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油层物理复习资料

1.砂岩的粒度组成:是指不同粒径范围(粒级)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数(含量),通常以质量百分数来表示。(筛析法、沉降法)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曲线尖峰越高,表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粗颗粒越多。

粒度组成累计分布曲线:上升段越陡表明岩石颗粒越均匀。

2.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孔隙总内表面积或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砂岩的砂砾越细,其比面越大,骨架分散程度越高。)

3.胶结物:碎屑岩中除碎屑颗粒以外的化学沉淀物。泥质、钙质、硫酸盐最常见。

4.空隙:岩石颗粒间未被胶结物充满或未被其它固体物质所占据的空间。

5.岩石的孔隙类型

1)按孔隙大小的分类

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

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或裂缝宽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的孔隙;

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或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的孔隙。

2)孔隙按连通性的分类:连通孔隙和死孔隙

3)岩石孔隙按生成时间分类: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4)孔隙按组合关系分类:孔道、吼道

6.孔喉比:孔隙直径与喉道直径的比值。孔喉比越大对采油越不利,渗透率越低。

7.孔隙配位数:每个孔道所连同的喉道数,配位数越高采油越有利。

8.岩石的绝对孔隙度(φa)是岩石的总孔隙体积V a与岩石外表体积V b的比值。

9.岩石的有效孔隙度(φe)岩石中有效孔隙的体积V e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10.岩石的流动孔隙度(φf) 在含油岩石中,流体能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V f与岩石外表体积V b之比。

(绝对孔隙度φa>有效孔隙度φe>流动孔隙度φf)

11.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液体(水或煤油)饱和法,方法及步骤:

a.将已洗净、烘干的岩样在空气中称质量为W1;

b.将岩样抽成真空然后饱和煤油,在空气中称出饱和煤油后的岩样质量记为W2;

c.岩样饱和煤油后在煤油中称的质量记为W3。

12.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1.)颗粒的排列方式及分选性:岩石分选差,会降低孔隙度和渗透率

2.)岩石的矿物成分与胶结物质: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一般石英砂岩比长石砂岩储油物性好。(泥质胶结的砂岩较为疏松,孔隙性好,伴随胶结物含量的增加,粒间孔隙度显著降低)

3.)埋藏深度与压实作用:孔隙度随着埋深的增加而降低。

某种流体的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

原始含油饱和度S oi 油藏投入开发以前所测出的含油饱和度。(地层中原始状态下含油体积Voi 与岩石孔隙体积V P 之比。

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S wi ) 油藏投入开发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V wi 和岩石孔隙体积V P 的比值。

当前油、气、水饱和度:是指在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测得的油、气、水饱和度。

残余油饱和度S or 经过某一采油方法或驱替作用后,仍然不能采出而残留于油层孔隙中的原油,其体积在岩石孔隙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数。 剩余油:主要是驱油剂波及不到的死油区内的原油及驱油剂波及到了但仍驱不出来的残余油。

确定油、气、水饱和度

原始样质量W 1 烘干岩样质量W 2 抽提的水的体积Vw

达西定律

Q —在压差△P 下,通过岩心的流量,cm 3/s

A —岩心截面积,cm 2;

P A L Q K ?=μ

△P —流体通过岩心的压力差,10-1MPa ;

L —岩心长度,cm ;

μ—流体粘度,mPa ·s

K —是比例常数,仅与岩性有关,即岩石的绝对渗透率,μm 2。

岩石绝对渗透率: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的不可压缩流体,100%饱和岩心后,在线性渗流条件下测得的岩石渗透率。

单位:1达西(D)=103毫达西(mD) 1 mD =1×10-3μm 2 1D =1μm 2

测定岩石渗透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①岩石中全部孔隙为单相液体所饱和,液体不可压缩,岩心中流动是稳态单相流;

②流体性质稳定,不与岩石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反应;

③通过岩心的渗流为一维直线渗流。

气测渗透率的计算

)p A(p μL p 2Q K 222100g -=

气体滑动效应:靠近孔隙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分子流速几乎没什么差别,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气体滑动效应。

气体滑脱效应的结果

1.)同一岩石的气测渗透率大于液测的岩石渗透率;

2.)平均压力愈小,气测渗透率愈大;

3.)不同气体所测得渗透率值也不同;

4.)岩石不同,气测渗透率与液测渗透率差值大小不同。致密岩心的滑脱效应严重。

等效液体渗透率(克氏渗透率):当压力增至无穷大时,气测渗透率不再变化而趋于一个常数K∞,这个数值一般接近于液测渗透率。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1.)岩石骨架构成、岩石构造

(疏松砂岩的粒度越细,分选性越差,渗透率越低)

2.)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粒度细,孔隙半径小,则岩石比面大,渗透率低)

3.)地层静压力、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影响

压实作用使孔隙通道急剧变小,孔喉比剧增,曲折度增大,渗透率下降;胶结作用使孔隙通道变小,孔喉比增大,粗糙度增大,渗透率降低;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大,但对于渗透率不一定。

4.)构造作用和其它作用

(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和裂隙使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增大)

储层的速敏性:指地层微粒在高速流体作用下在孔隙中的运移并在喉道处堆集,形成“桥堵”,造成孔隙阻塞和地层渗透性降低的现象。储层的水敏性: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蒙皂石伊利石)粘土矿物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储层的盐敏性:是指对于水敏性地层,当含盐度下降时导致粘土矿物晶层扩张增大、膨胀增加,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储层的酸敏性:酸化液进入地层后与地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

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地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储层的碱敏性:是指具有碱性的油田工作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岩石或储层流体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沉淀,使储层渗透能力下降的现象。(与碱的反应活性从高到低高岭石、石膏、蒙皂土、伊利石、白云石、沸石)

储层的水锁效应:外来流体进入地层,由于毛细管力滞留作用,地层驱动力不能将外来流体完全排出地层,造成储层含水饱和度增加,油气相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天然气组成的三种表示方法:摩尔组成、体积组成、质量组成。

地层水总矿化度:表示水中正、负离子含量的总和。

天然气视分子量:标准状态下1mol(0℃,1atm,22.4l)天然气具有的质量,即平均分子量。

天然气的密度: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单位体积天然气的质量。

ρ —天然气的密度,kg/m3

P—天然气所处的压力,MPa;

M—天然气的分子量,kg/kmol;

T—天然气的绝对温度,K;

Z—天然气偏差因子;

R—通用气体常数,

R = 0.008314MPa*m3/(kmol*K)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石油行业标准状况下(20℃,0.101MPa),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密度之比。

偏差系数(压缩因子、偏差因子):给定压力和温度下,实际气体所占的体积与等量理想气体所占有的体积之比。

Ppr —视对比压力;Tpr —视对比温度。

天然气中同时含有H 2S 和CO 2两种非烃成分且浓度较高时,非烃组分的体积含量高于5%时非烃校正-图版修正法

计算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 的步骤:

(1)根据已知天然气的组成或相对密度计算视临界参数:Tpc ,Ppc ;

(2)如含有非烃CO 2,H 2S ,对视临界参数进行校正

(3)根据给定的温度、压力计算视对比参数:Tpr ,Ppr ;

(4)查图版求出偏差系数Z 。

天然气的地层体积系数(Bg ):一定量的天然气在油气层条件(某一p 、T )下的体积V R 与其在地面标准状态下(20℃,0.1MPa )所占体积V SC 之比。(Bg <<1)

计算天然气的地层体积系数

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率(弹性系数)C g 在等温条件下,天然气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单组分的天然气 B ——天然气中H 2S 的摩尔分数;

ε——视临界温度校正系数,

它取决于H 2S 和CO 2的浓度。 Ppc —天然气的视临界压力; Tpc —天然气的视临界温度;

Vi —组分i 的摩尔分数;

天然气视对比压缩系数Cpr 可由视对比参数Tpr ,Ppr 从图2-9查出,免去求取Z 的麻烦。

天然气的粘度:天然气内部某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流动时摩擦阻力的量度。(气体在高压下的粘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接近大气压时,气体的粘度几乎与压力无关,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图:将状态方程以图示法表示就是相图。

单组分烃的相图(p —T 图):图中曲线称为饱和蒸汽压线。该曲线将组分的液相区和汽相区分开。

泡点压力: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压力降低过程中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露点压力:温度一定时,压力升高过程中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

天然气视对比压缩系

pC

g pr p C C ?=对于单组分体系相图特征:

一线:饱和蒸汽压线

两区:汽相区和液相区

一点:临界点

临界点:汽、液两相能够共存的最高温度点和最高压力

点。高于临界温度的区域称为超临界区,此时无论对体

系施加多大的压力都不会有两相出现,体系为没有气体

与液体之分的流体。

多组分的天然气 )11(1pr

pr pC g p Z Z p p C ??-=

液滴的压力。

饱和蒸汽压线:是体系的相分界线;汽、液两相共存线;泡点和露点共同轨迹线。

临界点C:饱和蒸汽压线的终点(C),它所对应的温度为临界温度(Tc),它所对应的压力临界压力(Pc)。

双组分体系的相图是一开口的环形曲线。

泡点线的上方为液相区,

露点线的下侧为汽相区,

泡点线和露点线所包围的区域为两

相区,

两相区内的虚线为等液量线。

C T点: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点,

C P点: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

双组分体系相图特征:

两线:相包络线、等液量线

三区:液相区、汽相区、两相区

三点:临界点C、临界凝析压力点C P、临界凝析温度点C T

等液量线:体系中液相含量相等的点的连线。

包络线位置特征任何双组分混合物的两相区必位于两个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之间。

双组分烃类体系的相图特征:

1. )P—T相图的两相共存区(环形区)无论组分的组成如何,泡点线、露点线均位于两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之间。

2.)气液两相区(环形区)所占的面积与体系组成有关:

组分分布越单一两相共存区所占面积越窄小,组分分布越均匀两相共存区所占面积越宽大;

3.)临界点不是两相共存的最高温度和压力点:

4.)临界点的位置与系统的组成有关,临界点C总是偏向于组分含量高的一方的纯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

5.)双组分分子量差异越大,临界点轨迹越高,差异越小越平坦。油藏饱和压力:在油层温度下,使石油中溶解天然气量达最大时对应的最小压力,或从石油中开始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凝析气藏:在温度不变条件下,随压力降低从气相中凝析出液体的气藏。

干气相态图

C点在临界凝析压力点最左下侧。

两相区环形区面积最窄;等液量线密集地分

布于泡、露点线之间且很密集地靠近泡点

线。露点线右侧的气相区很大,地层温度和

油气分离器温度均在露点线外侧。

湿气相态

C点在临界凝析压力点的左下侧(与干气气藏相

比,向临界凝析压力点靠近)。环形区面积较窄,

等液量线较密集地靠近泡点线。在分离器条件下,

体系处于两相区内。在分离器内,会有液态烃析

出。

一次脱气(闪蒸分离、接触分离、接触脱气):在等温条件下,将体系压力逐渐降低到指定分离压力,待体系达相平衡状态后,一次性排出从油中脱出的天然气的分离方式。

特点:1. 一次性连续降压,一次性脱气;

2. 油气分离过程中体系总组成不变,油气两相始终保持接触。多级脱气: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直至降到最后的指定压力为止,而每次降低压力时分离出来的气体都及时地从油气体系中放出。

特点:1. 分次降压,分次脱气;

2.每次脱气类似于一次独立的闪蒸分离;

3.脱气过程中体系组成要发生变化。

一次脱气和多次脱气对比:

多次脱气比一次脱气得到的气更干,气量更少;

多次脱气比一次脱气得到的油更重,油量更多。

微分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微小降压后立即将从油中分离气体放掉,使汽液脱离接触,保持体系始终处于泡点状态的分离方式。

特点:1.气油分离在瞬间完成,气油两相接触极短;

2.不断降压,不断排气,系统组成不断变化。

溶解度:某一温度、压力下单位体积液体溶解的气量(标况下的体积)。

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量与压力的关系

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规律

体系压力越高,天然气的Rs 越大。

体系温度越低,天然气的Rs 越大;

油越轻,气越重,天然气的Rs 越大

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Rs一定量的地层原油在地面降压脱气(标准状态下),平均单位体积的脱气原油所分离出来天然气的体积。

1.油藏原始条件下的Rs称原始溶解气油比Rsi

2.P<Pb:P →Rs

3.P≥Pb:Rs=Rsi

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量与地层原油的溶解气油比曲线的形态不同:

1.气油比曲线有最大值平缓段,溶解度曲线无最大值;

2.P≤Pb时,两者数值上相等:气油比Rs=溶解度Rs;

3.油层P>Pb时,数值上气油比Rs<溶解度Rs。

气油比——反映地层油中溶解气的多少

溶解度——反映某种油溶解某种气的能力大小

影响溶解气油比的因素

1 地层油组成:轻质组分越多,Rs 越大;

2 地层温度:T↑→Rs↓;

3 油层压力:P≥Pb,Rs=Rsi;P<Pb,P↓→Rs↓

4 脱气方式有关:Rs (一级脱气)> Rs (多级脱气)

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Bo )指原油在地下的体积(即地层油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Bo>1

地层油气两相体积系数Bt :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地层中原油和析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原油体积之比。

()t o si s g B B R R B =+-

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Co :是指地层原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地层原油压缩系数的影响因素:

1.)溶解气油比:地层溶解气油比大,压缩系数也大。

2.)温度:温度越高,石油越轻,密度越小,压缩系数也越大。

3.)压力:在不同的压力区间,压缩系数不同。

地层原油的粘度影响因素

内因:1)原油的化学组成:分子量越大,粘度越高。

Bt -P 曲线特点:

1 Bt 在p ≤pb 时才存在

2 P ↓→Bt 快速↑

3P =Pb 时,Rs= Rsi

4 Bt 最小:Btmin =Bob

两相体积系数最小值等于

单相体积系数最大值

P <Pb :P →Bo (Rs )

P >Pb :P →Bo Rs=Rsi

P =Pb :Bo= Bomax 最大

2)溶解气油比:溶解气油比越大,粘度越低

外因:温度提高,原油粘度降低;

压力如下:

μo-P 曲线的特点

1 P<Pb:P↑→μo↓

2 P=Pb:μo最小

3 P>Pb:P↑→μo↑

地层水中天然气的溶解度Rw:地面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水,在地层温度、压力下溶解的气量在标态下的体积。

地层水的体积系数Bw:等量的地层水在地下压力温度条件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之比值。(Bo>Bw>Bg)

地层水的压缩系数Cw:当温度恒定时,单位体积地层水当压力改变单位压力时其体积的变化率。(Cw

地层水的粘度:μw μg<μw≤μo

水型分类-苏林分类

油、气田

自由界(表)面能:界面分子比相内部分子储存的多余的能量。

自由界面能的性质:

1)只有存在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界面能才存在;

2)界面越大,自由界面能也越大;

3)界面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界面层;

4)相分子的极性差越大,界面能越大;

5)自由界面能还与两相的相态有关。(液-固>液-汽>液-液)

吸附:溶解于某一相中的物质,自发地聚集到两相界面层,并急剧减低该界面层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被吸附在两相界面层上、能大大减低表面张力的物质。

润湿现象:当不相混的两相流体与岩石固相接触时,其中的一相流体沿着岩石表面铺开,其结果使体系的自由表面能降低的现象。

润湿相:能沿岩石表面铺开的那一相。

接触角(润湿角):过气-液-固(或液-液-固)三相交点对液滴表面所做切线与液固界面所夹的角。并规定从极性大的流体一侧算起。θ<90°,水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水性好,水湿;

θ>90°,油可以润湿岩石,岩石亲油性好,油湿;

θ=90°,油、水润湿能力相当,称为中间润湿。

润湿反转:固体表面在活性物质吸附的作用下润湿性发生转化的现象。

润湿滞后: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时,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移动迟缓

而使润湿接触角改变的现象。

接触角间关系:(前进角)θ1>θ>θ2(后退角)

静润湿滞后:油、水与岩石表面接触的先后次序不同,即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时产生的滞后现象。

动润湿滞后:在水驱油或油驱水过程中,当三相周界沿固体表面向前移动时,由于油、水界面各处运动速度不同而使接触角发生变化的现象。

附着功:是指在非湿相流体(如气相)中,将单位面积的湿相从固体界面拉(离)开所作的功。

θ角越小,附着功W越大,也即湿相流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越好。对于油、水、岩石三相体系:

1)当附着功大于油水界面张力时,岩石亲水;

2)当附着功小于油水界面张力时,岩石亲油;

3)当附着功等于油水界面张力时,岩石为中性润湿。

岩石润湿性类型

1.斑状润湿:又称部分润湿或斑块润湿,是指在同一岩样的表面上由于矿物组成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润湿性,油湿或水湿表面无特定位置。

2.混合润湿:是指大小不同的孔道其润湿性不同,大孔隙亲油,小孔隙保持水湿不含油。

3.水湿:岩石孔道表面被薄层水膜覆盖

4.油湿:岩石孔道表面被薄层油膜覆盖

影响储层岩石润湿性的因素

1.岩石的矿物组成

主要矿物亲水性强弱次序:粘土>石英>石灰岩>白云岩>长石粘土矿物对岩石的润湿性影响较大

2.流体组分不同

原油主要成分中不同烃类(非极性)的影响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接触角增大;原油中的极性物质(各种含O 、S 、N的化合物)对润湿性影响程度不同;原油中活性物质(胶质沥青)容易吸附在岩石的表面上使其表面成为油湿;

3.表面活性物质可引起润湿反转;

4.矿物表面粗糙度造成润湿滞后。

油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

1.储层岩石润湿性

润湿相总是附着于颗粒表面,并力图占据较窄小的粒隙角隅,而把非润湿相推向更畅通的孔隙中间。

2.流体饱和度的大小

油、水饱和度均较高时,油、水各自形成独立的渠道,以渠道流的方式流动。

3.饱和度变化的方向(即湿相驱替非湿相还是非湿相驱替湿相)

驱替过程:非湿相驱出湿相的过程。

吸吮过程:湿相驱出非湿相的过程。

润湿性决定着孔道中毛管压力的大小和方向,亲水毛管:毛管力Pc 的方向与注入驱替压差△P 方向一致,是动力;亲油毛管:与之相反,是阻力。

直接法—接触角法

亲水:接触角0°~75°; 中间润湿:接触角75°~105°; 亲油:接触角105°~180°

毛管力(毛细管压力,毛管压力):毛细管中产生的液面上升或下降的曲面附加压力。

气液体系毛管力

油水体系毛管力(两相界面上的压力差,即:Pc =P 非湿相-P 湿相,方向为润湿相指向非润湿相。)

毛管滞后: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饱和顺序不同,毛管中吸入过程中产生液柱的高度小于躯体过程产生的液柱高度的现象。 毛管压力曲线:毛管压力与岩样中湿相饱和度的关系曲线。 岩石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基本特征

r p c θσcos 2=g r h w ρθσcos 2=A —附着张力,A=σcosθ;

r —毛细管半径; σ—水的表面张力;

初始段AB:P c↑→S非湿相缓慢↑;

中间平缓段BC:Pc 稍↑→S非湿相↑↑,

主要进液段

BC 段越平缓、越长→岩样孔喉分选越好;

BC 段位置越低→岩样平均孔喉r 越大。

尾部上翘段CD:Pc 急剧↑→S非湿相↑极小

排驱压力P T:指非湿相开始进入岩样的最小压力。(将Pc曲线中间

平缓段延长至S非湿相=0与纵轴相交,交点对应的压力即为pT)

饱和度中值压力Pc50:指驱替Pc曲线上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Pc。

Pc50相应的喉道半径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r50(中值半径)。

最小湿相饱和度S min指驱替压力达到最大时,未被非湿相侵入的孔

隙体积百分数。Smin 越低→物性越好。

相(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和流动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通

过能力大小,称为该项流体的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多相流体共存时,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一个绝对

渗透率的比值。

相对渗透率和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对渗透率曲线(简称相渗曲线)。

湿相—非湿相体系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共同特征

1.对两相流体,无论湿相还是非湿相,都存在一个开始流动时的最低饱和度。湿相的最低饱和度大于非湿相最低饱和度。

2.两相渗流时,两相流体的渗滤能力降低了,两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之和小于1。

3.无论是湿相还是非湿相,随着饱和度增加,相对渗透率增加。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因素

1.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高渗大孔隙连通性好的岩心:两相渗流区范围较大,共存水饱和度低,端点(共存水饱和度及残余油饱和度点)相对渗透率高;

低渗小孔隙或大孔隙但连通性不好的岩心:两相渗流区范围较小,共存水饱和度高,端点相对渗透率低

2.润湿性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

1.两条曲线:指湿相相对渗透率、非湿相

相对渗透率曲线;2.三个区域 A 区为单

相油流区 B 区为油水同流区 C 区为纯

水流动区3.五个特征点

束缚水饱和度Swi 、残余油饱和度Sor 、

残余油饱和度下水相对渗透率Krw 点、束

缚水饱和度下油相对渗透率Kro 点、两条

曲线的交点。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目录 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岩石比面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四岩石碳酸盐含量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压汞毛管力曲线测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0/10/20 成绩: 班级:石工08-X班学号:0802XXX 姓名:XX 教师:XXX 同组者: 实验一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2.掌握测量岩石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马略特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式中,Φ-孔隙度,%;Vs-岩样固相体积,cm3;Vf-岩样外表体积,cm3。 三.实验流程与设备 (a)流程图

(b)控制面板 图1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仪器由下列不见组成: ①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低于10kpa的气体,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恒定。 ②调节阀:将10kpa的气体压力准确的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kpa)。 ③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调压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④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⑤样品阀:能使标准室内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⑥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 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所示(用坐标纸绘制); 3.据待测岩样测得的平衡压力,在标准曲线上反查出岩样固相体积; 4.计算岩样外表体积 L d V f2 4 1 π = ,求岩样的孔隙度; 5.符号说明:P—平衡压力,KPa; V s —岩样固相体积,cm3; V f—岩样外表体积,cm3;d—岩样直径,cm; L—岩样长度,cm;Φ—孔隙度,%。表一原始数据记录表

《油层物理》模拟题

《油层物理》模拟题 一、填空题 1、地层油的特点是处于地层、下,并溶有大量的。 2、在高压下,天然气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随分子量的增加而。 3、岩石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和。 4、与接触脱气相比,多级分离的特点是分离出的气量,轻质油组分,得到的地面油量。 5、当岩石表面亲水时,毛管力是水驱油的;反之,是水驱油的。 6、根据苏林分类法,地层水主要分为型、型、型和型。 7、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主要受、、等的影响。 8、砂岩的胶结类型主要有、和三种,其中的胶结强度最大。。 9、火烧油层的方式主要有、和。 10、单组分烃的相图实际是该烃的线,该曲线的端点称为。 11、流度比的值越,越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12、对应状态定律指出:在相同的和下,所有的纯烃气体都具有相同的。 13、油藏的驱动方式以命名。 14、一般而言,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其依据的公式是。 15、储层岩石的“孔渗饱”参数是指岩石的、和。 16、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服从定律。 二、名词解释 1、砂岩的粒度组成 2、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 3、润湿 4、平衡常数 5、贾敏效应 6、两相体积系数 7、压缩因子 8、溶解气油比 9、相对渗透率 10、波及系数 11、润湿反转 12、天然气的等温压缩系数 13、驱替过程 14、吸附 15、相渗透率 16、洗油效率 17、毛管力18、流度比 19、岩石的比面 20、界面张力 三、做图题 1、画出双组分烃的相图,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并简要说明其相态特征。

2、画出典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标出三个区,并简单描述其分区特征。 3、画出单组分烃的相图,并标出临界点、气相区、液相区和两相区的位置。 4、画出典型的毛管力曲线,并标出阈压、饱和度中值压力、最小湿相饱和度。 5、岩石(a)、(b)分别放入水中,岩石下部有一油滴,形状如下图所示,试画出润湿角?并说明两岩石的润湿性?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2、简要说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途径,并结合现场实际,给出现场应用的两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3、什么是气体滑动效应?它对渗透率的测量有何影响? 4、给出两种判断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判断的依据。 5.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各举一例说明贾敏效应的利与弊。 五、计算题 1、设某天然气的摩尔组成和临界参数如下: (1)、天然气的视分子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空气的分子量为29); (3)、该天然气在50℃、10MPa下的视对应温度和视对应压力。 2、一柱状岩心,长度L=5cm,直径d=2cm,岩心被100%地饱和粘度μw=1mPa.s的盐水,当岩心两端压差ΔP=0.05MPa 时,测得的流量为Q w=18.84cm3/min.,求该岩心的渗透率。 3.设一直径为2.5cm,长度为3cm的圆柱形岩心,用稳定法测定相对渗透率,岩心100%饱和地层水时,在0.3MPa 的压差下通过的地层水量为0.8cm3/s;当岩心中含水饱和度为30%时,在同样的压差下,水的流量为0.02 cm3/s,油的流量为0.2 cm3/s。油粘度为:3mPa.s,地层水的粘度为1mPa.s。求: (1)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2)Sw=3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4某油藏藏含油面积A=15km2,油层有效厚度h=10m,孔隙度φ=20%,束缚水饱和度S wi=20%,在原始油藏压力

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岩石孔隙度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成绩: 班级:石工11-1班 学号: 姓名:李悦静 教师: 同组者: 徐睿智 实验一 岩石孔隙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巩固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 二、实验原理 根据玻义尔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一定,放入岩心杯岩样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根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100%f s f V V V ?-= ? 测定岩石骨架体积可以用①气体膨胀法 11221()()Po Vo Vs PV P Vo V V -+=-+ ②气体孔隙度仪 三.实验流程

图1 实验流程图 图2 QKY-Ⅱ型气体孔隙度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 将钢圆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3. 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4. 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转柄,使之密封。 5. 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压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室气体压力。 6. 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下此平衡压力。 7. 开放空阀至大气压,关样品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一周,将岩心室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8. 用同样方法将3号、4号、全部(1号-4号)及两两组合的三组钢圆盘装入

油层物理复习题答案

《油层物理》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相对渗透率:同一岩石中,当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2、润湿反转: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造成的岩石润湿性改变的现象。 3、泡点: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4. 流度比:驱替液流度与被驱替液流度之比。 5、有效孔隙度:岩石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被油、气、水饱和且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的比值。 6、天然气的压缩因子: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7、气体滑动效应:在岩石孔道中,气体的流动不同于液体。对液体来讲,在孔道中心的液体分子比靠近孔道壁表面的分子流速要高;而且,越靠近孔道壁表面,分子流速越低;气体则不同,靠近孔壁表面的气体分子与孔道中心的分子流速几乎没有什么差别。Klinbenberg把气体在岩石中的这种渗流特性称之为滑动效应,亦称Klinkenberg效应。 8、毛管力: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两相流体的压力差。 9、润湿:指液体在分子力作用下在固体表面的流散现象。 10、洗油效率:在波及范围内驱替出的原油体积与工作剂的波及体积之比。 11、束缚水饱和度: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的不可能流动水的体积占岩石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束缚水饱和度。 12、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3、吸附:溶质在相界面浓度和相内部浓度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题 1、1、润湿的实质是_固体界面能的减小。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定义为:标准状态下,天然气的密度与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 3、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随轻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压力小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高于泡点压力时,随压力的增加而不变。 4、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筛析法和沉降法。 5、地层水依照苏林分类法可分为氯化钙、氯化镁、碳酸氢钠和硫酸钠四种类型。 6、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越陡,频率分布曲线尖峰越高,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7、灰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酸反应;泥质胶结物的特点是遇水膨胀,分散或絮凝;硫酸盐胶结物的特点是_高温脱水。 8、天然气的体积系数远远小于1。 9、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等于1。 10、对于常规油气藏,一般,地层流体的B o>1,B w≈1,B g<< 1 11、地层油与地面油的最大区别是高温、高压、溶解了大量的天然气。 12、油气分离从分离原理上通常分为接触分离和微分分离两种方式。 13、吸附活性物质引起的固体表面润湿反转的程度与固体表面性质、活性物质的性质、活性物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

油层物理岩石比面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 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10.13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 无 岩石比面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巩固岩石比面的概念。 2.了解岩石比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比面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体积内颗粒的总表面积,或单位岩石体积内总空隙度 得表面积.比面通常可以分为以岩石外表体积估计体积和空隙体积为基数的比面,根据毛管模型,以岩石表面体积为基数的比面计算公式为: μ φφ 1 )1(14 2 3 Q H L A S v -= 式中 v S —以岩石骨架为基础的比面,32/cm cm ; φ-孔隙度,小数; A-截面积,小数; L-长度,cm ; H-岩石两端的压差,cm ; Q-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s cm 3 ;μ空气的粘度,mP a ·S 。 当孔隙度已知,A 和L 可以用游标卡尺直接测出,μ由查表得到后,只要通过 压力计测得空气通过岩样的压差H 和相应的流量 Q ,便可求出岩样的比面。 三、实验流程图

四、实验操作步骤 1.打开水罐进液阀放空阀,向水罐中注水,大约灌2/3体积时停止,关闭水罐进液阀及放空阀; 2.用游标卡尺测出岩样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岩样的截面积; 3.将岩样放入岩石夹持器,关闭环压放空阀,打开换压阀加压,确保岩样与夹持器之间无气体窜流; 4.准备好秒表,打开流量控制阀,并控制流出的水量,待压力计的压力稳定在某一H 值后,测量一定时间内流出得水量,用同样地方法至少测定三个水流量和与之相应的H 值。(如果岩石渗透率较低,关闭水柱阀,用汞柱差计读取岩石心上游压力,并将汞柱压力转换成水柱高度。); 5.关闭流量控制阀,关闭环压阀,缓慢打开环压放空阀,结束实验。 五、实验数据处理 空气粘度u(mP.s)=0.01819mP.s 孔隙度φ(%)=27.8% 表1、岩石比面测定原始记录 分别计算三组数据的v S 值,取平均值如下: 3 2 2 3 2 3 1/3.9400001819 .010919 .08.1706 .4784.4) 278.01(278 .0141 )1(14 cm cm Q H L A S v =? ? ? -? =-=μ φφ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7个,21分, 二、按题意完成:5个,42分, 三、计算题:3个,37分,4-5分 8-9分 20几分(多步完成,按步给分) 第一章 1.粒度组成概念,主要分析方法,粒度曲线的用途 2.比面概念,物理意义 3.空隙分类(大小,连通性,有效性;毛细管空隙,超毛细管空隙,微毛细管空隙), 孔隙度概念(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连通孔隙度的概念与区别), 孔隙度的测定(给定参数会计算,不要求测定的具体步骤) 4.岩石压缩系数及其含义,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弹性驱油量的计算 5.流体饱和度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油、水、气;初始含油、水、气饱和度,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概念,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测定(各种饱和度,会根据给定参数计算) 7.达西定律,及达西公式的物理意义,岩石绝对渗透率感念,液测、气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液测气测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渗透率要满足的三个测定条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及影响滑脱效应的因素。 8.胶结概念与类型, 粘土矿物:水敏,酸敏,速敏等,会判断具体的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第二章 1.烃类体系P-T相图,划分相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露点线,泡点线,等液量线,等温反凝析区等术语,露点,泡点,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概念,等温反凝析概念,反凝析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用相图判断油气藏类型。

(露点概念: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压力点;露点压力: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压力) 2.油气分离的两种方式,特点及其结果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天然气分子量概念,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规律 3.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高压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肯定会考曲线;不考随温度的变化) 4.平衡常数概念(哪两个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平衡中的一些平衡关系(物质平衡,相平衡) 第三章 1.界面张力的概念,界面吸附的两种类型 2.润湿接触角概念,润湿程度判定参数、方法(常用接触角),润湿滞后概念,前进角,后退角概念,润湿滞后对水驱油得影响。 3.油藏润湿性类型,油藏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4毛细管压力概念,毛细管中液体上升高度计算,毛细管滞后,吸入和驱替过程等概念(毛管力是动力,阻力),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3种), 毛细管压力曲线的特征(定性上的曲线三段,定量上的3个参数) 毛细管压力曲线应用(判断润湿性,划分过渡带,评价孔隙结构,算驱替效率) 5.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流度,流度比,驱替效率,含水率的概念与计算,相对渗透率曲线图形特征,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因素,克雷格法则判断润湿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求前面的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等参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课后题问题详解

简要说明为什么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 宽? 答:过渡带的高度取决于最细的毛细管中的油(或水)柱的上升高度。由于 油藏中的油气界面张力受温度、压力和油中溶解气的影响,油气界面张力很 小,故毛管力很小,油气过渡带高度就很小。因为油水界面张力大于油气界 面张力,故油水过渡带的毛管力比油气过渡带的大,而且水油的密度差小于 油的密度,所以油水过渡带比油气过渡带宽,且油越稠,水油密度差越小, 油水过渡带越宽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油水过渡带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说明为什么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由于地层中孔隙毛管的直径大小是不一样的,因此油水界面不是平面,而是一个过渡带。从地层底层到顶层,油水的分布一般为:纯水区——油水过渡区——纯油区。由下而上,含水饱和度逐渐降低。 由式:,在PcR 一定时,油水的密度差越小,油水的过渡带将越宽。油越稠,油水密度 差越小,所以油越稠,油水过渡带越宽。 来源于骄者拽鹏 习题1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 = γ (3)压缩因子

油层物理流体饱和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4.9.22 成绩: 班级: 石工1209 学号: 12021409 姓名: 陈相君 教师: 同组者: 魏晓彤,王光彬等 岩心流体饱和度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和加深油、水饱和度的概念; 2.掌握干馏仪测定岩心中油、水饱和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 把含有油、水的岩样放入钢制的岩心筒内加热,通过电炉的高温将岩心中的油,水变为油、水蒸汽蒸出,通过冷凝后变为液体收集于量筒中,读出油、水体积,查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得到校正后的油体积,求出岩样孔隙体积,计算油、水饱和度: %100?= p o o V V S %100?= p w w V V S 式中:S o —含油饱和度,%; S w —含水饱和度,%; V o —校正后的油量,m l ; Vp —岩心外表体积。 三.实验流程

图1流程图 (a)控制面板(b)筒式电炉 1—温度传感器插孔; 2—岩心筒盖; 3—测温管;4—岩心筒; 5—岩心筒加 热炉; 6—管式加热炉托架; 7—冷凝水出水孔;8—冷凝水进水孔;9- 冷凝器

图 2 BD-Ⅰ型饱和度干馏仪 四、实验操作步骤 1.精确称量饱和油水岩样的质量(100-175克),将其放入干净的岩心筒内,上紧上盖; 2.将岩心筒放入管状立式电炉中,使冷水循环,将温度传感器插杆装入温度传感器插孔中,把干净的量筒放在仪器出液口的下面 3.然后打开电源开关,设定初始温度为120℃,; 4.当量筒中水的体积不再增加时(约20分钟),记录下水的体积;把温度设定为300℃,继续加热20~30分钟,直至量筒中油的体积不再增加,关上电源开关,5分钟后关掉循环水,记录量筒中油的体积读值。 5.从电炉中取出温度传感器及岩心筒,用水冲洗降温后打开上盖,倒出其中的干岩样称重并记录。 为了补偿在干馏中因蒸发、结焦或裂解所导致的原油体积读值的减少,应通过原油体积校正曲线对蒸发的原油体积进行校正。根据蒸出的水量—时间关系,对水的体积进行校正(曲线初始平缓段对应水量)。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2017

油层物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7个,21分, 二、按题意完成:5个,42分, 三、计算题:3个,37分,4-5分8-9分20几分(多步完成,按步给分) 第一章 1.粒度组成概念,主要分析方法,粒度曲线的用途 2.比面概念,物理意义 3.空隙分类(大小,连通性,有效性;毛细管空隙,超毛细管空隙,微毛细管空隙), 孔隙度概念(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连通孔隙度的概念与区别), 孔隙度的测定(给定参数会计算,不要求测定的具体步骤) 4.岩石压缩系数及其含义,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弹性驱油量的计算 5.流体饱和度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油、水、气;初始含油、水、气饱和度,残余流体饱和度的概念,束缚水饱和度) 饱和度测定(各种饱和度,会根据给定参数计算) 7.达西定律,及达西公式的物理意义,岩石绝对渗透率感念,液测、气测渗透率的计算方法,液测气测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关系,根据达西定律测定岩石渗透率要满足的三个测定条件,气体滑脱效应对气测渗透率的影响,及影响滑脱效应的因素。 8.胶结概念与类型,

粘土矿物:水敏,酸敏,速敏等,会判断具体的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 第二章 1.烃类体系P-T相图,划分相区,临界点,临界凝析温度,临界凝析压力,露点线,泡点线,等液量线,等温反凝析区等术语,露点,泡点,露点压力和泡点压力概念,等温反凝析概念,反凝析作用,对凝析气藏开发的影响,用相图判断油气藏类型。 (露点概念: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温度压力点;露点压力:气相体系生出第一滴液滴时的压力) 2.油气分离的两种方式,特点及其结果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天然气分子量概念,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规律 3.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概念,高压物性参数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肯定会考曲线;不考随温度的变化) 4.平衡常数概念(哪两个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平衡中的一些平衡关系(物质平衡,相平衡) 第三章 1.界面张力的概念,界面吸附的两种类型 2.润湿接触角概念,润湿程度判定参数、方法(常用接触角),润湿滞后概念,前进角,后退角概念,润湿滞后对水驱油得影响。 3.油藏润湿性类型,油藏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4毛细管压力概念,毛细管中液体上升高度计算,毛细管滞后,吸入和驱替过程等概念(毛管力是动力,阻力),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测定方法(3种),

《油层物理》第一阶段在线作业

第1题下列关于油层物理学发展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油层物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2题研究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的意义在于——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流体物化性质研究的意义 第3题石油与天然气从化学组成上讲为同一类物质,两者只是分子量不同而已。现已确定石油中烃类主要是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三种饱和烃类构成;天然气是以——为主的烷烃。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天然气组成 第4题 .烷烃由于其分子量大小不同,存在形态也不同,在常温常压(20℃,0.1MPa)下,——为固态,即所谓石蜡,以溶解或者结晶状态存在于石油中。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烷烃常温常压存在形态 第5题下列不属于石油中烃类化合物的是——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什么是烃类化合物 第6题国际石油市场评价石油商品性质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下列——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评价石油好坏的标准 第7题表示石油物理性质的参数不包括下列——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石油物性参数有哪些 第8题已知60℉(15.6℃)原油相对密度为1,那么该原油的API度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API度定义 第9题地面原油通常按照石油商品性质分类和评价,下列不属于地面原油分类依据的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面原油分类 第10题粘度是地层油的主要物性之一,它决定着油井产能的大小、油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下列不属于地层油按粘度分类的有——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原油分类 第11题下列对地层流体类别划分正确的是——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地层流体指什么 第12题下列油气藏类型中不属于按照流体特征分类的有——

西南石油大学油层物理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Φa 、Φe 、Φf 的关系怎样?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 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a φ、有效孔隙度e φ及流动孔隙度ff φ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 φ>e φ>ff φ。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

岩石孔隙度测定 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0年11月22日成绩: 班级:资源(中石化)07-1班学号:07131419姓名:武鑫彪教师:张丽丽同组者:无 实验内容:岩石孔隙度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悉知岩石孔隙度的概念,掌握其测定原理(膨胀法测定孔隙度)。 2.掌握气测孔隙度的流程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根据波义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岩心室体积一定,放入岩心室样品的固相(颗粒)体积越小,则岩心室中气体所占体积越大,与标准室连通后,平衡压力越低;反之,当放入岩心室内的岩样固相体积越大,平衡压力越高。 绘制标准块的体积(固相体积)与平衡压力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岩样平衡压力,据标准曲线反求岩样固相体积。按下式计算岩样孔隙度: % 100×?=f s f V V V φ三、实验流程与设备 图1.流程图 图2.控制面板

设备:QKY-II型气体孔隙度仪 仪器部件组成: 1气源阀:供给孔隙度仪调节器低于1000KPa的气体。当供气阀开启时,调节器通过常泄,使压力保持稳定。 2调节阀:将1000KPa的气体准确地调节到指定压力(小于1000KPa)。 3供气阀:连接经调节阀后的气体到标准室和压力传感器。 4压力传感器:测量体系中气体压力,用来指示准确标准室的压力,并指示体系的平衡压力。 5样品阀:能使标准室的气体连接到岩心室。 6放空阀:使岩心室中的初始压力为大气压,也可使平衡后的岩心室与标准室的气体放入大气。 四、实验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各个钢圆盘和岩样的直径与长度(为了便于区分,将钢圆 盘从小到大编号为1、2、3、4),并记录在数据表中。 2.将2号钢圆盘装入岩心杯,并把岩心杯放入夹持器中,顺时针转动T形 转柄,使之密封。打开样品阀及放空阀,确保岩心室气体为大气压。 3.关样品阀及放空阀,开气源阀和供气阀。调节调压阀,将标准室气体压 力调至某一值(如560KPa)。待压力稳定后,关闭供气阀,并记录标准 室气体压力。 4.开样品阀,气体膨胀到岩心室,待压力稳定后,记录平衡压力。 5.打开放空阀,逆时针转动T形转柄,将岩心杯向外推出,取出钢圆盘。 6.用同样的方法将3号、4号及全部(1-4)钢圆盘装入岩心杯中,重复步 骤2~5,记录平衡压力。 7.将待测岩样装入岩心杯,按上述方法测定装岩样后的平衡压力。 8.将上述数据填入原始记录表。 五、数据处理与计算 1.计算各个钢圆盘体积和岩样外表体积。 2.绘制标准曲线:以钢圆盘体积为横坐标,相应的平衡压力为纵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P——平衡压力,KPa; V ——岩样固相体积,cm3; s V ——岩样外表体积,cm3; f d——岩样直径,cm; L——岩样长度,cm; Ф——孔隙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 —2009学年第二学期 《油层物理》期末考试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试题和试卷一同交回) 一.解释下列名词与基本概念(每题3分,共12分) 1.原油相对密度 2.露点压力 3.克氏渗透率 4.双重孔隙介质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水敏、速敏的含义各是什么? 2.简述岩石润湿性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并举例说明。 3.试举例说明等渗点的定义及其渗流物理涵义。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什么是饱和压力?在油藏开发过程中,一般需要控制地层压力高于还是低于饱和压力?为什么? 2.论述地层原油粘度随溶解气油比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注意区分当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或高于饱和压力时)。 四.计算与求证(每题12分,共48分) 1.某油藏含油面积为A=14.4km2, 油层有效厚度h=11m, 孔隙度φ=0.21,束缚水饱和度S wi= 0.3, 原油体积系数B o=1.2,原油相对密度d420=0.87, 试计算该

油藏的原油储量(地面体积)为多少m3(8分), 合多少吨?(4分) 2.当储层中只含有油水两相时,储层岩石的综合弹性压缩系数C t为: C t = C f + C Lφ= C f+(C o S o+ C w S w)φ 式中:C L, C f ——分别为储层流体与储层岩石的压缩系数,MPa-1 C o, C w ——分别为储层中油、水的压缩系数,MPa-1 φ——岩石孔隙度,小数。 试求证:C L=C o S o + C w S w 3.在一砂岩岩样上测得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如下表。 试计算或回答下列问题:(1)、驱油效率。(4分) (2)、若岩芯的绝对渗透率185毫达西,求Sw=50%时油、水的有效渗透率。(4分) (3)、如果水的粘度μw=1.1mPa.s,油的粘度μo=1.9mPa.s,计算Sw=64.4%时的水的分流量fw。(4分) 4.实验室内由水驱气实验资料确定的J(Sw)函数如下表: 已知油藏数据:孔隙度Φ=0.30,渗透率K=300×10μm,天然气密度ρg=24kg/m3;水的密度ρw=1000kg/m3;气-水界面张力σgw=45dyn/cm,气-水接触角θgw=0°。试计算气藏气-水过渡带厚度。

油层物理(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 W Wi 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 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 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

油层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将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气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如下: %404-CH ,%1062-H C ,%1583-H C ,%25104-H C ,%10105-H C 。 解:按照理想气体计算: 2.已知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55%,35%,1012510483---H C H C H C 将此液体混合物的质量组成换算为物质的量的组成。 解: 3.已知地面条件下天然气各组分的体积组成:%23.964-CH ,%85.162-H C , %83.083-H C ,%41.0104-H C , %50.02-CO ,%18.02-S H 。若地层压力为15MPa , 地层温度为50C O 。求该天然气的以下参数:(1)视相对分子质量;(2)相对密度;(3)压缩因子;(4)地下密度;(5)体积系数;(6)等温压缩系数;(7)粘度;(8)若日产气为104m 3,求其地下体积。 解:

(1)视相对分子质量 836.16)(==∑i i g M y M (2)相对密度 580552029 836 16..M M a g g ===γ (3)压缩因子 244.3624.415=== c r p p p 648.102 .19627350=+==c r T T T (4)地下密度 )(=) (3/95.11127350008314.084.0836.1615m kg ZRT pM V m g g +???===ρ

(5)体积系数 )/(10255.6202735027315101325.084.0333m m T T p p Z p nRT p ZnRT V V B sc sc sc sc gsc gf g 标-?=++??=??=== (6)等温压缩系数 3.244 1.648 0.52 []) (== 1068.0648 .1624.452 .0-???= MPa T P T C C r c r gr g (7)粘度 16.836 50 0.0117

高压物性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 2011-11-2 成绩: 班级: 中石化0903—26 学号: 09133206 姓名: 冯延苹 教师: 张俨彬 同组者: 金超林 、胡星杰、吕超 实验七 地层油高压物性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地层油高压物性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单次脱气的测定方法; 3.掌握地层油溶解汽油比、体积系数、密度等参数的确定方法; 4.掌握落球法测量地层油粘度的原理及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绘制地层油的体积随压力的关系、在泡点压力前后,曲线的斜率不同,拐点处对应的应力即为泡点压力。 2.使PVT 筒内的压力保持在原始压力,保持压力不变将PVT 筒内一定量的地层油放入分离瓶中,记录放出的地下体积,记录分离瓶中分出的油、气的体积,便可计算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数据。 3.在地层条件下,钢球在光滑的盛有地层油的标准管中自由下落,通过记录钢球的下落时间,由下式计算原油的粘度: t k )(21ρρμ-= 其中 μ—原油动力粘度,mPa ·s ; t —钢球下落时间,s ; 1ρ、2ρ—钢球和原油的密度,3/cm g ; k —粘度计常数,与标准管的倾角、钢球的尺寸及密度有关。 三、实验流程 四、实验步骤 1.泡点压力测定 (1)粗测泡点压力 从地层压力起点以恒定的速度退泵,压力以恒定速度降低,当压力下降速度减慢或不下降甚至回升时,停止退泵。稳定后的压力即为粗测的泡点压力。 (2)细测泡点压力 A .升压至地层压力,让析出的气体完全溶解到油中。从地层压力开始降压,每降低一定压力(如2.0MPa )记录压力稳定后的泵体积读数; B .当压力降至泡点压力以下时,油气混合物体积每次增大一定值(如5cm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

《油层物理》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根据苏林分类方法,下列不属于地层水的水型是___ A.硫酸钠水型 B.碳酸钠水型 C.氯化镁水型 D.氯化钙水型 2、粒度组成分布曲线的说法不正确的 A 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均匀 B 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不均匀 C 曲线的尖峰越靠左,表明岩石中的细颗粒越多 D 曲线的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中的粗颗粒越多 3、关于双组分相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混合物的临界压力都高于各组分的临界压力. B 两组分的浓度比例越接近,两相区的面积越大 C 混合物中哪一组分的含量占优,露点线或泡点线就靠近哪一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曲线 D 随着混合物中较重组分比例的增加,临界点向左迁移 4、天然气的组成的表示方法不包括 A. 摩尔组成 B. 体积组成 C. 组分组成 D. 质量组成 5、下列关于界面张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 A、只有存在不互溶的两相时自由界面能才存在。 B、自由界面能的大小与两相分子的性质有关系,还与两相的相态有关。 C、在两相系统表面层上既存在比界面能又存在界面张力,界面张力是真实存在的张力。 D、比界面能是单位面积具有的自由界面能,,单位是焦耳/米2,1焦耳/米2=1牛顿/米, 从因次上看,比界面能等于单位长度上的力,所以习惯上把比界面能称为界面张力。 6、根据苏林分类方法,重碳酸钠型地层水的沉积环境是 A. 大陆冲刷环境 B. 陆相沉积环境 C. 海相沉积环境 D. 深层封闭环境 7、下列关于单组分体系相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 A、单组分物质的饱和蒸气压曲线是该物质的露点与泡点的共同轨迹线。 B、单组分物质体积的临界点是该体积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点和最高温度点。 C、饱和蒸气压曲线的左上侧是气相区,右下侧是液相区。 D、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选择二氧化碳和丙烷做混相剂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丙烷 的临界点落在正常油藏温度范围内。 8、如图所示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某砂岩的相对渗透率数据所绘出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试判断该砂岩的润湿性为___

试卷(油层物理)

★编号:重科院()考字第()号 科技学院 考试试卷 20 /20 学年第学期 ( A 卷,共页)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年级:学生人数:人 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机试()其它() 考试日期:考试时间:分钟卷面总分:分 试题来源:试题库()试卷库()命题() 抽(命)题:(签名)年月日 审核: 课程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装 订 线

A.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均匀 B.曲线的尖峰越高,表明岩石的粒度组成越不均匀 C.曲线的尖峰越靠左,表明岩石中的细颗粒越多 D.曲线的尖峰越靠右,表明岩石中的粗颗粒越多 4.岩样的颗粒分布越均匀,则其不均匀系数越____,其分选系数越____。() A、大、小 B、大、小 C、小、大 D、小、小 5.气体滑动效应随平均孔径增加而_____,随平均流动压力增加而____。() A、增强、增强 B、增强、减弱 C、减弱、增强 D、减弱、减弱 6.在高压条件下,天然气粘度随温度增加而_____,随压力增加而____,随 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A、增加、增加 B、增加、下降 C、下降、增加 D、下降、下降 7.砂岩储集岩的渗滤能力主要受____的形状和大小控制。() A.孔隙 B.裂隙 C.喉道 D.孔隙空间 8.液测渗透率通常___绝对渗透率,而气测渗透率通常___绝对渗透率。() A.大于、大于 B大于、小于 C.小于、大于 D.小于、小于 9.亲水岩石中水驱油毛管力是___,亲油岩石中油驱水时毛管力是___。() A、动力、动力 B、动力、阻力 C、阻力、动力 D、阻力、阻力 10.关于毛管压力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岩石孔道的大小分布越集中,毛管压力曲线的中间平缓段越长,越接近水平线 B 孔道半径越大,中间平缓段越接近横轴 C 岩石的渗透性越好,则排驱压力越大 D 大孔道越多,则毛管压力曲线越靠近左下方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常用的岩石的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有:和。 2. 砂岩粒度组成的累计分布曲线,频率分布曲线, 表示粒度组成越均匀。 3. 同一岩石中各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总是。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解答

长江大学油层物理习题 解答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篇 储层流体的高压物性 第一章 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 一、名词解释。 1.天然气视分子量(gas apparent molecular weight ): 2.天然气的相对密度g (gas relative density ) : 3.天然气的压缩因子Z(gas compressibility factor) : 4.对应状态原理(correlation state principle) : 5.天然气压缩系数Cg (gas compressive coefficient ): 6.天然气体积系数Bg (gas formation volume factor): 二.判断题。√×× ×√√×× 1.体系压力愈高,则天然气体积系数愈小。 (√ ) 2.烃类体系温度愈高,则天然气压缩因子愈小。 (× ) 3.体系压力越大,天然气等温压缩率越大。 (× ) 4.当二者组分相似,分子量相近时,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5.压力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增加,天然气的粘度增加。 (× ) 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有利条件是低温低压。 (√ ) 7.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体积系数减小。 (√ ) 8.温度不变时,压力增加,天然气分子量变大。 (× ) 9. 当压缩因子为1时,实际气体则成为理想气体。 (× ) 三.选择题。ACACBDB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1.理想气体的压缩系数与下列因素有关 A.压力 B.温度 C.体积 D.组成 ( A ) 2.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压缩因子在低压区间将 在高压区间将 A.上升,上升 B.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 D.下降,下降 ( C ) 3.对于单组分烃,在相同温度下,若C 原子数愈少,则其饱和蒸气压愈 其挥发性愈 A.大,强 B.小,弱 C.小,强 D.大,弱 ( A ) 4.地层中天然气的密度 地面天然气的密度。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视情况定 ( C ) 5.通常用来计算天然气体积系数的公式为 =Cg(273+t)/293P =V 地下/ V 地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