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

The basic principle of operation of an induction machine is illustrated by the revolving horseshoe magnet and copper-disk experiment pictured in Fig.4-1. When the horseshoe magnet is rotated, the moving magnetic field passing across the copper disk induces eddy currents in the disk. These eddy currents are in such a direction as to cause the disk to follow the rotation of the horseshoe magne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shown in the figure, the eddy currents will be as displayed in Fig.4-1 according to Fleming's right-hand rule

一台感应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4-1中的旋转的U形磁铁和铜圈盘的实验图所示。当U形铁旋转时,运动的磁场穿过铜圆盘从而在铜圆盘中产生涡流。这些涡流的方向是这样的以致于使圆盘顺着U 形磁铁的转向旋转。在图示的旋转方向下,根据弗莱明右手定则涡流的方向将如图4-1所示。

Fleming's right-hand rule: Place the thumb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fingers of the right hand so that all three ar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With the hand in this position, the first finger is point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ield, the thumb is in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of the relative motion of the conductor, and the second finger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induced voltage. Note that the relative motion of the conductor is opposit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弗莱明右手定则:伸出右手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并使它们相互垂直。保持右手处于这种状态,使食指指向磁场的方向,拇指指向导体相对

运动的运动方向,那么中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应电压的方向,要注意的是导体的相对运动与磁场的旋转方向的运动相反。

By applying Fleming's right-hand rule, the force on the copper disk is determined to be in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of the magnet.

通过应用弗莱明右手定则,我们确定作用在铜圆盘上的力与磁铁的旋转方向一致

Fleming's left-hand rule: Place the thumb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finger of the left hand so that all three ar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With the first finger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ield and the second finger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ent, the thumb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the force. 弗莱明左手定则:伸出左手大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并使它们相互垂直。使食指指向磁场的方向,中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拇指所指的方向是力的方向

Whereas the copper disk will rot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it will never reach the same speed as the rotating magnet, because if it did, there would be no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two and therefore no current induced in the copper disk. The difference in speed between the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and the copper disk is known as slip, which is essential to the operation of an induction motor. In induction motors the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is set up by windings in the stator, and the induced currents are carried by conductorsin the rotor. The rotating horseshoe magnet and copper disk are considerably different in structure

from today's induction motor, bu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are the same.

尽管铜圆盘将顺着旋转磁场的方向而旋转,然而它却永远也达不到旋转磁铁的速度,因为如果铜圆盘的速度等于旋转磁铁的速度,那么在两者之间就不存在相对运动因而在铜圆盘中不会感应出电流。旋转磁铁和铜圆盘之间的速度差被称为转差(率),转差(率)对于感应电机的运行是必要的,在感应电机中旋转磁场是通过定子绕组建立的,并且感应电流是由转子导体承载的。旋转U形铁和铜圆盘与目前感应电动机的结构有相当大的不同,但基本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The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is essenti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an induction motor. In practical machines this rotating magnetic field is achieved by a combination of a space displacement of the windings and a time-phase displacement of the exciting voltage.

旋转磁场对于一台感应电动机来说是必要的。在实际的电机中,旋转磁场是通过绕组在空间上的交替布置和励磁电压在时间相位上的相互交替这两者的结合来实现的。

The rotor is formed from laminated electrical steel punching, and the rotor winding consists of bars contained in slots punched in the laminations. These bars are short-circuited at both ends by a short-circuiting ring. A bar-end ring structure, without the laminated core, is called a squirrel cage, as shown in the Fig.4-2. In small- and medium-horsepower sizes, rotors are made by casting aluminum into the

rotor core. In the larger sizes of ac motors, cast-aluminum rotor are not practical, and copper bars are inserted into the slots. Thesecopper bars are short-circuited at both ends by a copper end ring, and the end ring is brazed or soldered onto the bars. Sometimes bronzes or other alloys are used to replace copper in making the cage and end ring. The sizes at which the transition between cast-aluminum and copper rotors takes place varies among rotor manufacturers, but virtually all rotors in motor sizes of several thousand horsepower and above are built with bar-type rotors.

转子是由电工钢冲压叠片形成的,并且转子绕组是由叠片中冲出的槽中的导条组成的。这些导条被两端的短路环所短路。一个没有叠片铁心的导条—端环结构被称为鼠笼,如图4-2所示。在中小型电机中,转子是通过在转子槽中铸铝来制成的。在大型交流电动机中,铸铝转子是不实用的,我们将铜导条插入转子槽中。这些铜导体被两端的铜环所短路,并且端环被焊接在导条上。有时我们在制作笼条和端环时用青铜或其他合金来代替铜。铸铝与铜转子之间的尺寸的变化在不同的电机制造商之间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功率等于几千马力以及功率大于几千马力的所有电动机的转子都是导条类型的转子。

Another construction feature dependent on motor size is the type of coil winding use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 ac motors, most coils are random-wound. These coils are made with round wire, which is wound into the stator slots and assumes a diamond shape in the end turns;

however, the wires are randomly located within a given coil, and hence the name "random-wound". For large ac motors and particularly for high-voltage motors, 2300V and above, form-wound coils are used. These coils are constructed from rectangular wire, which is bentinto shape around forms and then taped. The coil is formed to the proper size so that the complete coil can be inserted into the stator slots at the time the stator is wound. Form-wound coils are used for high-voltage windings because it is relatively easy to add extra insulation on the individual coils before inserting them into the stator.

另一个取决于电动机尺寸大小的结构特征是我们所采用的线圈绕组类型。在中小型交流电动机中,大多数的线圈是散绕的,这些线圈是由圆导线制成的,它们被绕进定子槽中并且假设其端部线匝为菱形,然而,由于这些导线被随意地放置在给定的线圈中,因此就得到了“散绕”(线圈)这个名称对于大型交流电动机特别是电压等于2300V或大于2300V的高压电动机,我们采用模绕线圈,这些线圈采用矩形截面的导线构成,将它们弯曲成型后缠上绝缘带。在制作定子绕组时,线圈被做成适当的尺寸,以便将整个线圈放入定子槽内。模绕线圈被作为高压绕组使用这是由于在把这些线圈放置入定子槽之前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在其单个线圈上增加额外的绝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粤教版

50020《天气与气候》综合练习题 分析气候图的方法: (1)、以最热月气温定南北半球,7 月气温最高为北半球,1 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2)、以最低月气温定“气候带”,最低气温在15℃以上为热带,0~15℃亚热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0℃以下为温带和寒带气候。 (3)、以降水状况定类型,全年降水较为均匀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多雨的是地中海气候,其他的气候为夏雨型或少雨型。 具体: (1)、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15℃以上 全年降水丰沛(月平均大于100mm)为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明显) 全年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 (2)、亚热带: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为地中海气候 100 200300400500600-20-100102030气 温℃降水mm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100 200300400500600-20 -100102030 气 温 ℃降 水mm

摩尔曼斯克 100200300400 500600 -30-20 -100102030气温℃ mm 1 4 7 10(月) 寒带气候 (3)、温带: A 、全年最低气温在0℃以上, 全年降水均匀(月平均小于100mm)为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冬季气温在0℃以下,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冬季气温在0 ℃以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为温带季风气候 1、把下列常用的天气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春暖花开 C.今天最高气温32℃ D.冬冷夏热 3、某地5月18日天气预报:“下午晴转雷阵雨”。与天气预报相符合的是A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中图版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第一节农业第一课时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3、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4、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基地。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3、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4、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基地。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3、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4、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基地。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3、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4、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基地。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3、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4、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基地。 1、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3、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茶叶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4、我国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新的农业基地。

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增值税法律制度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是我国现阶段税收收入规模最大的税种。 一、增值税纳税人 (一)纳税人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是指: (1)销售货物的起运地或者所在地在境内; (2)提供的应税劳务发生地在境内。 单位,是指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个人,是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二)纳税人的分类 认定标准: 下列纳税人不属于一般纳税人: (1)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企业。 (2)个人(除个体经营者以外的其他个人)。 (3)非企业性单位。 (4)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的企业。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实行登记制,登记事项由增值税纳税人向其主管税务机关办理。

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局规定标准,且符合有关政策规定,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说明。 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不需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说明。 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自其选择的一般纳税人资格生效之日起,按照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应纳税额,并按照规定领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扣缴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应税劳务,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境内代理人为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购买方为扣缴义务人。 二、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进口货物。 (一)销售货物 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 (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是指有偿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三)进口货物 进口货物,是指申报进入中国海关境内的货物。 (四)视同销售货物行为 1、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 2、销售代销货物; 3、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至其他机构用于销售,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4、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5、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 6、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 7、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

第一节农业第1课时 教案

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 布 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结合地图和相关资料理解我国农业的东西和南北差异。 4.依据地形气候等知识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地区分布规律。 5.据图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教师(展示古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同学们学过很多类似的古诗,这些诗歌反映的是我们什么产业。 学生:农业。 教师:同学们看看周围有哪些物体用到农业产品。 学生:衣服、课桌、书本等。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导入二: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有些产业的发展。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能够在一个地区安排合适的农业类型。 二、推进新课 教师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分组运用齐读、默读等形式认定教学目标。 (一)农业与我们 教师:我们刚才知道了我们周围的很多物品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农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呢? 学生:生物。 教师:对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91页图文资料,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举相关农产品。 (成果展示)

七上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七上地理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要想反映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应选择( ) A. 天气 B .气候 C .气温 D .降水 2. “春雨贵如油”这句谚语说明( A. 降水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B C.降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D 3. 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 4. 南半球陆地一年当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 A. 1月 B . 2月 C . 7月 D . 8月 A. 12°C B . 16°C C . 20°C D . 28C 6.峨眉山成为我国的夏季避暑胜地,是因为这里( ) A.纬度高,气温低 B .靠近海洋,气温低 C.地势高,气温低 D .森林多,气温低 2016年1月中旬,我国东部多个城市因空气重度污染,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016年1月13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数 7. 1 城市 北京 上海 福州 厂州 空气质量指数 4的 56 TO ) 降水与交通出行密切相关 降水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 A. 读下图,据此回答下面5— 6题 2000 1打 LOW *G 」 a 5.图中峨眉山与重庆市的温差约为( C B 班 )

月13日,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北京B .上海C .福州D .广州

8 ?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大量燃烧植物秸秆B .提倡私家车出行 C.尽量使用煤炉生火做饭 D ?倡导低碳生活 读株洲市(湖南)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9?10题 9.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正午12点B ?约14时C ?日出以前D ?子夜 10. 这一天,株洲的气温日较差是() A. 10.5 C B . 9°C C . 11.5 C D . 66.5 C 11. 有关右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反映的北半球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该图反映的是本半球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D.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1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 A.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经济因素D .地形因素 13 .下列哪句不是反映天气的( A.东边日出西边雨B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 .下列古诗中描述气候的是( ) .山雨欲来风满楼 D . 一山有四季,十里各不同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 A B C 课题:第二节 农业(第二课时) 课标与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后两个标题: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之路”。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农业发展和分布主要爱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二是让学生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又能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生知道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结合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对于因地制宜的观念学生也能理解,但对于走科技强农之路对于学生来说知道,但不甚理解,所以在此多利用课件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通过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 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节学习能简单分析各地饮食文化与农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创新支点的设计: 充分利用实例和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识记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和农作物的分布规律,来轻松突破难点,解决重点。 教学评价:在自主学习环节采用即时评价;在探究中应用小组评价;最后利用当堂达标对学生整体评价。 学习方法与媒体:图释导学法、问题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通过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通过资料认识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学法指导:以图释文,培养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分析法,培养学生通过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构建动场】 1、知识链接:目的是温故知新 读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描绘农业地区东西部的分界线; (2)写出图中ABC 三地的农业发展的主要部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图片,问学生能否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习活动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95-96页文本,理解农业生产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湘教版八年级上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第一节农业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农业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产品。 2.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3.运用农作物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4.明确我国畜牧业的种类,据图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及其优良畜种。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讨论、感悟理解农业对于家庭、国家的重要意义,进而阐明农业的重要意义和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则通过古今对比、中外对比的方式培养学生历史、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态度,进行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各种农作物和牧区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综合分析专题地图,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和讨论来提高学生对概括性比较强的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充分肯定我国农业巨大的发展成就,丰富爱国情感;通过辩证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地位,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通过农产品、牧区的分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通过商品粮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前景。 3.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 教学难点 我国农业各经济成分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你们可知道,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蔬菜、瓜果、鱼肉,穿戴的衣帽,都是由哪一个产业生产的或由哪一个产业提供原料?(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农业。)对,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我国的“农业”。 方案②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呢? 方案③同学们,如果让你一个星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你会怎样?(学生会有各种回答,只要基本相符,都要肯定。)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在非洲,还有不少的居民长期处在饥饿之中,甚至死于饥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农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 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为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 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只要基本符合,就多加肯定。)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让学生自己总结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单元练习题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 1.我们经常用来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 A.阴晴、风雨、冷热 B. 雨衣、雨伞、草帽 C.下雨、打雷、冰雹 D. 温度、湿度、气压 2.早晨学校升国旗,小红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北飘扬,请问这时吹哪个风向的风()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3.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D.喜马拉雅山南坡 4.关于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小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C.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高D.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线内气温低 5.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6.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主要原因是()A.西南地区地处低纬度B.茂密的森林对气候具有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C.这里离印度洋较近,深受印度洋的影响D.山高谷深,地面起伏较大 7.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8.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 A.夏季多雨区B.冬季多雨区 C.全年多雨区D.全年少雨区 9.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亚寒带针叶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0.描述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是:() ①气温②降水③风④云⑤雾等 A .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③⑤ 11.关于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 B.气温的测定通常是看百叶箱的温度计 C.一个地方的气温年较差是指该地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之差 D.气温日较差是指某地某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之差 12.当北京处在月平均最低气温时,澳大利亚的温度相当于北京的() A.1月 B.7月 C. 12月 D. 8月 13.某山山脚下温度为22摄氏度,山顶温度为10摄氏度,这座山相对高度为()A. 600米 B. 3666米 C. 200米 D. 2000米 14.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 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 15.造成赤道和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因素D.人类活动 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

第一节 农业生产概述

第一章农业生产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 2.掌握农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3.理解作物产量的含义,稻、麦、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4.了解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和合理结构的调整趋势。 教学重点:农业、农作物生产的概念,农作物的分类。 教学难点:农作物生产的特点,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农业的含义、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 1.农业:是指人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有机体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获取人类所需产品的一个物质生产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只指种植业。 2.农作物生产:是指人们借鉴传统经验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作物进行栽培管理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农事活动。 (1)实质:是以绿色植物为机器,将太阳能吸收转化为化学潜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过程。 (2)特点:①严格的地域性;②强烈的季节性;③农业生产的连续性;④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⑤农业生产的综合性;⑥农业生产的经济性。 (3)基本环节:①植物生产;②动物生产;③微生物生产。 二、农作物的概念和分类 1.作物: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由人工栽培的一切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林木。 2.农作物:是指被人们用来种植的大田植物。 分类 (1)按用途分为 ①粮食作物;谷类作物(水稻)、豆类作物(大豆)、薯类作物(马铃薯); ②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甘蔗)、嗜好作物(烟草)、药用作物(薄荷);

③绿肥与饲料作物(紫云英)。 (2)按特性分为 ①按温度不同分为:喜温作物、耐寒作物、喜凉作物; ②按光照时间不同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 ③按水分不同分为:耐旱作物、耐涝作物、沼泽作物、水生作物; ④按C02同化途径不同分为:C3作物和C4作物; ⑤按播期不同分为:春播作物和秋播作物; ⑥按收获期不同分为: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 三、作物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1.概念 (1)作物产量:是指农作物积累的所有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所收获的总干物质量。 (2)经济产量:是指根据栽培目的所需要的农产品收获量。 (3)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作物产量之比。 一般来说,①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低。②收获产量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高;以蛋白质或脂肪为收获产量的农作物,经济系数较低。 2.产量构成因素 (1)禾谷类:单位面积穗数、穗实粒数、粒重; (2)棉花: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铃数、每铃籽棉重、衣分; (3)油菜: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分枝数、每分枝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粒重; (4)大豆:单位面积株数、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粒重。 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 1.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状况 (1)偏重于粮食作物生产,忽视经济作物生产; (2)偏重于种植业,忽视其他四业。 2.合理产业结构的标准 (1)满足人们对各种农副产品需求; (2)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潜力——社会效益; (3)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防止环境污染——生态效益;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是指一个地 方内的大气状况,具有性,人们经常用、、等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2.是由地图和气候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它可以的 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等信息。 3.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4.空气质量的优劣,一般用来表示。污染指数小,空气质量, 对人体健康;污染指数大,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 5.空气污染指数0–50,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51–100,空气质 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101–200,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201–300,空气质量状况为;空气污染指数300以上,空气质量状况为。 6.我们把大气的冷热程度称之为,一般用表示,读作。测量 气温的工具叫。通常,气温观测一天要进行次,一般在北京时间时、时、时、时。 7.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 后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 8.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北半球的气温,大陆上月 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相反)。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称作气温。

9.等温线是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绘有等温线的地图 叫做。①等温线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中心;②等温线呈状态,且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中心;③等温线稀疏的区域,气温差别;④等温线密集的区域,气温差别;⑤同一条等温线上的各点气温;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影响。 10.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南半球的等温线数值向增大,北半球 的等温线数值向增大;同一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11.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测量降水量多 用和每天时和时测量,单位是。降水的季节变化用各月表示。 12.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 线,叫做。 13.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 相对。 14.世界各地的气候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气温定带, 降水定型”) 15.受地形影响,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 高米,气温下降约。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同步测试

第二节农业 一、选择题 1.精准扶贫,园地制宜,适合湘西山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有 A 柑橘、茶叶 B 荔枝、核桃 C 甘蔗、芒果 D 甜菜、菠萝 2.甲、乙两地分别为我国四大分区中的两处,都出产西瓜。经调查,在西瓜生长季节,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而7月份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 甲地所产西瓜更甜 B 甲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C 乙地所产西瓜在本地市场狭小 D 甲地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如图,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宜发展渔业的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4.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 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B 西部内陆地区 C 亚热带山地、丘陵、高原地区 D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5.下列不属于发展农业所需的自然条件的是 A 光 B 热 C 水 D 技术 6.下列著名畜种与牧区搭配正确的是 A 三河牛新疆牧区 B 滩羊青海牧区 C 牦牛西藏牧区 D 细毛羊内蒙古牧区 7.北方地区中主要分布在东北的经济作物是 A 棉花 B 甜菜 C 花生 D 油菜

8.张亮在某超市购物时发现一种水果的产地标签有错误,它是 A 品名:葡萄产地:新疆吐鲁番 B 品名:柑橘产地:江西南昌 C 品名:香蕉产地:辽宁沈阳 D 品名:苹果产地:山东青岛 9.某采购员到下列四地采购农产品,对应正确的是 A 甲——辽宁省——小麦 B 乙——广东省——花生 C 丙——河北省——大米 D 丁——黑龙江省——大豆 10.《晏子春秋·杂下》中有这样一段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土壤 C 地形 D 河流 11.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包括。 A 禁止过度开荒 B 植树种草,发展经济林木 C 大力发展山坡种植业 D 发展旅游业 1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种植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的差别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源条件 13.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是 A 西藏牧区 B 青海牧区 C 内蒙古牧区 D 新疆牧区 14.在某超市的农产品销售处的标签上,产品原产地的标注错误 ..的是 A 蔗糖——广西 B 花生油——山东 C 茶叶——新疆 D 面粉——河北15.下图是三个地区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这三个地区是:①东北三省②长 江中下游区③黄河中下游区,下面组合正确的是 A 甲-②,乙-③,丙-① B 甲-①,乙-②, 丙-③ C 甲-①,乙-③,丙-② D 甲-②,乙-①,丙-③ 二、解答题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一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农业(一) 【学习目标】 1、掌握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个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农产品四大出口基地。 4、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布。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布。 难点: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主学习】----我自信,我能行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要求:阅读教材83页,完成下面问题,比一比谁收获的知识最多。 1、概念: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的产业。 2、主要生产部门:农业包括、、、、。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阅读教材84-85页,完成下面问题 1、历史悠久的农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最早栽培的国家。 2、我国农业发展较快:当前,我国的、、、、、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新型农业读85页课内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四大出口基地是:、、、等地。 (2)主要农产品有:花奔、、畜禽等。 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阅读教材86页,完成下面问题 1、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和种类 (1)粮食作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豆类、薯类为主。 (2)分布:南方属于______ __产区,北方属于_____ __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分布相对分散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等地,是重要的粮 食产区。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粮食产品率较高的地区,国家建立了商品粮基地。 【合作研究】---我参与,我快乐 1.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即使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老百姓,现在 也可以享受到一千多年前唐朝贵妃的“待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 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议一议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读课本图4-8、4-9中国北方居民与南方居民的主食有什么不同,跟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 有关。想一想,北方与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各是什么? 3.读课本图4-7,说一说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分布特点【当堂达标】---我成功,我自豪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地区适合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是() A、三江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成都平原 2、提供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A、畜牧业 B、林业 C、种植业 D、渔业 3、在地形陡峭的山区,水土容易流失,这里适宜发展()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4、下列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是() A、围湖造田 B、毁林开荒 C、退耕还林 D、开荒草原、种植粮食 5、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A、农业B、工业 C、商业D、交通运输业 6、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农产品是() A、棉花、油菜子、花生 B、水果、玉米、稻米 C、大豆、小麦、肉类 D、粮良、小麦、玉米 10、我国北方居民的主食是() A、面食B、大米C、奶酪D、肉类 【巩固拓展】 1、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副业、渔业、林 果业分别在甲、乙、丙三地何处发展较为合 理,试述其理由(1)甲地应发展业, 理由是; (2)乙地应发展业, 理由是; (3)丙地应发展业, 理由是; 2、读图,完成相关练习。请把A三江原平, B松嫩平原,C洞庭湖平原,D鄱阳湖平原, E成都平原这 G江汉平原6个粮食集中产区的 序号填注图中阴影中。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节油脂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2.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会书写油脂皂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一、油脂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 1.油脂的组成、结构 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 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其结构可以表示为 (1)油脂结构中,R1、R2、R3为同一种烃基的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R1、R2、R3为不同种烃基的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都是混合甘油酯。 (2)酯和油脂的区别 酯是由酸(有机羧酸或无机含氧酸)与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形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而油脂仅指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中特殊的一类物质。 2.常见的几种高级脂肪酸 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常见的有: (1)饱和脂肪酸:如硬脂酸,结构简式为C17H35COOH;软脂酸,结构简式为C15H31COOH。 (2)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结构简式为C17H33COOH;亚油酸,结构简式为C17H31COOH。3.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熔点的影响 植物油为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液态;动物油为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1.油脂的分类 2.油脂的物理性质

例 1已知下列物质: ④润滑油⑤花生油⑥石蜡 其中属于油脂的是() A.①②B.④⑤C.①⑤D.①③ 答案C 解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完全酯化形成的酯,①⑤属于油脂,②中醇为1,3-丙二醇,不是甘油(丙三醇);③中酸为无机酸,④⑥中的成分是烃类物质。 【考点】油脂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 【题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农业知识点及题目练习(含答案)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定义: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获得产品的生产活动,统称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3、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一)气候 (1)光照: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牧草可以再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2)热量: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制度不同 ①寒温带、中温带:一年一熟 ②暖温带:、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③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 ④热带:一年三熟 (3)降水:南方年降水量800mm以上,以水田为主。北方年降水量800mm以下,以旱地农业为主 (二)地形 (1)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2)坡度较小的山地、丘陵适宜发展梯田 (3)山地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三)水源: (1)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2)东部有湿润、半湿润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四)土壤 (1)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2)黑土: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适宜种植小麦、玉米 (3)红土:主要分布在东南丘陵,土壤呈酸性,适宜茶树生长 (4)沙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5)紫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

三、农业类型的分布 (一)西牧东耕:依据4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 1、种植业 (1)粮食作物: ①北方:小麦、玉米 ②南方:水稻 ③青藏:青稞 (2)经济作物: ①油料作物:北方花生、大豆,南方油菜 ②糖料作物:北方甜菜,南方甘蔗 ③纤维作物:棉花(三大主产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新疆南部) ④饮料作物:东南丘陵的茶 2、畜牧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 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二)林业 我国三大林区: 1、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自然林区 2、西南林区:我国树种最丰富的林区 3、东南林区: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渔业 1、分类: 海洋渔业、淡水渔业 捕捞渔业、养殖渔业 2、分布地区: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为发达。 题目练习及答案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第4章 第1节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学习导航] 1.分析教材“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现象,了解渗透现象的发生条件和机理。2.结合动物细胞的结构,分析动物细胞的渗透作用。3.结合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4.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理解选择透过性膜的含义。 [重难点击] 1.渗透作用的发生条件和机理。2.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方式一糖醋蒜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但如果只用蔗糖来腌 制大蒜,糖分很难进入内部,如果与醋酸共同使用,醋酸会杀死大 蒜细胞,糖分就很容易进入大蒜内部了。据此可见,物质的进进出 出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 细胞内外的许多物质并不能自由地出入细胞,细胞膜能够 对进出细胞的物质进行选择。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还有哪些?具有什么特点? 方式二2015年春,我国东北部大旱,某地区农田里的庄稼出现了严重萎蔫现象,有关部门进行紧急人工降雨后,旱情得到缓解,庄稼又恢复了挺拔。上述过程中,植物萎蔫和恢复挺拔都与水分的得失有关,植物是怎样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呢?除了水分外,植物还从土壤中吸收各种矿质离子,其过程又是怎样的? 一、渗透作用 1.概念: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或选择透过性膜)进行的扩散。 2.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 (1)以半透膜为界面,单位体积清水中的水分子数多于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数,所以在单位时间内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蔗糖溶液进入清水的水分子数。因此,一段时间后,漏斗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2)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请结合上图继续分析: 1.液面高度差H会不会一直升高,为什么? 答案不会。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升高时,液体产生的静水压也随之变大,当静水压增大到和渗透压相等时(二者的方向相反,静水压向外、渗透压向内),通过半透膜进出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因此,液面就不再升高了。 2.当液面不再升高时,长颈漏斗内外液体的浓度相等吗? 答案不相等。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时,长颈漏斗中溶液浓度仍高于烧杯中的液体浓度。 3.如果增加蔗糖溶液的浓度,最终形成的液面高度差H会如何变化? 答案高度差H会增大。 4.如果半透膜的面积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液面高度差H会不会变化?达到H的时间会不会变化? 答案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不变,液面高度差H不会变,但是由于半透膜面积增大,达到H 的时间会变短。 知识整合受到静水压的影响,在渗透系统中,浓度高的一侧液面不会持续上升,当液面静止时,浓度高的一侧的溶液浓度仍然高;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差越大,形成的液面高度差也就越大;如果半透膜的面积增大,液面高度差不会变,但是达到平衡的时间会变短。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姓名: 班级: 1.卫星云图中,表示云区的颜色是:( ) A 、蓝色 B 、绿色 C 、红色 D 、白色 2.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强降雪天气,下图中表示降雪的是 3.下列叙述中,属于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山前桃花山后雪 ③轮台九月风夜吼 ④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⑤惠风和畅,艳阳高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4.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 ①风雨交加 ②风和日丽 ③冬冷夏热 ④四季如春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5.农业生产中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气候变化 D 、土壤性质 6.下列有关气候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A .推销员去西亚推销雨衣 B .东南亚的房屋墙壁厚,窗子小,多平顶 C .巴西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欣赏足球赛 D .我国寒冷的冬季,人们喜欢吃火锅 7. A.7oC B.17oC C.10oC D.4oC 8、小刘所测当日气温的日较差是:( ) A.17oC B.8oC C.21oC D.13oC 9.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正午12时 B.午后2时左右 C.午后1时左右 D.傍晚4时左右 10.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 .湿度、风力 B .气温、降水 C .气压、风力 D .风力、降水 11.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峰,山顶冰峰峭立,白雪皑皑,形成奇异的“赤道雪峰”景观。为什么会这样呢?算一算你就会明白了。该山上海拔900米处气温为20℃,山顶的气温会是多少呢?( ) A .约20℃ B .约-5℃ C .约-10℃ D .约-20℃ 分析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资料,完成12—13题。 12、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B 、丙地雨季的开始早于丁地 C 、甲地平均温高于乙地 D 、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丁地 13、若乙地纬度与丙地大致相当且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乙地处于山地北侧,丙地处于山地南侧 B 、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 C 、乙地受海洋影响小,丙地受海洋影响大 D 、乙地海拔低于丙地 14.(2010·湖北孝感)下图是中纬度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①处的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气温相同 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 15.下列现象中属于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有: ( ) ①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子墙厚、窗子比较小,这样可以减少房屋内温度变化 ②夏季时,冷饮热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高 ③寒冷的冬天,中国东北的农民喜欢呆在炕上聊天 ④近两个月没下雨了,农田干裂,无法下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 16.气象工作者在同一时刻测得A 处气温是20℃,B 处气温是38℃,则A 、B 的相对高度是:( ) A.1000米 B.2000米 C.3000米 D.4000米 17.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到A 、C 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A.A 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 处沿海降水多 B.A 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 处在海边,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 C.A 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 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 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 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 18.下面是亚欧大陆自大西洋沿岸到太平洋沿岸(50oN )一线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5个地点。有关这5个地点降水量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从①到⑤逐渐减少 B.年降水量从⑤到①逐渐减少 C.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少 D.年降水量自③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多 19.除了南极洲外,寒冷区域面积最大的洲是: ( ) A.亚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欧洲 20.右下列四座山,山顶最易出现终年积雪的是(温度指山麓温度,高度指山的相对垂直高度)( ) 21.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 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 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 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22.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分布在 A .欧洲 B .非洲 C .大洋洲 D .亚洲 23、“一山有四季”的形成原因是( ) A 、距海远近 B 、纬度因素 C 、海拔高度 D 、人体感觉 24.当前两极地区的冰层正在不断变薄,其原因可能是 A.两极地区陆地增厚 B .两极地区降水减少 C .全球气候变暖 D .两极地区风速增大 25.每年的9、10、11三个月,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景象是( ) A 农作物播种 B 酷热难当 C 农作物收割 D 大雪纷飞 26.对右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D. 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7. 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 A.我国东部季风区 B.法国南部某区域 C.英国某区域 D.美国东部某区域 28.下列大洲中,缺少地中海气候的是( ) A 亚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南极洲 29、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 、四周是海洋 B 、纬度位置偏低 C 、地势低 D 、受季风影响 30.(2013·龙岩中考)小晨对某地气温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地气温年较差约为30℃ B.该地位于南寒带 C.该地位于北半球 D.当北京白天最长时,该地是冬季 图5 A B C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