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d9143880.html,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下的“美丽中国”建设

作者:宋美桦

来源:《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年第01期

〔摘要〕就当代中国而言,“美丽”是生态文明的同义表达。“美丽中国”的提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野范围内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清醒地反思当下我国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成因,立足实际努力探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行性路径,对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十九大;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676(2018)01-0005-05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党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①“美丽”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的同义表达。迈进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把握基本国情、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②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生态意识开始萌芽到现如今生态现代化战略的形成,历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指导,务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当前我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继续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并不具有明显的生态思维的痕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贯穿于他们的自然观、劳动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之中。从这些观点中解读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生态文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思想宝库,为当下的“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首先,自然界是先于人的客观存在。任何生物(包括人)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并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自然地理环境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肉体生命的存续必然依赖于自然界,完全脱离自然界的生物是不可能存在的。从类生活的肉体方面来说,“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③。无机界是自然界的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早期在分析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时就曾指出:“没有自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