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63

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63

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63
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1963

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

状态:有效发布日期:1963-05-21 生效日期: 1963-05-21

各缔约国,

承认有必要制定一些起码的准则,以便对某些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害,提供财政上的保障;

相信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公约也将有助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论这些国家的宪法和社会制有何不同;

决定为上述目的缔结一项公约,并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一、在本公约内:

(一)“人”系指任何个人、合伙公司、任何组成公司或没有组成公司的私人或公共团体、根据装置国法律享有法人资格的任何国际组织以及任何国家或其任何组成部分。

(二)“缔约国国民”包括一个缔约国或其任何组成部分、合伙公司或在一个缔约国领土内建立的任何组成公司的或没有组成公司的私人或公共团体。

(三)“管理人”,就该装置而言,系指由装置国指派或认可的管理该装置的人。

(四)“装置国”,就核装置而言,系指其领土内设有装置的缔约国,或者,如装置未设在任何缔约国的领土内,则系指管理或授权管理核装置的缔约国。

(五)“主管法院的法律”系指本公约规定的有管辖权的法院的法律,包括这种法律对法律冲突作出的任何规定。

(六)“核燃料”系指通过自行保持的核裂变连锁反应能够产生能量的任何材料。

(七)“放射性产品或废料”系指在生产或使用核燃料时产生的任何放射性材料,或因在上述过程中易受辐射而具有放射性的任何材料;但不包括已达到制成阶段,因而可以用于任何科学、医学、农业、商业或工业目的的放射性同位素。

(八)“核材料”系指:

甲、除天然铀和使用过的铀外,能够在核反应堆外单独或同其他一些材料一起通过自行保持的核裂变连锁反应产生能量的核燃料;和

乙、放射性产品或废料。

(九)“核反应堆”系指无需增加中子即可产生自行保持的核裂变连锁反应的含有核燃料的任何结构。

(十)“核装置”系指:

甲、除用作一种能源供推动用或为其他目的而装置在海空运输工具上的核反应堆以外的任何核反应堆;

乙、用核燃料生产核材料的任何工厂,或任何核材料加工工厂,包括对已放射的核燃料进行再加工的任何工厂;

丙、除因运输而贮存核材料的仓库以外的任何贮存核材料的设施;

但装置国可以决定由同一管理人负责的、在同一地点的数个核装置应视为一个单一的核装置。

(十一)“核损害”系指:

甲、由于来自、产生于一个核装置或运往一个核装置的核材料中的或属于上述核材料的核燃料或放射性产品或废料的放射性性能或放射性性能同具有毒性、爆炸性或其他危险性性

能的混合而引起或造成的丧失生命、任何人身损害或对财产的损失或破坏;

乙、由此而引起或造成的在主管法院的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任何其他损失或破坏;和丙、如装置国法律有此规定,由核装置内任何其他放射来源所发出的其他电离放射所引起或造成的丧失生命、任何人身损害或财产的损失或破坏。

(十二)“核事件”系指同造成核损害有同样起因的任何事件或一系列事件。

二、如能保证所冒的风险不大,装置国可以在实施本公约时,将任何少量核材料排除在外,但是:

(一)此项排除数量的最高限额须经国际原子能机构董事会确定;

(二)装置国排除的任何数量都须在确定的限额之内。

最大的限额应由董事会定期进行审查。

第二条

一、核装置的管理人应在下列情况下对核损害负有责任:

(一)当证明核损害是在他的核装置中发生的一次核事件造成的;或者

(二)当证明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损害涉及的核材料是来自或产生于他的核装置,并且核事件的发生:

甲、是在另一核装置的管理人根据一项书面合同的明文规定,对涉及上述核材料的核事件承担责任之前;

乙、如无这类明文规定,是在另一核装置的管理人接管这项核材料之前;或者

丙、如核材料打算用在核反应堆上,作为一种能源供推动用或为其他目的而装置在某一运输工具上时,是在正式受权管理该反应堆的人接管这项核材料之前;但是丁、在核材料已经运给非缔约国领土内的某人时,是在核材料到达该非缔约国领土而尚未从运输工具上卸下之前。

(三)当证明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损害涉及的核材料已经运至他的核装置处,并且核事件的发生:

甲、是在根据一项书面合同的明文规定,他已自另一核装置的管理人接受对涉及这项核材料的核事件承担责任之后;

乙、如无这类明文规定,是在他接管这项核材料之后;或者

丙、是在从另一个管理反应堆的人接管这项核材料之后,而这个反应堆作为一种能源供推动用或为其他目的而装置在某一运输工具上;但是

丁、在管理人的书面同意下,已将核材料自非缔约国领土内运出时,只是在核材料已经装上了把它自该国领土运出的运输工具之后;

但是,如果核损害是由于在核装置中发生的一次核事件所造成,而涉及的核材料是因运输而贮存在该装置中,则本款第(一)项的规定应不适用,而应按照本款第(二)或第(三)项的规定由另一管理人或另外的人负全部责任。

二、装置国可以通过立法规定,按照该立法可能制定的条款,核材料的运送人或掌管放射性废料的人,在他提出请求并得到有关管理人的同意后,可以被指派或认可为该管理人所在地的上述核材料或放射性废料的管理人。在此情况下,上述运送人或掌管人在本公约范围内应被视为位于该国领土内的某个核装置的一个管理人。

三、(一)当核损害的责任牵涉到不止一个管理人时,在无法合理地区分每个管理人对损害所应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有关的管理人应共同和分开来承担责任。

(二)当核事件发生在运送核材料的过程中(不论其发生在同一运输工具上,或在因运送而加以贮存时发生在同一核装置中),并造成牵涉到不止一个管理人的责任的核损害时,则其全部责任不得超过第五条规定的对其中任何一人所要求的最高数额。

(三)在本款上述第(一)项和第(二)项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管理人承担的责任都不

得超过第五条对其所规定的数额。

四、在遵照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况下,当一次核事件牵涉到属同一管理员的几个核装置时,则该管理员对每一有关的核装置承担的责任均应按照第五条对其所规定的数额办理。

五、除本公约另有规定外,任何非管理人对核损害一律不承担责任。但本规定并不影响在本公约开放签字之时生效或开放签字、批准或加入的有关运输方面的任何国际公约的实施。

六、按照第一条第一款第(十一)项不属于核损害,但按照该项乙目可以列入核损害的任何损失或破坏,任何人都不承担责任。

七、如果主管法院的法律有此规定,可以根据第七条对提供财政保证金的人直接提出诉讼。

第三条

按照本公约承担责任的管理人,应向运送人提供由承保人或根据第七条要求的提供财政保证金的其他财政保证人发给的或以他们的名义发给的证件。证件上应载有该管理人的姓名和地址,以及保证金的数额、类别和期限,而发给证件的人或以其名义发给证件的人对所载事项没有异议。证件上还应载明所保证的核材料,并须有装置国主管公共机构的声明,说明证件上的人是本公约所指的管理人。

第四条

一、根据本公约的规定,管理人对核损害的责任是绝对的。(双重责任制度,即国家与营运人共同承担对外国损害的赔偿责任。如《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和《核动力船舶经营人公约》规定,国家保证营运人的赔偿责任,并在营运人不足赔偿的情况下,对规定的限额进行赔偿)

二、如果管理人证明核损害完全或部分地是由于受到损害的人的重大疏忽,或是由于此人蓄意要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行为所产生,如果主管法院的法律有此规定,它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免除管理人对此人所受损害给予赔偿的义务。

三、(一)依本公约的规定,管理人对直接由武装冲突、敌对行动、内战或暴动等行为引起的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损害一律不负任何责任。

(二)管理人对由特大自然灾害直接引起的核事件所造成的核损害不负任何责任,除非装置国的法律有相反的规定。

四、当一次核事件或一次核事件和其他一些事件同时发生造成核损害和非核损害时,此种非核损害在无法合理地同核损害区分的情况下,在本公约内也应视为由该次核事件造成的核损害。但是,如果损害是由本公约所包括的核事件和没有包括的电离放射的发散同时造成的,则本公约的任何规定,不论是对待遭受核损害的任何人,或是在追索权或捐献方面,都不得限制或影响对上述电离放射的发散可能负有责任的任何人的责任。

五、依本公约的规定,管理人对下述核损害不承担责任:

(一)对核装置本身的核损害或对在核装置地点使用的或拟使用的同核装置有关的任何财产的核损害;或者

(二)对运输工具的核损害,而在核事件发生时,有关的核材料在此运输工具上。

六、任何装置国都可以通过立法作出本条第五款第(二)项不适用的规定,只要管理人对核损害(对运输工具的核损害除外)的赔偿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削减到每一核事件在五百万美元以下。

七、本公约的各项规定不影响:

(一)任何个人对核损害承担的责任,对此种核损害,管理人由于根据本公约本条第三款或第五款的规定而不承担责任,同时上述核损害是由于上述个人蓄意要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行为所产生;或者

(二)管理人在本公约的规定以外对核损害应承担的责任,由于有本条第五款第(二)项的规定,管理人依本公约对此种核损害应不承担责任。

第五条

一、管理人的赔偿责任可以由装置国限制为每一核事件不得少于五百万美元。

二、根据本条而可能确定的对任何责任的限制都不包括法院在核损害赔偿诉讼中判定的任何利息或费用。

三、本公约中提到的美元是一种计算单位,其价值指1963年4月29日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即每一盎司纯金合三十五美元。

四、第四条第六款和本条第一款提到的数额可以用大致的数字折合成各国的货币。

第六条

一、如在核事件发生后十年内不提出诉讼,本公约规定的要求赔偿的权利即告丧失。但是,如根据装置国法律,管理人的责任已包括在保险费或其他财政保证金或国家基金中,其期限在十年以上时,主管法院的法律可以规定对管理人要求赔偿的权利,其期限得超过十年,但不得超过根据装置国法律所包括的责任的期限,此项权利过期即告丧失。上述失效期限的延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影响本公约规定的任何人在上述十年期满前就丧失生命或人身损害对管理人起诉而要求赔偿的权利。

二、当核事件造成核损害所涉及的核材料在核事件发生时系被窃去、丢失、被抛弃或放弃者,则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应从核事件发生之日算起,但无论如何不得超过被窃去、丢失、被抛弃或放弃之日起二十年的期限。

三、主管法院的法律可以规定一个失效或法定的期限,该期限自遭受核损害的人知道或应该知道这次损害和对这次损害应负责任的管理人之日起不少于三年,但不得超过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期限。

四、除非主管法院的法律另有规定,任何申称遭受核损害并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诉讼要求赔偿的人,在考虑到损害加重的情况下,即使在期满之后,只要尚未作出最终裁决,仍然可以修改他的赔偿要求。

五、当管辖权尚待根据第十一条第三款第(二)项予以确定,同时按本条规定的期限已向有权作出决定的任一缔约国提出请求,但决定以后余下的时间已不足六个月时,则可以提出诉讼的期限,从作出决定之日算起应为六个月。

第七条

一、管理人必须按照装置国所规定的数量、类别和条件保存保险费或其他财政保证金,以抵偿他对核损害所负的责任。在上述保险费或其他财政保证金不够支付对管理人提出的核损害赔偿要求的情况下,装置国应提供必要的款项保证上述赔偿要求得到偿付,但偿付的数额不得超过依第五条规定的限额,如果规定有此种限额的话。

二、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并不要求缔约国或其任何组成部分,如各州或各共和国,保存保险费或其他财政保证金以抵偿它们作为管理人而承担的责任。

三、由保险费、其他财政保证金或由装置国依本条第一款规定提供的款项只能用于本公约规定的赔偿费用。

四、任何保险人或其他财政保证人,如未在至少两个月前向主管公共机关发出书面通知,或当保险费或其他财政保证金是适用于核材料的运输时,则在运输期间,不得中断或取消根据本条第一款提供的保险费或其他财政保证金。

第八条

在遵照本公约规定的条件下,赔偿的性质、形式和程度及其平均分摊办法,都应受主管法院的法律管辖。

第九条

一、在国家或公共卫生保险、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对工人的补偿或职业病补偿制度的规定包括对核损害的赔偿时,依本公约得到赔偿的上述制度的受益人所享有的权利,和根据上述制度对应负责任的管理人要求赔偿的权利,除遵照本公约的规定外,应由制定上述制度的缔约国法律或制定上述制度的政府间组织的条例予以确定。

(二)、(一)如果一个缔约国国民(非管理人)根据一项国际公约或一个非缔约国的法律支付了对核损害的赔偿,他应在已支付的数额范围内,根据取代地位的法律取得得到上述赔偿的人根据本公约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但是任何人所取得的上述权利都不得包括管理人依本公约要求该人赔偿的权利。

(二)本公约并不妨碍从第七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款项中付出核损害赔偿的管理人,在已支付的数额范围内,从根据该款提供财政保证的人或从装置国收回被赔偿的人依本公约得到的款项。

第十条

管理人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有请求偿还的权利:

一、如果书面合同上有明文规定;或者

二、如果核事件是由于蓄意要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行为所产生,则对有此行为或不行为的人有请求偿还的权利。

第十一条

一、除本条另有规定外,只有在其境内发生核事件的缔约国法院拥有对第二条规定的诉讼的管辖权。

二、当核事件发生在任何缔约国领土之外,或当核事件的地点不能确定时,对该项诉讼的管辖权属于应负责任的管理人所属装置国的法院。

三、当按照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管辖权应属一个以上缔约国的法院时,管辖权的归属应视下列情况而定:

(一)如果该事件有一部分发生在任一缔约国领土之外,有一部分发生在一个缔约国领土之内,则管辖权属后一国家的法院;

(二)在其他任何情况下,管辖权属于依本条第一款或第二款可以成为主管法院的各个缔约国之间的协定所确定的某一缔约国的法院。

第十二条

一、根据第十一条拥有管辖权的法院作出的最后判决,应在其他任何缔约国境内得到承认,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如果判决是通过诈骗取得的;

(二)如果受判决的一方未被给予公正的机会来陈述案情;或

(三)判决同应给予承认的缔约国的公共政策相违背,或同基本的公正标准不符合。

二、得到承认的最后判决,在按照应实行判决的缔约国的法律规定办妥手续提交实施后,应同该缔约国法院判决一样予以实行。

三、对已作出判决的赔偿的要求,不得再提出诉讼来确定此项要求是否合理。

第十三条

本公约和所适用的国家法律应不分国籍、住处或居所予以实施,不得有所歧视。

第十四条

国家法或国际法法规中规定的审判豁免,除有关执行的方法外,不得在第十一条规定的主管法院进行的依本公约提出的诉讼中予以实施。

第十五条

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有关法院判决的对核损害的赔偿、利息和费用以及保险费、再保险费和由保险、再保险或其他财政保证金提供的款项,或根据本公约由装置国提供的款

项,可以自由兑换成在其境内遭受损害的那个缔约国的货币和要求赔偿的人惯常居住的那个缔约国的货币;就保险费或再保险费和付款而言,可以自由兑换成保险或再保险合同中规定的货币。

第十六条

根据另一关于核能的民事责任的国际公约已取得对同一核损害的赔偿的人,无权在上述情况下再根据本公约取得赔偿。

第十七条

本公约不影响各缔约国之间签订的在本公约开放签字之时已生效或开放签字、批准或加入的任何有关核能的民事责任的国际协定或国际公约的实施。

第十八条

本公约不得解释为影响某一缔约国根据国际公法有关核损害的一般规定而获得的任何权利,如果获有此种权利的话。

第十九条

一、任何缔约国根据第十一条第三款第(二)项签订协定时,应立即将协定的副本送交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参考,并分发给其他缔约国。

二、各缔约国应将与本公约规定事项有关的国内法律和条例的抄本送交总干事参考,并分发给其他缔约国。

第二十条

尽管本公约根据第二十五条予以终止或根据第二十六条被废除因而对任何缔约国终止适用,本公约的规定对终止前发生的核事件所造成的任何核损害仍继续适用。

第二十一条

本公约应对派有代表参加1963年4月29日至5月19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国际大会的各国开放签字。

第二十二条

本公约须经批准,批准书应交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处。

第二十三条

本公约于交存第五份批准书后的三个月起生效,对以后批准的国家,在其交存批准书后三个月起生效。

第二十四条

一、没有派代表参加1963年4月29日至5月19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国际大会的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或任何专门机构或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所有会员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

二、加入书应交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处。

三、本公约在加入国交存加入书后三个月起对该国生效,但不得在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本公约生效的日期以前生效。

第二十五条

一、本公约自生效之日起有效期为十年。任何缔约国在期满前至少一年将终止本公约的意愿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后,得于十年期满时终止本公约对该国的实施。

二、本公约在十年期限届满后,对未按照本条第一款终止其实施的缔约国继续有效五年,其后在每个五年期限结束前,如缔约国未在至少一年前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发出终止通知,本公约将继续对该国有效五年。

第二十六条

一、如果三分之一的缔约国表示愿意修改本公约,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应在本公约生效之日起五年期满后的任何时候召开会议研究修改事宜。

二、任何缔约国在本条第一款提及的第一次修改大会举行后的一年内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即可废除本公约。

三、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收到废除通知之日起一年后,废除即生效。

第二十七条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应将下列事项通知应缴参加1963年4月29日至5月19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关于核损害的民事责任的国际大会的各国和加入本公约的国家;

一、根据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四条收到的签字、批准书和加入书;

二、本公约根据第二十三条的生效日期;

三、根据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收到的终止和废除的通知;

四、根据第二十六条召开修改大会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

本公约应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一0二条予以登记。

第二十九条

本公约的正本用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写成,各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存放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处,由总干事提供核证无误的副本。

下列签字的全权代表经正式授权在本公约上签字,以资证明。

1963年5月21日订于维也纳。

立场文件-巴西 核不扩散

立场文件 代表:王景行丁悦 学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国家:巴西 委员会:裁军及国际安全委员会 议题:核不扩散 核武器是破坏力最大的杀伤性武器,无疑是对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最大潜在威胁。虽然已签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国际公约限制核武器,但当今核问题仍层出不穷,部分国家为了自身国家军事外交地位,不惜发展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严重威胁了核不扩散的形势和当今世界局势的稳定。 巴西作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与国际核不扩散的各项行动,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姿态,致力于不扩散核武器和核裁军事业。我国于1996年签署、1998年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年还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条约的参与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我国积极帮助消除核威胁,削减核武器数量,参与斡旋伊朗核问题,主张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现有核问题。 我国一贯主张不扩散核武器,遵守和不扩散条约,和平利用核能,愿意与其他国家共同监督和防止核不扩散,履行应尽的义务。 我国政府在此做出承诺并提出建议: 1.严格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及其他批准生效的关于核不扩散和核裁军的条 约与协议,倡导各国相互监督。 2.积极磋商,加快《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条约的批准生效和签订,进一步限制 和严格和不扩散的监管,推进国际无核化进程。 3.维护本国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发展民用核电站技术,同时加强本国自身核领域 的监管,努力做到公开化、透明化。 4.主动配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其他组织的监督与检查,并参与完善监察机制,实时 有效地进行监控各国核的利用。 5.对于潜在的核武器拥有国和发展国,联合国应加大监察力度,增加检查次数,并 加强有关惩罚措施,包括经济制裁等措施。 6.有核国家应积极谈判,尽快达成削减核武器数量、进行核裁军、建立沟通对话与 监管机制方面的一致。 7.有核国家不应在地区问题、国际问题中过度使用核威慑,对于无核国家应给予尊 重,以国际利益和国际局势的稳定为重,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8.各国应积极开展合作,在民用核能领域相互扶持,互利共赢,有核国家应给予资 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援助,帮助无核国家发展核电站、核能科学研究等民用核能计划。 我国政府将坚持以上承诺,参与核不扩散的相关工作,承担本国责任。在此号召世界各国积极投入核不扩散的进程中,为世界无核化做出应有的贡献,携手合作,解决现有的核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消除潜在威胁,为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而努力。

条约法知识点

第八章条约法 本章内容 ●一、概述 ●二、条约的缔结 ●三、条约的加入和保留 ●四、条约的遵守、适用与解释 ●五、条约的无效、终止和停止施行 第一节概述 ●一、条约的概念及特点 ●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给?条约?所下的定义:

●第二条用语 ●一、就适用本公约而言: ●(甲)称‘条约’者,谓国家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之国际书面协定,不论其载于一 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 ●Article 2 ●Use of terms ● 1.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 ●(a) ?treaty? means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concluded between States in written form and governed by international law, whether embodied in a single instrument or in two or more related instruments and whatever its particular designation; ●1986年《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条约法的维也纳公约》 ●第二条 ●条约是指(1)一个或更多国家和一个或更多国际组织间或(2)国际组织相互间以书面 缔结并受国际法支配的国际协议,不论其载于一项单独文书或两项以上相互有关之文书内,亦不论其特定名称如何。 二、条约的特征 ●1、条约是国际法主体间签订的协议。 ●问:(1)当事人一方为个人或法人,另一方为一个国家时,他们双方签订的协议是?条 约?吗? ●国家契约——适用国内法的普通合同 ●(2)国际组织与国家签订的协议是条约吗? ●《联合国与美国关于联合国会所的协定》 ●条约的双方或各方都必须是国际法主体,只要一方不是国际法主体,就不构成条约。案例:美伊石油公司案 ●1933年4月,伊朗政府(当时称波斯)与英国一家私有公司一英伊石油公司签订一项协 定,授予后者在伊朗境内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1951年3月到5月间,伊朗议会颁布若干法律,宣布对其境内的石油工业实行国有化 的原则,并规定了有关程序。这些法律的实施引起了伊朗政府与英伊石油公司间的争端。 英国政府支持该英国公司的主张,并以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名义,于1951年5月26日以单方申请的形式在国际法院对伊朗提起诉讼。 ●1951年7月5日,在法院对争端是否有管辖权的问题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应英国政 府的请求,法院发布临时保全措施。 ●1952年7月22日,法院以九票赞成,五票反对,作出判决:1933年的特许协议不属于 国际条约,法院对该案没有管辖权的最终判决。同时宣布终止此前发布的保全措施。 2、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则 ●1969年和1986年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在有关条约的定义中,都强调了条约是以国 际法为准而缔结的国际协定。 ●这里所指的?国际法?:条约、惯例、国际法原则、准则;排除不平等条约和非自愿条 约 ● A treaty is void if, at the time of its conclusion, it conflicts with a peremptory norm of general international law.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969年11月29日订于布鲁塞尔) 本公约各缔约国, 意识到由于遍及世界的海上载运散装油类而出现的污染危险,确信有必要对由于船舶逸出或排放油类造成污染而遭受损害的人员给予适当的赔偿,本着通过统一的国际规则和程序以便确定在上述情况下的责任问题,并提供适当赔偿的愿望。 议定下列条款: 第一条 在本公约中: 1、船舶,是指装运散装油类货物的任何类型的远洋船舶和海上船艇。 2、人是指任何个人或合伙或任何公营或私营机构(不论是否法人),包括国家或其任何下属单位。 3、船舶所有人,是指登记为船舶所有人的人,如果没有这种登记,则是指拥有该船的人。但如船舶为国家所有而由在该国登记为船舶经营人的公司所经营,船舶所有人即指这种公司。 4、船舶登记国,就登记的船舶而言,是指对船舶进行登记的国家;就未登记的船舶而言,是指其船旗国。 5、油类,是指任何持久性油类,例如原油、燃料油、重柴油、润滑油以及鲸油,不论是作为货物装运于船上,或是作为这类船舶的燃料。 6、油污损害,是指由于船舶逸出或排放油类(不论这种逸出或排放发生在何处)后,在运油船舶本身以外因污染而产生的灭失或损害,并包括预防措施的费用以及由于

采取预防措施而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损害。 7、预防措施,是指事件发生后为防止或减轻污染损害而由任何人所采取任何合理措施。 8、事件,是指造成污染损害的任何事故,或是由于同一原因所引起的一系列事故。 9、海协,是指政府间海事协商组织。 第二条 本公约仅适用于在缔约国领土和领海上发生的污染损害,和为防止或减轻这种损害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三条 1、除本条第2款和第3款另有规定外,在事件发生时,或如事件包括一系列事故,则在此种事故第一次发生时,船舶所有人应对该事故引起的漏油或排油所造成的污染损害负责。 2、船舶所有人如能证实损害系属于以下情况,便不得使之承担油污损害责任:(1)由于战争行为、敌方行为、内战或武装暴动,或特殊的,不可避免的和不可抗拒性质的自然现象所引起的损害; (2)完全是由于第三者有意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为所引起的损害; (3)完全是由于负责灯塔或其他助航设备的政府或其他主管当局在执行其职责时的疏忽或其他过失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3、如果船舶所有人证明,污染损害完全或部分是由于遭受损害人有意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不为所引起,或是由于该人的疏忽所造成,则该船舶所有人即可全部或部分地免除对该人所负的责任。 4、不得要求船舶所有人对本公约没有规定的污染损害作出赔偿。不得要求船舶所

核军控

国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综述 编者按:冷战结束以来,随着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限期延长和1996年《全面禁止核实验条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的核不扩散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国际上仍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特别是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的先后出现,表明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所以,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仍显得十分必要。由于中国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参阅了国外大量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原始材料和国外学术界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研究的权威研究成果,对国外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国内学者核不扩散体制的研究有所启迪。 自从核武器出现以来,由于其威力巨大,所以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对它进行严格控制。几十年来,除了达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这一基本防扩散条约之外, 国际社会还制订了各种各样的公约、协定,成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构筑了一个庞大的限制核武器扩散的体制,其内容具体包括:第一,有关核裁军的条约,如《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等。第二,关于限制核武器部署空间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包括《外层空间条约》等。第三,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包括《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第四,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文件。第五,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机构,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有效地遏制了核武器及核材料的扩散,促进了核裁军的进展,对维护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特别是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最具普遍性的国际军控条约,为防止核武器扩散、实现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努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正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日益突出,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交织,使防扩散面临新的复杂因素和挑战。核扩散的潜在破坏性由于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突出而上升。原有的以国家为对象,以传统威胁为目标的防核扩散国际规范,已很难应对核恐怖主义等新型核扩散威胁。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特别是出现了以武力解决问题、以军事手段“先发制人”应对核扩散的倾向,这就更加深了一些国家的不安全感。当“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战争”事实上是改变政权战争时,“拥核自保”就可能成为更有吸引力的选择。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导弹和导弹防御)和地区(如朝鲜半岛、中东地区),控制与反控制斗争日趋尖锐。特别是近几年以

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1969 Done at Vienna on 23 May 1969. Entered into force on 27 January 1980. United Nations, Treaty Series, vol. 1155, p. 331 Copyright ? United Nations 2005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Done at Vienna on 23 May 1969 The States Parties to the present Convention, Considering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treaties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cognizing the ever-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reaties as a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peaceful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whatever their constitutional and social systems, Noting that the principles of free consent and of good faith and the pacta sunt servanda rule ar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ffirming that disputes concerning treaties, like other international disputes, should be settled by peaceful means an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Recall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to establish conditions under which justice and respect for the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treaties can be maintained, Having in mind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embodied in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ch as the principles of the equal rights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 of the sovereign 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 of all States, of non-interference in the domestic affairs of States, of the prohibition of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nd of universal respect for, and observance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for all, Believing that the codification and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of treaties achieved in the present Convention will promote the purpos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t forth in the Charter, namely,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 the development of friendly relation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Affirming that the rules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will continue to govern questions not regulated by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 Have agreed as follows: P ART I. I NTRODUCTION Article 1 Scope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 The present Convention applies to treaties between States.

维也纳公约

维也纳公约 《维也纳公约》 前言 本公约各缔约方, 意识到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有害影响,回顾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里的有关规定, 特别是第二十一项原则, 其中规定依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具有按照其环境政策开发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亦负有责任,确保在它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致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引起损害,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特殊需要,注意到国际组织和国家组织正在进行的工作和研究, 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臭氧层世界行动计划,又注意到国家一级和国际一级上已经采取的保护臭氧层的预防措施,意识到保护臭氧层使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措施需要国际间合作和行动,并应依据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考虑,还意识到有需要继续从事研究和有系统的观察, 以期进一步发展有关臭氧层及其变化可能引起的不利影 响方面的科学知识,决心要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臭氧层变化所引起的不利影响,兹协议如下: 第1 条定义 为本公约的目的: 1. 臭氧层是指行星边界层以上的大气臭氧层 2. 不利影响是指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内发生的,对人类健康或自然的和受管理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恢复力和生产力或对人类有益的物质造成重大有害影响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 3. 备选的技术或设备是指其使用可能减轻或有效消除对臭氧层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排放物质的各种技术或设备

4. 备选物质是指可以减轻消除或避免臭氧层所受不利影响的各种物质 5. 缔约方是指本公约的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所指 6.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由某一区域的一些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它有权处 理本公约或其议定书范围内的事务,并已按照其内部程序获得正式授权,可以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有关的文书 7. 议定书指本公约议定书 第2 条一般义务 1. 各缔约方应依照本公约以及它们所加入的并且已经生效的议定书的各项规 定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2. 为此目的,各缔约方应在其能力范围内: (a) 通过系统观测研究和资料交换从事合作, 以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人类活动 对臭氧层的影响,以及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b) 采取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从事合作,协调适当的政策, 以便在发现其管 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某些人类活动已经或可能由于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而造成不利影响时,对这些活动加以控制限制削减或禁止; (c) 从事合作,制订执行本公约的商定措施程序和标准,以期通过议定书和附件; (d) 同有关的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地执行它们加入的本公约和议定书 3. 本公约的各项规定绝不应影响各缔约方依照国际法采取上面第1 款和第2 款内所提措施之外的国内措施的权利, 亦不应影响任何缔约方已经采取的其他国内措施,只要这些措施不同它们在本公约之下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 4. 本条的适用应以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考虑为依据 第3 条研究和系统观测

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

遇到民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doczj.com/doc/e7964241.html, 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 核心内容:民事责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民事责任的特征主要有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民事责任具有补偿性等。赢了网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责任的特征。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违法行为人依法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这是民事责任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只有不履行民事义务,才会产生民事责任问题。例如,法人按约定全部履行了合同的条款,就不存在要承担违约的民事责任问题。 二、民事责任是侵权行为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人在开展活动时,因自己的行为侵害了国家和他人的利益,必须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如法人未经同意而使用了某个公民的肖像,就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为此法人要负赔偿责任。 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主要是调整财产关系的行为准则。这就决定了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其次才是非财产责任(如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四、民事责任具有补偿性。 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在确定财产责任范围的大小时,一般是按照补偿性原则来确定的,即按照不履行民事义务和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确定赔偿数额,是一种等价赔偿,这一点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不同。行政、刑事责任给予法人的经济处罚,不具有等价赔偿性质,如对法人的违法收人,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给予违法收人数额数倍以上的处罚,且处罚所取得的款项归国家所有。 五、民事责任一般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由于法人与其他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法人开展活动是按照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文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文 XXXX当地时间9月23日,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就一项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决议进行了投票。纽约当地时间23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了一项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决议草案。 联合国大会于1996年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该条约未能生效,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尚未签署或批准该条约。包括俄罗斯、英国和法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都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XXXX,奥巴马宣布了争取XXXX批准该条约的计划。 主要原件 《条约》的宗旨和目标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试爆和任何其他核爆炸,有效推动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该条约由序言、 17条款、 2附件和1项议定书组成。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缔约国承诺不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导致以任何方式鼓励或参与的核爆炸,并承诺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任何此类核爆炸。 (2)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在维也纳成立。所有缔约国都是条约组织的成员。组织结构包括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和技术秘书处。 (3) 为了确保遵守《条约》,建立了以国际监测系统、协商和澄清、

现场视察和建立信任措施为主体的国际核查机制。国际监测系统由全球监测网络组成,如地震、水声、放射性核素。建立信任措施主要是指缔约国自愿宣布大规模化学爆炸。协商和澄清是指缔约国澄清和解决因遵约问题而产生的疑问。现场检查是指对可疑事件进行现场核查,以澄清是否发生了违反合同的核爆炸。 (4) 根据《条约》的规定,《条约》将在《条约》所列的所有44个有核能力的国家交存批准书后180天生效。这44个国家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其他“核门槛”国家和其他有核能力的国家。 (5) 该条约将无限期有效。《条约》生效十年后,将召开一次审查会议,审议如果缔约国提出请求,是否允许为和平目的进行地下核爆炸。 (6) 如果一个缔约国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危及其最高利益,它有权通过行使国家主权等方式退出条约。 1999年10月,联合国在维也纳举行了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的第一次会议。 11月,XXXX在纽约举行了第二次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会议。 9月,XXXX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三次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会议。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全文]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Westlaw China Delivery Summary Request made by:IP_USER USER11 Request made on:Monday,02March,2015at17:20Beijing Time Title: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Vienna,23.5.1969 Delivery selection:Current Document Number of documents delivered:1 ?2007–2015,Thomson Reuters,all rights reserved.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Vienna,23.5.1969 缔约方:多边 Signatory:Multilateral Treaties 缔约时间:05/23/1969 Date of Signature:05/23/1969 效力状态:有效 Validity Status:Valid 本公约各当事国,鉴于条约在国际关系历史上之基本地位,承认条约为国际法渊源之一,且为各国间不分宪法及社会制度发展和平合作之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增加,鉴悉自由同意与善意之原则以及条约必须遵守规则乃举世所承认,确认凡关于条约之争端与其他国际争端同,皆应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解决之,念及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及尊重由条约而起之义务,鉴及联合国宪章所载之国际法原则,诸如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所有国家主权平等及独立,不干涉各国内政,禁止使用威胁或武力以及普遍尊重与遵守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等原则。 深信本公约所达成之条约法之编纂及逐渐发展可促进宪章所揭示之联合国宗旨,即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之友好关系并达成其彼此合作,确认凡未经本公约各条规定之问题,将仍以国际习惯法规则为准,爰议定条款如下: THE STATES PARTIES TO THE PRESENT CONVENTION, CONSIDERING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treaties in 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ECOGNIZING the ever-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treaties as a sourc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as a means of developing peaceful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whatever their constitutional and social systems, NOTING that the principles of free consent and of good faith and the pacta sunt servanda rule are universally recognized, AFFIRMING that disputes concerning treaties,like other international disputes,should be settled by peaceful means and in conformit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justice and international law, RECALL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eo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to establish conditions under which justice and respect for the obligations arising from treaties can be maintained, HAVING IN MIND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embodied in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ch as the principles of the equal rights and self-determination of peoples,of the sovereign equality and independence of all States,of non-interference in the domestic affairs of States,of the prohibition of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nd of universal respect for,and observance of,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freedoms for all, BELIEVING that the codification and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law of treaties achieved in the present Convention will promote the purpos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et forth in the Charter,namely,the maintenance of international peace and security,the development of friendly relations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o-operation among nations, AFFIRMING that the rules of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will continue to govern questions not regulated by the provisions of the present Convention, HAVE AGREED as follows: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返回 (1985年3月22日签订于维也纳) 前言第1条定义第2条一般义务第3条研究和有系统的观察 第4条法律、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第5条递交资 料 第6条缔约国会 议 第7条秘书处 第8条议定书的通 过 第9条公约或 议定书的修正 第10条附件的通 过和修正 第11条争端的解 决 第12条签署第13条批准、 接受或核可 第14条加入第15条表决权 第16条公约及其议 定书之间的关系 第17条生效第18条保留第19条退出 第20条保存者第21条有效文 本 附件一研究和有 系统的观察 附件二资料交换前言(返回) 本公约各缔约国,意识到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有害影响,回顾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里的有关规定,特别是第二十一项原则,其中规定“依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具有按照其环境政策开发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亦负有责任,确保护在它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致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引起损害”,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特殊需要,注意到国际组织正在进行的工作和研究,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臭氧层世界行动计划,又注意到国家一级和国际一级上已经采取的保护臭氧层的预防措施,意识到保护臭氧层使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措施需国际间的合作和行动,并应依据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考虑,还意识到有需要继续从事研究和有系统的观察,以期进一步发展有关臭氧层及其变化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方面的科学知识,决心要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臭氧层变化所引起的不利影响,取得协议如下: 第1条定义(返回) 为本公约的目的: 1. “臭氧层”是指行星边界层以上的大气臭氧层。 2. “不利影响”是指自然环境或者生物区系内发生的,对人类健康或自然的受管理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弹性和生产力或对人类有益的物质造成有害影响的变化,包括气候的变化。

2018法考卷一《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练习题

2018法考卷一《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项中,请选择1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康某是甲国驻华使馆的官员。与康某一起生活的还有其妻、其子(26岁,已婚)和其女(15岁)。该三人均具有甲国国籍。一日,四人在某餐厅吃饭,与邻桌发生口角,引发斗殴并致对方重伤。警方赶到时,斗殴已结束。甲国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与我国没有相关的其他协议。根据国际法和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警方可直接对康某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 B.警方可直接对其妻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 C.警方可直接对其子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 D.警方不得对康家的任何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 【答案】C 【考点】外交豁免的适用 【解析】根据《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第20条第一款规定:"与外交代表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如果不是中国公民,享有第十二条至第十八条所规定的特权与豁免。 "第12条规定:"外交代表人身不受侵犯,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中国有关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外交代表的人身自由和尊严受到侵犯。 "康某的儿子26岁,不属于享有豁免和特权的范围,所以警方可以对其子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包括立即限制其人身自由。C正确。 2.甲、乙两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缔约国,甲国拟向乙国派驻大使馆工作人员。其中,杰克是武官,约翰是二秘,玛丽是甲国籍会计且非乙国永久居留者。依该公约,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国派遣杰克前,无须先征得乙国同意 B.约翰在履职期间参与贩毒活动,乙国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刑事审判与处罚 C.玛丽不享有外交人员的特权与豁免 D.如杰克因参加斗殴意外死亡,其家属的特权与豁免自其死亡时终止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派遣国派遣使馆馆长和武官之前,应先将其拟派人选通知接受国,征得接受国同意后正式派遣。使馆的其他人员派遣国可直接委派,一般无须事先征求接受国同意,但如果委派接受国国籍的人或第三国国籍的人为使馆外交人员,则仍须经接受国的同意方得派遣。 B项正确。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对接受国刑事管辖的豁免,即接受国的司法机关不得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和处罚。除馆长外,使馆的一般外交人员是指具有外交职衔的使馆人员,包括参赞、武官、外交秘书和随员。约翰为二秘,是一般外交人员,享有完全的刑事管辖豁免。 C项错误。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包括译员、工程师、行政主、会计等。玛丽是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根据《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使馆的行政技术人员及与其构成同一户口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案件民事责任的构成及承担

地面施工致人损害案件民事责任的构成及承担 【案例索引】 一审: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法院(2009)咸秦民初字第00550号。 【案情】 2008年10月31日18时30分许,原告程三荣驾驶陕DW7402两轮摩托车沿四号路由西向东行驶至赵家村口时撞在被告秦岭公司在路上堆放的土堆后,摩托车侧翻,致程三荣及摩托车乘坐人程红女受伤。原告程红女被送到咸阳市中心医院治疗,被诊断为:1、胸7、8、9椎体压缩骨折。2、颌面外伤。3、右颧弓骨折。4、牙外伤性缺失。5、右眼球钝挫伤。6、右眼眶骨折、7、右眼脸裂伤。8、脑震荡。9、多处软组织损伤。住院13天,花医疗费7124.70元。原告程三荣被送到咸阳市中心医院治疗,被诊断为:1、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2、闭合性颅损伤——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头皮血肿。3、外伤性鼓膜穿孔(左),住院3天,2008年11月7日,原告程三荣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7天,诊断1、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右颜面擦挫伤;2、右耳脑脊液耳漏;3、右耳鼓膜外伤性穿孔;4、声带麻痹右测喉返神经损伤。两次住院共花医疗费4807.30元。2008年11月13日原告程红女出院医嘱:1、出院后继续对症治疗;2、若经济许可尽快入院手术治疗;3、若有异常,门诊随诊。并注明住院期间陪护一名。程三荣出院时医嘱:出院后继续积极正规治疗。另查:原告程红女的月工资为920元,陪护人员月收入1300元,原告程三荣日收入90元,陪护人员日收入60元,原告程红女花交通费320元,原告程三荣花交通费180元。又查:被告交通局于2008年7月28日将秦都区双照镇至韩家湾三级公路改造工程交给被告秦岭公司施工,二被告签订了《施工合同协议书》、《安全生产合同》,约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承担。被告秦岭公司在施工时,将土堆到周陵镇赵家村口,原告在此处摔伤,该地点属咸阳市渭城区。再查:2008年11月14日咸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渭城大队对此事故的责任认定:原告程三荣夜间驾驶机动车对路面观察不足,未按规定降低行驶速度,且未戴安全头盔,其行为在此次事故中有过错。被告秦岭公司在施工期间在道路上设置障碍,未在距离障碍物来车的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未采取保护措施,其行为在此次事故中有过错。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为程三荣与秦岭公司应负此事故同等责任,程红女无责任。本案在审理过程中,被告秦岭公司给原告程红女已支付5000元。 【审判】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秦岭公司做为施工单位,在正常使用的道路上堆放黄土,未设置警示标志及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造成原告二人人身损害,被告秦岭公司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原

模拟联合国 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伊朗 立场文件

代表:杨智超、宋业平 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学校:青岛理工大学 委员会:联合国第一委员会 议题:核威胁与核不扩散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建立了防核扩散的全球机制(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多边机制(如核供应国集团、桑戈委员会)、双边机制(如《战略武器限制条约》《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实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战略核武器削减,推动了核不扩散国际共识的形成。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在于各国认识到了核扩散的重大危害,相信军控与不扩散制度建设有效并且有益,而且威胁来源单一并且相对可控。 伊朗一贯遵守《联合国宪章》的若干规定。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伊朗承诺对此条约的义务,并始终贯彻执行。但根据对该条约,缔约国也有权按照条约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不受歧视地为和平目的进行核能的研究、生产和利用。同时,伊朗希望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专属和平性质的信任进行恢复,使伊朗核计划将受到与《不扩散条约》无核武器签约国相同的待遇。 在伊朗看来,美国对以色列实际拥有核武器的支持,以及美印之间关于核合作的条约,都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核不扩散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对“民主国家”和盟友,完全可以罔顾以色列和印度不是《核不扩散条约》签字国的事实,对其发展核工业乃至核武器开绿灯,不惜一再破例;但对伊朗这样身为条约签字国的国家,仅因为其同美国不和,就可以被剥夺利用核能的权利。在西方世界的双重标准下,自主开发核能乃至最终造出核武器成为伊朗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和安全的虚实双重保证。 回顾联合国2006年12月23日的第1737号决议,2007年3月24日的第1747号决议,以及2008年3月3日的第1803号决议,国际社会对伊朗进行了无数的 在2010年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6335次会议上通过的1929号决议中,伊朗被严重损害了自身的贸易自由权利以及公民人身自由权利,一些西方国家以伊朗研制核武器和拒不配合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为借口,对伊朗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严厉的制裁。伊朗对此表示深感遗憾,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在此我们重申,在《联合国宪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框架下,任何国家或组织,都无权干涉我国独立自主的进行用于和平目的的核开发和研究活动。 在国际社会将目光集中在中东地区的时候,伊朗也注意到美国单方面停止销毁核武器的行动,再此伊朗也提醒以美国为首的有核国家,切实落实核武器国家在2000年审议大会的《最后文件》中明确承诺彻底消除其核武库,最终实现核裁军,这是所有条约缔约国在《条约》第六条下作出的承诺。 伊朗呼吁各国通过政治与外交途径,打破现在的谈判僵局。我国曾停止过铀浓缩活动和西方国家进行核燃料交换,但在个别国家武力威胁和经济制裁的压力下,伊朗被迫重启核研究,走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

条约的解释和修订

第一章条约的解释和修订 第一节条约的解释 一、条约解释的定义:有权解释机关根据一定的解释规则,对条约规定的含义加以澄清,为了正确适用条约而对其真实含义予以确定的过程 二、条约的解释机关 (一)条约当事国的解释 (二)国际组织的解释 (三)国际性司法机构的解释 三、条约的解释规则 1、条约解释的通则:应当依照其用语按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的目的以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解释 2、条约解释得补充规则:适用上述通则进行解释而意义仍属不明或者难以解释,或者导致显然荒谬不合理的结果时,为了确定该用语的意义,可以使用补充的解释资料,包括该条约的准备资料以及缔结的情况 3、多种文字认证的条约的解释:除条约规定或者该条约各个当事国约定在有分歧时以一个特定的约文为准外,每种文字的约文同一作准,在各个作准约文中,条约的用语应当推定其具有相同的含义。 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二节条约的修订 一、条约修订的概念:条约当事国在条约有效期内改变条约的某些规定的行为 二、条约的修正:指意图在全体当事国之间修订条约并使得修订后的条约为所有当事国所接受的条约修订方式 1、有权提议修正的主体 2、提出修正建议的时间 3、是否进行修正的决议 4、参加修正的主体 5、修正案的通过 6、修正案的生效 7、《联合国宪章》的修正 三、条约的修改 1、条约内规定了做这种修改的可能 2、条约不禁止这种修改 第三节条约的无效 一、绝对无效和相对无效 实质要件: 1、具备缔约能力 2、同意的自由 3、符合强行法 二、条约无效的原因 (一)缔约能力不具备 宪法主义与国际法主义 违反国内法关于缔约权的规定,但是,违反必须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违反的是具有根本重要性的国内法规则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简体版本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发布日期:1985年3月22日生效日期:1989年12月30日 前言 本公约各缔约国,意识到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有害影响,回顾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里的有关规定,特别是第二十一项原则,其中规定"依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各国具有按照其环境政策开发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亦负有责任,确保在它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致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其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引起损害",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特殊需要,注意到国际组织和国家组织在进行的工作和研究,特别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臭氧层世界行动计划,又注意到国家一级和国际一级上已经采取的保护臭氧层的预防措施,意识到保护臭氧层使不会因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的措施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和行动,并应依据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考虑,还意识到有需要继续从事研究和有系统的观察,以期进一步发展有关臭氧层及其变化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方面的科学知识,决心要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臭氧层变化所引起的不利影响,取得协议如下:第一条定义 为本公约的目的: 1."臭氧层"是指行星边界层以上的大气臭氧层。 2."不利影响"是指自然环境或生物区系内发生的,对人类健康或自然的和受管理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弹性和生产力或对人类有益的物质造成有害影响的变化,包括气候的变化。 3."备选的技术或设备"是指其使用可能可以减轻或有效消除会或可能会对臭氧层造成不利影响的排放物质的各种技术或设备。 4."备选物质"是指可以减轻、消除或避免臭氧层所受不利影响的各种物质。 5."缔约国"是指本公约的缔约国,除非案文中另有所指。 6."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指由某一区域主权国家组成的组织,它有权处理本公约或其议定书管理的事务,并根据其内部程序充分受权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有关的文书。 7."议定书"指本公约议定书 第二条一般义务 1.各缔约国应依照本公约以及它们所加入的并且已经生效的议定书的各项规定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使免受足以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2.为此目的,各缔约国应在其能力范围内: (a)通过有系统的观察、研究和数据交换从事合作,以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人类活动对臭氧层的影响,以及臭氧层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b)采取适当的立法和行政措施,从事合作,协调适当的政策,以便在发现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某些人类活动已经或可能由于改变或可能改变臭氧层而造成不利影响时,对这些活动加以控制、限制、削减或禁止; (c)从事合作,制订执行本公约的商定措施、程序和标准,以期通过议定书和附件; (d)同有关的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地执行它们加入的本公约和议定书。 3.本公约的各项规定绝不应影响各缔约国依照国际法采取上面第1款和第2款内所提措施之外的国内措施的权力,亦不应影响任何缔约国已经采取的其他国内措施,只要这些措施不同它们在本公约之下所承担的义务相抵触。 4.本条的适用应以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考虑为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