测各种生命指标变化情况。②穿刺干预:定期进行敷料更换,并观察是否存在渗血、皮肤肿胀、颜色变化等情况,及时给予纠正处理,避免患儿发生穿刺点渗血、肢体肿胀等并发症。

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异常情况的综合护理,具体方式如下:

①气道痉挛:患儿开展全麻后经常出现该种不良反应,也是麻醉后较为严重的表现之一,护理人员观察患儿的呼吸,判断是否存在金属般声音,检测血氧饱和度是否存在下降,以及唇部颜色变化。一旦出现类似表现及时开展急救措施,增加呼吸面罩的应用。②舌后坠:患儿由于自身口腔内的特点,给予全麻后容易出现舌后坠并发症。主要症状表现为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下降与鼻鼾音增重,存在舌后坠的小儿及时将其头部向后仰,协助张口并拖住下颌部,严重者增加口咽通气管。③呕吐:该种并发症出现的机率较大,存在呕吐表现的患儿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对口腔内异物进行抽吸处理,避免发生呼吸抑制情况。④皮下气肿:如儿童的头面部存在肿胀表现,甚至累及至胸部,明显存在躁动表现,护理人员应使用针头进行排气干预并联合应用呼吸面罩。⑤体温下降:由于全身麻醉会降低儿童体温调节系统功能,容易发生体温下降的表现。护理过程中定期开展体温检查,适时给

予保温毯与盖被处理,协助恢复体表温度。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计数组间以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2%,干预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8%,干预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小儿先心病主要由于在妊娠期间心脏器官发育缺陷而产生,主要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三种类型。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开胸手术,容易对儿童造成较大的创伤,恢复的时间较长,并且存在明显的瘢痕,临床应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介入封堵术具有微创、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使先心病患儿及其家属越来越愿意接受[3]。在本次研究中98例患儿均接受了介入封堵术的治疗,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该手术中需要对患儿开展全身麻醉处理,而在麻醉后的复苏期间容易引发较多不良事件,造成较多的并发症,影响到患儿的预后效果。本组4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异常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根据患儿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着重增加针对性干预措施,从根本上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结束后,本组患

儿仅存在2例发生轻微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显著好于仅开展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该种护理模式能够保证介入封堵术治疗的安全性,在复苏期间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小儿先心病的复苏期间容易发生多种不良事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最终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全林,李道琴,雷艳娟,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及护理[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3):290-291

[2] 孙向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00-101

[3] 梁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42例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147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结果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2±0.3)h、住院时间为(3.3±0.8)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2.1±0.6)h;对患儿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随访,检测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轻度瓣膜返流23例,无血栓栓塞,其中房早15例、室早9例,房速3例。结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的疗效理想,且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标签:介入封堵术;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疗效;术后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患儿出生时即存在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患儿发病后主要以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发育。传统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该方法虽能改善患儿症状,但手术创伤较大,预后较差。近年来,介入封堵术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得到应用,该治疗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可根治等优点。为了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不同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及术后安全性,选取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3例,女133例;年龄6月~14岁,体重5~36kg;其中房间隔缺损(ASD)82例,室间隔缺损(VSD)9l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6例,ASD合并PDA5例,VSD合并ASD2例,均选用国产封堵器。患儿均符合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经过超声心动图得到确诊。ASD、VSD、PDA 三种先心病均严格按照专家共识有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家属对患儿病情、手术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晓,且均能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方法如下:治疗时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且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对腹股沟区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并行右股动脉、静脉穿刺,植入5F鞘管,对患儿进行全身肝素化。检查患儿右心导管,建立静脉轨道,导入长鞘,沿着输送长鞘将在体外的封堵器送入左心室,并对左室释放面伞,待位置合适后将封堵器系统进行撤回,保证左室面伞与室间隔紧贴;房间隔的介入治疗顺序:对股骨沟区进行常规消毒并铺设无菌巾,全身肝素化后,对股静脉进行有效穿刺,并对患儿进行右心导管造影,将右冠造影导管送入,指导左上肺静脉,经过导管置入260cm的加硬导引钢丝,并沿着导引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的麻醉方法及呼吸管理。方法全部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结果32例患儿,除1例出现过敏反应外,31例麻醉效果满意。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应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即氯胺酮加丙泊酚,操作方便,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小,镇痛完善,麻醉效果良好。 【关键词】儿童;心脏缺损,先天性;动脉导管;心脏导管插入术;麻醉;呼吸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封堵术,因其不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远期效果好,在国内已广泛开展。我院自2005年10月~2006年9月,已行32例小儿先心封堵术,现将其麻醉经过及呼吸功能的管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8岁,体重8.5~21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3例。全部患儿术前心功能Ⅰ~Ⅱ级,心电图正常或轻度房室肥大,或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合并其他先心病。其中6例合并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有咳嗽,无咳痰,两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胸片未见异常。 1.2 手术步骤 穿刺股动、静脉,置左右心导管,造影检查确诊先心病的类型,以确定心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测量PDA的最小直径和入口处的直径,ASD和VSD缺损的大小和位置,建立股动、静脉轨道,顺轨道将封堵器送至合适位置,听诊及造影核实疗效。术中静注肝素10u/kg。 1.3 麻醉方法 32例患儿均采用非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前常规禁食6~8h,禁饮4h,术前30min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01~0.015mg/kg,开通外周静脉。入导管室后立即静注氯胺酮1.5mg/kg,面罩吸氧,接监护仪,监测心率、心电图、血氧饱和度。患儿入睡至手术行股动静脉穿刺前,再次静注氯胺酮1.5mg/kg,术中维持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的护理 刘宏宇王岩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痊愈出院。结论封堵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室缺房缺外科修补术治疗先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是此种方法存在创伤大、恢复慢和输血风险。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新的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这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13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11例,室间隔缺损(vsd)15例;心功能ⅰ级。 1.2介入手术方法 1.2.1动脉导管未闭常规局麻下分别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沿股静脉送入6~7f的端孔导管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后,将260cm的交换导丝经pda送入降主动脉;沿动脉送入4~5f的猪尾导管至主动脉弓降部行侧位造影放大摄影,观察pda的形状和位置,测量其直径,沿交换导丝送入传送鞘至降主动脉,撤出导丝和内鞘,选择大于pda最窄直径2~4mm的蘑菇伞封堵器(amplatzerductoccluder,ado),证实ado形状,位置满意,无或仅有少量烟雾状残余分流时,可沿指示方向操纵旋转柄,释放ado,封闭pda,术毕撤出导管、导丝及鞘,压迫止血,加压包扎,术中静脉注射肝素0.5~1.0mg/kg,24~48h 后复查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 1.2.2房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送入260cm导丝至左上肺静脉,用球囊测量asd最大伸展径,选择型号合适的amplatzerasd封堵器在x线及tte监视下封堵asd,其余同上。 1.2.3室间隔缺损在全麻或局麻下穿刺右股动静脉行常规左室造影及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是经股动静脉穿刺插管,置入输送器,经输送器置入封堵器对其漏洞进行修补的方法。 一、术前准备: 1.做好术前宣教,消除思想顾虑,取得合作。 2.术前辅助检查:术前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 3.备皮(双侧腹股沟区) ,备皮后保持皮肤清洁。 4.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由于卧床而出现排便困难。 5.左下肢留置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抢救用药。 6.碘过敏试验,观察结果并做好记录。 7.全麻患儿术前4小时禁饮,6小时禁食。 二、术中配合 1.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了解病人术中痛苦情况及其他不适主诉,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帮忙病人顺利配合手术。 3.维持静脉通畅,准确及时给药。 4.准确递送术中所需物品,完成术中记录。 5.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器械,以备抢救。 6.固定术侧肢体(患儿固定双膝关节,PDA、VSD固定双手臂于头侧) 7.全麻患儿协助麻醉师清理呼吸道。 三、术后护理 1.心电监护24小时,严密观察尿量、尿色、心电图、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重点观察是否出现溶血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 3.穿刺侧肢体术后伸直,动脉穿刺制动10-12小时,静脉制动6小时,平卧位休息。 4.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色泽有无异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术后动脉穿刺12小时,静脉穿刺6小时解绷带,解绷带后1小时可下床活动, 6术后遵医嘱给药(地塞米松、低分子肝素)。 7. 行全麻患儿去枕平卧6小时,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 四、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行。 3、日常活动:绝大部分术后24小时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至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紧张。 5、指导患者按时服药(ASD和VSD遵医嘱服阿司匹林3-6个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定期复诊,复查心脏彩超。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发表时间:2011-04-07 发表者:孟庆智 (访问人次:94)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证及禁忌征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应征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1)年龄:要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常≥3岁; (2)对心脏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单纯性室间隔缺损; (3)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瓣返流。 2.肌部室缺,通常≥5mm。 3.手术外科后残余分流。 4.其他:心肌梗死或外伤后室缺虽非先天性,但其缺损仍可采用先心病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进行关闭术。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禁忌证 1.活动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引起菌血症的其他感染。 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3.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者。 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方法 (一)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准备 1.心导管术前常规。 2.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3.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相关化验检查。 4.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1天静脉注射抗生素一剂。术前1天口服阿司匹林,小儿3~5mg/(Kg.d),成人3mg/(Kg.d)。 (二)常规诊断性导管术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1.左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局麻或全麻下做股静脉及股动脉插管,常规给予肝素100U/Kg,先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压力及血氧,检测肺动脉压力及Qp/Qs。以猪尾巴导管经股动脉达主动脉及左室侧压,左室长轴斜位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及其距主动脉瓣的距离,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及返流。 2.经胸超声(TTE)或经食道超声(TTE)检查 评价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大小、数目、邻近结构、与瓣膜的关系,膜部室间隔缺损需测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膜部室隔瘤形成等。近心尖部肌部室间隔缺损,随后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脱垂及返流。 (三)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封堵方法 1.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为Amplatzer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及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图) 时间:2009年08月27日来源: https://www.doczj.com/doc/e19422718.html, 字体大小:[ 大中小 ] 在线咨询网上挂号 摘要: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不用开刀,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2)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示意图(3) 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常有心悸、气急、疲劳、头晕、紫绀、下蹲习惯、呼吸道感染及发育不良。传统治疗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采用了介入治疗:不用开刀,采用介入方法将缺损的部位封堵,以达到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目的。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治疗特色手术时间短,术后2天病人即可康复出院,疗效与外科开胸手术相同。 先心病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先心病的方法,具有不开胸、创伤小,根治性等优点,现已成为适应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尤其是国产器材的临床应用、大幅降低了手术费用,同时介入技术的成熟,使这一手术在国内的发展和普及尤为迅速,成为近年心脏病介入领域的一大亮点。 治疗时医生穿刺病人血管(一般采用大腿根部血管),通过特制的直径为2—4毫米的鞘管,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先心病介入封堵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约1小时)、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不需特殊麻醉及体外循环、住院周期短(约1周)等优点。只有当病人年龄小、不能配合手术者才需要全身麻醉。该封堵术的适应症很广,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均可以采用介入方法进行治疗。介入治疗先心病也有其局限性,不适合于已有右向左分流、严重肺动脉高压、合并需要外科矫正的畸形、边缘不佳的巨大缺损等。 先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 2.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9例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根据介入术的手术特点开展术中护理配合。结果: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结论: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术中护理配合,不仅能够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成功率,還能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敏锐的术中观察及熟练的术中护理配合是完成手术的重要保证。 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或儿童常见的心脏疾病,该病不仅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更是会威胁小儿的生命安全[1]。所以,针对该病的临床诊治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仪器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先心病小儿获得了痊愈的希望,其中心导管介入术治疗是当前应用最广的治疗手段[2]。由于该治疗方案属于微创方式,且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青睐[3]。但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群体较为特殊,年龄普遍较低,所以在手术全程过程中配合依从性往往不高,不仅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是会影响手术的成功率[4-5]。所以,如何给患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在手术全程中给予指导和护理,显得意义重大。故笔者本次旨在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中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行封堵介入治疗小儿先心病79例,其中男37例,女42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5.2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6例、房间隔缺损(ASD)24例、室间隔缺损(VSD)39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X线平片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者。 1.2 方法术前需行诱导麻醉,使用山莨菪碱使患儿情绪镇静;之后再实施全身麻醉处理,药物包括丙泊酚、氯胺酮、芬太尼。根据患儿术前行TTE检查,显示PDA、ASD、VSD边缘和大小,行右侧股动脉、股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相应位置,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进行封堵。2 结果 79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封堵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未影响周围结构功能,杂音基本消失,无明显的胸闷、胸痛,术后3 d复查TTE无1例残余分流,复查胸部正侧位片可见封堵器影,疗效满意确切。 3 术中护理 3.1 患儿经麻醉后取舒适体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因术中牵扯神经或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施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SD介入封堵术全部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SD介入封堵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简称先心病,是指出生时已存在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1]。先天性心脏病一直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尤其是房间隔缺损(ASD)更多见,ASD的发病率为0.7%~0.8%[2]。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技术在部分地区相对落后,大量儿童期ASD未能得到及早的矫正而进入成年,因此成人ASD在临床上也并不少见。以往ASD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应用封堵器封堵治疗ASD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使非开胸手术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可能。本文对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并对其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8例ASD患者,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12~58岁。术前均经临床、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彩色多普勒(PHTLTPS IE33)检查证实诊断,所有患者术前均确诊为左向右分流ASD,均为中央型单一缺损,多切面测量ASD缺损大小及房间隔长径,了解ASD 与二尖瓣、肺静脉瓣及冠状静脉窦的比邻关系。符合先心病导管介入封堵手术指征[3]。 1.2封堵器选择选择国产封堵器,由深圳先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般根据造影及彩超的结果选择相应类型的封堵器。一般ASD封堵器腰部比球囊测量的直径大1~2 mm。 1.3ASD封堵方法8例患者在导管室(室内配备PHILIPS Allura Xper FD平板大C血管造影机)平卧于床,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经皮seldinger,s法穿刺右侧股静脉成功后置入鞘管,静脉内推注肝素100 U/kg,先行常规右心导管检查,获取血流动力学资料,测定肺动脉压,必要时行肺动脉造影。将0.035英寸加硬钢丝置入左上肺静脉内,采用国产输送长鞘管置入左房内,将选择适宜的伞形封堵器安装于输送器内芯的头端,通过相应直径的输送鞘管将封堵器送入左房,在透视下,左心房先释放左侧伞面,回拉使其紧贴残余,固定钢丝,回撤整个封堵器系统,再完全释放右心房面伞,使封堵器卡于ASD处,观察伞型良好、轻轻推拉封堵器无脱落、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流消失和封堵器位置及形态满意后,且无残余分流时(ASD根据多普勒左向右分流信号判定,无左向右分流信号为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通过外周血管穿刺(一般采用股动、静脉),在X线和超声的引导下,将大小合适的封堵器送至心脏病变部位封堵缺损或未闭合的动脉导管,以达到治疗目的。 【护理常规】 1.术前 (1)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目的、过程及环节,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术前夜服用地西泮(安定)等,保证充足睡眠。患儿常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可在其家长的陪伴下完成术前准备工作。 (2)常规检查及准备: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正位片,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化验检查。 (3)术前6h禁食、4h禁饮。患儿需静脉复合麻醉者,术前8h 禁食,4h禁饮。 (4)皮肤准备:清洁皮肤,常规备皮。 (5)进行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训练,避免术后因卧位不习惯而引起排便困难。 (6)衣着舒适(女性患者摘掉项链、胸罩等),术前排空膀胱。 (7)留置针静脉穿刺,避免在术肢穿刺。 (8)预防感染,常规术前0.5~2h静脉滴注抗生素。若出现体温升高或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暂停手术。

2.术后 (1)患儿全身麻醉者按全身麻醉术后护理常规: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根据情况使用口咽通气道,至完全清醒前给予面罩高流量吸氧。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成年人与患儿术后肢体的护理:卧床休息24h,穿刺股动脉用加压器加压包扎者,术后肢体严格制动6~8h;穿刺股静脉者,术后肢体严格制动 2h,术后肢体应伸直避免弯曲。对于躁动、哭闹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镇静药,也可适当给予肢体约束,注意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术后 24h拆除加压包扎,逐步增加活动量。 (3)饮食护理:术后 24h内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次日恢复正常饮食。全身麻醉患儿清醒后2h先试饮少量水,无呛咳后方能进食、饮水,如有咽部不适应延长禁食时间,症状消失后方可进食。 (4)用药护理: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6个月,成年人剂量为100~300mg/d、患儿25~100mg/d。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呕血等情况。 (5)预防并发症:如出血或皮下血肿、心律失常、溶血反应和发热与感染等。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及身体碰撞,防止堵闭器脱落,3个月后活动可不受限制。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 王金凤,杨翠燕,薛国宏,刘和平,刘德铭 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79例3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 )封堵术82例(PDO 组);房间隔缺损 (ASD )封堵术56例(ASO 组);室间隔缺损(VSD )封堵术51例(VSO 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10例严 重并发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59%(10/179),其中PDO 为2144%(2/82);ASO 组为 10171%(6/56);VSO 组为3192%(2/51)。紧急手术率为1112%(2/179)。结论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 而有效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ASD 封堵术发生率最高。关键词:并发症; 介入治疗; 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中图分类号:R5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5410(2007)0520345203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W A N G J in 2f eng ,YA N G Cui 2y an ,X U E Guo 2hong ,L IU He 2ping ,L IU De 2ming 1Cardiological Cent re ,208hos pital of PL A ,J ilin 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cidence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1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eventy 2nine patients [82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56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51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nd 10of them had severe complications 1Complication data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1 R esults The total rate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was 5159%(10/179),2144%for PDA ,10171%(6/56)for ASD and 3192%(2/51)for VSD 1Two patients (1112%)need for acute surgical therapy 1 Conclusions Though interventional therapies are minor 2invasive and efficient for patients with CHD ,their complications ,especially in ASD ,cannot be ignored 1 K ey w ords : Complication ; Interventional therapy ; Occlusion ;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心脏中心,吉林长春130021作者简介:王金凤(19652),女,吉林省人,198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 大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在存活新生儿中的患病率约占018%,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15万左右[1]。外科手术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但手术需要开胸和体外心肺转流,创伤大,手术和住院时间长,手术风险高并遗留手术瘢痕,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介入封堵已成为单纯房、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不当或操作技术欠佳,均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甚至发生死亡。本文结合我科两年来介入封堵治疗所发生的10例严重并发症进行分析,以探讨防 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1 对象和方法111 研究对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179例,其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at rial septal defect occlusion ,ASO )56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patent duct us arteriosus occlusion ,PDO )8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occlusion ,VSO )51例,全部患者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无死亡病例。112 方法 在全麻或局麻(8岁以上)下行股静脉和/或股动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给予肝素100U/kg 。介入封堵治疗在X 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均采 ? 543?中国心血管杂志2007年10月第12卷第5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器 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有封堵器堵闭和球囊扩张两项主要技术,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缺损使用堵闭术,而对于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则使用球囊扩张术治疗。目前常用的封堵器为Amplatzer封堵器,其优点有:中心自膨性,自向心性,可反复回收, 输送鞘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应征选择范围广,完全封堵率高, 安全性高。 1.房间隔缺封堵器 房间隔缺封堵器 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的自膨性双伞结构,双伞间有一短的腰部连接,腰部直径与房间隔缺损大小一致.双盘及腰部充填的三层聚酯补片由聚酯线牢固缝合至每个盘,通过聚酯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从而达到完全封闭。 2. 动脉导管封堵器 动脉导管封堵器 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也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其单盘直径较腰部多出的2mm边缘保证了装置安全定位与导管未闭口,网内的三层聚酯补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 3.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Amplatzer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镍钛合金网密集编织而成的自膨性双盘结构,双盘间由一短的腰部连接,腰部直径与室间隔缺损大小一致.双盘及腰部充填的三层聚酯补片由聚酯线牢固缝合至每个盘,通过聚酯片诱导血凝增加装置的封堵能力,从而达到完全封闭。 4.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缺血性脑卒中与卵圆孔未闭存在明显相关, <55岁的卒中患者40%为隐性卒中。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与房缺封堵器材料相似,但其右房伞直径大于左房伞。 5.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 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较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有胸闷、气喘、紫绀、发育障碍等。将可膨胀的球囊经导丝送至肺动脉瓣口,用造影剂充盈球囊使其扩张,使狭窄的肺动脉瓣撕裂、扩张,从而明显改显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替代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小,安全,疗效好,再狭窄发生率低。 主要适应证:单纯性典型的PS,压差≥4.7Kpa(35mmHg),瓣膜发育不良型约2/3有效;法乐三联症;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瓣狭窄者的姑息疗法;术后再狭窄的扩张治疗 6.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护理 目的通过对19例先天愚型伴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术期护理的探讨,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9例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该组患儿均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总结对先天愚型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9例患儿经介入封堵术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为100%。无1例患儿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胸闷、胸痛,19例患儿术后3~5d复查心脏彩超发现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结论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先心病介入封堵术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及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 标签:先天愚型;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围手术期护理 先天愚型的患儿往往合并多种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急性白血病、白内障等。其中约有50%合并性心脏病(先心病),增加了患儿的死亡率[1]。手术是治疗先心病的首选方法,分外科手术封堵术及经皮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经皮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与外科手术封堵术相比其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先天愚型患儿合并有智力障碍,思维情感无法通过正常的语言途径反应和交流,增加了治疗及护理难度。现对我院于2009年1月~2014年5月对19例先天愚型先心病的患儿实施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例先天愚型先心病的患儿,所有病例经临床体检、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符采用经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条件。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9岁,平均(6.5± 2.5)岁。房间隔缺损11例,室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体重9~25kg。患儿在院治疗期间均有家属进行陪护,且能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1.2方法 1.2.2护理方法①术前护理:?訩心理护理:先天愚型伴先心病的患儿存在智力低下,体质弱,耐受差,患儿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更突出,对患儿的心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家属的心理支持。护理过程中尽量给予关怀和鼓励,以提高配合度,共同完成这项检查及手术。向患儿的家属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鉴定患儿及其家属的治疗信心。?訪术前准备:完善术前相关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血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等。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包括术前各项检查的意义及方法,术中操作方法及配合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签署(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2]。教会患儿家长如何协助患儿在床上排尿、排便。先天愚型的患儿免疫力低下,極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术前应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注意防寒保暖,要预防肺部感染。一

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Nursing care of 104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therapy 严 伟,孙国珍,陶 源 Yan Wei,Sun Guozhen,Tao Yua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Jiangsu 210029China) 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手术肢体制动与观察、饮食护理、体温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结果]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car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therapy.Methods:A totalof 104cas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therapy,at the same time to strengthen the preoperative care,postop-erative ECG monitoring,the brake and observation of the operated limb,dietcare,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observ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for them.Results: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therapy was successful in all104patients,eight cases complicated with postoperative arrhythmia,a casecomplicated with surgical puncture site oozing,a case with pseudoaneurysm,all patients returned to normal and discharged successfully.Conclusion:It is aguarantee for the success of the surgery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car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ntional occlusion therapy. Key word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intervention therapy;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0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888-03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血管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是胎儿时期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出生后应当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所造成的心血管畸形[1]。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封堵治疗较传统的外科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时间较短而疗效较肯定、病死率较低的优点,故成为先天性心脏病首选的治疗方法[2]。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病人104例,男31例,女73例;年龄3岁~61岁;房间隔缺损(ASD)45例,室间隔缺损(VSD)2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6例,肺动脉瓣狭窄(PS)3例;均经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1.2 治疗方法 1.2.1 房间隔缺损治疗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股静脉,置入鞘管,行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右室、肺动脉压力,经胸部超声示病人为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房间隔缺损→左房建立轨道,送入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成型良好,无残余分流,牵拉试验正常。释放封堵器,拔除鞘管,加压包扎。 1.2.2 室间隔缺损治疗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穿刺股静脉和股动脉,置入鞘管,行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右室、肺动脉压力,左室造影示: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室→室间隔缺损→左室建立轨道,送入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左心室造影示:封堵器成型良好,无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示:主动脉瓣无反流。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封堵器成型良好,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拔除鞘管,加压包扎。 1.2.3 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穿刺股静脉和股动脉,置入鞘管,行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压力,降主动脉造影示动脉导管未闭,左向右分流,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动脉导管→降主动脉建立轨道,送入动脉导管封堵器,降主动脉造影示:封堵器成型良好,无残余分流。释放封堵器,拔除鞘管,加压包扎。 1.2.4 肺动脉瓣狭窄治疗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股静脉,置入鞘管,行右心导管检查: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压力,右心室造影示:肺动脉瓣狭窄,血流呈射流征,肺动脉扩张。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建立轨道,送入球囊,充分扩张球囊,示腰征消失,再测右心室和肺动脉压力,拔除鞘管,加压包扎。1.3 结果 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心脏介入诊断与治疗是一种侵入性心内操作,术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效果、操作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瓣狭窄)和血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 一、护理评估 1.病史有无发绀、呼吸道感染、心脏杂音、运动耐量减少等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实验室检查。 3.心理社会因素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脱落等。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凉感冒。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

等。 3.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 4.成人术前不需禁食,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胀气,避免过饱;患儿术前6小时禁食。 5.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压迫6~8小时,12 小时制动,24小时下床活动;静脉穿刺者沙袋压迫4~6小时,6小时制动,12小时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循环等情况,并进行双侧对比。 3.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备好急救物品。 4.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治疗3~6个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5.术后行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位置和残余分流情况。 四、健康指导 1.减少激烈活动,以防止封堵器脱落。 2.按时复查,术后1、3、6、12 个月来医院复查,注意休息,防止感冒。 3.按医嘱服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五、护理评价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0-07-09T16:04:36.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4期供稿作者:夏艳辉(黑龙江省海伦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海伦 15230 [导读]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以往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4-0161-02 【关键词】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以往首选外科手术治疗,但手术与创伤、麻醉与体外循环、输血与围手术期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ASD、VSD、PDA是近些年来国际医学界崛起的一门新兴医疗技术,使非开胸手术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成为可能。我院自2006年开展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9例患者,均应用TTE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并探讨TTE对病例选择、手术监测及疗效评价的意义,以进一步提高封堵术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择在我院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介人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9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3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男4例,女5例,年龄9~60岁,平均26.4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术前均行TTE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位置、形态及大小。仪器和方法采用HP SONOS 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MHz,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确定封堵术的适应证,测量房、室间隔缺损大小,观察 VSD是否合并膜部瘤,动脉导管的位置、形状、内径和长度,并在术中进行监测,术后1天、7天、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观察封堵器的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注:意封堵器对各瓣膜活动和上、下腔静脉及右上肺静脉的血流有无影响;主动脉弓降部及左肺动脉有无狭窄,观察各心腔大小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1.2结果 术前TTE筛选的VSD3例、PDA3例均封堵成功,3例ASD封堵成功2例,1例失败,总成功率为88.89%(8/9)。1.3例ASD行封堵术病例均为单纯ASD,应用TTE测量缺损最大径。1例为10岁患儿, TTE测量房缺直径为24mm,选用28mm封堵器封堵成功。另1例为60岁女性患者,TIE测量房缺直径为30mm,并见房间隔有膨胀瘤,选用34mm封堵器封堵成功。这两个病例术后即刻观察疗效,封堵器均位置正常,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对二尖瓣活动和上、下腔静脉及右肺上静脉均无影响;另外1例为24岁男性患者,术前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28mm,术中释放封堵器后,封堵器脱入心腔,封堵失败,曾试行取出封堵器但未成功,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缝闭缺损口。2.3例VSD,2例膜周部室缺,1例为嵴内型室缺,均封堵成功,其中1例膜周部VSD、1例嵴内型室缺,经TIE检测缺损最大径为9mm、7mm,分别选择11mm、9mm的封堵器,封堵成功(图2)。另1例患者,术前TIE 观察为膜部瘤,瘤壁上见有一破口,术中经造影证实,选用小腰大边(SB2)5mm封堵器封堵成功。封堵术后立即彩超观察,室间隔处过隔血流消失,封堵器均位置正常,固定良好,不影响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的活动,不影响左、右室流出道血流。3.3例PDA,TIE测量导管直径3~7mm,造影测量径5~9mm,选用6~12mm封堵器,均封堵成功,术后立即彩超观察分流消失,封堵器均位置正常,固定良好,无残余分流。所有封堵成功的ASD、VSD、PDA8例中,术后1周~1年随访复查,封堵器均无移位,均无残余分流或血栓形成,无流出道狭窄及周围结构功能异常,增大的房室均较术前缩小。 2 讨论 始于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先天性心脏病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技术发展迅速,迄今已发展成为集心脏内、外科学、超声医学、放射医学等多学科紧密结合的新学科。其突出的优点是患者免去了开胸手术之苦,尤其是对于各种原因不适合开胸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疗途径。目前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费用的降低和技术的日益成熟,超声心动图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担负着术前病例的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的重要作用。 2.1TIE在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开展,给超声心动图检查提出更高要求,除需给先心病定性外,还要求更精确的判断位置,了解缺损与周围毗邻的关系,是否还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故术前TTE筛选病例至关重要。对ASD患者的筛选要求是:(1)继发孔中央ASD;(2)左向右分流;(3)ASD的最大直径≤32mm;(4)房缺边缘到周围重要结构(二、三尖瓣根部、上腔或下腔静脉入口、肺静脉口以及冠状窦口)的距离≥5mm,主动脉后壁可无残缘。本文封堵成功的ASD均为继发孔型,缺损最大径分别为24mm、30mm。房缺边缘至周围重要结构的距离均>5mm。我们超声室筛选的先心病病人中,VSD病人相对较多,VSD形态变化也较多,术前筛选需仔细观察,目前认为膜部及膜周部 VSD封堵术的适应症有:年龄≥3岁,缺损≥2mm,一般选择3~10mm之间,缺损距主动脉瓣的残端>1mm。禁忌证为: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下腔静脉及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反复肺部感染;合并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及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腔内血栓形成患者。本文VSD病例为膜周型2例、嵴内型1例,缺损最大径3~9mm,距离主动脉瓣的残端最小距离为2.5mm,均封堵成功。3例PDA,封堵均成功,PDA在介入治疗中相对容易。术前应了解其病理分型,是圆柱形、主动脉瘤型、漏斗型还是窗型,要从主动脉短轴及胸骨上凹主动脉弓长轴等断面多切面地反复观察,一般认为漏斗型最适宜封堵。同时要仔细测量PDA长度、内径,分别测定肺动脉端和主动脉端的大小,据此协助选择封堵器的型号。国内有学者认为:合并其他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以及右房内有血栓者不宜行PDA封堵术。本文PDA均为单纯导管型,超声测量内径为3~7mm,选用6~12mm封堵器。因此,术前病例选择是封堵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和残端长度是封堵术成功的关键。TTE在封堵术中能实时监视封堵器导管的位置,封堵器到位后,重点观察两个伞面是否均打开,是否夹住缺损断端边缘组织,两伞面贴附嵌顿是否牢固,腰部填充缺损口大小是否合适,封堵器是否防碍心脏瓣膜的启闭活动,有无残余分流等。如封堵器位置异常,即时指导术者调整封堵器位置或更换封堵器。如封堵器位置正常,分流消失,周围结构无改变,即可释放封堵器,撤除导管。TTE用于术后随访和疗效观察也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封堵部位残余分流,相关瓣膜的返流及流出道的狭窄。本文所报导之病例最长者经厉1年随访,封堵器位置均正常,无心腔内血栓形成,无上述并发症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